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新翼型风力机叶片的气动设计及建模.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复合新翼型风力机叶片的气动设计及建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复合新翼型风力机叶片的气动设计及建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复合新翼型风力机叶片的气动设计及建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 设计 与 制造 Ma c h i n e r y De s i g nMa n u f a c t u r e 第 3 期 2 0 1 2年 3月 文章编号 1 0 0 1 一 . 3 9 9 7 2 0 1 2 0 3 0 0 9 0 一 - 0 3 复合新翼型风力机叶片的气动设计及建模 半 刘雄飞 汪建文 1 , 2 代元军 1 , 3 张立茹 1 ,2 车 飞 ’ 内蒙古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学院, 呼和浩特 0 1 0 0 5 1 中国矿业大学 银川学院, 银川 7 5 0 0 1 1 。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乌鲁木齐 8 3 0 0 9 1 Ae r o d y n a mi c d e s i g n a n d mo d e l i n g o f wi n d t u r b i n e wi t h c omp o u n d - s p e c i f i c a i r f oi l s L I U X i o n g - .- f e i , 一 , WA N G J i a n -一 w e n , 一 , D A I Y u a n - j u n , Z H AN G L i n J . 一 , C H E F e i C o l l e g e o f E n e r g y a n d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H o h h o t 0 1 0 0 5 1 , C h i n a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Y i n c h u a n C o l l e g e , Y i n c h u a n 7 5 0 0 1 1 , C h i n a 3 X i n j i a n g P l o y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U mmq i 8 3 0 0 9 1 , C h i n a 【 摘要】 基于Wil s o n 法, 用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发的 s系列新翼型 8 3 3 、 8 3 4 、 8 3 5 和三者 的组合翼型来设计叶片,不同翼型连接处采用 MA T L A B程序语言的样条差值和曲线拟合法进行过渡 修正, 以满足气动连续性要求。在叶片设计基础上, 分别计算了单翼型和复合翼型叶片的气动性能; 利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 N S Y S建立了风轮的三维实体模型。 结果表明 复合翼型叶片在较宽尖速比范围内 比其它几种单翼型叶片的功率系数大, 利用A N S Y S 软件建立的风轮实体三维模型, 为风轮的结构动态 及载荷等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提供 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小型风力机 ; 叶片设计 ; 复合新翼型 【 A b s t r a c t 】 A n aer o n a m ic s 咖 -厂 0 r b l a d e s i s d e v e l o p e d b y a p p ly i n g Wi ls o n m e th o d , b a s e d o n MA T L A B p r o g r a mm i n g l g u a g e . T h r e e d if f e r e n t S airf o a 8 3 3 , 8 3 4 , 8 3 5 d e v e l o p e d b y t h e N R E L a r e s e - l e c t e d , I n a i j u n c t i o n , S p l i n e I n t e r p o l a t i o n a n d c u r v e - fit t i m e t h o d a r e u s e d t o t r a mi t i o n m o d if y o r - d e r t o m e e t t h e a e r o d y ln a m i c c o n t i n u i t y . B ase d o n t h e b l ade d e s i g , t h e a e r o d y n a mi c p e rf o r m a n c e o f t h e b l ade s w i t h c o m p o u n d - s p e c ific a i rf o i l s a n d s i n g l e a i , rf o i l s is c a l c u l ate d r e s p e c t i v e f y ; n d a t h r e e 一 d i m e n s i o n a l s o l i d mo d e l of w i n d t u r b i n e a n d b l ade s is e s t a b l i s h e d u s i n g A N S Y S S W f li e . Th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that t h e p o w e r c o e f fic i e n t ofb l ade s w h h c o m p o u n d - s p e c ific a i r 厂 0 i l s b i g g e r t h a n t h e s i n g l e o n e a w i d e r ang e Q 厂 s p e e d r at i o , The t h r e e - d i me n s i o n a l s o l i d mo d e l o f w i n d t u r b i n e e s t abl i s h e d u s i n g A N S Y S S w a r e p r o v i d e s t e c h n i c a l f o u n d at i o n f o r f u r t h e r a n a l y s i s o fd y n am i c s t r u c t u r e and l o ad ofw i n d t u r b i n e .. Ke y wo r d s S ma l l wi n d t u r b i n e ; Bl a d e d e s i g n; Co mp o u n d - s p e c i fi c a i r f o il s 中图分类号 T H1 6 , T K 8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风力机风轮是风能转换的重要部件,因而风轮叶片气动外 形的优化设计技术在风力机设计制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ll 1 。 目前,在国内对于小型风力机的设计,普遍采用 G l a u e r t 方法和 Wi l s o n方法 。但是, G l a u e r t 方法忽略了翼型阻力和叶稍损失的 影响, Wi l s o n 方法虽然考虑了翼型阻力和叶稍损失的影响,但没 有考虑实际风速的概率分布, 因而并不能使所设计风力机的年能 量输出最大目 。对于小型风力机而言, Wil s o n法虽然存在缺点, 但 目前仍被普遍采用。 许多国内学者还在其基础上, 进行方法改进, 以提高功率, 一些科研人员 使用 Wil s o n法进行叶片气动设计, 优化弦长, 并提出安装角可不需要优化的思想, 以功率系数为目 标函数, 设计出了高效率的风轮。 一些科研人员目 根据水平轴风力 机转子的涡流气动模型,在优化弦长时与实际功率联系起来, 以 保证叶轮实度为最小, 对叶片进行双重优化, 提高翼型对工况变 化的适应性 。 将从翼型的角度人手, 来提高风轮的输出效率。目前大型风 力机普遍采用多种组合翼型来设计叶片, 而对于直径较小的小型 风力机是否适合布置多种翼型、 选取什么样的翼型、 怎么布置、 各 种翼型间如何过渡针对上述问题, 对翼型的选取进行了分析研 究, 以直径为 1 .4 m的小型风力机为设计对象, 通过综合筛选 , 选 取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S系列翼型为设计翼型设计了叶片, 在 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采用三种单翼型和复合翼型叶片的气动性 能, 在保证良好气动性能的前提下, 基于 MA T L A B程序语言及坐 标变换的思想 , 得到个叶片的实际空间三维离散坐标, 将其以命 令流的形式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 A N S Y S中,建立了叶片及风 轮的三维实体模型, 为风轮的结构动态及载荷等进一步分析提供 了技术指导。 2风力机叶片设计 风力机叶片的气动设计主要是在保证叶片强度的条件下 , 从风中获得最佳功率。此过程需选择合适的翼型, 设计叶片各截 女来稿 日 期 2 0 1 1 - - 0 5 1 3 ★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 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 0 0 8 0 4 0 4 Z D 1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0 9 7 6 0 4 7 第 3 期 刘雄飞等 复合新翼型风力机叶片的气动设计及建模 9 1 面的弦长、 厚度、 和扭角的分布。 2 . 1叶片的设计需求 所设计的风轮为定桨风力机, 其给定的参数为 叶片数 Ⅳ 3 ; 设计风速 V 1 0 m / s ; 额定输出功率 P 3 O O W; 设计尖速比 X o 5 .5 ; 额定转速 n 7 5 0 r / m i n ; 风能利用系数 -- - 0 . 3 8 ; 风力机的机电 效率 * 0 2 ---- 0 . 7 5 式中 厂传动效率; 叼 广 电效率;空气密度p 1 .2 2 5 k m 。经计算D 1 .4 m。 2 - 2翼型的选择 早期人们只注重叶片的扭曲和外形的设计,而忽略了翼型 的选择 , 结果风力机在实际运行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小型风力机, 长期运行于低雷诺数状态 一般在 2 x 1 0 s 附近 , 不适合选用传统的航空翼型, 因为采用传统翼型的风力机 运行在低雷诺数时, 易发生泡式分离, 且叶片前缘对叶片表面粗 糙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升阻比极度恶化 。 所以把着眼点放在了风 力机专用翼型的选择上。 新翼型的发展主要形成了美国的N R E L s系列、 丹麦的 R I s 系列、 瑞典的F F A W 系列和荷兰的D U系 列翼型等。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N R E L 从 1 9 8 4 年到 2 0 0 2年 针对失速型、 变桨距和变速不同形式风机叶片的要求, 设计了大 约 3 5种 S系列翼型17 ] 。风力机叶片在实际运行时, 叶根处一般选 用相对较厚的翼型承受叶片运行时的应力, 并且能实现向叶根处 的圆形面光滑过渡; 叶尖应选用相对较薄的翼型以满足叶片气动 性能要求 。结合以上特点, 通过对所设计风力机的直径、 实际运 行雷诺数及气动性能的综合分析, 设计的复合型叶片, 如表 1 所 示。沿叶片展长方向, 叶根区域布置 8 3 5 翼型, 占叶片长度的 2 0 %; 中间工作区布置 8 3 3 , 占叶片长度的 3 5 %; 叶尖附近布置 8 3 4 翼型, 占叶片长度的2 0 %; 中间两个过渡区, 各 占5 %, 根部 要保证其强度及轮毂的顺利连接, l , 3圆盘结构被选用 , 占叶片长 度的 1 5 %。 表 1复合翼型结构组成及气动特性 2 . 3复合翼型叶片设计 2 . 3 . 1数学模型 基于动量一 叶素理论吸 Wi l s o n法, 数学模型的核心公式如 下 8 。 r a 1 a 1 吨F 6 1 b ‘ 2 s 皇 壁 2 3 1 吨 c o s 0 --- - \ 、 4 式中, o , b 轴向和周向干涉因子; A 风轮半径 r 处的尖速比; 卜 叶尖损失因子 ; r 某叶素截面到风轮中心的距离, m; 叶片数 ; 叶素扭角, 。 ; 叶素人流角, 。 ; 叶 素攻角, 。 ; R 一风轮半径, m; G 一叶素弦长, m; c 厂 叶素升 力系数; S 一中间变量。 利用上面的数学模型通过迭代的思想先求得两个干涉因子 a . b , 然后代入到辅助公式中求出弦长 c和扭角 0 。 2 . 3 . 2设计程序流程说明 以Wi l s o n 数学模型为设计依据, 采用模块化编程思想, 编写 了基于 M A T L A B的叶片设计应用程序, 确立主程序 m a i n . m, 然后 调用各个子函数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计算, 输出结果, 最后 对设计结果进行修正并绘制图形。 设计程序流程 图略 。在主程 序的基础上, 需要调用求取干涉因子 a , b的优化工具箱和和三个 最佳攻角函数 8 3 5 R e 8 3 3 R e 8 3 4 R e , 程序自动截取各种 翼型下的弦长和扭角进行整合, 最后进行整体修正, 输出结果通 过 f p r i n t 函数直接调入记事本, 对于单翼型的设计只需控制单变 量输出即可。 2 . 3 _ 3设 计结果输 出 复合翼型的弦长和扭角的修正曲线 图略 。在 鼎 等于0 .3 5 和 0 4之间为翼型的第一过渡段, 在 0 .7 5 和 0 . 8 之间为翼型的第二 过渡段。在两个过渡段内修正前后扭角的变化微小, 主要是因为三 种翼型在设计点攻角的变化比较小。 而在两个过渡段内修正前后的 弦长变化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在设计点三种翼型的升力系数和雷诺 数均不同, 较大的偏差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不同翼型叶片的气动性能 性能计算也是基于Wi l s o n 设计法, 在叶片的设计过程中, 考 虑到实际和工艺的需求, 叶片的弦长和扭角已进行过修正, 风轮 在实际运行已经偏离了设计点 , 需重新确定风力机的性能, 核心 问题是重新确定各叶素面的干涉因子 a 和 b 。 3 . 1结果输出 两干涉因子的变化曲线, 如图 1 所示。 图1两干涉因子的 变化曲线 3 . 2结果分析 单复翼型功率系数曲线图, 如图 2 所示。 当尖速比A在 3和 4 之间时, 8 3 4 翼型的功率系数稍大于其它三者, 这主要是因为 机械 设计 与 制造 No . 3 Ma r . 2 01 2 在该尖速比范围内,气动损失较小,相应的叶稍损失也很小, 又 8 3 4翼型是这些翼型中相对厚度最小的一个, 升力系数较大, 功 率系数相应较大,所以 8 3 4 翼型布置在叶尖附近。当尖速比A 在 4和 5 .5 设计尖速比 之间时, 复合翼型的功率系数远大于其 它几种单翼型的功率系数, 当尖速比在 5 .5 ~ 1 0 或者大于 1 O 之 间, 复合翼型的功率系数依然大于其它几种单翼型, 在几种单翼 型之间, 8 3 3 翼型的功率系数在该范围内相对最大。 图 2单复翼型功率系数曲线 图 从总体上来看, 复合翼型在较宽的尖速比范围内比其它几 种单翼型的功率系数大 ,尤其在设计尖速比 A等于 5 -5附近 , 8 3 5翼型在整个尖速比范围内, 功率曲线较窄, 峰值也较小, 主 要因为该翼型的相对厚度较大, 升力系数相对较低 , 所以该翼型 布置在叶片的根部附近, 主要用于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 8 3 3 翼 型相对厚度居中, 整个尖速比范围内功率曲线比较平缓, 布置在 叶片中部, 提高叶片的做功能力。 4叶片及风轮的三维实体建模 4 . 1叶素面空间实际坐标的确定 建立空间三维坐标系, 以叶根处 r 0 的叶素面作为XO Y坐 标平面, 沿着叶片展长方向作为 z轴方向, 原点 y o 定在叶根 处 r O 的叶素面翼型的前缘点, 各叶素面空间实际的离散坐标 设为 , y , z o翼型数据库中的翼型坐标设为 Y , 叶素面扭转 前的实际离散坐标设为 y 2 , 坐标变换后为 Y , 修正后的 弦长和扭角分别为 c和, 则确定实际离散坐标的数学模型如下 , y 2 C x , Y t 5 x 3 , y 3 2 , Y 2 一 0 , Y 0 6 则各叶素面扭转后的实际空问离散坐标为 f 3 c o s 0 - y 3 s i n 0 { 3s in O y 3c 。 s 0 7 【 r 翼型坐标计算结果, 角标“ 上” 表示位于 上方翼型坐标点, 角标“ 下” 表示位于 下方翼型坐标点, 如图 2 所示。 4 . 2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1 将各叶素面的翼型坐标以命令流的形式导入到A N S Y S 有限元建模和分析软件中。 2 按照点线一面体的顺序, 结合 扭角参数, 依次生成叶片的三维模型。 3 结合轮毂、 轴的尺寸及 实际安装情况, 建立风轮的三维实体模型, 如图3 所示。 表 2翼型坐标 图 3风轮的三维造型图 5结论 基于Wi l s o n设计思想, 采用 M A T L A B程序语言编制了复合 新翼型的叶片设计程序, 不同翼型连接处采用了样条插值和曲线 拟合的处理技术, 在叶片设计基础上, 分别计算了单翼型和复合 翼型叶片的气动性能, 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 证明了各翼型组合及 站位的可行性 , 得出 复合翼型叶片在较宽尖速比范围内比其它 几种单翼型叶片的功率系数大。 最后, 利用 A N S Y S软件建立了风 轮实体三维模型, 为风轮的结构动态、 载荷、 应力应变分析等问题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1 ] D e t N o r s k e V e r i t a s a n d R i s q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d e s i g n o f w i n d T u r b i n e s [ M] .No r w a y D e t N o k e V e r i t a s a n d Ri s q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 t o r y ,2 0 0 2. [ 2 ] Wi l s o n R E , L i s s a m a n P B S , Wa l k e r S N .A e r o d y n a m i c p e rf o r m a n c e o f w i n d t u r b i n e s . Re p o r t No . NS F / RA- 7 6 0 2 2 8, NT I S, C h a p t e r s I - I I I , Or e g o n S t a t e U n i v [ Z ] , 1 9 7 6 . [ 3 ] 刘雄 , 陈严, 叶枝全. 风力机桨叶总体优化设计的复合形法[ n太阳能 学报 , 2 0 0 1 , 2 2 1 5 7 1 6 1 . [ 4 ] 张维智, 李方洲.采用修改的Wi l s o n 方法对风力机叶片进行优化设计 [ c ] . 全国第一届风能技术应用年会会议论文集, 乌鲁木齐, 2 0 0 4 2 0 2 7 . [ 5 ] 包耳, 邵晓荣 , 刘德庸. 风力机叶片设计的新方法. 机械设计 , 2 0 0 5 , 2 2 2 2 4 2 6 . [ 6 ] V a n R o o ij R P J O M, T i m m e r W A . R o u g h n e s s s e n s i t i v i t y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 f o r t h i c k r o t o r b l a d e a i rf o i l s l Rj .U S A A I A A 一 2 0 0 3 - 0 3 5 0 , J a n , 2 0 0 3 . [ 7 ] T a n g l e r 儿, S o m e r s D M . N R E L A i rf o i l F a m i l i e s f o r H A W T s 【 R j . U S A NREL / TP - 4 4 2 7 1 0 9.1 9 9 5 . [ 8 ] S o m e r s , D a n M . T h e S 8 3 3 , 8 3 4 , a n d S 8 3 5 A i r f o i l s .A i r f o i l s , l n c , 2 0 0 2 . [ 9 ] 陈云程, 叶枝全, 朱程明. 风力机设计和应用[ M] . 上海 科技出版社, 】 9 9 4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