资源描述:
2 0 1 3年第 7 期 中州煤炭 总第 2 1 1 期 中位放顶煤综采面端头液压支架的应用 王 博 , 武 松涛 河 南省新郑煤 电有 限责任公 司 , 河 南 新郑4 5 1 1 8 4 摘要 针对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 困难 的现状 , 分析 了新郑煤 电公 司 1 1 2 0 1 、 1 2 2 0 2各综采工作 面采用不 同端头 支护 方式存 在 的 问题 ,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1 2 2 0 4工 作 面 端 头 支 护 方 式进 行 了升 级 改 造。 实践 表 明, 应 用 z F T 2 1 o 0 O / l 8 / 3 5型端 头支架支护效果 良好。 关键词 中位放顶煤 ; 端头支架 ; 顶板 中图分类号 T D 3 5 5 . 4 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 号 1 0 0 3 0 5 0 6 2 0 1 3 0 7 0 0 8 5 0 3 新郑煤电公司井 田位于河南省新密煤 田东部 。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3 . 0 Mt / a , 采用立井单水平上 、 下 山开 拓 , 采 用 中央分 列式 通风 系统 , 主 、 副井 进 风 , 风井 回风 , 矿 井 瓦斯相 对涌 出量 为 4 . 4 3 6 m / t , 绝 对 瓦斯 涌 出量 为 3 0 . 8 0 6 m / m i n , 属 低 瓦 斯 矿井 , 煤 尘 具有爆炸危险性 , 煤层不易 自燃。工作面沿煤层走 向布置 , 采用走 向长壁后退式 、 综采放顶煤机械化开 采方 式 , 全部 垮落 法控 制顶 板 。 1 综采工作面端 头支 护现 状 在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因该地 区属于典 型 三软煤层区域 , 煤层顶底板岩体强度较低 , 巷道受到 采动压力影响后 , 顶板变得更易破碎 , 移 近量加剧 , 在矿压和地下水 的作用下 , 很有可能造成底鼓或 出 现 支架 额定 工作 阻 力 不 能 充分 发 挥 的现 象 , 导 致 顶 底 板控 制 困难 。 综采工作面端头位于工作面上 、 下出口处 , 处于 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增 压区 , 应力的叠加使得端头支 护 困难 重重 ; 端 头处 机 电设 备 较 多 、 人 员 出入频 繁 , 是工 作 面设 备配件 、 支 护材 料 等运输 的必 经之 处 , 也 使得端头支护相 当困难。 目前 , 综采工作面端头支 护采用较多的方式有 2种 ①单体 柱支护 。利 用单 体液 压支 柱配 合 Ⅱ 型钢 梁 等进 行 支护 , 随着 工 作 面 的推进 , 单体柱和顶梁 由人工拆卸 , 并重新 向工作面 前方 打设 , 从 而 不 断 地 形 成 对 工 作 面 端 头 的 支 护 。 ②端头支架支护。利用整体支护设备 如滑移 顶梁 端头支架 、 整体顶梁端头液压支架 、 端头步移液压支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51 7 作者 简介 王博 1 9 8 7 一 , 男, 河南新郑 人 , 助 理工程师 , 2 0 1 1年 毕业 于河南理 工大学, 现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 架等 随着工作面 的推进 与工作 面液压支架 、 前 部 运输机 、 转载机交替拉移向前 , 从而不断地对工作面 端 头进 行支 护 。 2 综 采面不 同端 头支护分析 新郑煤 电公司各综采工作面 自回采以来 , 分别 采用 了坑木替棚配合单体柱 Ⅱ 型钢梁支护 、 端头 步 移支架 支 护多种 端 头支护 方式 。 2 . 1单体 柱 Ⅱ 型钢 梁 1 支 护 方 式 。在 1 2 2 0 2工 作 面 上 、 下 端 头 采 用单体柱配合 Ⅱ型钢梁对棚支护 , 分别在机尾 头 端 头 架上 下 侧 和上 下 帮架 设 , 工作 面 回风巷 抬 棚 打在 巷道 上 、 下 帮距 梁 口 0 . 5~0 . 7 m 之 间 , 运 输 巷 抬 棚分别 打 在转 载 机 两侧 , 以 不 影 响拉 移 转 载 机 为宜 , Ⅱ 型钢 梁成对 支 设 , 共 设 4对 8根 Ⅱ 型 钢 梁 , 每根钢梁下方采用单体柱支撑 , 支柱迎山有力。超 前支护 由煤壁外替棚 , 棚距与原棚距相同, 替棚超前 煤壁 5~1 0 m,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 单体柱配合 n型 钢梁交替迈步前移 , 替棚段外不打抬棚 , 但要加强支 架 和帮 顶 的维护 。 图 1 单体 柱配合 Ⅱ型钢梁端头 支护 示意 2 支护特点 。①该支护方 式没有整体性 , 不 8 5 2 0 1 3年第 7期 王博 , 等 中位放 顶煤 综采 面端 头液 压支 架 的应用 总第 2 1 1 期 后用 小 油缸 连接 。 c 图 3端头支架结构示意 该 端 头支 架 为 2架 1 组 , 2架对 称 布 置 , 与 工作 面及过渡支架配套使用 。后部采用四连杆机构 , 高 度变化小 , 它与转载机的关系是中置式的, 即转载机 上接 第 4 5 页 消散 的 张 裂 隙 发 育 处 。 即 ① 在 地应力积聚的渑池背斜轴部 ; ②较大断层的上盘; ③ 靠近断层的转折或转弯、 分叉处 ; ④断层 的交汇 、 尖 灭处或对顶尖灭处 , ⑤张裂隙发育带。 2 在 空 间上 , 矿 井 突水 点 分 布 明显 的水 平 段 ① 5 0 0 m 水平 附近 4个 突水 点 , 占总 突水 点 的 2 1 % ; ② 4 0 0~4 5 0 m 水平段有 8个 突水点 , 占 总突水点的 4 2 % ; ③ 2 8 0~3 5 0 m水平段有 7个 突水点 , 占总突水点的 3 7 %。表明区内岩石裂 隙发 育具有一定的分带性 , 并主要发育在 4 0 0~ 4 5 0 m和 2 8 0~3 5 0 m 二个 区段间 , 2次较大 突水 2 9 1 . 3 , 4 0 0 m水 平 也处 在 这两个 水 平段 间 。 从 时 间上宏 观 地 看 , 底 板 突 水 发 生 1 4次 , 表 明 底板 含水 层水 是 矿井 充水 主要水 源 。突水原 因大 部 分是断裂构造沟通底板含水层所致 , 最大突水量曾 达 到 2 8 5 0 m / h , 且 均 发 生 在 1 9 8 7年 以 前 , 而 在 这 之后 , 由于矿井在深部进行 了三维地震勘察 , 查明了 区内小构造的分布情况 , 并且在生产采掘 中针对构 造采取超前探水 、 放水等防治水措施 , 矿井突水事件 得到 了有 效 防治 。 5 结语 观音堂煤矿有百多年开采史 , 区内井巷开拓 回 在 2架 中 间及 底 座前 均 设 置 千 斤 顶 , 与 转 载 机 的推 移座连接 , 靠它来推转载机、 拉端头支架 , 保持与工 作面支架、 过渡支架 同步前进。两架之间顶梁由防 倒千斤顶连接 , 起调节架间距的作 用。控制系统均 采用国产定型阀, 其 中, 操作 阀有大流量操纵 阀片 , 用来操纵立柱及推移缸 , 操作简单 , 维修方便。 5 结语 Z F T 2 1 0 0 0 / 1 8 / 3 5型 端 头 液 压 支 架 在 1 2 2 0 4工 作面安装使用后 , 大大改善了工作面端头支护现状 , 能够有效地控制工作 面端头处的顶板 , 且 能够实现 与转载机 、 前部输送机的配合 , 消除了端头支护对转 载机机尾等设备的影 响, 改变 了以往工作面端头支 护方式 , 简化了端头支护的作业工序 , 缩短了支护时 间 ,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同时 , 改善了工作面端头 的作业环境 , 降低了工人 的劳动强度 , 实现了综采工 作 面端头 支护 的机 械 化 操 作 , 提 高 了工作 面 的安 全 系数和生产效率, 获得 了良好 的技术效果 和经济效 益。 责任编辑 秦爱新 采系统完善 ,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状况 已基本 得以揭露 , 此外 , 邻近的深部石壕煤矿开采过程中对 地下水抽排也对该矿井充水的含水层起到疏水降压 作用。后期矿井 正常涌水量不会 大于 1 9 8 8 --1 9 9 1 年期 间基 本保 持 的 3 0 0 m / h , 预测 后 期 矿 井正 常 涌 水量在 1 1 0~ 2 5 0 m / h之间 , 最大涌水量与大气降 水有密切关系。矿井突水是矿井 的瞬间涌水 , 其产 生机理一般是多种水文地质 因素共 同作用 , 具体的 突水量及地点变化大 , 现阶段暂 时无 法准确预测 。 对矿井突水应该是 以防为主, 生产开采 中采取综合 措 施应 对 突水事 件 。 水害仍然是今后该矿 面临的最大安全隐患, 针 对 此提 出以下建 议 ① 严 格 执 行 煤矿 防治 水 的有 关 规定 ; ②利用瞬变电磁等物探方法查 明富水异常区, 对查 明的导水断层应 留设防水煤柱 ; ③加强对地质 构 造和 水文 地质 的研 究 。针对 不 同地质状 况 的不 同 地段制订防水措施 , 特别是 揭露贯穿断层时必须制 订防治水措施且严格执行。同时根据生产揭露地质 情况 , 开展水文地质预报工作。 责任编 辑 刘欢 欢 8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