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资源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张仁彪.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地质矿产资源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张仁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质矿产资源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张仁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质矿产资源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张仁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第1期西部探矿工程 * 收稿日期 2020-04-14修回日期 2020-04-16 作者简介 张仁彪 (1984-) , 男 (苗族) , 贵州凯里人, 工程师, 现从事矿产勘查和开发工作。 地质矿产资源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仁彪*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三地质大队,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 对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立项、 设计、 实施和报告几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相 应的解决对策, 需要做好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 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积极拓宽思路, 不断提高科 技水平、 最大限度运用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在内的解决措施, 旨在为实际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提供可靠参考, 使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实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 勘查问题; 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716202101-0151-03 我国目前对地质与矿产资源的勘查给予了高度重 视, 特别是在当前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的阶段, 加强勘查 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并能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目标。另外, 通过对勘查工作的加强, 还能起到 推进城乡建设和资源管理等重要作用, 这对改善人们 的居住环境也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在地质矿产资源 勘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 的解决对策, 才能更好的确保地质矿产资源勘察的有 序和高效开展。 1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立项阶段存在的问题 因前期工作相对欠缺, 在工程选点时没有进行全 面且深入的调研, 未对现有的成果予以借鉴, 相关文献 资料的收集不够齐全, 现场考察工作不彻底、 不认真, 在项目立项时对原则不够清楚, 实际工作不认真, 导致 后期产生很多问题, 成果不尽理想。另外, 当前的勘查 工作投资渠道较为单一, 很多队伍的组建还不够合理, 缺乏竞争力, 导致实际的找矿效果较差。对此, 需要尽 快建立完善的投资和融资全新模式, 并对相关工作流 程予以完善[1]。针对地方的勘查单位, 应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减员增效, 解决现阶段机构臃肿的实际问题, 使体 制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1.2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 主要存在以下几项实际问题 (1) 在设计开始前, 未能做好实地踏勘, 也没有对 过去勘查成果进行详细了解, 导致工程的实际布置不 够合理, 项目的立项缺乏充分依据, 最终使项目后续实 施受到很大影响。 (2) 项目的设计资料不齐全, 或为按照项目设计要 求进行编写, 附加资料不全, 如矿权证明、 任务书及资 格证书。资料的图像不规范或不完整等[2]。 (3) 对项目设计工作进行的叙述不规范, 对技术指 标提出的要求不够明确, 或缺乏可操作性。 (4) 项目预算不合理, 个别预算人员都未能经过严 格的正规技术培训, 使预算未经过严格审查, 或使用的 预算格式不正确, 最终的计算结果不正确。 1.3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阶段, 最容易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 括 (1) 项目没有严格按照批准的意见来实施。实际 工作中使用的流程不正确, 缺乏系统性; 试样检测不及 时, 无法为实际的勘查工作提供指导; 工程的现场布置 存在很大随意性, 钻孔的工作量或位置发生变动; 越界 施工与边探边采[3]。 (2) 在测试时, 地质剖面位置选择不当; 界线与导 线点没有明显的标志; 现场记录不全或不准; 实际的分 层不够准确、 清晰和合理; 对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 平 面图和剖面不相符; 采样结果与岩矿检定结果未能及 时补充到剖面记录当中; 在剖面实测过程中, 对地层单 元的划分、 岩矿石的命名及描述等相关资料较为混乱; 未能及时按照现场实测的剖面对地层柱状图进行编 制。 151 2021年第1期西部探矿工程 (3) 地质填图对应的观测点无标志; 现场的观测点 和图不符, 测量坐标有很大的误差; 地质界线和推测的 界线未能清楚的划分; 实际拥有的有效点数量相对较 少; 相关记录的格式不正确, 或观察不认真, 描述不细 致, 未对路线予以认真描述, 或无法得到有效地质信 息; 缺乏现场照相资料及素描图。 (4) 槽井探的布置间隔距离不同; 项目施工未能达 到要求的地质目的, 导致见矿率相对较低; 规格没有达 标, 如不平整, 无清晰可见的基岩界线, 或质量验收不 到位等; 实际的地质观察和素描较为简单, 相关记录不 够齐全; 在槽端、 井口和基点处都没有清晰的标志, 且 采样处也很难被观察和发现[4]。 (5) 钻探过程中, 钻孔的布置不尽合理; 由于矿体 斜深不足, 使工作量大幅增加; 现场的观察与素描过于 简单, 相关记录也不够清晰; 缺乏孔深校正及测斜等记 录; 岩芯和岩芯箱的标记缺乏规范性; 缺少岩芯和分层 签, 对样品签的使用也缺乏规范性, 与数据无法做到一 一对应; 岩芯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直接处置; 对钻孔进 行竣工验收不够规范, 未形成完善的验收报告; 封孔设 计不合理, 封孔质量的记录不规范; 孔口处未放置标 志, 或放置的标志不满足实际要求。 (6) 采样时所用方法不正确, 比如探槽中的分样不 可使用拣块法; 探测分样不合理, 未按照矿石的类型或 种类进行详细划分; 采样的长度不满足要求, 一般不能 超出可采的厚度; 矿体的顶板和底板未能进行严格的 样品控制; 样槽的刻槽不够清晰, 或无样槽, 表面不平 整, 规格错误; 对于岩矿芯样, 需使用锯芯法制备; 在野 外对样品的称重操作不规范, 导致结果错误; 对样品的 分析不够及时[5]。 (7) 综合研究力度不足, 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不够及 时, 在野外验收过程中, 未能形成完整资料, 成果缺乏; 未对资料予以分类装订; 描述的具体内容和实物之间 有很大不同; 人员的签字不全; 三级检查制度未严格执 行或根本流于形式; 项目任务书不齐全。 1.4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 (1) 不同类型的报告是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勘查 工作主要成果, 但目前有很多报告对应的结论及成果 都没有建设性的意见; (2) 不同报告的内容十分相似, 说明一味套用他人 得出的成果, 抄袭问题十分严重。 (3) 对于不同报告, 往往有着不同要求, 名称和要 求不同, 对应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基于此, 必须注意和 做好区别对待, 根据报告对应的编号及要求认真编写。 2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问题解决对策 2.1做好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 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 制 (1) 根据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对公益性和商业性的 地质及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予以统筹, 对矿产勘查和环 境地质现场调查予以统筹、 对中央和地方的地质勘查 任务予以统筹、 对不同规范区域的地质任务予以统筹, 对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和对外开放予以统筹, 以此 最大限度发挥地质勘查具有的先行性作用, 尽可能提 前地对地质勘查进行规划部署[6]。 (2) 严格遵循规律, 保证布局合理性。以我国不同 区域地质条件为依据, 结合矿产资源实际分布状况和 特点, 按照现阶段国民经济基本要求, 充分考虑人口分 布特点和国土资源利用情况, 对地质勘查工作各不同 区域的布局予以统筹, 以正确引导地质勘查良好发展。 (3) 注意重点突出, 不断拓宽领域。将我国不同地 区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基础等作为立足点, 突出较为重 要的矿种及主要成矿带地质勘查, 以创造出宏观影响 相对较大的成果, 并努力提高勘查工作广度、 精度与深 度。结合现阶段经济发展实际要求, 积极对地质勘查 服务和实际应用领域予以拓宽[7]。 (4) 不断完善体制, 理顺管理机制。完善中央及地 方的职责和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发挥不同方面主动性 与积极性, 推动地质勘查形成不同的机制, 健全商业性 勘查新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具有的拉动社会资金 发展的重要作用。 2.2积极拓宽思路, 不断提高科技水平 实行科技兴地新战略, 努力加快地质与矿产资源 勘查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做好对重大地质理论的分析 研究, 力求将地质区位优势发展成科技创新方面的优 势。努力促进成矿理论及勘查技术快速发展, 强化信 息化发展与建设, 不断完善地质科技方面的全新体 系。使勘查和科研工作良好结合, 最大限度发挥科技 具有的引领作用与支撑作用。做好队伍建设与相关人 才的培养, 做好对基地建设的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创新, 对典型矿区与矿床实 际成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老区应使用新的思路 和概念来获取新的知识, 而对于新区, 可使用现有的方 法和概念进行研究, 通过采用新概念和领域来实现找 矿目标, 进一步完善矿床的数据模型, 揭示出全新找矿 标志。在实际的找矿工作中, 应以特定矿产为依据在 152 2021年第1期西部探矿工程 特定的区域确定不同的成矿标志和找矿标志, 选择适 宜的找矿方式及手段, 特别是那些可以直接反映出矿 区成矿特征的主要标志, 同时也要有的放矢地采用正 确方法来查明。不可不分区域和种类的采用传统方法 与手段。 2.3最大限度运用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 (1) 正确认识走出去这一长期性与艰巨性战略。 除了要紧抓机遇, 还要认识到这一战略的紧迫性与重 要性, 不断开拓, 但不可急于求成。实际工作中要切实 做好规划, 在信息、 人才和资金等不同方面熟悉相应的 运作规则, 并切实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8]。 (2) 在实行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 要优先考虑与关 系良好的国家或地区合作。 (3) 走出去战略的实行方式有很多, 常用的有合 资、 兼并或收购、 建立战略联盟和提供必要的技术服 务。 (4) 对于勘查单位, 必须严格实行走出去战略, 做 好深化改革, 及时转换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 不断进行 技术创新, 保证企业的竞争水平。另外, 还要建立灵 活、 明确的治理结构, 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适应地质与 矿产资源勘查实际发展需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是一项关系到国民 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使得当前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还存在很多问题, 但通 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以及对上述措施的使用, 能有效 解决现存问题, 促进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发展, 实现预期 的勘查和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车申,贺非凡,黄舞炎.矿山地质资源勘查与找矿工作中应注 意问题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6113, 115. [2]胡光.矿产资源工作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关键技术[J].山东工 业技术,20171545. [3]李哲.水文地质工作在矿产资源勘察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 技信息,201636230. [4]方青.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研究中的作用[J].资源信息 与工程,2016,3158, 10. [5]杨解.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发展趋势研究[J].化工 管理,201629116. [6]康桂玲.浅述矿产地质勘察项目区内地质遗迹资源专项调 查方法[J].世界有色金属,201615117-118. [7]邓利生.新形势下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分析[J]. 科技传播,2016,812164-165. [8]张洪洲.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研究中的作用[J].山西建 筑,2016,421778-80. (上接第150页) 5结论 (1) 兴仁县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整体分布不均 匀, 变幅大。 (2) 兴仁县表层土壤Mn、 Cu、 Co、 V、 F等微量元素 含量均很丰富, 其中Cu、 Co、 V等微量元素含量总体处 于过剩水平; Ge、 I等微量元素含量处于中等丰富水 平; Se元素含量处于较缺乏水平。 (3)兴仁县表层土壤 Co、 Ge 等微量元素含量与 K2O含量不相关, 与pH、 有机质、 N、 P等理化参数呈显 著线性拟合关系 (P<0.05) ; Mn、 Cu、 Se、 I、 F、 V等微量 元素含量均与土壤理化参数呈显著线性拟合关系 (P< 0.05) 。除了Mn与Ge含量不相关外, Cu、 Se、 I、 F、 Co、 V等微量元素间均呈显著线性拟合关系 (P<0.05) 。 (4) 在 Se 元素含量缺乏区域, 适当降低土壤 pH 值, 施加P肥、 N肥及有机质肥料可有效提高表层土壤 Se元素含量; 在Ge元素含量缺乏区域, 适当降低土壤 pH值, 施加P肥可有效提高表层土壤Ge元素含量; 在I 元素含量缺乏区域, 适当降低土壤pH值, 施加P肥、 N 肥可有效提高表层土壤I元素含量; 在Mn、 Cu、 Co、 V、 F等微量元素含量缺乏区域可从其处于过剩水平区域 的表层土壤进行迁移补充, 在Mn、 Cu、 Co、 V等微量元 素含量过剩区域适当提高土壤pH值可有效稀释其含 量, 在F元素含量过剩区域适当降低土壤pH值可有效 稀释其含量。 参考文献 [1]武斌.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 (1) 44-45. [2]巩丽,刘振东,高晗,高天雪,龚宜杰,范丽霞,邱念伟.微量元素 过量对农作物的危害[J].现代农业科技,2017 (8) 132-134. [3]陶澍,曹军,李本纲,徐福留, 陈伟元.深圳市土壤微量元素含 量成因分析[J].土壤学报, 2001, 38 (2) 248-255. 153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