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践,1,,课程内容一、两个体系建设与其他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践三、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践四、小微企业、风险较小企业两个体系建设的思路,2,3,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以OHSAS18001标准为基础,制定发布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并在2011年进行了了换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目前也正在实施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纳入ISO标准的进程中。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习惯称为18000标准以OHSAS18001标准为基础建立。,(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如一条热轧卷板生产线,连铸板坯加热炉粗轧机卷取机打包机等工艺设备,或可分别识别。2、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一套装置、一项活动;如加热炉,特定设备的检修。3、至少应包含一类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4、其风险应是企业需要管控的;低风险的活动或设备、装置、区域等可忽略,如办公活动、电脑。5、同类别的设备、装置是否一并识别不能一概而论“合并同类项”;如同一区域的车床(机加工设备)、不同区域不同型号的压力容器,应考虑不同的位置、类型、危险程度等。,风险点是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编制“一企一册”的基本信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点登记表,27,(四)危险源辨识,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以动力辅助设施和厂区内及周边环境为基础单元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安全检查表法”,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28,2、第一类危险源辨识,29,3、第二类危险源辨识,在识别第二类危险源前,可先判定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煤气发生炉设备内维修或检修,进入密闭空间,可能导致煤气中毒,则第一类危险源为“煤气”,后果是“煤气中毒”,第二类危险源则是导致煤气中毒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可识别出以下第二类危险源,a吹扫不彻底造成一氧化碳含量超标;b未携带一氧化碳和氧气监测装置;c进入作业前未按要求进行有毒气体监测;d监测装置未校准或失准未能准确监测有害气体含量等第二类危险源。,30,4、辨识步骤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关注风险点);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第一类危险源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一从人、机、物、环、管方面,分析导致危害发生的途径及原因(第二类危险源,可考虑GB/13861的内容)危险源的表述第一类危险源、事件及其原因、潜在后果,31,5、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要求对企业内各个生产单位的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必要的准备,包括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等的资料收集和学习;工作表格等工具的准备等;案例引导;及时对成果进行确认、指导、调整。注如果企业规模较小,人员的安全素质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相对较弱的,可以由企业成立的工作小组实施。,32,33,35,(五)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危险指数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其中,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较简易的风险评价方法是在工商贸企业较常用的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1、危险源的风险评价,36,2、风险矩阵评价法,风险矩阵方法给出了两个变量,分别表示该危险源潜在后果的可能性(L)和后果(S)。根据实际经验方法给出了2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L与S相乘,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可能性严重性),37,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a严重程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风险点的相关的风险类型和程度;b对照表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S值的确定应与风险点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相适应。,38,39,2确认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a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判定,应根据第一类危险源的特性,主要依据第二类危险源确定。b判定可能性,可从两个角度固有风险指该危险源现实如果存在,该危险源导致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示例皮带轮无防护罩导致人员机械伤害。可能性是指如果在没有防护罩的情况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现实风险是指现场实际状态下,该危险源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即皮带轮无防护罩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c对照下表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40,41,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RLS17~25关键风险(Ⅰ级),需要立即停止作业;RLS13~16重要风险(Ⅱ级),需要消减的风险;RLS8~12中度风险(Ⅲ级),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RLS4~7低度风险(Ⅳ级),需要关注的风险;RLS1~3轻微风险(Ⅴ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3确定风险度(R),42,固有风险及现实风险R值(风险度)所对应的措施(以矩阵法为例),43,方法介绍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DLEC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44,45,4、危险源风险分级,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IV、V级。第Ⅴ级(轻微风险)为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中可以按IV。其他危险源则按评价出的I-IV级风险度,直接对应相应的I-IV风险等级。,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两体系的关系,46,依据风险点基本信息表确定风险点管控主责部门和监管主责部门,1、风险点、危险源管控责任划分,依据危险源基本信息表结合风险点信息确定危险源管控主责部门和监管主责部门,(六)风险分级管控,47,2、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监管,风险点所在车间总体管控,班组、岗位负责责任范围内容的危险源管控;三、四级风险点可由车间级监管,班组、车间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48,风险分级管控措施,3、典型控制措施的制定,49,(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4)警报和警示信号;(5)安全互助体系;(6)培训;(7)风险转移(共担)。,(1)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2)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工程控制措施、管理、行政控制,50,个体防护,(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应急控制,(1)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2)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51,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同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管理,同时适用于安全生产标准化、OSAHS18001。标准管理制度可包括,特种作业管理制度;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设计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使用制度;,52,4、风险分级管控与两个体系的关系,53,54,55,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识别评价的“风险点、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一)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关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分级管控体系,,,56,风险点,危险源,确定排查点,分级排查,隐患,隐患上报,验收,分级治理,隐患分级,,,,,,,,,,1、隐患排查概述,57,2、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关系,1、危险源包括事故隐患;2、事故隐患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3、危险源的现实风险达到不可承受的程度,则构成隐患。,危险源,隐患,隐患,58,1、根据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隐患排查可以为公司级排查专业级排查车间级排查班组级排查岗位级排查专门机构实施的检验检测手段实施隐患排查,企业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实施,如避雷系统检测、特种设备检测、煤气报警仪校准等。,(二)隐患分级排查,59,公司级通常风险级别为I级和II级的风险点,I级和II级风险点通常应包括重大危险源,风险点所产生的后果严重、易产生重大隐患的风险点,或后果不严重、但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点所涉及的危险源。专业级专业管理直接管理或相关的活动、过程、装置、设施、设备、物料等风险点所涉及的危险源,如供电专业的排查点可包括高压线路、高压配电、低压配电、低压固定线路、配电柜(箱)、接地系统、避雷系统、设备绝缘耐压(电机、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等)、临时用电、检维(抢)修等活动等风险点中的危险源。车间级基层单位管辖范围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过程、人员(含外来人员)等风险点所涉及的危险源可设为排查点,包括在本区域内的公司级、专业级排查点,除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实施排查的危险源(如设备接地是否良好需接地电阻检测仪,可以由专业实施排查)外,可设为排查点。,2、分级隐患排查的内容,60,班组级除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实施排查的危险源,将本班组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过程、人员(含外来人员)等风险点所涉及的危险源可设为排查点。岗位级除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实施排查的风险点,将本岗位内所有的设施、设备、作业过程、人员(含外来人员)等风险点所涉及的危险源应设为排查点。,61,外部专业机构实施如企业无能力实施,或法规规定由专门机构实施的检验检测手段实施隐患排查,企业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实施,如避雷系统检测、特种设备检测、煤气报警仪校准等。专兼职安全员、其他管理人员等日常安全监督检查时,可参照已识别的风险点中的危险源控制情况进行抽查,并形成记录。,62,车间、班组的隐患排查内容,可根据所管辖区域隐患排查的数量、风险等级、分布等因素,进行重点关注,侧重于风险较高的风险点隐患排查,而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应确保区域内所有风险点及危险源均能等到监控。,相关说明,,,,公司级,车间级,班级级,专业级,岗位级,63,“风险点、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根据风险点基本信息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表的“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风险点明确了排查的方向,危险源明确排查的细节该“排查点”是企业内分级排查和日常安全检查的关注点,各级安监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也可参照企业上报的风险点、危险源,重点对I、II级风险点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隐患排查的内容,64,4、排查周期根据风险点特性及危险源风险确定检查周期(隐患排查的实施时间间隔),可能的周期包括一班三检每班一次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每季一次等。隐患排查周期可根据安全形式的变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等情况,增加隐患排查的频次。涉及季节性、节假日、检修、抢修、开停机等间断性出现的风险点、危险源,可针对其特点制定专项排查表。,65,5、隐患排查点分配的操作,如何将识别的风险点及危险源分配至公司级、专业级、车间、班组和岗位,形成各级别隐患排查对象,建议推荐使用下表所列格式,使用Excel表格的筛选功能进行筛选后汇总,形成各级别隐患排查表。具体步骤如下将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措施表中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风险点、危险源、风险等级信息复制到Excel表中,增加“基层组织排查”、“专业组织排查”、“级排查”等栏,形成带有风险点信息的表6-1格式的Excel表,由体系建设工作小组成员组织相关层次人员实施,对各危险源逐条确定,所在列对应的风险(即勾划“√”)选出来,在相应的周期确定排查周期。关于Excel表格的筛选操作实施,参见附件7。企业也可采用其他手段,实施隐患排查点的分配。,66,隐患排查操作,使用Excel表格的筛选功能进行筛选,形成隐患排查分配表,67,68,69,6、筛选后汇总,形成各级别隐患排查表,隐患排查点汇总,(部分),70,1、基层组织排查包括车间、班组、岗位为主体实施的隐患排查,专业组织的排查包括防火防爆、电气、职业危害、设备等各专业实施的隐患排;公司组织的排查由隐患排查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隐患排查;2、周期是指隐患排查的实施时间间隔,如A代表每月至少一次,B代表每周至少一次,C代表每班至少一次,D代表每班至少两次,E代表每两小时一次,F代表每季度至少一次。3、原则上,公司级组织排查应包括I、II级风险点的检查,专业组织的排查应包括本专业所涉及的风险,如接地系统的隐患排查应由机电专业实施;基层组织排查应包括管辖区域内所有有能力实施排查的风险,车间应关注本区域内较大的风险,如III级以上风险点,班组应关注班组内较大的风险,岗位应关注本岗位所涉及的各风险点,各级排查内容的周期可以不同;4、上一级组织的排查,可增加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以验证下级组织排查实施的有效性,如公司级组织排查可通过抽查专业组织排查的内容,验证专业排查的效果,以进行隐患排查效果的考核;5、根据需要,可根据安全形式的变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等情况,增加隐患排查的频次,但时间间隔不应超过上表所策划的周期。,7、隐患排查筛分注意点,71,隐患排查表,72,73,(1)日常隐患排查;(2)综合性隐患排查;(3)专业性隐患排查;(4)季节性隐患排查;(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等,(三)隐患排查的实施,1、隐患分级,按照隐患的危险程度,参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可分为一般隐患、重大隐患二个等级。其中一般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小,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很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74,(四)排查结果的处理,2、隐患的判定标准(参考是否是隐患,应以该风险点中危险源的风险是否达到了企业“不可承受”的水平,即是否为“不可承受风险”。具体判定时应考虑以下方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不符合针对风险点制定的“典型控制措施”;不符合主管部门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的特定要求;不符合企业制定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要求;违反企业采取的且证明有效的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追求其他。,75,I级或II级危险源,对应的隐患为重大隐患;III、IV级危险源,对应的隐患为一般隐患。不同级别隐患分别实施登记跟踪管理。危险源风险等级直接引用于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表。,3、隐患级别的确定(参考,76,1、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根据治理能力判断,可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专业治理、公司治理。由隐患发生单位确定治理责任人,如确认无能力实施治理,则应向公司申请实施专业治理或公司治理。,(五)隐患分级治理,77,2、一般隐患的整改隐患排查人员向存在隐患的部门、车间、班组下发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由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负责人或班组立即组织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时限等内容。,78,3、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或难以整改的隐患,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车间应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经论证后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单位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对于简单易行的整改措施,也可参照一般事故隐患的整改要求实施。,79,80,4、整改期间的防范要求对无法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车间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涉及重大事故隐患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81,(六)隐患治理验收1、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的验收一般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隐患治理效果的验收由隐患提出单位或人员实施,由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车间组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向隐患排查主管部门提交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消号审批,验收人进行签字确认,申请隐患验收及关闭销号。隐患排查主管部门对提交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消号审批进行审查,并进行现场复验后,进行隐患验收及关闭销号,复验人进行签字确认。,82,2、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验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由企业隐患排查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车间、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经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向监管部门提交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消号审批表,申请隐患验收及关闭销号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验收。,(1)评价本次隐患排查是否覆盖了排查表风险点、危险源是否全面;(2)做出本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结论,填写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表格。(3)确定本次隐患排查发现包括确定隐患清单、隐患级别以及分析隐患的分布(包括隐患所在单位和地点的分布、种类)等;(4)向上级报送排查结果,最终应汇总到安全主管部门(公司);(5)对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如发现的隐患所对应的排查点未在隐患排查表中体现(即未曾识别的“风险点、危险源”),应及时进行补充,并调整风险点、危险源信息,同时应调整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表,增加、完善风险点、危险源信息,从而实现以隐患排查不断完善风险点、危险源信息的良性循环。,(七)分析总结及结果处理,83,84,(八)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与其他体系的关系,85,1、小微企业、风险较小企业的特点与不同点工序相对简单、设备设施相对少人员能力相对不足人员素质相对较差人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安全卫生投入相对较少,因专业能力或设备能力不足,必要时,充分利用外部第三方资源和力量。,86,2、基本思路风险点识别为主;危险源辨识为辅;,风险点识别,风险点分级,典型管控措施,对照措施进行隐患排查,隐患整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87,3、风险点的确定根据小微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建议将小微分按照不同的规则划分辨识单元(1)工序性强的行业按流程划分。如,机械制造行业可分为钢材或原材装卸、预处理、下料、组装、铆焊、喷漆、组装、试压、调试、运输等;(2)工序流程性不强的行业或者企业中流程性不强的活动或区域的可按区域或活动划分,如分动力辅助设施(煤气发生炉、空压机室、变配电系统、仓库、环保系统设施等);(3)识别厂区内及周边环境。,88,4、风险点的分析、确定风险点分析可能的事故类型;后果程度,根据经验,依据以下判定准则(参考)进行风险分级,89,风险点基本信息表,填写此表,90,危险源识别、评价、管控措施表单位或部门年月日,1、参照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相关标准、同行经验制定典型控制措施2、依据经验直接判定风险等级,91,5、隐患排查小微企业规模较小,部门人员设置有限等原因,隐患排查可简化为公司级排查班组级排查岗位级排查如果微型企业隐患排查亦可简化为公司级排查和岗位级排查。公司级排查可包括综合治理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及消防、配电等专业性检查等。,92,6、隐患排查内容小微企业相对风险点可能会较少,但关注方面的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公司管理设备绝缘耐压(电机、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等)、临时用电、检维(抢)或相关的活动、过程、装置、设施、设备、物料等所涉及的风险点,如机电专业的排查点可包括高压线路、高压配电、低压配电、低压固定线路、配电柜(箱)、接地系统、避雷系统等活动。7、其他操作步骤类似。,93,企业如何基于现有的安全管理基础做好两个体系建设,充分理解自身现有的安全管理的基本状况和原理;充分理解“两个体系”有关的安全管理基本规则、行业典型实施指南等内容;充分分析现有安全管理系统与两个体系内容之间的差异,找出现有安全管理在环节缺失、制度不良、操作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按照两个体系的要求,完善和优化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确保多层皮现象弱化,以保证管理制度等落实施;企业应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两个体系建设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安全管理人员应系统掌握相关要求,确保能力有效提升,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应用自如。以两个体系建设为核心,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形成一体化运作。,谢谢,9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