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炭工业发展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十一五”规划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 OO 七年一月 前 言前 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 37。煤炭是 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 76和 69,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 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和大型煤炭企业编制了 煤炭工业 发展“十一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 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 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提出了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 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 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规划 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即优化煤炭布局, 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 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 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矿区。 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 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煤炭宏观调控体系,加强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重组,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 调发展,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发展 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环境,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解决 煤矿历史遗留问题。 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煤炭工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 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 目 录 一、基本情况和一、基本情况和“十五十五”回顾回顾.................................................................1 (一)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衡......................................1 (二)煤炭生产建设加快,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1 (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发展加快...............................................................................................1 (四)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技术面貌进一步改善..........................2 (五)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2 (六)煤层气(瓦斯)规模化开发起步,资源综合利用取得进展......2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形势 .................................3二、煤炭工业面临的形势 .................................3 (一)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3 (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3 (三)煤炭布局矛盾更加突出 ..........................................................4 (四)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4 (五)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4 三、煤炭工业发展方针和目标..............................4三、煤炭工业发展方针和目标..............................4 (一)发展方针 ..................................................................................5 (二)发展目标 ..................................................................................6 四、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8四、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8 (一)优化煤炭布局 ..........................................................................8 (二)调控煤炭总量 ........................................................................10 (三)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12 (四)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13 (五)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 ............................................................13 (六)加快煤炭科技创新 ................................................................14 (七)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15 (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17 五、环境影响评价 ......................................20五、环境影响评价 ......................................20 (一)煤炭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0 (二)预防和减轻对环境影响的对策............................................21 (三)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 ............................................................22 六、政策措施 ..........................................23六、政策措施 ..........................................23 (一)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3 (二)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煤炭企业整合............................24 (三)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25 (四)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 ........................................................25 (五)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 ........................................................26 (六)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矿区环境............................................27 (七)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28 (八)解决煤矿历史遗留问题 ........................................................28 附表一 分省(区、市)煤炭产量规划........................................29 附表二 分省(区、市)煤矿建设规模规划................................30 附表三 小型煤矿产量控制目标 ....................................................31 一、基本情况和一、基本情况和“十五十五”回顾回顾 “十五”期间,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投资主体 趋于多元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发展加快。国家确立了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 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为煤炭工业持 续稳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一)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已查明资源储量 1 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查明资源储量中, 晋陕蒙宁占 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 20;其他地区仅占 13。与 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可 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分煤田开采条 件较好外,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 (二)煤炭生产建设加快,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二)煤炭生产建设加快,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 “十五”期间,在市场的强劲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扭转了“九 五”期间建设规模严重不足的局面,煤炭产量年均增速达 11,保障了 国民经济发展。2005 年,煤炭产量 22 亿吨,比 2000 年增长 69.7; 在建规模 4.4 亿吨/年,是“九五”末期的 10 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 生产总量的 76.3, 比 2000 年提高 4.3 个百分点; 占消费总量的 68.7, 比 2000 年提高 0.9 个百分点。 (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 展加快 (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 展加快 1 “十五”期间建设的大中型煤矿, 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 2005 年,大中型煤矿产量占 54,比 2000 年上升 7 个百分点;原煤入选率 32, 比 2000 年提高 6 个百分点; 在建煤矿中, 大中型煤矿规模占 82。 目前,已形成 3000 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 10 家。其中,亿吨级特大 型企业集团 2 个,5000 万吨级的大型企业 3 个。煤炭企业与电力、化 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 家煤炭企业跨入 全国 500 强。 (四)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技术面貌进一步改善(四)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技术面貌进一步改善 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攻克了一批行业共 性的关键技术难题。 年产 400~600 万吨煤炭的综采技术装备实现了国 产化。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液化技术,年产百万吨级煤炭 液化产业化工程启动。2005 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82.7,比 2000 年提高 8.3 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安全高效煤矿数量 由 2000 年的 82 个,增加到 2005 年的 197 个。其中,建成投产 10 个 千万吨级煤矿。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五)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安全生产 形势有所好转。“十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了 69.7,百万吨死亡 率下降了 39.2。2005 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2.711。其中,国有 重点煤矿 0.919,国有地方煤矿 1.993,乡镇煤矿 5.158。 (六)煤层气(煤矿瓦斯)规模化开发起步,资源综合利用取得 进展 (六)煤层气(煤矿瓦斯)规模化开发起步,资源综合利用取得 进展 2 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基本摸清,探明储量 1023 亿立方米。2005 年,煤矿抽采瓦斯约 23 亿立方米,利用约 10 亿立方米。建成煤层气 井 615 口,初步实现商业化运营。全国低热值煤电厂 201 座,装机 888 万千瓦。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的水泥生产能力 2900 万吨、墙体材 料的生产能力 54 亿块标准砖。矿井水产生量 45 亿立方米,利用量 20 亿立方米。 煤炭工业存在主要问题一是行业管理职能分散,法制建设滞后; 二是资源开发秩序乱,资源回收率;三是矿区环境(恶化)保护投入 少,综合治理滞后;四是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五 是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六是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 七是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低。以上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工业 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形势二、煤炭工业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临着新的发 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煤炭需求持续增长(一)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 2010 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 26 亿吨。电力、钢铁工业用煤继续快速增长, 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煤炭法和若干意见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实施,财税政 3 策的深化改革,铁路和港口建设的加快,为煤炭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 的条件。 (三)煤炭布局矛盾更加突出(三)煤炭布局矛盾更加突出 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供应仍将 集中在晋陕蒙宁煤炭主产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着该地区煤炭加工转 化规模,“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压力加大。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 布、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 (四)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四)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匮乏、职工素质低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安 全生产任务仍然艰巨;煤炭富集省(区)的资源保护和储备,特别是 对特殊和稀缺煤种保护性开采的难度增加;晋陕蒙宁地区水资源流失 严重,遏制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愈发困难。东部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引发 的问题越来越多。 (五)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五)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推进煤炭企业重组、整顿关闭浪费资源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小型煤矿、调控煤炭生产总量日益重要。随着成本核算体系完善,资 源、环境、安全、劳动力、转产等费用足额进入成本,煤矿企业经营 压力加大。市场资源加速流向优势矿区,资源枯竭矿区和劣势矿区转 型发展步履艰难,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煤炭工业发展方针和目标三、煤炭工业发展方针和目标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 4 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煤炭 工业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结构调整,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 染少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发展方针(一)发展方针 “十一五”煤炭工业发展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总体部署,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 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 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要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对中小煤矿实 施整合改造,实现资源、资产、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和重组。 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推进企业整合。 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和上下游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加 强资源勘查,科学制定规划,规范矿权设置,调控建设规模,合理组 织生产,有序开发资源。 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健全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加强煤炭行业管 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体系,制定若干意见 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加强规划引导和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 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煤炭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强化管理,保障安全。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按照安全发展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 5 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 科技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提高 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改小建大、优化结构。改小建大、优化结构。煤炭发展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严格 控制小型煤矿建设,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全面提升办矿水平;加强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 效矿井,优化煤炭生产结构。 依靠科技、促进升级。依靠科技、促进升级。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安全 高效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淘汰落后的 工艺和装备,提高煤炭重大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深度加工、洁净利用。深度加工、洁净利用。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煤炭利用和 运输效率。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推进煤炭气化、液化示 范工程建设,弥补油气供应不足,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程度。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切实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开展煤层气(煤 矿瓦斯) 、矿井水、煤矸石、煤泥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 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二)发展目标(二)发展目标 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中 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取得明显进展;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若 干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基本形成适应煤炭工业 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洁净煤技术开发 和产业化全面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取得明显进展;矿区生 6 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和煤炭法律法规体系。 煤炭生产煤炭生产煤炭产量 26 亿吨,其中大型煤矿产量 14.5 亿吨, 比重占 56;中型煤矿产量 4.5 亿吨,比重占 17;小型煤矿数量控 制在 1 万处, 产量控制在 7 亿吨以内, 比重占 27。 原煤入选 13 亿吨, 入选率 50。 煤炭建设煤炭建设“十五”结转的在建煤矿全部建成投产。“十一五”期间, 小型煤矿整合改造为大中型煤矿,增加产能 2 亿吨;新开工(新建和 改扩建)煤矿规模 4.5 亿吨,形成产能 2 亿吨。重点建设 10 个千万吨 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 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加强煤炭资 源基础地质勘查,提交普查资源量 1500 亿吨。 大集团发展大集团发展促进以煤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 形成 6~8 个亿吨级和 8~10 个 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 产量占全国的 50以上。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 95以上,中型煤矿达 到 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 40。安全高效煤 矿数量达到 380 个, 产量占全国的 45, 其中千万吨级煤矿达到 25 个。 职工素质职工素质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比 2005 年提高 5 个百分点,达到 12。职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达到 11 年,其中高中及 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达到 50。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伤亡总量 明显下降,职业危害初步得到控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 2.0 以下。 7 节约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能源 6000 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矸石电厂装机容 量达到 3000 万千瓦,节约煤炭 5200 万吨标准煤;利用煤矸石和粉煤 灰生产水泥 1.3 亿吨,墙体材料 250 亿块标准砖,节约煤炭 800 万吨 标准煤。年均节约水 34 亿立方米。 煤层气煤层气现有矿井逐步实现应抽尽抽,新建矿井基本实现先采气、 后采煤,瓦斯抽采率达 40以上。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 100 亿立 方米。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 50 亿立方米,全部利用;井下瓦斯产量 50 亿立方米,利用 30 亿立方米。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 3000 亿立 方米。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煤矸石、矿井水利用率均达到 70,矿井水达标排放 率 100,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 80,自燃矸石山灭火率达到 95, 土地复垦率超过 40。大中型煤矿企业主要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小 型煤矿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减少。 四、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四、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煤炭布局(一)优化煤炭布局 全国煤炭布局原则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 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 全国煤炭布局原则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 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全国划分 为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调入区包括京津冀、东北、 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包括西南、 新甘青两个规划区。 1.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 8 东北区 东北区 在稳定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地质勘探,积极寻 找接续资源,适当建设大中型煤矿,解决煤矿衰老接续问题,提高小 型煤矿办矿标准。适当扩大黑龙江生产规模,做好炼焦煤资源的保护 性开发和合理利用,褐煤资源的开发要和坑口电厂建设同步进行。稳 定辽宁、吉林两省煤炭生产规模,同时做好衰老矿区的产业接续和转 型工作。 京津冀区京津冀区 河北要加快蔚州和平原矿区开发, 稳定煤炭生产规模, 提高小型煤矿办矿标准。稳定北京京西矿区大中型矿井生产能力,做 好小型煤矿退出工作。 华东区 华东区 加强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提高勘查程度,建设一批大中 型矿井,解决衰老矿井接续问题。稳定山东生产规模,适度扩大安徽 生产规模。做好江苏矿井的技术改造,维持生产规模。江西和福建要 提高小型煤矿的办矿标准,维持现有生产规模,缓解煤炭调入压力。 浙江煤矿应尽快退出市场。 中南区 中南区 提高河南深部资源勘查程度,建设一批大中型矿井,稳 定生产规模,同时要大力整合现有小型煤矿,提高矿井规模和办矿标 准。湖南、湖北、广西重点做好小型矿井整合改造,提高办矿标准, 维持现有生产规模,缓解煤炭调入压力。广东煤矿应尽快退出市场。 2.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 晋陕蒙宁区 晋陕蒙宁区 重点建设神东、陕北、黄陇、晋北、晋中、晋东、 蒙东、宁东等 8 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勘查程度,增加精查储量,以 建设大型、特大型煤矿为主,新建煤矿原则上不低于 120 万吨/年。 9 重组和关闭小型煤矿,减少矿点数量。对山西省优质炼焦煤资源实行 保护性开发,合理利用。 3.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 西南区西南区 充分发挥贵州和云南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云贵大 型煤炭基地,提高勘查程度,配合“西电东送”工程建设,建设大中型 煤矿和重组改造小型煤矿结合,大力调整生产结构,适度扩大生产能 力,以满足当地需要为主,并调出部分煤炭到两广和湖南等地。四川 要重点开发古叙、筠连矿区,四川、重庆要做好小型煤矿的技术改造, 稳定煤炭生产规模,减轻煤炭调入压力。 新甘青区新甘青区 加强煤炭资地质勘查,做好矿区总体规划,合理开发 资源。新疆、甘肃、青海,适度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当地需要为主, 严格控制小型煤矿建设规模,重点建设甘肃的华亭矿区,提高勘查程 度,增加资源储备。从保护生态环境考虑,严格控制青海西南部和西 藏地区煤炭生产开发。 (二)调控煤炭总量(二)调控煤炭总量 1.煤炭生产.煤炭生产 按照保障煤炭有效供给的原则,2010 年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 26 亿吨。主要增加优质动力用煤和优质高炉喷吹用煤生产,适度增加优 质炼焦用煤和无烟块煤生产,控制高硫高灰煤炭生产。新增煤炭产量 以大型煤矿为主,中型煤矿为辅。压减小型煤矿产量,严格限制煤矿 超能力生产。 2010 年,煤炭调入区产量 8.66 亿吨,比 2005 年增加 0.22 亿吨, 10 占全国增量的 5.6; 煤炭调出区的晋陕蒙宁区产量 13.15 亿吨, 比 2005 年增加 3.25 亿吨,占全国增量的 82.2;煤炭自给区产量 4.19 亿吨, 比 2005 年增加 0.48 亿吨,占全国增量的 12.2。分省(区、市)煤炭 产量规划见附表一。 2.煤矿建设.煤矿建设 “十一五”期间,煤矿建设坚持“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全面整 合、改造小型煤矿,全面调控煤矿建设年度开工规模。以建设大中型煤 矿为主,优先建设煤电联营和煤转化一体化项目,严格控制小型煤矿建 设。在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内,严禁新建小型煤矿。在瓦斯、水、火等灾 害特别严重的矿区,适度控制大中型矿井建设,禁止建设小型煤矿。 “十一五”期间,全国大中型煤矿建设规模 8.1 亿吨。其中,“十五” 结转 3.6 亿吨,“十一五”新开工建设 4.5 亿吨。全国煤矿新增生产能力 4.3 亿吨。其中,“十五”结转的大中型煤矿项目全部投产,增加 3.6 亿 吨;小型煤矿整合改造为大中型煤矿,增加 2 亿吨;新开工大中煤矿 4.5 亿吨,建成投产 2.5 亿吨;通过实施资源整合与关闭淘汰,现有小 型生产、在建煤矿生产能力由 2005 年的 10.8 亿吨,压减到 2010 年的 7 亿吨以内。分省(区、市)煤矿建设规模规划见附表二。 3.煤炭资源勘查.煤炭资源勘查 重点围绕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开展区域煤炭预查、普查基础地质 勘查,提高勘查程度,择优开展煤炭详查,满足矿区总体规划需要。 按照煤矿项目建设规划,适时开展煤炭资源勘探,满足“十一五”煤矿 开工建设及“十二五”项目前期准备需要。 11 做好北方缺水矿区水资源普查工作。在山西晋城、沁源、阳泉、 潞安、大同、离柳、乡宁,陕西榆神、榆横、新民、彬长、铜川、黄 陵,内蒙古东胜、准格尔、扎赉诺尔,山东济宁、巨野等矿区开展水 资源详查,建设矿区供水工程。加强山西阳泉、晋城,河北峰峰、邢 台,山东济北、兖州,河南永夏等矿区下组煤水文地质补充勘查工作, 防治水害。 (三)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三)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大型煤炭基地包括神东、陕北、黄陇(华亭) 、晋北、晋中、晋东、 鲁西、两淮、冀中、河南、云贵、蒙东(东北) 、宁东 13 个大型煤炭 基地。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是坚持有序集中开发。依据批准的矿区 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矿业权市场化配置。坚持一个矿区 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 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集中开发模式, 合理安排勘查开发项目,控制建设节奏。二是推进制度创新。以大型 基地建设为契机,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大 型煤炭企业为主体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三是优化生产结构。优先建设 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和现代化矿井,提高资源回收率,加快淘汰小型 煤矿。四是促进产业融合。支持煤电、煤化、煤路等一体化建设,推 进产业聚集和产业融合。五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环境保护。按照循 环经济的理念,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及与煤共伴生资源。采取有力措施, 做好资源开发与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 “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开工大中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 内,重点建设 10 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和 10 个千万吨级安全高 12 效矿井。2010 年,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 22.4 亿吨。 (四)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四)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 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 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集团。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大型煤 炭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 竞争的主体,逐步形成若干个由国有资本控股、担负跨省区市煤炭供应 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提高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 控力,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促进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根据资源 分布特点、 企业发展现状、 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以及长远发展的要求, 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的重点区域是晋陕蒙宁、 华东、 东北、 西南等地区, 要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内外部优势条件,兼并联合区域内中小型煤矿,加 快发展坑口电厂,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业,以神骅铁路、 大秦铁路和拟规划建设的输煤铁路为纽带,加强与铁路沿线电厂联营, 参与铁路、港口的建设和股份制改造,形成煤炭、电力、化工、铁路和 港口运输等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五)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五)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合 改造,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 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技术改造, 规模以上煤矿必须采用壁式开采工艺。 继续整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浪费资源和不符合环保 13 要求的小型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型煤矿。瓦斯、水、火等灾 害严重的小型煤矿,重点予以整合,难以整合的限期退出。小型煤矿 产量控制目标见附表三。 山西、陕西、内蒙古省区山西、陕西、内蒙古省区 2005 年小型煤矿产量 3.8 亿吨,在建 规模 0.4 亿吨。 “十一五”期间, 小型煤矿整合改造为大中型煤矿的生产 能力增加 1.5 亿吨,保留的小型煤矿产量控制在 2.5 亿吨以内。 黑龙江、河北、安徽、山东、河南、贵州、云南、甘肃、新疆省 区 黑龙江、河北、安徽、山东、河南、贵州、云南、甘肃、新疆省 区 2005 年小型煤矿产量 3.8 亿吨, 在建规模 0.2 亿吨。 “十一五”期间, 小型煤矿整合改造为大中型煤矿的生产能力增加 0.4 亿吨,保留的小 型煤矿产量控制在 2.7 亿吨以内。 辽宁、吉林、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 川等省区市 辽宁、吉林、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 川等省区市 2005 年小型煤矿产量 2.4 亿吨,在建规模 0.2 亿吨。到 2010 年,小型煤矿整合改造为大中型煤矿的生产能力增加 0.1 亿吨, 保留的小型煤矿产量控制在 2 亿吨以内。 (六)加快煤炭科技创新(六)加快煤炭科技创新 1.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围绕煤炭资源高精度快速勘探技术、煤矿 高效集约化生产配套技术、煤矿重大安全隐患防治技术、煤炭洁净加 工转化与利用技术、矿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加强科技攻关。 主要包括煤炭资源的高效找矿及快速精细勘探技术,600 米深厚冲 积层大型深井凿井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年产 600 万吨厚煤层高效综 采技术与成套装备, 煤矿瓦斯动力灾害重大基础理论和防治技术研究, 深部开采动力灾害及热害防治技术研究,模块选煤厂生产技术与成套 14 装备研究开发,百万吨煤炭液化工艺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工程,煤层气 井上下抽采利用技术示范工程,大型矿区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技术开 发及示范工程。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型煤炭企业要加快科技 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中心,重视战略规划机构的建设,加强与 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企业技术创 新体系建设作为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 3.推进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推进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重点围绕大型 煤矿综合采掘和露天开采设备、大型运输提升和洗选设备、大型煤炭 气化和合成设备的国产化,组织跨行业大协作,处理好引进与研发、 制造与使用、投资与收益的关系,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 4.加快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快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 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推行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的新井建设,提高煤 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安全高效矿井建 设。 5.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发展适合于中小型煤矿的机械化 装备,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体系,新建中小型煤 矿必须采用机械化开采,现有煤矿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尽快提升中小 型煤矿技术装备水平。 (七)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七)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1.完善煤矿.完善煤矿“一通三防一通三防”、防治水等防灾系统。、防治水等防灾系统。“十一五”期间,所 15 有矿井完成“一通三防”工程补套,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建 立完善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加强水害防治系统建设。建立矿井安 全监测监控系统,重点煤矿实现企业内部监测监控联网,其他煤矿实 现县(区)范围内联网。 2.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制定安全发展规划,健全安全责任体 系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严禁 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本质安全型矿 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使用、风险抵押金、企业负责人和 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等制度。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工会和 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作用。 3.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逐步建立煤矿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企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安全生产教育体系。健全煤矿安全培训体系, 建立健全煤矿企业安全培训机构,形成国家、省、市、县多级培训网 络。强化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 训,重点抓好农民工、外来包工队的安全培训。 4.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新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 同时建设瓦斯抽采设施,强力推进“先抽后采”。现有高瓦斯和煤与瓦 斯突出生产矿井必须达到国家制定的抽采标准。矿井全部装备瓦斯监 测监控系统,实施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加强对发生瓦斯动力现 象矿井的监管工作。 5.加强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强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建立健全煤矿重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按照分级分期的原则,组织各级政府、有 16 关主管部门和企业重点对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等存在重大隐患的 场所、设施进行排查和整改。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严重危及生产 安全的工艺和设备。 6.重视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重视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不断提高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 平,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申报、监督检查、职业危害事故处理等规章制度。整合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资源,推广建设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 高煤矿工人职业健康水平。 (八)建设资源节约型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