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翁源县丘屋金矿点找矿潜力分析_洪叶荣.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广东省翁源县丘屋金矿点找矿潜力分析_洪叶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翁源县丘屋金矿点找矿潜力分析_洪叶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翁源县丘屋金矿点找矿潜力分析_洪叶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第11期西部探矿工程 * 收稿日期 2020-02-26修回日期 2020-03-06 作者简介 洪叶荣 (1963-) , 男 (汉族) , 广东揭阳人, 高级工程师, 现从事找矿、 采矿技术和管理工作。 广东省翁源县丘屋金矿点找矿潜力分析 洪叶荣* (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 通过对工作区的地层、 岩浆岩、 构造、 地球化学特征等角度分析了丘屋金矿点的找矿潜力。 本矿化点具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 局部品位达到工业指标, 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具有进一 步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 金矿; 找矿潜力; 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716202011-0166-03 本矿化点位于翁源县新江镇丘屋村, 矿化点检查 面积11.0km2。省道251经过矿点检查区, 交通比较方 便。 1矿区地质 (1) 地层。矿化区内出露岩石地层有中泥盆世杨 溪组 (D2y) 、 老虎头组 (D2l) 。 ①杨溪组 (D2y) 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 主要岩 性为复成分砾岩、 含砾岩屑杂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 岩 屑杂砂岩、 粉砂岩等。 ②老虎头组 (D2l) 主要分布于测区南部大片地 区。岩性主要为石英砾岩、 含砾石英砂岩、 中细粒石英 砂岩、 岩屑石英砂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老虎 头组为本区金的主要容矿层位。 (2) 岩浆岩。矿区的岩浆岩主要为早侏罗世次英 安斑岩、 次流纹岩、 熔结凝灰岩等, 为一套超浅成火成 岩组合, 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和东部。 次英安斑岩, 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 分布不均匀。 岩石呈灰浅灰色, 斑状结构, 基质为显微晶粒结构。 由斑晶、 基质与副矿物组成。斑晶由石英 (10~ 12) 、 斜长石 (5~30) 、 角闪石 (5~10) 组成, 粒 径一般为 0.8~1.5mm, 个别达 3mm。斜长石呈半自 形、 自形柱板状, 多数边缘被绿帘石、 绢云母交代而呈 不规则残余产出, 少量斜长石呈聚片双晶, 有时隐约可 见环带。角闪石呈半自形、 自形柱状, 多数被绿泥石、 黑云母、 绿帘石交代, 而呈残留状。石英呈熔蚀的外 形, 具裂纹及波状消光。副矿物有磁铁矿和锆石。 次流纹岩, 主要出露在矿区东部东北部。岩石 呈灰深灰色, 斑状结构, 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岩石 主要由斑晶、 基质和不透明矿物等组成, 具有明显定 向。斑晶包括正长石、 钠长石和石英, 斑晶含量较多。 正长石呈黄褐色, 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 呈面状分 布, 多次生变化呈粘土矿物, 大小在0.4~1.0mm。钠长 石形态大小与正长石相当, 多次生变化呈细小鳞片状 绢云母集合体, 局部可见宽窄不一的钠长石律聚片双 晶。石英呈他形粒状, 熔蚀现象明显, 裂纹明显, 大小 不等, 粒径在0.25~1.0mm。基质为长英质矿物, 大小 0.02~0.05mm, 部分长石蚀变为绢云母, 具有明显流动 性。绿泥石呈浅绿色鳞片均匀分布在长英质矿物间, 定向分布。绿帘石呈半自形粒状, 大小0.03mm。不透 明矿物呈他形粒状, 不均匀分布。 熔结凝灰岩, 主要分布于F2断层南西部, 岩石呈土 黄浅肉红色, 熔结凝灰结构, 假流纹构造。岩石主要 由石英、 塑性岩屑和火山尘等组成。石英呈半自形粒 状, 熔蚀现象明显, 个别呈 “凹” 字形, 裂纹明显, 大小不 等, 粒径在 0.15~2mm。塑性岩屑呈黄褐色, 不规则 状、 扭曲状、 拖尾状, 多数与火山尘一起定向分布, 隐约 可见其轮廓, 多次生变化呈粘土矿物和绢云母, 大小在 0.2~2.2mm。火山尘呈细小粉尘状, 几乎都蚀变为绢 云母, 具有明显流动性。铁质沿基质流动方向呈浸染 状线状分布。绿帘石呈不规则粒状, 正高突起, 三级干 涉色, 大小0.05~0.2mm。后期石英呈脉状不均匀分 布, 具一级灰白干涉色, 其中夹杂少量泥质, 脉宽 0.5mm。不透明矿物呈他形粒状, 不均匀分布。岩石 后期受轻微靡棱作用, 少量石英被压碎或呈 “骨牌” 状 166 ChaoXing 2020年第11期西部探矿工程 排列。 矿区龙颈山南边, 共发现了5条辉绿岩脉, 大部分 北北东走向。与龙颈山一带的硅化、 黄铁矿化关系尚 不清楚。 (3) 构造。矿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最为醒目, 矿化 体均产于断层之中。其中发育有北东向、 北北东向、 北 北西向、 东西向、 北西向等5组断裂构造。分述如下 北东向断层, 主要有F1和F12。 F1即十二栋断裂, 是本矿区最重要的控矿构造, 位 于矿区西北部, 长大于4km, 是一条左行平移正断层, 走向 50, 倾向 320, 倾角 52~68, 断层带出露宽达 200m, 与两侧地层界线较清楚, 以脆性变形为主, 主要为 构造碎裂岩, 局部见有强硅化碎裂岩; 破碎带石英脉也比 较发育, 宽几厘米至数米不等, 走向与断层基本一致。 F12位于矿区西南部, 长度约2km, 为正断层, 走向 60, 倾向150, 倾角85, 局部断层面处为断层崖, 断层 两侧主要为碎裂岩, 断层北部硅化较强。 北北东向断层, 主要有F2和F4。 F2位于矿区西北部, 长度约1.2km, 经调查初步认 为是一条围岩构造破碎带, 走向20, 断层东侧为早侏 罗世次英安斑岩, 西侧为杨溪组地层。断层破碎带见 有硅化、 绿泥石化、 绢云母化等蚀变现象。 F4位于矿区东南部, 长度约3km, 断层性质尚不明 确, 图面上有点弯曲向北北东延伸。断层西侧为老虎头 组地层, 断层面附近地层岩石见有构造片岩、 千枚岩等, 局部绢云母化、 硅化强烈; 断层东侧为早侏罗世变质流 纹岩、 绢云母化晶屑熔结凝灰岩等, 构造明显, 矿物定向 排列, 片理化发育。由现象来判断, 该断层为带剪切的 压性运动作用占主导, 在断层两侧尚未发现矿化。 北北西向断层, 主要有F3。 F3位于矿区东北侧, 因第四系覆盖出露不连续, 其 为一条右行平移断层, 走向约160, 断层两侧岩石均有 绢云母化、 片理化等现象。F3北端金竹坑附近, 老虎头 组地层普遍具有强硅化、 黄铁矿化现象。 东西向断层, 主要有F5和F6。 F5位于矿区中部坪山, 长约2.5km, 为一条正断层, 地形上呈笔直线性, 走向85, 倾向175, 倾角70。 F6位于龙颈山南侧, 长度约5km, 为一条正断层, 走向90, 倾角近乎直立。断层表现是一条近东西向的 硅化带, 出露宽达50~100m, 在龙颈山南侧较有黄铁 矿化, 以及前人挖矿平硐。断层两侧岩石以脆性变形 为主, 主要为构造碎裂岩, 见有不同程度的硅化、 绢云 母化等现象。该龙颈山断层周围化探异常良好, 与矿 化现象吻合, 说明该断层硅化带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北西向断层, 主要有F7-F11。 该组在矿区分布最多, 并且被北东向、 北北东向、 东西向断层所错断。由此可以判断北西向断层为矿区 内早期的断层。在这些北西向断层当中, F9是逆断层, 其余的均为正断层。但这些断层走向大致相同, 约 300~315, 倾向北东方向为主。断层两侧的泥质砂 岩、 泥质粉砂岩等变质较强烈, 变质为绢云母化千枚 岩、 靡棱岩等, 定向构造十分明显。由此认为, 这些北 西向形成时是压性断裂, 致使该组北西向断层两侧岩 石发生韧性变形; 后期受北东向、 北北东向等张性断层 的改造活动, 形成为正断层, 所以在该组北西向断层常 见到破碎带的原因。 十二栋地区是北西向断层 (F10、 F11) 与东西向 (F5、 F6) 、 北东向 (F1) 三组方向构造叠加的部位, 构造发育, 成 矿条件较好, 控矿、 容矿构造条件良好, 找矿前景良好。 (4) 变质作用。矿区变质作用较为明显, 动力变 质、 接触变质、 气液变质作用等均有体现。 动力变质岩有构造碎裂岩、 靡棱岩等, 主要分布于 矿区大部分地区, 其中构造碎裂岩分布于北东向断层 以及东西向两侧, 靡棱岩分布于北西向断层两侧。 接触变质岩主要为角岩和接触千枚岩, 分布于碎 屑岩与早侏罗世次火山岩侵入接触面附近, 具鳞片变 晶结构, 变质矿物有云母、 电气石、 绿泥石等。 气液变质作用主要有硅化、 云英岩化、 黄铁矿化 等, 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2地球化学特征 2009年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对本工作区部分区段在 矿区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圈定了2个组合异常 带, 分别为AP1、 AP2两处综合异常 (见表1) 。 AP1位于十二栋, 异常规模最大, Au、 As、 Sb元素 异常套合性好, 尤其Au、 As分带明显, 出现四级浓度分 带, Au 最内带异常值 41510- 9, As 最内带异常值 1811.410-6,呈北东向长条状展布, 长轴走向长240m, 宽为70m, 该综合异常分布在十二栋, 地层为老虎头组 石英砂岩、 泥质粉砂岩, 与北东向断层 (十二栋断裂) 走 向吻合。 AP2位于龙颈山南侧, 呈北东向马鞍状展布, Au、 As、 Sb元素异常套合性好, 尤其Au、 As分带明显, 出现 四级浓度分带, Au最内带异常值35710-9, As最内带 异常值1703.810-6, 出露地层为老虎头组泥质粉砂岩、 167 ChaoXing 2020年第11期西部探矿工程 粉砂质泥岩, 具有褪色现象。 3矿化点特征 矿区金矿化有两种类型, 即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蚀变岩型 主要分布于北东向断层F1(十二栋断 裂) 与北西向正断层F10交汇处附近, 矿化受断裂破碎 带控制, 与破碎带内的碎裂岩带空间关系密切。破碎 带内蚀变强烈, 矿化主要与黄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关系 密切, 并与化探所圈定的AP1组合异常较吻合。本次 工作, 在探槽TC001中发现一条金矿化带, 宽约1.6m, 倾向41, 倾角71, 矿体沿走向方向具体情况仍需进一 步探槽揭露。含矿岩性为黄铁矿化硅化碎裂岩, 黄铁 矿呈微细粒分布于矿石当中, 裂隙面中间有褐铁矿化、 绿泥石化等现象。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 其次有黄铁 矿化、 绿泥石化等。刻槽采样矿体的品位 Au (4.67~ 8.67) 10-6, 已达到工业品位。 石英脉型 主要分布于龙颈山南侧, 矿化受东西向 F6断层硅化带控制, 硅化带宽数十米至100m, 与化探 所圈定的AP2组合异常较吻合。本次工作在龙颈山硅 化带发现了前人采矿平硐, 矿化 (脉) 呈单条石英脉或 者多条石英脉出现, 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内的黄铁矿及 多金属硫化物之中。矿化连续性不稳定, 局部矿化较 好, 品位变化大。刻槽采样矿体的品位 Au (0.002~ 0.022) 10-6。 4结论和建议 该矿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断层非常发育, 断层 和裂隙非常有利于成矿热液运移; 断层内的破碎带是 非常良好的容矿场所。次火山岩的侵入带来大量热液 并通过断层和裂隙进入地层中。根据化探成果和野外 观察, 发现组合异常带处均有断层经过并伴有强烈的 硅化、 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 也发现有采矿老窿和多处 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点。 因此, 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区内异常均为矿 致异常, 矿化较好,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可做进一步 开展预查工作。建议今后对土壤化探异常较好的地 区, 继续开展地表槽探等工程揭露工作, 继续追索探槽 TC001处的金矿化体。 异常编号 AP1 AP2 异常下限 参数 面积 最高值 平均值 衬度 规模 面积 最高值 平均值 衬度 规模 Au 1 415 39.5 3.95 3.95 0.78 357 29.7 2.97 2.32 10 As 1.63 1811.4 192.8 3.86 6.29 1.33 1703.8 195.2 3.9 5.19 50 Sb 0.4 81.2 11.6 2.32 0.93 0.2 61.1 15.2 3.04 0.61 5 表1丘屋土壤地球化学参数表 注异常下限为目测经验值; 衬度为异常强度与异常下限之比; 规模为衬度与面积之积; 面积单位km2; Au、 Ag单位为10-9; 其它元 素单位为10-6。 (上接第165页) [6]赵一鸣, 林文蔚, 张德全, 等.交代成矿作用及其找矿意义 几个重要含矿交代建造的研究[M].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2. [7]王联魁.南岭花岗岩时代和分期讨论结果的综述[J].地球化 学, 1981 (3) 35-38. [8]毛景文, 谢桂青, 郭春丽, 等.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 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闭[J].高校地质学报, 2008,144 510-526. 168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