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及暖通识图与施工工艺(1).ppt

返回 相似 举报
给排水及暖通识图与施工工艺(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给排水及暖通识图与施工工艺(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给排水及暖通识图与施工工艺(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给排水及暖通识图与施工工艺(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给排水及暖通识图与施工工艺(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目录,第一章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第二章建筑给排水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第三章采暖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第四章建筑电气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第五章通风空调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第一章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一、管道工程,管道的组成,,管子圆形和矩形。,管件三、四通,弯头、大小头,活接头等。,紧固件指法兰及其螺栓与垫片。,附件指附属于管道的部分,如阀门、过滤器、漏斗等。,管道是指输送介子的通道。,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二、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是指管道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主要包括1.管材、管件的选用、测绘;2.支架制作安装;3.管道(段)预制安装;4.设备、容器、卫生器具、附件以及构筑物安装;5.管道及设备的保温、试验、试运转(行)等。,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三、管道工程图,1.种类,,单线图次要管道。,双线图主要管道。,2.管子和管件单、双线图的表示方法(见表),管子,弯头,三通,四通,大小头,阀门,,,,,,,,,,,,,,,,,,,,,,,,,,,,,,,,,,具体图例具体分析,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四、管道交叉与重叠,1.管道交叉,(1)单线图管子在平、立面图上的交叉,,,1,2,,,,1,2,平面图,正立面图,,,,1,2,正立面图,,,1,2,平面图,,,,,,1,2,,2,1,,,,正立面图,平面图,(2)双线图管子在平、立面图上的交叉,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2.管子重叠,,,1,2,,1,,2,正立面图,侧立面图,,,,,,1,2,1,平面图,,,2,1,,1,,2,正立面图,侧立面图,,,,,,1,2,1,平面图,,,1,2,,1,,2,正立面图,侧立面图,,,,,,1,2,1,,,3,4,,3,,4,,,,,,,,,,,,,,,3,4,3,2,平面图重叠,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五、管道工程图中常用的表示方法,1.常用线型,,,,,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2.常用管线代号,管道工程识图基础知识,3.管道的坡度坡向,,,i0.025,箭头朝向方表示低向。,4.管道标高表示,(1)给排水工程图样中室内工程应标注相对标高;,(2)室外工程宜标注绝对标高,当无绝对标高资料时,可标注相对标高,但应与总图一致。,(3)压力管道(如生活管道、热水给水管、热水回水管等)应标注管中心标高。,(4)重力管道(排水管道)宜标注管内底标高。,第二章建筑给排水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第一节基础知识,一、给排水工程分类,,城市给排水工程(市政建设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室内,室外,,给水范围红色,排水范围浅蓝色,,给水范围,排水范围,给水处理厂,,,,,,,建筑物,,,,,,,,污水处理厂,,,,,建筑小区(室外)给水排水工程,,,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输水管网,,配水管网,,水表井,,室外给水管网,,建筑物阀门井,,引入管,,排出管,,建筑物外第一个污水检查井,,室外污水排水管道,,室外污水检查井,,,碰头井,,城市污水排水管网,,,二、室内给水系统的基础知识,1.分类,,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图5.9建筑室内给水系统1阀门井;2引入管;3闸阀;4水表;5水泵;6止回阀;7干管;8支管;9浴盆;10立管;11水龙头;12淋浴器;13洗脸盆;14大便器;15洗涤盆;16水箱;17进水管;18出水管;19消火栓;A入储水池;B来自储水池,2.室内给水系统的组成,图5.10水表节点1水表;2阀门;3泄水检查龙头,③给水管道包括干管、立管和支管。④给水附件如阀门、过滤器、配水龙头等。⑤增压和储水设备水泵、水箱等。⑥室内消防设备,①引入管自室外给水管将水引入室内的管段,也称进户管。②水表节点,3.建筑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1)直接给水方式,图5.11直接给水方式,(2)水箱的给水方式(3)水泵的给水方式,图5.12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图5.13单设水泵的给水方式,(4)水池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图5.14水箱水泵联合给水方式,(5)单设气压给水设备的给水方式气压给水装置可分为变压式和定压式两种。,图5.15单罐变压式气压给水设备1止回阀;2水泵;3气压水罐;4压力信号器;5液位信号器;6控制器;7补气装置;8排气阀;9安全阀,图5.16单罐定压式气压给水设备1止回阀;2水泵;3气压水罐;4压力信号器;5液位信号器;6控制器;7压力调节阀;8补气装置;8排气阀;9安全阀;11储气罐,(6)分区给水方式城市供水压力不足,多层建筑只能满足下部几层的用水而不能供到上部楼层时,为了能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常将室内给水系统分为上下两个供水区。4.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1)下行上给式如图5.11、图5.13、图5.14所示(2)上行下给式如图5.17所示,图5.17多层建筑分区给水方式,图5.18环状给水方式,(3)两种兼用的管路布置(4)环状式,三、室内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1)生活排水系统①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来自于大、小便器(槽)的粪便污水。②生活废水排水系统来自于浴盆、洗脸盆、洗涤盆、洗衣机等的洗涤、沐浴水。(2)工业排水系统①生产污水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受污染严重的水,由于工艺不同水质差异很大。②生产废水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受轻度污染的水,如工业冷却水。,,(3)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是排除屋面雨水和雪水的。雨雪水比较清洁,可不经处理排入水体。(4)其他排水从公共厨房排出的含油脂的废水,经隔油池处理排入废水管道,冲洗汽车的废水,也需单独收集,局部处理后排放。还有游泳池排水等。,2.室内排水系统的组成,图6.4建筑内部排水系统,(1)卫生器具或生产设备受水器它是室内排水系统的起点,污水、废水从卫生器具排水栓经器具内的水封装置或器具排水管连接的存水弯排入排水管系统。(2)排水管道①器具排水管②横支管③立管④排出管(3)通气管排水管必须和大气相通,以保证管内气压恒定,维持重力流状态。,(4)清通设备,图6.6清通设备,①检查口②清扫口③检查井,(5)辅助设备1)地漏2)常用的水封装置,,,四、常用管材及附件,(一)建筑内部给水常用管材及附件1.钢管及其管道连接方法,钢管,,焊接钢管,无缝钢管,镀锌钢管(白铁管),非镀锌钢管(黑铁管),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图2-1钢管螺纹连接的管道配件及连接方法,,,※掌握管件的连接及连接方法并能计算出给水管道系统中所需管件是对管道图熟悉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给水系统图中,管件并无特殊图例,这时只能根据管径尺寸的标注和管向的变化计算出各种管件。如下表为常见的管件计算举例。,常见管件的看图计算表,,,,,DN20,DN20,2.给水铸铁管及其管件,铸铁管,普压(≤0.7MP)√,低压(≤0.5MP),高压(≤1.0MP),直径为50~1500mm,壁厚7.5~30mm,管长3m、4m和6m。,承插式√采用石棉水泥接口。但施工强度大。,法兰式应用在经常拆卸的部位。只用于明敷设。,管端形状与接口形式,,,,常用给水铸铁管管件见教材第七页图1-5。,3.给水塑料管,由于镀锌钢管易锈蚀、腐化水质的问题,因此给水塑料管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城市已限制镀锌钢管在建筑生活给水系统中使用。,4.附件(1)给水附件1)配水附件配水附件的形式较多,有早期用于洗涤盆、污水盘、洗槽上的球形阀式配水龙头,旋转90即可完全开启的旋塞式配水龙头,用于洗脸盆、浴盆上冷热水混合龙头,沐浴用的莲蓬头,化验盆使用的鹅颈三联龙头,医院使用的脚踩龙头,以及延时自闭式龙头和红外线电子自控龙头等。,2)控制附件,图2.3控制附件(a)截止阀(b)闸阀(c)升降式止回阀(d)旋启式止回阀(e)浮球阀,直径为50~200mm,壁厚一般为4~7mm,直管长度一般为1.0~1.5m,其管端形状只有承插式一种,接口形式为承插连接。,(二)建筑内部排水常用管材及附件1.排水铸铁管及其管件,图2.5排水管件190弯头;245弯头;3乙字管;4双承管;5-管箍(套筒);6大小头;7斜三通;8正三通;9斜四通;10正四通;11P弯;12S弯,2.塑料管及其管件(略),国家建设部等部门已明确指出,要求城市新建多层建筑必须使用排水塑料管。,DN50、75、100、150。长度4~6m。,连接方法,粘接√,橡胶圈连接,螺纹连接,,3.排水管道附件,(1)存水弯(水封管)是设置在卫生器具排水支管上及生产污(废)水受水器泄水口下方的排水附件,其构造一般有S型和P型两种。S型存水弯--适用于排水横管距卫生器具出水口较近位置的连接。P型存水弯--适用于排水横管距卫生器具出水口较远位置的连接。当卫生器具的构造已有存水弯时,在排水口以下可不设存水弯。,(2)检查口与清扫口--管道清通时使用,检查口--是一个带盖板的开口短管。安装在排水立管上,安装高度从地面至检查口中心为1.0m。清扫口--一般设在排水横管上,清扫口顶与地面相平。横管始端的清扫口与管道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0.20m。当采用管堵代替清扫口时,为了便于清通和拆装与墙面的净距不得小于0.4m。埋地管道上的检查口应设在检查井内,检查井直径不得小于0.7m。,(3)通气帽,在通气管顶端应设通气帽,以防止杂物进入管内。甲型通气帽--采用20号铁丝编绕成;乙型通气帽--采用镀锌铁皮制成。,第二节建筑给排水工程识图方法,一、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图的识图,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给排水平面图表明给排水管道、管材、卫生器具、管道附件等的平面布置、管径以及安装坡度等要求的图样。,给排水系统图表明室内给排水管网和用水设备的空间关系及管网、设备与房屋的相对位置、尺寸等情况的图样,一般采用轴测图绘制。主要表明管道的立体走向。,节点详图表明配件的具体安装方法。,说明等,,给水平面图主要反映的内容,表明用水房间在建筑中的平面位置;表明室外水源接口位置、底层引入管位置以及管道直径等;表明给水管道的主要位置、编号、管径。支管的平面走向、管件及有关平面尺寸等。表明用水器材和设备的位置、型号及安装方式等。,1.室内给排水管道的图示方法与标注,欲省略的管道在适当位置用“S”断开,以示省略。用DN表示管径(公称直径),以“mm”为单位,且一般不予注写。有关管道连接件及配件(如短接、活接头、堵头等)在图中均不标注,弯头、三通等仅表示相应管子的直径。,2.常用给排水设备图例符号,详见教材第118页。3.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的识图方法应按照从水的引入到污水的排出这条主线进行。识图时,先从目录入手,了解设计说明,根据给排水系统的编号,依照,顺序认真细读。然后将平面图和系统图结合起来,相互对照识图。,(1)平面图识图时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查明卫生器具、用水设备(开水炉、水加热器等)和升压设备(水泵、水箱等)的类型、数量、安装位置、定位尺寸。卫生器具和设备通常是用图例画出来的,它只能说明器具和设备的类型,而不能具体表示各部分的尺寸及构造,因此在识图时必须结合有关详图或技术资料,搞清楚这些器具和设备的构造、接管方式和尺寸。弄清给水引入管和污水排出管的平面位置、走向、定位尺寸,与室外给排水管网的连接形式、管径及坡度等。给水引入管上一般都装有阀门,阀门若设在室外阀门井内,在平面图上就能完整地表示出来。这时,可查明阀门的型号及距建筑物的距离。污水排出管与室外排水总管的连接,是通过检查井来实现的,要了解排出管的长度,即外墙至检查井的距离。排出管在检查井内通常采用管顶平接。,查明给排水干管、立管、支管的平面位置与走向、管径尺寸及立管编号。从平面图上可清楚地查明是明装还是暗装,以确定施工方法。消防给水管道要查明消火栓的布置、口径大小及消防箱的形式与位置,消火栓一般装在消防箱内。消防箱底距地面1.10m,有明装、暗装和单门、双门之分,识图时也要注意搞清楚。在给水管道上设置水表时,必须查明水表的型号、安装位置,以及水表前后阀门的设挡情况。对于室内排水管道,还要查明清通设备的布置情况,清扫口和检查口的型号和位置。对于雨水管道,要查明雨水斗的型号及布置情况,并结合详图搞清雨水斗与天沟的连接方式。,(2)系统图识图时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查明给水管道系统的具体走向,干管的布置方式,管径尺寸及其变化情况,阀门的设置,引入管、干管及各支管的标高。识图时按引入管、干管、立管、支管及用水设备的顺序进行。查明排水管道的具体走向,管路分支情况,管径尺寸与横管坡度,管道各部标高,存水弯形式,清通设备设置情况,弯头及三通的选用等。识图时一般按照卫生器具或排水设备的存水弯、器具排水管、横支管、立管、排出管的顺序进行。为保证水流畅通,根据管道敷设位置往往选用45○弯头和斜三通,在分支管的变径有时不用大小头而用主管变径三通。在识图时应随时根据有关规程和习惯做法将所需支架的数量及规格确定下来,在图上做出标记并做好统计。明装给水管道通常采用管卡、钩钉固定。,(3)详图的识图。,包括节点图、大样图、标准图,主要是管道节点、水表、消火栓、水加热器、开水炉、卫生器具、过墙套管、排水设备、管道支架等的安装图。,4.识图实例,依据工程图纸进行。,第三节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工艺,一、室内给水系统安装室内给水管道的安装包括引入管、干管、立管、支管的安装。1.敷设形式,,明装管道,暗装管道,一般沿墙、梁、柱、天花板下、地板旁暴露敷设。,在天花板下吊顶中、管井、管槽、管沟中。,室内给水系统安装,2.室内给水管道设备安装顺序与原则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大管后小管,先主管后支管的原则。若管道交叉发生矛盾时,应小管让大管,给水管让排水管,支管让主管。管道安装具体顺序如下,室内给水系统安装,3.室内给水管道的安装(参考第47-49页)(1)引入管安装1)直接埋地敷设通常埋深在当地冰冻线以下。2)地沟敷设大孔性土地区应地沟敷设。3)引入管穿过墙基础的做法应预留孔洞或预埋钢套管。DN200,间隙用黏土填实,两端用12水泥砂浆封口。,(2)水平干管安装安装时先装支架,然后铺设。通常采用角钢悬臂式支架,其间距见表。,钢管水平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铺管时,坡度为0.005坡向室外泄水装置。穿墙时应设套管,内填石棉绳。,室内给水系统安装,(3)立管安装穿楼板应预留孔洞。为便于检修时不影响其他立管正常供水,每根立管上始端应设阀门和活接头各1个。穿楼板时应设套管,内填石棉绳。管卡固定。(4)支管安装始端应安装阀门和活接头。坡度0.005,坡向立管或用水点。用托钩或管卡固定。,室内给水系统安装,4.阀门安装通常采用闸阀或截止阀,其中DN50以上常用法兰式闸阀;DN50以内常用丝扣式截止阀。5.水龙头安装,室内给水系统安装,6.水表安装通常设在两个位置一是装在引入管上,称为进户水表,以计量整个建筑物的用水量;二是装在居住建筑的各户厨房内,称为用户水表。安装形式分为设旁通管和不设旁通管2种。,室内给水系统安装,7.水箱(1)水箱的形状和材料水箱的形状,有圆形、方形和矩形,也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其他任意形状。水箱的材料采用金属(如钢板焊制,但需作防腐处理。有条件时也可用不锈钢板焊制)或非金属(如塑料、玻璃钢及钢筋混凝土等,较耐腐蚀性,在木材多处亦可采用木材)。,室内给水系统安装,(2)水箱的配管①进水管,图2.22水箱附件示意图,室内给水系统安装,②出水管③溢流管④泄水管⑤通气管⑥水箱信号装置,图2.23水箱进出水管合用示意图,室内给水系统安装,8.室内给水管道的压力试验与清洗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标准生活给水0.6MPa,消防、生产给水0.9MPa。水压试验时,应将水表前的阀门关闭。生活给水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消毒。热水供应系统竣工后必须进行冲洗。,室内给水系统安装,二、室内排水系统安装,1.施工顺序,室内排水系统安装,2.管件选用大便器、地漏等大口径排出口的卫生器具,采用P或S形存水弯(材质与其管材材质相同)。洗脸盆、浴盆等小口径排出口的卫生器具,采用玻璃钢S,P形存水弯。90度弯头以两个45度弯头代替。三、四通采用斜式。建筑物高度在6层之内且卫生器具(大便器)较少时,可采用2个45度弯头代替出户大弯。,3.室内排水管道安装的基本技术要求(具体见教材第60-62页),室内排水系统安装,4.排水管道安装(1)排出管安装通常为埋地铺设,埋深在当地冰冻线以下;排出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灌水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回填土。(2)排水立管安装排水立管垂直安装,每层楼设角钢支架1个。(3)透气管安装应垂直安装。出屋面0.3m。(4)排水横支管安装通常底层埋地或地沟铺设,二层及以上多采用悬臂式角钢支架沿墙架空铺设,间距不大于2m。(5)器具排水管安装底层为埋地或地沟铺设,二层及以上多采用吊卡架空铺设,吊卡间距不大于2m。,室内排水系统安装,5.卫生器具(参见教材第63-70页),图2.8坐式大便器,室内排水系统安装,(1)便溺用卫生器具1)大便器①坐式大便器,②蹲式大便器,图2.9蹲式大便器冲洗水箱安装简图,③大便槽,2)小便器,图2.10立式小便器,图2.11洗脸盆,(2)沐浴用卫生器具1)洗脸盆,2)盥洗槽3)浴盆,图2.12浴盆,4)淋浴器(3)洗涤用卫生器具1)洗涤盆2)污水盆(池),图6.13洗涤盆,图6.14污水盆,,,,第三章采暖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第一节基础知识,一、采暖系统的组成,,热源锅炉房、热电站等。,供暖管道室内外供暖管道。,散热设备散热器、暖风机等。,,二、供暖系统的分类,,热水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热风供暖系统,自然循环系统(无循环水泵),机械循环系统(有循环水泵),,三、室内热水采暖系统的敷设形式,1.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锅炉,膨胀水箱,供热水平干管,回水水平干管,散热器,2.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图3.3机械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3.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系统,图7.4下供下回式系统,图7.5中供(下回)式系统,4.机械循环中供式系统,5.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敷设方式,(1)分层式供暖系统,图7.6分层式热水供暖系统,热交换器,水泵,6.水平式供暖系统,图7.7水平式供暖系统(a)顺流式(串联式)(b)跨越式,四、采暖系统管材、管件、阀门及采暖设备,1.管材、管件通常采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2.阀门常用阀门有截止阀、闸阀、蝶阀、止回阀和调节阀等。3.散热设备散热器、暖风机和辐射板。,第二节识图方法与实例,一、采暖工程图的组成,,目录,设计说明,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平面图,系统图,详图(通常采用标准图),主要表明建筑物各层的采暖设备和管道的平面布置。,表明整个采暖系统的设备,附件和干、立、支管在空间的布置及其相互关系。,二、采暖工程土识读方法识图顺序先采暖平面图,再对照采暖平面图识读采暖系统图后识读详图。1.采暖平面图的识读方法先底层、中间层、顶层的采暖设备,再由热力入口(热媒入口)起,顺序识读供汽(水)干、立、支管及凝(回)水支、立、干管。2.采暖系统图的识读方法从热力入口(热媒入口)起,沿汽(水)流的方向识读。供汽(水)总管、供汽(水)干管、各供汽(水)立管、各组散热器的供汽(水)支管、各组散热器的凝(回)水支管、各凝(回)水立管、凝(回)水干管、凝(回)水总管。,,识图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