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5 卷第 2 期 】 9 9 9 年 6 月 黄 金 地 质 GOLD GEOLOGY J u n .1 9 9 9 变质地体 中内生金矿床成矿模式 型 研 究 回顾① 范永香曾链年高秋斌 中 丽学 黄 歪研 瓦 _ 斤 一武 汉 4 3 0 0 7 4 摘要变质地体是国内外金矿床集中分布区。 综述 了已建立的成矿模式 , 包括花岗 绿岩带成矿模式、 多阶段多成因模式、 地壳连续成矿模式 、 中酸性岩浆和基性、 超基性、 岩浆深源混台成矿模式等。同时联系我国实际 , 指出了我国变质地体中与花岗一 绿岩带 箬 垒 干 誓 莲 。 型 关 键 词 变 质 地 体 内 生 金 矿 床 成 矿 模 式 型 / , / 、 变质地体 中集中了国内外一系列重要内 生金矿床,尤以受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床分 布最广。深入研究变质地体中内生金矿床的 成矿规律 ,对指导金矿勘查有重要意义 1 已有的主要成矿模式 1 . 1 花岗一 绿岩带成矿模式 花 岗一 绿 岩 带 的 概 念 首 先 由 C .R . A u h a e u s s e r 对南非 巴伯顿地区太古宙变质 火山一 沉积岩层序进行详细研究后提出, 由一 套 中低级变质相层状岩系及英云闪长岩一奥 长花岗岩构成。绿岩带是一套变质铁镁质火 山岩和沉积岩系,分布于同构造期花岗岩类 或片麻岩中 见之于南非卡普瓦尔和津巴布 韦克拉通, 加拿大苏必利尔和斯雷夫构造 省. 西澳的伊尔岗和皮尔巴拉地块 ,俄罗斯的科 拉半岛、乌克兰东部 ,巴西中东部,南印度 半岛及我国华北地台等地。绿岩带的序列自 下而上大致分为 3 套岩石组合下段为镁铁 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包括科马提岩;中段 为钙碱性火山岩和火 山碎屑岩 ;上段为一套 沉积岩系,其下部为浊积岩系 ,向上变为浅 水 沉积 , 有时可以出现多个火山旋 回。 花岗一 绿岩带的地质特征具有全球的一致性 .其形 成时代主要为太古宙,部分为古元古代,代 表了原始地壳残块的特殊岩石组合 其中有 Au 、 C u 、 Ni 、 F e 等一系列重要矿床 受绿岩 带控制的金矿床总称为花岗一 绿岩带型金矿 床,包括产于低变质相绿片岩 中变质热液含 金石英脉型金矿床、绿岩带偏上部层控金矿 床 He m l o型 、 产于硅铁建造 中硫化物碳酸 盐相中变质层状金矿床 Ho me s t a k e 型 等。 通过近二十年来对绿岩带金矿床成矿的 深入研究,认为一般在洋壳基础上形成的裂 谷型绿岩带更有利于金矿床的形成 ,而在陆 ① 原地矿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在评价开放宴验室资助项 目 第一作者简升范求香,男,6 3岁,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及金矿地质。 1 9 9 9 一 O 】1 8 收稿 李绍儒编辑 维普资讯 第 2期 范永 香等变质 地体中内生 坌矿床成矿模式 型研究回顾 7 3 壳基础上形成的地 台型绿岩带有利于沉积变 质铁矿的形成 n I .Gr o v e s . 1 9 8 7 。形成 时代上,新太古代更有利于金矿床形成 R . W.Hu t c h i n s o n .1 9 8 7 。多数研究者认为绿 岩带是金矿床的矿源层,赋矿岩系具有较高 的原始金丰度,并有相应的同位素资料;矿 体受韧一 脆性剪切带、多种断裂构造的控制; 变质作用和复杂的岩浆活动提供了热动力条 件。 关于绿岩带内金矿床的富集机制 , R . w. B o y l e 1 9 7 9 提出变质侧分泌模式,I .I . Gr o v e s 1 9 8 7 提出变质交代模式。 花岗一 绿岩带型金矿模式的提出, 对指导 变质地体 中的金矿勘查发挥 了重要作用。以 加拿大地体为例 ,整 个变质地体为 2 0 0万 k m。 , 其中绿岩带 只占 3 . 9万 k m 。 后者占总 面积的比例不及 2 ,而集中了 9 0 以上的 重要金矿床。 基于矿床不均匀分布的规律 , 以 绿岩带作为在变质地体 中找金的地质前提, 极大地提高了勘查效果。 1 . 2 多阶段多成因成矿模式 我 们在 研 究 我 国胶 东 招 远 掖 县 金矿带成矿规律时一 , 总结了其成矿演 化过程和机制,认为成矿经历了太古宙海底 基性火山岩浆喷溢,形成金丰度高的初始矿 源层 ;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区域变质作用及 混合岩化作用,导致金的初步富集 ;后期构 造、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 ,使金重新活化迁 移而形成工业矿体。 R .W.H u t c h i n s o n E 亦强调了成矿经 历 了初始富集、再活化迁移到最终形成工业 矿体的观点。其基本依据是金矿床明显受一 套特定地层的宏观控制 ,即所谓金丰度高的 。 矿源层” ,主要指太古宙海底火山活动及与 海水的反应 ,不断从绿岩建造 中淋滤 出A u 、 s i 、 碳酸盐等组分 , 组成一套含矿岩系。 在绿 岩长期叠加改造过程中.可以使金得到进一 步富集 , 如成岩过程 , 长英质岩体的侵入, 都 可以导致金和硫化物等再次活化沉积。太古 宙晚期由于区域变质和构造岩浆作用 .形成 大量新的含金脉体 ,最终部分形成金的工业 矿体 。 这一理论的提出,初步解释了变质地体 中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确定了金矿勘 查中先找矿源层,再在其中找工业矿体的宏 观决策。这一论点易为人们所接受 。它强调 了成矿的多期次复杂过程。在我国一些金矿 带 胶东、小秦岭等 , 工业矿体定位时间较 晚,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甚至更晚。 这一模式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 题 ,如有的矿区并不存在初始丰度高的 “ 矿 源层” 东秦岭灵宝地区 ,更不存在因成矿 而形成的亏损 “ 负异常” 。 成矿物质的来源要 重新考虑 。同时众多资料表明,金从 矿源 层”析出,迁移能力是很有限的。 王秀璋等专 门提出叠加改造成矿模式, 强调我国变质地体中金矿床的形成与地台后 期活化有关,特别是中生代燕山期构造岩浆 叠加改造 如胶东地区主要金矿床赋存于花 岗质岩石中,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 1 . 3 地壳连续成矿模式 前述变质地体中金矿床主要产于绿片岩 相和低角闪岩相变质岩中,属中温热液矿床 成矿温度 1 8 0 4 0 0 “C , 后来陆续在变质更 深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 、甚至高级变质区 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金矿床,成矿温度可高达 5 0 0 7 4 0 “C以上,同时在变质很低的次绿片 岩相也发现了更低温的金矿床 D .I .G r v o e s E 通过在西澳的研究,提 出从近地表 的次绿片岩相到变质很深的麻粒岩相变质岩 中均可有脉状金矿的产出,至少在 1 5 k m以 上的地壳剖面不同深度范围内可连续形成金 矿床。成矿温度在 1 8 0 7 0 0 “C 之间 , 压力在 1 0 0 --5 0 0 MP a , 其不同深度成矿的物理化学 条件、围岩蚀变、矿物共生组合等都很不相 同,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同步。 这一模式的提出,对指导在变质地体中 找金有重要意义。 1 扩大了找金领域和思路, 在一个区域 维普资讯 黄 金 地 质 内产于不同变质相系的金矿床是一组有戚生 联系的矿床系列组合。找金 范 围不能 只限于 绿岩带内,在变质程度高的区域仍可以找到 高温热液金矿床 ,在更低变质相可以找近地 表形成的低温矿床 我国变质地体普遍变质 程度较深 ,这一论点对指导金矿勘查更 有现 实意义 。 2 变质岩区形成的不同深度的金矿床, 受同一规模很大的贯通地壳的巨大热液系统 控制 , 这可以解释重要金矿床沿深断裂带 、 地 体拼接带分布的现象 。 3 含矿流体主要来 自地壳深部或地幔. 所谓矿源层不是成矿的必要条件,从而使戚 矿物质的多来源和活化迁移的研究,走出硬 套层控观点的误区。 愈来愈多的资料表明. 变 质地体中内生金矿床成因的菲岩浆观点显得 软弱无力 4 联系到变质地体中成矿 区域构造背 景、成矿动力学环境.主要金矿带产于地体 拼接带、 深断裂带等构造环境。 构造规模、 波 及深度和热液循环系统都很大,矿化远非只 受绿岩带的控制。 1 . 4 中酸性岩浆和基性超基性岩浆深源混 合成矿模式 A A. 克列梅涅茨基等 从成矿必需具 备的两个条件足够的物质组分和使其富 集的机制出发,提出 “ 酸性和基性熔融体在 岩浆源或输导岩浆通道中混合 同熔或重熔 作用 ,是形成含金系统的主要机制。 ” 基性、超基性岩的金丰度较高,一般高 出花岗岩类 1 ~2倍, 即基性、 超基性 岩富含 矿质 ,而其衍生的花岗岩类提供了含金属的 热液系统,从而提供了矿质的富集机制 。这 一 理论得到了实验的证明。对含金的基 睦和 酸性熔体混合过程的实验表明,即使金在原 始岩浆中的含量只接近克拉克值 ,但在混合 产物中金的含量可超过背景值的数倍 ;另一 方面从一些重要金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 分析 ,与上述基性岩与花岗岩类岩浆系统互 相作用机制极为吻合。同时还反映在区域地 球物理特征上,即由基性、超基性岩引起的 磁、 重力异常值最大 , 而边缘出现最小值 , 后 者是浅部花岗岩体 的反映。作者以鸟兹别克 境内穆龙套金矿床为例 ,认为地球物理最大 异常值与地壳碰撞中心位置相一致 ,而最小 值代表含碳陆源沉积中花岗岩体的侵入。内 生金矿床主要形成在地壳碰撞期 同造 山 期 , 与壳幔同熔混合的花岗岩类有关 而非 岩浆成围金矿床与碰撞后期 造山后大陆 内部裂谷环境有关。前者可形成于地壳发展 的任一时期,后者主要出现在中新生代。 这一模式的提 出,较好解释了金矿床与 基性、 超基性岩和中酸性岩侵入体间的关系, 更深刻地说 明了金矿床形成的区域构造背 景 ,匣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亦有些作者从金矿床的成因机制 出发 , 分别提出岩浆成因模式 、变质成 因模式、地 幔去氧一 麻粒岩化模式等 。 我们认为前述 4 种 模式,对指导金矿勘查更有意义 2 中国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花岗一 绿 岩带和有关金矿床的若干特点 中国是否存在花岗一 绿岩带. 经过近二十 年的多方面研究, 沈保丰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基本取得共识 , 太古宙花岗一 绿岩带的基本地 质特征具有全球的一致性。 我国的花岗一 绿岩 带主要分布在以太古宙变质岩系为基底的华 北地台、扬子地台,塔里木地台亦有零星出 露 。具有与世界各地相似的早期地壳演化历 史及相应的地质和成矿作用 ,不同程度发育 F e 、 C u 、 A u 、 Q 、 Ni 等一系列矿床 。 但我国 的花岗一 绿岩带区域性特征明显, 其规模、 形 态、时代、层序 、岩性、变质程度及其含矿 性等,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别 ,主要特点总结 如 下 。 1 通过与北美 、南非、西澳对比,我国 的绿岩带层序发育不全,下部的超镁铁质熔 维普资讯 第 2 期 范永香等 变质地体 中内生金矿床成矿模式 型研究回顾 7 5 岩,即科马提岩极不发育,上部的沉积岩系 亦发育不全.总体上绿岩带厚度甚薄 国外 一 般厚 1 8 2 0 k m, 而我国只数公里, 甚至更 薄 , 分布范围较小 , 零星而分散 一般为数 十到数百平方公里,国外可达数厅平方公 里 。 2 我国的花岗 绿岩带同构造期变质程 度较深 , 国外一般为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 而我国多数达到角闪岩相 ,有的达到高角闪 岩相甚至麻粒岩相。不少是多期叠加改造的 结果,特别是显生宙以来多期构造岩浆活动 的改造 。 3 众多资料表明, 我国早期地壳处于不 稳定的克拉通环境。如研究较深入的华北地 台前寒武纪基底 ,在前寒武纪就不是一个统 一 的稳定克拉通,而是由性质不同的多个陆 块拼贴而成。这是近年来研究取得的重要新 认识 ,对研究成矿规律和确定找矿方向具有 深远的影响。但还存在不少问胚 ,尚有不同 的看法 ,有待深入研究解决 。 4 由于上述中国变质地体中花岗一 绿岩 带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与其相关的金矿床 亦有一系列区域性特点。 ① 产于变质地体的内生金矿床, 经历了 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 , 具有明显的多期、 多阶段成矿特征。矿质来 自金丰度较高的绿 岩带某些层位中的易活化金,但也不排除沿 深断裂等构造上升的深源矿质的参与。成矿 流体包括变质流体、晚期花岗岩类岩浆流体 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加入等 尽管对具体 的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认识常有异议 ,但 对成矿作用过程, 经历了多个地质历史时期、 多阶段成矿等没有大的分岐。以胶东金矿带 为例,首先是赋矿围岩的形成,包括海底火 山活动的普遍存在,导致金在某些层位得到 初始富集,形成金丰度较高的含金建造。第 二阶段是区域变质作用, 包括混合岩化作用、 再生岩浆作用、 变质流体形成和碱交代作用, 导致金的进一步活化迁移,一般规律是随变 质程度增高而金丰度降低,在局部有利构造 部位可以形成工业矿体。第三阶段为后期叠 加改造。 古生代、 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 可 形成不同时代的金矿床。具有继承性成矿的 特点。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不同,叠加 改造过程也不同 ,如吉林夹皮淘金矿床,据 王 义 文的研究瑚,至少经历了 5次以上的变 质、变形和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过程。时间 为大于或等于 2 8 0 0 、2 6 0 0 2 0 0 0 1 6 0 0 主要在 1 8 0 0 1 9 0 0 、1 0 0 0和 5 0 0 7 0 0 Ma ,其中以 1 8 0 0 1 9 0 0 Ma区域变质、 混 合岩化作用最强。每次变质和岩浆作用都给 金矿床的形成带来影响。 又如金厂峪金矿床, 同一矿床内两种不同的矿化类型,其形成时 代相差甚远 , 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石英_ 钠长 石复脉型矿体 , 形成于 2 3 9 1 Ma P b P b 法 测定 , 而石英脉型矿体则为中生代构造岩浆 的叠加产物, 形成年龄为 2 0 0 Ma 左右 蚀变 绢云母年龄 。 ② 金矿床形成历史长,工业矿体就位 晚。众多资料表明,矿质来源老 ,而成矿时 代新。围绕华北地台四缘变质地体中的金矿 床产出背景为变质基底 ,宏观上受一定层位 的控制 ,局部富集主要受构造控制 包括韧 性 、 韧一 瞻 陛剪切带,不同性质的断裂 、 褶皱 等 , 其成矿历史可以追溯到新太古代, 但叠 加成矿时代或矿体最终定位年龄多数在显生 宙。 在华北地台的北缘主要为海西一印支期, 胶东则是燕山期,小秦岭是燕山晚期甚至更 晚。可能分别与古生代的蒙古板块、中生代 的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特提斯板块的活动 有关。 ③ 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 , 对金的成矿具 有决定性的影响。金的成矿与剧烈地壳变动 有关。我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频繁构造岩浆 活动, 给金矿床形成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甚 至有人提出 “ 中生代是我国金矿床最主要的 成矿期, 古生代和新生代次之 , 而且有些 金矿床赋存在花岗质岩体之中或接触带附近 维普资讯 7 6 黄 金 地 质 如胶东 。这在国外极为少见。我们强调不 同期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 、继承性成矿 、金 矿床产出于变质地体的大背景 ,更有利于与 全球对 比和找矿的正确战略决策。不应简单 地说中生代成矿 以胶东为例 。 金矿床主要 与片麻状玲珑混合花 岗岩 元古宙和郭家 岭钾长变斑花岗闪长岩 中生代有关 。而 该区还有一系列中生代岩体 ,尚未发现有重 要 的金矿床 。 ④与国外对 比分析 。 产于变质地体花岗一 绿岩带的金矿床 , 至少包括 3 种主要类型 , 即 产于低变质相绿片岩中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 型金矿床 含我国焦家式蚀变岩型 ; 产于绿 岩带偏上部序列由变质火山岩向沉积岩过渡 的层控金矿床 加拿大 He m o l 型 ; 产于硅铁 建造中 B I F 硫化物碳酸盐岩相带中变质层 状金矿床 美国 H o m e s t a l k e型 ,而我国以 第一类为主 ,其他两类规模很小 3 我国在变质地体中进一步找金的方 向 从 “ 六五”开始。我国对金矿床的勘查 和研究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当前乃至 未来, 金仍是勘查开发效益较好的矿种之 一。 就我国在变质地体中进步找金方向,提出 以下原则性建议 ,供有关方面参考 。 1 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区, 仍是最重 要的找金战略靶区。 已知矿带找矿潜力巨大 , 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勘查。更应引起 足够的重视。在变质地体内,超镁铁质、硅 铁质火山沉积建造、含碳含硫的沉积建造都 是重要的含金地质体,围绕上述含金建造具 有继承性成矿、多次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叠 加改造,有利于金矿床的形成。多种再生岩 浆活动,特别是偏碱性的花岗质杂岩体往往 与金矿床有成生联系。 2 深断裂构造展布决定了变质地体中 金矿床空间分布的格局 。已发现的重要金 矿带多沿深断裂带展布。大型、超大型金矿 床亦与规模大的构造相联系。金矿勘查的战 略靶区应沿深断裂等大型构造带部署。深断 裂构造的长期继承性活动 ,决定了金矿床多 期次的继承性历史演化。各类控制金矿床的 构造 . 如大型韧性 、 韧一 脆性剪切带、 推覆体、 多种性质的断裂。均可纳入深断裂构造体系 进行统一解释 。充分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 统等现代技术手段 , 从区域地球动力学人手 , 统一解释不同构造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 对金矿床的控制 ,如在压应力为主的条件下 形成的深断裂 。可伴生推覆构造;以剪应力 为主形成的深断裂 ,向深音 酣 辱 出现韧性剪切 带;而引张环境下形成的深断裂。可以伴生 滑脱或拆离构造。不仅要重视其配套断裂含 矿性评价 ,同时要注意深断裂本身的含金性 评价 ,以探索寻找超大型金矿床。 3 重视元古宙变质地体中金矿床勘查。 元古宙是初地壳形成期 ,沉积变质作用对金 矿床形成有利。 我国已发现四道沟、 东风 山、 上宫、金山、沃溪等金矿床 ,世界上有一系 列超大型金矿床如 Wi t w a t e r s r a n d 南非 、 O l y mp i c D a m 澳 、Mu r u n t a n 乌兹别克 , 有人认为是古生代等。在我国找同类金矿 床仍需深入探索。 4 充分利用成矿模式指导找矿。 做到有 目的、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广泛类比,提高 识别能力。上述提到的各种模式。有共性又 有差异。它们是基于典型矿床或地区的深入 研究总结提高而成的。 目前仍是多模式,很 难用个万能模式解决各个地 区的问题 。绿 岩带和多阶段多成因模式,强调含金建造对 金矿床的控制,具有层控特征 ;而地壳连续 成矿和中酸性岩浆与基性、超基性岩浆的深 源混合模式,强调了深切下地壳以至上地幔 的构造作用、矿质和流体的深部来源 ,而我 国则更强调后期构造岩浆变质作用的叠加成 矿 。 5 继承性演化、多期叠加改造成矿, 是 维普资讯 第 2期 范永 香 等 变质地 悻 中 内生金矿 束 成矿模 式 型研 览回顾 7 7 我国金矿床的特色 ,要更注重新的金矿床类 型和含金地质体的评价 ,用成矿系列的理论 去评价多种有成生联系的金矿床类型,总结 符合我国情况的成矿理论并指导勘查实践 。 参考文献 1 孙培基等 当代中国囊矿地质.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 9 9 6 2 范永香等. 山东焦家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 啦矿机 理.地球科学.1 9 8 7 4 ;5 1 ~6 i 3 Hut c h i ㈣W .A mu l t i s t a g emu ] d p r o c e s s g e n e t i c h y p o t e s /s f n gr e e n t o n e h o s t e d g o l d/ o de s . Or e ; e 。 i og y Re v i e ws.1 99 3.8 【 3~4 4 程小九变质地体 中脉金矿床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地质 科技情报,1 9 9 6 . 2 7 1 ~7 7 . 5 Grov e s D 】 _ Tk c r us t a l c o t i t i nu u m mo de ]i o r l a t -Ar c h a e a n l od e - g ol d出 p 0 s l 。 f t h e Yi l g r n Bl o c k,’ Ⅷ Au s t r a l ia M i n e r a l de po s i t a.19 9 3. 2 8 1 5 6 孙丰月. 太古代脉状金矿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地质科技 情报 .1 9 9 4 , 2 {6 1 ~6 6 7 克列梅涅菝基 A A等 金 矿系统演化的普遍性是其工 _止矿床区域预测的关键准则.国外地质科技.1 9 9 6 , 【 61 ~ 8 8 壬义文金矿床定年方法进展及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 地质科技情报,1 9 9 4 . 2 5 3 5 7 9 张贴侠等.中国金矿床 进展与思考北京地质出版 { .1 9 9 6 1 0 F a n Yo n g e t a 1 .Th e t e mp o r a l a n d p a t i a I e v o l u t ion a r y ha r a c t e l J s t i c s ol go l d me t a l l o g e n y i n Ct fi m . Mo s c ow Un i v e mi t yD r e s s,1 99 6 1 26 ~ 13 4 THE RECALLl NG OF S TUDY ON THE M ETALL0GENl C M 0DELS OF ENDoGENI C G0LD DEPOS I TS l N M ETAM ORPHl C TERRANES Fa n Yo n g x i a n g Z e n g Li a nn i a n Ga o 0 5 u b i n Go l dI n s t i t u t e o f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Ge o s c i e n c e s ,Wu h a n ,4 3 0 0 7 4 Ab s t r a c t M e t a mo r p h i e t e r r a nc e s a r e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d i s t r i c t s o f g o l d d e p o s i t s i n t h e wo r l d. Th i s p a p e r s u r p . n z e s t h e f o u n d me t a i l o g e n i c mo d e l s i n c l u d i n g g r a r fi t e - g r e e n s t o n e b e l t rood e l ,c r u s t a l c o n t i n u o u s mo d e 1 .mu l t i s t a g e a nd mu i t i ge n e t i c mo d e l a n d t h e mod e l o f r n i x t t t r e o f me s o a c i d ma g ma a n d u l t r a - b a s i c ma g ma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o u r c o u n t r y, s o m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i g o l d d e p os i t s i n me t a mo r ph i c t e r r a n e e s i n CKn a a r e p u t f o r wa r d a nd 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f o r t u r t h e r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i go l d d e p o s i t s a r e r a i s e d . Ke y wo r d s me t a mo r p h i c t e r r a n e ,e nd o ge n i c g o l d d e po s i t ,me t a l l o ge n l c mod e l 维普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