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pptx

返回 相似 举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目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03,,,双重预防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CONTENTS04运行方法05运行过程中的共性问题,01,双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法律法规,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第九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的;,,,法律法规,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一般事故隐患,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对重大事故隐患,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制定和落实治理方案及时予以消除,并将治理方案和治理结果向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督办。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除前和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疏散周边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并设置警戒标志。,,,法律法规,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未按照规定建立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未按照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和治理结果的;,,,法律法规,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七)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八)组织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省政府有关文件,※2016年3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2016年4月5日,省安委会又下发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通知中明确了总体目标,责任分工,工作步骤和相关要求。※2017年3月21日省政府安委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鲁安办发〔2017〕12号)。※2018年5月2日省政府安委会下发2018年全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8﹞29号)。,,,国家、省政府有关文件,※2018年5月10日应急管理部下发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应急〔2018〕19号),企业根据通知要求依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做好自查。※2018年5月28日省政府安委会下发关于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通知(鲁安办发﹝2018﹞33号),通知要求在创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要把建立双重预防体系作为其核心内容,融合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同步建设、互促共进、有效运行。※2018年5月29日省安监局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视频点评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函字〔2018〕40号。,,文件精神,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视频点评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函字〔2018〕40号各市安监局,各有关企业根据2018年全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8﹞29号),经研究,自6月中旬起组织开展全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视频点评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形式和点评内容从全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危行业企业,以及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中随机选择企业,通过省安监局视频会商系统定期进行点评。点评主要依据双重预防体系通则、细则、实施指南地方标准和各行业领域双重预防体系评估标准,重点分析企业风险评价分级、管控措施科学性和可行性,重大风险判定,隐患排查运行,隐患治理台账,奖惩制度落实等。视频点评组织全省各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和同类型企业进行视频观摩,分享企业建设成功经验,查找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二、工作程序1、在每次视频点评会召开前,按照统筹结合随机选择的原则,省安监局有关业务处室确定一定数量的候选企业,候选企业及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每次视频点评在候选企业中随机抽取2-4家企业,确定为拟点评企业,拟点评企业按要求向省局有关业务处室报送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相关档案资料。省局有关业务处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拟点评企业档案资料进行审查。2、召开全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点评视频会议,会上先由点评企业主要负责人简要汇报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接着企业所属县(市、区)安监局有关负责同志进行点评,最后由有关专家对企业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提问,在充分互动交流基础上,依据相关行业领域双重预防体系评估标准进行量化打分。3、每次视频点评结束后,省局有关业务处室要总结点评情况,将有关视频材料发布到省局门户网站上,方便大家学习。相关市、县(市、区)安监局负责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确保点评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一)组织开展视频点评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督促各市、县(市、区)面上工作推动,拓宽企业覆盖面、提高企业落实力度,彻底打通全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各市、县(市、区)安监局要高度重视,在积极做好相关组织工作的基础上,要以开展视频点评作为高效、精准发力的监管手段,推进辖区内企业扎实做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省局各有关业务处室要精心筹划,制定相关行业领域视频点评具体方案,确保工作质量。各市、县(市、区)安监局要参照省局的做法,适时组织开展本辖区内企业双重预防体系点评工作。(二)加强视频点评结果运用,将视频点评情况纳入到企业所属市、县(市、区)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工作中。被省确定为视频点评的企业,作为年度安全生产考核中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现场抽查企业,其点评结果计入年度考核结果。企业视频点评中符合相关评估标准要求的,获取年度考核相应权重分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扣除相应权重分数。(三)强化视频点评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对于视频点评中不符合评估标准要求的企业,一律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限期1个月出具整改报告并由所属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复核;复核仍不达标的,一律责令停产整改。对未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或工作流于形式,责令限期整改后,仍未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导致发生事故的,坚决纳入失信行为“黑名单”管理。(四)加强视频点评宣传发动,积极挖掘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典型案例,组织媒体记者开展采访、报道活动,宣传先进经验,积极打造亮点。对体系建设工作不落实、弄虚作假搞形式、安全隐患众多的企业将进一步加大曝光力度。全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视频点评会议由省安监局矿山处、工商贸处和危化处分别进行组织举办,具体工作安排将另行通知。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8年5月29日,,双重预防体系相关标准,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28832016)三、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12017)四、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30102017)五、环氧丙烷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B37/T31362018)六、环氧丙烷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B37/T31372018),,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的关系,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因果关系。风险分级管控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必须全面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精准分析才能保证风险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对标排查。只有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有效实现有机结合,无缝对接,才能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达到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最终目的。,0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1.理解几个相关术语、概念,★风险risk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风险点risk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分为作业活动类、设备设施类或两者的组合)如丙烯罐区罐区操作就是一个作业活动类风险点;丙烯罐区丙烯泵就是一个设备设施类风险点。(风险点可大可小,但要结合实际,大小适中)★风险分级管控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and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危险源包含在风险点内。一个风险点内存在多个危险源。,,,★什么是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风险一般分为几级按照细则,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采用5级分级的风险评价方法,将风险最低的两级4、5级都定为“蓝色”低风险级别。风险等级对照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蓝色风险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或可忽略风险/低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4级风险轻度危险(低风险),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黄色风险3级风险,显著危险(一般风险),公司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2级风险(含直接判定情形),高度危险(较大风险),公司级应重点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助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红色风险1级风险(含直接判定情形),极其危险(重大风险),公司级重点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助落实。若控制措施不完善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必须立即停止相关作业活动。★什么是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记录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是什么从总体上讲,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六个阶段。即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制定、风险管控、效果验证与更新。,,,对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理解把握,关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中较大以上风险的确定和管控要求的补充说明针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有关行业领域细则的规定,我们组织有关处室、标杆企业、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对通则、细则规定直接判定的重大风险。主要是基于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进行判定风险“管控级别”,是为提高风险管控层级、确保企业落实管控责任,遏制重大事故发生而进行规定的。一旦有符合直接判定重大风险规定的风险,无论其“评价级别”为何种等级,一律直接确定“管控级别”为重大风险,用“红色”进行标识,管控层级是企业最高级。此类重大风险是允许存在的,也不能因为增加了管控措施而降低管控级别,必须进行最高层级管控。“评价级别”为“1级或A级”风险(重大风险)的管控要求是应立即增加(调整)管控措施并有效落实,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相关过程应建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活动。二、建立较大及以上风险直接判定制度。为有效管控企业较大及以上风险,各行业领域在执行通则、细则规定的直接判定重大风险情形的基础上,可根据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明确有关重点部位、关键装置、危险工艺、危险作业等直接判定为较大及以上风险的情形。无论其“评价级别”是否低于2级,“管控级别”应不低于较大风险的管控级别。两体系办公室2017年10月9日,,,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形,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运行装置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构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罐区;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一级以上动火作业、四级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易产生硫化氢的作业场所。,,,,,,,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流程,(1)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制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企业应成立公司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和职责如下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各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成员由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组成,负责组织本专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开展。企业其他各级组织应成立相应的风险管控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各级干部员工都应参与这项工作。企业全体员工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工作小组的工作部署要求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相关工作。,,,,,,,,,,,集团公司级分公司级,车间级,工段级,,,(2)制定发布实施方案,,,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企业建立风险管控制度,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的格式,确定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规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3)编写风险管控体系文件,,体系文件,,,,,,,,,,(4)实施全员培训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奖惩等。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进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培训。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核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装置布置、功能分区、工艺流程、存在的主要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工艺、技术、设备、人员变更情况;工艺操作规程、现有风险点的风险管控措施;已采取的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安全措施;其他风险信息。,,,企业培训过程应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培训签到表;培训考核或效果评价记录;其他相关资料。,,,,,,,,,,,,组织全员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考试,,,对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按照设施、部位、场所、区域或生产装置、重点部位、作业场所、储存区域等功能分区进行。设备设施清单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5)风险点确定,,,,,,,,,,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环氧丙烷企业主要工序内的各类作业活动即为风险点,常规的作业活动应建立作业活动清单。,,,,,,,,,(6)形成风险点登记台账,,,企业应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基础上,汇总形成包含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的基本信息的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做好准备。,,,(7)危险源辨识,,,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分析。,,,,,,,,,,,,,,,,,,,,,,,,,,,,,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以及企业周围环境及影响等,,,,,,,,,,(8)危险源辨识实施,危险源辨识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危险源辨识依据GB/T6441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如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罐区操作,针对作业活动风险点罐区操作细分具体的作业步骤,对每个作业步骤分析出危险源或潜在事件,分析出危险源或潜在事件启动或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根据LEC法,计算出风险度D值,然后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措施。,①蒸气伴热调控,②操作阀门,③泵房作业,④检查管道和设备标识,,,,,,,,,针对风险点罐区操作可分解成以上4步常规的、有序的操作步骤。,,如设备设施类风险点丙烯气液缓冲罐,针对设备设施风险点丙烯气液缓冲罐应细分为具体的检查项目,对每个项目制定检查标准,分析出不符合标准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根据LEC法,计算出风险度D值,然后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措施。,,,,,,,,,,,,,,①压力表,②液位计,③基础、支撑,④接地,⑤接口法兰,⑥壁厚,⑦排液口,,,(9)制定风险管控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从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b.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c.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d.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e.监测监控设施(尤其是涉及高毒物料的使用);f.报警和警示设施;g.氯气泄漏抽吸系统;h.自动喷淋系统等。,,,,,个体防护措施包括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空气呼吸器、安全带等。,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a.入厂前的三级安全教育;b.转岗前的安全培训教育;c.特殊作业前的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d.对特定作业规程或操作规程的培训教育;e.规定时间频次的日常安全教育或年度再培训;f.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特种作业证而专门开展的培训教育等。,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包括a.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b.配备专职消防队、应急救援队伍及应急救援物资;c.现场设置消火栓、消防炮、洗眼器等洗消设施;d.现场配备应急药品等。,a.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b.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c.安全互助体系;d.风险转移(共担);e.规定时间频次的安全检查、巡检;f.规定时间频次的设备校验、检测;g.设置警示告知牌;h.专人监护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等。,,控制措施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10)风险评价企业宜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分析法(LS)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在对风险点内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充分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严格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具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诉求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通过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的乘积得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实际上风险等级DLEC,,,,,,,,,(11)确定风险等级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其中,1级为最高风险,5级为最低风险。,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对可能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结合企业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分为公司级、部室级、车间级、班组级。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12)管控要求,,,,,,,,,,四级车间级,五级班组级,三级分公司级,一级二级,集团公司级,,,责上,管级,控负,,责,逐管,级控落的实风,具险,体,,措下,施级,。应,同,时,负,,,(1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全部风险点、管控措施等风险信息),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1,汇总,,,,,2,评审,,,,,,,,,3,4,修订,审核,,,,,5,发布,,,,6,培训,,,,,,,分级管控清单要求下级要呈报上级,上级负责审核、批准,各级都要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实现信息有效传递。,,,,,,,,,,,,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14)形成档案记录,文件化成果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重大风险管控清单,涉及所有风险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单独建档管理。,,,(15)风险信息应用,,,组织全员和相关方学习、了解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使员工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公司制作公告栏、告知牌、手册等方式对风险点进行公示。,,,,,,(16)分级管控的效果,,,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17)持续改进,评审企业应结合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化体系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轮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确保风险可控。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组织编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报告,对本轮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总结评审,对变更情况应进行说明。,,,更新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沟通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03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重要区别,“双重预防体系”所指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同于以往安全标准化以检查人员经验为主导的隐患排查方式,它是“双重预防体系”的实际操作部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基础上的,是对辨识出的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排查、核实、确认过程。风险管控措施不落实就是隐患,就要实施整改、治理,管控措施落实好了,风险就能得到管控。,事故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隐患治理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5)隐患分级,,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结合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第5条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以下情形构成重大事故隐患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二十、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基础管理类隐患(6)隐患分类生产现场类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及相关人员配备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岗位操作人员技能培训情况;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情况;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应急管理,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修订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情况;演练及评估情况;应急物资配备情况;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包括管理制度、档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查体等;相关方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其他方面。,,,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包括设备设施的完好性;设备设施是否是落后淘汰类;是否有“跑冒滴漏”情况;防雷接地是否完好;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场所环境,包括噪声、粉尘、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否达标;易燃易爆、有毒作业环境是否配备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监测装置等;从业人员操作行为,包括员工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情况;排查“三违”行为;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消防及应急设施,包括现场消防栓、灭火器、喷淋器完好性;消防设施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供配电设施,包括供配电设施完好性;防爆区域内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是否达标;应急照明系统配备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包括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完好性;辅助动力系统,包括辅助动力设施的完好性;是否有“跑冒滴漏”情况;防雷接地是否完好;运行参数是否正常等;现场其他方面。,04运行方法,,,,,,1.健全机构,企业应成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和职责如下;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职责是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副组长由各分管负责人担任,职责是负责分管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员由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职责是负责组织本专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开展。,,,,,2.完善制度,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配套奖惩制度,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确保治理措施的落实。,,,,,,3.组织培训,,,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二〇一八年度**公司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实施方案,,,,4.全员参与企业应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使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5.编制排查项目清单,基本要求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是建立在风险点分析记录基础上的,要根据风险分析记录来制定,例如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精馏操作”,风险分析记录如下,,,,,针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精馏操作”,制定的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如下,,,(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基础管理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针对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列举资质证照、管理机构、责任制、制度等排查清单制定如下,,,隐患排查清单信息应包括排查类型、组织级别、排查周期。隐患排查应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