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报批稿).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报批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报批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报批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报批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报批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73.020;73.080 CCS D13 DZ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矿 产 行 业 标 准 DZ/T 0325202X 代替 DZ/T 03252018 代替 DZ/T03252018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 Specifications for gypsum, celestine, and diatomite mineral exploration (报批稿)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 布 代替 DZ/T 03252018 I 目次 前言.......................................................................................................................................................................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 ................................................................... 1 4.1 勘查目的 ......................................................................... 1 4.2 勘查阶段 ......................................................................... 1 5 勘查工作程度 ......................................................................... 2 5.1 勘查控制基本要求 ................................................................. 2 5.1.1 勘查类型 ........................................................................2 5.2 普查阶段要求 ..................................................................... 3 5.3 详查阶段要求 ..................................................................... 4 5.4 勘探阶段要求 ..................................................................... 5 6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 ..................................................................... 7 6.1 勘查测量 ......................................................................... 7 6.2 地质填图和勘查线地质剖面测量 ..................................................... 7 6.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 7 6.4 物探工作 ......................................................................... 7 6.5 探矿工程 ......................................................................... 7 6.6 样品的采集、加工与测试 ........................................................... 8 6.7 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研究 ........................................................ 11 6.8 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 11 6.9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 11 6.10 绿色勘查 ....................................................................... 11 7 可行性评价 .......................................................................... 12 7.1 基本要求 ........................................................................ 12 7.2 概略研究 ........................................................................ 12 7.3 预可行性研究 .................................................................... 12 7.4 可行性研究 ...................................................................... 12 8 矿产资源量估算 ...................................................................... 12 8.1 工业指标 ........................................................................ 12 8.2 估算要求 ........................................................................ 13 8.3 资源量类型确定 .................................................................. 13 8.4 估算结果 ........................................................................ 13 附录A(资料性) 勘查类型划分及基本勘查工程间距 ................................. 14 附录B(资料性) 矿石类型和矿床成因类型 ......................................... 17 代替 DZ/T 03252018 II 附录C(资料性) 产品质量 ....................................................... 24 附录D(资料性) 矿物质量分数计算 ............................................... 26 附录E(资料性) 一般工业指标 ................................................... 29 附录F(资料性) 资源量规模划分 ................................................. 31 参考文献 ........................................................................ 32 代替 DZ/T 03252018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Z/T 03252018石膏、天青石、硅藻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 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对章条安排进行了调整; 修订了勘查目的、勘查阶段划分及各阶段任务(见4.1、4.2.2); 将勘查研究程度和勘查控制程度合并为勘查工作程度, 并修订了勘查工程间距要求 (见5.1.2) ; 补充了勘查深度内容,修订了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内容(见5.1.4、5.1.5); 根据普查、详查、勘探阶段要求,修订了矿石特征内容(见5.2.3、5.3.3、5.4.3); 根据不同勘查阶段要求,修订了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要求(见5.2.4、5.3.4、5.4.4); 根据不同勘查阶段要求,修订了开采技术条件要求(见5.2.5、5.3.5、5.4.5); 增加了不同阶段的资源量要求(见5.2.6、5.3.6、5.4.6); 将原6.2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修订为勘查测量, 将原6.4地质测量和勘探线地质剖面测量修订为 地质填图和勘查线地质剖面测量(见6.1、6.2); 删除了原6.3区域地质调查内容; 将原6.7.2探槽、浅井调整为浅表工程,修订了钻探、坑探内容(见6.5.1、6.5.2、6.5.3); 增加了样品采集、内外检等的基本要求(见6.6.1); 将光谱全分析样调为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样,并修订了相关内容(见6.6.2.2); 增加了基本分析样品长度的相关要求,修订了石膏基本分析样品长度,修订了组合分析内容, 及单个组合分析样品重量(见6.6.2.4、6.6.2.5); 修订了样品质量检查内容(见6.6.3.2); 对主要矿石类型或品级的小体重(小体积质量)样品数量进行了调整,调整了大体重(大体积 质量)样品重量(见6.8.1); 修订了原4.1.1区域地质内容并入了勘查工作及质量内容(见6.9.2); 删除了原6.8.5.2内容; 增加了绿色勘查要求(见6.10),并将原6.1内容修订后放入6.10; 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基本要求,修订了相关内容(见7.1); 增加了不同勘查阶段工业指标要求及矿体圈定的原则要求(见8.1.1、8.1.2、8.1.3、8.2.3、 8.2.4、8.2.5、8.2.6、8.2.7); 修订了附录A、附录B内容,并将附录B拆分为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建筑 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 勘查中心宁夏总队、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省 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青海省地质调查局、吉林省地质资料馆、山东省自然资源资料档案 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长春工程学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建芬、陈正国、刘小楼、李忠水、宋晗、张晓光、梁利东、杨云亭、马艳平、 高利民、李明、陈军元、李芃、宋俊峰、邹本利、李傲竹、万会、刘义明、张明燕、王桂雪、芦文泉、 钟长林、修艳敏、任建超、王珏、姚舜、刘雷、李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2002年首次发布DZ/T 02072002; 2018年第一次修订DZ/T 02072002中的石膏内容,并形成DZ/T 03252018; 本次石膏修订为第二次修订、天青石和硅藻土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代替 DZ/T 03252018 1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膏、天青石、硅藻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石膏、天青石、硅藻土矿产勘查的目的及勘查阶段、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及其质 量、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量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石膏、天青石、硅藻土各勘查阶段的地质勘查及其勘查成果评价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71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GB/T 13908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834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 25283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DZ/T 003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DZ/T 0130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 0141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DZ/T 0227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 027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DZ/T 0336 固体矿产勘查概略研究规范 DZ/T 0338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DZ/T 0339 矿床工业指标论证技术要求 DZ/T 0374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 DZ/T 0382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 4.1勘查目的 发现和评价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采的矿床(体),为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决策提供相 关地质信息,最终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以降低矿床勘查开发的投资风险,获得合理的 经济效益。 4.2勘查阶段 4.2.1勘查阶段划分 勘查工作按GB/T 17766、GB/T 13908划分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勘查工作一般按勘查阶段顺 次进行。合并或者跨阶段提交勘查成果时,也宜按勘查阶段要求分步实施。 4.2.2各阶段任务 代替 DZ/T 03252018 2 4.2.2.1普查阶段 在区域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勘查手段,寻找、检查、验证、追索 矿化线索,发现矿化体,并通过槽探、浅井、钻探等稀疏的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试验研究,初步查 明矿床(体)特征、矿石特征、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初步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 估算推断资源量,做出是否有必要转入详查的评价,并提出可供详查的范围。 4.2.2.2详查阶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 (体)特征、矿石特征、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出是否有必要转入勘探的评价, 为矿区规划、勘探区确定等提供地质依据。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必要时也可 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4.2.2.3勘探阶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勘查手段,加密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深入试验研究,详细查明 矿床(体)特征、矿石特征、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建设设计及矿山总体 布置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探明资源量;必要时也可开 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5勘查工作程度 5.1勘查控制基本要求 5.1.1 勘查类型 5.1.1.1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规则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及构造、岩 浆岩、岩溶对矿体影响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类型(参见附录 A)。某一矿体确定为某种勘 查类型(类型除外),应能以相应勘查类型的基本勘查工程间距连续布置三条及以上勘查线且每条线 上连续有两个及以上工程见矿。 5.1.1.2矿床勘查类型应据主要矿体 (即作为未来矿山主要开采对象的一个或多个矿体) 的特征确定。 一般根据矿体的资源量规模确定主要矿体, 将资源量从大到小累计不低于勘查区总资源量 60的一个或 多个矿体确定为主要矿体。 5.1.1.3对于不同地段勘查难易程度相差较大的矿床(体),可分段(区)确定勘查类型。 5.1.1.4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勘查类型存在。 5.1.2勘查工程间距 5.1.2.1普查阶段,不具备类比条件的,可根据稀疏的取样工程,初步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具备类比 条件的, 可根据类比确定勘查工程间距。 详查阶段可根据类比或论证确定的勘查类型合理选择勘查工程 间距。勘探阶段验证所确定的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合理性,并视情况调整。 5.1.2.2圈定控制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为该勘查类型的基本勘查工程间距(参见附录 A)。详查及 勘探阶段, 圈定推断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一般在基本勘查工程间距的基础上放稀 1 倍, 圈定探明资源 量的勘查工程间距一般在基本勘查工程间距的基础上加密 1 倍, 但不限于 1 倍, 以满足相应勘查工作程 度要求为准则。 5.1.2.3勘查工程间距应适应矿体走向、倾向的变化情况;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勘查工程间距宜适 当加密指导深部勘查。 5.1.3勘查工程部署 5.1.3.1勘查工作应遵循由表及里、由稀到密、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代替 DZ/T 03252018 3 5.1.3.2根据主要矿体特征和最大程度兼顾未来矿山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保护 等要求,选择适当、有效、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勘查方法和手段,按相应勘查工程间距部署工程。 5.1.3.3部署勘查工程时, 应注意控制勘查区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和相互关系。 对出露地表的矿体, 矿体边界应有工程控制;对破坏矿体和影响开采的构造、岩脉、岩溶等的产状、规模应有工程控制;对 能随主矿体同时开采的其他矿体应适当控制。对拟地下开采的矿床,应重点控制主要矿体的两端、上下 界线和延伸情况;对主要盲矿体,应注意控制其顶部边界。对拟露天开采的矿床应系统控制矿体四周边 界、采矿场底部矿体的边界、覆盖层的厚度及分布。 5.1.3.4本着一工程多用的原则,最大可能兼顾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需要。 5.1.4勘查深度 勘查工作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勘查深度。具备类比条件的,可通过类比确定勘查深度;不具 备类比条件的,普查阶段可通过分析矿床(体)地质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初步确定勘查深度;详 查和勘探阶段,可通过分析矿床(体)地质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论证确定勘查深度。 5.1.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5.1.5.1各勘查阶段应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具体按照 GB/T 25283 执行。 5.1.5.2普查阶段,同体共生矿产通常利用主要矿产控制工程进行控制,对于不能利用主要矿产控制 工程的异体共生矿产,通常采用稀疏的取样工程控制。 5.1.5.3详查阶段,资源量规模达中型及以上的共生矿产,勘查控制程度应达到共生矿产的矿种勘查 规范规定的详查程度要求。资源量规模达小型的同体共生矿产,可通过主要矿产控制工程进行控制,并 按该共生矿产的矿种勘查规范进行评价; 不能利用主要矿产控制工程的异体共生矿产, 施工稀疏取样工 程进行控制,并按该共生矿产的矿种勘查规范进行评价。 5.1.5.4勘探阶段,资源量规模达中型的非煤共生矿产,勘查控制程度应达到共生矿产的矿种勘查规 范规定的详查程度要求; 资源量规模达大型的非煤共生矿产及中型以上的煤炭矿产, 勘查控制程度应达 到共生矿产的矿种勘查规范规定的勘探程度要求。资源量规模达小型的共生矿产,勘查控制程度按照 5.1.5.3 执行。 5.2普查阶段要求 5.2.1矿床地质 5.2.1.1初步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初步研究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5.2.1.2初步查明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初步研究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构造 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5.2.1.3初步查明岩浆岩种类、期次、形态及其空间分布;初步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5.2.1.4初步查明变质岩类型、分布情况及与矿化体的关系;初步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5.2.1.5初步查明覆盖层的分布与厚度,初步了解覆盖层的种类、物质组成及胶结程度。 5.2.1.6初步查明矿体中岩溶的形态、规模及分布范围;初步了解围岩的岩溶形态、规模及分布范围; 初步查明矿体的溶蚀带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规律。 5.2.2矿体特征 5.2.2.1初步查明主要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厚度。 5.2.2.2初步查明构造、岩浆作用、岩溶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5.2.2.3初步查明主要矿体中夹石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5.2.2.4初步了解矿体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及其分布情况。 代替 DZ/T 03252018 4 5.2.3矿石特征 5.2.3.1初步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共伴生关系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 5.2.3.2初步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特征。 5.2.3.3初步查明共生组分的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对综合开采综合利用作出初步评价;初步了解 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种类及含量。 5.2.3.4初步查明矿石类型。 5.2.3.5初步查明硅藻种属及含量。 5.2.4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 初步查明并评价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 易选矿石或中小型资源量规模 的较易选矿石,进行类比研究或物化性能初步测试研究;难选矿石或大型资源量规模的较易选矿石,进 行可选性试验或物化性能初步测试研究; 新类型矿石进行可选性试验或物化性能初步测试研究, 必要时 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物化性能基本测试研究; 大型资源量规模的新类型矿石, 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流程 试验或物化性能基本测试研究。 作为矿山建设依据时, 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应满足矿山建设设计需要。 5.2.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2.5.1初步查明矿区的主要含(隔)水层的岩性、空间分布、产状,地下水的水位、水质,补给、 径流、排泄条件;初步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划分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概略评价水文地质条 件对矿床开发的影响。 5.2.5.2初步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划分工程地质勘查类型。 5.2.5.3收集区域历史地震、 新构造活动历史等区域构造稳定性相关资料, 初步开展区内放射性检查、 矿区环境调查等,了解区内是否存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 5.2.5.4作为矿山建设依据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应满足矿山建设设计需要。 5.2.6资源量要求 按类比或初步确定的推断资源量勘查工程间距, 估算推断资源量。 小型复杂矿床可估算推断资源量, 作为矿山生产阶段边探边采的依据。 5.3详查阶段要求 5.3.1矿床地质 5.3.1.1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含控矿岩系层位、岩性、岩相、厚度,研究其分布规律及控矿作用, 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5.3.1.2基本查明矿区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基本查明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程 度。 5.3.1.3基本查明岩浆岩种类、时代、期次及其空间分布,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对矿体的破 坏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5.3.1.4基本查明变质岩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的 关系。 5.3.1.5基本查明覆盖层的分布、厚度变化;初步查明覆盖层的种类、物质组成及胶结程度。对拟露 天开采的矿床,当覆盖层分布面积较大且厚度大于 3m 时,应编制覆盖层等厚线图。 5.3.1.6基本查明矿体及围岩的岩溶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研究岩溶发育层位、地段和 程度,评价岩溶对资源量估算和开采的影响;基本查明矿体的溶蚀带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规律。 5.3.2矿体特征 代替 DZ/T 03252018 5 5.3.2.1基本查明矿体的数量、连续性及对比标志。 5.3.2.2基本查明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及其变化规律。 5.3.2.3基本查明构造、岩浆作用、岩溶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5.3.2.4基本查明矿体中夹石的种类、规模、形态、产状、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情况。 5.3.2.5基本查明矿体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及其分布情况。 5.3.3矿石特征 5.3.3.1基本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的共伴生关系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 5.3.3.2基本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特征。 5.3.3.3基本查明共生组分种类、含量和赋存状态及其分布,对综合开采综合利用作出基本评价;初 步查明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种类、 含量和赋存状态及其分布, 对伴生组分的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做出初 步评价。 5.3.3.4基本查明矿石类型(参见附录 B)。 5.3.3.5基本查明硅藻种属、含量、形态。 5.3.4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 对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进行基本评价。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小型资源量规模易选矿石进行 类比研究或物化性能基本测试研究, 必要时进行可选性试验; 大中型资源量规模易选矿石或中小型资源 量规模较易选矿石,进行可选性试验或物化性能基本测试研究,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大型资源 量规模较易选矿石或中小型资源量规模难选矿石, 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物化性能基本测试研究; 大型 资源量规模难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物化性能详细测试研究,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时,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应满足矿山建设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可参考附录C。 5.3.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3.5.1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划分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分析矿床充水因素,初步评价水文地 质条件对矿床开发建设的影响。 5.3.5.2基本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划分工程地质勘查类型, 分析可采矿体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露采矿区剥离物及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对可能影响区内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 5.3.5.3开展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说明区内是否存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放射性异常等。发 现存在放射性异常的,根据采样测试及异常查证结果,对其影响作出评价,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5.3.5.4对存在逸气的矿床,进行调查研究并说明逸气情况,指出对矿床未来开采的主要影响,提出 防治措施及建议。 5.3.5.5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应满足矿山建设设计需要。 5.3.6资源量类型及比例 在确定的勘查深度及以上范围,估算控制和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一般集中分布在资源量最优、 可能进行勘探或首采地段, 且不少于总资源量的30。 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大型复杂矿床或中型复杂矿床, 控制资源量一般不少于总资源量的30;供矿山建设设计的中型简单矿床或小型简单矿床,控制资源量 一般不少于总资源量的50。可按照“保证首采区还本付息、矿山建设风险可控”的原则,论证确定各 级资源量比例。 5.4勘探阶段要求 5.4.1矿床地质 代替 DZ/T 03252018 6 5.4.1.1详细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组合、标志层,详细研究含控矿岩系的岩性、岩相、厚度及分布 规律,详细研究成矿环境和成矿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不同成因的矿床类型参见附录 B。 5.4.1.2详细查明矿区主要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详细查明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程 度。 5.4.1.3详细查明岩浆岩种类、时代、期次及其空间分布,详细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对矿体 的破坏和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5.4.1.4详细查明变质岩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详细研究变质作用与成 矿的关系。 5.4.1.5详细查明或基本查明覆盖层的分布、厚度变化;基本查明或初步查明覆盖层的种类、物质组 成及胶结程度。对拟露天开采的矿床,当覆盖层分布面积较大且厚度大于 3m 时,应编制覆盖层等厚线 图。 5.4.1.6详细查明矿体中岩溶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基本查明围岩的岩溶形态、规模、 分布范围,详细研究岩溶发育层位、地段和程度,评价岩溶对资源量估算和开采的影响;详细查明矿体 的溶蚀带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规律。 5.4.2矿体特征 5.4.2.1详细查明矿体的数量、连接对比条件和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 5.4.2.2详细查明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及变化规律。 5.4.2.3详细查明构造、岩浆作用、岩溶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5.4.2.4详细查明矿体中夹石的种类、规模、形态、产状、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情况。 5.4.2.5详细查明矿体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及其分布情况等。 5.4.3矿石特征 5.4.3.1详细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的共伴生关系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 5.4.3.2详细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特征。 5.4.3.3详细查明共生组分的种类、含量和赋存状态及其分布,对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作出详细评价。 基本查明或初步查明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种类、 含量和赋存状态及其分布, 对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作 出基本评价或初步评价。 5.4.3.4详细查明矿石类型。 5.4.3.5详细查明硅藻种属、含量、形态。 5.4.4矿石加工选矿技术性能 对矿石的加工选矿技术性能进行详细评价。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小型资源量规模易选矿石, 可进行类比研究、可选性试验或物化性能测试研究,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大中型资源量规模易 选矿石或中小型资源量规模较易选矿石或小型资源量规模难选矿石, 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物化性能详 细测试研究;大型资源量规模较易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物化性能详细测试研究,必要时开展 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大中型资源量规模难选矿石, 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或物化性能详细测试研究, 必要时开展实验室扩大连续;大型资源量规模难选矿石必要时可进行半工业试验或工业试验。 5.4.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4.5.1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划分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分析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井(坑) 涌水量,评估突水灾害危险性,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提出供水水源方向等。 5.4.5.2划分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岩组,查明对矿床开采不利的软弱岩组的性质、产状与分布。详 细查明矿体及围岩岩体结构、岩体质量,露天采场应对边坡稳定性提出评价意见。可溶类矿床应详细查 代替 DZ/T 03252018 7 明岩溶发育主要层位、深度、发育程度和主要特征、充水、充填情况、连通性及表部覆盖层的厚度、岩 性、结构特征;对多层可溶性岩层评价其对矿床开采影响。 5.4.5.3调查评价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对区内存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情况的应进行详细 说明。对区内存在放射性异常的,根据详查阶段测试及查证结果,经进一步验证,对其是否影响未来开 采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措施与建议。 5.4.5.4对存在逸气的矿床,重点调查和深入研究逸气情况,明确对未来开采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 与建议。 5.4.6资源量类型及比例 确定的勘查深度及以上范围,估算探明、控制、推断资源量。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大型及以上简单矿 床,探明和控制资源量之和一般不少于总资源量的50,其中探明资源量一般不少于总资源量的10。 6勘查工作及其质量 6.1勘查测量 6.1.1凡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各种地质剖面、探矿工程等均应进行勘查测量。测量精度与要求按照 GB/T 18341 执行。 6.1.2坐标系统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统、3 。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 高程基准。 6.2地质填图和勘查线地质剖面测量 6.2.1普查阶段一般为 110 00015 000 的矿区地质填图(简测图或正测图)。详查阶段一般为 110 000-15 00 的矿区地质填图、12 000 的矿床地质填图(均为正测图),当矿床面积较小时,可 采用 11 000 的矿床地质填图。勘探阶段视需要修测矿区地质图、矿床地质图,或开展更大比例尺的地 质填图(正测图)。露天开采矿床,矿体覆盖层厚度大于 3m 时,详查、勘探阶段要求在进行矿床地质 填图的同时,编制矿体覆盖层等厚线图。图件的比例尺可与矿床地质图相同,也可与矿床地质图合并。 地质填图具体要求按照 DZ/T 0382 执行。 6.2.2地质剖面测量比例尺一般为 15 00011 000,勘查线地质剖面测量比例尺一般为 12 0001 5 00。 6.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具体按照GB/T 12719执行。 6.4物探工作 6.4.1地质勘查工作中充分运用遥感地质资料提供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 6.4.2应充分收集区域物探资料。普查阶段依据勘查目的任务和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 的地球物理特征,可选择地震等有效的物探方法,结合工程验证等勘查手段,合理圈定矿体,研究矿体 的连续性,了解矿体的形态、产状,确定覆盖层、破碎带、岩溶的分布,解释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等问题。 6.4.3物探测线以勘查线为基线布置。 当矿体覆盖层厚度大于 3m 时, 根据覆盖层的厚度情况选择合适 的物探勘探方法,初步查明覆盖层厚度。 6.4.4物探工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应编制与勘查阶段、勘查目的相适应的综合成果图件,物 探主要成果应反映在地质勘查报告中。 6.5探矿工程 6.5.1浅表工程 代替 DZ/T 03252018 8 用于揭露浅部矿体、构造和重要地质界线的探槽、浅井等浅表工程应达到基岩新鲜面,满足取样要 求。当覆盖层厚度小于或等于3m时,可采用探槽;当覆盖层厚度大于3m时,可采用浅井,鼓励采用浅钻。 6.5.2钻探工程 6.5.2.1钻探坚持一孔多用的原则,施工中严格按 DZ/T 0227 执行,保证工程质量。钻孔质量不符合 要求且对矿体圈定或资源量估算有较大影响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5.2.2取芯钻孔孔径满足地质编录和取样要求,岩芯直径保证取样的代表性,钻孔终孔孔径一般不 小于 75mm。 6.5.2.3取芯钻孔的矿芯采取率、矿体顶底板 3m5m 内的围岩采取率以及标志层的岩(矿)芯采取率 应大于 80。厚大矿体内部矿芯采取率连续 5m 低于 80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般岩石的岩芯采取 率不应低于 80,软岩和破碎岩石的岩芯采取率不应低于 65。 6.5.2.4准确测定钻孔顶角和方位角,根据要求进行钻孔测斜、孔深校正,具体按 DZ/T 0227 执行。 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原始记录、封孔及岩芯保管等工作。 6.5.3坑探工程 用于揭露各种复杂地质现象,研究矿体和矿石特征、满足矿石加工选矿样品采集的坑探工程,布设 时应揭穿矿体顶底板围岩界线,并考虑未来矿山建设生产利用,同时尽量与已完工、已布设和将要布设 的其他探矿工程相衔接。坑探工程施工及质量按照DZ 0141执行。 6.6样品的采集、加工与测试 6.6.1基本要求 6.6.1.1样品的采集应具有代表性。采样的方法应根据采样目的,结合勘查手段、矿体规模和厚度、 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颗粒的大小等因素确定;采样规格应通过试验或类比确定,样品质量应满足测试 需要;不得避贫就富或避富就贫选择性采样。 6.6.1.2内检由取得省(区)级或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的实验室承担,外检由取得国家级计量认证资 质的实验室承担。 6.6.1.3未取得国家计量认证资质的矿山内部实验室测试的分析结果,除按要求进行内检外,还应扩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