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示范(word版).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示范(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示范(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示范(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示范(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示范(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培训研讨材料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典 型 示 范 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汇总组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 二○○九年四月 60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培训研讨材料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典 型 示 范 项目名称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项目编号1212010733802 项目负责叶天竺 张智勇 肖庆辉 潘桂棠 冯艳芳 编写人员叶天竺 张智勇 肖庆辉 潘桂棠 冯艳芳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李锦轶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苏尚国 邬宽廉 王永和 尹福光 王惠初 李景春 何龙清 高天山 王秉璋 屈 迅 张烨卿 张德生 张 惠 袁 强 孙海清 潘罗忠 曲洪祥 陈树良 张建东 胡世华 周存亭 编写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编写时间2009年4月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技术流程2 第一节 本次工作中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2 第二节 总体技术流程7 一、资料收集8 二、资料整理与技术准备9 三、综合研究工作9 四、编图工作11 五、编图说明书编写12 六、建库工作12 七、成果报告编制13 第三节 编图操作流程13 一、实际材料图13 二、建造构造图16 三、大地构造相图21 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23 第四节 有关技术要求25 第三章 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工作有关要求27 第一节 沉积岩区研究工作27 一、地层区划27 二、岩石地层序列划分27 三、多重地层对比28 四、沉积岩建造类型划分与命名28 五、沉积岩建造的图面表达30 六、沉积相和沉积亚相的恢复30 七、沉积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表达要求31 第二节 火山岩区研究工作33 一、火山岩地层划分33 二、火山岩建造划分与图面表达33 三、火山岩性岩相分类命名与图面表达35 四、火山构造分类命名与图面表达35 五、火山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表达要求36 第三节 侵入岩区研究工作37 一、侵入岩建造划分与命名37 二、侵入岩建造的图面表达37 三、构造岩浆岩带划分命名与图面表达37 四、关于统一侵入岩岩石命名问题37 五、侵入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表达要求38 第四节 变质岩区研究工作40 一、变质岩建造划分与命名40 二、变质岩建造命名方案41 三、变质岩建造图面表达42 四、变质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内容与表达要求43 第五节 大型变形构造研究工作45 一、大型变形构造研究内容45 二、大型变形构造分类与命名45 三、大型变形构造的图面表达45 四、大型变形构造特征表内容与要求47 第六节 地质构造单元划分研究工作48 第七节 物化遥资料应用工作48 一、物探、化探、遥感资料推断解释成果的利用48 二、物探、化探、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内容与要求48 第四章 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工作有关要求50 第一节 沉积型50 一、沉积型50 二、第四纪沉积型52 第二节 火山型52 一、陆相火山型53 二、海相火山型55 第三节 变质型56 一、底图比例尺56 二、资料要求57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7 第四节 侵入岩体型59 一、底图比例尺59 二、资料要求59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9 第一章 前 言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解决潜力评价各专业、各学科、各类型全过程规范性操作方法问题,在全面开展省级项目工作的同时,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依据本次潜力评价工作的技术路线,按照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种类型的典型地区开展工作,根据技术流程完成全面系统的工作过程,取得实际成果,为全国提供典型示范,以指导及规范面上工作。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技术路线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技术要求,全面部署了不同地质构造类型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全流程典型示范和针对铁、铝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示范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分别选择造山带、陆块区及其沉积岩区、变质岩区、火山岩区、侵入岩区、构造岩浆带等不同类型地区,以及针对铁、铝矿产的沉积型、变质型、侵入岩体型、火山岩型等不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地区,开展成矿地质背景全流程典型示范研究,包括青海祁漫塔格、新疆东天山、河北冀东、贵州务正道、浙江嵊县、湖南邵阳、广西百色、安徽庐枞、四川攀西、辽宁鞍本等十个地区。 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示范工作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类型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的全流程示范性工作,修改和完善技术要求,总结一套具体操作的流程及其典型样图,提供全国参考和借鉴,以指导和规范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主要任务是按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和技术流程,完成示范区全面系统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总结工作方法、操作流程、工作经验,编制典型示范成果报告及编图说明书。 成矿地质背景技术操作流程是在总结十个示范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工作过程和具体做法的基础上,以解决实际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操作环节的相关技术要求与工作步骤。规范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总体技术流程,特别是编图操作流程,并针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以提供各省项目组在工作中参照使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与矿产情况复杂,加之,各地区工作程度不同,资料水平差别很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面临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内容以及资料程度各异,不同类型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各省在参照使用上述操作流程的具体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调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改进的方针,提倡通过上下沟通、相互交流的方法不断完善。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技术流程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是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矿产预测的关键技术环节。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目标任务展开,依据实施矿产预测的工作程序与要求,制定研究工作的技术流程,以规范其工作基础、步骤、方法、成果要求等内容,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矿产预测工作提供成矿地质构造环境背景资料与成矿地质条件信息。 第一节 本次工作中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路线明确提出,应开展成矿地质背景精细研究,深入分析成矿地质构造信息,为解决矿产预测工作技术难点提供途径的要求。为此,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在综合以往基础地质研究,并结合我国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总体技术思路。同时,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技术路线、分析方法与工作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本次工作中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大地构造相 “九五”期间,原地矿部开展了造山带125万非史密斯地层填图方法研究,并应用大地构造相概念及其分析方法指导了造山带地质填图。此后,自1999年开始以来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大地构造相概念与分析方法在我国西部造山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思路提出以大陆动力学为指导,采用大地构造相的概念表达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特征。本次我们使用了大地构造相概念及分析方法开展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 1、大陆动力学 (1)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释义 大陆动力学(continental dynamics),1989年在美国地质文献中出现的新名词,是在当代板块构造说新的发展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科学问题和研究领域。它从大陆尺度研究大陆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等基本问题,其核心是把大陆作为一个独立的动力系统来研究。它通过研究大陆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等各种基本问题,来阐明大陆与整个地球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已经获得的资料表明大陆与大洋岩石圈乃至上地幔的结构不同。大陆岩石圈的生成、保存和消失过程要比板块构造学说所阐明的大洋岩石圈生长和消亡过程复杂得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大陆的独特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大陆基本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建立大陆动力学理论。大陆动力学是地球动力学的构成部分,地球动力学是地球构造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的统称。地球动力学这一概念尚无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根据不同学者引用这一名词的背景,似乎可以把地球动力学理解为地球上地质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的统称。 (2)本次工作使用的大陆动力学含义 本次工作认为大陆动力学,是研究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动力学过程及机制的学说,采用大地构造相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形式。 2、大地构造相 大地构造相(tectonic facies )概念最初由许靖华1991正式提出,其后在应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划分。 (1)有关的大地构造相概念 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释义 大地构造相(tectonic facies),许靖华提出的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单元概念。指造山带因形成于相似的构造环境,经历了相似的变形与就位作用,故具有类似的岩石-构造组合;即一个造山带必定由代表不同大地构造相的构造单元所组成。各类大地构造相的厘定主要是依据地层、沉积特点、岩浆活动、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变形样式和变质程度等。大地构造相的分析不仅可以解释碰撞造山带中所展示的地质现象,而且能够为已经失去或未能见到地质记录提供补充。 许靖华(1991)提出时的含义 大地构造相(tectonic facies)这一术语首先由许靖华(1991)正式提出,认为大地构造相是山脉形成的基本要素,其定义以地层学、古地理古构造框架、变形方式及变形程度为基础。主要是在对阿尔卑斯造山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造山带并非杂乱无序,是依一定形式或四维“蓝图”叠加构成的,其“蓝图”就是可推知的大地构造相。他提出碰撞造山带主要由仰冲陆块、俯冲陆块和一个位于其间的大洋岩石圈的残余遗迹三种大地构造相叠加组成,分别称作雷特相Raetide facies、凯尔特相Celtide facies、阿尔曼相Alemanide facies。 Robertson(1994)的含义 其后,Robertson(1994)则定义为大地构造相具有一套岩石-构造组成,其特征足以系统地确认造山带地史时期的一定大地构造环境如海山。他强调大地构造环境作为大地构造相类划分基础,分出四种基本构造环境离散、汇聚、碰撞、走滑,每种下分若干相,共计29种大地构造相。 李继亮(1992)的含义 国内,李继亮在“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1992一文中,将大地构造相定义为在相似环境中形成,经历了相似的变形和就位作用,并具有类似的内部构造的岩石构造组合。他划分出6大相类15个相。 殷鸿福、张克信(2004)的含义 殷鸿福、张克信(2004)通过造山带地质填图的实际应用,认为许靖华的大地构造相划分较为粗略,操作较为困难,主要采用了Robertson的概念与划分,并作了完善和补充。对造山带地质填图中大地构造相的应用提出了以下主要原则。 1)中比例尺1250000地质填图中,原则上可采纳Robertson的划分方案,但应具体造山带具体对待,不可全盘照搬。 2)在划分中,应以造山带演化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和物质建造为主线,改造应予适当考虑。如扩张洋脊、弧前盆地、前陆盆地等大地构造相强调了构造古地理单元,但消减杂岩大地构造相则包含了物质的改造与重组。 3)时间演化是另一重要主线,要区分不同演化阶段的大地构造相,如同是扩张洋脊的蛇绿岩岩片,突出的问题是何时形成的扩张洋脊,在地质填图中要给予回答。在划分中,应进行不同造山旋回期离散、汇聚、碰撞和走滑等大地构造背景的鉴别,即一定的大地构造相出现在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中。 4)在划分中,大地构造相要和非史密斯地层单位(岩片、超岩片等)划分相匹配。 (2)本次工作使用的大地构造相含义 本次研究以大地构造相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形式,使用的大地构造相含义,指大陆块体经过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大陆动力学过程中形成的地质作用产物-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的现今表达。 在具体使用中,对大地构造相提出了三大相系、四大相、二十八相、四十六亚相的划分方案,并明确了其鉴别标志。 3、大地构造相图 按照本次工作使用的大地构造相含义,大地构造相图则是大地构造相的现今空间表达,即研究和表达大陆动力学过程形成的地质作用产物-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 (二)地质作用 地质学把自然界中各种动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漫长地质时期各种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即为地质构造。它们记录了地质演化历史与动力学过程,构成了野外地质观察与地质研究的客观实体。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实体同样也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基本对象和出发点。 地质作用分类,一般按动力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动力与外动力地质作用两类,外动力地质作用按过程又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在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中,一般按地质作用形成产物的不同,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构造作用五类。其中,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是岩浆作用的两种类型。本次在工作中使用了上述地质作用分类。 (三)建造与构造 大地构造相表达了大陆动力学过程及其地质作用产物,因此,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地质构造构成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 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或地质体在地质演化历史中也遭受了后期地质事件的改造。人们习惯于把前一阶段形成的岩石或地质体称之为建造,后一阶段的改造称之为改造(或构造)。一般意义的地质作用产物即地质构造,通常包括了地质的建造与构造两方面,即反映物质形成与变形改造。它们分别反映了地质体生成时期和形成以后的环境和变化。 本次认为,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为地质的建造与构造,在开展建造构造研究与编图工作中,可分别按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和表达。即构造的三个层次成岩(控岩)的构造,区域的构造,大地构造,以及建造的三个层次岩性或岩石组合,岩石的建造,岩石构造组合。 1、构造 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对构造的释义认为构造(structure)有两个含义,第一,构造又称构造形迹,是地质体或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或形成之后发生变形、变位所显现的中小型形迹,如褶皱、地层等。第二,泛指从全球构造到超显微领域的不同尺度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及其内部组分或单元的相互配置关系和形貌特征。 构造具有不同规模,是构造作用不同尺度的反映。在构造地质学中,对各级不同规模的构造划分为不同尺度,一般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和超微型六类。构造尺度的划分不仅与研究的内容和侧重点相关,而且与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关,各种尺度的构造既表现在空间的组合和叠加,还表现在构造的主次控制关系。 为方便研究,并与矿产预测工作相对应,本次工作中将地质构造从规模上和使用上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成岩(控岩)的构造,二是区域的构造,三是大地构造。 2、建造 建造是本次工作应用的一个核心概念,建造及其划分是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为方便实际工作应用,并更好地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预测实际需要,本次对建造含义及其划分进行了统一厘定。 (1)不同内涵的建造概念 建造概念在不同地质学家中有不同的理解与命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各不相同。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早在其倡导的地质力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地质建造与改造的概念(“地质力学概论”1976,“地质力学方法”1973)。李四光先生在分析研究地壳运动的途径时指出“怎样知道地壳发生运动呢只有根据由于每一次运动而产生的结果被保留下来的遗迹,来加以判断。那些保留下来的遗迹,统属于地质构造现象。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科学。它所处理的问题,包括构成地壳各部分的岩石的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并进一步论述,认为对地质构造或大地构造的看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地壳的组成方面,一是从地壳的结构方面。在全面研究地质构造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地壳各部分形成的过程”,也要注意“它们形变的过程”,即地壳的形成和形变。显然,李四光先生提出的建造概念,不仅有地质作用形成的物质组成的实体含义,而且包括了作用于这些物质组成实体的形成过程内涵。它不仅仅是组成、形成,而是具有建造作用过程的含意。 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中对地质建造释义是,泛指在地壳发展的某一阶段,在特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共生组合。这一建造概念认为地质建造反映地壳演化和发展阶段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区分和识别建造,为确定某一地区地壳演化和发展阶段提供重要依据。 地质学家按岩石成因类型把地质建造可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可以做进一步划分,如沉积建造可分为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等。 大地构造学家按大地构造类型则可区分为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等。 因此,建造概念在不同学科以及实际使用中,有不同的含义以及不同尺度的划分。以往的建造概念,在沉积学家、变质地质学家和岩浆岩石学家之间也有不同的解释,沉积学家强调的是岩性组合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变质地质学家强调的是变质作用,而有些岩浆岩石学家则使用组合而不是建造的概念来表征共生的岩石组合。 (2)本次成矿地质背景使用的建造含义及分类 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实际工作中,一般是从地质作用产物,即地质构造实体出发开展研究。 建造构造图中的建造是指物质建造,是同一时代、同一地质作用(沉积、侵入、火山、变质)形成的,一种岩石或几种岩石的自然组合。通常,建造划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岩性、岩相、变质程度一致; 2)内部结构一致或相近; 3)界线明显; 4)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 因此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岩建造的含义统一厘定如下 1)沉积岩建造同一时代、同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同一沉积亚相(或微相)的一种或几种岩石的组合。 2)火山岩建造同一火山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几种岩石的组合。按照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的要求表示。多种岩相无法区分的,选择优势岩相表示,对于潜火山岩和沉积夹层则单独表示。 3)侵入岩建造是指同一时代、同一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体(不是深成岩体),在建造构造图中必须表达深成岩体解体以后的侵入体。在分析构造环境时,一般利用侵入岩岩石组合判断其构造环境,因此在侵入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中要表示反映构造环境的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 4)变质岩建造是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等在同一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一致地质体结构类型的一种岩石或几种岩石组合。原则上,同一变质建造的岩石及变质程度应基本一致;在区域上有着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可以在图面上合理表达;地质体结构类型和产状显示出一系列的共生特征,属于同一原岩系列;与其它变质建造之间应具有较清晰的边界,具有可分性。变质岩建造划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正确区分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体,在变质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上一起表示;第二,变质岩建造一般是(岩)组级单位的进一步细分,变质深成侵入体应按岩性划分,各类片麻岩代号按国标表示,变质侵入体遵照侵入岩的规定;第三,变质岩建造划分尺度应适当,一般以原岩建造为基础,结合变质作用类型,原岩建造不同而变质作用类型相同时,应分为两个变质岩建造。 本次工作中,建造构造图不同于地质图,建造不同于岩石地层单位的组,建造是对组级地层单位的进一步细分。这是本次建造构造图编图的核心。 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工作中,一般是从地质作用产物,即地质构造实体出发来开展研究的。地质作用产物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大小,呈现为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实体,不同尺度的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具有不同尺度的建造划分,为便于使用,将建造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岩性或岩石组合、岩石的建造、岩石构造组合。 1)岩性或岩石组合对应于成岩(控岩)的构造,指单一岩石或几种岩石的自然组合,一般在地质填图中可识别和可填图的。对其划分主要取决于填图精度。 2)岩石的建造(建造)对应于区域的构造,指表征形成环境的岩石组合,分为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和变质岩建造四类,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中建造构造图及其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基本编图单元。 3)岩石构造组合对应于大地构造,指表征大地构造环境的岩石组合,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中大地构造相图的基本编图单元。 3、建造构造图 在125万实际材料图基础上,通过建造与构造的综合分析与研究,按国际标准分幅编制形成125万建造构造图。根据地质作用特征,分别按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构造作用进行研究,并在建造构造图上分别表达为沉积建造构造、火山岩性岩相构造、侵入岩浆构造、变质建造构造、变形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等。 建造构造图是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反映地质作用及其演化特征的基础图件。建造构造图也是本次大地构造相研究以及大地构造相图编制的“实际材料图”,同时,又可以在建造构造图基础上,补充实际资料,细化成矿有关的岩石建造与构造内容,形成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4、关于大型变形构造 在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中,突出和强调了大型变形构造研究与表达内容。将其与沉积、火山、侵入、变质、变形等其它地质作用研究内容并列,要求对大型变形构造作为独立的地质构造作用产物加以研究和表达。 一些大型变形构造不仅改造了包括各种矿床在内的已有地质体,还是某些金属矿产(例如金矿)和能源矿产成矿的有利地带。因此,无论对于地质演化历史重建研究,还是对于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大型变形构造的识别、研究并在相关地质构造图件中表示出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次工作认为,大型变形构造是构造作用的产物,是变形构造的一类。大型变形构造通常是指区域规模意义上的地质构造作用产物,它不同于尺度较小的,如褶皱、断裂等具体构造变形形迹。大型变形构造一般以变形为主,但也常常表现为特定的物质组成,如构造岩、混杂岩等。对大型变形构造进行相对独立和深入的研究,无论对分析区域构造以及大地构造格架,恢复地质构造演化,还是研究其对矿产的控制以及变形改造作用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在一般意义上开展的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以及构造变形形迹研究中,还不能涵盖大型变形构造的内容。为此,本次工作提出在开展沉积、火山、侵入、变质等建造与构造研究,以及大地构造相分析的同时,应将大型变形构造作为一项独立内容进行研究,并表达在建造构造图及大地构造相图中。 在实际工作中,将大型变形构造研究内容单列,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大型变形构造属于区域规模意义上的变形构造,区别于地质填图中填绘出的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形迹,以变形为主但也有特定物质组成,如构造岩、混杂岩等。 第二,大型变形构造有两类,一是构成两个四级以上构造单元的分界,二是切割两个四级以上构造单元。 第三,在中尺度的建造构造图上,大型变形构造必须以面元表达,只有在小比例尺的大地构造相图上才以线元表达。 (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即预测工作区范围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它是根据本次矿产预测需要而提出的一类反映和表达特定地质构造专题研究内容的地质构造图件,属于表达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成果的图件,其研究内容与底图编制类型根据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确定。它的目的是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区域成矿要素图编制提供工作底图。 在整个矿产预测技术流程中,编制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的工作处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矿产预测的衔接环节,也是解决基础地质构造研究与矿产研究紧密结合的关键步骤。 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程序中,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是在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基础上开展的专题性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表达在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它是在表达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的125万建造构造图基础上,补充、细化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内容编制而成。相比区域性的125万建造构造图编制的全面性而言,地质构造专题底图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点研究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突出成矿相关的“目的层”进行底图编制,即特定的成矿地质构造时段、特定的成矿相关的岩石建造与构造,具有针对性和重点研究内容,着重研究和表达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内容。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编图范围为预测工作区范围,其资料基础要求反映到工作区已有的最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即15万填图资料。工作比例尺依据资料程度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确定。 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型根据不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确定,底图内容反映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特征。不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型包括 1、沉积型,编制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沉积建造构造图,第四纪沉积型则编制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 2、火山型,编制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海相火山岩区也可编制沉积建造构造图。 3、侵入岩体型,编制侵入岩浆构造图。 4、变质型,编制变质建造构造图。 5、层控内生型,编制建造构造图,突出表示成矿建造。 6、复合内生型,编制建造构造图,突出表示成矿建造与构造。 第二节 总体技术流程 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组成部分,各种矿产是产于一定地质背景的特殊地质体,受地质构造环境制约和各种地质作用与地质因素的控制。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技术路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就是要分析控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构造环境,研究控矿地质因素及其成矿的岩石建造与构造的形成和分布特征,实施地质类比预测。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总体技术路线是以大陆动力学为指导,以大地构造相分析为基本方法;以成矿地质构造要素为核心内容;以编制专题图件为主要途径。 理论基础以大地构造相分析为基本方法。 突出地球动力学研究主线,将大地构造相分析贯穿地质构造研究工作,从地质建造与构造实体出发,剖析地质作用的时间、空间、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环境,研究其与成矿关系。 研究内容以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为核心内容。 根据矿产预测需要提出的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综合分类方案,划分为沉积建造/沉积作用、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建造古构造、第四纪河湖、第四纪沉积类型与地貌、火山建造/火山作用、火山岩相构造/火山构造、岩浆建造/岩浆作用、侵入岩浆构造、变质建造/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大型变形构造、大地构造位置、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等十三个一级预测要素及其分解后的大量二级预测要素,构成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以成矿地质构造预测要素为核心的研究内容。 操作方法以编制专题图件为主要的技术途径。 一是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编制建造构造图及大地构造相图等。分析成矿的区域大地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为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确定的具体矿产预测类型提供成矿地质构造格架、环境与构造演化阶段等背景资料,提供某类矿产预测类型的宏观前提。 二是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编制矿产预测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在成矿地质作用范围内,分析具体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构造因素(即地质构造预测要素),研究地质作用与成矿关系,为矿产预测提供地质构造专题工作底图。 按照上述总体技术路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总体技术流程如下。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流程 一、资料收集 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是以实际资料为基础,逐步归纳、分析、综合形成各类研究工作成果和地质背景的规律认识。因此,必须全面反映、收集和充分利用工作区已有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工作成果与实际资料。 (一)资料收集内容 1、全面收集15万、120万、125万区调资料,包括区调成果报告和区调原始资料(实际材料图、野外记录本、剖面、测试分析成果等); 2、系统收集以往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专著和重要文献(区域地质志、岩石地层清理成果等); 3、全面掌握区域地质研究程度,编制研究程度图。 (二)关于15万区调资料的使用 地质工作中使用地质资料的原则是有新资料不用旧资料,有大比例尺资料不用小比例尺资料。这也是在地质填图、综合研究以及编图工作中一直沿用的资料使用原则。本次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同样应遵循上述原则,以保证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使用的是填图与研究最新成果和精度更高的区域地质资料。 1、在编制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和矿产预测的地质构造专题底图时,都必须使用15万区调资料。 2、125万区调与15万区调发生重叠的地区,应利用125万填图新资料对15万填图内容进行补充。 3、区别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使用15万填图资料。由于不同年代和不同单位完成的15万填图图幅质量和精度有较大差别,不应机械照搬和套用。在使用时,应对15万填图资料的质量进行评估,区分填图质量的具体情况,全部使用、部分使用或不使用15万填图资料,以达到合理、有效地使用为目的。 二、资料整理与技术准备 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各类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类成果及其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原始资料,为开展各项研究与编图工作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资料整理与技术准备内容包括 1、准备和整理地理底图及数据库; 2、准备和维护15万、120万、125万、150万地质图数据库和工作程度数据库; 3、初步分析和研究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及构造作用特征,初步建立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火山喷发作用划分对比、侵入岩浆作用划分对比、变质地质单元划分、大地构造分区与演化阶段划分工作方案; 4、依据成矿地质背景数据模型,研究制定编图工作细则,统一图式、图例等编图工作方案。 三、综合研究工作 综合研究工作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包括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和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两方面。 (一)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 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是以区域地质调查实际资料、以及区域地质研究等资料与成果为基础,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的建造与构造特征研究与综合,分析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恢复其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分析成矿的区域大地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为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确定的具体矿产预测类型提供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与构造演化阶段背景资料,提供某类矿产预测类型的宏观前提。 按大地构造单元研究大陆地壳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过程的地质作用特征,并说明其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分别研究沉积作用(沉积岩建造)及岩相与构造古地理、火山作用(火山岩建造)及火山岩相与火山构造、侵入岩浆作用(侵入岩建造)及侵入岩浆构造、变质作用(变质岩)及变质变形构造、大型变形构造,综合分析研究地质构造演化及其时间、空间与物质组成特征,划分大地构造相。通过编制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大地构造相图及数据库表达研究成果。 1、分析整理地质构造研究原始资料,分幅编制125万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材料图。 2、研究建造与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特征,分析地质构造演化,综合分析物探、化探、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内容,分幅编制125万建造构造图。 3、综合地质构造研究内容,按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划分大地构造相及大地构造分区,编制全省150万大地构造相图。 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流程 (二)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 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是在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基础上,针对具体矿种(组)以及具体矿产预测类型,在具体预测工作区范围开展的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分析具体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构造因素(即地质构造预测要素),研究地质作用与成矿关系,为实施矿产预测提供地质构造专题的工作底图。 根据具体矿产预测类型,在预测区工作范围内研究其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特征,包括沉积、岩浆、火山、变质、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等地质作用特征。按照特定的成矿作用特征,确定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及其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型。开展地质构造专题研究,补充和细化成矿有关的建造与构造内容,综合分析预测工作区物探、化探、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内容,通过编制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及数据库表达研究成果。 1、根据特定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确定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及其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型。 (1)沉积型,在空间上严格受沉积建造和沉积构造控制的矿产。 编制岩相古地理图、沉积建造构造图,第四纪沉积型编制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 (2)火山型,在空间上严格受火山岩性岩相构造控制的矿产。 编制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对于海相火山岩也可编制沉积建造构造图,但应研究和表达成矿有关的岩相、火山构造等内容。 (3)侵入岩体型,在空间上严格与侵入岩体相关的矿产。 编制侵入岩浆构造图; (4)变质型,在空间上严格受变质建造和构造控制的矿产。 编制变质建造构造图; (5)层控内生型,空间上受沉积建造与构造控制,同时又受侵入岩浆作用控制的矿产。 编制建造构造图,突出表达成矿建造内容。 (6)复合内生型,受沉积/变质/火山建造与侵入岩浆作用、构造作用等复合地质作用控制的矿产。 编制建造构造图,突出表达成矿建造与构造内容。 2、针对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开展必要的专题研究,研究成矿有关的沉积、岩浆、火山、变质、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等地质作用特征。 3、以125万建造构造图为基础,补充15万区调资料以及有关科研专题研究资料,细化含矿岩石建造与构造内容,按预测工作区范围编制各类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4、应用物探、化探、遥感推断解释地质构造成果,经综合分析后,补充与充实地质构造专题底图。重点针对覆盖区和深部的隐伏地质构造内容。 区域成矿地质作用研究流程 在上述综合研究与编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与成果,应按照技术要求规定的提交验收各类资料卡片与记录表内容进行全部反映。 四、编图工作 编图工作分两个层次,首先开展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研究,分幅编制125万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材料图、125万建造构造图及150万全省大地构造相图。其次,在上述研究与编图基础上,按具体矿种(组)的矿产预测类型,开展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编制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 (一)编图的原则 1、编图为矿产预测目的服务的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地质构造单元,成矿作用一般都是和特定的沉积、构造、岩浆等地质作用有关,不可能和每一种地质作用都有关。因此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应该在对已有成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矿产预测类型及其与不同控矿因素的关系,针对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构造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2、以实际资料为依据、逐步归纳综合的原则。 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研究,编制形成各类专题图件。 3、重点突出、详略适当的原则。 编图时应掌握矿产预测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工作重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时段和成矿建造及其分布地区应进行重点研究,详细分析其时间、空间、物质组成、动力学环境,并研究其与成矿关系。 4、利用计算机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 编图与建库统一部署,利用数据库提取编图数据(图形和属性)形成编图底图,通过编图增加数据库数据。 (二)编图的种类 1、基础图件类 (1)125万分幅实际材料图 (2)125万分幅建造构造图 2、全省综合性图件类 (3)全省150万大地构造相图 3、预测工作区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类 (4)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沉积型 (5)沉积建造构造图,沉积型 (6)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第四纪沉积型 (7)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火山型 (8)侵入岩浆构造图,侵入岩体型 (9)变质建造构造图,变质型 (10)建造构造图(突出表示成矿岩石建造),层控内生型 (11)建造构造图,复合内生型 上述图件工作比例尺要求≥125万。 五、编图说明书编写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各类图件编制完成后,为便于使用,应编写编图说明书,简要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