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机构运动与强度分析.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机构运动与强度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机构运动与强度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机构运动与强度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0 4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 a c h i n e r y De s i g nMa n u f a c t ur e 第 1 0期 2 0 1 1 年 l 0月 文章编号 1 0 0 1 3 9 9 7 2 0 1 1 1 0 0 2 0 4 0 3 风力发 电机组液压 变桨机构运动与强度分析 冰 张锁怀 贾 坤张平满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上海 2 0 0 2 3 5 An a l y s i s o n k i n e ma t i c s an d s t r e n g t h o f t h e h y d r a u l i c p i t c h me c h a n i s m o f a wi n d t u r b i n e Z HANG S u o h u a i , J I A K u n , Z HANG P i n g - ma n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Au t o m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3 5 , C h i n a 【 摘要】 将各个构件的S o l i d w o r k s 实体模型导入 A N S Y S中, 生成柔性体模态中性文件, 将该柔性 体导入 A D A MS中替换原有的刚性体 , 建立变桨机构的刚柔混合体模型。 利用 A D A MS对风力发电机组 变桨机构的模型进行 变桨精度分析 , 发现 实际变桨速度和角位移与理论值有一定误差 , 提 出了在 桨叶 盘上增设位置传感器, 利用传感器发 出的信号控制液压缸动作, 对变桨误差进行补偿 ; 将运动仿真过程 中产生的零件载荷文件 , 导入 A N S YS中, 对关键零件进行强度分析 , 指 出了各零件易破 坏位置与最 大 应 力位置 , 设计 时应注 意保 护 。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变桨机构 ; 运动仿真; 变桨精度 ; 强度分析 【 A b s t r a c t 】 e r t h e S o l i d w o r k s mo d e l b e i n g i n p u t t e d i n t o t h e AN S Y S s o ,w a r e , t h e l e o fm o d e i s C r e a t e d , a n d t h e o r i g i n a l r i g i d b o d y i s r e p l a c e d w i t h t h e fl e x i b l e b o d y t o b u i l d a mi x e d r i gid a n d fle x i b l e b o d y m o d e l i n AD A MS . T h e n k i n e m a t i c acc u r a c y o ft h e p i t c h m e c h a n i s m ofa w i n d t u r b i n e i s a n al y z e d , w h i c h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d if f e r e n c e oft h e p i t c h a n g l e a n d s p e e d e x i s t b e t w e e n t h e act u al and t h e o r e t i c al v alu e d u e t o t h e e l a s t i c d e f o r m ati o n of t h e p a r t s a n d t h e h y d r a u l i c o i l t h e r e f o r e m o n i t o r i n g s e n s o r s a r e p r o p o s e d t o b e fix e d o n t h e b l a d e p l ate and u s e d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h y d r a u l i c c y l i n d e r m o t i o n a n d c o m p e n s ate t h e m o v i n g e r r o r .A fil e r e l at e d w i t h l o ads i n f o r m ati o n oft h e k e y p a r t s i s c r e ate d a f t e r m o t i o n s i m u l ati o n . A f t e r t h e fil e b e i n g i n p u t i n A N S Y S , t h e s t r e n g t h oft h e k e y p art s i s ana l y z e d . B ase d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 t h e l o c ati o n , w h e r e t h e m a t e r i al W as e asy t o y i e l d o r t h e ma x i mu m s t r e s s e x i s t , i s f o u n d , w h i c h s h o u l d b e p r o t e c t e d d u r i n gd e s i g n i n g . Ke y wo r d s W i n d t u r b i n e ; P i t c h me c h a n i s m ; S i mu l a t i o n; Ac c u r a c y o fp i t c h; S t r e n g t h a n a l y s i s 中图分类号 T H1 1 3 . 1 , T H1 3 2 . 4 1 文献标识码 A £ 一 一 1 日 U舌 随着全球性的常规化石类能源 日益短缺和人类环保意识的 增强,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 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_ I_ 1 】。 由 于风速变化的随机性 ,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考虑, 当风速过高或过 低时, 只有通过调整桨叶节距, 改变气流对叶片攻角, 从而改变风 力发电机组获得空气动力转矩, 才能使功率输出保持稳定。 同时, 风力机的起动过程也需要通过变距来获得足够 的起动转距 。 随着变桨技术的发展 , 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提高风力机运 行的可靠性, 而且要追求高的风能利用系数和不断优化的输出功 率曲线 。 然而变桨机构的变桨精度, 不但影响着风力发电机组输 出功率的平稳性 , 也影响着风能利用率。 因此 , 对变桨机构进行变 桨精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来 稿 日期 2 0 1 0 1 2 2 0-k 基金项 目 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 目资助 0 7 1 1 0 5 1 1 6 程 比模拟过程更复杂, 但是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 说明数值模拟 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 能较好的反映实际情况。 5结论 I 有限元模拟与实际管材绕弯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弯曲角 度的增大, 最大截面畸变率也随之增大。 2 有限元模拟与实际管 材绕弯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 R / D值的增加, 最大截面畸变率呈下 降趋势 。 3 有限元模拟与实际管材绕弯实验结果表明, 摩擦对圆 管绕弯过程中的横截面畸变影响不大。 4 用 A B A Q U S软件所建 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是正确的,用来分析制冷行业中冷凝器、 蒸 发器等中的冷凝管的绕弯成形仿真是可靠的, 有效的。由于实际 加工过程比模拟条件更复杂,可将模拟结果的最大畸变值增大 2 0 %左右, 确保实际加工过程畸变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 1 ] 余同希, 章亮炽. 塑陛弯曲理论及其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 9 9 2 . [ 2 ] 古涛, 鄂大辛, 任颖, 等. 管材弯曲壁厚变形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分析 [ J ] .模具工业 , 2 0 0 6 4 1 7 2 0 . [ 3 ] 何花卉, 鄂大辛 , 李延民, 等. 管材弯曲成形中横截面畸变的试验及有 限元分析[ J ] . 现代制造工程, 2 0 0 6 1 1 4 O - 4 2 . [ 4 ] 胡军峰, 杨建国, 方洪渊, 等.滚弯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模拟[ J ] . 塑性上 程学报 , 2 0 0 5 6 5 1 - 5 4 . [ 5 ]M J Mi l r o y , D J We i r , C B r a d l e y G W V i e k e .R e v e r s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e mp l o y i n g a 3 D l a s e r s c a n n e r a c a s e s t u d y l J 』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o f A d v a n c e d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6 1 2 1 1 1 - 1 2 1 . [ 6 ] F X I , Y, L i u , H YF e n g . E r r o r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f o r t h r e e t i m e n s i o n a l l i n e l a s e r s c a n n i n g [ J ]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A d v a n c e d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e h n o l e g y , 2 0 0 1 1 8 2 1 1 2 1 6 . 第 1 O 期 张锁怀等 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机构运动与强度分析 . 2变桨机构建模 保留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机构中与运动有关零部 件以及运动、 约束等因素, 并进行建模, 如图 1 所示。 该变桨机构以两个油缸为动力源, 通过协调动作实现变桨。 控制油缸运动带动变桨调节架沿导向杆移动,导向杆带动连杆, 再带动摇杆摆动实现变桨, 此时安全油缸不动; 或者控制油缸不 动, 安全油缸直接带动桨叶盘进行变桨操作。 图 1简化后的机构模型 1 . 导引杆 2 .变桨调 架 3 控制油缸 4 .活塞杆 5 . 轮毂简化 6 .连杆 7 . 摇杆 8 . 安全油缸 9 . 活塞杆 1 0 . 桨叶盘 1 1 . 中轴 3变桨机构的仿真分析 3 . 1零件均为刚体 将模型导人 a d a m s , 在控制油缸上设置沿导向杆的运动 0 . 1 m , s , 如图 1 所示。 再在桨叶盘上添加 2 1 0 0 N / I 的阻力距, 安全 油缸与安全油杆之间建立固定副。 仿真得到桨叶盘的角速度和角 位移曲线, 如图2 、 图 3中曲线 1 所示。 设定上步仿真结束的终点位置为回程的起点位置, 在控制 油缸加运动 一0 . 1 m, s , 其余设置不变。 仿真得到桨叶盘回程的角 速度和角位移曲线, 如图2 、 图 3中曲线 3 所示。 3 . 2考虑零件柔性和液压油弹性 用柔性体替换刚性零件 , 删除原刚性体上的约束, 重新在柔 性体上添加约束, 约束的位置选择在柔性体的外联点上。 在控制 油缸上设置运动 0 . 1 r ,再在桨叶盘上添加 2 1 0 0 N m的阻力距 , 安全油缸与安全油杆之间添加弹簧力 , 刚度 为 1 0 9 N , m。仿真得到此时桨叶盘的角速度和角位移曲线, 如图 2 、 图 3中曲线 2所示 。 与刚体仿真的过程类似,设定上面仿真结束的终点位置为 回程起点位置, 在控制油缸加运动 一0 . 1 r , 其余设置不变。仿 真得到桨叶盘回程的角速度和角位移曲线 , 如图 2 、 图3中的曲 线 4所示。 3 . 3仿真结果分析 图2中由符号 组成的曲线 1 与符号 组成的曲线 3 , 为不 考虑零件柔性时桨叶盘的变桨和回程角速度曲线。 曲线 2和曲线 4 , 为考虑零件柔性和液压油弹性的变桨与回程角速度曲线。 从仿 真结果看, 曲线 1 在 O s 时为最小值 1 . 5 8 5 8 d e , 随后曲线平滑上 升, 直到仿真结束时, 达到最大值 1 3 . 1 2 7 1 d e ; 曲线 2在 0 s 时 值最小为 0 . 3 6 1 9 d e , 在 0 . 1 s 内沿直线上升到 1 . 9 2 6 7 d e , 0 . 1 s 后基本与曲线 1 重合 , 仿真结束时, 达到最大值 1 3 . 1 4 9 6 d e 。回 程仿真曲线 3在 0 s 时, 角速度为最大值 1 3 . 1 2 7 3 d e , 随后曲线 缓熳下降到仿真结束时的最小值 1 . 6 8 5 8 d e ; 回程仿真曲线 4在 0 s 时值为2 .9 1 5 3 d e , O1 s内沿直线上升到最大值 1 3 . 1 1 5 8 d e , 0 . 1 s 后基本与曲线 3 重合, 结束时得到最小值 1 . 6 5 1 8 d e 。 时 间 图 2角速度 曲线 分析角速度曲线可知 , 在仿真开始的 0 . 1 s 内 , 两条考虑柔性 的曲线与对应的另两条曲线有很大差别, 这是由于机构中各个构 件受到了驱动力与作用在桨叶盘上的惯性阻力距共同作用, 导致 了弹性变形引起的。由材料力学可知, 任何一个构件在外力作用 下, 总会产生一些变形, 其大小不仅与外力大小有关, 而且还取决 于构件受外力后抵抗变形的能力。 这种构件和液压油的弹性变形影响了机构末端桨叶盘与驱 动运动同步性 ,产生了滞后现象。构件和液压油的弹性变形, 在 0 . 1 s 时达到了力能使其产生的最大变形值。 0 . 1 s 后各个构件与刚 性体相似, 所以此后曲线 1 和曲线 2基本重合, 在机构末端桨叶 盘运动与驱动同步运动。 图 3为图 2中角速度曲线所对应 的桨叶盘角位移曲线。图 3 中由符号 组成的曲线 1 与图 2中曲线 1 对应, 曲线 2 、 曲线 3 和曲 线4 , 与图2中曲线2 、 曲线 3 、 曲线4相对应。 将图3中的曲线 1 和 曲线 2 进行比较, 两条曲线轨迹基本相同, 最终角位移分别为 曲线 1 为4 2 . 7 2 5 7 g , 曲线 2 为4 Z 5 3 0 7 d e g , 相差1 9 5 d e g 。比较图 3 中 的曲线 3与曲线 4 , 这两条曲线轨迹也很相似, 最终角位移值为 曲 线 3为4 2 .7 2 5 2 d e g , 曲线 4 为 4 2 .2 2 2 3 d e g , 差0 .5 0 2 9 d e g 。 时 间 图 3角位移 曲线 通过分析可知,图3中的角位移误差是由零件和液压油弹 性所引起, 最大时达到了0 .5 d e g 。这个结果与变桨理论期望值有 一 定差距, 对变桨效果会有相当大影响, 所以建议在桨叶盘上增 加位置传感器。当变桨出现误差, 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液压缸动 作对误差进行补偿, 以确保变桨的精确性。 ’ 4关键零件的强度分析 运动仿真完成后 , 生成了记录柔性体运动状态和载荷的文 2 0 6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N 。 l 0 Oc t . 2 01 l 件。将这个载荷文件导入 a n s y s 中 , 分析各个构 件在 变桨过程 中 的应力与应变 , 用云图显示模型的应力和位移等 。 4 . 1连杆的强度分析 由于零件在加速度突变时受到冲击 , 此时会 出现应力 与应 变的最大值。 如图4中曲线 1 所示。回程仿真到 0 . 1 S 时连杆角加 速度突变。在 a n s y s中对连杆进行分析, 发现 0 . 1 s 时连杆确实出 现应变与应力的最大值, 如图 5 、 图6所示。 图 4角加速度曲线 从图5中看到连杆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左端圆孔内侧 , 其 值为o - 1 .6 5 M P a 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图6中最大位移为 6 . 5 2 l O - 3 mm, 出现在左边圆孔外侧。实际运行当中也是上面两处比较 容易破坏, 在设计中应考虑增加该部位强度与刚度。 图 5连杆应力云图 图 6连杆 方向的位移云图 4 . 2摇杆的强度分析 由图4曲线 2可知,摇杆角加速度在回程仿真到0 . 1 s 时出 现突变 。在 a n s y s 中对连杆进行分析 , 发现 0 . 1 s 时摇杆的应变与 应 力最大 , 此时的应力与应变云 图, 如图 7 、 图 8 所示。 图 7摇杆应力云图 图 8摇杆 方 向的位移云 图 从图7中看到, 摇杆的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右端圆孔外侧 , 其 值 为 一 7 . 2 MP a小 于材料屈服强度 。图 8中最大位移 为 O . 0 8 4 mm, 出现在左边圆孔周 围的底面上。实际运行当中也 是上 面两处 比较容易破坏 , 在设计 中应予以考虑。 4 . 3变桨调节架的强度分析 回程仿真到0 . 1 s 时, 变桨架加速度出现突变。分析发现, 变 桨调节架在回程 0 . 1 S 时应变与应力最大, 如图9 、 图 l 0所示。 图 9变桨调节架应力云图 图 l 0变桨调节架 方向的位移云图 图9中看到,摇杆的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右端的两个面连接 处, 如图所示部位, 最大应力值为 5 . 6 2 MP a 。 从图 1 0可以看出, 变 桨调节架最大应变出现在右侧孔外侧, 其值为 0 .0 1 6 ra m。实际运 行 当中也是上面两处 比较容易破坏 , 在设计 中应考虑增加该部位 强度与刚度。 5结论 通过对兆瓦级风力发电机运动仿真和强度分析得到以下结 论 1 通过仿真, 分析变桨运动精度, 结果表明考虑零部件和液 压油弹性时, 变桨机构的变桨效果与理论值有一定误差, 虽然可 以通过采用更好的材料和热处理等方法来改进, 但是不能彻底消 除。 所以建议在桨叶盘上增加位置传感器, 反馈桨叶盘实际位置, 再通过控制系统对变桨进行误差补偿。 2 利用 a n s y s 对变桨机 构中各个构件进行了强度和刚度分析 , 指出了各个零件容易破坏 的位置, 建议设计时应给予考虑。 参考文献 [ 1 ] 徐斌 , 王志德.F L 1 5 0 0风 发 } 机变桨轴承故障原 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 J ] . 能源与环境 , 2 0 0 8 5 2 5 2 6 . [ 2 ]白少成 .浅谈 世界能源危机及 中国的战略抉择 [ J J l实验科学 与技 术 , 2 0 0 6 1 2 1 6 8 1 7 0 . [ 3 ] 王东风 , 贾增周 , 等. 变桨距 风力发 电系统 的滑模变结构控 制[ J ] . 华北 电力大学学报 , 2 0 0 8 1 1 - 8 . [ 4 ] 刘林 , 麦云飞 , 宁李谱. 兆瓦级风力发 电机组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设计 [ J ] .机械制造, 2 0 0 8 9 1 5 1 8 . [ 5 ] 高文元 , 卢晓光 , 王鹏 , 刘 尊鹏. 变速变桨距风机风轮的建模与控 制[ 机械与电子 , 2 0 0 6 9 2 7 2 9 . [ 6 ] 李强, 姚兴佳, 陈雷 b 瓦级风电机组变桨距机构分析[ n沈阳工业大 学学报 , 2 0 0 4 2 6 1 4 6 1 4 8 .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