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煤炭可持续利用与污染控制政策 煤炭可持续利用与污染控制政策 国合会政策研究报告 2009 国合会政策研究报告 2009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09 年年会 (2009.11.11-13)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中外组长 课题组中外组长 濮洪九濮洪九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 彼泽森彼泽森 丹麦石油天然气公司副总裁 杰卡德杰卡德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 课题组中外成员 课题组中外成员 张玉卓张玉卓 中国神华集团公司总裁,教授级高工 彭苏萍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岑可法岑可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学 王金南王金南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李 政政 清华大学,教授 克劳德芒迪克劳德芒迪 国际能源机构前执行主任 罗杰比尔罗杰比尔 澳大利亚艾伦咨询集团,高级顾问 YP楚楚 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教授 汉斯波斯科汉斯波斯科 荷兰 CCS、国土规划及环境事务部(VROM)和经济事务部主任 课题组支持专家 课题组支持专家 杜铭华杜铭华 神华煤制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胡振琪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陈罕立陈罕立 中国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宁成浩宁成浩 神华煤制油化工研究院,高工 胡省三胡省三 中国煤炭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授 姜智敏姜智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张张 宏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处长,教授级高工 康康 荣荣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处长 布莱恩布莱恩里基茨里基茨 国际能源机构洁净煤中心,能源分析师 鲁道夫百隆鲁道夫百隆 丹麦石油天然气公司 能量研究与发展分公司总经理 涂建军涂建军 加拿大工业能源最终用途数据和分析中心高级顾问,副研究员 李李 晶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讲师、博士 麻林巍麻林巍 清华大学,讲师、博士 陈潇君陈潇君 中国环境规划院,助研 刘兰翠刘兰翠 中国环境规划院,博士 课题组中外联络人 课题组中外联络人 胡振琪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涂建军涂建军 加拿大工业能源最终用途数据和分析中心高级顾问,副研究员 ii 目目 录录 1 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1 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 .........................1.........................1 1.1 煤炭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 ......................................1 1.1.1 煤炭资源总量特点.................................................................................................1 1.1.2 煤炭资源分布特点.................................................................................................1 1.2 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 1.3 煤炭开发现状与趋势 ..........................................2 1.4 煤炭利用现状与趋势 ..........................................3 2 中国煤炭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与制约因素2 中国煤炭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与制约因素 ...................5...................5 2.1 煤炭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5 2.2 煤炭可持续开发的资源约束 ....................................5 2.3 煤炭可持续利用中的约束 ......................................6 2.3.1 煤电的能效与洁净化问题.....................................................................................6 2.3.2 分散燃煤存在的主要问题.....................................................................................6 2.3.3 煤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7 2.4 煤炭可持续利用中的大气与区域约束.............................7 2.4.1 煤炭使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7 2.4.2 煤炭使用中的区域环境约束..................................................................................8 2.4.3 煤炭使用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10 2.5 煤炭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失效约束 ...........................12 3 中国煤炭可持续开发的资源环境对策3 中国煤炭可持续开发的资源环境对策 ......................13......................13 3.1 实施煤炭可持续开发的资源保障战略 ...........................13 3.1.1 煤炭可持续开发资源保障条件分析...................................................................13 3.1.2 实行煤炭开发总量控制.......................................................................................13 3.1.3 解放受水威胁的东部煤炭资源...........................................................................13 3.1.4 合理开发利用西部煤炭资源...............................................................................14 3.2 实施煤炭绿色开采战略 .......................................14 3.2.1 明确煤矿区环境治理目标...................................................................................14 3.2.2 全面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14 3.2.3 加强煤矿区塌陷地复垦进程...............................................................................14 3.2.4 促进煤矸石处置与综合利用...............................................................................15 3.2.5 充分利用煤炭矿井水资源...................................................................................15 3.2.6 提高煤矿瓦斯抽放与利用水平...........................................................................16 3.2.7 完善煤矿区环境治理的保障体系.......................................................................16 3.3 加快制定西部煤炭开发的环境对策..............................17 3.3.1 制定西部开采的水资源保护措施.......................................................................17 3.3.2 积极开展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18 iii 4 中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对策4 中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对策 ..............................19..............................19 4.1 实施高效洁净的燃煤发电战略 .................................19 4.1.1 电煤需求和碳排放情景预测...............................................................................19 4.1.2 高效洁净的燃煤发电政策...................................................................................19 4.2 加快实施工业锅(窑)炉节能减排 .............................20 4.2.1 发展高效洁净分散燃煤技术...............................................................................20 4.2.2 高效洁净分散燃煤政策保障...............................................................................20 4.3 稳步推进煤炭高效洁净转化战略 ...............................21 4.3.1 发展高效洁净煤炭转化技术...............................................................................21 4.3.2 促进煤炭高效洁净转化的政策措施...................................................................21 5 中国煤炭可持续利用的环境保护对策5 中国煤炭可持续利用的环境保护对策 ......................22......................22 5.1 实施基于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22 5.1.1 国家中长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22 5.1.2 基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煤炭最大消费量...................................................22 5.1.3 煤炭最大消费总量控制实施策略.......................................................................26 5.2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煤炭的可持续开采 ...........................27 5.2.1 全面推行煤炭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27 5.2.2 加快改革煤炭资源税政策...................................................................................27 5.2.3 建立煤炭开采生态补偿制度...............................................................................27 5.2.4 实施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28 5.3 建立控制煤炭环境污染的经济政策体系 .........................28 5.3.1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排污收费制度.......................................................................28 5.3.2 加快制定和实施环境税收制度...........................................................................28 5.3.3 继续深化环保电价补贴政策...............................................................................28 5.3.4 全面推行排放指标有偿使用...............................................................................29 5.3.5 积极开展电力行业排污交易试点.......................................................................29 6 主要结论6 主要结论..............................................30..............................................30 6.1 煤炭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约束与对策 .............................30 6.1.1 中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赋存条件相对较差.......................................30 6.1.2 未来应实行煤炭开发总量控制并做好煤炭开发的时序安排...........................30 6.2 煤炭可持续开发的环境约束与对策 .............................30 6.2.1 煤矿区环境破坏严重...........................................................................................30 6.2.2 煤矿区环境治理目标...........................................................................................31 6.2.3 环境友好型煤炭开采的综合保障体系...............................................................31 6.3 煤炭可持续利用的环境约束与对策 .............................31 6.3.1 煤电方面...............................................................................................................31 6.3.2 分散燃煤方面.......................................................................................................32 6.4 煤炭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 .....................................33 iv 6.4.1 中长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33 6.4.2 污染物总量目标约束下的最大煤炭消费量.......................................................33 6.4.3 煤炭消费的区域环境制约...................................................................................34 6.5 建立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34 7 政策建议7 政策建议..............................................35..............................................35 7.1 进一步加强煤炭开发与利用相关产业管理 .......................35 7.2 完善环境可持续的煤炭开发与利用法规体系 .....................36 7.3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煤炭可持续利用 ...................37 7.4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煤炭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38 致谢致谢.40.40 v 1 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 1.1 煤炭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煤炭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 1.1.1 煤炭资源总量特点煤炭资源总量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 煤炭探明储量占中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 94。 根据世 界能源理事会最新“能源资源调查报告”估算,中国煤炭资源总量排名第一,其 中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位。按 1999 年中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结果远景 煤炭资源储量 55553 亿吨,其中,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 10421.35 亿吨。预测资 源量和地质总资源量居世界第一位。 1.1.2 煤炭资源分布特点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积达 60 万平方公里。根据中国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规 律,可以天山-阴山造山带、昆仑山-秦岭-大别山纬向造山带和贺兰山-龙门山经 向造山带为界,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滇藏五大赋煤区。在此 基础上,根据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断裂带将东部三个赋煤区划分为六个亚赋 煤区,即二连-海拉尔赋煤亚区和东三省亚区,黄淮海和晋陕蒙宁亚区,华南和 西南亚区,见图 1.1。 图图 1.1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 既广泛又相对集中,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是中国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的重要 特征。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晋、陕、内蒙古、宁、甘、青、 新、川、渝、黔、滇、藏 12 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资源量达 4.50 万亿吨, 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89;而该线以东的 20 个省(市、自治区)只有 0.56 万 1 亿吨(台湾未统计在内),仅占全国的 11。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 以北的京、津、冀、辽、吉、黑、鲁、苏、皖、沪、豫、晋、陕、内蒙古、宁、 甘、青、新 18 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资源量达 4.74 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 源总量的 93.6;而该线以南的 14 个省(市、自治区)只有 0.32 万亿吨(台湾 未统计在内),仅占全国的 6.4。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 决定了中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此外,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中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消费 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和供求关系,具有 明显的分带性和分区性。东部地区煤炭需求量大,资源短缺,需要从晋陕蒙宁等 区域调入。晋陕蒙宁区是中国已经查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资源条件优越,长期 以来是中国煤炭主要生产区和供给区,西南四省市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相对丰 富,可作为中国南方的煤炭重要供给区之一予以建设。新疆等广大西北地区煤炭 需求量不大,离东部主要煤炭消费区远,煤炭生产、消费主要在区内循环。 1.2 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人 们已充分认识到,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然而中 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7.7和 7.1,多年来,煤炭在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构成中,始终占 70左右的比重,2007 年煤炭占中国 能源生产总量的 76.6,消费总量的 69.5。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 推进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一方面,中国 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新型能源,1978 年水电、核电、风电生产量占能 源生产总量的 3.1,2007 年增长到 8.2,在能源生产构成中比重不断增大;另 一方面,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占 有重要地位。 1.3 煤炭开发现状与趋势煤炭开发现状与趋势 中国煤炭工业经过 60 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发展,解决 了建国后长达 30 多年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发展能源工业、保障国民经济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6 年全国煤炭产量 13.97 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是 1949 年煤炭产量 0.32 亿吨的 43 倍,自此之后,中国煤炭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 2003 年全国原煤产量进一步上升到 16.70 亿吨,到 2008 年达到 27.93 亿吨。从 2000 年到 2008 年, 煤炭产量增加了 14.16 亿吨。 与此同时, 到 2008 年, 规模以上煤炭企业预计实现利润总额超过 1000 亿元, 比 2002 年增加 864.96 亿元, 增长了 11 倍多。 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7 2 年末,全国年产量超千万吨的企业 34 家,产量规模超过 11 亿吨,占全国总量的 45;年产量超过 5000 万吨的企业 6 家,产量 5.76 亿吨,占全国总量的 23。 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2006 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 85.50, 综采程度 77.47, 分别比 2002 年提高 7.72 和 14.49 个百分点; 综掘程度 28.44, 比 2002 年提高 12.56 个百分点。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图 1.2、图 1.3)。2007 年,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 0.383,比 2005 年减少 0.575,下降 60.0; 比 2002 年减少 0.887, 下降 69.8。 2006 年 219 处安全高效矿井共生产原煤 7.02 亿吨,平均单井产量 320.7 万吨,百万吨死亡率为 0.064,平均原煤工效 18.8 吨/ 工,平均单井盈利 1.65 亿元,其中 35 处矿井盈利逾亿元,其它主要经济技术指 标接近或达到世界主要产煤国的水平。 4143 2945 2421 3306 3641 4344 5938 6995 6434 6027 4746 3786 14.15 17.28 19.97 21.51 23.32 25.23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年份 事 故 起 数 /起 /死 亡 人 数 /人 0 5 10 15 20 25 30 年 产 量 /亿 t 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煤炭产量 图图 1.2 中国煤矿事故情况与煤炭产量统计(中国煤矿事故情况与煤炭产量统计(2002-2007)) 4.94 3.71 3.08 2.81 2.04 1.485 14.15 25.23 23.32 21.51 19.97 17.28 0 1 2 3 4 5 6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年份 百 万 吨 死 亡 率 0 5 10 15 20 25 30 年 产 量 /亿 t 百万吨死亡率煤炭产量 图图 1.3 中国煤开采百万吨死亡率与煤炭产量(中国煤开采百万吨死亡率与煤炭产量(2002~~2007)) 1.4 煤炭利用现状与趋势煤炭利用现状与趋势 2007 年,中国煤炭生产总量 25.14 亿吨,进口量 0.51 亿吨,出口量 0.53 亿 吨, 消费量25.86亿吨。 其中, 终端消费占消费总量的24.03, 中间消费占73.72, 洗选损耗占 2.25。在中间消费中,67是发电,21是炼焦,12是供热以及 制气。在终端消费中,79用于工业部门,主要是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燃煤消耗, 3 其余为民用和其他部门终端消费。 1990-2007 年间,中国煤炭中间消费增幅明显,推动了煤炭消费总量逐年快 速增加。见图 1.4。总体而言,发电始终是煤炭消费的主要流向,其占煤炭消费 总量的比重由 1990 年的 25.78增长到 2007 年的 50.47。 0.0 50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199019952000200520062007 万吨 终端消费洗选损耗发 电供 热炼 焦制 气 图图 1.4 中国煤炭消费量及其构成变化(中国煤炭消费量及其构成变化(1990-2007))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能源消耗仍将稳步增长。综合 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 2020 年、2030 年和 2050 年国内煤炭消费需求量将分别为 35 亿吨、40 亿吨和 42 亿吨;煤炭在一次能源 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分别为 58、53和 43。最近一段时间,电力用煤将继续 快速增长, 钢铁、 建材等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 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4 2 中国煤炭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与制约因素中国煤炭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与制约因素 2.1 煤炭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煤炭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很大。由于中国资源赋存量的先天限 制, 今后很长时间内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据主体地位。 煤炭的安全、 高效、 环境友好开采以及科学、 高效和洁净利用将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在煤炭的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开采方面,要针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 的强劲需求和中国煤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的现实,加强煤炭企 业的集约化、机械化程度,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用 20 年(到 2030 年)时 间基本实现煤炭的科学安全开采和科学利用。在安全方面,由目前每年事故死亡 3000 多人,降到 300 人;百万吨死亡率由 1 人/百万吨,降到 0.1 人/百万吨;在 高效开采方面,全面淘汰、关闭 6-15 万吨以下小煤矿;煤矿数由 1 万多处降到 2000 处以下;机械化开采率由 40上升到 80以上;少部分 5煤矿实现自动化 开采,科学开采的产能达 26-37 亿吨。在洁净开采方面,高瓦斯煤层全部实现抽 采利用, 80矿井水实现处理复用, 基本消灭矸石山, 塌陷土地复垦率达到 80。 在科学、 高效和洁净利用方面, 由于中国 80以上的煤炭直接用于电站锅炉、 工业锅炉、工业窑炉以及民用炉具等燃烧,因此要严格控制煤炭燃烧的污染物排 放。到 2030 年,煤炭使用的废渣处理率大于 80,废水处理率大于 90。二氧 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应分别控制在 1400 万吨/年和 1500 万吨/年,按燃煤排放 量分别占 85和 65估算,燃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应分别控制在 1200 万吨/年和 1000 万吨/年左右。同时通过节能及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技术(CCS) 的应用,到 2030 年努力将二氧化碳控制在 65 亿吨/年以内。 2.2 煤炭可持续开发的资源约束煤炭可持续开发的资源约束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关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煤炭资源量仅占全 国的 7,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71.9。中部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 源量的 73.6,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 22.7,特别是中部的晋陕蒙宁区,查明 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 64.4,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2.6。西部自给区(带) 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 11.6,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4.6。富煤地区水资源 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 其次,大部分富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植被 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煤炭开发过程中造成土地破坏与占用、水体污染 与水文地质条件改变、瓦斯排放煤矸石自燃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5 2.3 煤炭可持续利用中的约束煤炭可持续利用中的约束 2.3.1 煤电的能效与洁净化问题煤电的能效与洁净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电在能效和洁净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08 年底,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7.92 亿千瓦,其中煤电 6 亿千瓦。煤电中 30 万千 瓦以上大型机组已占 50以上; 超临界、 超超临界机组已成为近年来安装的主要 机型;与此同时,通过实施 “上大压小”的产业政策,火力发电平均效率得到了 提高,2008 年供电煤耗已降到 349gce/kWh,已低于美国和德国 2005 年的水平, 但比日本仍高出约 11。在污染控制方面,超过 50的发电机组已经安装了烟 气脱硫设备,燃煤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总量已呈下降趋势。已建、在建或 拟建脱硝设备的机组容量达到了 5000 万千瓦以上,预计未来随着脱硝装置的推 广应用,煤电氮氧化物排放的增加趋势将得到遏制。但与美国相比,我国 2007 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绩效仍分别高出 30和 150。 我国煤电发展面临的主要约束总体有三个方面一是供应安全的限制,包括 煤炭的科学和安全生产能力不足以及运输能力紧张,二是污染容量的限制,近期 主要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粉尘等常规污染物,中远期还包括微量重金属排放 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三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 因此,我国煤电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归纳为在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 前提下,通过各种可行途径,尽可能降低最终的电煤的总量需求;以国际先进水 平为目标,大幅度地降低煤电的常规污染物排放,并将痕量重金属和可吸入颗粒 物排放纳入环保控制范围;及早做好减排二氧化碳的对策和技术准备。 此外, 电力企业的平稳运作和有序发展始终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基础和保 证,因此,理顺煤电工业上下游产业的合理利益分配关系,规范和引导电力企业 理性发展,是煤电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目标。 2.3.2 分散燃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散燃煤存在的主要问题 能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中国燃煤工业锅炉以层燃燃烧为主,锅炉 设计热效率一般在 72~80之间,与发达国家设计水平没有很大差距,但实际 运行热效率大多在 60~65左右,通常比锅炉产品的鉴定热效率低 10~15 百 分点以上,有的锅炉实际运行热效率仅为 30~40,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低 30~50。此外,服役时间越长的燃煤工业锅炉热效率越低,这与发达国家的 燃煤工业锅炉实际运行效果有很大差距。 6 2.3.3 煤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煤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落后技术及产能仍占一定比例,其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仍较为突 出。目前,国家规定需淘汰和改造的小机焦仍有数百座,产能约 5000 余万吨, 约占全国机焦能力的 15。此外,个别落后地区土焦、改良焦生产仍有存在,其 资源浪费和环境保护问题更为严重,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技术。另据统计,中国 55的合成氨由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控制难度大、数量众多 的 18 万吨/年以下的合成氨企业生产,而技术等级较高、规模较大(单厂产量≥ 30 万吨/年) 的企业产量仅占 1/4 强。 甲醇产能在 20 万吨/年以下的企业占全国甲 醇生产企业数量的 90、甲醇产能的 58、甲醇产量的 56。这些小炼焦、小 化肥、 小甲醇企业使用的煤焦化及气化合成技术与装备都相对比较落后, 能耗高, 环保水平低,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全国仍有近 50的机焦 生产未配套建设除尘处理设施或已建成的除尘处理设施未能有效运行; 一半的小 型机焦生产及部分中型独立焦化厂煤气净化装置(主要是脱硫装置)还不健全; 为数不少的机焦生产过程产生的焦化外排废水未进行脱氮处理而直接排放, 与发 达国家先进环保技术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2)低品质热能回收与利用是新型煤化工技术能效提高面对的首要问题。 据对新型煤化工项目能源平衡数据分析,煤转化成油品、化工品或天然气的效率 在 3060,与关键工艺、产品品质、生产流程等都有很大关系,其中能源损 失主要集中在反应过程中大量热能的损失。如甲醇合成过程中反应器温度在 250260℃,经过夹套冷凝水换热也只能产生中等压力蒸汽,这对于发电而言, 效率低且数量难以保障;对于供热而言,又没有足够的热用户需求,使得这些热 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导致煤的综合转换效率相对低。 (3)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面临煤炭如何更高效、更洁净转化的问题。规划、 技术研发与示范、产业政策、标准体系、激励政策等方面仍有不足,例如,缺乏 鼓励二氧化碳封存的激励政策等。 2.4 煤炭可持续利用中的大气与区域约束煤炭可持续利用中的大气与区域约束 2.4.1 煤炭使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煤炭使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中国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07 年中国二氧 化硫排放量为 2468.1 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 200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 2 位, 燃煤贡献分别为 80和 70和 80左右。 (1)二氧化硫排放量从 2006 年起有所下降。2007 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 量为 2468.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