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U D C 中华人民共和 国 国家标准 P G B 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 T echlliC alC odeforC onC reteS truC tU reof T Vtower 2 0 0 3 一 1 1 一 0 5发布2 0 0 4 一 0 1 一 0 1实施 、 ; lj 沪 jz 气 . 产 丫 / . 甲 } 厂 } 气 奢六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 for concretestructureof T Vtower G B5 0 3 4 2 一 2 0 0 3 主编部 门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广播 电影 电视总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设部 施行 日期2 0 0 4 年 1 月 1 日 中国计 划出 版社 2 0 0 4北 京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 土 电视塔 结构技术规范 G B5 0 3 4 2 一 2 0 0 3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广播 电影 电视总局主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杯地北里 甲1 1号 国宏大厦C座4层) (邮政编码1 0 0 0 3 8电话6 3 9 0 6 4 1 36 3 9 0 6 4 1 4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 85 0X1 1 6 8毫米1/3 2 3印张7 4千字 2 0 0 3年1 2月第 一 版 2 0 0 3年1 2月第 一 次印刷 印数l 一 6 0 0 0册 统 一 书号1 5 80 0 5 8 5 4 2 定价1 5 .0 0元 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 设部公告 第1 9 1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 准混 凝 土 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 ,编号 为 G B50 3 4 2 一 2 0 0 3,自2 0 0 4年1月1 日起 实施。其 中,第4 .1.4、 5.2.2、6.2.1、6.2.2、8.1.2、8.1.3、8.1.4条 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行。 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0 0 三年十 一 月五 日 .J 名. 一卜. 月 lJ舀 本规范是依据建设部[1 9 9 4〕 建标计字第1 6号文 和所附已经 原 国家计委批准 的 “ 一 九九四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定、修订计划 (草案) ” 以及原广播电影 电视部 “ 关 于下达 一 九九五年广播电视工 程建设标准定额制定、修订计划 的通知”(广发计字[1 9 9 5 〕9 7号 文),由国家广播电影 电视 总局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 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 求意见 的基 础上制定而成 。 本规范共分1 2章,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电视塔的设计、 施工及安装,设备安装和影响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技术要 求。 本规范 以黑体字标志 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 和对 强制性条文 的解释,国家广播 电影 电视总局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规范过 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 补充之处,请将意 见 和建议 寄 国家广播 电影 电视 总局 设计院(邮 编1 0 0 0 4 5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1 3号,E 一 mail B Z D Edsarft . com)。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 编 单 位国家广播电影 电视 总局设计院 参编 单 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建工集团总公 司 中国建筑总公 司第三 工程局 主要起草人孙芳垂陶亚东许鸿业韩志宏秦惠纪 王刚何景洪冯新德 匾亘回 目 1 总则 , . .. ⋯ ⋯ (1 2 术语、符号 ~ ⋯ ⋯ (2 2.1 术语 ⋯ ⋯ (2 2.2 符号 , , , , ⋯⋯ (2 3 材料 ⋯ ⋯ (5 3.1 混凝土 , , ⋯ ⋯ (5 3.2 钢材 , ⋯ ⋯ (5 3.3 连接材料 ⋯ ⋯ (5 4 基本规定 ⋯ ⋯ (7 4.1 一 般规定 , ⋯ ⋯ (7 4.2 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规定 ⋯ ⋯ (8 4.3 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验算规定 ⋯⋯ (1 0 5 结构上 的作用 , , 一 (1 1 5.1 作用分类 ⋯ ⋯ (1 1 5.2 风荷载 ⋯ ⋯ (1 1 5.3 裹冰荷载 ⋯ ⋯ (1 6 5,4 地震作用 , ,⋯ (1 7 5.5 其他作用 ⋯⋯ (1 9 6 塔楼 ⋯⋯ (2。) 6.1 一 般规定 ⋯⋯ (2 0 6.2 塔楼 内力和变形计算 , ⋯⋯ (2 0 6.3 构件和局部计算 ⋯⋯ (2 0 7 塔体 ⋯⋯ ( 2 2 7.1 一 般规定 ⋯⋯“ ⋯⋯ (2 2 1 7。2 塔体变形和内力计算 ⋯⋯ (2 2 7.3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的规定 ⋯ ⋯ (2 4 7。4 局部设计 , ⋯ ⋯ (2 5 8 地基与基础 ,⋯ ( 2 6 8.1 一 般规定 ⋯ ⋯ ( 2 6 8.2 地基计算 ⋯ ⋯ ( 2 6 8.3 基础 , ⋯⋯ (2 9 9 构造规定 ⋯ ⋯”“ 3 4 9.1 钢筋混凝土 ⋯ ⋯ (3 4 9.2 预应力混凝土 ⋯ ⋯ (3 4 9.3 钢结构 , ⋯ ⋯ (3 5 9.4 塔楼 ⋯⋯ (3 5 9.5 塔体 ⋯ ⋯ (3 6 9.6 基础 , , ⋯ ⋯ (3 7 1 0 其他 , , , , ,, ,, , , , , 一 ( 3 8 1 0.1 防火 ⋯ ⋯ (3 8 1 0.2 接地 ⋯⋯ ’ ⋯⋯ (3 8 1 0.3 钢结构 防腐蚀规定 ⋯ ⋯ (3 8 1 0.4 混凝土耐久性 ⋯ ⋯ (3 9 n工程施工 , ⋯ ⋯ ( 4 1 1 1.1 一 般规定 ⋯ ⋯ (4 1 n。2 施工测量 ⋯⋯ (4 1 1 1.3 混凝土结构施工 , , , , ⋯ ⋯ (4 4 1 1.4 钢结构施工 , , ⋯ ⋯ (4 6 1 1.5 预应力施工 , ⋯⋯ (4 7 1 1.6 施工安全 ⋯ ⋯ (4 9 1 2 结构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 ⋯⋯ ( 5 2 1 2,1 工程验收 ⋯⋯ (5 2 1 2.2 结构工程的质量验评划分 , , , ⋯ (5 4 2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 明 5 6 5 7 1 总则 1.0.1 为 了在混凝土结构电视塔(以下简称电视塔)设计和施工 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全 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 于混凝土 电视塔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1.0.3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 一 标准 G B5006 8的规定编制的。 1.0.4 混凝土 电视塔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混凝土 电视塔 C oncretetelevisiont0 W er 塔体结构大部或全部由混凝土构成的电视塔。 2.1.2 塔体 T owershaft 塔基 础顶 面 以上 竖 向布置 的受力结构。 2.1.3 桅杆 M ast 塔楼以上的塔体部分,主要 用 于安装发射天线。桅杆可由混 凝土和钢结构构成。 2.1.4 塔楼 T owerhead 塔体中部或顶部的建筑,其由单层或多层 空 间组成,部分或大 部分挑 出塔体外部。 2.1。5 塔基础 T owerfoundation 塔体和地基 间,承受塔体各作用的结构。 2.2 符号 2.2.1 作用与作用效应 E h水平地震作用; E v竖 向地震作用; G 永久作用、重力荷载; M ‘一一 弯矩; N 轴向力; p分布压力; Q可变作用; S 作用效应; 2 w0基本风压; w 作用 于塔上的风荷载。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E 。混凝土 的弹性模量; E 钢材、钢筋的弹性模量;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几y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a修正后 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几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R 构件承载能力; 。c混凝土压应变; 娜y 预应力钢筋拉应变; 。y普通钢筋拉应变。 2.2.3几何参数 A 面积; b 宽度、裹冰厚度; D 、d直径; H 、h高度; I 惯性矩; r 半径; 、距离、沉降量; W 抵抗矩; Y - 位移。 2.2.4 系数 C 效应系数; 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aC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y0结构重要性 系数; yE地震作用分项 系数; yo、yQ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分项 系数; 介E承载力抗震调整 系数; 犷 一-- 振 型参与系数; 产I 裹冰厚度修正 系数; 产s 风载体型系数; 产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空间相关系数; 泞脉动增大系数; 巩、巩可变作用组合值、准永久值系数; 么风作用组合系数。 3 材料 3.1 混凝土 3.1.1 电视塔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3 0 ;当配有预 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4 0 。 3.1.2 其他规定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 B5 0 0 1 0执行。 3.2 钢材 3.2.1 普通钢筋宜采用H P B 2 3 5 、H R B 3 3 5钢筋。预应力钢筋宜 采用钢铰线。 3.2.2 电视塔所用钢结 构钢材,可采用 Q 2 3 5 钢、Q 3 4 5钢、2 0号 钢以及耐候钢等,其质量标准 应分别符合碳素结构钢 G B /T 7 0 0、低合金高强度结 构钢 G B/T15 9 1、优 质碳 素结构 钢 G B/T6 9 9和焊接结构用 耐候钢 G B4 1 7 2的规定。主要受力构 件在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 一 2 0℃时,不宜采用Q 2 3 5 沸腾钢。 3.2.3 承重结构钢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 、冷 弯试 验 以及碳、硫、磷含量 的合格保证。 3.3 连 接 材 料 3.3.1 手工焊接采用 的焊条应符合现 行标准碳素钢焊条 G B/T 5 1 1 7或低合金钢焊条 G B/T 5 1 1 8的规定要求。选择的 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 3.3.2 自动焊或半自动焊采用 的焊丝 和焊剂应与主体金 属强度 相适应,并应符合相对应 的标准 的规定。 3.3,3 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 C级G B/T 5 7 80和六角头螺栓 G B /T 5 7 82的规定。 5 3.3.4 高强度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 头螺栓G B/T 1 2 2 8 、钢结构用高强 度大六 角螺母 G B/T1 2 2 9、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 圈G B/T1 2 3 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 栓、大六角螺母、垫 圈技术条件 G B/T 1 2 3 1或钢结构用 扭剪型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 B/T 3 6 3 2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 接副技术条件 G B /T 3 6 3 3的规定。 3.3.5 锚栓可采用 Q 2 3 5 钢或Q 3 4 5 钢制成。 4 基本 规 定 4.1 一 般 规 定 4.1.1 电视塔应 通 过结构选 型、计算、材料选用、构造措施,达到 预定的功能。 4.1.2 . 本规范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表达 的,以概率理论为 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4.1.3 整个结构或结构 的 一 部分超过某 一 特定状态就不能 满足设计的某 一 功能的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 态。 极 限状 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 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 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 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4.1.4 结构构 件应 根据承载力极 限状态 和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的 要求,分别按 以下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承载力及稳定所有结构构 件 均应 进行承载力 ( 包括压屈 失稳) 计算;在必要时尚应进 行 结构 的倾 覆和 滑移验算;对预 制构 件尚应进行 制作、运输和安装阶段验算; 2 变形对使用上要 求控 制变 形的结构 或 结构构件 ,应进行 变形验算; 3 抗裂及裂缝宽度对 使 用上 要求不出现 裂缝的构件 ,应进 行 混凝 土拉 应 力验算;对使 用上允许 出现裂缝 的构件,应进行裂缝 宽度验算。 4.2 承载 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规定 4.2.1 电视塔依其重要 性分为三个安全等级。电视塔安全等级 应符合表4 .2.1的规定。 表4.2.1电视塔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电视塔类型 一 级很严重重要 二级 严重 一 般 三级不严重 次要 4.2.2 结构构件的 承载力 设计应采用 下 列 极 限 状 态 设计表达 式 为(yG S G、+yQ I S Q I、+云巩;7 Q 。S Q;k)蕊 R ( )4.2.2 式中y0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 一 级、二级、三级 的结构可分别采用1.1、1.0、0. 9; 凡 永久性作用分项 系数,当其效应 对结构不利时取 1.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1.。 ‘ ; S G k永久作用 的标准值的效应; 九, 、场分别为第 一 个和第i个 可变作用 的分项 系数, 一 般取值1.4; S Q I 、、S Q i 、 第1个和第i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的效应; 巩i第i个可变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R ( )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4.2.3 对不同的作用组合,其可变作用组合值 系数分别按表 4.2.3采用 8 表4 .2.3 可变作用组合值 系数 作用组合 可变作用组合值系数 巩w .巩L巩T巩I巩A 丁 土 G wL T1.0O。70。6 ll G Iw 十 T 0.2 50.71.0 I I IG A wL0.2 50.71。0 注I G 、w、L、丁、I、A分别代表永久作用、风作用、楼面和平台的可变作用、温度 作用、裹冰作用、安装检修的可变作用。 2 在 1 1、1 1 1组合中,当叭, w0< 。 .1 5 kN/m ”时 ,取叭, w0 0.1 5 kN/m , 。 4.2.4 结构抗震计算时应采用下列极 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凡S“ yE h S E hk yE,S E vk +甄 ywS wk R/八E4.2.4 式中 凡 永久作用分项系数,取值同4 .2.2条; 人h、人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 系数,应按表4.2.4 采用; yw 风作用分项系数,应采用1.4; S G 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 E 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尚应乘以相应 的增 大 系数或调整系数; 凡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 应 的增大 系数或调整系数; swk 风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 调整 系数; 甄风作用组合值系数,可取 0.2; R 结构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 八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混凝土塔身取 1.0,对钢构 件和其他混凝 土构件取 。.8,对连接取1.。。 表4.2.4地震作用分项 系数 地震作用yE h7 E v 仅按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30 仅按竖 向地震作用计算01.3 同时按水平和竖 向地震作用计算 1.30.5 4.3正常使 用极 限状态验算规定 4.3.1 对 正 常使用极 限状态,应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采用 作用的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进行设计,并应保证变形、裂 缝、加速度等计算不超过相应 的规定限值。 1 短期效应组合 S G k S Q ; k+习巩1S Q; k 4 .3.1 一 1 2 长期效应组合 S G k +习巩1S Q i 、 (4.3.1 一 z 式中饥第i个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系数。 4.3.2 电视塔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风作用下,塔上桅杆顶点的水平位移不宜大于该点离地 高度的1/1 0 0; 2 在风荷载和不均匀日照温差 的作用下,对设置有转角要求 设备(如天线)的塔 在设备所在 位 置处 的塔身转角,不 得大于设备 允许转角的规定限值; 3 按4 .3.1条规定的效应组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 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Z mm; 4 在风荷载的作用 下,对塔上 设有游览设 施 和有人房间 的 塔,其游览设施和有人房间所在位置 处塔身动风位移加速度不 宜 大于0.Z m/5 2。 5 结构上的作用 5.1 作 用 分 类 5.1.1 电视塔结构上 的作用可分为下列两类 1 永久作用在设计基 准期内量值不 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 与平均值相 比可 忽略的作用 。例如结构 自重、固定设备重、土压 力、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地基 沉降等; 2 可变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 平均值相 比不可忽略的作用 。例如风荷载、裹冰荷载、地震作用、 温度作用、使用中的人员和物料重、施工中的设备重或作用力等。 5.2 风荷载 5.2.1 作用于电视塔结构上的风作用压力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 算 wok = 产s产zwo 5.2.1 式中 wok 风荷载压力的标准值; 产, 风荷载体型系数; 产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 基本风压 (kN /m “ 注基本 风压 系 以当地 比较空 旷平坦地 面上离地1 0 m高统计所得 的5 0年 一 遇 1 0 min 平均最大风速v。(m/ s)为标准,按w。一磷/1 6 0 0确定 的风压值。 如无 上述统计数据时,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 B 50 0 0 9中全 国基本风压分布图 查得 的数值采用。 5.2.2电视塔设计所 采用的基本风压不得小于0.3 5 kN/mz。 5.2.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 面粗糙度类别按表5.2.3确 定。地 面粗糙度可分为A 、B、 C 三 类 1 1 A 类指近海海 面、海岛、海岸、湖岸和沙漠地 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 比较稀疏 的 中、小城镇 和大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表5.2.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从 离地或海平面高度 m 地面粗糙度类别 A 0.8 1 - L 1 1 1 嘴. 二 一 , 工 .3 6 一 .4 6 一 .5 5 一 .6 4 一 .7 2 一 .7 9 1 人 一 1 1 5 一 O 自 】 几 匕 一 7 一 7 一 nb 一 尸 0 1 0 自 勺 自 一 4 一 5 一 6 一 7 一 8 一 9 一 O L 一 1 . no 一 O 乙 n } 一 , 1 O 乙 } 9 曰 5 一 1 0 一 1 5 一 2 0 一 3 0 一 4 0 一 5 0 一 6 0 一 7 0 一 80 一 9 0 1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2.9 7 3.1 2 3.1 2 5.2.4 风荷载体型 系数,可按表5.2.4的规定采用,对 一 级 电视 塔 和外形较复杂 的电视塔应通 过风洞试 验确定。 1 2 项次}类别 表5.2.4风荷载体型系数 体型及体型系数 边构州匕 [工 口 产 一 1.3 圆截 面构 筑物 或构 件 当产wodZ0. 当产wodZ0. 0 0 3时,产 。 = 1.2 0 2时,产 , 0.7 中间值按插人法计算 斯以kN/m ”计时 ,d以m计 当产斯沪妻0.0 2时哨值按下表采用 s/d 0.2 5 0.50.7 51.01.52.0 3 产, 1.41.0 50。880.820.7 60.7 30.7 目 当产w。dZ。.0 2时,产s值按下表采用 /d0.51.01.53.04.06.08.0 1 0 产 0.7 91.01.11.1 51。2 61.31。3 31.4 当产w0沪妻0.0 2时哨 ,值按下表采用 ,其中d为多边形外接圆 的直径 多边型 塔体 截面正六边正八边 正十二边 妻十二边 产 1.1 00.850.7 50.7 0 1 3 续表5.2.4 项次 } 类别体型及体型系数 塔川写 烹 闭建筑 } 上目 一 川 一 和设备 { 自丫 平 台 }扩衬 当D/d簇3时,产 一 0 . 当D/ d 3时,产 0 . a)敞口半 圆球和敞口抛物面 当a 一 o时,产 1.4; 当a 6 0 ’时 ,产 1.7; 当a 一 1 80 。时 ,产一1.0; 球形 结构 、 一 \ 球 、 / 1 . . .. . 切 引 l 圆 r . J - L 一 』 2 半 一 「 a 闭 一 封 } 飞 少b 了 . 气 产 一 1. 当产wodZ妻o0 2时,产, o 当产w。dZ 0.0 0 2时,应 力 应变曲线呈水平 线,其极 限压 应变。cu取。 .0 0 3 5,相应的最大压应力取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 值fc ; 4 钢筋应力取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不大于 其强 度设计值。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 0.0 0 5。 7.3.2 塔体钢筋混凝土正截面 承载能力 极 限状 态按表7.3. 2确 定。 表7.3.2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极 限状态 受压 区边缘混凝土 压应变气 受拉区边缘普通 钢筋拉应变勺 受拉区边缘预应力 钢筋拉应变几y 混凝土受压 0.0 0 3 5 0.0 0 5 (几, 一 气y/E s 普通钢筋受拉簇0.0 0 3 5 0.0 0 5簇(几, 一 ‘y/E 预应力钢筋受拉簇0.0 0 3 5镇0.0 0 5 (几 , 一 。py/E s 7.3。 式 中 注几y 一 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y 一 受拉区边缘 由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混凝土应力为零 时的预应力钢筋 的拉 应力。 E s 一 预应力钢筋 的弹性模量。 3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N毛R Nfc 、几、几 y 、ak ⋯⋯ )7.3.3 一 1 M 镇R Mfc、几、几 y 、ak ⋯⋯ )7.3.3 一 2 N、M 一 轴向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按本规范第4 一 7章 的规定计算; R 、( 。 )截面 的抗压承载能力; R M( )截面的抗弯承载能力; 。k截面 的几何参数。 7.4 局 部 设 计 7.4.1 对塔体截面突变处 的塔段,除构造上设 置必要 的横向构件 外,尚应对该段 的受力进行局部计算,计算可采用线弹性理论。 7.4.2 对塔体上 的作用支点,如塔楼、内外筒连接点、钢结构塔段 与混凝土段连接点等,均应进 行 局部计算。在计算塔楼对塔体的 作用 时,塔楼的楼面可变作用 不 得折减,并考虑实际 的不 均 匀分 布;在计算内、外筒连接处 的相互作用时,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水 平位移 时 一 致、竖 向作用 时分离。 7.4.3 当塔体上 开有较大的门洞 时,在 门洞 上方应增配横向钢 筋,其数量由计算确定。 8 地基与基础 8.1 一 般 规 定 8.1.1 电视塔基 础 可采用箱形、筏形(环板、圆板)及锥壳加环板 基础;需要 时,可采用桩箱、桩筏基 础。基 础 型式的选 用应综合塔 体结构、场地 土和周围环境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 8.1.2 塔的地基 应进行 强度计算、变形 和抗倾 覆验算,必要 时应 作抗 滑稳定 验算。 8.1.3 塔基础设计 时应满足在 各作 用的组合作用下,基础底面不 脱开基 土 的要求。 8.1.4 基础 的埋置深度必须满足地基变形 的要求。 8.1.5 基 础 的埋 置深度不宜小于主塔楼顶高度的1/2 0。当基础 落在岩石上,有可靠的锚固措施时 ,埋置深度可适当减小。 注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 般从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围无 可靠侧限时,应从具 有侧限的地面算起。 8.1.6 一 般情况下,塔体和塔座建筑宜设计在同 一 个基础上。 8.1.7 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基础 时,可沿径 向或环 向设置预 应力 钢铰线,环 向预应力钢铰线的包角常用 1 2 0 。 、1 80 。两种 。 8.2 地 基 计算 8.2.1 地基 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承受轴心荷载作用 时 pk 镇fa8.2.1 一 i 式中 pk 相应 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 础底面处的平均压 力值; fa 修正后 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当考虑地震作用 时,地基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faE 一 氛fa 式中 faE 调整后 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氛 地基抗震承 载力调 整 系数,按 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 设计规范G B 500 1 1的规定采用 。 2 当承受偏心荷载作用 时,除应符合公式(8.2.1 一 1 )的要求 外,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pkmax 1 .Z fa 8.2.1 一 2 式中 pkmax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 大压力值(kP a )。 8.2.2 当基础 承受轴心作用和在核心内承受偏心作用 时,基础底 面压力 可按 下列公式计算 1 当轴心荷载作用 时 pk F k G k A 8.2.2 一 1 式中 F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 础 边缘上部结构传 至基础顶 面的竖向力值(kN; 气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 的土重( kN; A 基础底 面面积(m “ )。 J 2 当偏 心荷载作用 时 F,_G _M, 丸_ ___ 一土 了 已 +不澄 丘iiia 盖 了1Y Y 8 .2.2 一 2 pkmin F k 十G k 叭 A V了 8.2.2 一 3 式中 叭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 于基础底 面 的力 矩值( kN m; W 基 础底面的抵抗矩(m “ ; pkrnax 相应 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 础底面边缘最大压 力值( kP a; pkmin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 础底面边缘最小压 力值( kP a)。 3 当承受双 向偏心作用 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