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U D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履 』 J G J9 4 一 2 0 0 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 for buildingpile foundations 2 0 0 8 一 0 4 一 2 2发布 2 0 0 8 一 1 0 一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for buildingpile foundations J G J 9 4 一 2 0 0 8 J7 9 3 一 2 0 0 8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8 年 1 0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8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for buildingpile foundations J C拼9 4 一 2 0 0 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j 匕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 司印刷 开本85 0 X 1 1 6 8毫米 1/3 2印张1 0万 字数2 7 5千字 2 0 0 8年8月第 一 版 2 0 0 8年8月第 一 次印刷 印数1 一 80 0 0 0册 定价4 8 .0 0元 统 一 书号1 5 1 1 2 1 4 7 6 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本社网址.。 n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build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1 8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 9 4 - 2 0 0 8 ,自2 0 0 8年1 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3、 3.1.4、 5.2.1、5.4.2、5.5.1、5.5.4、5.9.6、5.9.9、5.9.1 5、8.1.5、 8.1.9、9.4.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 G J 9 4 一 9 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0 8 年4月2 2日 前 .、产 口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 二0 0二 一 二0 0三年度 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 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 [2 0 0 3〕1 0 4号文 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会 同有关设 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 G J 9 4 一 9 4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 了广泛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桩基础设计、施工经验,吸纳了该领域新的科 研成果,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 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 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 、桩基工 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 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 施工 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 M indlin 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 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 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 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 ;单桩侧阻力和端 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 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 标准等。 本规范 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 本 规 范 主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 三环东路3 0号;邮编 1 0 0 0 1 3)。 本 规 范参 编 单 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d匕京筑都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黄强刘金砺高文生刘金波 沙志国侯伟生邱明兵顾晓鲁 吴春林顾国荣 王卫东张炜 杨志银唐建华张丙吉杨斌 曹华先张季超 目次 1 总则 ⋯⋯ 1 2 术语、符号 ⋯ ⋯ ” . ..⋯ ⋯ 2 2.1 术语 ⋯ ⋯ 2 2.2 符号 ⋯⋯ 3 3 基本设计规定 ⋯ ⋯ 6 3.1 一 般规定 .. ⋯ ⋯ 6 3.2 基本资料 ... , ⋯ ⋯ 9 3 . 3 桩的选型与布置 , ⋯⋯ n 3.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 1 4 3.5 耐久性规定 , , ⋯⋯ 1 6 4 桩基构造 . ....⋯⋯ 1 8 4.1 基桩构造 一 1 8 4.2 承台构造 , ⋯ ⋯ ,’ ⋯⋯ 2 2 5 桩基计算 ,, ⋯ ⋯ 2 6 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 ” ⋯ ⋯ 2 6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 ⋯ 2 7 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 3 0 5.4 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 4 2 5 . 5 桩基沉降计算 ⋯ ⋯ 4 9 5.6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 5 6 5.7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 ⋯⋯ 5 8 5.8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 ⋯ 6 4 5.9 承台计算 , ⋯⋯ 7 0 6 灌注桩施工 . . ..⋯ ⋯ 83 6.1 施工准备 , ⋯⋯ 83 6 6.2 一 般规定 , ⋯ ⋯ 84 6.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 ⋯ 86 6.4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 ⋯ 9 1 6,5 沉管灌注桩和内夯沉管灌注桩 ⋯ ⋯ 9 3 6.6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 ⋯ 9 7 6.7 灌注桩后注浆 ⋯ ⋯ , ’ ⋯⋯ 9 9 7 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 , ⋯ ⋯ 1 0 2 7.1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 ⋯ 1 0 2 7.2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 ⋯ 1 0 4 7.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 ⋯ ” , ⋯ ⋯ 1 0 5 7.4锤击沉桩 ⋯ ⋯ 1 0 6 7.5 静压沉桩 ⋯⋯ 1 0 9 7.6钢桩(钢管桩、 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施工 ⋯ ⋯ nZ 8承台施工 ⋯⋯ 1 1 5 8.1基坑开挖和回填 ⋯ ⋯ 1 1 5 8.2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 ⋯ ⋯ 11 5 9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 ⋯ 1 1 6 9.1 一 般规定 ⋯⋯ 1 1 6 9.2施工前检验 ⋯⋯ 1 1 6 9.3施工检验 ⋯ ⋯ 11 6 9.4 施工后检验 ⋯ ⋯ ” ⋯ 11 7 9.5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 ⋯ 11 8 附录A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 ⋯⋯ 1 2 0 附录B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 ⋯ ⋯ 1 2 3 附录C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 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 ⋯⋯ 1 2 7 附录DB oussinesq(布辛奈斯克)解的附加应力系数a、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石 ⋯ ⋯ 1 4 5 附录E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办计算参数 ⋯ ⋯ 1 5 8 附录F考虑桩径影响的M indlin (明德林)解应力 7 影响系数 ⋯ ⋯ 1 6 6 附录G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砌体墙下条形桩 基承台梁 ⋯ ⋯ 2 0 6 附录H锤击沉桩锤重的选用 ⋯⋯ ” ⋯ ” ⋯⋯ 2 0 9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 2 1 0 附条文说明 . . ..... .....⋯ ⋯ 2 1 1 1 总则 1.0.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 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施工及 验收。 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 件、上部结构类型 、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 境;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 ,合理选择桩 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应强化施工质 量控制与管理。 1.0.4 在进行桩基设计、施工及验收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桩基pilefoundation 由设置 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 由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 2.1.2 复合桩基compositepilefoundation 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 2.1.3 基桩 foundation 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4 复合基桩compositefoundationpile 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下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 2.1.5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C ompositefoundationwithS ettle - ment 一 reducingpiles 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为减小沉 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的复合桩基。 2.1.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ultimatevertical bearingcapacity ofasingle pile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 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 身承载力。 2.1.7 极限侧阻力 ultimateS haft resistance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 限荷载时, 桩身侧表面所发生 的岩土 阻力。 2.1.8 极限端阻力 ultimate tip resistance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9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 thever - tical bearingcapacity ofasingle pile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2.1.1 0变刚度调平设计optimizeddesign ofpilefoundation stiffnesstoreducedifferential settlement 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 ,通 过调整桩径、桩长、桩距等改变基桩支承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 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计方法 。 2.1.1 1承台效应系数pilecapeffect coefficient 竖向荷载下,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的发挥率。 2.1.1 2 负 摩 阻 力negative skinfriction,negative shaft reslstaflC e 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 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 。 2.1.1 3下拉荷载downdrag 作用于单桩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之和 。 2.1.1 4土塞效应plugging effect 敞口空』自桩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管内形成的土塞 ,对桩端阻 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 一2.1.1 5 灌注桩后注浆postgrouting forcast 一 in- -situ pile 灌注桩成桩后 一 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 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人水泥浆 ,使桩端、桩侧土体 (包 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2.1.1 6桩基等效沉降系数equivalent settlementcoeffiC ient forcalculatingsettlement ofpilefoundations 弹性半无限体中群桩基础按M indlin(明德林)解计算沉降 量wM与按等代墩基B Oussinesq (布辛奈斯克)解计算沉降量助 之比,用以反映M indlin 解应力分布对计算沉降的影响。 2.2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凡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 向力; 吼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H 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 平力; H , 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第 i基桩或复 合基桩的水平力; 八纵 、叽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 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 y主轴的力矩; N i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 i基桩或 复合基桩的竖向力; 叱作用于群桩中某 一 基桩的下拉荷载; qf基桩切向冻胀力。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E 、土的压缩模量; ft 、fc 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ru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fs 、q。 静力触探双桥探头平均侧阻力、平均端阻力; m 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ps静力触探单桥探头比贯人阻力; qsik单桩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哪k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 sk 、吼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 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 h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 几k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T uk群桩呈非整体破 坏 时基 桩抗 拔极 限承载力标 4 准值; 了、y。 土的重度、有效重度。 2 . 2.3 几何参数 A 。 桩端面积; A p ,桩身截面面积; A 。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 ; B 。承台宽度; d桩身设计直径; D桩端扩底设计直径; Z桩身长度; L 。承台长度; s。基桩中心距; u桩身周长; z。桩基沉降计算深度 (从桩端平面算起) 。 2.2.4计算系数 aE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李 承台效应系数; 辛 冻胀影响系数; 彗 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 ; 办,、咖 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 久。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久基桩抗拔系数; 功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咖 成桩工艺系数; 办 桩基等效沉降 系数; 。、 ‘ ~ 。ussinesq解 的附加应力 系数 、平均附加应力 系数。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 般 规 定 3。1。1 1 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 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整体失稳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 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3.1.2 . 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 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 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表3.1.2所列的三个 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设计等级。 表3.1.2 设计等级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 建筑类 型 l)重要的建筑; 2 3 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 1 0 0 m的高层建筑; 3 )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 1 0层的高低层 ( 含纯她 下 室) 连体建筑; 甲级 4 2 0层 以上框架一核J 求的建筑; 合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 5 )场地 和地基条件复杂的 边建筑; 7层以上的一 般建筑及坡地、岸 6 )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 乙级 }除甲级 、丙级以外的建筑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 般建筑 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 以下的 一 3.1.3 性验算 1 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 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 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 水抗剪强度小于 1 0 kP a且长径比大于 5 0的桩, 对于 桩侧土不 排 应进行桩身压屈 验算;对于混凝土预制桩, 承载力验算;对于钢管桩 , 应按吊装、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桩身 应进行局部压屈验算; 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 应进行软弱下卧层 承载力验算; 4 5 计算; 6 3。1.4 1 桩基; 2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对于抗浮、抗拔桩基, 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 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 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下列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形复杂 、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 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 3 53。1 基, 软土地基多层建筑减沉复合疏 桩基础 。 对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建筑桩 应计算其水平位移。 3.1,6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 , 算桩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缝宽度。 3.1.7 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 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 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 移时 ,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 、风载效应标准组合。 3 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性时, 效应标准组合; 标准组合。 应采用荷载 抗震设防区,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 4 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 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 算时, 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 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 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滋 翼黔邵黑 限和结构重要性系 除临时性建筑外, 6 对桩基结构进行抗震验算时, 按现行国家标准 其承载力调整系数 阮应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5 0 0 n的规定采用 。 3.1.8 以减小差异沉降和承台 宜结合具体条件按下列规定实施 1 对于主裙楼连体建筑 , (含纯地下室) 内力为目标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当高层主体采用桩基时, 裙房 复合地基、 的地基或桩基刚度宜相对弱化 ,可采用天然地基 、 疏桩或短桩基础。 2 对于框架 一 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桩基 , 桩基刚度(如适当增加桩长、桩径、桩数、 应强化核心筒区域 相对弱化核J 桩长)。 采用后注浆等措施), 合筒外围桩基刚度 (采用复合桩基 ,视地层条件减小 3 对于框架 一 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的情况下,宜 于核心筒区域局部设置增强刚度 、减小沉降的摩擦 型桩。 4 则布桩。 5 对于大体量筒仓、 储罐的摩擦型桩基,宜按内强外弱原 对上述按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桩基 , 台 一 桩 一 土共同工作分析。 3.1.9 软土地基上的多层建筑物 , 要求时,可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8 宜进行 上部结构 一 承 当天然地 基 承载力基本满足 3.1.1 0对于本规范第3.1.4条规定应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桩 基,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间,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 至沉降稳定。 3.2基本 资 料 3.2.1 桩基设计应具备以下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 1 )桩基按两类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所需用岩土物理力学 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 2 )对建筑场地的不 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 流、岩溶、土洞等,有明确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3 ) 地下水位埋藏情况 、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 计水位,土、水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浮力计算的 设计水位; 4 )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资料; 5 )有关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2 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 )建筑场地现状,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 地下 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 2 )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 )附近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的桩基工程试桩资料和 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 4 )周围建筑物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 5 )泥浆排放、弃土条件; 6 )建筑物所在地 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场地类别。 3 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1 )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和设 备对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4 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 1 )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制桩条件, 动力条件,施工工 艺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2 )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3 )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5 供设计比较用的有关桩型及实施的可行性的资料。 3.2.2 桩基的详细勘察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 规范 G B 50 0 2 1的有关要求外 ,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勘探点间距 1 )对于端承型桩(含嵌岩桩) 主要根据桩端持力层顶 面坡度决定,宜为1 2 一 2 4 m 。当相邻两个勘察点揭 露出的桩端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 0%或持力层起伏 较大、地层分布复杂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 加密勘探点。 2 )对于摩擦型桩宜按2 0 一 3 5 m布置勘探孔, 但遇到 土层的性质或状态在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大, 或存 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柱下单桩基础应按柱列线布置勘 探点,并宜每桩设 一 勘探点。 2 勘探深度 l) 宜布 置1/ 3 一 1/ 2 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对于设计等 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至 少应布置3个控制性孔;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 2个控制 性孔。控制性孔应穿透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厚度 ; 一 般性勘探孔应深人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 一 5倍桩身 设计直径,且不得小于3 m;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 于sm。 2 )嵌岩桩的控制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 以下不小 于3 一 5倍桩身设计直径, 一 般性钻孔应深人预计桩 端平面 以下不小于1 一 3倍桩身设计直径 。当持力层 1 O 较薄时,应有部分钻孔钻穿持力岩层。在岩溶、断 层破碎带地区,应查明溶洞、溶沟、溶槽、石笋等 的分布情况,钻孔应钻穿溶洞或断层破碎带进人稳 定土层,进人深度应满足上述控制性钻孔和 一 般性 钻孔的要求。 3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每 一 地层,均应采取不扰动试样进 行室内试验或根据土质情况选用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进行原位测 试,提供设计所需参数。 3.3 桩的选型与布置 3.3.1 基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1 按承载性状分类 1 )摩擦型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 ,桩顶竖向荷载由 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 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 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 ,桩顶竖向荷 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 按成桩方法分类 1 )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 法钻(挖)孔灌注桩、 套 管护壁法钻(挖)孔灌 注桩; 2 )部分挤土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 劲芯桩、预钻孔打人 (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 ) 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 H 型 钢桩; 1 1 3 )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 、打 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 口钢管桩。 3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 1)小直径桩d镇2 5 O mm ; 2)中等直径桩2 5 O mm Z m 沉管夯扩、 钻孔挤扩桩 非饱和土、饱和 非戮性土 2.Z D且4.O d} 2.O D 且3.sd 一 一 一土望翌竺‘匕竺 三 竺全二上石翌塑竺 注ld 圆桩设计直径或方桩设计边长,D扩大端设计直径。 2 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 “其他情况” 一 栏的规定。 3当为端承桩时,非挤土灌注桩的 “其他情况” 一 栏可减小至2 .sd 。 2 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 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抗弯截 面模量。 3 对于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桩筏 (含平板和梁板式承台) 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 。 4对于框架 一 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应按荷载分布考虑相互影 响,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 ;外围框架柱宜采用复合 桩基,有合适桩端持力层时,桩长宜减小。 5 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 层的深度,对 于豁性土、粉土不 宜小 于 Z d,砂土不 宜小于 1.s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 1 d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 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 3 d 。 6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 、上覆土层、基岩、 桩径、桩长诸因素确定;对于嵌人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断 面深度不宜小于 0.4 d且 不小于o .sm,倾斜度大于3 0环的中风 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人 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Z d,且不应小 于0.Z m。 3 . 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3.4.1 软土地基的桩基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l 软土中的桩基宜选择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2 桩周围软土因 自重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大面积堆载、 降低地下水位、大面积挤土沉桩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基桩的 沉降时,应视具体工程情况分析计算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的 影响; 3 采用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时,应采取消减孔隙水压力和 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并应控制沉桩速率, 减小挤土效应对成桩 质量、邻近建筑物、道路、 地下管线和基坑边坡等产生的不利 影响; . 4 先成桩后开挖基坑时,必须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顺序和控 制分层开挖的深度, 防止土体侧移对桩的影响。 3.4.2 湿陷性黄土地 区的桩基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桩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桩端应支承在压缩性低的戮 性土、粉土、中密和密实砂土 以及碎石类土层中; 2 湿陷性黄土地基中,设计等级为甲、 乙级建筑桩基的单 桩极限承载力,宜以浸水载荷试验为主要依据; 3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 基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根据工程 具体情况分析计算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 3.4.3 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地基中的桩基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桩端进人冻深线或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的深度, 应满足抗拔稳定性验算要求,且 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 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1.sm; 2 为减小和消除冻胀或膨胀对桩基的作用,宜采用钻(挖) 孔灌注桩; 3 确定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除不计人冻胀、膨胀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