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天马山—黄狮涝地区控矿构造性质与演化(叶珂,杨斌,梁恩云等《矿物学报》2009.S1).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铜陵天马山—黄狮涝地区控矿构造性质与演化(叶珂,杨斌,梁恩云等《矿物学报》2009.S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铜陵天马山—黄狮涝地区控矿构造性质与演化(叶珂,杨斌,梁恩云等《矿物学报》2009.S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物学报 2 ∞9 年 铜陵天马山一黄狮涝地区控矿构造性质与演化 叶珂,杨斌,梁恩云,王雄军 l 矿区地质概况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 1 0 0 8 3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是天鹅抱蛋山矿床和 马山矿床的总称。该矿床分布于天鹅抱蛋山岩体 旁侧,并与著名的铜官山铜矿床相毗邻。 天马山矿床受层位控制明显,矿带长1 4 0 0 m ,主矿体赋存于天鹅抱蛋山岩体外侧中石炭统 黄龙组下段白云岩中及其与上、下岩层之间的层 间构造带中,其次赋存于黄龙组上段至栖霞组底 部的大理岩中。矿体的形态较为简单,主要呈似 层状,其次为透镜状、筒状、脉状等。 黄狮涝金矿位于天马山矿床南部主矿体延伸 部位,处于铜官山背斜的南东翼。矿床所处的一 翼整体上为倒转翼,一般从地表 2 0 0m 标高 到零米标高地层产状正常 倾向南东 或近于直 立,其下则倒转,倾向北西。 矿床主要赋存于五通组砂页岩与黄龙组上段 大理岩 局部为下段白云岩 之间的纵断裂带中, 其次为黄龙组上下岩性段之间的界面上。含矿带 沿走向长1 8 0 0m 。含矿带一般中上部矿化富集, 矿体厚度较大,下部矿化变贫,厚度变薄,并逐渐 歼灭。 2 节理统计与控矿构造性质分析 本次观察和统计的主要对象是天马山矿床 主矿体下盘五通组 D ,埘 碎屑岩地层中矿化节 理,节理为黄铁矿细脉充填,明显具有后生成矿的 特点。含矿节理统计显示了3 个主要的节理方 向,其中2 组最发育的节理均走向北西,具共轭剪 节理性质,还有l 组节理走向为北北东向,为一组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捧计划课题 编号2 0 0 6 B A ∞l 晰 ;9 7 3 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 编号2 0 0 7 c B 4 1 6 6 0 8 作者简介叶珂。女,1 9 铂年生,硕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 学专业. 张节理。 根据华东地质勘查局8 1 2 队 1 9 9 0 的统计 资料则,黄狮涝矿床含矿节理的特点与天马山矿 床相似,其中走向2 9 5 。一3 2 0 。的横节理特别发育 图2 ,横节理的性质以剪切为主。 根据天马山赋矿岩层中2 组共轭剪节理产状 得出的控矿断裂系统形成的应力场的分布为,仃, 最大主压应力 2 9 0 。£7 0 。;仃 中间主应力 1 3 0 。£2 0 0 ;仃3 最小主压应力 3 8 。乞7 。 图4 。 在该应力场作用下,天马山矿床主要容矿构 造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层间断裂破碎带星 张性正断层性质,这实际上反映了天马山地区在 燕山期构造活动的特点,最大主压应力可能来自 天鹅抱蛋山岩体的侵位和对围岩的挤压。 3 控矿构造演化 天马山一黄狮涝地区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演化 具有长期性和继承性特征,大致可以为三个阶段, 即威宁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而关键性的成矿地 质事件有2 个其一是石炭纪海底热水沉积成矿 作用;其二是燕山期岩浆一热液成矿作用。 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演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晚石 炭世早期 威宁期 ,并与下扬子断裂拗陷带有 关。有众多的研究者论述 翟裕生等,1 9 9 2 ,1 9 9 7 ; 岳文浙等,1 9 9 3 ;李文达等,1 9 9 5 并强调了同生断 裂,尤其是长江断裂对于断陷带内部差异演化的 重要意义,而最大的拉张发生在威宁期 晚石炭 世早期 ,形成了一种以升降振荡运动为主的裂 陷环境。 在铜陵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的含铜硫化 物矿胚层的存在及石炭纪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已为 大量的研究所证实 胡受溪,1 9 7 4 ;富士谷等 1 9 7 7 ;徐克勤等,1 9 7 8 ;顾连兴等,1 9 8 6 。主要的 证据包括石炭纪时期下扬子断裂拗陷带多处海相 增刊 矿物学报 5 0 7 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发现及硅质岩、石膏 硬 石膏 等喷流岩的存在和层状矿体中广泛出现的 典型海底喷流沉积矿石组构等。 在天马山一黄狮涝地区也发育石炭系黄龙组 “同生沉积含矿层”,其典型标志之一是早世代生 成的胶黄铁矿。这种胶黄铁矿呈凝胶状集合体分 布于黄龙组底部的白云岩及变质白云岩中,与白 云石、滑石相间分布呈层纹状、条带状,具有同生 沉积的性质。同生沉积的胶黄铁矿层,不仅扮演 了矿源层的角色,对铜、金等金属元素而言,还起 到了沉淀剂的作用。 印支运动导致包括天马山一黄狮涝地区在内 的铜陵矿集区大规模褶皱隆升,导致“同生沉积 含矿层”发生形态产状变化,但矿化规模和富集 程度变化不大。 本区自燕山期进入陆内伸展构造环境,伴随 燕山期强烈的构造一岩浆.成矿活动形成铜陵矿集 区现今的主体面貌,其成矿作用呈现“层控”和 “多位一体”的规律。就天马山一黄狮涝地区而 言,矿区内广泛发育的明显具有后生特征的含矿 节理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与燕山期陆内伸展 构造环境背景及天鹅抱蛋山复式岩体的侵位 有关。 参考文献 常印佛,刘湘培,吴吉昌.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北京地质出版社,1 ∞1 . 富士谷,阎学义。寰成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石炭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黄铁矿型铜矿地质特征.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舨 ,1 9 7 7 , 1 4 3 研. 顾连兴,徐克勤.论长江中、下游中石炭世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学报,1 9 8 6 , 2 1 7 6 .1 8 9 . 胡受奚,周顺之.刘孝善,等.矿床学 上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1 9 8 2 . 徐克勤,朱金初.等.中国东南部几个断裂劫陷带中沉积 或火山沉积 一热渡迭加类铁铜矿床成因探讨,福建地质。1 9 7 8 , 4 l 弼,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