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_张开军.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_张开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_张开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_张开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_张开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_张开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46 卷 第 1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6 No.1 2018 年 2 月 COAL GEOLOGY 2.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037, China; 3. School of Geosciences Liuhuanggou area;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相比中高煤阶煤层气, 低煤阶煤层气发展较缓。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南是 我国低煤阶煤层气研究的热点地区,硫磺沟地区位 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具有较大的煤层气勘探开 发潜力。前人主要从构造、沉积、储层等方面对硫 磺沟地区煤层气的富集进行了研究[1-2],并提出了成 藏模式,认为该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是影响煤层气 赋存的主导因素。而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 的影响则甚少提及,煤层气的富集、尤其是低煤阶 煤层气的富集,其水文地质条件往往起着不可或缺 的作用。笔者从水化学类型和水动力条件方面分析 了准南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探讨了水文地质 ChaoXing 62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6 卷 条件对该区低煤阶煤层气富集的影响,为准南低煤 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 准南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天山造山带的结合部 位,经过了多期构造运动,现今南缘的构造变形主 要在喜马拉雅期形成,整体格局具有南北分带,东 西分段,上下分层的特点。受地形、气候和构造的 控制,准南河流和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天山冰雪 融水,河流径流量普遍较小,径流距离较短,蒸发 和补给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范围东以断层为 界,西以呼图壁河至昌吉河逆断层为界,断层走向 为 NWSE,倾向为 SW,倾角为 6065,落差为 100 m, 延伸长度为 32 km。 南部以柴窝堡盆地为界, 北部为沙漠图 1。 图 1 硫磺沟地区构造纲要图及地下水流向示意图 Fig.1 Structural outline and direction of groundwater in Liuhuanggou area 研究区位于北天山褶皱带乌鲁木齐山前波状 坳陷带西端,其构造线展布与天山褶皱带方向基 本一致[1],褶皱和断层较为发育,构造复杂。区 内主要发育昌吉向斜、昌吉背斜等 NWWSEE 向构造,郝家沟背斜、阿克德向斜、喀拉扎背斜、 西山逆断层、头屯河向斜、桌子山背斜等 NEE SWW 向构造。 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的八道湾组和 西山窑组。本区东部西山窑组含煤 2239 层,可采 1921 层,可采总厚 37.07144.45 m;头屯河一带, 西山窑组含煤 1318 层,可采煤层 11 层,可采总厚 41.2445.80 m。 八道湾组含煤 911 层, 可采 810 层, 可采总厚 7.9410.69 m。头屯河至三屯河一带,含煤 1133 层,可采煤层 39 层,可采总厚 2.8419.66 m, 矿井实测煤层含气量为 3.4710.81 m3/t[3]。 本区西山窑组煤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丝炭 少量。条痕为黑褐色、碎块状及粉末状,节理裂隙 发育, 可见黄铁矿薄膜和方解石脉沿裂隙充填现象, 以弱沥青光泽为主,多为参差状断口,贝壳状及阶 梯状断口次之。显微煤岩组成以镜质组为主,惰质 组次之,矿物以黏土矿物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为 0.4130.569,煤类为长焰煤和弱黏煤。 八道湾组煤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条带状结 构及线理状结构,质硬性脆,玻璃光泽和油脂光泽 为主,具有参差状断口和贝壳状断口。显微煤岩组 成以镜质组为主,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为 0.68, 煤类为气煤。 本区气候为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 为 170.4411.8 mm,年蒸发量为 1 4001 900 mm, 区内主要河流有三屯河、 头屯河以及乌鲁木齐河等。 2 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单位涌水量、矿化度 等地下水化学特征, 魏迎春等[4]将准南地区划分为 8 个水文地质单元,研究区属于其中的硫磺沟水文地 质单元。该区含煤地层中,八道湾组为冲积扇和扇 三角洲沉积相,上部为砂砾岩和粉砂岩互层,底部 为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为弱含水层;三 工河组为滨浅湖沉积相,岩性以粉砂质泥岩为主, 为隔水层;西山窑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上部 以砂岩为主,底部有部分煤层,为弱含水层;头屯 河组为河道与河漫盆地沉积相, 主要是砂泥岩互层, 为弱含水层。煤层为隔水层图 2。 图 2 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Fig.2 Hydrogeological histogram of Liuhuanggou area ChaoXing 第 1 期 张开军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63 2.1 煤系水化学类型 根据研究区煤矿的抽水试验,地下水的水位标 高为984.71158.47 m。 渗透系数为0.002 750.522 m/d, 属于弱透水微透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 0.002 7550.259 1 L/sm,富水等级为中弱,抽水实验影 响半径为7.985 m。 地下水的矿化度为4 68610 044 mg/L。 地下水在流动时经过不同的地质环境,会溶解 不同的离子,分析地下水中离子成分可确定其水化 学类型[5],从而反映出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环境。研 究区地下水与地表水都呈弱碱性表 1,地下水 pH 值为 7.59.0,地表水 pH 值为 8.9。根据地下水离子 含量绘制 Piper 三线图图 3,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类 型为 HCO3SO4CaNaMg,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 ClSO4KNaCaMg 或 SO4ClKNaCaMg。 Ca2、Mg2含量均较低,KNa含量较高,地下水 距离水源补给区较远。 表 1 硫磺沟水质数据表 Table1 Data of water quality in Liuhuanggou 编号 层位 Ca2 Mg2 KNa Cl- SO 2– 4 HCO – 3 CO 2– 3 TDS pH M1 163 556.34 167.78 103.72 627.13 249.08 0 1 282 8.0 M2 20.11 13.19 1 602.16 585.09 1 765.34 883.08 120.64 4 508 8.2 M3 1.80 11.43 3 542.09 157.34 332.49 3 100.61 2 786.79 8 080 9.0 M4 59.36 10.81 223.86 97.48 362.12 186.42 7.23 894 7.9 M5 294.47 33.43 1 569.75 1 630.38 1 692.09 249.21 12.06 5 420 7.9 L1 294.39 62.11 3 172.18 4 657.49 1 235.82 38.02 2.28 9 634 8.3 L2 294.39 62.11 3 172.18 4 657.49 1 235.82 38.02 2.28 9 634 8.3 L3 202.9 45.89 2 996.65 3 247.43 2 380.12 161.4 9.12 9 260 8.1 Q1 J2x 449.56 111.42 1 380.14 1 488.55 2 128.28 306.56 8.31 5 720 7.5 T1 47.31 245.95 3 091.68 2 127.21 3 563.59 1 177.83 102.63 10 044 8.3 T2 39.66 242.23 3 104.22 2 167.71 3 355.37 1 451.97 62.42 9 652 7.9 T3 J1b 58.42 48.70 1572.60 1 010.61 1 318.45 1 104.22 37.45 4 686 8.0 D1 地表 34.50 3.40 8.70 5.00 38.40 85.40 143.10 8.9 2.2 地下水流向 根据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三屯河和头 屯河为界将研究区由西向东分为 3 个区段,3 个区 段的构造形态均为背斜向斜背斜。受构造的控 制,3 区段分别沿着昌吉向斜阿克德向斜头屯 河向斜的南翼向北径流,汇聚于向斜核部,地下水 流向如图 1 所示。 a. 头屯河以东区段 由南向北发育郝家沟背 斜、头屯河向斜、西山逆断层。头屯河向斜轴向为 NWSE 向。地层受单斜控制,地下水随地层倾斜 由北向南径流,沿头屯河向斜南翼向核部汇聚。 b. 三屯河头屯河区段 由南向北发育郝家 沟背斜、阿克德向斜、喀拉扎背斜。阿克德向斜轴 向近呈东西向,中部呈弧形。地层受单斜控制,地 下水随地层倾斜由南向北径流,沿阿克德向斜南翼 向核部汇聚。 c. 三屯河呼图壁河至昌吉河逆断层区段 发育呼图壁河至昌吉河逆断层、昌吉向斜、昌吉背 斜,地层受单斜控制,地下水随地层倾斜由南向北 径流,沿昌吉向斜南翼向核部汇聚。 图 3 硫磺沟地区水化学 Piper 三线图 Fig.3 Hidrochemical Trilinear diagram of Liuhuagngou area 3 水文地质控气作用 3.1 煤系水化学类型 地表水中 Ca2、Mg2、SO 2– 4含量一般较高,K、 Na溶解度较高,运移能力也比 Ca2、Mg2离子强, ChaoXing 64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6 卷 Ca2、Mg2的富集表明距离水源补给区较近。Na、 Cl–的富集及 Ca2、Mg2的缺乏表明煤层气气藏封闭 条件好。SO 2– 4是氧化环境的产物,表明封闭性不好。 NaHCO3型水是还原环境的标志,表明了较好的封 闭性。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 ClSO4KNaCaMg 或者 SO4ClK NaCaMg。Ca2、Mg2含量均较 低,KNa含量较高,说明所采地下水距离水源补 给区较远。但是只有钻孔 2-1 的水样 SO 2– 4含量低, HCO – 3含量高,表明该钻孔属于还原环境,封闭性较 好,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其余钻孔水样不利于煤层 气的富集。 大部分水样 SO 2– 4含量较高, HCO – 3含量较 低,封闭性较差,未达到适宜产甲烷菌生存的强还 原环境,该条件不适宜煤层气的富集。 煤系地下水的高矿化度中心和低水位的汇水洼 地通常利于煤层气的富集[6]。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 沿着地层倾向汇聚到向斜核部, 煤层气含量由 0.418 m3/t 增加到 1.459 m3/t,推测随着地下水径流至北部 昌吉向斜、阿克德向斜、头屯河向斜和核部,随着 径流距离的加大,埋藏的深度增加,地下水矿化度 增加,会形成 HCO3型水,出现利于产甲烷菌生存 的还原环境,从而在向斜核部出现煤层气的富集。 3.2 煤系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具有三种控气方式, 分别为水力运 移、水力封闭和水力封堵[7],其中第一种不利于煤层 气的保存, 后两者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弱径流区的低 矿化度的煤系地下水会富集一些产甲烷菌[8], 利于其 形成生物成因煤层气,但是不利于煤层气的富集。 当煤系地下水处于径流状态时,会破坏煤层气溶解 态、游离态和吸附态三态之间的动态平衡[9],煤层 气会不断溶解到煤系水中,随煤系水径流到矿化度 较高的区域,而低煤阶煤层气在高矿化度的煤系水 中溶解度会降低[10],从而使得煤层气在其他区域富 集或者逸散。受构造控制,研究区地下水在含水层 径流过程中,水动力由强变弱,存在明显的分带性, 水动力条件与煤层含气性关系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a. 补给区 埋深较浅或者露头的区域。本区补 给区接受天山雪水补给,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好,为 氧化环境,属于煤层气的风氧化带。 b. 径流区 随着深度加大,补给区的地下水 继续径流,水动力逐渐变弱。径流区水环境开始 由氧化环境过渡为还原环境,硫酸盐含量开始降 低,产甲烷菌开始产气,产出气体随地下水径流 到下游。 c. 滞流区或弱径流区 径流区地下水由褶皱 翼部径流至核部,或径流时遇到逆断层,地下水进 入滞流状态的区域,煤层气在此区域富集。 研究区构造组合形态为单斜, 水动力分区如图 4 所示。研究区补给区位于郝家沟背斜核部和北翼以 及昌吉向斜的南翼等地含煤地层的露头区和埋藏较 浅的地区,水源来自天山雪水,地下水随着阿克德 南翼、 昌吉向斜南翼以及头屯河向斜南翼继续径流, 当径流至向斜核部,滞流区位于阿克德向斜、昌吉 向斜以及头屯河向斜的核部地区。 向下径流的地下 水阻止了底部煤层气的逸散, 同时也带来上部径流 区的生物成因煤层气,形成水力封闭,煤层气受水 力封闭作用而富集形成单斜水动力封闭煤层气富 集区。 图 4 硫磺沟煤系水动力分区图 Fig.4 Hydrodynamic distributions of groundwater of coal measure strata 4 结 论 a. 通过 Piper 三线图分析认为,地表水水化学 类型为 HCO3SO4-CaNaMg,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 ClSO4-KNaCaMg 或者 SO4Cl-K NaCaMg。 Ca2、Mg2含量均较低,KNa较高。地下水距离 水源补给区较远,部分水样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对 煤层气富集有利,预测认为研究区北部的向斜核部 利于煤层气富集。 b. 准南硫磺沟地区地下水径流方向大致由南 向北,水源来源于天山雪水,补给区位于含煤地层 的露头区和埋藏较浅的区域, 即郝家沟背斜核部和 北翼以及昌吉向斜南翼, 地下水随着阿克德向斜南 翼、昌吉向斜南翼及头屯河向斜南翼向下径流,径 流至向斜核部,滞流区位于阿克德向斜、昌吉向斜 及头屯河向斜的核部地区, 由南向北煤层气富集条 件逐渐变好,受水力封闭作用,在研究区北部的向 斜核部形成单斜水动力封闭煤层气富集区。 参考文献 [1] 王安民,张强,任会康,等. 准南硫磺沟矿区及周边地区煤层 气保存条件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2014,26127–10. Wang Anmin,Zhang Qiang,Ren Huikang,et al. CBM pres- ervation condition analysis in Liuhuanggou mine areaand pe- riphery, Southern Junggar[J]. Coal Geology of China,2014, 26127–10. ChaoXing 第 1 期 张开军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65 [2] 伏海蛟,汤达祯,许浩,等. 准南中段煤层气富集条件及成藏 模式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5,43994–98. FU Haijiao, TANG Dazhen, XU Hao, et al. Study on enrichment condition and reservoir ation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in the middle of Southern Junggar basin[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43 994–98. [3] 周三栋,刘大锰,孙邵华,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煤层气 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及有利区优选[J]. 现代地质,2015,291 179–189. ZHOU Sandong,LIU Dameng,SUN Shaohua,et al. Factors affecting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and CBM favorable area of Liuhuanggou area in the southern Jungger basin[J]. Geo- science,2015,291179–189. [4] 魏迎春,张强,王安民,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煤系水矿化度对 低煤阶煤层气的影响[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 441 31–37. WEI Yingchun,ZHANG Qiang,WANG Anmin,et al. The influence of the salinity of groundwater in coal measures on low rank coalbed methane in the south margin of Junggar basin[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6,44131–37. [5] 张岩,董维红,李满洲,等.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 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征[J]. 水文,2011,31279–83. ZHANG Yan,DONG Weihong,LI Manzhou,et al. Study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DS and hydrochemical typ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Henan plain[J]. Journal of China Hy- drology,2011,31279–83. [6] 李志强,鲜学福,欧成华,等. 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的水文 地质控气特征[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2 191–196. LI Zhiqiang,XIAN Xuefu,OU Chenghua,et al. Character of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controlled by hydrological geology in Libi gorge anticlines[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2008,312191–196. [7] 叶建平, 武强, 王子和.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 用[J]. 煤炭学报,2001,265459–462. YE Jianping, WU Qiang, WANG Zihe. Controlled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coalbed methan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1, 265459–462. [8] 王勃,姜波,王红岩,等. 低煤阶煤层气藏水文地质条件的物 理模拟[J]. 煤炭学报,2007,323258–260. WANG Bo, JIANG Bo, WANG Hongyan, et 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physical smiulation of the low rank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ation[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7, 323258–260. [9] 秦胜飞,宋岩,唐修义,等. 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含量的 影响煤层气滞留水控气论[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 162149–152. QIN Shengfei, SONG Yan, TANG Xiuyi, et al. The influence on coalbed gas content by hydrodyanmicsThe stagnant ground- water controlling[J]. Natural Gas Geoscience,2005,162 149–152. [10] 王勃,姜波,王红岩,等. 低煤阶煤层气藏水动力条件的物理 模拟实验[J]. 新疆石油地质,2006,272176–177. WANG Bo,JIANG Bo,WANG Hongyan,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physical modeling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 in low-rank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J]. Xinjiang Petroleum Ge- ology,2006,272176–177. 责任编辑 晋香兰 上接第 60 页 [15] YAO Y B, LIU D M, CHE Y, et al.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s by 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J]. Fuel, 2010,8971371–1380. [16] YAKOV V.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obtain primary drainage capil- lary pressure curves from NMR core and log data[J]. Petrophys- ics,2001,424334–343. [17] YAO Y B,LIU D M. Comparison of low-field NMR and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in characterizing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of coals[J]. Fuel,2012,95152–158. [18] 何雨丹,毛志强,肖立志,等. 核磁共振 T2分布评价岩石孔径 分布的改进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2373–378. HE Yudan,MAO Zhiqiang,XIAO Lizhi,et al. An improved of using NMR T2 distribution to uate pore size dis- tribu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05,482 373–378. 责任编辑 范章群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