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业概述.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石油产业概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石油产业概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石油产业概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石油产业概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石油产业概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目錄目錄 第一章 前言第一章 前言----------------------------------------------------------------------------------5 第二章 石油發展歷程第二章 石油發展歷程--------------------------------------------------------------------------7 第三章 石油產業概述第三章 石油產業概述 油氣探採產業-------------------------------------------------------------------9 煉製產業-------------------------------------------------------------------------9 油氣銷售產業-------------------------------------------------------------------9 第四章 石油產業特性第四章 石油產業特性 產品性質------------------------------------------------------------------------10 經濟特性------------------------------------------------------------------------10 政治特性------------------------------------------------------------------------11 第五章 台灣地區石油產業第五章 台灣地區石油產業 自由化歷程與現況------------------------------------------------------------12 石油產品之價格機制---------------------------------------------------------13 市場結構------------------------------------------------------------------------15 第六章 台灣煉油產業進入障礙與關鍵成功因素第六章 台灣煉油產業進入障礙與關鍵成功因素---------------------------------------19 第七章 台灣煉油產業之第七章 台灣煉油產業之 Poter 五力分析五力分析 ------------------------------------------------21 第八章 台灣煉油產業之 SWOT 分析第八章 台灣煉油產業之 SWOT 分析 -------------------------------------------------------24 第九章 中國石油公司介紹 第一節 中國石油現況 公司成立背景 第九章 中國石油公司介紹 第一節 中國石油現況 公司成立背景------------------------------------------------------------------26 業務簡介業務簡介------------------------------------------------------------------------26 組織架構組織架構------------------------------------------------------------------------27 第二節 策略三大構面 營運範疇 第二節 策略三大構面 營運範疇------------------------------------------------------------------------29 核心資源核心資源------------------------------------------------------------------------30 上、中、下游關係上、中、下游關係------------------------------------------------------------38 第三節 中油競爭策略第三節 中油競爭策略---------------------------------------------------------------41 第四節 中國石油 SWOT 分析第四節 中國石油 SWOT 分析 -------------------------------------------------------44 第十章 台塑石油公司介紹 第一節 台塑石油現況 公司成立背景 第十章 台塑石油公司介紹 第一節 台塑石油現況 公司成立背景------------------------------------------------------------------47 公司沿革公司沿革------------------------------------------------------------------------47 組織架構組織架構------------------------------------------------------------------------49 第二節 策略三大構面 營運範疇 第二節 策略三大構面 營運範疇------------------------------------------------------------------------50 核心資源核心資源------------------------------------------------------------------------51 2 上、中、下游關係上、中、下游關係------------------------------------------------------------58 第三節 台塑競爭策略第三節 台塑競爭策略---------------------------------------------------------------59 第四節 台塑石油 SWOT 分析第四節 台塑石油 SWOT 分析 -------------------------------------------------------59 第十一章 結論第十一章 結論--------------------------------------------------------------------------62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64 3 表目錄表目錄 表 1國內與國際油價趨勢表 --------------------------------------------------------------14 表 2中油及台塑公司煉量及各油品年產量--------------------------------------------15 表 3台灣地區歷年石油產品出口量-----------------------------------------------------16 表 4 2001-2005 年台灣汽油出口國與出口量----------------------------------------18 表 5中油公司 2006/06/30 損益表 -------------------------------------------------------31 表 6中油公司 2006/012006/06 銷售明細表 ------------------------------------------33 表 7台塑石油 2005/12/312004/1231 損益表-----------------------------------------54 4 圖目錄圖目錄 圖12001年台灣石油產品出口比例-------------------------------------------17 圖22005年台灣石油產品出口比例-------------------------------------------17 圖 3中油公司事業部組織架構圖---------------------------------------------28 圖 4台塑石油組織圖------------------------------------------------------------49 5 第一章 前言第一章 前言 石油及石油化學工業是我國邁向工業化社會,追求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石 油工業不但提供了我們社會中最主要的動力來源,同時,也因為我國石油工業的 發展,提供了石化產業為數眾多中下游業者穩定的石化基本原料(甲烷,乙烷, 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之供應。進而使我國的合纖,塑膠, 橡膠及其他化學品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能快速成長,成為台灣經濟奇蹟中極為重 要的一環。 1990 年代開始,經濟自由化及國際化潮流襲捲全球,政府在 1987 年開始陸 續開放民營加油站,輕油裂解廠之設立、核准煉油廠興建,之後於 1999 年元月 1 日開放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及燃料油自由進口,並同意民間企業興建輕油裂 解工廠、煉油廠後,名列全球十大油品市場之一的台灣正式跨出油品自由化的第 一步。隨著台塑油品於 2000 年 9 月正式上市; 「石油管理法」於 2001 年 10 月 13 日施行;國際知名油商積極佈局進軍台灣,一場前所未有的油品大戰正式登 場,油品產業環境由獨佔市場逐漸轉變為競爭市場。亦對我國的油品行銷市場及 石油產業的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隸屬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之中油公司從 1946 年 6 月 1 日成立到現在已擁有 57 年的悠久歷史,長期雄踞製造業龍頭,在國內油品市場上以往一家獨大,為 市場的主導者,不管油價調漲或調降,名眾皆無選擇的權利,如今處於油品市場 自由化的浪潮中,台灣首席大企業家王永慶領軍之台塑集團,亦跨入油品製造及 銷售行列,在面對新進入者之競爭與挑戰,目前中油公司已從過去之市場獨佔者 成為市場的參與者、競爭者。中油公司在邁入油品市場競爭及民營化前之轉型 期,如合因應未來之挑戰,進而永續經營,真可謂任重而道遠。 猶記台塑石油 2000 年 9 月上市之初,台塑集團企圖以低價策略搶攻市場, 欲達到五成市場占有率之目標。面對激烈的油品市場競爭,身為台灣本土第一大 企業的中油公司,如何排除一家獨大、公務員心態、不重成本、僅具生產觀念欠 缺銷售觀念等之積弊,深入了解消費者之需求,以客戶為導向,加強服務,創造 長期顧客關係,以提升利潤,確保永續經營模式,深值中油管理階層及上下員工 予以深思。 6 本報告謹就油品經營環境分析中油和台塑之油品產業特性,來進行 SWOT 分析、Poter 五力分析,以及目前面臨管理問題,如何突破因應與採取之策略等 予以探討。 7 第二章 石油發展歷程第二章 石油發展歷程 西元前 3000 年前的古代中東美索不達米亞地方,人們就已汲取從地面裂縫 滲出的半固體黏軟瀝青來用於建築砌牆、用藥及差強人意的引火照明。這種瀝青 製出之油可引火焚燒,也成為古代中東戰場上的武器。中古時代起,歐洲的巴伐 利亞、西西里、亞爾薩斯、漢諾威、加里西亞(Galicia,先後隸屬於波蘭、奧地 利及俄羅斯) 、巴庫(高加索山近裡海地區)等地都有地表滲油的記錄,加里西 亞及羅馬尼亞逐步發展出小規模的以手挖坑、採油、提煉以產生蠟油的石油業, 1854 年蠟油已是維也納最主要商品。1859 年歐洲原油總產量約有 3 萬 6 千桶, 產地主要仍為加里西亞及羅馬尼亞。 1859 年,美國賓州利用 1 千 5 百多年前中國人開發成功的鹽井鑽鑿技術 (此 技術於 1830 年後傳至歐洲) ,建立了第一口抽汲式油井,1860 年賓州西部石油 產量為 45 萬桶。1861 年賓州更鑽到第一口溢油井,於是 1862 年的石油產量就 劇增至 3 百萬桶。此段時期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戰爭切斷南方松脂供應,但由賓 州石油提煉的蠟油則立即補上照明用油的空缺,使石油可能首次在近代歷史中成 為戰略物資。1870 年代初期起,俄羅斯的巴庫也開始開鑿油井,1880 年代初期 產量已達美國產量的三分之一。1885 年亞洲蘇門答臘(時為荷蘭屬地的東印度 群島)也鑽成功第一口油井,開啟東亞地區的石油時代。1903 年波斯西北部奇 亞蘇克高原(現今伊朗與伊拉克邊境,距波斯灣 5 百公里)鑽得第一口油井,不 過油井隨後枯竭。1908 年波斯中部的蘇里曼寺發現石油,遂告啟開中東地區石 油的開發。1910 年墨西哥鑽到油礦,1914 年委內瑞拉也開始生產石油,使中南 美洲也登上石油生產的行列。至於非洲,則要到 1950 年代才在西非的加彭及北 非的撒哈拉探得石油。 除了原來使用於照明的用途之外,1870 年代俄羅斯部份地區的船舶以原油 煉完蠟油之剩餘物充當航行裡海的燃料,隨後橫越西伯利亞的大鐵路也開始使用 石油燃料,不再燃煤或木柴,1903 年萊特兄弟完成首度飛行試飛,即以汽油為 燃料;1905 年使用汽油推動的內燃機車輛的市場占有率擊敗蒸汽車輛,使運輸 工具進入石油的時代。此外,1909 年煉油技術獲得突破,以熱力分餾(Thermal Cracking)產生的合成汽油(Synthetic Gasoline)使每桶原油可產生 45的汽油 (原先煉油技術只可獲得 15至 18的汽油) ;1930 年代晚期發展的催化分餾 (Catalytic Cracking)精煉技術更可大量生產高級汽油;20 世紀中葉,新的科技 8 使一桶原油可煉製的汽油、柴油及噴射機燃料再提升至 90。在用途日益廣泛及 技術有所突破的情況下,石油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1950 至 1960 年代,價廉而供給豐富的石油推動了經濟的快速成長。1960 年 代起﹐石油超過煤炭,成為世界“頭號能源”,經濟已轉而以石油為基礎。1960 年 9 月 10 日,主要石油輸出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科威特、伊拉克 及伊朗等國) 代表在巴格達聚會,9 月 14 日宣布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 OPEC)成立。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期的 1974 年 2 月,美國在華盛頓邀請各工業國召開國際能源會議,為了使國際能源事務能 達成共識與共同政策,與會工業化國家遂在 1974 年底前共同成立國際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Agency) 。 9 第三章 石油產業概述第三章 石油產業概述 由於油品石化產業具有耗竭性資源、燃料替代性、供給面寡占、資本密集、 垂直整合度高、聯產品、產業關聯性大、具環保與外部性及油價不穩定性,因此 經營者大多為國際大油公司、國營公司或大型企業集團從事國際性經營。 一、油氣探採產業 油氣探採為石油工業中之上游工業,探採所涉及技術範圍甚廣所需資金 龐大,從測勘、鑽探、開發至生產所需時間相當長,風險也大,但一旦鑽獲 油氣蘊藏,則可獲得相當之利潤。 傳統性石油蘊藏有限,於 21 世紀雖仍為世界主要能源,但預記將會於 21 世紀中業用罄,石油高價化隨時會來臨。超大型油田之發現在 1950 年代 達到高峰,未來可能發現之油品預估多在 1,000 萬桶之小油田,國際油公司 則積極向處女地區尋求巨大油田機會。台灣陸上及海域探勘活動續有新油氣 發現 , 由震測資料重新處理研究 , 發現仍有探勘潛能地區值得繼續追蹤鑽探。 二、煉製產業 煉製產業發展至今,各種煉製技術已相當成熟。並具有投資龐大回收年 限長、精煉度高則工廠獲利能力佳、產業關聯龐大與聯產品成本不易計算之 特性,且須有良好之輸儲體系配合,易形成進入障礙;又因環保法規與油品 規範日趨嚴格,小型煉油廠經營日益艱難而關廠。 三、油氣銷售產業 在天然氣銷售中,台灣自有天然氣蘊藏有限,有賴天然氣進口。而天然 氣進口、儲運與行銷業務之經營所需投入資金甚為龐大,一般業者不易進 入,天然氣配銷業之經營投資金額較小,經營利潤較穩定。油品加油站零售 部份已逐漸形成加盟競爭體系,由於本產業出入障礙較低,未來獨力經營之 加油站將逐漸減少。 10 第四章 石油產業特性第四章 石油產業特性 接下來就產業特質中以產品性質、經濟特性、政治特性三方面分析產業特性 與產業政策之關連 一、產品性質 (一) 耗竭性資源石油以目前產量計算全球蘊藏量可開採 43 年。因此各國 均考量加強自有油源之比例、進行替代能源之開發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為維 持能源之穩定供應,是否須有安全存量或獎勵探勘業務擁有自有油源,亦為石 油基金用途爭論議題之一。 (二) 易燃性與化學特性油品生產過程中對於燃油(氣) 、水、電的銷耗量 極大,石油產品中含硫、鉛、苯等汙染環境物質,在消費及使用過程中會造成 環境汙染。而油品在運輸或儲存過程,如發生爆炸或洩漏,將對生命安全及環 境汙染形成重大災害。這種外部性所衍生的問題,無法以市場競爭力方式導正 (一般愈加強汙染防治的廠商,由於成本上升,反而居於劣勢) ,因此各國政府 一般都藉由環保工安法規及賦稅來解決。 台灣地區油品貨物稅目前未能專款用於改善油品生產時所發生的外部 性。1995 年 7 月 1 日起環保署依空氣汙染防治法開徵隨油徵收的「空汙費」 , 部份糾正了因油品消費而產生的外部性。 二、經濟特性 (一)燃料替代性各初級能源包括原油、天然氣、核能、煤等有其彼此間具 有替代性,尤其在發電用燃料上。因此能源政策將影響各燃料間之競爭性。目 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之問題,將有利天然氣市場之推廣,甚至影響台灣地區是 否有必要再發展煉油及石化工業之爭議。而中油公司民營化後同時擁有天然氣 與石油兩個產業,是否會引起價格交互補貼,防礙市場競爭,仍有待觀察。 (二) 供給面寡占原油蘊藏及生產地理分佈不平均,中東蘊藏量佔 66,生 產量佔 29。長期而言,中東國家原油市場之占有率終將上揚,而 OPEC 組織 在原油價格上一直居於主導之地位。與中東公司加強業務往來,尋求策略聯盟 或作投資以確保原油供應,亦為中油公司選擇以海外策略性投資人方式釋股之 主要原因之一。 台灣地區為缺乏能源之國家,99以上之能源均仰賴進口。而油氣產品 (原 油及天然氣)佔能源結構超過 50以上,是我國最重要的初級能源,而石油的 11 來源又多集中在中冬政治不穩定的國家及地區,極易受到戰爭等非經濟因素影 響,突顯我國在能源供應上的脆弱性。為了穩定供應,政府在管理制度上應有 獎勵能源研究、安全存油、獎勵探勘活動之設計。 (三)資金與技術密集石油工業可分為探勘、煉製、銷售三部份,為長串產 銷流程,需大量資金投資。探勘業風險大,煉製業需有經濟規模產能,銷售業 具有配銷網路地域性優勢,石化業亦需有經濟規模產能,龐大投資成本與生產 經濟規模在台灣地區形成進入障礙。由於油氣管線之興建在台灣地區也易形成 進入障礙,因此公平交易委員會積極尋求強制代輸制度之建立,以避免形成不 公平競爭與國家資源重複投資之浪費。目前中油公司與台塑石化公司將明顯兩 家寡占之局面,易引起政府介入,對產能、產量、價格予以控制,宜制定產業 遊戲規則,營造自由化環境以免廠商壟斷。 (四)聯產品特性由於各類油品的產生是由原油依其不中沸點所分餾出來 的,屬於聯產品(joint product) 。煉油廠生產之產品必須全面處理,若一產品受 打擊而減產,則形同全面減產。因此必須加強產銷規劃,維持最適之生產產品 組合結構。開拓行銷據點與多方面行銷通路亦十分重要,此亦形成進入障礙之 一。 (五)垂直整合與產業關聯性高關聯性產業占製造業總值之 1/3,整體經濟與 產業之發展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而上、中、下游關係密切,形成整體生產體系, 進行垂直與水平整合,有助競爭力,此為中油公司民營化宜以整體釋之重要原 因。 三、政治特性 (一)政治不穩定與油價波動全球發生三次能源危機,第一次是 OPEC 組織 之壟斷力量、第二次因伊朗革命、第三次是科伊戰爭引起,均對全球經濟帶來 重大打擊,並造成成本推動式之通貨膨脹。因此許多國家均有安全庫存與穩定 基金之設計。 (二)國防安全燃料為國防安全與民生所必須,尤其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仍 然甚具威脅性,因此政府戰略存油之設計甚為常見。而在緊急時期,亦成為戰 略物資,進行管制。 12 第五章 台灣地區石油產業第五章 台灣地區石油產業 一、自由化歷程與現況 台灣地區天然資源較為貧乏,能源大多仰賴進口,故能源產業最初由國家經 營管理,原能源政策目標是能源部門穩定供應經濟發展及成長之所需。因應國際 自由化潮流,台灣1980 年代開始進行自由化改革。台灣地區能源供給演進歷程 大略可分為四階段 一 1968 年以前 1930 年,政府頒佈礦業法,將國內所有礦區國有化。1956 年通過汽油及 柴油管制辦法,限定公營專屬機構及經濟部特許之私人公司方能管理屬重要戰略 物質之汽、柴油,規範石油產品煉製、進出口之權力於中央政府,使中油公司獨 占市場長達40 年以上。1964 年制訂動員時期油料配售辦法,訂定動員戡亂時期 之油料配售之依據,以確保戰時油品能充分供應。 二 1968-1973 1968 年頒佈台灣地區能源發展條例,以穩定且低價油品供應經濟成長。於 此期間內,由於工業快速發展及電力供應由水力發電轉為火力發電,使台灣石油 產品需求大幅增加。另外在1971 年制訂台灣地區漁船核配辦法,以降低漁民用 油之成本,並防止漁民轉賣低價之漁船用油,擾亂油品市場。 三 1973-1986 能源危機後,考量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中央政府投入越來越多心力在能源需 求面的管理,並於1980 年頒佈能源管理辦法及其他相關條例如1982 年制訂能 源研究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特別鼓勵油品部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促進再生能源的使用,發展節約能源技術、及能源技術與管理人員的訓練。此時 安全儲油亦列為重點之一,故規範中油公司與台灣電力公司及其他大能源用戶, 必須儲存九十天之平均油品消費量作為安全存量。 四 1986-2001 國營企業中油公司自1946 年設立後便獨占市場,為了與世界趨勢接軌,同 時提升台灣石油產業之國際競爭力,台灣石油產業自1980 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一 連串自由化改革。1987 年之第一波自由化為開放民營加油站設立,允許其販賣 汽柴油依據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 1993 年以前,台灣石油產品價格由中央政府訂定;1993 年政府頒佈油價 13 公式,根據每月國際原油價格調整國內石油產品價格及中油盈餘,我國油價得以 與國際油價聯動。1998 年時終止此固定油價公式並以浮動油價模式取代,而在 2001 年時,因頒佈石油管理法,全面終止相關油價公式。另外一方面,1993 年 有限度開放民間企業設有輕油裂解廠之公司得經營煉油業務,但副產品不得銷售 國內,且必須透過中油公司購買或輸出;民間石化業進口之油品項目則僅限於自 用燃料依據石油及石油產品輸出生產銷售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1996 年開始允許民營煉油廠的設立,給予私人企業煉製、進出口及販賣的 權力,政府於1996 年正式核發台塑石化公司經營許可證,投入煉製量產各項油 品。 1999 年初,台灣地區開放三項特定的石油產品即液化石油氣、航空燃油與 燃料油自由進口,並於2001 年十月台灣地區開放全部石油產品進出口,石油產 業完全自由化。 五 2001 至今 石油產業具有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特性,投資金額龐大且具規模經濟,規 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因此容易形成獨占和寡占的情形。目前台灣地區只有中油 和台塑石化公司兩大石油煉製業,中油公司並規劃逐步民營化,而台灣能源政策 亦進行必要修正,以創造公平之競爭環境,如在政策性任務方面,以往供給離島 或偏遠地區用油由中油公司負責,石油管理法通過實行之後,改以收取石油基金 來執行。 二、石油產品之價格機制 我國仰賴能源進口,因此國內油價變動大部分取決於國際原油價格的漲 跌。除原油購價外,匯率、運費等亦為構成進口原油成本的因素。而在油價完全 自由化前,國內油價調整,由政府綜合權衡國際油價與其他眾多因素之後定之, 由於以往台灣地區能源政策為能源部門提供穩定且低價能源以供應經濟發展與 成長之所需,故能源價格反應實際成本加上適當的設備投資報酬率,並且考慮能 源儲存、環境永續性及社會福利。然而,隨著能源產業的自由化,價格約束將漸 漸被廢除,由市場供需機制決定。 14 表1國內與國際油價趨勢表 年別 項目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1-2006 漲跌幅 92 無 鉛汽油 18.4317.7819.3621.4123. 2624.7634.35 95 無 鉛汽油 19.5118.8020.0322.0923.9425.4530.45 98 無 鉛汽油 20.6920.0521.4323.5125.3826.8829.92 高級 柴油 14.0813.8415.1216.7319.3221.4452.27 原油西 德洲 25.9526.1330.9041.2456.6465.71153.22 原油 杜拜 22.7523.8926.4633.5749.7360.68166.73 原油布 蘭特 24.6325.1228.8738.3454.5954.71162.73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註92/95/98 無鉛汽油及高級柴油以台幣計價元/公升,三種原油以美金計價元 /每桶。 如前述提及,政府原先規範油品價格,1993 年公布油價修正公式,以月為 單位隨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修正國內油品價格與中油之累積盈餘,此機制在1998 年被浮動油價公式所取代。此時政府仍然掌控油品價格,但中油經授權可根據國 際油價趨勢每週修正油品價格以3幅度為限。儘管油價仍然被控制,但此舉已 使國內油價可反映國際油品價格趨勢。為了促使石油產品自由化,選擇了液化石 油氣、航空燃油與燃料油三項油品在1999 年初先行自由化,且浮動油價公式在 2000 年廢除。之後石油管理法於2001 年頒佈,油品價格完全交由市場供需決 定。但國際原油價格自2004 年4 月開始飆漲,至2006 年3 月底每桶由36.47 美 元上漲至62.91 美元,漲幅達72.5。但國內92 無鉛汽油、95 無鉛汽油及柴油 之零售價格只分別從2004 年4 月的每公升22.9 元、23.9 元及19.0 元上漲至 2006年3 月底的每公升24.9 元、25.6 元與21.5 元,漲幅只有約813,此乃 因政府基於民生消費、國內經濟考量以及考量市場的寡占性質而強力介入油價調 整,請參照表1陳育珩,民95。 15 三、市場結構 中油公司於1946 年六月在上海成立,1949 年隨中央政府遷台,主導且供應 台灣石油產品長達50 年,直到台塑公司於2000 年加入市場。中油公司擁有三座 煉油廠,分別位於高雄、桃園與大林,設計煉製產能達每日77萬桶原油。其中, 高雄煉油廠歷史最久,且製程複雜、設施完整,為頗具規模的一貫作業石油煉製 及石化生產廠,可日煉27 萬桶原油。大林煉油廠於1996年脫離原高雄煉油總廠 而獨立,設有四座外海卸油浮筒及大、小碼頭以供卸收進口原油與裝運出口油 品,可日煉30 萬桶原油。桃園煉油廠成立於1976 年,經完成去瓶頸工程及增建 第二座蒸餾工場後,目前原油處理能量為每日20 萬桶。 台塑石化公司之六輕裂解廠於1994 年七月開始興建,分為煉油、輕油裂解 及發電三大部分,主要供應輕油及相關石油產品,日煉量約為45 萬桶原油。台 塑石化提煉之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等油品除供應 國內外,亦積極開拓國外市場;輕油則全數供應輕油裂解廠作為入料,所產出之 乙烯、丙烯等石化品則全數供應麥寮台塑工業園區內各相關中下游關係企業使 用;其餘石油焦等副產品亦供應企業內其他公司使用。中油及台塑公司日煉量及 各油品年產量如表2。 表2中油及台塑公司煉量及各油品年產量 中油台塑 產能萬桶/日77.045.0 液化石油氣千公噸/年1,020774 汽油千公秉/年9,4425,592 航空燃油千公秉/年2,4591,717 柴油千公秉/年7,2426,162 燃料油千公秉/年9,9562,841 資料來源台經院資料庫2005。 四、台灣地區石油產品進出口現況 自2001 年台塑石化公司投產加入競爭後,台灣地區石油產品出口量大增, 2000-2001 年石油產品出口總合成長近兩倍,2001-2005 年成長逾三倍表3。 台灣出口之石油產品中,又以柴油為最大宗,2001-2005 年間皆維持約50 出口比例 ; 另外一項則為汽油 , 出口比率由2001 年之5成長至2005 年之26圖 1及圖2。 16 表3台灣地區歷年石油產品出口量 年度 油品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柴油 千公秉 1,6631,2782,5003,0945,3786,9778,844 車用汽油 千公秉 -802601,2782,9444,6374,811 航空燃油 千公秉 -945869645871,1442,071 柏油 千公秉 136304191615826783904 液化石油氣 千公秉 119349720660652661658 燃料油 千公秉 331723151448271,134487 石油焦 千公噸 11716119616951195244 潤滑油 千公秉 112139158191221231193 煤油千公 秉 -134150195336-- 其他千公秉 油當量 2410188125272438438 總計千公秉 油當量 2,4532,5934,8336.97411,44915,23817,512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17 圖12001年台灣石油產品出口比例 2001年台灣石油產品出口比例 2 3 3 4 14 4 11 5 48 6 其他 煤油 潤滑油 石油焦 燃料油 液化石油氣 柏油 航空燃油 車用汽油 柴油 圖22005年台灣石油產品出口比例 2005年台灣石油產出口比例 2 1 1 3 4 5 11 26 47 其他 潤滑油 石油焦 燃料油 液化石油氣 柏油 航空燃油 車用汽油 柴油 18 表4顯示2001-2005 年台灣汽油出口國與出口量,新加坡、南韓、越南為台 灣出口前三大市場,其中2005 年新加坡又以1,921,407 公秉出口遙遙領先其他出 口國。 表4 2001-2005 年台灣汽油出口國與出口量 單位公秉 年度 國家 20012002200320042005 新加坡164,987559,196652,8711,977,7871921,407 南韓0331,610644,171387,706613,673 越南0077,255168,289510,237 印尼25,917159033,387488,130 澳洲13,44392,912514,666440,738397,506 菲律賓15,17861,33559,487249,101362,822 美國42,42240,545128,188511,954171,745 紐西蘭00207,624185,271137,827 印度00041,587126,367 緬甸000730 日本07,25080,53919,8740 瓜地馬拉0039,38189,4700 香港007,20040 泰國0075,04262,5120 其他國家6039,750104,420195,38892,649 總計262,0071,132,7572,590,8454,363,0634,822,363 資料來源台灣地區出口貿易統計月報。 19 第六章 台灣煉油產業進入障礙與關鍵成功因素 第一節 台灣煉油產業進入障礙 第六章 台灣煉油產業進入障礙與關鍵成功因素 第一節 台灣煉油產業進入障礙 一、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保持高位波動的態勢 國際原油市場的供需呈現一種脆弱的平衡。人們對原油供應的信心嚴重不 足,稍有個別變量的波動,就會在原油市場形成較大的影響。從發展動態上看, 原油需求和供應的增長不均衡將是決定油價繼續保持高位波動的最根本原因。在 這一基本判斷下,原油市場的供求仍將面臨來自各個領域的不確定因素的考驗, 難以建立穩定的均衡。國際市場原油供應能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開掘,煉油能力 不足短期內難以解決,這使得輕質低硫油的市場需求會繼續保持高漲,而高硫油 的開采以及提煉都面臨著較高的成本壓力。 由於原油加工業的虧損格局依舊,國內成品油價格體制的改革短期內難有實 質性的變化,特別是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震蕩的情況下,更增加了國內成品油價格 的改革困難。石油是基礎能源產品,具有較強的戰略意義和全局影響力,石油價 格體制的改革需要謹慎穩步的推進,以避免油價波動給國民經濟帶來不利的影 響。 從國際經驗來看,通過補貼或限價的方式控制成品油價格是各國均面臨的問 題。在高油價的年代裡,煉油行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會繼續存在,增長形勢不容樂 觀。由於煉油環節的虧損經營,打擊了企業加工成品油的積極性,而促進了企業 增加烯烴、合成材料等化工產品的生產規模,這對緩解原油加工業的虧損局勢有 所幫助。但同時國家暫停了汽油和石腦油的出口退稅政策,限制成品油的出口, 取消原油加工貿易,以增加國內市場的成品油供應,這將使得成品油出口收益減 少,整體上,原油加工業的增長困難依然較大。 二、探採工作的限制 一個國家為了能掌握自有的能源及瞭解國土內所蘊含的相關資源,多會從事 陸上及海上的能源探勘工作。由於,探勘工作的花費龐大,風險極高,一般民間 業者多不願從事油源探採的業務。我國長期以來均透由國營事業來執行政府的政 策,並擔負社會責任。在現行的能源管理法規中,有許多社會責任及政策任務歸 由國營事業來執行。在「海域石油礦探採條例」的法條所勾勒的秩序中,國營石 油事業機構在海域探採的工作上,扮演了極重要監督、管理與執行的角色,在整 個條例及其施行細則中,賦與國營石油事業機構許多行政監督管理的權責。 20 另一方面,民營能源業者既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要從事國內外油源探採的 工作。能源行政主管機關自然也無法要求民營業者提供資源,成立油源探採基金 (沒有法源) ,以進行油源開發的初期探勘的工作。 三、油品煉製時外部性的修正之困難 石油及石化工業,耗用大量的水及能源,製造過程中又會造成空氣及熱污 染,這些製程中所產生的(負)外部性無法透由市場機制來糾正。在大多數國家 會對石油開徵特別的 「石油稅」 ,以使業者能擔負生產過程中的外部成本。然而, 我國長久以來,以國營事業型態經營石油及石化(上游)工業,在稅制上並未考 量石油及其產品的特性,目前油品所負擔的稅賦僅有貨物稅及營業稅二項,不但 稅額較我國國情相近的日韓二國為低,且因油品稅賦以統收的方式回歸國庫,無 法透由專款專用的方式用來改善煉油廠附近居民所受的損害。 目前,台灣地區解決石油生產外部性的方式乃是透由中國石油公司大量投入 環保經費,以達超高環保標準,以減少鄰近居民所受之環保損害。另一方面,則 由國營石油公司提撥鉅額基金回饋煉油廠附近之社區(高雄後勁社區 15 億元,大 林蒲社區 5 億元,另外永安天然氣接收站,林園工業區,均有數額不等的「回饋」。 以善盡石油工業的社會責任。由於,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