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水文勘测工.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水文勘测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水文勘测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水文勘测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水文勘测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水文勘测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编码4-09-02-01 水文勘测工 (2019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制定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利 部 I 说 明 为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需 要, 立足培育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水利 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水文勘测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 年版) (以下 简称标准 ) 。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 年版) (以下简 称大典 )为依据,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 年版) (以下简称规程 )有关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为 指导思想,对水文勘测工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细致描述,对各等级 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 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 工作要求和权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有以下变化 根据大典修改了职业定义与职业编码,按规程要求对体例格式 进行了调整。 对职业功能进行了重新分类调整,由原来的 11 项调整为 16 项,将原标 准融合在一起的职业功能分解出来, 新设了测站布设、 测验仪器设备安装与维护、 冰情观测,将原标准“降水量、水面蒸发观测”职业功能分为降水量观测、水面 蒸发观测两个职业功能,将原标准“地下水及土壤墒情监测”职业功能分为地下 水观测、土壤墒情监测两个职业功能。 与职业功能调整相对应,调整了各个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测站布设、 测验仪器设备安装与维护、冰情观测、水文情报预报及水文调查方面的内容得到 了加强,删减了水资源调查评价相关内容。根据工作内容,重新归纳整理了技能 要求与相关知识要求。 采用模块化分级选择,更方便进行技能与知识的考核;调整了理论知识 与技能要求权重表。 三、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 预报中心) 、扬州大学、黑龙江省水文局、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利部南 II 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主要起草人有张建新、朱春龙、原金勇、李正最、 周济人、周冬生、李薇、张海翎、李静、蒋东进、张亚、崔洁。 四、本标准主要审定单位有水利部人事司、水利部水文司、水利部人 才资源开发中心。主要审定人员有林祚顶、王新跃、陈楚、王小兵、章树安、 余达征、陈松生、张留柱、唐运忆、龙兴、王左、李怡庭、王晓平、孙斐、段敬 玉、朱玮、张玉卓。 五、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水利委员 会水文局、辽宁省水文局、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总局、 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等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六、本标准业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 水文勘测工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19 年版)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水文勘测工 1.2 职业编码 4-09-02-01 1.3 职业定义 使用勘测仪器设备,勘测、记录、整理、传送水体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 水文资料和信息,进行水体水质变化取样、化验的人员。 1.4 职业技能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 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1.5 职业环境条件 室外、常温、潮湿,局部地区低温、高海拔。 1.6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计算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四肢灵活, 动作协调,无色盲。 1.7 普通受教育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1.8 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1.8.1 申报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五级/初级工 (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 (2)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学徒期满。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四级/中级工 (1)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 (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6 年(含)以上。 2 (3)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 ①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 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 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高级工 (1)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5 年(含)以上。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 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并具有经评估论证、 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 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3)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 ②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 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 工作 2 年(含)以上。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二级/技师 (1)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 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 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 上;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预备技师证书的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 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一级/高级技师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 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 1.8.2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理论知识考试以笔试、机考等方 式为主,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技能 考核主要采用现场操作、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 具备的技能水平;综合评审主要针对技师、高级技师,通常采取审阅申报材料、 答辩等方式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 ①水文与水资源勘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农业与农村用水等,下同。 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下同。 3 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60 分(含) 以上者为合格。 1.8.3 监考人员、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 115,且每个考场不少于 2 名监考人员; 技能考核中的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 15, 且考评人员为 3 人 (含) 以上单数;综合评审委员为 3 人(含)以上单数。 1.8.4 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 90min; 技能考核时间 五级/初级工不少于 60min, 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不少于 90min ,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不少于 120min ;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 20min 。 1.8.5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或计算机机房进行。 技能考核在具有必备的水文仪 器、设备和设施,且安全措施完善的场所进行。 4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2)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3)依法守规,严谨求实。 (4)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5)安全作业,保护环境。 (6)服从指挥,坚守岗位。 2.2 基础知识 2.2.1 水文基本概念 (1)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 (2)流域、水系、河流的概念。 (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概念。 (4)水文站网的概念。 (5)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基本常识。 2.2.2 降水、水面蒸发观测知识 (1)降水、水面蒸发的基本概念。 (2)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常用观测方法与仪器。 (3)降水量、水面蒸发量观测场地的基本要求。 (4)降水量、水面蒸发量观测误差的概念。 (5)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基本概念。 2.2.3 水位观测知识 (1)基本水位断面、比降水位断面的概念。 (2)基面、高程、水位的基本知识。 2.2.4 河流流量测验知识 (1)流量的概念、符号、有效数字和计量单位。 (2)流量测验断面的概念。 (3)河流流速沿横断面及沿垂线分布的规律。 (4)流速面积法测流的基本原理。 2.2.5 河流泥沙测验知识 (1)河流泥沙的概念与分类。 (2)水流挟沙能力的概念。 (3)悬移质泥沙沿横断面及沿垂线分布的规律。 5 (4)含沙量、输沙率的概念、符号和计量单位。 2.2.6 水质采样知识 (1)水质、水污染的基本概念。 (2)水质采样安全防护知识。 2.2.7 地下水及土壤墒情监测知识 (1)地下水的概念。 (2)地下水位(埋深)的概念。 (3)土壤墒情的概念。 2.2.8 水文情报预报知识 (1)水文情报的概念。 (2)水文预报的概念。 (3)水文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 2.2.9 水文测量知识 (1)水准测量的概念。 (2)角度测量的概念。 (3)地形测量的基本概念。 2.2.10 安全常识 (1)涉水作业安全常识。 (2)高空作业安全防护常识。 (3)水上救生常识。 (4)安全用电常识。 (5)防雷避雷常识。 2.2.11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知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相关知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相关知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知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相关知识。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知识。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相关知识。 (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相关知识。 2.2.12 相关规范、技术标准知识 (1)降水量观测规范(SL 21)相关知识。 (2)水面蒸发观测规范(SL 630)相关知识。 (3)水位观测标准(GB/T 50138)相关知识。 6 (4)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相关知识。 (5)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 50159)相关知识 (6)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40)相关知识。 (7)土壤墒情监测规范(SL 364)相关知识。 (8)河流冰情观测规范(SL 59)相关知识。 (9)水文测量规范(SL 58)相关知识。 (10)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 247)相关知识。 (11)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相关知识。 (12)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相关知识。 (13)水文调查规范(SL 196)相关知识。 (14)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 34)相关知识。 7 3 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 级技师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针对不 同地域、不同工作任务的差异,工作要求将职业功能分为必选和可选,具体见下 表。 3.1 五级/初级工 本等级必选项目为职业功能 1~3,可选项目为职业功能 4~7 四选一。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1. 降 水 量 观 测 1.1 观测 1.1.1 能利用普通雨量器观测 降雨量 1.1.2 能利用自记雨量计观测 降雨量 1.1.3 能记载整理降水量观测 资料 1.1.1 降水量观测方法和要求 1.1.2 降水量观测记载要求和计 算方法 1.2 资料整 编 1.2.1 能读取和录入降水量观 测数据 1.2.2 能计算时段降水量、日 降水量 1.2.3 能校核降水量数据 1.2.1 降水量整编软件的操作流 程 1.2.2 降水量的标记符号、表达 方式与数据格式要求 1.2.3 时段降水量、日降水量概 念与计算方法 1.2.4 判断降水量数据合理性的 方法 2. 水 位 观 测 2.1 观测 2.1.1 能人工观测水位 2.1.2 能利用自记仪器观测水 位 2.1.3 能校测水尺 2.1.4 能对人工与自记仪器对 比观测和订正 2.1.5 能观测风向、风力、水 面起伏度、水温 2.1.6 能记载整理观测资料 2.1.1 水尺零点高程的概念 2.1.2 人工观读水尺的要求 2.1.3 风向、 风力、 水面起伏度、 摄氏温标的概念 2.1.4 风向、 风力、 水面起伏度、 水温的观测方法与要求 2.1.5 水位观测记载要求和计算 方法 8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2.2 资料整 编 2.2.1 能读取、录入及校核水 位数据 2.2.2 能利用算术平均法和面 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 2.2.3 能编制水位数据整编加 工表 2.2.4 能统计水位月、年特征 值 2.2.5 能点绘瞬时和逐日水位 过程线 2.2.1 日平均水位的概念与计算 方法 2.2.2 水文资料整编水位摘录的 规定 2.2.3 水位特征值的概念与统计 方法 2.2.4 水位过程线坐标系标度 (比例)与过程线绘制方法 3. 流 量 测 验 3.1 测验 3.1.1 能准备常规流量测验仪 器 3.1.2 能使用转子式流速仪测 速并计算断面流量 3.1.3 能投放浮标,并能观察 判定浮标通过断面 3.1.1 流速面积法测算流量的基 本原理 3.1.2 流速面积法测算流量需要 的设施设备和器具要求 3.1.3 转子式流速仪的使用方法 3.1.4 浮标测速的概念与方法 3.1.5 用转子式流速仪施测流量 的记载要求与计算方法 3.2 资料整 编 3.2.1 能摘录及校核流量特征 值 3.2.2 能利用水位流量关系推 算流量 3.2.1 流量特征值的摘录及校核 方法和技术要求 3.2.2 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推算流 量的方法 3.2.3 时段平均流量的概念与计 算方法 4. 冰 情 观 测 4.1 观测 4.1.1 能目测河流冰情 4.1.2 能测量河流冰厚 4.1.1 河流冰情现象观测要求 4.1.2 河流冰情要素观测的方法 和要求 4.1.3 河流冰情观测记录符号规 定 4.2 资料整 编 4.2.1 能填记及校核河流冰情 现象和数据 4.2.2 能判断河流冰情数据的 合理性 4.2.1 河流冰情现象和数据的表 达方式与格式要求 4.2.2 河流冰情数据的合理性判 断方法 5. 土 5.1 监测 5.1.1 能使用采样器在选定地 块取土样 5.1.1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墒情的 表示方法 9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壤 墒 情 监 测 5.1.2 能使用便携式设备监测 土壤含水量 5.1.3 能填记便携式设备监测 的土壤含水量资料 5.1.4 能完成土壤烘干与称重 5.1.2 土样人工取样方法和要求 5.1.3 土样采样器操作方法 5.1.4 便携式土壤含水量监测设 备操作方法 5.1.5 土壤烘干与称重要求与方 法 5.2 资料整 编 5.2.1 能读取与录入土壤墒情 监测数据 5.2.2 能整理土壤墒情监测数 据 5.2.1 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的表达 方式与格式要求 5.2.2 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的合理 性分析方法 6. 地 下 水 观 测 6.1 观测 6.1.1 能选择适用的地下水位 测量器具 6.1.2 能量测地下水埋深 6.1.3 能观测地下水水温 6.1.1 地下水埋深与水位的关系 6.1.2 固定点高程的概念 6.1.3 量测地下水埋深器具、设 施的使用方法 6.1.4 地下水埋深监测要求 6.1.5 地下水水温观测要求 6.2 资料整 编 6.2.1 能读取与录入地下水数 据 6.2.2 能整理分析地下水监测 数据 6.2.1 地下水监测要素的表达方 法 6.2.2 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合理性 分析方法 7. 水 质 监 测 7.1 现场采 样 7.1.1 能准备水质监测的采样 仪器 7.1.2 能使用水质采样仪器采 集水样 7.1.3 能选择合适的贮样容器 及样品保存剂贮存水质样品 7.1.1 水质现场采样的技术要求 7.1.2 水质现场采样的安全措施 7.1.3 水质现场采样记录、检查 的相关规定 7.1.4 水样采样器的选择和使用 要求 7.1.5 贮样容器选择要求与贮存 水质样品注意事项 7.1.6 水质样品的存放要求 7.2 样品现 场处理 7.2.1 能清洗贮样容器 7.2.2 能填写采样记录表 7.2.1 贮样容器清洗要求与方法 7.2.2 水质样品存储时间及安全 运输作业方式 10 3.2 四级/中级工 本等级必选项目为职业功能 1~4,可选项目为职业功能 5~10 六选二及职 业功能 11~12 二选一。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1. 降 水 量 观 测 1.1 观测 1.1.1 能利用普通雨量器、 自 记雨量计做降雨量对比观测和 订正 1.1.2 能使用仪器设备观测 固态降水量 1.1.1 普通雨量器结构与工作 原理 1.1.2 自记雨量计结构与工作 原理 1.1.3 降水量订正的技术规定 1.1.4 固态降水量观测的方法 和要求 1.2 资料整 编 1.2.1 能统计计算降水量特 征值 1.2.2 能插补缺测降水量 1.2.3 能检查降水量资料合 理性 1.2.1 降水量特征值的概念与 统计方法 1.2.2 降水量插补方法和技术 要求 1.2.3 降水量资料合理性检查 的内容和方法 2. 水 位 观 测 2.1 观测 2.1.1 能在转换水尺时比测 水位 2.1.2 能观测冰期水位 2.1.3 能观测水面比降水位 2.1.4 能计算测验河段比降 2.1.1 水位衔接比测方法 2.1.2 冰期水位观测技术要求 2.1.3 水面比降与水位关系 2.1.4 比降水位观读要求 2.1.5 水面比降的计算方法 2.2 资料整 编 2.2.1 能插补缺测水位数据 2.2.2 能考证修订水位资料 2.2.3 能检查水位整编成果 的合理性 2.2.1 缺测水位数据插补的方 法 2.2.2 水位资料考证的知识 2.2.3 水位整编成果审查的内 容与方法 11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3. 流 量 测 验 3.1 测验 3.1.1 能根据稳定河床的断 面水流情况选用测流方案 3.1.2 能利用测船、 缆道、 测 桥施测并计算断面流量 3.1.3 能采用浮标法测流并 计算断面流量 3.1.4 能检查单次流量测验 成果的合理性 3.1.5 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测 流系统进行流量测验 3.1.1 流速垂线分布和断面分 布的一般规律及断面布线、垂线布 点的规定 3.1.2 浮标法测算流量的原理 与方法 3.1.3 缆道测流的工作原理 3.1.4 测桥测流的方法和技术 要求 3.1.5 单次流量测验成果的合 理性分析方法 3.1.6 计算机辅助测流系统的 结构与组成 3.2 资料 整编 3.2.1 能编制测站考证表 3.2.2 能点绘水位流量、 水位 流速、水位面积的关系曲线 3.2.3 能绘制水位流量关系 单一线并检验定线的合理性 3.2.4 能对水位流量关系进 行高水、低水延长 3.2.5 能使用临时曲线法整 编流量资料 3.2.6 能编制流量数据整编 加工表 3.2.7 能统计计算流量月、 年 特征值 3.2.1 测站考证内容与要求 3.2.2 水位流量、水位流速、水 位面积的关系的绘制要求及曲线 校正方法 3.2.3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检 验原理与方法 3.2.4 水位流量关系高水、低水 延长方法 3.2.5 水位流量关系临时曲线 的使用方法和要求 3.2.6 水、流、沙整编软件的工 作流程 3.2.7 流量特征值的概念和统 计技术要求 4. 水 文 测 量 4.1 水准测 量 4.1.1 能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4.1.2 能测量与计算水尺零 点高程 4.1.3 能整理计算测量成果 4.1.1 水准仪与水准尺的使用 规定 4.1.2 水准仪的测量原理和使 用维护方法 4.1.3 普通水准测量的技术要 求 4.1.4 水尺零点高程测量与计 算的技术要求 12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4.2 断面测 量 4.2.1 能利用交会法测量断 面起点距 4.2.2 能利用测深杆和测深 仪测量断面垂线水深 4.2.3 能利用量距工具和测 距仪器测量基线长度 4.2.4 能测量与计算大断面 4.2.5 能绘制大断面图 4.2.1 角度与距离测量的概念 4.2.2 断面起点距、水深测量的 概念 4.2.3 测深仪的测量原理与操 作要求 4.2.4 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 测量原理与操作要求 4.2.5 大断面测量与计算的技 术要求 4.2.6 大断面图绘制技术要求 5. 冰 情 观 测 5.1 观测 5.1.1 能现场整理记载及计 算冰流量 5.1.2 能现场测绘河流冰情 图 5.1.1 冰流量计算方法 5.1.2 河流冰情图测绘方法 5.2 资料整 编 5.2.1 能插补缺测的冰情资 料 5.2.2 能统计计算日、 月、 年 特征值 5.2.1 冰情资料整编技术要求 5.2.2 冰情观测资料整编成果 审查的内容与方法 6. 土 壤 墒 情 监 测 6.1 监测 6.1.1 能按需求准备土壤墒 情人工监测仪器设备 6.1.2 能操作土壤墒情自动 监测仪器 6.1.3 能填记土壤墒情监测 采样记录表 6.1.4 能填记土壤墒情自动 监测记录表 6.1.5 能填记土壤墒情监测 站说明表及位置图 6.1.1 土壤墒情人工监测仪器 设备使用方法 6.1.2 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仪器 的使用要求 6.1.3 土壤墒情监测采样记录 表填记要求 6.1.4 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记录 表填记要求 6.1.5 土壤墒情监测站基本情 况表达方式 6.2 资料整 编 6.2.1 能插补缺测土壤墒情 资料 6.2.2 能编制土壤墒情测站 考证表 6.2.3 能统计计算土壤墒情 日、月、年特征值 6.2.1 插补缺测土壤墒情资料 的方法 6.2.2 土壤墒情特征值的统计 要求与方法 6.2.3 编制土壤墒情测站考证 表的要求 6.2.4 土壤墒情日、月、年特征 值统计计算方法 13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7. 地 下 水 观 测 7.1 观测 7.1.1 能填记地下水监测站 基本情况表 7.1.2 能填记地下水监测原 始记载表 7.1.3 能转换计算地下水位、 埋深 7.1.1 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器的 原理和方法 7.1.2 地下水监测站基本情况 表的填记要求 7.1.3 地下水监测原始记载表 填记要求 7.1.4 地下水位、埋深转换计算 方法 7.2 资料整 编 7.2.1 能插补缺测地下水资 料 7.2.2 能编制地下水测站考 证表 7.2.3 能统计计算地下水月、 年特征值 7.2.1 地下水水位缺测资料的 插补方法 7.2.2 地下水测站考证表的编 制要求 7.2.3 地下水月、年特征值的统 计计算要求 8. 水 质 监 测 8.1 现场采 样 8.1.1 能根据检测水质参数 选择配置采样器和贮样容器 8.1.2 能按要求对采集的水 样添加保存剂 8.1.1 采样器和贮样容器的选 择和使用要求 8.1.2 水样样品保存剂的使用 要求与方法 8.2 现场测 定 8.2.1 能现场人工测定水样 8.2.2 能使用便携式仪器现 场测定水样 8.2.1 水质现场测定的技术要 求 8.2.2 便携式水质测定仪器的 操作技术要求 9. 水 面 蒸 发 观 测 9.1 观测 9.1.1 能利用蒸发皿观测蒸 发量 9.1.2 能记载整理蒸发量观 测资料 9.1.3 能分析影响蒸发观测 精度的因素 9.1.1 水面蒸发观测的技术要 求 9.1.2 水面蒸发观测记载要求 和计算方法 9.2 资料整 编 9.2.1 能读取、 录入及校核蒸 发量数据 9.2.2 能统计计算蒸发量特 征值 9.2.3 能检查蒸发量整编成 果的合理性 9.2.1 蒸发量整编软件的工作 流程 9.2.2 蒸发量特征值的概念与 统计方法 9.2.3 蒸发量资料合理性检查 的内容和方法 10.10.1 测验 10.1.1 能选择悬移质外业测 10.1.1 悬移质泥沙采样器的原 14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泥 沙 测 验 验的仪器工具 10.1.2 能采集悬移质沙样 10.1.3 能处理悬移质沙样 10.1.4 能现场填记悬移质泥 沙测验记载表 10.1.5 能用烘干法、 置换法、 过滤法处理浓缩水样 理与操作要求 10.1.2 悬移质沙样保存要求 10.1.3 悬移质泥沙采样现场记 录要求 10.1.4 悬移质泥沙测验原理与 测验方式 10.1.5 断面输沙率测验方法与 原理 10.1.6 泥沙采样器的原理与操 作要求 10.1.7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及 沙样处理技术要求 10.2 资料 整编 10.2.1 能绘制单断沙关系线 并检验定线的合理性 10.2.2 能点绘含沙量过程线 10.2.3 能制作泥沙颗粒级配 成果表和级配曲线 10.2.4 能绘制单断颗粒级配 相关图 10.2.5 能利用单断沙关系推 求断沙 10.2.1 单断沙、单断颗关系线 的绘制要求 10.2.2 单断沙关系曲线的检验 原理与方法 10.2.3 单断沙关系曲线高低沙 延长方法 10.2.4 测站含沙量变化过程与 流量的关系 10.2.5 泥沙颗粒级配曲线概念 11. 测 验 仪 器 设 备 安 装 与 维 护 11.1 安装 调试 11.1.1 能选择水尺的型式 11.1.2 能设置和安装水尺 11.1.1 水尺的类型与编号规则 11.1.2 水尺的设置和安装要求 11.2 维修 养护 11.2.1 能管理、维护普通雨 量器和自记雨量计 11.2.2 能管理、维护蒸发器 11.2.3 能管理、维护自记水 位仪器 11.2.4 能管理、维护转子式 流速仪 11.2.5 能管理、维护地下水 水位计 11.2.1 翻斗式雨量计现场校准 方法和技术要求 11.2.2 蒸发器的结构与工作原 理 11.2.3 常用自记水位仪器的结 构与工作原理 11.2.4 转子式流速仪的结构与 工作原理 12. 水 文 情 报 12.1 信息 整理 12.1.1 能对观测的水文要素 进行人工编码 12.1.2 能分类整理水文情报 及制作水文情报表格 12.1.3 能分类归档水文情报 12.1.1 水情信息与水情报汛的 概念 12.1.2 各类水情信息报送的规 定与要求 12.1.3 水情信息编码规定与技 术要求 15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预 报 12.1.4 水情信息分类和归档的 技术要求 12.2 水情 报送 12.2.1 能上传测站水文信息 12.2.2 能利用水文信息平台 查询指定测站的水文信息 12.2.1 水文信息平台的操作要 求 12.2.2 水文信息平台的水文信 息内容 16 3.3 三级/高级工 本等级必选项目为职业功能 1~5,选考项目为职业功能 6~11 六选三。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1. 降 水 量 观 测 1.1 观测 1.1.1 能操作使用辅助气象 要素观测仪器设备 1.1.2 能人工对比观测辅助 气象要素 1.1.1 气象要素与降水量的关 系 1.1.2 辅助气象要素的观测技 术要求与方法 1.2 资料整 编 1.2.1 能整理辅助气象要素 观测资料 1.2.2 能分析辅助气象要素 观测资料合理性 1.2.3 能分析计算降雨量观 测误差 1.2.4 能绘制降雨量等值线 图 1.2.1 辅助气象要素观测资料 整理技术要求 1.2.2 降水量观测误差知识 1.2.3 降雨量等值线图绘制技 术要求与方法 2. 流 量 测 验 2.1 测验 2.1.1 能根据不稳定河床的 断面水流情况选择和调整测流 方案 2.1.2 能计算实测流量相应 水位 2.1.3 能根据水流情况布置 流量测次、选定测验时机 2.1.4 能使用声学多普勒仪 器施测流量 2.1.5 能使用电波流速仪施 测流量 2.1.1 不稳定河床对流量测验 的影响 2.1.2 实测流量相应水位的概 念及计算方法 2.1.3 流量测次布置的规定 2.1.4 洪水过程中流量测验时 机掌握的规定 2.1.5 声学多普勒仪器测算流 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1.6 电波流速仪测算流量的 基本原理与方法 2.2 资料整 编 2.2.1 能计算水位流量关系 实测点对关系线的标准差、随机 不确度和系统误差 2.2.2 能使用改正系数法、切 割水位法、上游站水位法、本站 水位后移法、连时序法等整编流 量资料 2.2.3 能检查单站流量资料 的合理性 2.2.4 能使用通用整编程序 进行流量资料整编 2.2.1 水位流量关系实测点对 关系线的标准差、 随机不确度和系 统误差概念和计算方法 2.2.2 改正系数法、切割水位 法、上游站水位法、本站水位后移 法、连时序法使用条件及方法 2.2.3 流量通用整编程序的结 构与管理维护知识 2.2.4 流量整编成果审查的内 容与方法 17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3. 水 文 测 量 3.1 水准测 量 3.1.1 能校验水准仪与水准 尺 3.1.2 能测量三等水准 3.1.3 能测量和计算跨河水 准 3.1.4 能做水准测量平差计 算 3.1.5 能编制水准测量成果 报告 3.1.1 水准仪的结构 3.1.2 水准仪与水准尺校验的 技术要求与方法 3.1.3 三、 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 要求 3.1.4 测量误差、 平差的基面概 念 3.1.5 测量成果报告的编写要 求 3.2 断面测 量 3.2.1 能利用全球导航卫星 系统(GNSS)仪器进行平面定位 作业 3.2.2 能测量和计算纵断面 3.2.3 能绘制纵断面图 3.2.4 能编制断面测量方案 3.2.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a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简称 GNSS) 仪器进行平面 定位的原理 3.2.2 纵断面测量技术要求和 方法 3.2.43 绘制纵断面图的方法 3.2.4 编制断面测量方案的要 求与方法 3.3 地形测 绘 3.3.1 能测绘测站平面图 3.3.2 能测绘测验河段地形 图 3.3.1 平面控制、 高程控制和碎 部测量的概念 3.3.2 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要求 与方法 3.3.3 平板仪测图的概念和方 法 3.3.4 测绘测验河段地形图的 要求 4. 测 验 仪 器 设 备 安 装 与 维 护 4.安装调 试 4.1.1 能安装和调试普通雨 量器 4.1.2 能安装和调试自记雨 量计 4.1.3 能安装和调试蒸发器 4.1.4 能安装和调试自记水 位仪器 4.1.5 能对转子式流速仪进行比 测 4.1.1 雨量器(计)安装的技术 要求 4.1.2 蒸发器的结构与工作原 理 4.1.3 蒸发器安装的技术要求 4.1.4 自记水位仪器的结构与 工作原理 4.1.5 自记水位仪器安装的技 术要求 4.1.6 转子式流速仪比测的技术 要求和方法 18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4.2 维修养 护 4.2.1 能管理维护水文缆道 设备 4.2.2 能管理维护声学多普 勒仪器、电波流速仪等测流设备 4.2.3 能维护水文绞车 4.2.1 水文缆道等渡河与测流 设施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4.2.2 声学多普勒仪器、 电波流 速仪等测流设备管理、 维护要求与 方法 4.2.3 水文绞车维护要求与方 法 5. 水 文 情 报 预 报 5.1 水情分 析 5.1.1 能根据水情会商要求 收集流域或区域雨水情信息 5.1.2 能编制水情会商报告 5.1.1 雨水情分析与统计的技 术要求 5.1.2 水情会商报告编写技术 要求 5.2 洪水预 报 5.2.1 能利用无支流河段相 应水位 (流量) 关系预报水位 (流 量) 5.2.2 能利用有支流河段相 应水位 (流量) 关系预报水位 (流 量) 5.2.1 洪水波形成与运动的基 本概念 5.2.2 无支流河段相应水位 (流 量)洪水预报方法 5.2.3 有支流河段相应水位 (流 量)洪水预报方法 6. 冰 情 观 测 6.1 观测 6.1.1 能完成冰流量测验 6.1.2 能使用冰情自动监测 仪器观测冰情现象 6.1.1 冰流量测验要求 6.1.2 冰情自动监测仪器使用 方法 6.2 资料整 编 6.2.1 能检查单站冰情资料 的合理性 6.2.2 能分析影响单站冰情 资料合理性的因素 6.2.1 单站冰情资料的概念 6.2.2 单站冰情资料合理性检 查方法 7. 土 壤 墒 情 监 测 7.1 监测 7.1.1 能选定土壤墒情测点 位置,确定测点深度 7.1.2 能转换计算土壤体积 含水量、质量含水量 7.1.3 能检查土壤墒情数据 合理性 7.1.4 能计算土壤含水量 7.1.1 常用仪器设备的原理与 方法 7.1.2 土壤墒情测点位置及测 点深度与观测成果关系 7.1.3 土壤体积含水量、 质量含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