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 E C S19 22 0 0 5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挤扩支盘灌注桩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cast 一in一situ pile with expanded branchesandplates 2 0 0 5月匕京 彝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挤扩支盘灌注桩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cast 一 in 一 situ pile with expanded branchesandplates C E C S19 22 0 0 5 主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 00 6 年 3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5北京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挤扩支盘灌 注桩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cast 一 in-situ pile with expanded branchesandplates C E C S 19 22 0 0 5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5 0 x 1 1 6 8毫米 1/3 2 印张1恤字数4 4千字 2 0 0 6年3月第 一 版 2 0 0 6年3月第 一 次印刷 印数1 一 5 1 0 0册 定价1 2 .0 0元 统 一 书号1 5 1 1 2 1 1 9 81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本社 网地http//www.cabpcomcn 网上书店http //www .china 一 building comcn .告乙.,J. . 月 lJ青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 0 0 4)建标协字第0 5号文关 于印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 0 0 4年第 一 批标准制、修订项 目 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挤扩支盘灌注桩是在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桩基技 术,可作为承压桩或抗拔桩使用。 本规程 的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岩土工程勘 察、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及验 收。 本规 程 所涉及 的有 效发 明专 利(专 利号89 1 0 7 84 6 .0、 9 4 1 0 4 5 5 0 .1等,名称挤扩支盘灌注 桩,该桩的施工方法 及成型 机),使用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与专利权人联系处理(北京恒基中 创基础工程有 限公司,地 址北京朝阳 区高碑店陶家湾86号; 邮编 1 0 0 0 2 2 ;联 系 电 话 0 1 0 一 85 7 6 6 889 ,1 3 6 0 1 0 1 9 0 86; 电子信箱beijingjhjt sina .com)。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 9 86」1 6 4 9号文关 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 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 求,现批 准 发布协 会 标 准挤 .扩 支 盘 灌注 桩 技 术 规 程,编号 为 C E C S19 22 0 0 5,推荐给工程建设、施工和使用单位采用。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 基 基 础专业委员会 C E C S/T C 2 7归口管理,由北京交通大学隧道与岩 土工程研究 所 (北京市西直 门外上 园村3号,邮编1 0 0 0 4 4,联系电话0 1。 一 5 1 6 881 1 7)负责解 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 要修改 和补充之处,请 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主 编 单 位北京交通大学 参编 单 位北京恒基中创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 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J 匕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 草人唐业清张 晓玲崔江余韩顺 和杨桂芹 薛慧立苗启松杨素春李兴利张 国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 0 0 5年1 2月2 5日 目 1 总则 ⋯ ⋯ ” ⋯⋯ (1 2 术语、符号 , , , , ⋯ ⋯ ( 2 2.1 术语 ⋯⋯ ( 2 2.2 符号 , , , ⋯ ⋯ (2 3 基本规定 ⋯⋯ (4 4 岩土工程勘察 ⋯ ⋯ (7 4.1 勘探点间距 ⋯⋯ (7 4.2 勘探深度 ⋯⋯ (7 一) 4 .3重点 内容 ⋯ ⋯ (7 4.4 勘察报告 ⋯⋯‘ ⋯⋯ ( 8 5 设计 , 一 (9 5 .1适用条件 ⋯ ⋯ (9 5.2 桩基设计 ⋯⋯ (9 5.3 桩基计算 ⋯⋯ (1 1 6 施 工 ⋯⋯ (1 7 6.1 一 般规定 , , , , ⋯ (1 7 6.2 水下成孔施工 ⋯ ⋯ ( 1 8 6.3 干法施工 , ⋯⋯ (1 9 7 质量检测及验收 ⋯⋯‘ ⋯⋯ ( 2 0 7.1 一 般规定 - ⋯⋯ ( 2 0 7.2 成桩质量检测 ⋯⋯ ( 2 0 7.3 基桩检测 ⋯ ⋯ ( 2 1 7.4工程验收 ⋯ ⋯ ( 2 2 附录A L Z挤扩支盘机示意 ⋯ ⋯ ( 2 4 l 附录B盘径测量仪示意 ⋯ ⋯ (2 5 附录C挤扩支盘施工记 录表 ⋯⋯ ( 2 7 附录D常见土层中承力盘首次挤扩压力参考值 一 ( 2 8 本规程用词说明 ⋯⋯ ( 2 9 附条文说明 ⋯ ⋯ ( 3 1 1 总则 1.0.1 为了在建筑基础等工程中合理采用挤扩支盘灌注桩(简称 挤扩支盘桩,下同),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 于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市政等工程中挤扩 支盘灌注桩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采用挤扩支盘灌注桩的工程,应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工程特点、场地环境、使用要求、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因素和有关 规定,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 1.0.4 采用挤扩支盘灌注桩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挤扩支盘灌注桩 cast 一 in 一 situ pile with expanded bran - chesandplates 采用挤扩工艺在钻孔侧面不同部位形成若干个分支和承力盘 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2.1.2 分支 crossbranches 为提高灌注桩的支承力而在桩上设置 的支状体。其成型过程 是在桩孔中用专用设备向外挤扩 一 次形成 一 组对称的分支腔,将 设备转动9 0度形成 一 组十字形分支腔,灌注混凝土后在桩上形成 十字形的分支。分支可简称支。 2.1.3 承力盘bearing plate 为提高灌注桩的支承力而在桩上设置 的盘状体。其成型过程 是通过支盘机转动连续挤扩形成承力盘腔,灌注混凝土后在桩上 形成承力盘。承力盘可简称盘 。 2.1.4 挤扩压力squeeze 一 expansionpressure 支盘机在土体中挤扩时,机附液压表显示的油缸压力 。 2;2 符号 A D群桩底部投影 面积; A p单桩底盘投影 面积; A 。扣除桩身截面 的底盘投影 面积; a,c 桩群长度和宽度方向外围桩的中心距; b 单支宽度(弓压臂宽度); d 桩干直径; 2 D 承力盘直径; E s第艺层 土的压缩模量; hg桩根长度; hp 竖 向盘 间距; h 承力盘高度; H 第i层土厚度; L 、桩穿越第i层 土折减盘高后的有效厚度; l 桩人 土长度; n 沉降计算时土 的分层数; 尸 桩顶荷载; qp底盘所在土层 的极 限端阻力标准值; qnj第j盘处 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si第‘层土桩身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u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U u单桩抗拔极 限承载力标准值; u 桩干周长; a桩侧剪应力扩散角; 少 ~沉降经验系数 ; 沪 e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亨 ~盘底土 层端 阻力修正系数; 人*桩周第i层 土侧阻力折减系数; a、第i层 土底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ai 一 ;第艺层 土顶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z 第i层 土底 面到桩底平 面 的距离; zi 一 ,第艺层 土顶面 到桩底平面 的距离。 3 基本 规 定 3.0,1 根据地基 的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 以及 由于桩 基问题 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 的程度,按表3.0.1确 定挤扩支盘桩基的设计等级。 表3.0.1挤扩支盘桩基设计等级 桩基 设计等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甲级 1 重要 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 一 般建筑物; 3 3 0层 以上或高度大于1 0 O m的高层建筑; 4 体形复杂,层数相差多于1 0层的高低层连成 一 体的建筑物; 5对桩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7 一 柱 一 桩的建筑物 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物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不高于7层 的 民用建筑 物; 一 般的工业建筑物;次要 的轻型建筑物 3.0.2 3.0.3 1 2 桩基设计前,场地勘察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桩基的设计及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筑场地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 )建筑场地 的平面 图,包括周围建筑物、交通 设 施、地 上 和 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 的情况; 2 )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基础 型式、埋置深度等; 3 )周围建筑物和基坑边坡的防振要求,桩基施工防噪声要求; 4 )泥浆排放、弃土条件; 5 )水电和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6 )建筑基坑 型式和红线资料。 3 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1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 图和主要剖面 图; 2 )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和对桩基 竖向位移、水平位移的 要求; 3 )建筑物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等。 4 该地 区挤扩支盘桩 和其他桩 的设 计、施工、静载荷试 验等 相关资料; 5 施工机械设备对场地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进 出 场、现场运行条件等。 3.0.4 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分别对桩基进行承载力和变形计 算。计算时荷载组合应按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执行; 2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等级为 甲级 的建筑物桩基,应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 2 )设计等级为乙级 的建筑物桩基,应参照地 质条件相同的 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 和经验参数综合确 定。当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通 过静载荷试验确定; 3 )设计等级为丙 级 的建 筑物 桩基,可根 据原位测试 和经验 参数确定。 3 单桩竖 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等级 为 甲、乙级 的建筑物 桩 基,应通 过静载荷试 验 确定; 2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 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 和经验参数综合确 定。当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通 过静载荷试验确定。 5 4 执行; 5 3.0.5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的确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单桩静载荷试验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下列建筑物 的桩基应进行沉降观测 桩基设计等级为 甲级的建筑物; 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时 1 )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地基不均匀 的建筑物。 2 )桩端下有软弱下卧层 的建筑物。 3 )对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4 岩土工程勘察 4.1 勘探点间距 4.1.1 勘探点间距宜为2 0 一 3 0 m。 当土层 的性质或状态在水平 方向分布变化较大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适当加密勘 探点。对单栋建筑不应少于4个勘探点。 4.1.2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柱 下单桩基 础,应按柱列线布置勘探 点,并每柱宜设 一 个勘探点。 4.2 勘探深 度 4.2.1 应布置 1 /3 一 1 /2的勘探孔作为控制性孔。对于桩基设计 等级为 甲级 的建筑物,场地上应布置不少于 3个控制性孔;对于桩 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的建筑物,应布置不少 于 2个控制性孔。控制 性孔应穿透预计桩端平面 以下 的软弱下卧层; 一 般性勘探孔 应深 人预计桩端平 面 以下3 一 5讯,且不得少于23倍盘径。 4.3 重 点 内 容 4.3.1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每 一 地层,均应进行室内试验或原位 测试,提供设计所需参数。 4.3.2 应查 明拟建场区地层竖 向、横向的分布情况。 4.3.3应查 明适 于布置支、盘 的土层位置,以及该土层 的物理、力 学性能,提供确定桩身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和桩端土极 限端阻力 标准值q。的测试指标。 4.3.4应查明影响挤扩支盘桩承载力和 施工的地 下水情况, 包括实测静止水位、历年最高地 下水位、近 3 5年最高地下水 位、地 下水类型 、多 层 地 下水分 布和 对桩身材料有无腐蚀性 等。 7 4.4 勘 察 报告 4.4.1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 B 5 0 0 2 1和本规 程 的要求,整理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4.2 对 于建筑场地 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 溶、土洞等,应有明确的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4.4.3 应有已确定的和预测的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腐蚀性资料。 4.4.4 应有抗震设防区的液化地层资料,综合确定液化等级。 4.4.5 根据有关地基 土的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的资料,作出岩 土工程评价。 4.4.6 根据场地条件,评价挤扩支盘桩方案的适宜性。 5 设计 5.1 适 用条 件 1.1 在下列土层中可设置分支和承力盘可 塑 至硬 塑的戮性 ;中密至密实的粉土、砂 土或卵砾石层;全风化岩、强风化软质岩 5 . 土 石 5.1.2 采用干法施工在砂性土中和采用水下施工在薪性土中设 置承力盘,应通过试验检查成盘的可行性 。 5.2 桩 基 设计 5.2.1 桩基的选型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挤扩支盘灌注桩 的桩径、桩长和支盘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 条件、单桩承载力 和施工机具的结构尺寸确定 。当使用L Z系列 挤扩支盘机时,挤扩支盘桩的主要构造尺寸可按表5.2.1的规定 采用。 表5.2.1挤扩支盘桩主要构造尺寸 【 mm 桩干直径 d 单支临界宽度 b 承力盘直径 D 承力盘高度 h 4 0 0 5 0 02 0 09 0 05 0 0 6 0 0 7 0 02 801 4 0 07 0 0 80 0 1 1 0 03 801 9 0 09 0 0 注1 L Z系列挤扩支盘机示意图见附录A; 2 水下施工时,最小桩干直径不应小于5 0 0 mm; 3 水下施工时,表中桩干直径6 0 0 一 7 0 0 mm 、80 0 1 1 0 0 mm应分别调整 为 6 2 0 7 0 0 m呱82 0 1 1 0 0 mm 。 d 于 ---呵 " 洲 【 日 日 丫了 一 丁,八。二目峪 声 人,} “’ 专 命 于 ’ .下 ”】 妾 一 ,头二 - 水 \牛/ 目二目 一 早 、 工气 甲 、 , ’ a bc 图5.2.1挤扩支盘桩桩身构造 1 十字分支 b 单支宽度 h 承力盘高度 2 桩干 d 桩干直径(桩径) 凡 桩根长度 3上承力盘D 承力盘(十字分支)直径凡盘间距 4 底承力盘 2 挤扩支盘桩的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的类型和地基 持力层的特性区别对待,可采用单桩或多桩基础; 3 挤扩支盘桩的最小中心距不宜小于3 d和1.S D; 4 每根 承压挤扩支盘桩的盘数不宜多于4个,抗拔挤扩支盘 桩的盘数宜 为1 一 2个。挤扩支盘 桩 竖向最 小 盘 间距 不 应小于 Z D ; 5 挤扩支盘桩 的承力 盘应 设在土层结构稳定、压缩性 较小、 承载力较高、层厚较大的土层中。设置 承力盘的承载土层厚度宜 大于Z D; 6 承力盘底进人持力层 的深度不宜小于0.5 一 1.0 h;桩根长 度h。不宜小于ld。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不 宜小 于1.S D,当存在 软弱下卧层 时,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Z D。 1 0 5.2.2 挤扩支盘桩的桩身构造除满足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 桩干配筋率宜采用0.3 0.6 5(小桩径取高值,大桩 径取低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和抗拔桩宜 根据计算确定配筋 率。 2 配筋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l)对 以底承力盘为主受力的挤扩支盘 桩,宜沿桩身通长配 筋;短桩宜通长配筋;对 不 以底承力 盘 为 主受力的长桩, 配筋长度不宜小于 2 /3桩长,且钢筋端部宜延伸至相邻 盘底面5 0 omm以下;对竖向承载力较高的单桩 ,宜沿深 度分段变截面通长配筋;当桩身周围有淤泥质土 和液化 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该软弱土层 ;对承受负摩阻力的 桩和位于坡地岸边 的桩应沿桩身通长配筋; 2 )抗拔挤扩支盘桩应通长配筋;因地震作用、冻胀或膨胀力 作用而承受拔力 的挤扩支盘桩,应通长配筋。 3 挤扩支盘桩桩身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 2 5;主筋的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 5 mm,水下灌注混凝土时不应小于 S O mm。 5.3 桩 基 计算 5.3.1 单桩竖 向承载力 的特征值R。应按下式确定 nQ u 卫 叹。 一 ~ 不 丁 八 5.3.1 式中Q u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N; K 安全 系数,取K 一 2。 5.3.2 ’ 当根据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 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抗 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列公式估算 Q u 一 u习qsiL +习wP jA P j十啊pA。 (5 .3.2 式中 1 1 u主桩桩干周长(m; L 当第i层 土中设置承力盘时,桩穿越第 i层 土折减盘高 的有效厚度,按表5.3.2 一 1的计算方法确定; qs桩侧第i层 土 的极 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勘察报告提供 的值采用,也可参照当地经验或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 定取值; , 一一 盘底土层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修正 系数;水下作业时 可按表5.3.2 一 2的规定取值;干作业 可参照表5.3.2 一 3 的规定取值; A p单桩底盘投影 面积( mZ; A 。第 j盘 扣除桩身截面积 的盘投影面积( m , ; qp底盘所在土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kP a,可参照表 5.3.2 一 4的规定采用; 如第j个盘处 土层 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 a ,可参照表 5.3.2 一 4的规定采用。 表5,3.2 一I L 。的计算方法 土层名称 薪性土、粉土 砂土 碎石类土 其他 公式 L i H i 一 1,Z h L i “ H i 一 (1.5 1.8 h L‘一H * 一 1.sh L i 一 H i 一 (1.1 1.2 h 注1其中,H‘为第i层土的厚度; 2 未设置承力盘时h 一 O。 表5.3.2 一2 水下作业盘底土层极 限端 阻力标准值修正系数勺 妞(一)}} 一 一 习厅 一 , 一一 承力盘位置 上盘 中盘 下盘 1 4 0 0 0.9 5 0.85 0.7 5 0.9 0。8 注1当盘底部持力层土厚度小于4 d时,表 中取值宜适当折减; 2 表 中,上盘、下盘 以外的所有盘均称 “中盘” 。 1 2 表5.3.2 一3 干法作业盘底土层极 限端阻力标准值修正系数勺 土层名称硬塑翁土 可塑勃土粉土粉砂 细砂中粗砂 刀 0.6 0.80.8 1.00.8 1.00.8 0.90.60.70.4 0.5 表5.3.2 一4 盘底处土层的极 限端阻力标准值q,、q可 kP a 桩 型 水下作业时承力盘距桩顶 的距离(m 土层 名称 干作业时承力盘距 桩顶 的距离 (m 1 01 5h 3 0 1 0l5 1 5 0 2 5 0 1 2 5 0 3 0 0}3 0 0 4 5 0}3 0 0 一 4 5 0} 2 0 0 4 0 0}4 0 0 7 0 0 17 0 0 9 5 0 4 5 0 6 0 0 } 6 0 0 7 5 0 } 7 5 0 80 0 翁性 土 9的~1 X力} l0(力~1 2 1 4 0 0 1 6 1 2 0 0 1 4 1 6 0 0 1 8薰薰薰 粉 土 粉砂 土的状态 \ 0.7 5I L 镇1 0. 5 0 I L 0.7 5 0.2 5 I L 续0.5 0 0 I L 0.2 5 0. 7 5 e成0.9 e成0.7 5 稍密 中密、密实 3 5 0 4 5 0 80 0 9 0 0 1 1 加~1 2 0 3 0 0 5 0 0 6 5 0 9 0 0 3 5 0 5 0 0 7 0 0 80 0 1 0 C幻~1 2 0 1 3 0 0 1 6 〕 2 X刃~2 2 自 1 2 0 0 1 4 0 5 0 0 6 5 0 7 5 0 9 5 0 4 5 0 6 0 0 80 0 9 0 0 1 2 0 0 1 4 0 1 6 的 ~ 1 7 0 2 3 0 0 2 4 0熬 蒸羹 细砂 中砂 粗砂 砾砂 砾、圆砾 石、卵石 1 3 0 0 1 5 中密、密实 1 7 0 0 2 2 2 4 0 0 2 6 1 4 0 1 5 2 0 0 0 2 2 2 7 0 0 2 9 1 2 0 0 1 4 1 80 0 2 0 2 9 0 0 3 2 1 0 0 2 4 80 0 3 3 2 0 0 4 6 1 4 X 1 6 0 0 1 6 0 0 2 1 0 0 1 5 0 0 ee1 7 0 0 1 7 0 0 1 9 0 0 2 4 0 0 2 7 0 3 3 0 3 5 X 4 9 汉 ) 5 2 0 0 1 80 0 2 5 0 03 6 0 0 5 3 0 0 中密、密实 1 80 0 2 80 04 0 0 0 7 0 0 0 2 0 0 0 3 0 0 0 6 0 0 0 注水下作业时,砂性土( 细砂、中砂、粗砂)的取值应同时参考该处土层 的标准贯人击数。当细 砂标准贯人击数较高 ( 如大于5 0击) 时,表中取值应适当提高,当中粗砂标准贯人击数较低 (低于3 0 4 0击)时,表 中取值应适 当降低。 5.3.3 当根据土 的物理力学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 间的经验关系 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 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列公式估算 U u 一 u艺切 stL 、+习wP jA 。 (5.3.3 式 中U u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N; 久‘桩周第i层土 的侧阻力折减系数,按表5. 3.3的规 定取值; q0 j 桩 身第j个盘 顶部土 层 的 极 限端阻力 标 准值 kP a,可按表5.3.2 一 4的规定取值。 l3 表5.3.3桩周第i层土侧阻力折减 系数 土层名称 久值 砂土 0.5 0 0。7 0 戮性土、粉土 0.7 0 0.80 5.3.4 挤扩支盘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 过现场水平荷 载试验确定;也可按桩径为d的普通灌注桩水平承载力估算。 5.3.5 桩身承载力和抗裂控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挤扩支盘桩桩身承载力 和抗裂控制计算应按 国家现行有 关灌注桩标准的规定执行; 2 当桩干直径d、支盘直径D和支盘高度h符合表5,2.1的 规定时,可不进行支、盘混凝土 的抗剪、抗弯计算。 5.3.6 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群桩基础,其最终沉降量 应采用等效分层 总 和法计算。应以挤扩支盘桩 底盘为等效作用 面,等效作用 面面积应采用群桩部的投影 面积。桩底附加应力P 0 按承台底 的p。取值。桩底 以下 的应 力分布按各向同性半无 限弹 性体理论确定(图5.3.6)。附加应力 引起的矩形基 础中点沉降应 按下列公式计算 _,,.合 p。( za‘ 一 z*一 la‘ 一 1 一 “叨件禹 飞万甲甲 一 5 .3.6 一 1 P p。 一 了 一 Z 飞 D 5.3.6 一 2 s 矩形基础中点的沉降量(m; 咖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按 现 行 行 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 G J9 4的规定确定; 少 - 一 沉降经验系数,按表5.3.6的规定确定; n 沉降计算土的分层数; p。群桩底部扩大盘外围面积上 的附加应力 (kP a; z、 第i层 土底面到桩底平面 的距离(m; zi 一 ;第i层 土顶 面到桩底平面 的距离(m; 1 4 a基底至第i层 土底部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按 现 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 G J 9 4 的规定取 值; ai 一 1基底至第£层顶部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按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 G J 9 4的规定取值; E s第i层 土 的压缩模量( M P a ,取对应于第i层 土自重应 力至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压力段 的压缩模量; 尸 承台底面的竖向合力(kN; A D群桩底部扩大盘外围的投影面积( m “ ,A D 一 ( a D c D ; a、。 群桩外围桩中心距的长度和宽度(m; D 盘直径( m)。 自重苏 力线 气蹂 十尹鹦 之 一 匡玉 +D 图5.3.6桩基沉降计算 表5.3.6桩基沉降经验 系数必 凡( M P a E,1 51 5镇E,3 03 0成E4 0 必 0.60.50.3 ~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 ~,、、、 ,一_一., 一A、 往乙,刀讥阵 井 异 休 及 犯 国 网比骊 恨 量 田 兰 量 但,汝 公 两 甘 其乞,~乙 A i/ 乙苏‘, 丈 二5 1 式中,A‘为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 的积分值,可近似按分块求积计 算。 6施工 6.1 一 般 规 定 6.1;1 挤扩支盘灌注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2 桩基工程施工设计图; 3工程控制坐标点、水准点; 4 地下管线和其他障碍物资料; 5 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6 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6.1.2 挤扩支盘桩施工应采用 经 检 验合格 的挤扩支盘 机(附录 A,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挤扩支盘机应有足够的动力,满足承力盘挤扩成型的要求; 2 挤扩支盘机应安装防缩径套管装置(附录A ; 3 挤扩支盘机的弓压臂宽度b不应小于单支临界宽度(表5 .2.1 ; 4 当设计盘 径小于I 0 0 0 mm时,挤扩支盘 机扩展 最大尺寸 应大于设计盘径6 0 mm;当设计盘径大于lo0 O mm时,挤扩支盘机 扩展最大尺寸应大于设计盘径1 0 0 mm; S显示挤扩压力 的液压表应经检定合格。 6.1.3 应 经常检查现场施工设备、安全 和环保措施 、工具配件和 劳保用 品。 6.1.4 施工现场的 电源、电路安装和拆除须由持证 电工操作,并 符合施工安全规定。 6.1.5正式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作业。 6.1.6 当桩中心距不大于Z D时,宜 间隔施工。 6.1.7 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且不大于1.3。 1 7 6.2水 下成 孔施工 6.2.1 在赫性土、粉土和砂土层中,宜采用正 、反循环或旋挖等泥 浆护壁法成孔;在圆砾、卵石、碎石层中,宜采用反循环、旋挖或冲 击钻法成孔。 6.2.2 挤扩支盘桩应按下列工艺流程施工 定位放线一桩位复核一钻机就位一钻进 成 孔 一 检测 孔 深 一 放置挤扩支盘机一挤扩 支 盘 一 盘 径抽检一放置钢筋笼 一 放置灌注导管一 二次清孔一 测量 沉 渣厚度一水下灌注 混凝土一桩养护。 6.2.3 当采用干法成孔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渗透性能较好、地 下水位较高的粗粒土中钻进时,应采 取措施避免泥浆流失,防止塌孔; 2 钻进过程中应复核各土层 的层位 和厚度,并检查泥浆相对 密度; 3 终孔后应检查孔深、孔径、垂直度、沉渣厚度和泥浆相对密度。 6.2.4 挤扩支盘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挤扩支盘 机 入孔前应检查 连接法 兰、螺栓、油管、液压装 置、弓压臂分合,检查连接杆盘位标记 和挤扩支盘机运行情况; 2 入孔后 可利用挤扩支盘机检查孔 的垂直度 ,并复测孔深; 3 挤扩支盘作业 宜自下而上进行。挤扩前后均应测量孔深, 并应按附录C做详细 的施工记 录; 4 按角度盘上的分度指示将挤扩支盘机均匀转动8 1 0次 并挤扩成盘,应保证各相邻分支搭接3 0 一 5 0 mm; 5 当地质条件较 复杂或土层标准贯人击数大于5 0从而挤不 动时,应及时报告监 理。可 根据实际情况在桩身上下各lm范围 适当调 整盘位标高,但应保证 调 整 后 的盘位处 于设计规定的土层 中,并满足最小盘间距 的要求; 6 在挤扩过程中应做好观测 和记 录(附录C、D l8 1 )必须记 录每次挤扩的压力值,盘位深度和挤扩全程的起 止时间; 2) 记 录每个承力盘腔形成后的泥浆液面变化情况; 3 )观测每次挤扩时 油压计的读数变化,并记 录挤扩支盘 机 机体上升值。 7 当泥浆液面下降到护桶底部时,应及 时补浆。 6.2.5 灌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二次清孔后应及时灌注混凝土。 当晾孔时间超 过3 0 min 时,应重新测量孔底沉渣厚度; 2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口距孔底不应大于5 0 O mm ,混凝土初 灌量应高出底盘顶部lm以上,严禁将导管底端拔出混凝土面。 6,3 干 法 施工 6.3.1 干作业成孔可采用螺旋钻,其施工 工艺 与螺旋钻孔灌注桩 相同。 6.3.2 成孔设备就位后应平正、稳 固,不得发生倾斜、移动情况。施 工中,桩架或桩管上应设置控制深度标尺,并观测和记录成孔深度。 6.3.3 当发生 电流值波动较大、钻进缓慢、钻具摇晃时,应立 即提 钻检查处理。 6.3.4 在孔口周围lm范围内不得堆放积土,并随时清理。 6.3.5 钻 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 空钻清土。清土后提钻时不得 回 钻钻具。当经量测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 。 6.3.6 挤扩支盘作业应 自下而上进行。 6.3.7 支、盘成型后,第二次测量孔深时,如孔底虚土厚度大于 1 0 0 mm,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6.3.8 灌注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灌注深度超过 3 m时,宜用 串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