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压缩机、 风机、 泵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 2 7 5 - 1 9 9 8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 I-7 期 1 9 9 8 - 0 8 - 2 7 实施 0期 1 9 9 8 - 1 2 - 0 1 代替 T l 2 3 1 GBI 6 6 一 1 9 8 4 总则 1 . 0 . 1 1 . 0 . 2 1 . 0 . 3 1 . 0 . 4 1 . D . 5 规定 为确保压缩机、 风机、 泵的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 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 制定本规范 木规范适用于压缩机、 风机和泵的安装及验收。 压缩机、 风机、 泵的安装应按设计进行施工。 本规7t ; 末包括的或具有特殊要求的压缩机、 风机、 泵, 应按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压缩机、 风机、 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 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 规范的 2 压缩机 2 . 0 . 1 2 . 1 2 . 1 .1 1 了 青 z 先 2 2 . 1 . 2 1 2 3 2 . 2 本章适用于容积式的往复活塞式、 螺杆式、 滑片式和隔膜式压缩机的安装 整体出厂的压缩机 压缩机安装时, 设备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应对活塞、 连杆、 气阀和填料进行清洗和检查, 其中气阀和填料不得采用蒸汽 2 . 2 . 1 1 2 隔膜式压缩机应拆卸清洗缸盖、 膜片、 吸气阀和排气阀。 并应无损伤和锈蚀。 压缩机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 . 2 0 / 1 0 0 0 , 并应在下列部位进行测量 卧式压缩机、 对称平衡型压缩机应在机身滑道面或其他基准面上测量; 立式压缩机应拆去气缸盖, 并在气缸顶平面上测量; 其他型式的压缩机应在主轴外露部分或其他基准面上测量 解体出厂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压缩机组装前, 设备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零件 零 件 部件和附属设备应无损伤和锈蚀等缺陷。 、 部件和附属设备应清洗洁净; 清洗后应将清洗剂和水分除净, 并在加工面上涂一层润滑 油。无润滑压缩机及其与介质接触的零件和部件不得涂油 气阀、 填料和其他密封件不得采用蒸汽 7 F7 洗。 2 . 2 . 2 1 2 3 n 压缩机组装前应检查零件、 部件的原有装配标记下列零件和部件应按标记进行组装 机身轴承座、 轴承盖和轴瓦; 同一列机身、 中体、 连杆、 十字头、 中间接筒、 气缸和恬塞 机身与 相应位置的支承架; 填函、 密封盒应按级别与其顺序进行组装。 GB 5 0 2 7 5 - 1 9 9 8 2 . 2 . 3 在组装机身和中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将煤油注人机身内, 使润滑油升至最高油位, 持续时间不得小于4h , 并应无渗漏现象。 2 机身安装的纵向和横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 . 0 5 / 1 0 0 0 , 其测量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式压缩机、 对称平衡型压缩机的横向安装水平应在机身轴承孔处进行测量, 纵向安装水平应 在滑道的前、 后两点的位置上进行测量 图2 . 2 . 3 ; 1 一轴承孔; 2 一水平仪; 3 一下滑道 图 2 . 2 . 3 测f机身纵、 横向安装水平 2 立式压缩机应在机身接合面上测量; 3 L型压缩机应在机身法兰面上测量, 3 两机身压缩机主轴承孔轴线的同轴度不应大于向. 0 5 m m . 2 . 2 . 4 组装曲轴和轴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曲轴和轴承的油路应洁净和畅通, 曲轴的堵油螺塞和平衡块的锁紧装置应紧固; 2 轴瓦钢壳与轴承合金层粘合应牢固, 并应无脱壳和哑音现象; 3 轴瓦背面与轴瓦座应紧密贴合, 其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7 0 ; 4 轴瓦与主轴颈之间的径向和轴向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 对开式厚壁轴瓦的下瓦与轴颈的接触弧面夹角不应小于9 0 0 , 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该接触弧面 面积的7 0 0 0 ; 四开式轴瓦的下瓦和侧瓦与轴颈的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每块瓦面积的7 0 ; 6 薄壁瓦的瓦背与瓦座应紧密贴合; 当轴瓦外圆直径小于或等于 2 0 0 m m时, 其接触面面积不应 小于瓦背面积的8 5 , 当轴瓦外圆直径大于2 0 0 m m时, 其接触面积不应小于瓦背面积的7 0 环, 且接触 应均匀; 薄壁瓦的组装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瓦面的合金层不宜刮研, 当需刮研时, 应修刮轴 瓦座的内表面; 7 曲轴安装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 . 1 0 / 1 0 0 0 ; 并应在曲轴每转 9 0 0 的位置上, 用水平仪在主轴颈上 进行测量; 8 曲轴轴线对滑道轴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 1 0 / 1 0 0 0 图2 . 2 . 4 - 1 ; 9 检查各曲柄之间上下左右4 个位置的距离 图2 . 2 . 4 - 2 ,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 定; 当 无规定时, 其偏差不应大于行程的。 . 1 0 八0 0 0 ; 1 0 曲轴组装后盘动数转, 应无阻滞现象。 2 , 2 . 5 组装气缸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气缸组装后, 其冷却水路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 并应无渗漏。 4 2 6 GB 5 0 2 7 5 - 1 9 9 8 2卧式气缸轴线对滑道轴线的同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 . 2 . 5的规定; 其倾斜方向应与滑道倾 斜方向一致。在调整气缸轴线时, 不得在气缸端面加放垫片。 1 一曲柄销轴线; 2 一曲轴轴线; 3 一轴身; 4 -测量托架; 5 一机身滑道轴线; 6 -钢丝线支架; 7 一拉紧重锤 图 2 . 2 . 4 - 1 测f曲轴轴线对滑道轴线的垂直度 1 一主轴颈; 2 一曲轴; 3 一百分表 图 2 . 2 . 4 - 2 测f曲柄间距离 表 2 . 2 . 5 气缸轴线对汤道轴线的同轴度允许偏整 气缸直径径向位移整体倾斜气缸直径 5 0 0- 1 0 0 0 径 向位移整体倾斜 1 0 0且毛3 0 00 . 0 70. 0 20 . 1 50 . 06 3 0 0- 5 000 . 1 00. 0 4 1 0 0 00 . 2 00 . 0 8 3 立式气缸找正时, 活塞在气缸内四周的间隙应均匀 , 其最大与最小间隙之差不应大于活塞与气 缸间平均间隙值的 1 / 2 0 2 . 2 . 6 组装连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油路应清洁和畅通; GB 5 0 2 7 5 - 1 9 9 8 2 厚壁的连杆大头瓦与曲柄轴颈的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大头瓦面积的 7 0 ; 薄壁的连杆大头瓦 不宜研刮, 其连杆小头轴套 轴瓦 与十字销的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小头轴套 轴瓦 面积的7 0 ; 3 连杆大头瓦与曲柄轴颈的径向间隙、 轴向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4 连杆小头轴套 轴瓦 与十字销的径向间隙、 轴向间隙, 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 连杆螺栓和螺母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预紧力, 均匀拧紧和锁牢 2 . 2 . 7 组装 十 字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十字头滑履与滑道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滑履面积的 6 0 ; 2 十字头滑履与滑道间的间隙在行程的各位置上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 对称平衡型压缩机的十字头组装时, 应按制造厂所作的标记进行, 并不得装错, 以保持活塞杆轴 线与滑道轴线重合; 4 十字头销的连接螺栓和锁紧装置, 均应拧紧和锁牢。 2 . 2 . 8 组装活塞和活塞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活塞环表面应无裂纹、 夹杂物和毛刺等缺陷; 2 活塞环应在气缸内作漏光检查; 在整个圆周上漏光不应超过两处; 每处对应的弧长不应大 于 3 6 0 , 且与活塞环开口的距离应大于对应 1 5 “ 的弧长, 但非金属环除外; 3 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端面之间的间隙、 活塞环放人气缸的开口间隙, 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 规定; 4 活塞环在活塞环槽内应能自由转动; 手压活塞环时, 环应能全部沉人槽内; 相邻活塞环开口的位 置应互相错开; 5 活塞与气缸镜面之间的间隙和活塞在气缸内的内、 外止点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6 浇有轴承合金的活塞支承面, 与气缸镜面的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活塞支承弧面的6 0 ; 7 活塞杆与活塞、 活塞杆与十字头应连接牢固并应锁紧。 2 . 2 . 9 组装填料和刮油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油、 水、 气孔道应清洁和畅通; 2 各填料环的装配顺序不得互换; 3 填料与各填料环端面、 填料盒端面的接触应均匀, 其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端面面积的7 0 ; 4 填料、 刮油器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 其接触面积不应小 于该组环面积的7 0 , 且接触应均匀; 5 刮油刃口不应倒圆; 刃口应朝向来油方向; 6 填料和刮油器组装后, 各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并应能自由转动; 7 填料压盖的锁紧装置应锁牢。 2 . 2 . 1 0 组装气阀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气阀弹簧的自由长度应一致; 阀片和弹簧应无卡住和歪斜现象; 2 阀片升程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 气阀组装后应注人煤油进行严密性试验, 并应无连续的滴状渗漏。 2 . 2 . 1 1 组装盘车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盘车装置可在曲轴就位后进行组装, 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2 应调整操作手柄的各个位置, 其动作应正确可靠 2 . 3 附属设备 2 . 3 . 1 压缩机的附属设备 冷却器、 气液分离器、 缓冲器、 干燥器、 储气罐、 滤清器、 放空罐 就位前, 应检 查管n方位、 地脚螺栓孔和基础的位置, 并与施工图相符; 各管路应清洁和畅通。 2 . 3 . 2 附属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在安装前的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应按国家现行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监察规程 的规定执行。当压力容器外表完好、 具有合格证、 在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内安装时, 可不作强度 4 2 8 GB 5 0 2 7 5 - 1 9 9 8 试验, 但应作严密性试验 2 . 3 . 3 卧式设备的安装水平和立式设备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应大于 1 / 1 0 0 0 , 2 . 3 . 4 淋水式冷却器排管的安装水平和排管立面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应大于1 / 1 0 0 0 ; 其溢水槽的溢水 口应水平 2 ‘ 4 试运转 2 . 4 . 1 压缩机起动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全面复查气缸盖、 气缸、 机身、 十字头、 连杆、 轴承盖等紧固件, 应已紧固和锁紧; 2 仪表和电气设备应调整正确, 驱动机的转向应与压缩机的转向相符; 3 润滑剂的规格、 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润滑系统经试运转应符合要求, 供油应正常; 4 进、 排水管路应杨通 冷却水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冷却水系统经试运转应符合要求; 5 进、 排气管路应清洁和畅通; 6 各级安全阀经校验、 整定, 其动作应灵敏、 可靠; 7 盘车数转, 应灵活无阻滞现象。 2 . 4 . 2 压缩机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I 应将各级吸、 排气阀拆下; 2 启动冷却系统、 润滑系统, 其运转应正常; 3 检查盘车装置, 应处于压缩机启动所要求的位置; 4 点动压缩机, 应在检查各部位无异常现象后, 再依次运转5 m i n , 3 0 m i n 和2 h 以上, 每次启动 运转前检查压缩机润滑情况均应正常; 5 运转中油压、 油温和各摩擦部位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6 运转中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声响, 各紧固件应无松动 2 . 4 . 3 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空气负荷试运转前, 应先装上空气滤清器, 并逐级装上吸、 排气1A, 再起动压缩机进行吹扫; 从一 级开始, 逐级连通吹扫, 每级吹扫应不小于3 0 m i n , 直至排出的空气清洁为止‘ 2 吹扫后, 应拆下各级吸、 排气阀清洗洁净, 如无损坏, 随即装上复原。 3 升压运转的程序、 压力和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 其排气压力为额定 压力的1 / 4 时应连续运转Ih ; 为额定压力的 1 / 2 时应连续运转2h ; 为额定压力的3 / 4 时应连续运转 2 卜 ; 在额定压力下连续运转不应小于3h 。升压运转过程中, 应在前一级压力下运转无异常现象后, 方可 将压力逐渐升高。 4 压缩介质不是空气的压缩机, 当采用空气进行负荷试运转时, 其最高排气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 文件的规定, 5 运转中油压不得小于。 . 1 0 MP a , 曲轴箱或机身内润滑油的温度不应大于7 0 0C , 6 各级排水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2 . 4 . 4 压缩机在空气负荷试运转中, 应进行下列各项检查和记录 1 润滑油的压力、 温度和各部位的供油情况; 2 各级吸、 排气的温度和压力; 3 各级进、 排水的温度、 压力和冷却水的供应情况; 4 各级吸、 排气阀的工作应无异常现象; 5 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响声; 6 连接部位应无漏气 漏油或漏水现象; 7 连接部位应无松动现象; 8 气量调节装置应灵敏; 9 主轴承、 滑道、 填函等主要摩擦部位的温度; 42 9 GB 5 0 2 7 5 - 1 9 9 8 电动机的电流、 电压、 温升; 自动控制装置应灵敏、 可靠。 10l1 2 . 4 . 5 2 . 5 2 . 5 . 1 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后, 应清洗油过滤器和更换润滑油。 现 象 一 无润滑压缩机 无润滑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的 安装除应按本规范2 . 1 - - 2 . 4 的规定执行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组装前对防锈油封零件应进行脱脂汽 缸棍面、 活塞杆表面不应有锈迹存在; 气缸、 填函组装后, 其冷却水系统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 并应无渗漏 3 填函组件的各处间隙, 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4 支承环与气缸镜面的间隙、 支承环与环槽端面的间隙, 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 刮油器的组装, 其刃口应朝向来油的方向 活塞杆上的挡油圈应组装牢固; 右 组装活塞前应在活塞杆表面、 气缸镜面上涂一层零号二硫化钥粉, 并应将表面多余的二硫化钥 粉除去; 7 采用内部冷却的活塞杆, 其冷却液进、 排管路应畅通, 管接头应装配牢固。 2 . 52 压缩介质为氧气及易燃易爆气体的压缩机, 凡与介质接触的零件和部件〔 活塞杆、 填料、 挡油圈 等 、 附属设备和管道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第5 章的规定进行 脱脂; 脱脂后应采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干, 并应将零件、 部件和管路两端口 作无油封闭。 2 . 5 . 3 无润滑压缩机的 试运转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介质和程序进行; 无规定时, 除按本规范2 . 4 的规定进行空负荷与空气负荷试运转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运转中活塞杆表面温度、 各级徘气温度、 排液沮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无油冷却液应 供应正常; 2 运转中 活塞杆表面的刮油情况应良 好, 曲轴箱和十字头的润滑油严禁带人填函和气缸内; 3 在逐级升压过程中, 应待排气温度达到稳定状态、 填函密封良 好、 无卡阻等现象后, 方可将压力 逐级升高, 2 . 5 . 4 施工完毕或试运转暂停期间, 应在吸气管内通人无油干燥氮气, 并缓慢转动压缩机, 经放空阀排 出, 使氮气吹尽气缸内的水分, 然后关闭吸、 排气管阀门, 并应防止生锈; 气缸夹套内的剩水应放空, 并应 防止锈蚀和冻裂。 26 螺杆式压缩机 2 . 6 , 1 压缩机安装时设备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主机和附属设备的防锈油封应清洗洁净, 并应除尽清洗剂和水分; 2 设备应无损伤等缺陷; 工作腔内 不得有杂质和异物; 3 压缩介质为城气及易燃易姗气体的压缩机卜 凡与介质接触的零件和部件‘ 附属设备和管路均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C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11 第5 章有关的规定进行脱脂; 脱脂后应采用 无油干燥空气吹干。 2 . 6 . 2 整体安装的压缩机在防锈保证期内 安装时, 其内 部可不拆卸清洗。 2 . 6 . 3 整体安装的 压缩机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 . 2 0 / 7 0 0 0 , 并应在主轴外露部分或其他 基准面上进行测量。 2 . 6 . 4 当 无公共底座机 组找正时 应以 驱动机或变速箱的轴线为基准, 其同轴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 的 规定; 当无规定时, 其联轴器的连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第5 章的规定执行。 2 . 6 . 5 压缩机试运转前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润滑系统清洗洁净后, 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2 冷却水系统1 进、 排水管路应畅通, 无渗漏; 冷却水水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供水应正常; 4 3 0 GB 5 0 2 7 5 - 1 9 9 8 3 油压、 温度、 断水、 电动旁通阀、 过电流、 欠电压等安全联锁装置应调试合格; 4 压缩机吸人口处应装设空气过滤器和临时过滤网; 5 应按规定开启或拆除有关阀件。 2 . 6 . 6 压缩机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启动油泵, 在规定的压力下运转不应小于 1 5 mi n ; 2 单独启动驱动机, 其旋转方向应与压缩机相符; 当驱动机与压缩机连接后, 盘车应灵活、 无阻滞 现象 ; 3 启动压缩机并运转 2 - 3 mi n , 无异常现象后其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小于3 0 m i n ; 当停机时, 油泵 应在压缩机停转 1 5 m i n 后, 方可停止运转, 停泵后应清洗各进油口的过滤网; 4 再次启动压缩机, 应连续进行吹扫, 并不应小于2h , 轴承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2 . 6 . 7 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种测量仪表和有关阀门的开启或关闭应灵敏、 正确、 可靠; 2 启动压缩机空负荷运转不应少于 3 0 m i n ; 3 应缓慢关闭旁通阀, 并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升压速率和运转时间, 逐级升压试运转, 使压缩机 缓慢地升温; 在前一级升压运转期间无异常现象后, 方可将压力逐渐升高; 升压至额定压力下连续运转 的时间不应小于2卜 ; 4 在额定压力下连续运转中, 应检查下列项, 并应每隔0 . 5 h 记录一次 ” 润滑油压力、 温度和各部分的供油情况; 2 各级吸、 排气的温度和压力; 3 各级进、 排水的温度和冷却水的供水情况; 4 各轴承的温度; 5 电动机的电流、 电压、 温度。 2 . 6 . 8 压缩机升温试验运转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2 . 6 . 9 压缩机试运转合格后, 应彻底清洗润滑系统, 并应更换润滑油。 3 风机 3 . 1 一般规定 3 . 1 . 1 本章适用于离心通风机、 离心鼓风机、 离心压缩机、 轴流通风机、 轴流鼓风机、 轴流压缩机、 罗茨 鼓风机和叶氏鼓风机的安装。 3 . 1 . 2 风机的安装应检查其基础、 消音装置和防震装置并应符合工程设计的有关要求。 3 . 1 . 3 风机的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设备装箱单清点风机的零件、 部件和配套件并应齐全; 2 应核对叶轮、 机壳和其他部位的主要安装尺寸, 并应与设计相符; 3 风机进口和出口的方向 或角度 应与设计相符; 叶轮旋转方向和定子导流叶片的导流方向应符 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4 风机外露部分各加工面应无锈蚀; 转子的叶轮和轴颈、 齿轮的齿面和齿轮轴的轴颈等主要零件、 部件的重要部位应无碰伤和明显的变形; 5 整体出厂的风机, 进气口和排气口应有盖板遮盖, 并应防止尘土和杂物进人。 3 . 1 . 4 风机的搬运和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整体出厂的风机搬运和吊装时, 绳索不得捆缚在转子和机壳上盖或轴承上盖的吊耳上; 2 解体出厂的风机绳索的捆缚不得损伤机件表面; 转子和齿轮的轴颈、 测振部位均不应作为捆缚 部位; 转子和机壳的吊装应保持水平; 3 当输送特殊介质的风机转子和机壳内涂有保护层时, 应妥善保护, 不得损伤; 4 31 GB 5 0 2 7 5 - 1 9 9 8 3 . 1 . 5 转子和齿轮不应直接放在地上滚动或移动 风机组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清洗和检查 1 设备外露加工面、 组装配合面、 滑动面、 各管道、 油箱各容器等应清洗洁净; 出厂已装配好的组合 件可不拆洗 清洗的方法及清洁度的检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 范 的规定; 2 介质为氢、 氧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压缩机, 凡与介质接触的零件、 部件和管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第5 章的规定进行脱脂; 脱脂后应采用干燥空气或氮气吹干, 并应将零件、 部件和管件两端管口做无油封闭; 3 润滑、 密封、 液压和冷却系统的管道应进行清洗, 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 不得有渗漏 现象 3 . 1 . 6 风机机组轴系的找正应首先选择位于轴系中间的或重量大、 安装难度大的机器作为基准机器进 行调平; 其余非基准机器应以基准机器为基准找正调平, 使机组轴系在运行时成为两端扬度相当的连续 曲线机组轴系的最终找正应以实际转子通过联轴器进行并达到上述要求 3 . 1 . 7 风机的进气、 排气管路和其他管路的安装, 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 执行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风机的进气、 排气系统的管路、 大型阀件、 调节装置、 冷却装置和润滑油系统等管路均应有单独 的支承, 并与基础或其他建筑物连接牢固; 2 与风机进气口和排气口法兰相连的直管段上, 不得有阻碍热胀冷缩的固定支撑; 3 各管路与风机连接时, 法兰面应对中并平行; 4 气路系统中补偿器的安装, 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5 管路与机壳连接时, 机壳不应承受外力; 连接后, 应复测机组的安装水平和主要间隙, 并应符合 要求 3 . 1 . 8 润滑、 密封、 控制和冷却系统以及进气、 排气系统的管路除应进行除锈、 清洗洁净保持畅通外, 其 受压部分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做严密性试验。 3 . 1 . 9 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分、 直接通大气的进口, 其防护罩 网 在试运转前应安装完毕 3 . 2 离心通风机 3 . 2 . 1 离心通风机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将机壳和轴承箱拆开并清洗转子、 轴承箱体和轴承; 但叶轮直接装在电动机轴上的风机可不 拆卸; 2 轴承的冷却水管路应畅通, 并应对整个系统进行试压,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 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 其压力不应低于。 . 4 MP a ; 3 调节机构应清洗洁净, 其转动应灵活。 3 , 2 . 2 轴承箱的找正、 调平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轴承箱与底座应紧密结合; 2 整体安装的轴承箱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 . 1 0 / 1 0 0 0 ; 并应在轴承箱中分面上进 行测量, 其纵向安装水平也可在主轴上进行测量; 3 左、 右分开 式轴承箱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 以及轴承孔对主轴轴线在水平面的对称度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每个轴承箱中分面的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 . 0 4 八0 0 0 ; 2 每个轴承箱中 分面的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 . 0 8 / 1 0 0 0 ; 3 主轴轴颈处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 . 0 4 / 1 0 0 0 ; 4 轴承孔对主轴轴线在水平面内的对称度偏差不应大于0 . 0 6 mm 图3 . 2 . 2 . 可测量轴承箱两侧 密封径向间隙之差不应大于 。 . 0 6 mm 4 3 2 GB 5 0 2 7 5 - 1 9 9 8 a 叶轮安装在两独立的轴承箱之间 b 叶轮悬臂安装在两独立的 轴承箱之间 注 ① 轴承箱两侧密封径向间隙之差是指A , - A1 . A , - A “口 B 斤 、 、 甘 丫2 ⋯; 0 A , - A , , B , - B , , A “ , - A “ h凹齿应为0 . 7 5 m士。 . 2 m ; 渐开 线齿轮增速器, 其接触斑点长度不应小于齿长的7 0 , 高度不应小于齿高的5 0 , 注 。 。 为法向模数 4 当轮齿接触调整与齿轮轴线平行度发生矛盾时, 应首先满足接触的质量, 其平行度可不作调整。 3 . 5 . 1 2 管路与鼓风机或压缩机不应强行连接; 当连接时, 应采用百分表监控风机联轴器的移动, 复检 鼓风机或压缩 帕勺 找正精度并调整达到要求。 3 . 5 . 1 3 所有油管润滑点、 密封、 控制和与油接触的机器零件和部件, 均应循环冲洗, 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使用的油进行冲洗; 2 冲洗前, 润滑点上游的节流阀应全部打开, 保持最大流速; 3 冲洗油的温度应尽量与机组运行温度相同或冷热交替; 4 冲洗中, 视油的清洁程度应经常清洗滤油器, 并定期轻敲油管; 5 冲洗时间不得小于2 4 h , 6 检查滤油器过滤网上不得留有硬质颗粒; 在油温相同的条件下, 滤油器前、 后压差应在5h内保 持稳定 3 . 5 . 1 4 鼓风机、 压缩机的负荷试运转时, 应先试驱动机、 增速器后试整机。整机的试运转应先进行小 负荷试运转, 并将进气节流门开至1 0 0 - - 1 5 0 , 然后进行负荷试运转。试运转宜采用空气作为压缩介质; 当工作介质不是空气时, 负荷试运转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3 . 5 . 1 5 鼓风机、 压缩机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将润滑系统、 密封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清洗洁净并应作循环清洗; 2 加注润滑油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 润滑、 密封和控制等系统的连锁装置、 机组的防喘振装置、 水路系统的调节装置等以及阀门、 仪 表均应灵敏可靠, 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4 具有浮环密封的压缩机, 当采用空气进行试运转时, 应取出浮环座及内外浮环, 并更换预先准备 的梳齿形试车密封; 进油管高位罐液面的气管应通大气; 4 3 8 GB 5 0 2 7 5 - 1 9 9 8 5 主机的进气管和与其连接的有关设备应清扫洁净; 6 电动机、 汽轮机和尾气透平机等驱动机器的转向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7 盘动主机转子应无卡阻和碰刮现象; 8 阀件和控制装置应处于设备技术文件所规定的使风机为最小负荷时的启动位置; 9 机组各辅助设备均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单机试运转并应合格; 1 0 各项安全措施应符合要求。 3 . 5 . 1 6 鼓风机、 压缩机的整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启动润滑、 密封和控制油系统, 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功 轴承润滑油的进油温度宜为4 0 士5 0C, 启动时的油温不应小于2 5 0C; 轴承的进油压力宜为0 . 1 - 。1 5 MP a , 当油压小于。 . 0 8 MP a 时应报警, 并启动辅助油泵; 当油压下降到。 . 0 5 MP a 时应停机; 2 浮环密封油参与整机试运转的正常进油温度应为 4 0 士5 0 C ; 油压高于气封压力的压差应 为5 0 k P a ; 当采用高位罐压差的系统时, 高位罐液面高于或低于正常液位 1 5 0 m m时应报警; 低于2 5 0 m m时应过低报警; 低于3 0 0 m m时应停机; 3 控制油系统应按规定进行调整。 2 以电动机带动的主机, 应先点动检查转子与定子并应无摩擦和异常声响; 以汽轮机带动的主机 在启动时. 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分阶段升速。 3 小负荷试运转1 h 后, 应停机检查各轴承、 轴颈的润滑情况, 当有磨损时应及时修整; 对有齿轮 变速器的机组, 应检测齿轮的接触斑点, 当不符合要求时, 应按本规范第3 . 5 . 1 1 条第6 款进行调整。 4 小负荷试运转的时间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当无规定时, 工作转速小于或等 于3 0 0 0 r / m i n 的机组应为4h , 工作转速大于3 0 0 0 r / m i n的机组应为8 h a 5 负荷试运转的开始阶段, 主机的排气应缓慢升压, 每5 m i n 升压不得大于。 . 1 MP a , 并应逐步达 到设计工况 6 风机不得在喘振区域内运转; 启动时, 不得在临界转速附近运转。 7 连续负荷试运转的时间不应小于2 4 h 。运转中, 每隔一定的时间应检查润滑油温度和压力、 冷 却水温度和水量、 轴承或轴的振动值和轴承的温度、 进气与排气管路上各段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电动机 的电 流、 电压和功率因 数、 汽轮机、 燃气轮机所要求测量的 参数值以 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并应符合设备技 术文件的规定和做记录。 8 试运转中, 在轴颈附近测得的轴振动双振幅值 用非接触式侧振仪测得的峰一 峰值 , 应符合设备 技术文件的规定; 若机组中无此仪器可采用接触式测振仪在轴承壳上检测轴承振动速度有效值, 该值应 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 应符合表3 . 5 . 1 6 - 1 的规定。 表 3 . 5 . 1 6 - 1 轴承壳振动速度有效值和轴报动双振幅值 风 机 种 类 轴承壳振动速度有效值 m m / s 轴振动双振幅值 p - 注 二 为额定工作转速 r / m i n 鼓风机 毛 6 . 3 6 7 5 0 而 9 轴承温度或轴承排油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 宜符合表 3 . 5 . 1 6 - 2的 规定 . 1 0 停机后2 0 m i n或轴承回油温度降到低于4 0 ℃后, 方可停止油泵的工作, 停机后的盘车应按设 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n试运转完毕, 应将各有关装置调整到准备启动状态。 GB 5 0 2 7 5 - 1 9 9 8 表 3 . 5 . 1 6 - 2 轴承温度和轴承的排油温度 轴承形式 滚动轴承滑动轴承 轴承体温度 环境温度十4 0 C7 0 ℃ 轴承的排油温度 进油温度2 8 0C 轴承合金层温度 镇进油温度5 0 0C 3 . 6 轴流鼓风机和轴流压缩机 3 . 6 . 1 轴流鼓风机和轴流压缩机的清洗和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现场组装时, 机器各配合表面、 机加工表面、 转动部件表面均应清洗洁净; 当有锈蚀时应清除, 并 应防止安装期间发生锈蚀; 2 机器各主要部件、 机壳、 调节缸、 叶片承缸和转子在装配吊运过程中, 应保持水平, 其装配程序应 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 润滑油系统、 动力油系统和顶升油系统的油泵、 过滤器、 冷却器和安全阀等应拆卸清洗, 冷却器 应作严密性试验; 4 有预紧力要求的螺拴在正式拧紧时, 螺纹部分应涂上二硫化钥油, 同时应按规定力矩或规定的 螺母转动角度拧紧; 刚性连接的联轴器螺栓应按螺栓伸长量控制其预紧力。 3 . 6 . 2 埋设底座调整螺栓的支承垫板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垫板的埋设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范 附录八的规定 执行; 2 垫板底层混凝土的耐压强度不应低于3 5 MP a ; 厚度宜为 3 0 - 5 0 m m; 每块垫板的安装水平偏 差不应大于0 . 3 / 1 0 0 0 ; 3 每块垫板的标高允许偏差为士3 m m, 3 . 6 . 3 轴流鼓风机或压缩机的底座找正调平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通过底座上的调整螺栓和地脚螺栓, 调平底座各支撑机壳的支座面、 连接纵向键座的结合面 或固定轴承座的结合面, 其各支座上平面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1 0 / 1 0 0 0 ; 各结合面 上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 5 / 1 0 0 0 ; 2 拧紧底座上的调整螺栓时, 螺栓露出底座下平面的长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 . 6 . 4 机组中当以主机作为找正调平基准设备时, 其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 . 0 4 / 1 0 0 0 , 并应在 颈轴上进行测量; 其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 . 0 6 / 1 0 0 0 , 并应在机壳中分面上进行测量。机组中非 基准设备的找正调平应按本规范3 . 5 . 4 的规定执行。 3 . 6 . 5 下机壳找正调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壳的4 个支撑面应采用油石打光, 不得留有毛刺和飞边; 2 下机壳与底座的支座连接时, 应将支承导向键涂上二硫化钥油, 并轻轻推人键槽, 不得强行 打人; 3 下机壳找正调平应按本规范3 . 6 . 4 的规定执行, 同时应使四个支座的定位螺栓位于孔中心; 下 机壳的找正、 调平可采用更换纵向导向键和支承导向键的不同厚度的垫片进行调整。 3 . 6 . 6 装配定子部分的内装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并必须按出厂要求的各端之间的距离 A, B , C值, 连接调节缸和伺服马达 见图3 . 6 . 6 0 3 . 6 . 7 静叶角度值、 调节缸位移与静叶角度曲线、 转子跳动值、 动叶和静叶的叶顶间隙值、 密封间隙值、 轴承间隙值、 轴承压盖过盈值、 油封间隙值、 转子在轴承箱中的轴向和径向位置尺寸、 机壳中分面的自由 间隙等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检测和调整。 4 4 0 GB5 0 2 7 5 一 1 9 9 8 行程 1 机壳; 2 一 调节缸; 3 一连接板; 4一 球形螺母; 5一 档板; 6 伺服马达; A 件 3 、 4 端面之间的距离; B一 件 5 、 6 之间的距离; C 件 1 、 2 之间的距离 图 3 . 6 . 6 连接伺服马达时 A、 B 、 C位置 . . 增速器的找正调平应按本规范3 . 5 . 3 、 3 . 54 和3 . 5 . 5 的规定执行。 机组找正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轴承应安装完毕, 轴承与轴颈的间隙和接触情况应符合规定; 2 盘动转子, 应转动灵活、 无卡碰现象; 3 叶顶间隙值、 转子和联轴器的跳动值均应符合要求。 3 . 6 . 10机组找正的同轴度要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 联轴器的径向位移宜 为。 . o 2 0 . o 4mm, 轴线倾斜度不应大于 。 . 1/1000。 3 . 6 . 11 管路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组找正调平后, 方可配制并连接进气、 排气和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