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_刘一楠.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_刘一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_刘一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_刘一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_刘一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_刘一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48 卷 第 4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8 No.4 2020 年 8 月 COAL GEOLOGY 2. School of Ener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As an effective for co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mercury intrus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servoir property analysis of medium-high rank coal. However, for low-rank coal, due to its loose and brittle nature, the process of mercury intrusion will destroy the pore structure, resulting in poor applicability of mercury intrusion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damage to the pore structure of low-rank coal by mercury intrusion experiments, lignite and long flame co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l was tested by mercury intrusion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lignite and long-flame coal with a low degree of compaction and gelification, the mercury intrusion test process destroys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the macro-mesopores,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mesopo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micropore volume is too high due to the matrix compression effect. 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ification, the influence on long-flame coal is less than that on lignite. Moreover, nitrogen adsorption results were used to correct the test results of mercury injection under high pressure,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elastic deation caused by high press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 error of lignite mercury intrusion before calibration is 87, while after calibration it is only 18.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esting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experim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rcury intrusion used in low-rank coal pore test results. Keywords low-rank coal; lignite; NMR; mercury intrusion;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haoXing 第 4 期 刘一楠等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 119 随着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进展,低阶煤褐煤及长 焰煤,Rmax<0.65因为其丰富的资源量而受到了广 泛关注。 我国低阶煤煤层气资源丰富1.471013 m3, 约占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 40[1-2]。然而,由于基 础研究薄弱、理论认识欠缺,截至目前我国低阶煤 层气的勘探进展缓慢。煤储层孔隙特征是控制煤储 层孔渗特征及煤层气产出的重要因素[3],对煤储层 进行有效表征是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基础。在过去 的研究中,压汞MIP实验因其测试过程快速便捷、 分析模型简单准确的优点, 在中-高阶煤储层大中孔 >100 nm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3-6]。然而由于低 阶煤疏松、质软,在压汞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增加,流 体侵入对于低阶煤孔隙结构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7-8], 从而使得压汞法测得的低阶煤储层的孔径分布不准 确。因此,通过压汞法对低阶煤储层物性进行分析 时,不能照搬中-高煤阶的分析方法,必须进行针对 性校正。 准确认识压汞法测试过程的损伤机理是实现校 正的第一步,近年来,核磁共振NMR作为一种无 损的全孔径分析方法被逐渐应用于研究煤的孔径分 布[9-13]。尽管不常用于获得丰富的孔隙结构参数, 但通过核磁共振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孔径分布,并 以此为基础分析压汞法测试低阶煤储层孔隙时的误 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褐煤在水中易膨胀、破碎, 传统饱和水的核磁共振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适用 性较差。 Xu Hao 等[14]通过用煤油作为饱和液体代替 水并优化测试程序,实现了褐煤的低场核磁共振测 试。本文通过饱和煤油的核磁共振测试方法和传统 的压汞法对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褐煤与准噶尔盆 地长焰煤分别进行孔隙表征,获得褐煤与长焰煤的 孔径分布差异。在表征低煤阶煤储层孔径分布的基 础上,对比压汞与核磁共振结果,对压汞法用于低 煤阶煤储层表征时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 氮气吸附结果对压汞测试中的弹性形变段进行校 正,从而保证压汞实验结果的精度、提高压汞测试 的适用性。为低阶煤测试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及准确 性评估提供一定借鉴。系统认识和校正工作将为后 续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 样品采集与实验测试 1.1 样品采集制备 本次实验样品分别采集于二连盆地、海拉尔盆 地及准噶尔盆地盆地南缘。样品共计 4 块褐煤及长 焰煤分别 2 块,均为来自露天煤矿工作面质量约 5 kg 的大块样品,根据 GB/T 4822008煤层煤样 采取方法在工作面采集约 20 cm20 cm20 cm 的 大块样品后,在相同位置采用线切割技术从大块样 品上分别取下柱样约 2.5 cm5.0 cm及小块样约 2.0 cm2.0 cm分别用于核磁共振实验和压汞实验, 同时将该位置切割后剩余样品制成 60~80 目0.18~ 0.25 μm粉末样,用于氮气吸附实验。 1.2 实验测试 首先,依照 GB/T 88992013煤的显微组分 组和矿物测定方法和 GB/T 6942008煤的镜质 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通过 Leitz MPV-3 型显 微镜光度计进行煤岩显微测试,测定样品的最大镜 质体反射率Rmax和显微煤岩组分含量。 在此基础上 对 4 块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进行测定。参照 ISO 15901-12005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osity of solid materials by mercury porosimetry and gas ad- sorption part 1Mercury porosimetry压汞法和气 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度 第一 部分压汞法利用 Micromeritics 9500 孔隙测试仪 进行压汞测试,确定进汞压力、进汞量与低阶煤孔 径之间的关系。压汞法通过外力作用使非润湿相的 汞进入孔隙中,由于产生的浸润面积所需的功与汞 到圆柱形孔所需的功相等,进而建立压力与孔径的 对应关系。根据 Washburn 方程,可计算孔径分布。 rc-2σcosθ/pc 1 式中 σ 为汞的界面张力, J/m2, 本文取值 0.485 J/m2; θ为汞和煤表面的接触角,,本文取值 130;pc 为进汞压力,MPa;rc为进汞压力 pc所对应的孔隙 半径,μm。 核磁共振实验仪器为MicroMR12-025V型核磁共 振仪。仪器主要参数如下共振频率,11.792 7 MHz; 探头线圈直径 25 mm;磁体温度范围 32.000.02℃; CPMG,谱仪频率 SF11 MHz,频率偏移量 O1792 707.72 Hz, 90脉宽 P13.0 μs, 180脉宽 P26.4 μs, 接收机带宽 SW250 kHz,等待时间 TW4 000 ms, 采样起始点控制参数 RFD0.02 ms,模拟 增益 RG120,数字增益 DRG13,累加采样 NS32,数 据半径 DR1,前置放大增益 PRG2,回波数 NECH4 000,回波时间 TE0.4 ms。 低阶煤样品疏松易碎,为克服制样困难,利用 线切割技术将样品加工成直径 2.5 cm、长度为 5.0 cm 的柱状。为了避免在后续处理和离心过程中对低阶 煤样造成损伤,采用热塑管包裹煤样,同时使用煤 油作饱和液防止煤的膨胀。完成预处理后,具体的 实验过程如下。 a. 定 标 在传统的分析中, 低场核磁共振 ChaoXing 120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方法可以识别水中的 1H 信号,因此,煤油被用 作饱和流体时,首先需要分析检测煤油的 1H 信 号量。在玻璃瓶中装入不同体积的煤油,在低 场核磁共振仪中测量其信号谱,回波时间设置 为 0.4 ms,等待时间为 4 s。将标准样品分别置 于核磁共振仪器样品槽内,测量标准样品衰减 谱,拟合标准样品中煤油的体积与其核磁共振信 号量之间的关系得到 y10 153x604.17 2 式中x 为样品饱和煤油前后核磁信号量的差值, 用于表征核磁可测的孔隙体积;y 为单位体积煤油 标样的核磁信号量。 b. 饱和煤油及样品测试 在真空条件下使煤 样充分饱和煤油 48 h。因润湿性差异,饱和煤油与 压汞所采用的压力不同。与汞在压力下进入孔隙的 方式不同,煤油进入孔隙主要是自吸的过程,而液 体通过自吸进入多孔介质则是一个高度依赖于润湿 性的过程。根据光学接触角/界面张力计在恒温压力 下进行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低阶煤对煤油的润湿 性极佳。设置回波时间为 0.4 ms,等待时间为 4 s, 去除饱和煤油煤样表面油渍后,将其置于低场核磁 共振测试仪器的样品槽内, 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测量, 获得饱和煤油煤样的衰减谱和 T2谱。 c. 孔径分布计算 T2分布图实际上反映了孔 隙尺寸的分布。岩石的表面弛豫时间与孔隙半径成 正比,从而确定孔径分布与弛豫时间的关系 1/T2ρ2/V/S 3 式中T2为横向弛豫时间,ms;ρ2为横向弛豫强度, μm/ms;V/S 为所测样品体积与表面积比值。 横向弛豫时间 T2可以表征岩石孔隙半径大小, 其与孔隙半径成正比,弛豫时间越短,表示岩石孔 隙半径越小。详细实验过程参考许浩等[14]提出的低 阶煤核磁共振测试方法。 在相对压力为 0.05~0.99 内测定了褐煤的氮气 吸附曲线, 并通过 BET、 BJH 模型计算其孔径分布。 作为补充,根据 SY/T 51622014岩石样品扫描 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在蔡司 SUPRATM 55 场发 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孔隙特征。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得到 4 块样品的 Rmax为 0.45~0.65,其中,二连盆地和海拉尔盆地的样 品为褐煤;准噶尔盆地南缘样品为长焰煤,4 块样 品的采样地点、镜质体反射率以及压汞法和核磁共 振法测得的孔径分布见表 1。为了便于讨论,本文 采用霍多特提出的孔隙分类方法,将煤储层孔径划 分为微小孔<100 nm、中孔100~1 000 nm和大孔 >1 000 nm。 表 1 样品镜质体反射率及孔径分布统计 Table 1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samples 压汞孔径分布/ 核磁共振孔径分布/ 样品编号 采样点 Rmax/ <100 nm 100~1 000 nm >1 000 nm<100 nm 100~1 000 nm >1 000 nm ZHNE 二连 0.45 31.3 27.4 41.3 57.3 2.9 39.8 DY 海拉尔 0.50 53.3 32.7 14.0 77.0 12.0 11.0 ZGE-1 准噶尔 0.62 87.1 6.9 5.0 86.0 4.5 9.5 ZGE-2 准噶尔 0.65 96.0 4.0 0.0 97.0 1.7 1.3 2.1 压汞测试 进/退汞曲线可以直观反映出不同煤样孔隙结 构的差异。 褐煤ZHNE、 DY与长焰煤ZGE-1、 ZGE-2 进/退汞曲线存在明显的不同图 1。首先从进汞量 上来看,褐煤的进汞量显著高于长焰煤,煤阶最低 的褐煤 ZHNE 进汞量可达煤阶最高的长焰煤 ZGE-2 进汞量的近 8 倍。由于进汞量实质上反映的是储层 孔隙体积, 显然褐煤的孔隙空间较长焰煤更为发育。 整体上随煤阶升高进汞量整体上呈现出显著降低的 趋势, 即低煤阶煤储层孔隙率随煤阶的升高而降低。 从曲线形态上来看,不同煤阶煤样品也存在一 定的差异。褐煤样品在大中孔段进汞量存在明显的 图 1 低煤阶煤进、退汞曲线 Fig.1 Mercury injection and withdrawal curves of low-rank coal ChaoXing 第 4 期 刘一楠等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 121 升高,而与之不同的是,长焰煤进汞曲线在大孔段 相对平缓,其孔隙空间主要由微小孔构成。曲线可 分为 3 种类型A、B、C类型 A 曲线以 ZHNE 样 品为代表,在大中孔段,汞注入曲线随进汞压力增 大迅速升高,表明大孔和中孔发育良好,连通性好, 在微小孔段,汞的饱和度略有增加,表明微孔和过 渡孔相对不发育;B 型曲线对应于 DY 煤样,与 A 型相比,汞的注入量减少且曲线斜率明显减小,表 明大孔和中孔随着煤阶的增加而逐渐减小;C 型曲 线对应长焰煤样品,汞注入量迅速下降,曲线趋于 平缓,说明大孔和中孔发育不良,孔隙连通性明显 下降,孔隙空间主要由过渡孔和微孔组成,这有利 于气体的吸附和储存能力,但不利于煤层气产出。 4 块低阶煤样品的进、退汞曲线不重合,表明 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低阶煤样品退汞效率整体较 差,且褐煤与长焰煤的退汞效率差别不大,褐煤和 长焰煤平均退汞效率分别为 38.2和 35.4。从进 汞曲线可以看出,褐煤的大中孔体积是显著高于长 焰煤的,正常情况下非润湿性相的汞应该更容易从 大中孔内排出,但这与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矛盾。 推测尽管褐煤的大中孔更为发育,但是由于褐煤质 地疏松, 在进汞过程中可能导致储层孔隙空间破坏, 进而导致连通性变差、退汞效率变低。 通过观察褐煤和长焰煤孔径与进汞量的对应关 系,可以直观看出两者之间的孔径分布差异表 1、 图 2。褐煤 ZHNE 大孔发育良好,占总孔隙体积的 41.3。随着煤阶升高,大孔体积快速减少,褐煤 DY 大孔占比仅为 14;而至长焰煤阶段,大孔体 积则降至 5以下。这是因为在煤化作用早期,褐煤 保留了大量的植物组织结构, 且由于压实并不强烈, 因此提供了大量的大孔空间图 3a。 随着煤阶升高, 大孔逐渐被压缩、 破坏图 3b图 3c, 对于褐煤 DY 而言,孔隙空间主要由微小孔和中孔组成,分别占 总孔隙体积的 53.3和 32.7。至长焰煤阶段,储 层中的大中孔被强烈压实,长焰煤 ZGE-1 与 ZGE-2 的孔隙主要以微小孔为主,分别占其总孔隙空间的 87.1和 96.0。 图 2 低煤阶煤压汞孔径分布特征 Fig.2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rcury injection in low rank coal 图 3 低煤阶煤植物组织结构孔随煤阶升高逐渐变化 Fig.3 The tissue structure pores of low rank coal plants chang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 rank 2.2 核磁共振测试 低场核磁共振NMR为定量表征不同大小的孔 提供了一种替代和有效的方法。根据核磁共振的基 本原理和许多学者的应用研究可知,T2谱中时间对 应不同的孔径,峰的个数反映孔隙大小的连续性, 峰值分布反映岩石孔径分布,峰的面积反映其对应 区间内孔径数量,峰的宽度则反映孔隙分选情况。 整体来看,低阶煤孔隙都以微小孔为主,占总 孔隙空间的 57.3~98.3。此外,低阶煤样的 T2谱 图以双峰分布为主,但褐煤和长焰煤之间也存在一定 的差异图 4。 总体而言, 位于弛豫时间 100~1 000 ms 的峰在褐煤中更为明显,随着煤阶的增加,代表大 孔的峰高度逐渐减小,并向左移动,可见 DY 样品 位于弛豫时间 10~100 ms 的峰略有增高。在长焰煤 阶段,峰形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化。随着中孔和大 孔的压实,位于弛豫时间 50~1 000 ms 的峰显著降 低。大量中孔由于受到压实并趋于破碎化而转化为 微小孔。在这个阶段,大孔的比例下降到极低水平, ChaoXing 122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在 ZGE-2 样品中,大孔几乎不发育。 图 4 低煤阶煤样核磁共振 T2谱 Fig.4 T2 NMR spectra of low rank coal samples 通过比较不同尺寸孔隙对孔隙空间的贡献值来 分析孔隙分布的演变过程图 5。 由图 5 和表 1 可知, 褐煤的孔隙空间除微小孔外含有大量的大孔,占比 可达总孔隙体积 39.8。随着煤阶增加,大孔的比 例迅速减少,导致中孔和微小孔的相对比例增加。 到达长焰煤阶段,中孔进一步压实,由于中孔和大 孔的减少,微孔和过渡孔的比例迅速增加。长焰煤 大孔体积占比不足 10,与此同时长焰煤中的微小 孔可占总孔隙体积的 90以上。由此可见,低煤阶 煤储层孔径分布明显受控于煤阶, 随着煤阶的升高, 孔隙的构成也发生了连续的变化。 图 5 不同尺度孔隙随煤阶变化关系 Fig.5 Variation of pores with coal rank at different scales 图 6 中核磁共振孔径分布显示,核磁共振测试 结果与压汞测试结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是对于 褐煤中孔的测量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总的来 看低阶煤中孔发育较差,根据核磁共振测试结果, 褐煤中孔平均占比为 7.45,而长焰煤中孔平均占 比仅为 3.1。但是由表 1 看到,通过压汞法测得的 褐煤中孔平均占比可达 30.05。这一差异产生的原 因需要进一步讨论。 图 6 核磁共振孔径分布 Fig.6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3 压汞-核磁共振孔径分布对比 由压汞-核磁孔径分布对比图 7,图 8可见, 低阶煤压汞测试所得的孔径分布与核磁共振所得孔 径分布总体呈现相似的形态。但与核磁共振结果不 同,压汞测试所得的褐煤中孔比例远高于核磁共振 所得结果图 7。这是因为实际测量中,由于褐煤质 地松软且含有大量的残余植物组织结构[7],煤所能 承受的压力有限,随着压力的增加,汞不断进入孔 隙空间,破坏了原始的孔隙结构,人为连通了大孔 与微小孔,产生了大量的人造孔隙。而由图 8 可知, 长焰煤压汞使得大中孔增大的体积远小于褐煤在压 汞过程中产生的人造孔隙体积。表明随着煤化作用 图 7 样品 ZHNE 压汞孔径分布与核磁孔径分布对比 Fig.7 Comparison of MIP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NM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sample ZHNE ChaoXing 第 4 期 刘一楠等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 123 图 8 样品 ZGE-2 压汞孔径分布与核磁孔径分布对比 Fig.8 Comparison of MIP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NM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long flame coal sample ZGE-2 的进行,更加致密的长焰煤中孔不易受到压汞的破 坏,随着煤阶的升高压汞法与核磁共振法所得的煤 孔径分布逐渐趋于一致。 另外,从图 7 和图 8 还可以看出,压汞法和核磁 共振法测得的孔径分布除了在中孔段存在显著差异 外,两者对于孔径小于 10 nm 的微孔的测量结果也存 在一定的差别。这是因为煤基质具有可压缩性,较高 的注汞孔隙压力会破坏煤的原始孔隙结构,压缩煤基 质,造成进汞量高于样品的真实孔容图 9。这一现象 在高压段尤为明显,这也就是压汞法测得微孔体积大 于核磁共振法测量结果的真正原因。煤基质可压缩性 表现为一定外力作用下煤基质体积的相对变化,可压 缩系数大小与煤的体积模量呈反比。 图 9 基质压缩效应作用模式 Fig.9 Action mode of shrinkage effect of coal matrix 一定范围内,由压力增大引起的变形属于弹性 变形。这种压缩产生的形变量与压汞实验中压力的 增加量具有线性关系,如果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到这 一压力范围,并确定该范围内注汞压力和煤体变形 的相关性,就可以计算出对应煤基质的压缩系数。 低阶煤尤其是褐煤由于质软疏松,高压条件下压汞 测得的孔容误差较大,因此必须进行校正。 综上所述,低阶煤物性特征是造成孔径测量误 差的主要原因,由于低阶煤煤化作用较弱,压实与 凝胶化程度低,故低煤阶样品质地松软。此外,低 阶煤含有大量的残余植物组织结构,煤所能承受的 压力有限。由此可知,通过压汞对低煤阶样品进行 测试时,误差值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基质压缩效应 和流体注入对孔隙结构的破坏作用。 2.4 高压段基质压缩效应校正 煤基质压缩系数 km可表示为 m m m d d V k Vp 4 式中Vm为煤基质体积,cm3/g;dVm为相应体积增 量,cm3/g;dp 为压力变化量,MPa。 高压段p>10 MPa基质压缩和孔隙充填同时 发生,造成进汞体积增大 obsmp VVVΔ ΔΔ 5 式中ΔVobs、ΔVp、ΔVm分别为所测进汞体积、孔 隙充填体积、基质压缩体积的变化量,cm3/g。 高压段10.99~206.75 MPa, 对应孔径 6~113 nm 进汞体积与压力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图 10,即 ΔVobs/Δp 可视为常数 C,则 ΔVm/Δp 表示为 100 nm p 6 nm m V V C pp Δ Δ - ΔΔ ∑ 6 式中Δp 为压力增量,MPa,6~100 nm 内孔隙充填 体积 ΔVp可由 N2吸附数据获得。 假设 ΔVm/Δp 不随压力变化, 即用 ΔVm/Δp 代替 dVm/dp,将式6带入式4便可获得煤基质压缩系数 km。由于压汞法所测孔径范围有限,式4中煤基质 体积 Vm包含了汞未充填的孔隙, 即煤基质和微孔同 时压缩。因此,Vm等于氦气所测煤基质体积、CO2 所测微孔体积小于 2 nm及 2~6 nm 孔径内的 N2吸 附体积之和。因为氮气吸附不会因为高压而对煤基 质造成压缩,故而可以利用氮气吸附实验结果对压 汞的基质压缩效应进行校正。 高压段的进汞体积为 () () 0 p c ci i p V VVpp p Δ -- Δ 7 校正后的孔隙进汞量为 ()()( ) 0 cobsc ii ii ppp VVKVpp Δ-Δ- 8 式中Vpi和 ΔVobspi分别为压力 pi下孔隙进汞量与 视进汞量,cm3/g。 由式7和式8计算可得校正孔体积。 以更容易 受到压缩的褐煤样品为例,给出样品基质压缩性校 正前后的孔体积分布图 11。表 2 为压汞测试校正 前后不同孔径段累计进汞量,显然,对于低阶煤来 说压力在各孔径段都对基质体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 的压缩,压力越大对应更小的孔径因为基质压缩 效应造成的相对误差越明显,而对大中孔或者渗流 ChaoXing 124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孔影响相对较小。而当压力大于 10 MPa 时,基质 压缩性校正前后孔径分布出现明显的分离,基质压 缩性校正后高进汞压力造成的微小孔误差大大减 小图 11。 以氮气吸附测试结果为基准, 褐煤 ZHNE 压汞校正前测试误差为 87,而在校正后,这一误 差仅为 18。此外,褐煤校正前的误差较中高阶煤 更大[15],因此,微小孔径段采用未校正的压汞数据 进行孔体积估算时将导致结果极为不准确。 图 10 煤样进汞量与压力线性关系验证结果 Fig.10 Verification results of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mercury volume and pressure 表 2 压汞测试校正前后不同孔径段累计进汞量 Table 2 Amount of mercury injection before and after correction of mercury intrusion experiment 孔径/nm 校正前/mLg-1 校正后/mLg -1 相对误差/ 0~100 0.042 9 0.030 2 42.05 >100~1 000 0.093 6 0.0760 23.16 >1 000~10 000 0.066 8 0.058 7 13.80 3 结 论 a. 低阶煤储层孔径分布明显受控于煤阶,褐煤 孔隙空间以微小孔和大孔为主;随着煤阶升高,大 孔逐渐减少,微小孔比例逐渐升高,长焰煤中微小 孔占比可达 90以上。 图 11 样品 ZHNE 氮气吸附曲线与压汞测试校正前后累 计进汞量曲线对比 Fig.11 Comparison of nitrogen adsorption curve and cumula- tive mercury intake curve before and after correction of mer- cury injection test b. 压汞测试所得的孔径分布与核磁共振所得 孔径分布总体呈现相似的形态,但两者也存在一定 的差异。对比压汞孔径分布与核磁共振孔径分布明 显可见, 压汞会对褐煤的孔隙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 导致中孔比例增大;而长焰煤煤化作用程度较褐煤 高,压汞对其破坏程度相对较低。 c. 由于低煤阶煤具有疏松质软的特性,在压 汞的高压段会造成基质的收缩,使得微小孔体积 偏高。利用氮气吸附数据进行校正可以降低这一 误差,显著提高压汞测试应用于低煤阶样品时的 准确性。 请听作者语音介绍创新技术成果 等信息,欢迎与作者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OSID 码 [1] 孙钦平,王生维,田文广,等.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煤 阶煤层气富集模式[J]. 天然气工业,2018,38459-66. SUN Qinping,WANG Shengwei,TIAN Wenguang,et al.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low-rank coalbed methane gas in the Jiergalangtu Sag of the Erlian basin[J]. Natural Gas Industry, 2018,38459-66. [2] 孙粉锦,田文广,陈振宏,等.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多元成藏特 征及勘探方向[J]. 天然气工业,2018,38610-18. SUN Fenjin,TIAN Wenguang,CHEN Zhenhong,et al. Low-rank coalbed methane gas pooling in China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orientation[J]. Natural Gas Industry,2018, 38610-18. [3] 刘爱华,傅雪海,梁文庆,等. 不同煤阶煤孔隙分布特征 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J]. 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4 104-108. LIU Aihua, FU Xuehai, LIANG Wenqing, et al. Pore distribution ChaoXing 第 4 期 刘一楠等 压汞实验对低阶煤表征的适用性分析及校正方法 125 features of different rank coal and influences to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414 104-108. [4] 李振, 邵龙义, 侯海海, 等. 高煤阶煤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J]. 现代地质,2017,313595-605. LI Zhen, SHAO Longyi, HOU Haihai, et al. Pore structures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rank coals[J]. Geoscience,2017, 313595-605. [5] 吴双, 汤达祯, 许浩, 等. 中-高煤阶煤岩孔隙发育特征[J]. 煤 田地质与勘探,2016,44669-74. WU Shuang,TANG Dazhen,XU hao,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development in medium-high rank coal[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6,44669-74. [6] 郑司建, 王小垚, 周三栋. 准噶尔盆地南缘低煤阶煤储层孔隙 分形特征[J]. 煤炭技术,2017,367133-135. ZHENG Sijian, WANG Xiaoyao, ZHOU Sandong, et al. Fractal dimension of low-rank coal reservoir pore in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J]. Coal Technology,2017,367133-135. [7] 董夔,贾建称,巩泽文,等. 淮北许疃矿构造煤孔隙结构及压 敏效应[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258-65. DONG Kui, JIA Jiancheng, GONG Zewen, et al. Study on pore structure and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of tectonic coal in Huaibei Xutuan mine[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9,472 58-65. [8] FU Haijiao,TANG Dazhen,XU Ting,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low-rank coalA case study of Lower Jurassic Xishanyao coal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NW China[J]. Fuel,2017,193254-264. [9] 郑司建,姚艳斌,蔡益栋,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低煤阶煤储层 可动流体及孔径分布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461 56-60. ZHENG Sijian, YAO Yanbin, CAI Yido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movable fluid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low rank coals res- ervoir in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8,46156-60. [10] FU Haijiao,TANG Dazhen,XU Hao,et al. Abrupt changes in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low-rank coal and its control factors for meth- ane adsorbability[J]. Energy Fuels,2016,3032084-2094. [11] 孟智强,郭和坤,周尚文,等.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实验最佳离心 力确定新方法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 1325 7307-7311. MENG Zhiqiang,GUO Hekun,ZHOU Shangwen,et al. Re- search of new to calibrate the optimum centrifugal force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ovable fluid experiment[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13, 1325 7307-7311. [12] 朱林奇,张冲,石文睿,等. 结合压汞实验与核磁共振测井预测 束缚水饱和度方法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 1615 22-29. ZHU Linqi,ZHANG Chong,SHI Wenrui,et al. Study on the of prediction of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by combin- ing mercury intrusion and nmr logging data[J]. Science Tech- n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