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学会应用燃烧的条件处理实际问题,如充分燃烧和灭火等。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煤和石油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知道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3.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4.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5.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从命题内容及考查角度分析1以具体生活实例和应用为情境,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考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3结合“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等社会的热点问题,考查燃料的综合利用、燃料燃烧带来的污染、清洁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4以消防安全的具体实例为情境,选择或判断安全自救的方法。5给出仪器或装置,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或装置,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仪器装置、收集等。6给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书写方程式,考查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从中考的题型分析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燃料的燃烧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CO2的性质和用途等;2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资源保护、燃烧和灭火的方法等;3以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形式考查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4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其与一氧化碳之间的相互转化等;5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各物质间的定量转化关系,确定物质的组成等。,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是中考的必考点,复习时建议1采用表格对比的方法,体会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2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及实例分析,明确燃烧的三个条件,并由此推导出灭火的常用方法及原理;3从燃烧既是人类的敌人也是人类的朋友两个方面分析燃烧条件的利用。,2.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和新能源的开发这是中考的热点,复习时建议1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燃料燃烧过程分析,明确如何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如何节约燃料等;2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帮助学生认识选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3结合目前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3.CO2的性质、制取、收集与检验是中考的热点内容,中考中常与氧气的制取、收集、检验等共同考查,因此复习时建议1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收集和检验方法进行联系,归纳出制取O2和CO2装置的共性,不同收集方法适应的范围等内容;2复习CO2的性质时,可用表格的形式将CO2与CO的性质进行对比,比较其性质的异同点,理清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及区分方法;3结合社会热点和典型中考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对燃烧及燃烧条件的理解1.燃烧的实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可燃物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发生的,所以在一定空间里,相互之间的碰撞越多,燃烧就越剧烈。,2.燃烧条件1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2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如要探究温度影响,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质量、形状、氧气的含量等需相同,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从而确定温度对燃烧的影响。,【典例1】2011金华中考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两点,【我的记录空间】选D。白磷的着火点虽然较低,为40℃,实验①中的白磷在冷水中,既无氧气,温度也没有达到白磷着火点;实验②中白磷在热水中,但缺少氧气;实验③中的白磷在冷水中通入氧气;实验④中的白磷则是在热水中通入了氧气,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比较可知,实验②④的差别在于④中有氧气,实验③④的差别在于④中用的是热水,有适宜的温度,故③④探究的是可燃物燃烧与温度的关系。,二、有关CO和CO2的性质、鉴别、除杂的方法1.CO与CO2的比较,,2.鉴别CO、CO2的方法1依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2鉴别的方法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②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④点燃的方法,3.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1CO中混有CO2杂质①通过足量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②通过足量灼热的炭粉。2CO2中混有CO杂质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典例2】2010重庆中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填序号。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三点,【我的记录空间】1由题意知,本题是要找出其在组成上的相同点像孪生兄弟,由化学式可知,两者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但每个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不同,故其分子结构不同;2由于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有很大差异,如CO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等,CO2则能与水、碱溶液反应等;3所写反应可以是CO转化成CO2,也可以是CO2转化成CO,合理即可。,答案1B2CO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可燃性或CO具有还原性,CO2没有还原性;CO2能与碱溶液反应,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等合理答案均可32COO22CO2或COCuOCuCO2、CO2C2CO,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造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综合探究1.气体发生装置1初中阶段常见的制取O2和CO2的装置如图A所示,利用该装置可制取的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如用锌和稀硫酸制取H2,其简易装置为B。,2C装置为常见的利用固体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装置,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就可采用该装置。,,2.气体收集装置一般根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设计收集装置,如图所示,【典例】2011烟台中考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上图字母。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填字母。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三点,【我的记录空间】1读图可知a为酒精灯,b为锥形瓶。2双氧水为液体、二氧化锰为固体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B;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3制取氨气的反应物为两种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A。4①打开K1、关闭K2时,Ⅱ装置的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因此可用来收集氢气。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向烧杯中加紫色石蕊试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利用这一现象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确实发生了反应。,答案1酒精灯锥形瓶2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A4①b②CaCO32HClCaCl2H2OCO2↑紫色石蕊试液,,【典例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易错角度】A、B、C,【错因分析】,【参考答案】D,【典例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鉴别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可用紫色石蕊试液B.二氧化碳能灭火,既涉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涉及物理性质C.二氧化碳增多对环境没有影响D.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反应可直接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易错角度】A、C、D,【错因分析】【参考答案】B,1.2011宁波中考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解析】选D。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当发生火灾时,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可以用水灭火,或者其他合理方法都可以。当高楼发生火灾时,不能跳楼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沿安全通道逃生。,2.2011重庆中考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解析】选B。A、C、D均采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将蜡烛熄灭;B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蜡烛熄灭。,3.2011南通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解析】选C。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如钢铁生锈等是缓慢氧化,就不是燃烧;有些化学反应不是燃烧也可能放热,如镁与盐酸的反应;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物质燃烧越旺,C说法是正确的;用木材引燃煤炉是为了提高温度以达到煤的着火点,着火点不会改变。,,4.2011泰安中考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解析】选A。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可能会引起爆炸,B错;水能导电,因此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会引起触电或漏电事故,C错;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会进入氧气使火势更旺,D错。,5.2011武汉中考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A.隔绝了氧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解析】选A。能够防火说明该物质是不可燃烧的物质,故B错;这种涂料只是覆盖在楼板表面,并没有清除可燃物,故D错;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是没法改变的,故C错;覆盖在楼板表面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A。,6.2011广安中考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解析】选D。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A正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B正确;热水为实验提供了热量,同时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C正确;红磷属于可燃物,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未达到着火点,D错误。,7.2011安徽中考“西气东输”工程使我省很多地区都用上了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的发生装置制取CH4。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实验室可用__________方法收集CH4。3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因此,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4充分燃烧1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2所示,则_______燃烧最易导致酸雨,__________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解析】天然气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要保持浴室通风。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三种化石燃料中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最多,最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最少,故天然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答案1酒精灯2向下排空气或排水3CO保持通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煤天然气,8.2011江西中考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该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生成的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解析】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燃烧产生白烟易造成空气污染,改进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可减少空气污染,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容易破裂,加热前应擦干;白磷能燃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或空气;氢气能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其着火点,该反应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的碱含有钾元素,所以是氢氧化钾。,答案【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交流讨论】1减少污染或环保等擦干2氧气或空气【综合应用】放热KOH,9.2010汕头中考请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和仪器,按要求填空Ⅰ.试剂稀硫酸、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大理石、二氧化锰Ⅱ.仪器铁架台、石棉网等已省略,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了便于控制反应且获得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装置和提供的试剂还可以制取_________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满瓶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一套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需选择图中的A、B和____________填字母。,【解析】2从提供试剂可以看出,本题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了便于控制反应且获得平稳的气流,应用分液漏斗盛放过氧化氢,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可选用F和C或F和A组成发生装置。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可用F和C或F和A组成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3蒸馏时,用蒸馏烧瓶盛放自来水,用酒精灯作热源,长导管起冷凝作用,用试管盛接蒸馏水,用烧杯盛冷水加快冷凝。故设计一套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应选择A、B、C、E、G。,,答案1烧杯长颈漏斗2C、F或A、F2H2O22H2OO2↑CO2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火焰熄灭,证明满瓶3C、E、G,10.2011眉山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铜矿石的组成元素。他们取50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在此过程中他们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X”的值为________g。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解析】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和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Cu、C、O和H四种元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前面四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依次增加0.9g,则沉淀质量也应依次增加5g,故X15;共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0g,设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y。,CO2+CaOH2CaCO3↓+H2O44100y20g44∶100y∶20gy8.8g答案1Cu、C、O、H21538.8g计算过程见解析,,本单元的认知误区误区一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分析不一定。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绝大部分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如木炭、硫、磷、铁、镁的燃烧。但有些燃烧就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些化学反应都具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加。,,误区二燃烧不能在水中发生,因为水可以灭火分析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水中仍然可以发生燃烧现象。如往80℃的热水中加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往白磷附近通入氧气,就会发现白磷在水中燃烧,因为此时白磷燃烧的三个条件均已满足。误区三燃烧时必须有火焰产生分析不一定。有许多燃烧发生时,可燃物以固态形式直接与氧气反应,这种燃烧只发光、放热,或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因此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误区四燃烧不一定发光、放热分析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所以燃烧必须发光、放热。误区五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分析不一定。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许多物理变化也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误区六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分析不一定。如自行车轮胎爆炸、高压锅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一般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误区七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是两个化学反应分析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误区八发现室内液化气或煤气泄漏,应赶紧打开排气扇把气体排出去,或打电话报警分析不可以。打开排气扇或打电话都有可能产生电火花,将泄漏的可燃性气体点燃而发生爆炸,因此不能这么做。正确的做法是先将阀门关闭,再打开门窗通风。进屋时最好将鞋子也脱掉,以免摩擦产生静电,这样做会更安全。,误区九灭火时可采用“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方法”分析不可以。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应该采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方法,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误区十发生火灾时都可用水扑灭分析不一定。一般可燃物如房屋、柴草等发生火灾时,可以用水灭火,但电源或电器设备着火时,由于自来水能导电,所以不能用水来扑救。油锅着火也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