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人工肌肉在空投着陆缓冲中的应用构想.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气动人工肌肉在空投着陆缓冲中的应用构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气动人工肌肉在空投着陆缓冲中的应用构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气动人工肌肉在空投着陆缓冲中的应用构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0 1 2年 2月 第 4 0卷 第3 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 NE T OOL HYDRAUU C S F e b.2 0l 2 Vo 1 . 4 0 No . 3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3 8 8 1 . 2 0 1 2 . 0 3 . 0 2 4 气动人工肌肉在空投着陆缓冲中的应用构想 王宏 . 桂林空军学院, 赵 西友 广西桂林 5 4 1 0 0 3 摘要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特点和缩距缓冲原理,提出一种气动人工肌肉在空投着陆缓冲中应用的初步方案 ,以期在 现有空投系统的基础上提高空投质量,增强稳定性。介绍气动人工肌肉的选择、系统的硬件组成,阐述气动人工肌肉与现 有空投系统的结合方式及其工作控制过程,并分析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气动人工肌肉;空投;着陆缓冲 中图分类号 T P 2 7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 3 8 8 1 2 0 1 2 3 0 8 4 3 The Ap pl i c a tio n Co nc e ptio n o f Pn e uma tic Ar t i fic i a l M u s c l e i n Pa r a dr o p La nd i ng Bu f f e r i ng W ANG Ho n g.Z HA0 Xi y o u G u i l i n A i r F o r c e A c a d e m y ,G u i l i n G u a n g x i 5 4 1 0 0 3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o f p n e u ma ti c a r t i fi c i a l mu s c l e a n d d i s t a n c e s h o r t e n i n g b u ff e rin g p rin c i p l e,a p r e l i mi n a r y s c h e me f o r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n e u ma ti c a r t i f i c i al mu s c l e i n p a r a d rop l and i n g b u ffe rin g Was p r o p o s e d,i n o r d e r t o i n c r e a s e t h e p a r a d rop we i g h t and i mp r o v e s t a b i l i t y w i t h o u t a ff e c t i n g the e x i s ti n g p ara d r o p s y s t e m.Co r r e l a ti v e ma i n c o n t e n t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c h o i c e o f p n e u ma t i c a r t i fi c i al mu s c l e,the h a r d w a r e c o mp o s i t i o n o f t h e s y s t e m,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p n e u ma t i c a r t i fi c i al mu s c l e wi th e x i s t i n g p a r a d r o p s y s t e m ,an d c o r r e s po n d i n g w o r k i n g c o n t r o l p r o c e s s F u r t h e r mo r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v e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we r e a n n l y z e d . Ke y wo r d s P n e u ma t i c a r t i fi c i al mu s c l e ;P a r a d rop;L a n d i n g b u ff e r i n g 由于空投着陆缓冲技术在军事和减灾救援中的重 要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自2 0世纪 中期以来 ,火箭、气囊、蜂窝纸、缩距等空投着陆缓 冲技术和手段相继成功地应用于实践并日趋完善,实 现了大、中件物资在超低空、高空、复杂气象等条件 下的空投或精确空投,在航天、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 了显著作用。 气动人工肌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驱动 器 ,它具有功萼 苤 / 质量比大,在力、长度特性上与人 类肌肉类似等优点,且柔顺可控。基于气动人工肌肉 的以上特点 ,利用缩距缓冲原理,对气动人工肌肉在 空投着陆缓冲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种方案构 想 ,力求在现有空投系统的技术和装备基础上提高空 投质量 ,增强稳定性 。 1 气动人工肌肉的选择 缩距缓冲原理是通过在空投物着陆前的适当时机 快速缩短伞衣和物资之间的距离,产生一定 的提升 力 ,达到缓冲的目的,它只需要单向驱动力即可。气 动人工肌肉可以提供足够的轴向拉力,完全可以满足 缩距缓冲需求。气动人工肌肉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3 类编织式人工肌肉、网孔式人工肌肉和嵌入式人工 肌肉。根据各气动人工肌肉自身的特点和空投着陆缓 冲的实际需求,可选择编织式人工肌肉中的 Mc K . i b b e n 气动人工肌 肉用于着陆时的缩距缓冲。它是 由 美国医生 J o s e p h L M c K i b b e n发明并 以其名字命名的 一 种柔性气动驱动器。Mc K i b b e n气动人工肌 肉的主 体主要由外层编织网和内层弹性橡胶管组成 ,其结构 如图 1 所示一O 外层剐性 媛罔 I 连 接 件 上 连 接 件 内 层 弹 性 橡 胶 管 充 气 口\ 图 1 Mc K i b b e n气动人工肌肉 图 1中,P为输入气压,其大小由控制器根据实 际工作情况进行控制。当输入端气压值增大时,内层 橡胶管膨胀 ,由于外层编织网刚度很大,几乎不能伸 长,限制肌 肉只能径 向变形 直径 变大,长度缩 短 ,产生轴向收缩力;而 当输入端气压P降低时, 导致人工肌肉伸长 松驰 ,肌 肉的刚度及驱动力也 就随之降低。肌肉的刚度可通过控制橡胶管内的气压 实现,这种肌肉具有变刚度特性 ,可等效为一只变刚 收稿日期2 0 1 1 0 21 4 作者简介王宏 1 9 6 7 一 ,男 ,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为空降空投理论与应用。E m a i l s p w h w q 1 6 3 . c o m。 第 3期 王宏 等气动人工肌肉在空投着陆缓冲中的应用构想 8 5 度 的弹簧 。 缩距缓冲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 之一,先后出现了几种典型的缩距器设计 ,包括活 塞 一滑轮缩距器、马达 一绞盘缩距器以及弹簧缩距等 等。这些缩距器虽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 ,但对其在 工作过程中的控制非常困难。作者利用 Mc K i b b e n气 动人工肌肉具有的类似人体肌肉的拉力和伸缩特性以 及柔顺可控的优点 ,对其在缩距缓冲中的应用进行探 索,以期有效地解决空投着陆时的缓冲问题。立足现 有的有伞空投系统 ,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借助气动 人工肌肉可控的特点 ,在着陆前的适当时机操纵气动 子系统工作 ,起到着陆缓冲的作用。 2 系统的硬件组成 根据 目前有伞空投系统的特点和缩距缓冲原理, 基于气动人工肌 肉的空投 着陆缓 冲系统的硬件部分拟 包括气压驱动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 通过与空投系统的巧妙结合,借助控制子系统的有效 控制 ,在着陆前的适当时机操纵气动子系统工作,起 到着陆缓冲的作用。 2 . 1 气压驱动子 系统 气压 驱动 子 系统 由气 源、压力 伺 服 比例 阀、 Mc K i b b e n气动人工肌肉及机构部分组成。由气源提 供相应压力的压缩气体,压缩气体由导管经过伺服比 例阀送入气动人工肌肉中。每条肌肉均与一伺服比例 阀相连并有一出气阀门和一进气阀门。通过控制伺服 比例阀上所加的电压即可控制肌肉中的气体压力。加 压后的气动肌肉输出收缩张力并产生伸缩量,通过控 制肌肉压力即可达到控制肌肉动作的 目的。 气压驱动子系统的设计需要针对具体的空投物质 量和空投过程的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确 定采用何种规格的气动人工肌肉,选择什么样的压力 伺服比例阀以及能够输入的压力值范围等,以满足空 投着陆时的缓冲要求。 2 . 2 传感器子 系统 传感器子系统 由力传感器 和直线位移传感器构 成。通过直线位移传感器可以测量 出肌 肉的收缩量 , 通过力传感器测量肌肉拉力 ,从而完成系统的伺服闭 环控制。系统中的力传感器可采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7 0 1 所的 B K - 2 F型高精度 s形测力/ 称重传感器。其 测量精度为0 . 0 5 %。输出经过 T S - 2型放大器放大后 , 输出电压范围为 一 5一 5 V。直线位移传感器可采用 WD L型直滑式导电塑料电位计。 传感器子系统主要是考虑到空投着陆过程中对缓 冲过程控制的需要而设计的,该子系统需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如何使用或是否使用。 2 . 3控制 子 系统 控制子系统由单片机、A / D采集卡、D / A转换 卡组成。软件控制系统运行于单片机上,并通过 D / A转换器将数字控制量转换为模拟量。此模拟量用以 控制压力伺服 比例阀的输出气压。A / D转换器采集 拉力传感器和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数据,并提供给单片 机可 由软件 处理 的数 字信 号。该 系统可采 用 A T - m e g .2单片机,D / A转换器可采用 P C L - 7 2 6型 6通 道模拟量输出卡。它提供了6个 l 2位双缓冲的模拟 量输出通道,可满足肌肉伺服控制的需要。MD采集 卡可采用 P C L - -8 1 3 B型 1 2 位 3 2通道 A / D卡,它提供 了3 2通道带隔离的直流电压测量 ,精度可以满足系 统要求 。 控制子系统主要根据空投着陆缓冲的实际需要 , 通过控制压力伺服比例阀的气压大小、进气速度甚至 频率来操纵气动人工肌肉子系统实现不同质量、不同 条件下的空投着陆缓冲目的。 3 气动人工肌肉与空投系统的结合 3 . 1 气动人 工肌 肉的安 装 将气动人工 肌 肉 应用 于空投着陆 的 目 的就是 在 不 影 响 现 有 空 投 系统 的前提 下, 提高空投质量和增强 稳 定 性 。 因 此 ,如 何 将它与现有空投系统 进行巧妙结合也是研 究的重 点 内容。根据 目前有伞空投系统的 实际情况和缩距缓冲 原理 ,该 系统 拟采用 图2所示 的气动人工 肌肉安装方式。 ’ 图2 气动人工肌肉的安装图 图中,人工肌肉的上端与吊带的某个部位固定, 下端与吊带的某个部位或直接与空投物相连,气压源 和其他辅助设施可安装在空投物上,在空投物即将着 陆的某个时机,由控制子系统控制压力伺服比例阀对 人工肌肉进行充气,使其在短时间内回缩 ,而且当收 缩到位时,无需专 门制动,人工肌肉速度 自动降到 零 ,实现 自制动。借助回缩产生的拉力,气动人工肌 肉会在瞬间缩短伞衣和空投物之间的距离 ,而且可以 根据空投物的质量和缓冲的实际需要控制收缩的速度 和力度,对空投物产生一个适当的向上提升力,不但 达到减小着陆冲击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增强稳定性和 确保安全性 。 - 8 6 机床与液压 第 4 0卷 3 . 2 系统 的控 制过 程 气动人工肌 肉在空投着陆缓 冲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在着陆前 的适当时机产生向上的拉力来减 轻冲击力,更重要的是利用其特 有的类似人体肌肉的特性,根据 空投的实际状况来决定气压大 小 、进气速度 、频率 、时机等, 达到柔顺和可控的效果。其中, 进气时机的把握需要专门的测高 传感子系统来支撑,这里暂不予 讨论。整个系统的工作控制过程 如 图 3 所示 。 4 关键技术分析 图3 系统工作 控制过程 气动人工肌肉虽然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 而且在众多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空投缓冲 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至少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基 于气动人工肌肉的空投着陆缓冲技术研究 ,是对新技 术在空投缓冲领域应用的大胆探索。其关键技术主要 包括以下几点 1 气动人工肌肉本身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安装在什 么部位 、采用什么样的连接方式 ,既不影响 原有空投系统 的工作 ,同时又能很 好地达到缓 冲的 目 的,将是需要解决的关键之一。 2 通常中件和小件空投物质量都 比较大,要 想在很短的时间对其产生能起到缓冲作用的提升力, 仅靠普通的气动人工肌肉很难满足要求,还必须根据 空投的实际需求 ,针对空投的具体对象,从结构尺寸、 材料等方面对气动人工肌肉进行深入研究。 3 对气动人工肌肉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既要把握进气的时机,又要控制气压的大小,进气 的速度、频率以及充气过程的闭环控制,它需要多个 子系统的支撑和配合工作,才能实现着陆缓冲及过程 可控的最终 目的。 4 空投 着 陆是一个 复 杂 的过 程 ,而 且要 受 到 地形、气象、风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 ,为了实 现对气动人工肌肉的准确伺服控制.就必须针对具体 的应用对象对气动人工肌肉进行建模。M c K i b b e n气 动人工肌肉由于具有非线性、时变特性 ,并且在工作 时伴随有迟滞现象 ,因而难于对其进行建模和控制。 大多数 已有研究 中对 于 M c K i b b e n 气 动人工 肌 肉的建 模都采用 C h o u和 H a n n a f o r d 基于虚功原理给出的理论 模型。此模型给出了肌肉出力的理想估计 ,然而此理 论模型直接应用于实际控制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因而,能否建立正确的气动人工肌肉模型也是研究的 关键 。 参考文献 【 1 】臧克江, 郭艳玲, 马岩. 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几何特性研 究[ J ] . 机床与液压, 2 0 1 0 1 2 4 2 7 , 3 0 . 【 2 】 臧克江, 顾立志, 陶国 气动人工肌 肉研究与展望 [ J ] . 机床与液压, 2 0 0 4 4 4 7 . 【 3 】杜经民, 朱端阳, 杨钢. 气动人工肌肉静态特性实验研究 [ J ] . 液压与气动, 2 0 0 5 5 2 1 2 3 . 【 4 】 方贤德. 降落伞缩距软着陆技术的研究及其进展[ J ] . 航天返回与遥感, 2 0 0 7 1 71 1 . 【 5 】 卫玉芬 , 李小宁. 气动人工肌肉的进展和应用[ J ] . 机床 与液 压 , 2 0 0 3 1 3 7 3 8 . 上接第 4 6页 M A T L A B下。该轨迹的参考线速度与角速度为 0 . 1 m / s ,∞ 0 . 2 r a d / s ;参考初始位姿 一 0 . 0 3 m, Y 0 . 6 9 9 9 m, 1 . 5 9 0 8 r a d ;实际线 速 度与 角速度初始值 为 V 0 . 0 8 m / s , 0 . 0 3 m / s ;实际 初始位姿 0 . 2 m,Y 0 . 4 m, 2 ,r r / 3 r a d ;控制 参数 k , 0 . 9 ,k 0 . 9 ,k 2 1 5 ,k 0 . 6 。跟踪效 果 如图 3所示 。 1 O. 5 0 宴 一 o . 5 一1 _1 . 5 .2 x / m t | s a 轨迹跟踪效果图 b 位姿误差分析曲线 图3 复合曲线轨迹跟踪仿真结果图 从图3可以得出文中所研究的控制算法可以对 参考轨迹进行有效跟踪,即可以使移动机器人的实际 轨迹平 滑收敛 于期望轨迹 。 参考文献 【 1 】 J I A N G Z P , N I J M E I J E R H . T r a c k i n g C o n t r o l o f M o b i l e R o b o t s A C a s e S t u d y i n B a c k s t e p p i n g [ J ] . A u t o ma t i c , 1 9 9 7 , 3 3 7 1 3 9 31 3 9 9 . 【 2 】马保离, 宗光华, 霍伟. 非完整链式系统的输出跟踪控 制一动态扩展线性化方法 [ J ] .自动化学报, 1 9 9 9 , 2 5 3 3 1 63 2 2 . 【 3 】徐俊艳, 张培仁. 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研究[ J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 2 0 0 4, 3 4 3 3 7 6 3 8 0 . 【 4 】刘全. 基于 P C I 总线的拟人臂机器人线驱动控制器及驱 动系统的开发[ D]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0 0 6 . 【 5 】 魏娟. 一种差速驱动机器人路径控制方法 [ J ] . 制造业 自动化, 2 0 0 8 , 3 0 1 0 8 0 8 2 .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