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李超.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李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李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李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李超.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李超.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46 卷 第 1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6 No.1 2018 年 2 月 COAL GEOLOGY Suitable dosage of SDS dispersant and lower concentration of pulverized coal were beneficial to dispersion stability,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ispersant 1.52.5 g/L and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ulverized coal less than 30g/L we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stable dispersion of pulverized coal; Dispersant changed its vis- cosity, increas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meanwhlile viscosity would not affect the flow-back effect of washing liquid in the washing process. Keywords CBM; pulverized coal; dispersant; dispersion stability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煤粉产出问题[1-3]。 煤粉产出造成的卡泵、埋泵等是影响煤层气连续稳 定排采的主要因素之一[4-6]。天然疏水的煤粉容易在 井底或管柱内壁结块或聚团沉降形成煤泥,降低煤 层气井产气和产水速率,因此近井地带的煤粉返排 是煤粉管控工艺处理措施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不同学者从钻井液、压裂液以及洗井液等角度 研究了加入分散剂对煤粉返排效果的影响,分散剂 的加入可以改变煤颗粒表面的润湿性,降低液体表 面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裂隙中煤粉的分散 和运移[7-10]。目前关于在洗井液中添加分散剂降低 煤粉疏水聚团沉降的研究较少,笔者针对韩城区块 ChaoXingChaoXing 74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6 卷 煤层气排采中特有的柱塞泵回注水冲洗煤粉工艺, 从改善洗井液提高煤粉的润湿性和分散性角度入 手,选取阴离子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韩 城区块煤层气主采煤层太原组 11 号煤为研究对象, 通过沉降法和黏度测定法探究煤粉粒径、分散剂用 量及煤粉浓度各试验因素下SDS分散剂对煤粉分散 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对改善煤层气井的洗井工艺效 果提供指导。 1 样品及实验方法 实验所用的煤样为鄂尔多斯盆地渭北煤田韩城 矿区太原组 11 号煤, 其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 显 微煤岩组分中镜质组体积分数占 72.7,惰质组体积 分数占 17.1,不含壳质组,无机矿物组分占 10.2, 其中无机矿物以黏土矿物为主,其体积分数占矿物组 分的 81.3。镜质体反射率 Rmax为 1.88,实验煤样 为贫煤。 阴离子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为分析 纯,具有乳化效果相对较好、货源广、成本低的特点。 按照清水–分散剂–煤粉的顺序配置不同条件的 煤粉分散剂悬浮液,具体条件如下 a. 粒径对煤粉分散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条件 分散剂质量浓度为 2 g/L,煤粉质量浓度为 50 g/L, 煤粉粒径分 3 个粒度范围 <100 μm, 100200 μm, 200300 μm。 b. 分散剂浓度对煤粉分散稳定性影响的实验 条件 煤粉粒径小于 100 μm,煤粉质量浓度为 50 g/L,分散剂质量浓度为 0.5 g/L、1.0 g/L、1.5 g/L、 2.0 g/L 和 2.5 g/L。 c. 煤粉浓度对煤粉分散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条 件 煤粉粒径小于 100 μm,分散剂质量浓度 2.0 g/L, 煤粉质量浓度为 10 g/L、 20 g/L、 30 g/L、 40 g/L、 50 g/L。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沉降实验,观察不同时间煤粉 悬浮液中煤粉分散和沉降变化;抽取 100 mL 静置 2 h 和6 h后的悬浮液进行过滤、 烘干, 采用梅特勒ME204E 分析天平精确称量悬浮煤粉的质量,计算出 2 h 和 6 h 煤粉悬浮液质量浓度和煤粉质量浓度降低率。 悬浮液黏度测量将不同粒径的煤粉配置成 50 g/L 的悬浮液,分散剂质量浓度为 2 g/L,强力搅拌 30 min 后,用 KAKKEMARSⅢ流变仪以170 s-1的 剪切速率在 5 min 内读取平均黏度值,测定悬浮液 静置 6 h 后的黏度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粒径对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韩城区块煤层气排采过程中产出煤粉粒径分布 范围广,从 0.22 000 μm 大小不等,90的煤粉颗 粒粒度平均值在 210 μm 以下[11]。 将煤粉粒径分为 3 组200300 μm。 悬浮液静置初始状态,煤粉分散状态相似。随 着时间的延长悬浮液的稳定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 化,稳定性变差。① 清水悬浮液中的煤粉发生了明 显的分层现象。清水对200300 μm 煤粉悬浮液液面顶部均漂浮有少量煤粉,静置 24 h 后悬浮液均为半透明状态。② SDS 分散剂由于 其自生发泡性较好,SDS 分散剂煤粉悬浮液并没有 发生明显的分层现象,部分煤粉分散于液面上部的 泡沫中,几乎没有煤粉上浮于液面顶部,静置 24 h 后液面顶部泡沫均消失,悬浮液颜色由初始状态的 黑色变为浅黑色,随煤粉粒径的增大悬浮液颜色逐 渐变浅图 1。可见 SDS 分散剂表现出良好的分散 性能。不同粒径煤粉悬浮液静置不同时间浓度结果 如表 1 所示。结果表明,加入分散剂后悬浮液悬浮 能力呈现出较大的提高,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粒 径煤粉在悬浮液中的分散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 低;SDS 分散剂的加入使得煤粉悬浮液的浓度降低 缓慢,分散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能够较长时间稳定 分散悬浮液中的煤粉。分析认为分散剂与水、煤粉 颗粒表面相互作用,通过润湿分散作用、静电斥力 分散作用及空间位阻效应增加了煤粉在水悬浮液的 分散稳定性能, 同时分散剂在煤粉颗粒表面的吸附, 可以减弱颗粒的黏附,增加了煤粉在悬浮液中的分 散悬浮能力[12]。 同一分散剂对不同粒径煤粉悬浮液的分散稳定 性随着颗粒粒径增大呈不同变化规律。清水悬浮液 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大先升高后下降; 静置相同时间, SDS 分散剂悬浮液随着煤粉粒径增大,悬浮液浓度 降低,分散稳定性下降,分散剂对粒径小于 100 μm 煤粉的分散稳定性明显。分析认为实验中采用的煤 样为变质程度高的贫煤,随着煤粉粒径的减小,煤 粉的疏水性增强,粒度细小的煤粉很难在清水中悬 浮[13]。煤粉比表面积随粒径减小而增大,阴离子分 散剂通过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吸附于煤粉颗粒表 面, 这导致分散剂在煤粉颗粒表面的吸附程度不同, 不同粒径的煤粉所带的负电荷不同,颗粒间的静电 斥力不同,分散稳定性产生了差异[14-15]。 2.2 分散剂质量浓度对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SDS 分散剂对粒径小于 100 μm 煤粉分散稳定 性明显,因此选取粒径小于 100 μm 的煤粉,煤粉质 量浓度为 50 g/L 进行不同质量浓度分散剂煤粉稳定 性实验。不同质量浓度的分散剂悬浮液静置 24 h 后 ChaoXingChaoXing 第 1 期 李超等 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75 图 1 煤粉沉降效果 Fig.1 Pulverized coal setting effect 表 1 煤粉悬浮液质量浓度 Table 1 Mass concentration of pulverized coal suspension 煤粉悬浮液质量浓度/gL–1 粒径/μm 时间/h 清水 SDS 2 0.053 7.086 200300 6 0.114 0.789 仍然有细小的煤粉颗粒悬浮,随着分散剂质量浓度 增大,悬浮液颜色由浅黑色逐渐变为深黑色。 不同质量浓度分散剂对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如图 2 所示。结果表明,煤粉悬浮液静置 2 h 和静 置 6 h 时,悬浮液中煤粉的质量浓度随分散剂质量 浓度变化曲线呈现出相同的趋势,随着分散剂用量 的增加,煤粉悬浮液的质量浓度先增加后减小,煤 粉分散稳定性先升高后降低。当分散剂质量浓度小 于等于 2.0g/L 时,煤粉质量浓度随分散剂质量浓度 的增大急剧增加; 当分散剂质量浓度大于 2.0g/L 时, 煤粉质量浓度下降。 加入不同质量浓度阴离子 SDS 分散剂后,煤粉 在悬浮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 强,对比 2 h 和 6 h 的悬浮液煤粉质量浓度,煤粉质 量浓度随静置时间的延长降低程度不同图 3, 分散 剂质量浓度在 1.52.5 g/L 时,煤粉质量浓度降低率 低,煤粉沉降缓慢,煤粉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在悬 浮液中。 因此针对韩城区块太原组 11 号煤层产生的 煤粉,分散剂的质量浓度为 1.52.5 g/L 较为适宜。 煤粉分散稳定性随分散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不同 的趋势,这可能与分散剂在煤粉表面的吸附相关, 随着分散剂质量浓度的增加,SDS 分散剂在煤粉表 面的吸附表现为多层吸附[16]。产生这种吸附特征可 能与实验煤样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矿物组分有关,矿 物的存在使得分散剂通过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吸附 于煤粉表面。 图 2 煤粉悬浮液质量浓度随分散剂质量浓度变化曲线 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 concentration of pulver- ized coal suspension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dispersant SDS 图 3 静置 26 h 煤粉质量浓度降低率随分散剂 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 concentration reduction rate of pulverized coal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dispersant during 26 h 2.3 煤粉质量浓度对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SDS 分散剂质量浓度为 2 g/L 时,不同初始煤 粉质量浓度对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如图 4、图 5 所示,在分散剂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初始煤粉 质量浓度对煤粉在悬浮液中分散稳定性有显著的影 ChaoXingChaoXing 76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6 卷 响。 静置 2 h 和 6 h 时, 随初始煤粉质量浓度的增大, 悬浮液中的煤粉质量浓度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当 初始煤粉质量浓度小于 30 g/L 时,静置时间从 2 h 到 6 h,煤粉质量浓度降低程度低。综合分析可知当 初始煤粉质量浓度小于 30 g/L 时,有利于煤粉在悬 浮液中稳定分散。初始煤粉质量浓度的增大,悬浮 液中煤粉颗粒含量增多,SDS 分散剂并不能饱和吸 附于煤粉颗粒表面, 同时颗粒之间的碰撞几率增大, 增加了煤粉的聚沉[17]。 图 4 煤粉悬浮液质量浓度随初始煤粉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 concentration of pulverized coal suspension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initial pulverized coal 图 5 煤粉质量浓度降低率随初始煤粉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Fig.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 concentration reduction rate of pulverized coal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initial pulverized coal 2.4 悬浮液黏度特征 不同粒径煤粉的悬浮液黏度是不同的表 2。 分 散剂与水和煤粉的相互作用明显改变了悬浮液的黏 度。相同煤粉粒径条件下,分散剂悬浮液的黏度较 清水悬浮液都有不同程度升高,对于粒径 200300 μm 的煤粉,悬浮液黏度的变化尤为明显,结合相同 状态下悬浮液的煤粉质量浓度分析可知,高质量浓 度的煤粉悬浮液有着高的黏度,黏度的变化与煤粉 的分散稳定性有关;煤粉粒径不同时,清水黏度特 征和悬浮液质量浓度特征相一致,SDS 悬浮液的黏 度和悬浮液质量浓度呈相反的趋势。这可能是和分 散剂本身性质、悬浮颗粒粒径、分散剂与煤粉颗粒 之间匹配性相关。 加入分散剂增大了悬浮液的黏度, 提高了悬浮液携带煤粉的能力,同时加入分散剂后 不会增加洗井工艺中的返排难度。 表 2 6 h 煤粉悬浮液的黏度和煤粉质量浓度 Table 2 Viscosity of different dispersing agents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pulverized coal at 6 h 悬浮液黏度/mPas 煤粉悬浮液质量浓度/gL–1 粒径/μm 清水 SDS 清水 SDS 2003000.996 81.038 0 0.114 0.789 3 结 论 a. 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 3 种粒径的 煤粉均能起到很好的分散效果,具有较强的悬浮分 散、静态稳定性能,对粒度细小煤粉的润湿性较好。 不同粒径煤粉在悬浮液中分散效果不同,呈现出两 种不同的趋势SDS 分散剂悬浮液随着煤粉粒径的 增大分散稳定性变差;清水悬浮液随粒径的增大分 散稳定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b. 随着 SDS 分散剂质量浓度的增高, 煤粉在 悬浮液中分散稳定性先增强后降低,过高质量浓 度的分散剂会降低煤粉分散稳定性。随着煤粉质 量浓度的增大,煤粉在悬浮液中分散稳定性降低, 煤粉质量浓度低有利于分散剂在煤粉表面的吸 附,增加煤粉分散稳定性。分散剂质量浓度在 1.52.5 g/L,煤粉质量浓度小于 30 g/L 时,煤粉 分散稳定性较好。 c. 分散剂与固体颗粒、水溶液之间的相互作 用,改变了悬浮液的黏度,增加了悬浮液的携粉能 力,同时黏度的增加不会影响洗井工艺中的洗井液 返排。 d. 加入分散剂后加大了煤粉分散悬浮稳定性 能、润湿性能,建议在实际煤层气洗井工艺中,根 据煤粉产出的特征合理选择分散剂,有助于加强井 底煤粉的清除和返排,减少煤粉事故。 参考文献 [1] 陈振宏, 王一斌, 孙平. 煤粉产出对高煤阶煤层气井产能的影 响及其控制[J]. 煤炭学报,2009,342229–232. CHEN Zhenhong,WANG Yibin,SUN Ping. Destructive in- fluences and effectively treatments of coal powder to high rank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09,342229–232. [2] 曹代勇,姚征,李小明,等. 单相流驱替物理模拟实验的煤粉 产出规律研究[J]. 煤炭学报,2013,384624–628. CAO Daiyong, YAO Zheng, LI Xiaoming, et al. Rules of coal ChaoXingChaoXing 第 1 期 李超等 煤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77 powder output under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sin- gle-phase water flow displacement[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 ciety,2013,384624–628. [3] 魏迎春,曹代勇,袁远,等. 韩城区块煤层气井产出煤粉特征 及主控因素[J]. 煤炭学报,2013,3881424–1429. WEI Yingchun,CAO Daiyong,YUAN Yuan,et al. Charac- 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ulverized coal duringcoalbed methane drainage in Hancheng are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3,3881424–1429. [4] 魏迎春,张傲翔,曹代勇,等. 临汾区块煤层气井排采中产出 煤粉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44330–35. WEI Yingchun,ZHANG Aoxiang,CAO Daiyong,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ulverized coal during coalbed methane drainage in Linfen block[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 2016,44330–35. [5] YAO Zheng, CAO Daiyong, WEI Yingchun,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tectonically deed coal types on fines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Engineering,2016,146350–359. [6] 魏迎春,张傲翔,王孝亮,等. 临汾区块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 煤粉产出规律[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6,357 673–678. WEI Yingchun,ZHANG Aoxiang,WANG Xiaoliang,et al. Output laws of pulverized coal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CBM well drainage in Linfen block[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2016,357673–678. [7] 郭丽梅,谭国锋,管保山,等. 煤层压裂用煤粉悬浮剂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2011,28659–62. GUO Limei, TAN Guofeng, GUAN Baoshan, et al. Study on coal powder suspending agent for coal seam fracture[J]. Speciality Pet- rochemicals,2011,28659–62. [8] 张劲,赵军,林鑫,等. 用于煤层气改造的分散剂优选实验研 究[J]. 煤炭学报,2011,364598–602. ZHANG Jin, ZHAO Jun, LIN Xi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for screen-ing of dispersion agents used in CBM stimulation[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1,364598–602. [9] 王丹,赵峰华,宋波,等. 分散剂影响煤粉采出效果的实验研 究[J]. 煤炭学报,2015,401149–153. WANG Dan,ZHAO Fenghua,SONG Bo,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al powder production affected by using dispersant[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5,401149–153. [10] ZOU Y S, ZHANG S C,ZHANG J. Experimental to simulate coal fines migration and coal fines aggregation preven- tion in the hydraulic fracture[J].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4,101117–34. [11] 魏迎春,张傲翔,姚征,等. 韩城区块煤层气排采中煤粉产出 规律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4,42285–89. WEI Yingchun,ZHANG Aoxiang,YAO Zheng,et al. Research on output laws of pulverized coal during coal bed methane drainage in Hancheng block[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42285–89. [12] 陈军,闵凡飞,王辉. 微细粒矿物疏水聚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矿物学报,2014,342181–188. CHEN Jun,MIN Fanfei,WANG Hui.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study on hydrophobic aggregation of micrograined minerals[J]. Acta Mineral Sinica,2014,342181–188. [13] 张新花,徐翠翠,颜国强,等. 不同煤种润湿性影响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15,461156–158. ZHANG Xinhua, XU Cuicui, YAN Guoqiang, et al.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al wettability[J]. Safety in Coal Mines,2015,461156–158. [14] 杨静,谭允祯,王振华,等. 煤尘表面特性及润湿机理的研究[J]. 煤炭学报,2007,327737–740. YANG Jing, TAN Yunzhen, WANG Zhenhua, et al. Study on the coal dust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wetting mechanism[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7,327737–740. [15] 魏迎春,李超,曹代勇,等. 煤层气洗井中不同粒径煤粉的分 散剂优选实验[J]. 煤炭学报,2017,42112908–2913. WEI Yingchun, LI Chao, Cao Daiyong,et al. Experiment on screening dispersants of pulverized coal with different size in CBM well-wash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7,42112908–2913. [16] 邹立壮,朱书全,王晓玲,等. 不同水煤浆分散剂与煤之间的 相互作用规律研究Ⅹ分散剂在煤粒表面上的吸附作用特征[J]. 燃料化学学报,2006,34110–14. ZOU Lizhuang,ZHU Shuquan,WANG Xiaoling,et al. In- 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CWS dispersants and coal X adsop- 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ispersanton coal surface[J]. 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2006,34110–14. [17] 陈军,闵凡飞,刘令云,等. 高泥化煤泥水的疏水聚团沉降试 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14,39122507–2512. CHEN Jun,MIN Fanfei,LIU Lingyun,et al. Study on hy- drophobic aggregation settlement of high muddied coal slurry water[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4,3912 2507–2512. 责任编辑 晋香兰 ChaoXing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