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中东油气与中国石油发展的战略思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钱学文 发表于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 年第 3 期 摘 要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应是一种外向型的国际石油战略,其核心思想是保内争外。在当前 环境下贯彻这一思想,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国内应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在海外 应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直面国际博弈;中国政府则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石油企业参与 国际能源合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鉴于中东地区的资源条件及其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中东应 是中国石油企业对外开展能源合作的首选地区,而合理利用中东的油气资源则有利于中国的和平 发展。 关键词中东;油气资源;中国石油企业;能源合作 自中国成为纯石油进口国起,中国的石油安全供应问题就受到了国内学者与媒体的广泛 关注。笔者曾就我国石油面临的国际国内供求形势撰文提出,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应是一种 外向型的国际石油战略,其核心思想是保内争外。 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的石油发展 战略做了进一步的思考,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对于国内的油气资源,无论多寡,无论环境优 劣,都要充分重视、关注并不断加强它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同时应心怀忧患意识,确立起 细水长流的思想。在“争外”层面上,对于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直面国际博弈,参与国 际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政府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战略方面的指导,多给予一些政策方 面的优惠和支持,以资鼓励,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开展能源外交的力度和“硬”度。国际通则 承认、支持强者,不相信温良恭俭让。合理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首选之道是通过国际合作搞 油气开发,其次才是通过国际石油市场进口原油。在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方面,考虑到中国与 中东主要产油国之间的特殊传统关系,至少在当前及未来的相当时期内,中东应是中国石油 企业“走出去”参与油气开发的战略首选地区。 一、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国内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其主旨是,科学规划,合理开采,细水长流。 对于国内的油气资源,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意见,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目前国内石油资源 虽然潜力大,但探明率低,石油为 24,天然气为 7;其次是开采难度大、质量不高的资源 占较大比例;储量入不敷出,新增储量抵不上开采掉的产量;石油的供需缺口和对依存度越 来越大。另有部分学者则比较乐观,特别是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发现重大油气资源的消息见诸 新闻媒体后,更是欢欣鼓舞。该地区的原油气储量预期高达 100 亿吨,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 这些资源若被开发利用,我国的经济发展 50 年内无石油供应安全之虞。 ②当然,这一资源还 有待进一步证实。其实,无论当前我国的资源条件如何,考虑到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我 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石油的开发和利用上,确立“先外后内”乃至“保内用外”的思想, ① 详情请参阅拙文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与中东、里海油气 ,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年第 2期。 ② 缪琴 青藏高原发现石油 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N],中国金融网,2005 年12 月 22 日。 2 小则有利于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大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安全运行。 总之,国内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应以能够有效支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 纲。在开发和利用层面上,当前应加强并做好陆上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技术创新、生态 环保、建立新的产销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首先是要做好陆上东部含油气区的挖潜,推动新区、新 层系的油气勘探,然后是加快西部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远景区的评价工作, 立足大油气田的发现,增加后备储量,尽快实现油气资源和产区的战略接替。 石油方面,近期勘探的主攻方向仍应是陆上的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 准葛尔盆地、西藏高原的羌塘盆地。在这些区域内,确定一批有望迅速增加储量、产能重点 选区,加大勘探力度,争取新的突破,力争找到大型油田,在储量和产量上有大幅度增加。 西藏高原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须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确定。天然气方面,近期勘探的重 点地区应是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中国近海的油气资源总体上呈“南气北油”的分布特 点,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主要集中于近海大陆架浅水地区。加强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对保 持中国沿海北部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 海洋油气资源的重点油气区主要有渤海海域、南海北部海域、东海海域、争议海域(中 国从南向北依次有南沙盆地、莺歌海盆地西部、北部湾盆地西北部、东海盆地、北黄海盆地 均存在划界争议,这些争议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深水海域,这些油气区可根据具 体情况分别建成我国的重要能源接替基地或重点油气开发选区。 二、中国石油企业应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际合作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供应安全问题牵动着诸多国家的神经,全球范围内的油气资 源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以汽车和房地产快速发展为标志的城 市化进程正在提速,但由经济腾飞带来的石油供应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已关系到我国的持 续稳定发展。我国石油供应的形势极其严峻,供求矛盾突出,缺口越来越大。这一形势迫使 中国的石油企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与石油输出国之间的国际 合作。但是,油气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衡,决定了只有国际化才能实现油气资源的世界 性最佳配置。近几年,世界油气资源出现新的供需变化和再配置的局面,对中国石油企业坚 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积极参与国外油气资源开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极化为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国外油气资源勘探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油气资源国的开放 政策,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 ,不断做大做强,提供了契机。 目前我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了由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期货或现货贸 易外,也包括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资进行合作。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 即中国石油企业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获一定 的份额。这样做既能保证拿到实物,石油进口量也不至于受油价波动的太大影响。这些来自 海外的石油产量,可以有效抵消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稳定国内石化工业的发展。目前, 由于我国缺乏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 力较差。随着今后进口石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应当 ①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N],国土资源新闻网, 2004 年 1 月 12 日。 3 受到足够的重视。寻求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让 我国的石油企业走向世界,直面国际博弈。 中国石油企业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竞争中化解市场 风险。 “走出去”采油优先于买油,要利用已有技术和资金到国外采油,参与他国油气资源 的开发,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石油资源地过于集中和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只有掌 握油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油市一打喷嚏国内油市就感冒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石油企业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中亚的 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的印尼、缅甸,中东的利比亚、伊朗、阿曼和中南 美洲委内瑞拉,非洲苏丹等地。但是,国际油市风云变幻,一些老牌的跨国石油公司对国际 石油资源的争夺如狼似虎,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博弈的道路异常艰辛。首先,同行业竞争异常 残酷。全球的石油巨头都在圈地,世界上的共享油气资源地,都早已成为西方跨国石油公司 的势力范围,要跻身其中非常难。那些国际石油巨头为了保护既得利益,都采取了排挤措施。 中海油及中石化收购哈萨克里海油气资产失败和中海油以 185 亿美元资金竞购美国第 9 大石 油公司受挫便是佐证。在国际博弈中,没有实力不行;有了实力,缺乏显示实力的决心和信 心以及正确的应策谋略和灵活的运转机制也不行;经济活动中政治因素无处不在。其次,地 缘政治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世界能源的地缘政治格局和世界油市 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世界石油业步入了一个微妙的势力重划阶段。中国政府与中国石油企 业应全面掌握并精妙运用国际游戏规则,摒弃冷战略思维残余,仔细研究并充分利用微妙的 国际关系,寻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无论眼前与未来,随着我国国内石油缺口的进一步 扩大,我国必须不断加强国际间的油气开发合作力度。 三、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必须面对竞争 为了保证油气资源的可靠供应,既要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更要充分认识油气资 源是全球市场配置的资源,抓住国际上油气资源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的有利时机,积极 参与国际竞争,勘探开发国外油气资源。目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应以周边国家和中东为主, 其中石油资源可考虑参与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勘探开发,天然气资源则以远东和中亚地区为 目标。 利用国外油气资源需要优选勘探开发地域,优选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建立安全的油气 输送通(管)道。综合分析国外资源国的地质背景、油气藏状况、开发条件、宗教文化、法 律框架等具体情况,在重点目标的选择上,应主要集中力量开辟中东地区和中亚里海的国外 油气资源战略选区。 中东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原油产量约占全球的 35,石油出口 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这一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石油地质条件好,许多国家与 中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现已是中国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区。 中亚里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该地区油气开发程度相对较低, 但发展潜力大。 在地缘上,与中国接壤或近邻,通过“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 战略合作关系,有着良好而现实的基础。环里海国家之一的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第 一天然气大国,第七石油大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举足轻重。中俄之间具有良好的地缘条件 和外交关系,中国进入俄罗斯开发油气资源享有天时地理之便。 非洲和拉美地区勘探程度较低,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已在苏丹、委内瑞拉等国 拓展了发展空间,取得了可观的份额油,继续在这些地区进行勘探开发,实现有效的扩张, 可以巩固中国在北非、南美的战略性成果。 从地缘上看,中东产油国中,伊朗距我国大西北较近,且剩余探明石油储量极其丰富, 4 近几年新发现的石油储量大大超过开采掉的产量。据美国油气杂志公布的数字,储量约 为 181 亿吨,年产量约 2 亿,其中大量供出口。 ①近年来伊朗因核问题,深陷困境。国际社 会的关注和干预越来越强,制裁措施也越来越严厉。在伊朗的这场核危机中,中国政府应持 何种态度,应采取何种政策至关重要。伊朗是中国石油企业较早“走进去”参与油气开发合 作的国家,中国的石油企业已在伊朗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拥有一定的 经济利益。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产油国的国际油气合作,是历史 性机遇, 也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说到底是一个在由强者制订的游戏规则下合作与竞争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合作是主观应对,竞争是客观挑战。在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是持久 的,不可回避的,与发展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发展须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我国政府和石 油企业必须通过积极参与和竞争求发展,同世界各国一起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建和谐世界。总 而言之,加强对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朗、阿富汗反恐斗争的支持与投入,加强中国石油企业对 伊朗以及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石油储产量大国的合作开发,把中国的大西北地 区建成我国的反恐反民族分裂基地和战略油气储备基地,既有利于我国大西北的发展和稳 定,也有利于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和经济安全。 四、合理利用中东油气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 对于开发利用中东的油气资源问题,我国国内一直存在歧见。由于中东地区局势错综复 杂,反复多变,长期动荡不安,因此,国内不少专家都主张尽快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不要 过分依赖中东油气。他们还主张,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应控制在 1/3 的范围内,然后分别 从俄罗斯、中亚、中东予以解决。这一方案实际上有点理想化,从当前情况看,俄罗斯和中 亚要实现专家们的近期目标都存在距离,更不用说随国内石油需求上升而不断提高的远期目 标。当前,中东产油国在世界油气储、产领域的主力军地位坚如磐石,无论从油价油质,还 是从地域、运输考虑,中东油气都应是我国的主要石油来源地。尽管近些年中亚、非洲的石 油产量都在增加,但中东原油仍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中亚地区的资源条件 和产量,无论如何都满足不了中国的 1/3 对外石油需求。目前中东产油国的探明剩余石油储 量为 1093.78 亿吨,其中,西亚产油国的探明剩余石油储量为 1018.37 亿吨,北非产油国为 75.41 亿吨;石油总产量为 13.34 亿吨,其中,西亚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为 11.31 亿吨,北非 产油国的产量为 2.03 亿吨。 ②按中东产油国目前的增产能力,到 2010 年约可达 14.1 亿吨/ 年) ,到 2020 年约可达 19.25 亿吨/年。按中东产油的剩余石油储量估算,中东产油国的这 一石油产量和出口,至少可以维续至 2l 世纪中期。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行能源来源多元化 政策,从能源供应现实看,中东油气无论如何都会是我国的海外主要来源,其他地区资源只 能是战略性的多元化补充资源。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也是当代恐怖主义活动最活跃与国际反 恐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国际油价的走势以及中东产油国的政治和经济常受地区局势的影 响和冲击。尽管如此,在当今的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中,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能真正减少对 中东油气的依赖,无论是美国日本和中国,还是其他欧亚主要石油消费国,对中东石油的依 赖程度都不降反升。在全球化进程中,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度日益加 深,稳定石油市场和减少价格波动已成为共同利益。石油来源多元化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但当务之急不是徒劳地去考虑如何去降低对中东油气的依存度,而是如何加大对中东地区的 能源外交力度,做好开发利用中东石油的大文章。 ① 梁 刚 2005 年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数据表] ,国际石油经济 2006/1。 ② 同上。 5 中国同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都长期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当前,中东的一些主要 阿拉伯产油国正处于困难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巨大的西式民主改革压力,它们密切关注并看 好中国的发展,希望同中国进一步合作,交流改革经验,同时期待中国能够在中东地区的政 治事务中主持正义,发挥重要作用。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对于中国的高度关注,同它们对自身 命运与前途的思考密切相关。这为中国推进睦邻友好的大周边外交创造了条件,也为双方的 油气合作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中东产油国十分清楚,结成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建立利益相关 的经济关系,是促成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积极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保障产油国安 全和利益的重要基础。 ①从中国石油企业开展海外油气开发合作的实践看,由于中国与中东 产油国之间存在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加之石油安全在中国能源安全中所占有的核心地位与作 用,中东油气资源的优势地位凸现,中东地区因而成为双方石油企业利用各自的相对优势, 开拓互利市场和资源交换的重要舞台。而搞好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既有利于落实中央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金”的战略思想,也有利于保持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 展,实现中东产油国与中国的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落实新的资源安 全观就是要在资源国和消费国之间相互依存,双赢多赢互利,在同一个能源市场体系下共 同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充分利用中国与中东产油的传统友好关系优势,积极开展油气合作, 与他国共求双赢的举措,既符合国际“新资源安全观” ②,也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 五、政府应加强对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 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油气合作,在亚太地区遇到的最强竞争对手主要是美国、日本、 印度和韩国等,其中与美、日的油气战略竞争最为激烈。 从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油气合作的实践看,受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打压与遏制以及受 产油国的排斥和刁难的事情时有发生,致使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步履艰难,屡受挫 折。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油气合作的成效,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应对中国 石油企业加强宏观指导,提高支持力度。我国的外交部门和驻外机构也应主动承担起责任, 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活动,为中国石油企业在境外开展油气开发业务,积极提供便利和支持。 (一)努力提高国际地位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趋于密切化、利益共同化、安全共享化。但是这种利益分配、安 全分享程度因国而异。一般而言,国际地位越高,取得的话语权越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 越深,获利机会就越多,但国际地位不会凭空而来,必须努力争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应在国际事务中充分发挥政治作用,体现大 国风范。 (二)积极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 目前我国获取世界石油资源,一是通过石油贸易购买的“贸易油”,二是通过合作开发 获取的“份额油”。海外份额油获得的越多,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主动权就越大。但现在获 得的份额油仍居次要地位。中国是个石油消费大国,若能建立、开放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 则有可能争取到市场交易、交割规则的制定权,并以此积极影响国际价格,改变过去那种被 动承受的局面。中国的石油期货价格一旦成为国际油价的重要参考,中国石油的交易价格就 有可能摆脱国际资本的控制和操纵。8 月 18 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和崂山西路的交界 处良友大厦,经过 12 年的轮回,新的上海石油交易所终于重新亮相开业。新的上海石 油交易所重新开业,不仅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又添基石,也有望获得影响国 ① 李伟建 中东能源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载当代石油石化2004,12(9)期。 ② 安蓓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符合国际“新资源安全观” ,新华网,2005 年 9 月 24 日。 6 际石油价格的话语权。 ①新的上海石油交易所的重新开张意义深远,它将建立起自己的市场 价格标杆,进而影响远东甚至国际市场的实际交易价格。这样就能增加中国对石油进口价格 的话语权,这也是它重新开业的最终目的。在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 2006 年上 海市社会科学届学术年会经济管理专场上,学部委员李扬教授称,上海石油交易所已取得积 极的成效。 (三)积极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当今世界,石油外交在国际石油资源角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日俄三大国在开展 能源外交方面都比较有特点。美国的特点是,确保既得油气利益,鼓励大公司抢占战略地区, 为使这一目标顺利实现,不惜以军事力量作后盾,通过军事实力来构建自己的石油帝国;日 本的特点是,官商结合,灵活渗透,用钱开路,谋取资源;俄罗斯的特点是,左右逢源,权 衡利弊,谋建“第二欧佩克” 。中国开展“能源外交”,应实行对外开辟海外油气渠道和对 内节能并重的方针,一边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的开发,参加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在全球 能源领域占领战略制高点;一边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在日趋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中占据主动 地位。除积极地、有步骤地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和能源合作体系外,似还可以采取以 市场换资源的方针,在中东、北非、中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外交活动中强化能源外 交,以此提高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的安全系数。 2.参与国际石油市场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石油企业到境外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跨国经营,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非权宜之计。近 10 年来,中国共在 26 个国家开展了油气田合作项目,在 7 个国家获 得了份额油,数年前的 2002 年就达 2000 万吨,约占中国原油产量的 12。目前中石油、中 海油和中石化三大集团公司都在积极开展国际油气合作,以争得更多的海外石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石油 市场的参与度、影响力正在逐步提高,在国际石油贸易、石油金融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鉴于中国目前的条件与国情,应迅速改变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受人挤兑的境遇,中国的石油企 业应该发展成为实力雄厚、 跻身世界前列的超级跨国公司。 随着石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应在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石油供应、石油投资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建立国际石油政 治经济新秩序中,通过必要的合作与竞争,获取主动权,从而成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修改 者和执行者,世界石油市场的受益者和维护者。 3.确立合作型的新石油安全观,建立多边油气合作安全机制 石油安全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无论国家强弱大小,都 面临着能否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足够石油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作为一个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和 进口大国,游离于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之外而单独成为一个封闭的市场是不现实的,中国应积 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在彼此相容、交融和整体平衡中获取油气份额,维护石油安全。 4.加大对中国石油企业开发国际油气资源的支持力度 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上以独资方式获取石油开采权容易引起同行业嫉妒,所遇障碍必大 量增加。因此,可考虑采用合资、参股、结盟的方式,灵活参与海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采、 加工、销售,这样也可以获得原油、成品油或其他石油产品。对于那些在华投资的石油财团, 中国石油企业应积极主动开展合作,打好基础,以便为将来共同开发海外资源做准备。 由于海外石油的开发与贸易竞争激烈,因此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创造条件, ① 中国经济网 石油期货牵动国人神经 上海就定价发出自己的声音[N], 2006 年 8 月 19 日。 7 以提高中国石油企业进军海外石油市场的成功率。中国政府应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外 交、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当前,石油既是各国政治外交的争夺对象,又可以是达 到政治外交目的的手段。中国在开展国际政治活动或制定对外政策时,可通过多边外交、首 脑外交、周边外交、经济外交、区域外交和大国间外交等多种外交手段,为中国石油安全创 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建立并健全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调整国家现行税收、信 贷和外汇政策,设立海外油气风险勘探专项基金,鼓励石油企业进行国际融资,参与国际资 本市场和油气市场的竞争。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与油气生产国、消费 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沟通协调,为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创造宽松的国际环境。 (四)解放思想,拓展中国在中东产油国的油气合作思路 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获得更多、更大的 原料与产品市场,以确保经济的正常发展和运行。当前我国的石油供应形势十分严峻,处理 不当极有可能危乎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稳定地、有保障地获取海外油源已是一个摆 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中东主要产油国中,伊拉克和伊朗都有我国石油企业在 从事油气开发合作,拥有我国的石油利益,但美伊战争使我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受到了一 定程度的损失。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的。当前,中东主要产油国在经历了石油国有化 运动一个轮回后,大多重新对外(主要是西方国家的跨国石油公司)开放了油气勘探和开发 市场,对我国的石油企业而言,既可与所在国搞能源开发合作,也可和国际石油公司(尤其 是美国的)搞合作,关键是要能够确保我国的石油利益。眼下伊朗面临的形势越来越紧,其 应策极有可能使其一步一步地陷入挨打境地。在对待伊朗的核问题上,中国似可进一步解放 思想,其原则和可取策略是重视并加强大国合作。当前惟有世界大国间的政治对话与有效合 作,才是中东乃至世界和平的可靠保证。通过大国间的合作,我国在伊朗的石油利益、侨民 安全、反恐反民族分裂斗争等可望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尽快确立基于新全球观和新能源安全观之上的中国石油安 全战略,并将其融入对外战略总框架中。在此框架下,中国可通过正常的国际经济活动迅速 扩大包括石油利益在内的全部经济利益。在选择国际合作伙伴方面,既可保持与沙特、伊朗、 阿曼等中东产油国以及俄罗斯、安哥拉的油气合作关系,也可考虑与亚洲能源短缺国家,特 别是东北亚国家建立新的能源合作关系,在共同的能源纽带中彼此合作,建立诚信,这无疑 是一种一举多赢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① ① 李伟建 中东能源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载当代石油石化2004,12(9)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