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U D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履 』 P J G J1 7 4 一 2 0 1 0 备案号J 1 0 0 1 一 2 0 1 0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ulti 一connect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system 2 0 1 0 一 0 3 一 3 1 发布 2 0 1 0 一 0 9 一 0 1实施 中 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 设部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ulti 一connect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system J G J1 7 4 一 2 0 1 0 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 0 年 9 月 l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0北京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ulti 一 connect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system J(汀 1 7 4 一 2 0 1 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 北 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85 0 X 11 6 8毫米 2 0 1 0年 7 1 ]第一 )扳 关 l/3 2 印张2字数5 8千字 2 01 3年5月第三次印刷 定价1 0 .0 0元 统 一 书号1 5 1 1 2 1 7 86 1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本社 网址http// cabp 网上书店http //www .china- - building com.C 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5 3 3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多联机空调系统 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 ,编号 为J G J1 7 4 一 2 0 1 0 ,自2 0 1 0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4 .6、 5.5.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2 0 1 0 年3月3 1日 、尸.、. 目吐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 二0 0 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 、建 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2 0 0 4〕6 6号文) 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 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 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中的设计、 材 料、施工、检验、调试与验收等方面技术要求。 本规程 中以黑体字标志 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 北三环东路3 0号,邮政编码1 0 0 0 1 3)。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广州大学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制冷空调工程 工作委员会 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气公司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 限 公司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徐伟曹阳徐宏庆寿炜炜 黄维陈焰华裴清清姚国琦 许永峰余凯山村新治郎 童杏生徐秋生翟松林吴哲兴 国德防 郎四维罗 、 英邵宗义石文星 成建宏夏卓平吴大农马友才 何广钊 目次 1 总则 , ⋯ ⋯ 1 2 术语 ⋯⋯ 2 3 设计 ⋯ ⋯ 3 3.1 一 般规定 ⋯⋯ 3 3.2 室内外设计参数 ⋯⋯ 3 3.3 负荷计算 , ⋯⋯ 5 3.4 系统设计 , ⋯⋯ 5 3.5 绝热 , , , 一 8 3.6消声与隔振 ⋯⋯ 8 3.7 监测和控制 ⋯⋯‘ ⋯⋯ 9 4 设备与材料 ⋯⋯ n 4.1 一 般规定 ⋯ ⋯ 1 1 4.2 材料要求 ⋯ ⋯ 1 1 5 施工与安装 , ⋯⋯ 1 2 5.1 一 般规定 , ⋯ ⋯ 1 2 5.2 室内机安装 , ⋯⋯ 1 2 5.3 室外机安装 ⋯ ⋯ 1 2 5.4 制冷剂管道 的施工 ⋯ ⋯ 1 3 5.5 制冷剂的充注与回收 , ⋯ ⋯ 1 6 5.6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的安装 ⋯ ⋯ 1 6 5.7 风管的安装 , , ⋯ ⋯ 1 7 5.8 绝热 , ⋯ ⋯ 1 7 5.9 电气系统安装 , ⋯ ⋯ 1 7 6 调试运转、检验及验收 ⋯ ⋯ 1 8 6.1 一 般规定 , ⋯ ⋯ 1 8 6 6.2 调试运转 ⋯ ⋯ 1 8 6.3 检验 , 一 1 9 6.4 验收 ⋯ ⋯ 2 0 附录A工程质量检查表 ⋯ ⋯ 2 1 本规程用词说明 , ⋯⋯ 2 9 引用标准名录 ⋯ ⋯ 3 0 附条文说明 ⋯ ⋯ 3 1 C ontents 1G eneralP rovisions ⋯⋯ 1 2T erms ⋯ ⋯ 2 3 D esign , 一 3 3 . 1G eneral R equirement ’ , ,⋯ 3 3.2I ndoorand O utdoor D esign C onditions , ⋯ ⋯ 3 3 . 3L oadC alculation , ⋯⋯ 5 3 . 4 S ystemD esign ’ ⋯ ⋯ 5 3 . 5H eatI nsulation ⋯ ⋯ , ⋯⋯ 8 3.6N oiseR eductionand V ibrationI nsulation . , ⋯ ⋯ 8 3.7 M onitoring and C ontro卜 , , ⋯ ⋯ 9 4 E quipmentandM aterial ⋯ ⋯ n 4.1G eneral R equirement ⋯ ⋯ 1 1 4.2M aterial R equirements . ’ ⋯ ⋯ 1 1 5C onstructionandlnstallation ⋯ ⋯ 1 2 51 G eneralR equirement ⋯ ⋯ 1 2 5.2I nstallA ir C onditionerI nside ⋯ ⋯ 1 2 5.3I nstallA ir C onditionerO utside ⋯ ⋯ 1 2 5.4 R efrigerantP ipehne C onstruction ⋯ ⋯ 1 3 5.5 R efrigerant F I lledand R ecovery ⋯ ⋯ ” ⋯⋯ 1 6 5.6 P ipeline of A ir C onditioning W ater 即stemand I nstall E quipment ” ⋯ ⋯ 1 6 5 . 7I nstanA ir D uC t ⋯ ⋯;⋯ 1 7 5 . 8H eatI nsulation ⋯ ⋯ 1 7 5.9I nstaUE lectric S ystem ⋯ ⋯ 1 7 6 D ebugging ,operation, I nspectionandA cceptance ⋯⋯ 1 8 8 6.1G eneral R equirement ⋯ ⋯ 1 8 6.2 D ebugging ⋯⋯ 1 8 6.3 I nsP ection , ⋯ ⋯ 1 9 6 . 4A cc 叩tance ⋯ ⋯ 2 0 A pP endix A Q uality C hecklist ⋯ ⋯ 2 1 E xplanation ofW ordingin T his S pecification ⋯⋯ 2 9 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 3 0 A ddition E xplanationof P rovisions , ⋯⋯ 3 1 9 1 总则 1.0.1 为规范多联机 空调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以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机组为主要冷热源的空调工程的 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 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多联机空调系统 multi 一 connect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 ystem 一 台( 组 )空气(水)源制冷或热泵机组配 置多台室内机, 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适应各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气调节 系统。 2.0.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 限定值the minimum allowabluesof I P L VC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在规定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制冷 综合部分性能系数 [I P L V O〕的最小允许值。 2.0.3 空气 一 空气 能量 回收装置 air 一 to 一 air energyrecovery equlpment 对空调区域通风换气的同时,对排风实现能量回收的设备 组合。 2.0.4 等效长度equivalencelength 冷媒配管的管道长度与弯头、分歧等配件的当量长度之和。 3 设计 3.1 一 般 规定 3,1.1 根据建筑的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及其所在 的气候区等,经技术 、经济、安全比较确认合理时,可采用多联 机空调系统。 3.1.2 下列地区或场所,不宜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 1 当采用空气源多联机空调系统供热时,冬季运行性能系 数低于 1,8; 2 振动较大、油污蒸汽较多等场所; 3 产生电磁波或高频波等场所。 注冬季运行性能系数 一 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时的总供热量 ( W /总 输人功率 ( W 3.1.3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各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3.1.4 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建筑宜设有机械通 风系统;当设 有机械排风系统时,宜设置热回收装置。 3.1.5 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应设置分户计量装置, 公共建筑宜分楼层或分用户设置计量装置。 3.1.6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并应包括图纸 目录、 设计施工说 明、主要设备表、空调系统 图、平面图及详 图等 内容; 2 设计深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 3.2室内外设计参数 3.2.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G B 50 0 1 9的有关要求。 3.2.2 舒适性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表3.2 .2的规定。 表3.2.2舒适性空调室内计算参数 室内计算参数冬季夏季 温度( ℃) 1 8 2 42 2 2 8 人员活动范围内风速(m/ s0.2 蕊0.3 相对湿度(妻3 0 4 0 6 5 注1人员活动范围内风速指通过设计可加以控制的空气流动速度; 2 表中冬季相对湿度的限定仅适用于有加湿要求的房间。 3.2.3 室内空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对室内空气质量、污染 物浓度控制等的有关规定。 3.2.4 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的公共建筑的主要房间,其设计新风 量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表3.2.4公共建筑主要房 间的设计新风量 建筑类型与房间名称设计新风量[ m “/h p)〕 旅游旅馆 客房 5星级5 0 4星级4 0 3星级3 0 餐厅、宴会厅、 多功能厅 5星级3 0 4星级2 5 3星级2 0 2星级1 5 大堂、四季厅 4 一 5星级l0 商业、服务 4 一 5星级2 O 2一3星级1 0 美容、理发、康乐设施 3 O 旅店客房 一一 三级 3 0 四级2 0 高差,均不应超过产品技术要求; 4 通过产品技术资料核算,系统冷媒管等效长度应满足对 应制冷工况下满负荷的性能系数不低于 2.80,当产品技术资料 无法满足核算要求时,系统冷媒管等效长度不宜超过7 0 m 。 3.4.3 负荷特性相差较大的房间或区域,宜分别设置多联机空 调系统;需同时分别供冷与供热的房间或区域,宜设置热回收型 多联机空调系统。 3.4.4 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容量的确定,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室内冷热负荷,初步确定满足要求的室内机形式和 额定制冷(热)量; 2 根据同 一 系统室内机额定制冷(热)量总和,选择相应 的室外机及其额定制冷(热)量; 3 按照设计工况,对室外机的制冷 (热)能力进行室内外 温度、室内外机负荷比、冷媒管长和高差、融霜等修正; 4 利用室外机 的修正结果,对室内机实际制冷(热)能力 进行校核计算; 5 根据校核结果确认室外机容量。 3.4.5 室外机布置宜美观、整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且应避免其噪声、 气流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应远离高温或含腐蚀性、油雾等有害气体的排风; 3 侧排风的室外机排风不应与当地空调使用季节的主导风 向相对,必要时可增加挡风板。 3.4.6 室外机变频设备应与其他调频设备保持合理的距离,不 得互相干扰。 3.4.7 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的布置、室内气流组织,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和空气质 量等要求,结合房间特点、内部装修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确定室内 空气分布方式,并应防止送 回风(排风 )短路。 2 当室内机形式采用风管式时,空调房间的送风方式宜采 用侧送下回或上送上 回,送风气流宜贴附;当有吊顶可利用时, 可采用散流器上送;房间确定送风方式和送风口时,应注意冬夏 季温度梯度的影响。 3 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不宜少于5次/h。 4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 高度、送风风量、送风射程、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 确定。 5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或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当采 用侧送风时,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6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 G B S。 。1 9的要求。 3.4.8 当管道必需穿越防火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 B 500 4 5和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 G B50 0 1 6的有关规定。 3.4.9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的划分宜与多联机系统相对应,并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中对消防的有关规定; 2 当设置能量回收装置时,其新、回风人口处应设过滤器, 且严寒或寒冷地 区的新风入口、排风 出口处应设密闭性好 的 风阀。 3.4.1 0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冷媒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合理选用线式 、集中式等冷媒管道布置方式,并应进 行冷媒管道布置优化; 2 冷媒管道的最大长度及设备间的最大高差等,不应超过 产品技术要求; 3 冷媒管道的管径、管材和管道配件等应按产品技术要求 选用,且其主要配件应由生产厂配套供应 。 3.4.n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应有组织地排放,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 B50 0 1 9 的有关 规定。 3.4.1 2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G B 50 0 1 9的有关规定。 ‘ 3.5 绝热 3.5.1下列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等均应采取绝热措施 1 可能导致冷热量损失的部位; 2 有防止外壁、外表面产生冷凝水要求的部位。 3.5.2 设备和管道的绝热,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冷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 2 管道和支架之间, 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均应采取防止 “冷桥” 、 “热桥,, 的措施。 3 当采用非闭孔材料保冷时,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 保温时,外表面应设保护层。 4 室外管道的保温层外应设硬质保护层。 3.5.3 设备和管道绝热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 B/T4 2 7 2和设备及管道绝热设 计导则G B/T 81 7 5的要求确定,并应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湿 阻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绝热材 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3.5.4 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保温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 B/T4 2 7 2和设备及管道绝热设 计导则G B/T 81 7 5的要求确定,凝结水管应防止表面凝露。 3.5.5 电加热器前后0.sm范围内的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 材料。 3.6 消声与隔振 3.6.1 多联机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振动,传播至使用房间、 周围环境 的噪声级和振动级,均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3.6,2 住宅、学校、医院和旅馆的室内允许噪声级 ,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 B J1 1 8的规定。 3.6.3 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的安装位置 不宜靠近对声环境、 振动要求较高的房间。当其噪声及振动不能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时,应采取降噪及减振措施。 3.6.4 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及配件产生的噪声,当 自然衰减 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设备或采取隔声隔振等 措施。 3.6.5 多联机空调系统其他设备的振动,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时,应设置隔振器或采取其他隔振 措施。 3.6.6 当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为风管式空气处理末端时,其 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3.6.6选用。 表3.6.6风管的风速 室内允许噪声级dBA风管风速 (m/。) 3 5 钱2 3 5 5 02 3 5 0 6 53 5 3.6.7 消声设备及隔振装置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 B 5 0 0 1 9的有关规定。 3.7 监测和控制 3.7.1 根据建筑所属类型,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电气设计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7.2 多联机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与监测系统,并应根据 产品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设计。 3.7.3 当建筑物内设有消防控制室时,集中新、排风风道上的 防火阀宜选用带有电信号输出装置的防火阀。 3.7.4 集中新风与排风系统宜具有新风空气过滤器进出口静压 差超限报警和新风机与排风机启停状态监控功能。 3.7.5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锁,并应设置 无 风断 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连接 电加热器 的金属风管应 接地。 4 设备与材料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中采用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以及新风处理设备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1.2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与材料应经进场检查 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2 材 料要求 4.2.1 ’ 多联机空调系统管道、管件的材质、规格、型号以及焊 接材料的选用,必须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 剂管材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l 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得有分层、砂眼、粗划 痕、绿锈等缺陷; 2 管材截面圆度和同心度应良好; 3 管材应经过脱油脂处理; 4 管材应保持干燥、密封。 4,2.2 冷凝排水配管材料宜采用排水塑料管或热镀锌钢管,管 道应采取防凝露措施。 4.2.3 空调系统的风管材料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G B 5001 6和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 G J1 4 1的有关 要求。 4.2.4 所有保温材料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书或国家认定资 质的质检部门的检验报告,且其种类、规格、性能均应符合设计 文件的规定。 4.2.5 设备和管道的保冷、保温材料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 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 B/T 4 2 7 2的有关要求。 5 施工与安装 5.1 一 般 规定 5.1.1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的安装应与建筑、结构、电气、给 水排水、装饰等专业相互协调,合理布置。 5.1.2 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室内机、室外机、管道、管件的型号、 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设备外表面应 无损伤、密封应良好,随机文件和配件应齐全。 5.1.3 空调用设备的搬运 和吊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 规定,并应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不得因搬运或吊装而造成设备 损伤。 5.2 室内机安装 5.2.1 安装机组时,应留有足够的检修保养空间 ,同时应满足 整体美观要求。 5.2.2 吊装的室内机吊环下侧应采用双螺母进行固定。 5.2.3 现场安装的室内机应进行防尘保护。 5.2.4 风管式室内机与管道之间宜采用软连接。 5.3室外机安装 5.3.1 室外机安装时,应确保室外机的四周按照要求留有足够 的进排风和维护空间,进排风应通畅,必要时室外机应安装风帽 及气流导向格栅。 5.3.2 室外机应安装在水平和经过设计有足够强度的基础和减 振部件上,且 必须与基础进行固定。 5.3.3 室外机安装时,基础周围应做排水沟。 5.3.4 当室外机安装在屋顶上时,应检查屋顶的强度并应采取 防水措施。 5.4 制冷剂管道的施工 5.4.1 制冷剂配管的切割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铜管切割必须使用专用割刀; 2 切割后的铜管开口应使用毛边绞刀去除多余的毛边,应 用锉刀磨平开口并把豁附在铜管内壁的切屑全部清除干净 。 5.4.2 铜管喇叭口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使用专用夹具,末端露出夹具表面的尺寸应符合夹具 安装要求; 2 扩好的喇叭口连接前,内外侧表面均应涂抹与设备相同 的冷冻机油; 3 喇叭口与设备的螺栓连接应采用两把扳手进行螺母的紧 固作业,其中 一 把扳手为力矩扳手,且力矩应符合表5.4 .2的 要求。 表5.4 .2 喇叭口手 宁紧力矩 配管尺寸D。(mm拧紧力矩( kN cm 6.41.4 2 1.7 2 9.53.2 7 3.9 9 1 2.74.9 5 6.0 3 15.9 6.1 8 7.5 4 1 9.09.2 7 一 11.86 5.4,3 铜管弯曲应使用弯管器。 5.4.4 切割后的铜管开口应使用专用工具胀管。 5.4.5 钎焊人员应持有焊工操作证。铜管束接的最小插人 尺寸 和与铜管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表5.4 .5的要求,焊接应采用充氮焊 接,焊接的部位应清洁、脱脂。 表5.4.5铜管束接的最小插入尺寸和与铜管之间的距离( mm 铜管外径X最小插入深度 间隙尺寸 5 X 8 6 7 0.0 5 0.2 1 8蕊 X 1 2 1 2镇 X 1 6 ; n 〕81 0.0 5 0.2 7 1 6镇 X 2 5 2 5 X 3 5 9 〕 庄 土 , l se 土 0.0 5 0.3 5 3 5镇 X 4 5 铜管外径( 6.4 9,51 2.7以上 5.4.6 严禁在管道内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焊接。 5.4.7 制冷剂配管的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对水平安装的制冷剂配管进行支吊,横管的支吊间距 应符合表5.4 .7的要求。 表5.4.7横管的支吊间距要求 支吊间距(m 1.2 毛1.5 2 应对垂直安装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卡固;当对立管进行卡 固时,应把液 管和气 管分开进行 固定,卡箍距 离宜 为(1 一 2m 。 3 当液管和气管共同吊装,应以液管的尺寸为准; 铜管系 统和水管系统应分开吊装。 5.4.8 当管道穿越墙或楼板时,应使用套管,套管材料应符合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4.9 多联机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的吹扫排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压力为(0 .5一。.6 M P a (表压)的干燥压缩空 气或氮气按系统顺序反复、多次吹扫,并应在排污口处设白色标 识靶检查,直至无污物为止; 2 系统吹扫洁净后,应拆卸可能积存污物的管道部件,并 应清洗洁净后重新安装。 5。4。1 0 规定 1 多联机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的气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 气密性试验应采用干燥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当设计和 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高压系统的试验压力应符合表5.4 .1 0 的要求。 表5.4.1 0高压 系统试验压力 制冷剂种类试验压力(M P a R 2 23.0 R 4 O 7 C3.3 R 4 1 O A4.0 2 试验前应检查系统各控制阀门的开启状况,保证系统的 手动阀和电磁阀全部开启,并应拆除或隔离系统中易被高压损坏 的器件。 3 系统检漏时,应在规定的试验压力下,用肥皂水或其他 发泡剂刷抹在焊缝、喇叭口扩口连接处等处检查,不得泄漏。 4 系统保压时,应充气至规定的试验压力 ,并记录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