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研究-认识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关键.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研究-认识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关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研究-认识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关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 1卷 第3期 2 0 0 4年9月 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G e o s c i e n c e s,B e i j i n g V o l . 1 1N o . 3 S e p t .2 0 0 4 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研究 - - -认识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关键 钱祥麟 北京大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1 0 0 8 7 1 摘 要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深受新生代初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陆 陆碰撞的影响, 原属显生宙不 同时代构造单元拼贴的中国区域发生了普遍而强烈的构造叠加改造, 导致板内造山作用。由作者新 编的中国主要活动断裂构造图显示, 印度板块的碰撞对中国地质构造演化的影响远比自中生代侏罗 纪以来太平洋 亚洲板块会聚造成的影响更为强烈。中国帕米尔山结东、 西两侧的现今大陆动力环境 差别巨大, 其东侧的东移因遇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而获得上冲的自由空间。阿尔金断裂带把中国西 部分划为南、 北断裂构造活动性质不同的两大构造域。有人否认板内造山作用是因为他们只承认经 典的板块边缘造山带的存在。要改变这一观念深入研究板内造山作用及演化, 综合分析造山带构造 地貌、 山体隆升扩展、 与前陆盆地的耦合、 陆相沉积建造序列、 冲断推覆构造系及其匹配、 壳源花岗岩 侵位及深部地球物理场观测等是关键。中国是研究大陆拼贴地块区板内造山作用的理想区域, 在这 一地区从事研究可大大丰富大陆动力学的内涵, 把地质构造综合成果及对演化规律的认识作为编制 大地构造图新的重要要素, 对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都有巨大意义。 关键词 中国;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板内造山作用; 大地构造图编图新要素 中图分类号P 5 4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5 2 3 2 12 0 0 40 3 0 2 2 1 0 5 收稿日期2 0 0 4 0 4 2 1; 修订日期2 0 0 4 0 9 2 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九五” 重点资助项目4 9 8 3 2 0 4 0 作者简介 钱祥麟1 9 2 9-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构 造地质学教学与研究工作。E - m a i lx i a n g l i n q i a ns o h u. c o m 0 引言 把中国区域地质构造与世界典型板块构造的造 山带 克拉通区地质构造进行比较, 可以认为两者的 特征有着一系列的差异。因而曾经出现过中国地质 构造特殊的说法, 甚至存在中国地质构造演化特殊 论的认识。随着我国地质科学学术研究的发展, 地 质工作者对那些曾经困扰过自己而与国际一般理论 有出入的地质科学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 索。今天, 这些问题虽似已成过去, 但对回答中国区 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性质是什么、 特征如何、 原因 何在、 应怎样去研究等问题仍未见有关键把握。新 生代陆区板内造山作用研究是我国地质科学发展上 至关重要的课题,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常追随套 用国际通用的模式, 或仅用板内造山作用术语概括 基本特征, 而未见用板内造山作用大陆动力学性质 范畴的认识来分析问题, 更少见到从根本上探究形 成我国地质构造演化史特性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1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成因动力环境 作者近几年编制了一幅小比例尺中国及邻近地 区现今主要活动断裂构造图 图1 。该图选取了错 距超过百k m级的走滑断裂带、 岩石圈俯冲带或巨 型冲断带、 陆上主要张性裂谷带及海底扩张张性断 层等, 其活动时代主要始于第三纪始新世, 最早的可 追溯至中侏罗世, 并把现今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压应 力轴方向近似概略地投影其上, 以突显中国陆区岩 石圈活动特征[ 1~3]。图1显示 1 印度次大陆板块 从新生代初起, 对亚洲大陆区以俯冲更可能是挤压 方式发生陆 陆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隆升。在印度 次大陆西北角的推移挤压作用形成了帕米尔山结, 这对中国地区产生了巨大动力环境效应。 2 以阿 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为界把中国西部地区划分为活 2 2 2 钱祥麟/地学前缘(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 2 0 0 4,1 1(3) 图 1 中国及邻区现今主要活动断裂构造图 F i g . 1 T e c t o n i cm a po fm a j o ra c t i v e f a u l t so fC h i n aa n d i t se n v i r o n s 动特征明显差异的南、 北两大区域, 其北域与中亚地 区一致, 而南域向东推移明显。后者受太平洋板块 包括菲律宾海板块 [4]向西强烈俯冲对亚洲大陆的 影响, 中国相应地区岩石圈向东运动并获得了上冲 到太平洋板块之上的一个自由空间。 3 华南-台 湾一线以南至印度次大陆板块东北角南迦巴瓦区, 转而向南经阿拉干山至安达曼列岛弧俯冲带, 这一 地带深受印度-亚洲陆 陆碰撞的构造动力环境的 影响, 造成物质因碰撞挤压而向南东逸出。 中国陆区现今活动断裂明显受古印度板块对古 欧亚板块的陆 陆碰撞影响, 这种影响比太平洋板块 的推挤错动影响更强烈、 范围也更大, 而这两者又受 前第三纪区域地质构造单元的制约。 2 中国区域的地质构造动力环境特征 中国陆区是欧亚古大陆板块东南侧的一个拼贴 地块区, 由显生宙时期的各克拉通板块经由不同时 代的造山带拼贴构成, 其间存在的一系列具有潜在 活动性的拼贴缝合线, 因而它与古老典型单一克拉 通板块相比在稳定性和均一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别。 自中生代中期至今, 其东侧太平洋板块的向西推挤 作用受到亚洲大陆的阻挡而形成俯冲, 造成现今世 界最具特征的巨型西太平洋岛弧海沟链。这过程 中, 第三纪早期, 在欧亚古大陆板块南缘的安第斯型 大陆边缘, 因古印度板块向北作反时针转动漂移, 造 成新特提斯多岛洋在此自西向东渐次剪式关闭, 并 导致古印度板块于约5 5 M a时最先接触欧亚古大 陆西端而出现帕米尔山结, 持续推挤并向北向上冲 断, 于约5 0M a时至拉达克-西藏西南, 后至约4 0 M a即始新世中期古印度板块北缘完全向北潜没消 失, 并形成延伸达30 0 0k m的弧形喜马拉雅造山带 及其以北的青藏高原的隆升[ 5,6]。这一强烈的动力 环境向北一直影响至遥远的阿尔泰以北地区, 向东 远达西太平洋边缘海带而叠加在亚洲大陆中国东部 地区, 后者由于面临西太平洋岛弧海沟消减带, 因而 钱祥麟/地学前缘(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 2 0 0 4,1 1(3) 2 2 3 中国东部陆区获得了向东推移仰冲的自由空间, 但 其北地区因日本海弧后盆地扩张而没有形成上升仰 冲的条件。印 亚陆 陆碰撞与亚太会聚消减两大动 力环境因素至今仍在继续起作用, 并相互影响[ 7]。 这与1 9 9 4年至今我国全球定位系统G P S实时运动 速度场图显示出的水平向东运动特征相一致[ 8], 也 与中国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应力场图示规律相 符[ 9], 这些都说明了印度板块碰撞作用对中国陆区 构造动力环境影响的特殊重要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帕米尔山结东、 西两侧却形成 完全不同的大陆动力格局。印度板块与波斯小板块 分界的恰曼C h a m a n 左行剪切平移转换断层错切 了喜马拉雅山及阿拉伯海岸的莫克兰山系, 错距达 千k m。帕米尔山结以西则受中亚南缘的晚古生代 土兰造山带新地台区的制约[ 1 0], 构造线呈简单平直 的东西走向。两者对比, 突显帕米尔山结以东的中 国陆区拼贴地块均衡调整的复杂特殊性。这一点主 要表现在各大块体间发生相对位移形成剪压线性构 造带及块体内部形成一些剪张构造系, 并以阿尔金 巨型左行剪压断裂线性构造带为界将我国西部地区 划分为运动演化方式很不相同的南、 北两大构造域。 巨型阿尔金断裂带的存在在文献中有过描述, 但其 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中的意义未见讨论[ 1 1]。这一 新的地 质 构 造 动 力 环 境 始 于 始 新 世 中 期 约4 0 M a , 而与北太平洋洋底夏威夷-皇帝海山链在中 途岛的转折时代相近 约4 2~4 0 M a [1 2]。日本海 的扩张打开时代也与之相近。应指出, 对日本海弧 后盆地扩张成因的认识虽并不一致, 但始新世初日 本西海岸的煤盆地与锡赫特区的是相关联的, 在后 始新世两者却无法对比。日本海东侧的与其扩张相 关的火山岩的最老年龄值为3 8~3 7 M a [1 3,1 4], 这显 然比日本海底大洋深海钻探所得的洋壳岩石的年龄 2 5~2 3M a要大, 这可能是所得岩石来自洋底浅部 所致。中国陆区内始新世中期开始形成的汾渭张裂 地堑系[ 1 5]和郯庐断裂带由剪压性转为剪张的特征, 以及张裂形成的北黄海区在时空分布及演化上是一 致的, 反映了性质相同的动力环境。 3 板内造山作用意义认识 中国陆区新生代强烈动力环境中构造运动的叠 加, 使各拼贴块体间先存或新生的线性构造带成为 调节动力均衡的扭带, 众多平移走滑断裂错距大达 几十k m至二三百k m, 但挤压隆升的高度却不足十 k m, 由此可见, 平移特征应给予高度重视。隆升带 内壳源重融花岗岩类岩体顶部地表的剥蚀深度不 大, 常小于十k m, 以致出露较少。秦岭、 天山等山 脉从构造演化及地貌判断无疑是中国陆区新的线性 造山 带, 但 是 总 有 学 者 予 以 否 认, 如A. M. C. S e n g r [1 6]。他认定中国天山具日耳曼型断块构造 样式而否认其属造山带的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究 其原因在于他只承认典型的板缘造山带而认为板内 无造山作用, 但他未明说否认的理由是因缺乏洋区 关闭过程[ 1 6]。他这样的认识就会因采用了双重判 别标志而误导人, 因为像天山这样的新造山带虽已 有相当幅度规模的隆升, 脆性断块构造也已有充分 表露, 但新生代时期不足9k m的上升幅度不会导 致剥蚀作用发生至脆韧性转换带之下的强韧性变形 岩位置, 即尚未有阿尔卑斯型构造样式类型的出现。 此外, 中国陆区山带规模较小也是他持否定认识的 一个原因。其实板块构造理论中的造山带是大洋与 洲际大陆之间的构造组合, 规模宏大, 而板内造山带 的规模受先存拼贴地块构造单元的尺度制约, 如西 南天山造山带属伊犁地块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左行 挤压成因, 西南天山造山带随山体隆升扩展, 其南侧 向南冲断覆盖在耦合伴生的库车前陆盆地北翼之 上, 它们与所挟持的相邻地块规模相当, 其前陆盆地 中的充填物主要为西南天山隆升后遭剥蚀的产物形 成的陆源相沉积建造[ 1 7]。由比较可知, 喜马拉雅造 山带南侧的前陆盆地虽比西南天山南侧的库车前陆 盆地规模大很多, 充填的西瓦里克沉积建造也更厚, 但它比乌拉尔晚古生代造山带及其西侧的前陆盆地 要小, 比安第斯造山带及其东侧的新生代前陆盆地 延伸更小, 故造山带的规模大小与成因无直接实质 关联, 而与形成过程的构造环境有关。 由大陆动力特征追索陆区内构造地貌具一致性 的造山带单元, 就应该认定板内线性挤压隆升构造 带是板内造山作用的产物。美国科学基金会1 9 9 3 年牵头编写的大陆动力学计划[ 1 8], 其目的是探讨板 块构造理论基本规律在大陆区地质历史中的作用过 程和模式, 并提出以太古宙至今主要地质构造单元 演化为基础进行大陆动力过程研究, 指出的重大科 学问题达十五个之多。该计划虽拟全面研究世界陆 壳地区地质史中的各类地质构造单元和成因演化, 但就东亚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而论, 似还理应增添一 个对显生宙拼贴地块动力学综合特征研究的基础课 2 2 4 钱祥麟/地学前缘(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 2 0 0 4,1 1(3) 题, 这对认识中国陆区乃至东亚新生代经受极强烈 叠加作用的构造变动及地区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 义, 并能进一步探求明确的判别标志。中国的新生 代板内造山作用因属正在作用的构造动力环境的产 物, 开展地质研究也就更易结合地球物理及现代精 密观测手段。从板内造山带的概念定义, 壳源岩石 建造特征和构造变形类型与序列发育出发得出的规 律性认识, 将可解长期困惑中国地质构造研究中的 特殊论问题, 进而加强与全球最一般的普遍理论和 原则定义的有机联系, 认真分析成因, 使板内造山作 用成为大陆构造动力理论中的一个普遍理论。这样 不仅增强了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全面性、 完整性, 也为 它已拟的基本问题拓展了研究内涵。 4 板内造山作用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地质构造演化史的表达主要通过编制各类大地 构造图件来实现, 这对我国拼贴地块区特征性的板 内造山作用及叠加演化的认识是一种重要总结。叠 加作用改变了前期先存地质构造的特征, 也使以造 山运动为基础的一次性二元结构即基底与盖层的构 造时代区划原则复杂化。传统的许多不同比例尺区 域大地构造图件的编制, 就是按此原则并沿袭至 今[ 1 9], 这一原则在典型克拉通造山带地区相当适 用。我国学者也以此原则为基础编制过一些中国区 域大地构造图, 甚至1 9 9 9年还有出版[ 2 0]。事实上, 若认为后期叠加的构造动力环境对二元结构判定标 志只引起有限的无实质的改造, 当然其影响就可以 忽略不计。当晚期叠加构造的强烈改造致使先存构 造关系不明, 而仍用传统编图原则和表达方式绘图, 就会忽略后期的强烈改造作用, 导致丢失区域地质 构造演化的重要史实。这在理论上存在严重的缺 陷, 即把后期叠加的区域地质演化史完全抹去, 阻碍 了对进一步演化的动力环境的认识, 并对地质图件 的实际应用造成影响, 因为图件只可能反映某一地 质时期的区域古大地构造的性质, 甚至可能会误解 前期的一些重要地质事实, 或弄错一些地质时空关 系的联结。这一点对认识我国地质构造的演化规律 意义突出。我国新生代强烈的板内造山作用地质构 造演化及其衍生的一系列规律性特征, 包括构造地 貌和前陆盆地形成, 山体强烈上升扩展, 陆相沉积建 造序列形成, 冲断推覆构造时代、 位置与规模的匹 配, 壳源花岗岩类岩体的侵位, 及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等方面的特殊性, 都应在现代地质学中予以认同。因 而, 深入开展板内造山过程的研究并进行系统性综合 总结, 是现代大陆地质学研究中刻不容缓的工作, 巨 大的研究空间, 必将为地质科学源头创新作出贡献。 R e f e r e n c e s[ 参考文献] [1] D I NGG u o y u.A t l a s o fA c t i v eF a u l t s i nC h i n a[M].X i a n 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P r e s s,X ia nC a r t o g r a p h i c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 1 9 8 9. 1 - 1 2 1i nC h i n e s e . [ 丁国瑜.中国活断层图集[M]. 西安 西安地震出版社, 西安地图出版社,1 9 8 9. 1 - 1 2 1.] [2] Y E H o n g,CHE N G u o g u a n g,HAOZ h o n g t a o,e ta l . S o m e p r o b l e m so fs e i s m o t e c t o n i c sa n dp r e s e n tE a r t hd y n a m i c so f C h i a n[A].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3 0t h I G CX o l5[C]. B e i j n gG e o - l o g i c a l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1 9 9 9. 1 8 - 2 9i nC h i n e s e. [ 叶 洪, 陈国光, 郝重涛, 等.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现今地球动力学 若干问题[A].第3 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5卷[C].北 京地质出版,1 9 9 9. 1 8 - 2 9.] [3] MAX i n g y u a n.L i t h o s p h e r i cD y n a m i c sA t l a so fC h i n a[M]. B e i j i n gC h i n aC a r t o g r a p h i c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1 9 8 7.1 - 6 8 i nC h i n e s e. [ 马杏垣.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 9 8 7. 1 - 6 8.] [4] Z ANGS h a o x i a n,CHE N Q i y o n g,N I NGJ i e y u a n,e ta l .D e -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E u l e rp a r a m e t e ro f t h em o t i o no f t h eP h i l - i p p i n eS e ap l a t ea n di n f e r e n c e[J].S c i e n c ei nC h i n aD , 2 0 0 1,3 14 4 1 - 4 4 8i nC h i n e s e. [ 臧绍先,陈起永,宁杰 远, 等.菲律宾海板块运动欧拉参数的确定及其推论[J].中 国科学D ,2 0 0 1,3 14 4 1 - 4 4 8.] [5] l eF O R TP. 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H i m a l a y a[A].Y I N A,HA R - R I S ON M.T h eT e c t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o f A s i a[M].L o n d o n - N e wY o r k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1 9 9 6. 9 5 - 1 0 9. [6] G RUGNAN - S P E Z I A L M,N I JF. S e i s m i c i t ya n da c t i v et e c - t o n i c so f t h ew e s t e r nS o u n d sA r c[A]. Y I N A,HA R R I S ON M.T h eT e c t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o fA s i a[M]. L o n d o n - N e wY o r k 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1 9 9 6. 6 3 - 8 4. [7] D AV I SPM. T o m o g r a p h ya n ds e i s m i c a n i s o t r o p yo fA s i aa n d p r e s e n ta n dp a s t t e c t o n i c s[A]. Y I NA,HA R R I S ON M.T h e T e c t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o fA s i a[M].L o n d o n - N e w Y o r kC a m -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1 9 9 6. 8 5 - 9 2. [8] MA Z o n g j i n,CHE N X i n l i a n,Y ES h u h u a,e ta l .P r e s e n t c r u s t a lm o t i o no fC h i n a c o n t i n e n t o nG P S[J].C h i n e s e S c i e n c e B u l l e t i n,2 0 0 1,4 61 1 1 8 - 1 1 2 3i nC h i n e s e. [ 马宗晋, 陈 鑫连, 叶叔华, 等.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G P S研究[J].科 学通报,2 0 0 1,4 61 1 1 8 - 1 1 2 3.] [9] Z HANGJ i a n g,Z HU W e n y a o . P r e l i m i n a r ym o d e l o f t e c t o n i c b l o c k so fC h i n aE a r t hc r u s t[J].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B u l l i t i n, 2 0 0 0,4 59 6 7 - 9 7 3i nC h i n e s e. [ 张强, 朱文耀.中国地 壳各构造块体运动模型的初建[J].科学 通报,2 0 0 0,4 5 9 6 7 - 9 7 3.] [1 0] My P A T O B MB.∏po u c x o Ж ә e H u eM a m epu К o ɞu O К e a H u ч e c К u xB n a ә u H[M].M O c k B aИ З дH ayk a,1 7 6. [1 1] MO L NA RP,TA P P ONN I E RP. C e n o z o i ct e c t o n i c so fA s i a E f f e c to fac o n t i n e n t a lc o l l i s i o n[J].S c i e n c e,1 9 7 5,1 8 94 1 9 - 钱祥麟/地学前缘(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 2 0 0 4,1 1(3) 2 2 5 4 2 6. [1 2] B UR K EKC,W I L S ONJT.H o ts p o t so nt h eE a r t h ss u r - f a c e[J].S c i e n t i f i cAm e r i c a n,1 9 7 6. [1 3] TAMAK IK. O p e n i n gt e c t o n i c so f t h eJ a p a nS e a[A]. TAY - L O R B.B a c k a r cB a s i n sT e c t o n i c sa n d M a g m a t i s m[M]. N e wY o r kP l e m e nP r e s s m,1 9 9 5. 4 0 7 - 4 2 0. [1 4] F OURN I E R M,J O L I V E TL,HU CHONP,e ta l .N e o g e n e s t r i k e - s l i pf a u l t i n g i nS a k h a l i na n dJ a p a nS e a[J].J o u r n a l 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1 9 9 4,22 7 0 1 - 2 7 2 5. [1 5] YANG W e i r a n,S UNJ i y u a n,J IK e c h e n g,e t a l .C o m p a r i s o n f o rC o n t i n e n t a lR i f t sA n a l y s i s o ft h eF e n - W e ia n dB a i k a l R i f tS y s t e m s[M].Wu h a n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P r e s s,1 9 9 5. 1 1 - 5 1i nC h i n e s e. [ 杨巍然, 孙继源, 纪克 诚, 等.大陆裂谷对比- - -汾渭裂谷系与贝加尔裂谷系分析 [M].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 9 9 5. 1 1 - 5 1.] [1 6] S E NG RA M C,NATA L I NBA. P a l e o t e c t o n i c so fA s i a F r a g m e n t sa n das y n t h e s i s[A].Y I N A,HA R R I S ON M. T h eT e c t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o f A s i a[M].L o n d o n - N e w Y o r k 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1 9 9 6. 4 8 6 - 6 4 1. [1 7] YANGG e n g,Q I ANX i a n g l i n,L IM a o s o n g . O n t h eb a l a n c e d c r o s ss e c t i o no ft h et h r u s ts t r u c t u r e so ft h eK u c h ef o r e l a n d b a s i n,n o r t h e r nT a r i m[J].E a r t hS c i e n c e,1 9 9 6,2 12 9 5 - 2 9 9 i nC h i n e s e. [ 杨庚, 钱祥麟, 李茂松.塔里木北缘库车前 陆盆地冲断构造平衡地质剖面研究[J].地球科学,1 9 9 6,2 1 2 9 5 - 2 9 9.] [1 8] AN a t i o n a lP r o g r a mf o rR e s e a r c hi nC o n t i n e n t a lD y n a m i c s AR e p o r tt o N a t i o n a l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R].T h eI R I S C o n s o r t i u m,J u n e1 9 9 3,A r l i n g t o n,V i r g i n i a . [1 9] T e К m o H u ч e c К a ЯK a pm aC C C P,140 0 00 0 0[Z].H. C. ЩA T C KИЙ,1 9 5 3. [2 0] R E NJ i s h u n.T e c t o n i cM a p150 0 00 0 0 0o fC h i n aa n d N e i h b o u r i n g R e g i o n s[M].B e i j i n gG e o l o g i c a l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1 9 9 9i nC h i n e s e. [ 任纪舜.中国及邻区大地构 造图150 0 00 0 0 [M].北京地质出版社,1 9 9 9.] O nt h eb a s i c f e a t u r e so f t h e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t e c t o n i c so fC h i n a -T h ek e yt o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C e n o z o i c i n t r a p l a t eo r o g e n y Q I ANX i a n g - l i n S c h o o l o fE a r t ha n dS p a c eS c i e n c e s,P e k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0 8 7 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e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 t e c t o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n aw e r ed e e p l ye f f e c t e db y t h e I n d i a - E u r - a s i a nc o n t i n e n t a l - c o n t i n e n t a lp l a t ec o l l i s i o n i nt h eC e n o z o i c . I nC h i n ar e g i o nt h ep r e - e x i s t e dP h a n e r o z o i c c o l l a g eo f t e c t o n i c e l e m e n t s i n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h a dw i d e l ya n ds t r o n g l yu n d e r g o n e t e c t o n i c s u p e r i m p o s i t i o n a n d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u sc a u s e dt h e i n t r a p l a t eo r o g e n y . T h e t e c t o n i cm a po f t h em a j o ra c t i v ef a u l t s o fC h i n aa n d i t s e n v i r o n s i n t h eC e n o z o i c,c o m p i l e dr e c e n t l yb y t h ep r e s e n t a u t h o r,s h o w s t h a t t h e i n f l u - e n c eo f t h eI n d i a np l a t ec o l l i s i o no n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t e c t o n i cs t r u c t u r e so fC h i n ai sf a rm o r ei n t e n s i v e t h a nt h a to ft h eM e s o z o i cP a c i f i c - A s i a np l a t ec o n v e r g e n c es i n c et h eJ u r a s s i c .T h ec o n t i n e n t a ld y n a m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so nt h ee a s ta n dw e s ts i d e so f t h eP a m i rM o u n t a i n ss y n t a x i sa r eq u i t ed i f f e r e n t;t h ee a s t - w a r dm o v e m e n to f t h ee a s t s i d e,f a c i n gt h ew e s t w a r ds u b d u c t i o no f t h eP a c i f i cp l a t e,g o t t h eo p e ns p a c e f o ru p - t h r u s t i n g . I na d d i t i o n,t h eA l t u nT a g hf r a c t u r ez o n ec l e a r l yd i v i d e s t h ew e s tC h i n a i n t ot w ot e c - t o n i cd o m a i n s,t h e s o u t ha n d t h en o r t h,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f r a c t u r i n g t e c t o n i c a c t i v i t i e s . S o m eg e o l o g i s t sd e - n y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 t h e i n t r a p l a t eo r o g e n yb e c a u s et h e yo n l yr e c o g n i z et h eo r o g e na t t h ep l a t eb o u n d a r y m a r g i n s i nc l a s s i cp l a t e t e c t o n i c s . F o r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 i n t r a p l a t eo r o g e n y,w es h o u l dp a ym u c h 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s t u d i e so f t h e f o l l o w i n gs u b j e c t s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 i n t r a p l a t eo r o g e n y;t h es y n t h e t i c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t h e e x p a n s i o nd u r i n g t h em o u n t a i nu p l i f t i n g;t h e c o u p l e d f o r e - l a n db a s i n s;t h es e q u e n c eo ft h ec o n t i n e n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f o r m a t i o n s;t h et e c t o n i cs y s t e mo ft h et h r u s t n a p p e sa n dt h e i rm a t c h e s;t h ee m p l a c e m e n to f t h ec r u s t a l - d e r i v e dg r a n i t e s;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o f t h ed e e p g e o p h y s i c a l f i e l d s e t c . C h i n a i s a f a s c i n a t i n g r e g i o n f o r s t u d y i n g t h e i n t r a p l a t eo r o g e n y i na r e g i o no f c o n - t i n e n t a l c o l l a g eo fb l o c k s .T h es t u d i e sw i l l e n r i c ht h ec o n t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