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_李阔.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_李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_李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_李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_李阔.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_李阔.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48 卷 第 1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8 No.1 2020 年 2 月 COAL GEOLOGY structural evolution; thermal reaction; XRD; HRTEM; carbon phases; Xinhua, Hunan 石墨虽属非金属矿物, 但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导热性、润滑性、稳定性等性能,因此,在新能源 汽车、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应用广泛[1]。石墨矿 床根据成因可分为区域变质型、岩浆热变质型和热 液成因型 3 大类[2],其中,岩浆热变质型石墨是由 岩浆侵入含煤地层引起煤变质形成, 称为煤系石墨。 由于其晶体颗粒小、无定形的特点又称作隐晶质石 墨、无定形石墨、土状石墨等[2-3]。煤层受岩浆侵入 体影响往往形成以岩体为热源中心向外辐射的变质 环带,依次为石墨带、半石墨带、变质无烟煤带、 ChaoXing 第 1 期 李阔等 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 43 无烟煤等变质相[4-5]。煤本身是由许多热稳定性不同 的基团芳香碳核、脂肪侧链、杂原子官能团等组 成,在热力作用下,煤发生热分解和热缩聚反应, 部分侧链和杂原子官能团断开生成小分子气体析 出,而缩聚芳香面网的叠层石墨雏晶组成固相残 留[6]。中低级变质程度煤主要包含芳香碳和脂肪碳, 具有非晶结构特征[7],随着煤级升高,煤结构中脂 肪族及各类杂原子官能团不断热解释放,缩合芳香 体系的芳构化和缩合程度逐渐提高,芳香层的定向 性和有序化明显增强,芳香层叠置、积聚最终形成 石墨[8]。 不同变质条件下会形成结构有序程度不同的煤 系石墨[5],而煤系石墨的结构特征对其氧化还原特 性、石墨烯制备、润滑性等有很大影响[9]。在程序 控制升温氧化Temperature Programmed Oxidation, TPO过程中,碳材料内部活性点位、缺陷区及不稳 定基团易被氧化[10],碳材料结构无序程度越高,其 燃烧放热峰温度则越小, 而石墨的有序化程度越高, 其抵抗氧化能力越强, 从而最大放热峰温度越高[11]。 但前人对石墨的热行为研究集中在结晶良好的显晶 质石墨和以煤为原料高温合成的煤基石墨上[11-12], 对天然产出的不同变质程度煤系石墨研究较少,笔 者将通过 X 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 微镜HRTEM对湖南新化系列变质程度无烟煤和煤 系石墨进行结构表征,并结合程序控制升温氧化法 TPO分析其热反应行为。 1 样品采集与实验 1.1 样品采集 样品采自湖南新化县寒婆坳矿区天龙山花岗岩 侵入体附近的 6 个煤/石墨矿,距离岩体由远及近分 别为金竹山矿JZS、联新矿LX、稠木矿CM、胜 利矿SL、稗冲矿BC、石巷里矿SXL,距离岩体 越近,变质程度越高图 1。含煤地层为石炭系测水 组,主采煤层为 3 煤和 5 煤[13]。由于金竹山矿和联 新矿现阶段尚未对 5 煤进行开采,因此,只采集了 3 煤,其他矿则对 3 煤与 5 煤都进行了采样。同时, 选择斯里兰卡显晶质石墨Sri Lanka进行对比分析。 图 1 湖南新化寒婆坳矿区地质简图 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Hanpo’ao mining area, Xinhua, Hunan 1.2 结构表征 X 射线衍射XRD分析使用 RIGAKU D/MAX- 2500PC 全自动粉末 X 射线衍射仪。测定条件Cu 靶;电压40 kV;电流100 mA;扫描步宽0.02; ChaoXing 44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狭缝系统 DSSS1, RS0.3 mm; 扫描速度 2/min。 微晶结构参数芳香环层片直径 La、芳香环层片堆 砌高度 Lc的计算采用谢乐公式DhklKλ/ βcosθ,其 中,λ0.154 nm,为 Cu 靶射线波长;Dhkl为 hkl 晶 体颗粒尺寸;K 为微晶形状因子;La的微晶形状因 子为 1.84;Lc的形状因子为 0.89;β 为所对应衍射 峰的半高宽的弧度数;θ 为对应峰的布拉格角。 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分析采用 FEI Tecnai G2 F30 S-TWIN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工作电压 为 300 kV,高分辨率放大倍数为 30 万倍和 50 万倍。 并选取代表性碳结构相做电子衍射分析SAD。 升温氧化法TPO分析采用 Mettler-Toledo TG– DSC I/1600 HT 同步热分析仪, 升温速率为 10℃/min, 反应条件为空气氛围,进气速率为 20 mL/min,升 温范围为 301 000℃。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XRD 分析 图 2 为不同石墨化程度煤的 X 射线衍射图谱, 每个样品在 252θ处有明显的衍射峰,该峰为煤/ 石墨的 002 衍射峰。距离侵入体较远的样品,其石 墨化程度较低,002 峰为非晶鼓包,半高宽较大, 是典型的无烟煤和变质无烟煤特征峰图 2a;随着 变质程度增加,系列样品的 002 衍射峰逐渐收缩变 窄,峰强度提高图 2b,表明系列石墨化煤中微晶 结构逐渐有序排列。002 峰半高宽反映了石墨结晶 程度,距离岩体较远的 JZS-3 样品半高宽为 3.921, 而最靠近岩体的 SXL-5 样品半高宽已减小到 0.583,接近石墨化程度最高的鲁塘煤系石墨,其 002 峰半高宽为 0.376[14]。衍射峰强度与锐度的变 化说明,样品中碳原子由无烟煤中不连续多环芳烃 结构向规则的石墨 C 原子点阵结构转变。这种变化 趋势从表 1 中利用谢乐公式计算出的微晶结构参数 Lc、La得到印证。 2.2 HRTEM 分析 HRTEM 能够对含碳物质进行原子级结构演化 研究[15]。 a. 对于变质程度相对较低的无烟煤,以 LX-3 图 2 系列石墨化煤的 XRD 图谱 Fig.2 XRD patterns of serial graphitized coals 表 1 系列样品的 XRD 结构参数 Table 1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series graphitized coals and Sri Lanka graphite 样品编号 采样地点 变质程度 距岩体距离/km d002/nm 002峰半高宽/ Lc/nm La/nm JZS-3 金竹山矿 21.0 0.350 3.921 2.05 7.12 LX-3 联新矿 无烟煤 6.5 0.353 4.053 1.98 5.67 CM-3 稠木矿 2.0 0.349 4.282 1.88 7.24 CM-5 稠木矿 2.0 0.350 4.032 2.00 7.31 SL-5 胜利矿 变质无烟煤 1.1 0.348 3.812 2.11 9.14 SL-3 胜利矿 1.1 0.340 1.956 4.12 8.29 BC-3 稗冲矿 0.6 0.339 1.363 5.91 20.96 BC-5 稗冲矿 半石墨 0.6 0.338 1.605 5.02 20.31 SXL-3 石巷里矿 0.3 0.338 0.593 13.60 57.29 SXL-5 石巷里矿 0.3 0.337 0.583 13.84 62.90 Sri Lanka[12] 斯里兰卡 石墨 0.335 0.273 ChaoXing 第 1 期 李阔等 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 45 为例图 3a,基本结构单元BSU可被清晰地观察 到,BSU 单体线径在 12 nm,单体间基本不连续, 呈“之”字形排列,选区电子衍射SAD呈环状,与 XRD 图谱中宽缓的 002 峰相对应, 是碳的无定形态, 为典型的无烟煤结构。 b. 对于变质程度更高的稠木矿样品,以 CM-3 为例图 3b,BSU 之间互相联结,并呈近平行排布 形成局部分子定向畴MOD,类似刘钦甫等[16]观察 到的微柱石墨,但局部分子定向畴内部依旧存在结 构缺陷,而且 MOD 在同一样品中只是局部出现。 MOD 的形成一方面体现了煤的芳香度显著提高, 另 一方面使煤大分子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定向性。 c. 对更靠近岩体的 SL-5 样品,MOD 大面积发 育,其横向延伸可达 10 nm 左右,堆砌度为 812 层不等,但 MOD 之间依旧为无序排布图 3c,相 邻几何单元间存在斜交现象, 并被一些 BSU 单体和 杂原子官能团等结构所交联,但该样品的选区电子 衍射图谱依旧为弥散衍射环图 3d,表明其为碳的 无序结构,处于变质无烟煤阶段。 a LX-3;b CM-3;c SL-5;d SL-5 样品的选区电子衍射; e SL-3;f BC-3 图 3 石墨化煤中无定形态碳颗粒的透射电镜图像 Fig.3 TEM and SAD images of amorphous particles in graphitized coals d. 图 3e 和图 3f 分别为样品 SL-3 和 BC-3 中出 现的无定形态碳颗粒的 HRTEM 图,类似 MOD 大 面积发育的 SL-5 样品, 但延展度和堆砌度有一定程 度下降,可能与这 2 个矿距离岩体较近、受到应力 作用较大有关,应力作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部分局 部分子定向畴。 e. 图 4a图 4d 为 SL-3 和 BC-3 样品中石墨化 碳颗粒的 HRTEM 和 SAD 图。 对于石墨化程度相对 较低的 SL-3 样品, 在纳米孔周围可观察到有序排列 的石墨芳香层,长度约为 25 nm,堆砌高度为 8.41 nm 图 4a,而且定向排列的芳香层明显高于相同样品 中碳的无定形颗粒图 3e,但在图 4a 中也存在有序 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说明该颗粒只是部分石墨化, 选区电子衍射呈环状, 但在环上也有衍射点图 4b, 表明衍射区域内既含有序碳又含无定形碳,这可能 是造成 XRD 图谱中 002 峰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体现 了石墨化煤的非均质性。随着靠近岩体,石墨雏晶 尺寸进一步增大,在 BC-3 样品中单层石墨烯面网 定向排列图 4c,堆叠厚度为 22.18 nm图 4d,存 在一定程度弯曲。 f. 在最接近岩体的石巷里矿中,以 SXL-3 为例 图 4e,可观察到类似石墨的结构,但与 Sri Lanka 石墨[12]相比,其晶层的延展程度较低,晶体间的缺 陷依旧较多,选区电子衍射为弥散点图 4f,表明 煤系石墨是一种纳米级多晶集合体。 a SL-3;b SL-3 样品的选区电子衍射;c BC-3;d BC-3; e SXL-3;f SXL-3 样品的选区电子衍射 图 4 石墨化煤中石墨化颗粒的透射电镜图像 Fig.4 TEM and SAD images of graphitic particles in graphitized coals ChaoXing 46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2.3 热分析 热分析主要用于研究石墨样品在程序升温过程 中的氧化放热特征,由于石墨化度、结晶程度不同, 石墨的烧失率曲线TG和放热曲线DSC会有很大 变化[14]。图 5 为代表不同石墨化程度煤的 3 个样品 TG 和 DSC 图,系列石墨化煤的热反应特性温度参 数见表 2。分析发现,无烟煤样品JZS-3 和 LX-3 的起止质量损失温度和最大放热峰温度相对较低, 而在变质无烟煤、半石墨和石墨中,起始质量损失 温度与终止质量损失温度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但最 大放热峰温度随变质程度增加呈升高趋势,Sri Lanka 石墨的最大放热峰温度最高, 达到约 848.56℃。 JZS-3 的放热峰曲线DGC几乎是对称的,从稠木矿样品 开始,变质无烟煤、半石墨和石墨放热峰曲线的不 对称, 可能与石墨化煤中微晶畴的大小和分布有关。 图 5 代表性样品的 TG 和 DSC 曲线 Fig.5 TG and DSC curves of three representative samples 表 2 系列煤系石墨的热反应特性参数 Table 2 Oxidation reactivity characteristic for series graphitization coals 质量损失对应温度/℃ 样品 燃烧质量损失率/ 初始 终止 最大放热峰温度/℃ JZS-3 97.12 450 690 607.13 LX-3 94.87 420 630 565.72 CM-5 99.23 590 840 685.9 CM-3 97.93 530 730 680.61 SL-5 96.49 550 840 716.46 SL-3 93.78 580 790 709.51 BC-3 92.36 550 770 731.51 BC-5 99.31 580 790 732.66 SXL-3 96.22 650 780 734.03 SXL-5 98.46 660 800 740.48 Sri Lanka[12] 99.56 675 920 848.56 3 讨 论 无烟煤是由基本结构单元 BSU、链烃碳、杂原 子官能团等多种碳相组成[6],其结构为无定形态。 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 在变质无烟煤中 BSU 堆叠形 成局部分子定向畴MOD,但 MOD 整体上无序排 布,XRD 图谱中 002“鼓包”峰和 SAD 衍射环均表 明其依旧为无定形碳结构。无论在无烟煤阶段还是 在半石墨和石墨阶段, 样品中都由多种结构不同的 碳相组成。在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系石墨中,三维有 序的石墨层发育,然而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图 4e。自然石墨化过程中,从无烟煤到煤系石墨 的碳结构相转变示意图如图 6 所示。 系列石墨化煤中多种碳结构相共存,而碳结构 相抵抗氧化的能力随有序化程度提高而增强[14]。无 烟煤中的杂原子官能团、链烃和基本结构单元易被 氧化而且分布均匀,因此,无烟煤的氧化放热峰只 有 600℃且放热峰较为对称。在变质无烟煤和半石 墨中出现的局部分子定向畴和石墨化结构提高了其 整体的放热峰温度,然而,各种碳结构相及缺陷点 图 6 煤系石墨形成过程结构演化示意 Fig.6 Sketch diagram of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ation of coal-based graphite ChaoXing 第 1 期 李阔等 湖南新化煤系石墨结构演化及其热反应行为 47 位的不均匀分布影响了石墨化煤整体的燃烧放热行 为,造成变质无烟煤、半石墨和石墨放热峰的不对 称。碳的燃烧放热量较大约 393.5 kJ/mol,因此, DSC 曲线很难分辨出不同碳相的具体放热温度[17]。 J. B. Milligan 等[18]研究发现,煤中不同组分在氧化 放热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例如,易燃烧的挥发分 会降低惰质组的抗氧化能力,因此,不同组分间的 相互作用使解析煤中单一碳相的热反应特征更加困 难。然而,系列石墨化煤整体的热反应趋势为,随 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 4 结 论 a. 在岩浆热变质作用下,煤中无定形碳逐渐向 规则的石墨 C 原子点阵结构转变。随石墨化程度增 强,样品中石墨微晶层间距 d002呈减小趋势,002 峰宽度逐渐变窄,峰强度增大。 b. 系列石墨化煤是由多种不同有序化程度碳 结构相组成,无烟煤中以无定形碳为主,随着变质 程度增高,局部分子定向畴和石墨化碳结构逐渐增 多,最终在石墨化程度最高的煤系石墨中以有序堆 叠的石墨层为主,但依旧存在结构缺陷。 c. 系列石墨化煤的抗氧化能力随着变质程度 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系石墨的氧 化放热峰温度约 740℃,但低于斯里兰卡显晶质石 墨的 848℃。变质无烟煤、半石墨和石墨最大放热 峰曲线的不对称与样品中不同有序度碳结构相的不 均匀分布有关。 致谢样品采集和内容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 矿业大学北京曹代勇教授和湖南省新化县石冲口 镇刘伟同志的热情帮助。 请听作者语音介绍创新技术成果 等信息,欢迎与作者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OSID 码 [1] 高天明,陈其慎,于汶加,等. 中国天然石墨未来需求与发展 展望[J]. 资源科学,2015,3751059–1067. GAO Tianming, CHEN Qishen, YU Wenjia, et al. Projection of China’s graphite demand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J]. Re- sources Science,2015,3751059–1067. [2] 莫如爵,刘绍斌,黄翠蓉,等. 中国石墨矿床地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MO Rujue,LIU Shaobin,HUANG Cuirong,et al. Geologic study of Chinese graphite deposits[M]. BeijingChina Archi- tecture Building Press,1989. [3] 董业绩,曹代勇,王路,等. 地质勘查阶段煤系石墨与无 烟煤的划分指标探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461 8–12. DONG Yeji,CAO Daiyong,WANG Lu,et al. Indicators for partitioning graphite and anthracite in coal measures during geo- logical exploration phase[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 2018, 4618–12. [4] 潘伟尔,杨起,潘治贵. 湘赣中南部地区煤的岩浆热变质 作用[J]. 现代地质,1993,73326–336. PAN Wei’er,YANG Qi,PAN Zhigui. Magmatic thermameta- morphism of coal in central-southern Hunan and Jiangxi Prov- ince[J]. Geoscience,1993,73326–336. [5] 曹代勇,张鹤,董业绩,等. 煤系石墨矿产地质研究现状与重 点方向[J]. 地学前缘,2017,245317–327. CAO Daiyong,ZHANG He,DONG Yeji,et al. Research status and key orientation of coal-based graphite mineral geology[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7,245317–327. [6] 陈家良,邵震杰,秦勇. 能源地质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 学出版社,2004. CHEN Jialiang, SHAO Zhenjie, QIN Yong. Energy geology[M]. Xuzhou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4. [7] 罗陨飞,李文华. 中低变质程度煤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的 XRD 研究[J]. 煤炭学报,2004,293338–341. LUO Yunfei,LI Wenhua.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n the dif- ferent macerals of several low-to-medium metamorpic grade coals[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4,293338–341. [8] 杨起,吴冲龙,汤达祯,等. 中国煤变质作用[J]. 地球科学, 1996,213311–319. YANG Qi,WU Chonglong,TANG Dazhen,et al. Coal metamorphism in China[J]. Earth Science, 1996, 213 311–319. [9] 张浩,侯丹丹,秦召,等. 煤系石墨氧化过程中结构变化 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41 92–96. ZHANG Hao, HOU Dandan, QIN Zhao, et al. Study on structure change during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graphitization graphite[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7,34192–96. [10] RASOVIC L R,Jr PHILIP W L,JENKINS R G. Importance of carbon active sites in the gasification of coal chars[J]. Fuel, 1983,627849–856. [11] NYATHI M S,CLIFFORD B C,SCHOBERT H H. Charac- terization of graphitic materials prepared from different rank Pennsylvania anthracites[J]. Fuel,2013,1146244–250. [12] LUQUE F J,HUIZENGA J M,CEESPO-FEO E,et al. Vein graphite depositsGeological settings,origin,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J]. Mineralium Deposita,2014,492261–277. [13] LI Kuo,RIMMER S M,LIU Qinfu. Geochemical and petro- graphic analysis of graphitized coals from central Huna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8,195 267–279. 下转第 54 页 ChaoXing 54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sedimentary rocks and occurrence of energy mineral resources. BeijingChina Peace Audiovisu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201747–48. [19] 董业绩,曹代勇,王路,等. 地质勘查阶段煤系石墨与无烟煤 的划分指标探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4618–12. DONG Yeji,CAO Daiyong,WANG Lu,et al. Indicators for partitioning graphite and anthracite in coal measures during geo- logical exploration phase[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 2018, 4618–12. [20] 王路,曹代勇,丁正云,等. 闽西南地区煤成石墨的控制因素 与成矿区带划分[J/OL]. 煤炭学报. http// detail/11.2190.TD.20191205.1725.002.html. WANG Lu,CAO Daiyong,DING Zhengyun,et al.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etallogenic belts of coal-based graphite in the south- western Fujian Province[J/OL].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http// html. 责任编辑 范章群 周建军 上接第 47 页 [14] 崔先健,刘钦甫,李阔,等. 湖南鲁塘煤系隐晶质石墨矿物学 特征[J]. 矿物学报,2018,382142–151. CUI Xianjian,LIU Qinfu,LI Kuo,et al. Mineralogical char- acteristics of coal-based cryptocrystalline graphite in Lutang area,Hunan Province,China[J]. Acta Mineralogical Sinica, 2018,382142–151. [15] 李阳,王路,曹代勇,等. 江西崇义矿煤成石墨的发现及其地 质意义[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579–85. LI Yang,WANG Lu,CAO Daiyong,et al. The discovery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coal-ed graphite in Chongyi coal mine in Jiangxi Province[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 2019, 47579–85. [16] 刘钦甫, 袁亮, 李阔, 等. 不同变质程度煤系石墨结构特征[J]. 地球科学,2018,435305–311. LIU Qinfu, YUAN Liang, LI Kuo, et 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etamorphic grade coal-based graphites[J]. Earth Science,2018,435305–311. [17] DOORN J,VUURMAN M A,TROMP P J J,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Raman spectroscopic data and the temperature pro- grammed oxidation reactivity of coals and carbons[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1990,24407–413. [18] MILLIGAN J B, THOMAS K M, CRELLING J C. Temperature- programmed combustion studies of coal and maceral group con- centrates[J]. Fuel,1997,76131249–1255. 责任编辑 范章群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