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地貌的主要类型.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中国陆地地貌的主要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陆地地貌的主要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陆地地貌的主要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陆地地貌的主要类型 类型 成因 特征 分布地区举例 堆 积 平 原 冲积平原 河流沉积 地势开阔平坦,通常是由很厚的淤积层组成,有各别的丘陵突出在平原之上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平原、河套平原 湖积平原 湖泊淤积 位于现代湖泊边缘或古代湖泊遗址。常与冲击平原混杂而形成湖积冲积平原或冲积湖积平原,如江汉平原鄱阳湖滨平原 兴凯湖北峰平原,罗布泊附近 洪积平原 间歇性暂时水流搬运沉积 地面倾斜,组成物质比较粗,与冲积平原常组成混合类型的洪积冲积平原或冲积洪积平原 天山山麓、太行山麓 海成平原 海底上升 见于海边狭窄地带,面积不大,地表多为滨海相沉积物 剥 蚀 地 貌 平原 各种外营力将风化疏松物质运走而形成 地表有起伏,覆盖层薄,颗粒粗,可见残丘突露 山东低山外围 高平原 剥蚀平原隆起形成 呼伦贝尔高平原 高原 地势强烈隆起形成 黔西高原 黄 土 地 貌 黄土塬 古地形控制或洪积成因 地表平坦,周围有深沟 陕西、陇东、山西的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 古地形控制及黄土堆积后的侵蚀作用 为黄土覆盖的波状起伏的地形 六盘山以西、甘肃中部 侵蚀山地 高山 中山 低山 河流侵蚀作用为主 分布于轻微上升地区 大、小兴安岭,东北东部,秦岭,大巴山、南岭、横断山南部 岩溶山地 高山 中山 低山 碳酸盐类岩石溶蚀和侵蚀作用 主要发育于轻微隆起地区,形成峰林、漏斗、落水洞等岩溶地貌 广西、贵州、滇东 冰川、寒冻、泥流作用高山 冰川、寒冻、泥流作用 分布在强烈隆起地区,山顶、山谷有常年积雪和冰川,古代冰川遗迹分布很广 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西藏高原指具有山脉的高原 干燥剥蚀作用山地 中山、低山 干燥剥蚀作用 受极端大陆气候影响,山地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山坡有很厚的岩屑和乱石堆,坡度陡,地表分割不强烈 河西走廊北山地区 火山地貌 第三纪和第四纪火山喷发 现在地表仍很少被破坏,多成为熔岩台地,高原和具有波状起伏的分割轻微的高原,即台原地形 长白山区、张家口、坝上一带 按地势划分的地貌类型表 类型 名称 绝对高度米 相对高度米 坡度 备注 陆 地 地 貌 山 地 极高山 >5000 >1000 >25 其界线大致与现代化冰川和雪线相等 高 山 高 山 3500~5000 >1000 >25 高山与中山的界线2500米,主要考虑到剥蚀作用的性质差别。在此线以上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因此形成陡峭的山坡和粗大的堆积物。此外,在我国西北地区,此线也为森林的上限 中高山 500~1000 低高山 100~500 中山 高中山 1000~3500 >1000 10~25 中山 500~1000 低中山 100~500 低山 中低山 500~1000 500~1000 5~10 低山与中山的界线1000米,主要考虑我国东部的山地多在1000米上下,受强烈的流水侵蚀剧烈切割,地表零乱破碎 低山 100~500 丘陵 <500 <100 丘陵与低山的差别不在于绝对高度的大小,而在于相对高度和形态上的不同 高原 >600 平 原 高平原 200~600 平原 0~200 洼地 海面以下 海 底 地 貌 大 陆 边 缘 大陆架 0~-200 <0.1 分布在大陆边缘浅海区海底平原 大陆坡 -1400~-3200 4.3 分布在大陆架外缘,宽20~90公里不等,最大坡度有达20以上者 大陆基 -2000~-5000 1/700~100 分布在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为大陆坡麓堆积物所覆盖 岛弧 海面以上 如太平洋西部边缘所见的呈弧形分布的岛屿群 海沟 -6000以下 一般分布在岛弧靠大洋一侧,为长条状的巨型洋底洼地 海 底 地 貌 大 洋 盆 地 洋 中 脊 深海盆地 -4000~-5000 山形开阔,其中最平坦部分称深海平原 海山,海峰、平顶山和海底高地 海面以下 分布于深海盆地或深海平原中的高地,其中孤立的锥形海山称海降,部分海山顶部被波浪削平、称海底平顶山盖约特,比较开阔隆起区称海底高地 洋中脊 高出海底 2000~4000 大洋底部巨大线状的隆起,连锦数万公里,宽1000公里以上 中央裂谷 洋中脊中间的裂谷深1000~2000米 河谷地貌组成 类型 特征 河 漫 滩 弓形河漫滩 河曲河漫滩 分布在河曲的凸岸,呈扇形,由弧形鬃岗高地和洼地组成波状起伏的滩地 歧流型河漫滩 多分叉河流上,部分叉道淤塞.顺河流轴线延伸 混合型河漫滩 当河流中曲流和分叉现象同时并存时、两者时间上的更替变化而形成 堰堤式河漫滩 较平直河段在河岸两侧连成的似堤坝似的特长沙坝 平行鬃岗河漫滩 平直的河床侧向侵蚀时,河床沙坝也随之移动,产生平行鬃岗滩地,鬃岗常呈串珠状、有时是连续的 阶 地 侵蚀阶地 全由基岩组成,仅阶地面上有时有极少的冲积物覆盖,常分布在山区及新构造上升剧烈地区的河流两岸 基座阶地 侵蚀堆积阶地 常见于山区及新构造上升较剧烈的河流,下部为基岩侵蚀平台,上面覆盖着河流堆积物 上迭阶地 河流的侵蚀能力和堆积作用的规模逐渐变小,新的阶地堆积物质迭置在较老的阶地冲积物之上 内迭阶地 河流切割的深度达到基岩谷底而新堆积的阶地范围和厚度一次比一次小 嵌入阶地 后期河床比前一期河床下切要深,各级阶地具有不同高度的底座,阶地上为冲击物,阶地斜坡无基岩出露 埋藏阶地 地壳下降,早期阶地被新的冲击物或新的阶地所掩埋,阶地的结构复杂 河谷地貌类型 分类原则 河谷类型 基本特征 按发育阶段 未成形河谷 隘谷 具垂直或陡峭的崖壁,河谷上部宽度和谷底大致相同,谷底极窄,且全被水所淹没 嶂谷 两侧谷坡较隘谷分得开,但仍为陡壁,谷底较隘谷为宽,坡麓具有陡壁或缓坡,谷底部分被水淹没 峡谷 横剖面呈“V”字形,两壁较陡峭,常有阶梯状陡坎,谷底有洪积冲积物,大多数峡谷的谷底被水淹没 河漫滩河谷 横剖面成浅“U”字形或槽形,河床只占谷底一小部分,河曲显著 成形河谷 河谷宽阔,结构复杂,有阶地、蛇曲、牛轭湖,两岸谷坡常不对称,堆积作用特别显著 按地质构造 横向谷横谷 河谷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正交60~90 斜向谷斜谷 河谷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30~60 纵向谷河谷与岩层走向一致 背斜谷 沿着背斜褶皱轴的方向延伸的河谷 向斜谷 沿着向斜褶皱轴的方向延伸的河谷 单斜谷 沿着单斜构造的地层走向发育的河谷 断层谷 沿断层发育的河谷 地堑谷 沿地堑构造发育的河谷 按基准面变化 复活谷河 由于地壳上升,侵蚀基面下降等原因,使河流侵蚀作用加强,呈现谷中谷,深切河曲 沉溺谷河 大陆下降或海面上升,河流下游被海水淹没,成为漏斗形的三角港 暂时性流水地貌类型 分类 基本特征 侵 蚀 地 貌 纹沟 由斜坡上片状水流汇聚成的细流对坡面侵蚀而造成,纹沟相互穿插,呈网状 细沟 规模不大,宽度<0.5米,深度0.10.4米,长度数米至数十米,坡度平缓,在平面上呈大致平行的线状,纵剖面与所在坡地表面的坡度一致 切沟 宽度、深度可达1.2米,有明显的谷缘,横剖面在上游里“V”字形,下游析呈“U”字形,纵剖面多呈阶梯状,有明显的跌水陡坎、纵坡已与所在坡面不一致 冲沟 沟谷加深,向源侵蚀作用明显。沟头出现陡坎,同时,面旁蚀作用加强,使沟谷两侧发生崩塌,沟谷加宽、沟坡较陡 坳沟 纵剖面上陡坎被展平,至上凹形曲线,向源侵蚀和下蚀作用逐渐减弱,仅侧向侵蚀使沟谷继续加宽,沟底平坦,甚至生长植物,又称干沟 堆 积 地 貌 坡积裙 位于山坡坡麓的堆积物,组成物质决定于山坡上岩石的成分,以砂土夹碎石为主,分选性较差,磨圆度极差,略具层理,倾向谷地 洪积扇 体积较大,表面弯曲不显著,曲率半径大,组成圆锥体的角度小,沉积物扇顶较组,至扇缘变细,磨圆度及分选性大部分较好,孔隙大,透水强 冲积锥 体积不太大,表面弯曲相当大、曲率半径小,组成圆锥体的角度大;沉积物顶部由角砾、砾石、砂等粗碎屑组成,分选性差,下部和边缘由砂壤土和壤土等组成。小冲积锥有时大小混杂无分选性。一般透水性较弱。地下水面高,有泉水出露 山前洪积平原 山麓地带由于山区地壳不断上升,许多洪积扇、冲积锥逐渐发展扩大,彼此相连汇合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