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1 2卷第 S 1期 2 0 1 0年 6月 资源与产业 R E S O U R C E S&I N D U S T R I E S V o l 1 2N o S 1 J u n 2 0 1 0 收稿日期2 0 1 0- 0 3- 1 2 ;修订日期2 0 1 0- 0 5- 0 8 ;责任编辑段丽萍。 作者简介王世鹏 ( 1 9 8 1 ) ,男,博士生,主要从事资源产业经济与地质矿产经济研究。E m a i l j i m w s p @f o x m a i l c o m 资 源 环 境 我国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王世鹏 (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 0 0 0 8 3 ) 摘 要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借鉴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模型,建立区 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指标体系。根据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实例评价分析陕西省矿产资源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产资源;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层次分析法;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 4 0 7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 2 4 6 4( 2 0 1 0 )S 1- 0 1 2 5- 0 5 AC A S ES T U D YO N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C O N C E R T E DD E V E L O P ME N T A S S E S S ME N TO NR E G I O N A LM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 , E N V I R O N ME N T ,E C O N O MYA N DS O C I E T Y WA N GS h i p e n g ( S c h o o l o f t h e E a r t hS c i e n c e s a n d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r et h eb a s ef o r d e v e l o p i n gs o c i a l e c o n o m y .T h ec o n c e r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m o n g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c o n o m ya n ds o c i e t yi sf u n d a m e n t a l f o r t h e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T h i sp a p e r a p p l i e sr e l a t e di n d e x s y s t e m s a n dm o d e s t ob u i l d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d e xs y s t e mc o v e r i n gr e g i o n a l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c o n o m y a n ds o c i e t y ,a n da s s e s s e st h ec o n c e r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e x t e n t b a s e do nac a s es t u d yo n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p r o v i d i n ga r e f e r e n c et ok e e par e g i o n a l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K e yw o r d s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c o n c e r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H P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1 概述 对于一定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程度的研究既包含协调性研究又涉及可 持续发展的研究。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 会的协调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水平。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 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 环境的稳定协调。因此,开展矿产资源、环境与 资 源 与 产 业2 0 1 0年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弄清矿产资源对经济 社会的支撑能力,对于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对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吴跃明等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 核心,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建立环境 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 1 ]。廖重斌[ 2 ]提出环境与经 济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将环境与经济 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 3个层次 3 0种基本类型,并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评价对象进行实例评价分 析。张晓东等建立了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 间的协调度模型,并对 2 0世纪 9 0年代中国省级区 域实证分析[ 3 ]。李艳等分析了经济环境系统发展 的协调性,建立了评价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 数学模型[ 4 ]。仇方道等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 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法分析 了 1 9 8 8 2 0 0 3年徐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 5 ]。 王新杰等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 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动态和静态协调指数,对西安 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和 分析[ 6 ]。 由上述研究可知,学者主要针对经济与环境这 两方面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一定探索,而对矿产资 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较薄弱,成 果较少,相关研究主要有吴仲雄等从资源、经济、 社会、环境和智力 5个方面设置了评价指标,建立 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 对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7 ]。闫军 印等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运用系 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包含资源开发、经 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3个子系统的区域矿产资源开发 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8 ]。因此,本文的研究既增加了 协调发展评价的内容,又提供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 展评价的新思路。 2 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度评价 2 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个 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求对整个系统的准确 体现,从对一个系统进行描述的角度,合理选择既 表示了系统内部结构又能反映系统整体功能的部分 作为评价系统的指标。 2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 系结构的建立、指标的设计、公式的推导等都要有 科学的依据。各指标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要注重对 国际和国内各区域都适用、公平,为此选取指标要 做到资料、数据的易取性或可统计计算和易量 化性。 3 )完整性与简洁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 必须能够从整体出发,全面反映区域矿产资源、 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状况,同时,指 标体系应力争简单、精炼、准确地把握系统相应 方面的性质,以使理论和实际操作抓住重点,易 于处理。 2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是包括矿 产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 4个子系统的一 个复杂巨系统。各子系统通过相互依赖与制约、竞 争与合作的矛盾运动,促进整体的发展。而这一复 杂系统协调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 空间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子 系统之间主要体现为职能互补、相互促进,从而实 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发展。 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指标 体系是对区域矿产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 展度进行综合评价与研究的依据。本研究以可持续 发展论为理论基础,借鉴相关学者所建立的资源环 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复合系统模型[ 9 - 1 1 ],综合频 度统计和理论分析方法选取指标,同时考虑区域矿 产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复合系统的特征、地域 性、基本要素和突出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选择与 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系且针对性较强的指标。综 上,本文构建了以矿产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 系统和社会系统 4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度综合评价指 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3个等级 ( 表 1 ) 。 621 第 S 1期王世鹏我国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 表 1 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矿 产 资 源 │ 环 境 │ 经 济 │ 社 会 复 合 系 统 A 矿产资源子系统 B 1矿山个数 C1 1 矿业总产值 C 1 2/ 万元 矿业从业人数 C 1 3 年产矿石量 C 1 4/ 万 t 矿业利润 C 1 5/ 万元 单位 G D P能耗 C 1 6/ t 标准 环境子系统 B 2 “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C 2 1/ 万元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C 2 2/ 万 t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C 2 3/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C 2 4/ %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C 2 5/ 1 0 4m3 经济子系统 B 3 人均 G D PC 3 1/( 万元/ 人) G D P年均增长率 C 3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 C 3 3/ 万元 能源工业投资 C 3 4/ 万元 财政收入 C 3 5/ 万元 社会子系统 B 4 人口数 C 4 1/ 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 C 4 2/ %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报酬 C 4 3/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C 4 4/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C 4 5/ 元 2 3 评价方法与步骤 1 )数据处理。由于各项指标数值的量纲、意 义以及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不具有可比性,为了能 够将指标参与评价计算,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 理,通过函数变换将其数值映射到某个数值区间, 消除指标量纲影响后才能计算综合评价结果。数据 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最小最大规范化 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 2 ]。假定 λ m a x与 λm i n分别 表示属性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小最大规范化通 过计算将属性 x 的值映射到区间 [ 0 ,1 ]上的 x , 由下式计算。 效益型指标 ( 越大越好型)的隶属函数 x i = xi / λ m a x, ( 1 ) 成本型指标 ( 越小越好型)的隶属函数 x i = λm i n/ xi, ( 2 ) 式中 λ m a x和 λm i n为相应于指标 x 的规划值、对比标 准值、期望值或理想值。 2 )权重确定。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权 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2 ]。 主观赋权法以咨询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主 观判断获得,如 D e l p h i 法、A H P法等;客观赋权法 根据原始数据运用统计方法计算获得,如灰色关联 法、二项系数加权法、变异值法、熵值法等。本文 主要采用 D e l p h i 法确定准则层权重,其次用层次分 析法确定指标层权重。 2 4 协调发展度评价方法 1 )协调度评价。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要素之 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他对于约束矿产 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行为,促进二者 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计算公式为 C= f ( x )g ( x )h ( x )i ( x [ ) f ( x )+g ( x )+h ( x )+i ( x )] 4 {} 4,( 3 ) 式中C为协调度;f( x ) 、g( x ) 、h( x ) 、i( x ) 分别为矿产资源发展水平、环境发展水平、经济发 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K为调节系数,K ≥4 。 协调度 0 ≤C ≤1 ,C越大,表明矿产资源、环 境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越协调,反之,C越小,表 明各系统越不协调。 其中 f( x ) =∑ m i = 1 a ix , i,设定 x , 1、x , 2,,x , m为 描述 f( x )发展水平的 m个标准化指标,a i为所 选取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g( x ) 、h( x )和 i( x )依此类推计算。 2 )协调发展度评价。协调度是表示矿产资源、 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协调关系的一项重要指 标,他对于促进四者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仅协调度不能真实反映矿产资源、环境与经 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此构造下述协调发 展公式。 协调发展度反映区域矿产资源、环境、经济、 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或效益,计算公式为 槡 D=DT ,( 4 ) 式中 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αf ( x )+ β g ( x )+μ h ( x )+δ i ( x ) ,为资源综合评价指数,其 721 资 源 与 产 业2 0 1 0年 中 α 、β 、μ 、δ 分别为矿产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 发展水平权重。协调发展水平的度量标准如表 2 所示。 表 2 协调发展度等级划分 协调 发展类 优质协调发展 良好协调发展 中级协调发展 初级协调发展 0 9 0~ 1 0 00 8 0~ 0 8 90 7 0~ 0 7 90 6 0~ 0 6 9 过渡 发展类 勉强协调发展濒临失调衰退 0 5 0~ 0 5 90 4 0~ 0 4 9 失调 衰退类 轻度失调衰退 中度失调衰退 严重失调衰退 重度失调衰退 0 3 0~ 0 3 90 2 0~ 0 2 90 1 0~ 0 1 90~ 0 0 9 3 陕西省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度实证评价 1 )数据收集与处理。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 0 0 8 、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 年鉴 2 0 0 8 、 中国矿业年鉴 2 0 0 8 以及 陕西统 计年鉴2 0 0 8 ,选取反映矿产资源发展的6个指标、 反映环境发展的 5个指标、反映经济发展的 6个指 标以及反映社会发展的 5个指标,结合陕西省的实 际情况,选择相应指标的期望值,对其进行标准化 和权重处理,结果见表 3 。 2 )评价方法与计算结果。根据上述评价方法、 步骤以及公式,首先求出陕西省各城市子系统发展 水平 f( x ) 、g( x ) 、h( x )以及 i( x ) ,然后根据 公式 ( 3 ) 、( 4 )计算出协调度 C和协调发展度 D 。 本文鉴于矿产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 会系统 4个子系统有同等重要的发展水平,取权重 α= β = μ=δ = 0 2 5 ,并且在公式 ( 3 )中取 K= 4 。 最后,计算出陕西省 1 0市域的矿产资源、环境、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度以及协调状况等级评价结果 ( 表 4 ) 。 表 3 陕西省 1 0市发展指标标准化值及权重 子系 统层 编号 标准化值 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权重 矿产资源 子系统 C 1 1 0 5 3 60 4 0 90 7 3 70 4 9 00 5 3 50 8 7 40 9 8 10 5 6 90 9 3 60 9 9 20 1 2 5 C 1 2 0 0 0 40 0 4 40 0 2 20 0 2 60 1 1 10 9 0 60 0 1 10 1 5 10 0 0 70 0 1 40 2 2 5 C 1 3 0 0 4 40 7 8 80 7 0 70 7 0 30 3 6 90 8 0 70 9 1 50 8 0 20 4 4 90 7 1 50 1 2 5 C 1 4 0 0 5 90 1 6 50 0 9 10 1 5 10 2 8 40 2 7 70 0 8 00 9 5 50 0 2 30 0 5 50 1 5 0 C 1 5 0 0 0 00 0 0 60 0 1 50 0 1 80 1 2 60 9 6 10 0 0 00 1 6 70 0 0 30 0 0 40 1 7 5 C 1 6 0 5 3 50 2 4 60 3 7 50 3 9 40 1 5 20 7 4 50 3 0 10 2 1 50 3 8 90 4 8 20 2 0 0 环境 子系统 C 2 1 0 9 0 60 0 7 70 3 2 60 1 8 50 7 1 50 0 4 70 7 2 40 3 3 40 0 3 40 1 8 20 2 5 7 C 2 2 0 1 9 00 0 5 20 1 3 80 1 6 60 7 5 20 0 3 00 1 7 20 8 9 40 1 2 50 0 2 80 2 2 9 C 2 3 0 7 5 60 7 1 50 8 6 10 9 2 00 9 2 50 4 9 00 9 0 70 9 3 10 5 0 70 3 3 10 1 7 1 C 2 4 0 6 8 70 5 8 00 6 9 20 6 9 20 6 6 80 9 8 40 6 8 10 6 6 40 6 9 50 6 3 80 2 0 0 C 2 5 0 0 4 40 0 8 60 0 4 80 0 8 50 0 3 20 3 5 90 1 4 80 0 5 40 8 4 00 8 1 60 1 4 3 经济 子系统 C 3 1 0 5 3 30 3 0 80 3 8 70 2 9 50 1 9 50 7 1 70 2 0 90 5 0 80 1 7 70 1 4 20 2 8 1 C 3 2 0 4 8 10 5 8 70 5 5 10 4 7 70 4 9 90 8 3 70 4 4 70 9 9 20 4 4 50 4 3 40 2 1 9 C 3 3 0 8 4 80 0 8 90 4 0 30 3 1 50 3 1 30 7 9 80 1 2 70 7 8 10 0 6 00 0 3 20 1 5 6 C 3 4 0 1 4 90 1 0 40 1 4 70 2 4 90 2 1 60 9 1 80 0 9 20 8 3 70 0 6 90 0 3 00 1 5 6 C 3 5 0 5 6 50 0 3 00 0 9 80 0 9 70 0 8 00 3 6 30 0 5 10 2 5 10 0 2 90 0 2 50 1 8 8 社会 子系统 C 4 1 0 4 4 90 2 2 40 9 9 30 7 4 70 6 8 90 5 7 20 9 3 90 8 9 20 7 1 10 6 3 90 1 4 3 C 4 2 0 7 6 70 7 5 40 7 1 50 7 5 70 7 5 20 7 8 40 4 1 80 8 5 40 3 7 40 5 1 60 1 7 1 C 4 3 0 6 1 80 4 6 70 4 5 30 4 2 70 4 1 60 5 6 60 4 3 40 5 7 00 4 4 80 3 5 40 2 2 9 C 4 4 0 6 3 30 4 0 80 5 5 00 5 4 90 4 4 10 4 9 00 4 1 00 4 4 30 4 0 30 4 4 40 2 0 0 C 4 5 0 5 5 00 3 2 80 3 6 10 3 6 40 3 0 10 3 5 60 2 9 90 3 2 80 2 8 20 2 3 10 2 5 7 821 第 S 1期王世鹏我国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 表 4 陕西省 1 0市矿产资源、环境与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 城市Df( x )g( x )h( x )i( x ) 西安市0 3 2 90 1 8 90 5 4 90 5 1 70 6 0 5 铜川市0 4 2 90 2 3 50 2 8 20 2 5 10 4 3 4 宝鸡市0 4 6 90 2 7 70 4 0 80 3 3 40 5 7 1 咸阳市0 4 4 10 2 6 00 3 9 30 2 9 40 5 7 3 渭南市0 3 0 90 2 3 30 6 5 20 2 6 20 4 8 8 延安市0 5 3 80 7 7 30 3 8 10 7 2 10 5 3 5 汉中市0 3 5 50 3 1 20 5 3 80 2 0 00 4 6 4 榆林市0 6 7 40 4 2 10 5 9 00 6 6 00 5 7 7 安康市0 3 4 70 2 5 60 3 8 30 1 7 30 4 2 1 商洛市0 3 2 70 3 2 20 3 5 40 1 4 90 4 0 9 3 )结果分析。从表2和表4可以看出,陕西省 1 0市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有 着明显差异,榆林市处于陕西省最高的协调发展水 平 初级协调发展,延安市名列第二,排在最后 的谓南市属于轻度失调衰退,按协调发展程度的排 名依次是榆林市 > 延安市 >宝鸡市 >咸阳市 >铜 川市 > 汉中市 > 安康市 > 西安市 > 商洛市 > 渭南市。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 1 0市矿产资源、环境与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可以分为 5个基本类型榆 林市为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型; 延安市为勉强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宝鸡市、咸 阳市、铜川市为濒临失调衰退类矿产资源滞后型; 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为轻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滞 后型;西安市、渭南市为轻度失调衰退类矿产资源 滞后型。 根据上述评判结果以及定量定性分析可以得出, 陕西省只有榆林市为矿产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的均 衡协调发展,榆林市和延安市矿产资源发展水平高 于其他各市,延安市、榆林市和西安市经济发展水 平较高,陕西省经济整体上相对滞后,环境承载力 较强。因此,在保证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均衡发 展矿业、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推进产业生态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各种 资源的浪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成为陕西省的发 展重点,也是陕西省走科学发展之路、提升区域竞 争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 1 ] 吴跃明,郎东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 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 9 9 6 ( 2 ) 4 7 5 0 [ 2 ]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 .热带地理, 1 9 9 9 , 1 9 ( 2 ) 1 7 2 1 7 7 [ 3 ] 张晓东,池天河. 9 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 J ] .地理研究, 2 0 0 1 , 2 0 ( 4 ) 5 0 6 5 1 5 [ 4 ] 李艳,曾珍香,武优西,等.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 法研究及应用[ J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 0 0 3 ( 5 ) 5 4 5 8 [ 5 ] 仇方道,顾云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以徐州市为例 [ J ] . 经济地理, 2 0 0 6 , 2 6 ( 6 ) 1 0 2 2 1 0 2 5 [ 6 ] 王新杰,薛东前.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演化 分析[ J ] .自然资源学报, 2 0 0 9 , 2 4 ( 8 ) 1 3 7 8 1 3 8 9 [ 7 ] 吴仲雄, 高清平.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研究[ J ] .中国矿 业, 2 0 0 7 , 1 6 ( 9 ) 1 4 1 7 [ 8 ] 闫军印,赵国杰.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及其模拟分 析[ J ] .自然资源学报, 2 0 0 9 , 2 4 ( 8 ) 1 3 3 4 1 3 4 2 [ 9 ] 冯久田,尹建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0 5 ,1 5( 3 ) 1 3 5 1 3 9 [ 1 0 ]齐亚彬.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主要问题剖析[ J ] .资 源经济, 2 0 0 5 ( 5 ) 7 1 1 [ 1 1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J ] .地球科学 进展, 2 0 0 1 , 1 6 ( 4 ) 5 4 9 5 5 5 92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