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系统设计及编程方法.ppt

返回 相似 举报
PLC系统设计及编程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PLC系统设计及编程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PLC系统设计及编程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PLC系统设计及编程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PLC系统设计及编程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LC系统设计及编程方法,学校杭州高级技工学校授课人卢望,,,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考虑将来发展的需要,PLC选用功能较强的新产品,并留有适当的余量。2.系统安全、可靠3.尽可能简单、经济、使用与维修方便4.具有高的性能价格比。,PLC控制系统设计,,,二、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1.分析被控对象,提出控制要求。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3.确定PLC的I/O点数,选择PLC机型。4.分配I/O点数,绘制PLC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端子接线图。5.程序设计。对于较复杂的控制系统,应先绘制出控制流程图,参照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PLC控制系统设计,,,二、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6.程序调试。先进行模拟调试,再进行现场联机调试;先进行局部、分段调试,再进行整体、系统调试。7.调试过程结束,整理技术资料,投入使用。,PLC控制系统设计,,,梯形图的绘制格式,PLC编程方法及技巧,①梯形图按从上到下、从左至右顺序编写。每一逻辑行总是从起始母线开始,终止于终止母线(可省)。②逻辑行由一个或几个支路组成,左边是由接点组成的支路,表示控制条件。逻辑行的最右端必须连接输出线圈,表示控制的结果。输出线圈总是终止于右母线,同一标识的输出线圈只能使用一次。,,,梯形图的绘制格式,PLC编程方法及技巧,③梯形图中每一常开和常闭接点都有自己的标识,以互相区别。同一标识的常开和常闭接点均可多次重复使用,次数不限。④接点可任意串联和并联,而输出线圈只能并联,不能串联。⑤最后一个逻辑行要用程序结束符“END”。,,,梯形图程序设计规则,PLC编程技巧,(1)梯形图中的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的组合,表示驱动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接点是不能出现在线圈的右边的。所以,图1(a)应改画为图1(b)。,图1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的右边的原则,,,梯形图程序设计规则,(2)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要画在垂直线上。如图2(a)中接点X005与其它接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不能识别,对此类桥式电路,要将其化为连接关系明确的电路。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单向性原则,可以看出有4条从左母线到达线圈Y000的不同支路,于是就可以将图2(a)不可编程的电路化为在逻辑功能上等效的图2(b)的可编程电路。,PLC编程方法及技巧,,,梯形图程序设计规则,图2不可编程的电路化为等效的可编程电路,PLC编程方法及技巧,,,梯形图程序设计规则,(3)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支路放在梯形图的左方。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支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这样安排,程序简洁,指令更少。图3(a)和图4(a)应分别改画为图3(b)和图4(b)为好。,图3上重下轻原则,PLC编程方法及技巧,,,梯形图程序设计规则,(3)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支路放在梯形图的左方。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支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这样安排,程序简洁,指令更少。图3(a)和图4(a)应分别改画为图3(b)和图4(b)为好。,图4左重右轻原则,PLC编程方法及技巧,,,梯形图程序设计规则,PLC编程技巧,(4)双线圈输出不宜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称为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只有最后一次有效,一般不宜使用。,,,梯形图程序设计规则,PLC编程技巧,(4)双线圈输出不宜设输入采样时,输入映象区中X001=ON,X002=OFF。第1次执行时,Y003=ON,Y004=ON;第2次执行时,X002=OFF,Y003=OFF;输出刷新时,实际输出,Y003=OFF,Y004=ON,图5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梯形图的等效变换,在不改变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好的等效变换往往能化难为简、事半功倍。,PLC编程方法及技巧,(1)在串联电路中,按梯形图设计规则改变组件的位置,使编程变为可能。,(2)在电路块串并联电路中,按“左重右轻、上重下轻”的原则变换梯形图,使程序更优化。,,,梯形图的等效变换,(3)在不易识别串并联关系的电路中,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单向性原则,找出所有能到达目标线圈的不同支路,变换梯形图为可编程电路。,PLC编程方法及技巧,(4)在双线圈输出电路中,按“最后一次才有效”的原则变换梯形图,使双线圈输出电路变为单线圈输出电路,,END,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