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 提升便利化水平典型案例汇编 2024年11月 2 目 录 案例1 义乌市以数字化改革深化“不动产智治建设”1 案例2 上海市推进“一网通办”打造全链条网上办事服务体系5 案例3 杭州市全面打造不动产“智登”场景 不动产“智治”驶上快车道8 案例4 南宁市深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打造“四办”新模式12 案例5 江门市推进不动产登记离岸远程智能辅助办理15 案例6 安徽六安市持续推进“税费同缴合一支付”18 案例7 枣庄市推进“一窗办结”“税费同缴”22 案例8 宁波市构建不动产登记办税协同新模式26 案例9 大连市创新推行不动产登记和税收征缴“一岗通办”30 案例10济南市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助力经济社会发展32 案例11成都市探索推出“套餐式”登记新模式全力助推存量房“带押过户”35 案例12无锡江阴市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存量房带抵押过户落地实施38 案例13台州市全面推行二手房买卖预告登记40 案例14广州市“全心登记”提质再增效44 案例15临沂市打造不动产“慧登记”综合改革实践探索49 案例16唐山市推行“不动产登记X”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53 案例17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见实效55 案例18北京市便民利企拓展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应用60 案例19孝感市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63 案例20盐城市实现“交海即发证”便民利企新模式66 案例21郴州市推行“交房即交证”“四化”改革68 案例22西安市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72 案例23昆明市优化新建商品房办证流程实现“自己的房子自己办证”75 案例24三明市优化举措惠林农创新机制促林改77 案例25常州市实现涉农乡镇登记网点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81 案例26宿迁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有力促进确权登记相关联业务融合协同闭合84 案例27威海市通过不动产单元代码“一码关联”有效服务新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88 案例28郑州“一码管地”实现土地全生命周期监管89 案例29重庆市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优化非公证继承登记91 案例30武汉市加强不动产登记信用管理96 案例31黄山市全方位锻造不动产登记铁军队伍98 4 义乌市以数字化改革深化“不动产智治建设” 义乌市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开发建设“不动产智治”应用场景,从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实现登记办事协同便捷、政府治理精准高效。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服务质效,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全链智治,全业务闭环。采用“链式管理”思路,将“国有土地及商品住宅”产权从“出生”到“灭失”细分为土地产权首次取得、土地产权保有、房地产权预告取得等9个环节,并对产权链上涉及19个部门的44个事项提出业务融合、业务对接、数据交换等优化方案。二是多跨协同,打造智能平台。“不动产智治”应用场景以“浙里办”App作为服务端总入口,面向企业、群众、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等行业,提供智能查询、智能申报、智能服务;以“浙政钉”App作为治理端总入口,面向政府部门等其他管理部门,提供智能辅助审核、智能监管、智能分析服务。 (二)数据互通共享,群众办事更便捷。一是夯实基础,数据“全清理”。对涉及不动产登记的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全面理清税务、银行、市场监管、民政、法院、住建等19个相关部门数据6000万余条不动产数据家底。二是“一码协同”,办事“零跑腿”。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关联,构建不动产单元表,关联商品房合同签订、预售、贷款、核税、缴费、转移、抵押、水电气过户、户籍办理等所有事项,实现不动产信息跨系统、跨部门共享服务。三是“一网智办”,服务“零距离”。应用场景支持多方当事人在不同地方提交在线申请,利用系统与共享数据的智能校验匹配功能,采取电脑智能和人工辅助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业务全地域、全天候响应,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三)信息集成应用,提高治理精准度。一是“一链智管”,完善产权管理。针对各环节事项办理时限监管不到位、缺乏痕迹管理等问题,应用场景提供效能监管、异常提醒、任务跟踪等功能,打造全链条事项跟踪、全周期闭环管理、全要素分析的“一链智管”模式,形成“预警、研判、联动、处置、办结”的业务闭环管理。二是“一屏智判”,提供决策依据。以不动产登记信息为核心,融合土地供应、产权交易、人口、户籍等相关数据,通过业务分析、专题分析、区域分析等功能,对本地区的抵押融资风险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可为政府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三是“一指智查”,办事便捷高效。支持按照不动产单元代码、不动产权证号等条件查询,全面展示不动产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支持划定并查询特定区域的不动产权利人、房屋图件等信息,并具备相关信息一键导出功能。 (四)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升化解金融风险水平。出台关于开展不动产抵押物变更的抵押变更登记的通知,在抵押状态下可办理不动产抵押物变更的抵押变更登记。从程序上对原抵押权注销登记、增加建筑物的不动产变更登记、抵押权重新设立的抵押首次登记进行组合优化完善,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过桥融资压力,也保障了银行贷款安全。二是实现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优化商品房“交房即交证”的登记流程、申请材料、业务模式,打通各部门间信息壁垒,有效解决了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有偿代办、代办时间长的问题,为每户购房户节省代办费600元,总量每年达到1500万元。 二、取得成效 (一)办事便捷高效。采用电子签名(签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等方式,统一入口,实现全链事项“零跑腿、零材料、一站式”在线申报。目前,不动产登记机构与税务、银保监、法院、住建等7部门实现了“一件事”联办,与水务、电力、燃气、教育等13个部门实现与不动产登记业务信息同步推送、协同办理,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系统业务办理“零跑腿”。目前,义乌市“不动产智治”平台公众访问量达53.9万次,业务协同量达10.4万件,数据共享量达66.9万次,智能辅助审核量达2.2万件,不动产登记从原来的1-3个工作日减少至平均2个小时,“全流程”网上办件率达到90.1,“零材料”申报率从6.9提升到95.6;好评率达96.6。 (二)交易安全可靠。通过产权信息的链式关联,可查询该产权的限制信息、户籍占用、学籍占用、水电欠费等情况,有效避免因产权限制、学区、户籍等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纠纷;通过语音双录、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应用,实现申请人身份信息在线确认,真实意愿表达。 (三)数治精准赋能。以不动产登记信息为核心,融合土地供应、产权交易、人口、户籍等数据,通过业务分析、专题分析、区域分析等功能,构建市场动态、居住水平、抵押融资、应急支持、异常提醒等热点应用,为市场调控、金融安全、共同富裕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上海市推进“一网通办” 打造全链条网上办事服务体系 上海市在市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开设“不动产登记全网通”栏目,提供集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办证进度查询、不动产预告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事项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涵盖个人、企业、服务机构等办事主体。自2018年起,上海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已经从“全网通1.0版”升级为2024年“全程网办”模式,以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服务为宗旨,通过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办理环节和时限大幅压缩,切实便民利企。 一、主要做法 (一)依托一个平台,优化服务“全程网办”。依托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接续推出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预告登记、抵押登记、查封解封登记等高频业务 “全程网办”,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紧紧围绕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一网通办”,建成从拉产调、查限购、签合同到缴税登记、办理抵押、水电气同步过户的不动产登记全链条服务体系。 (二)实现材料免交,保证信息公开透明。企业市民只需登录一个网站,填写一次申请,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高频电子证照无需提交。落实材料免交和电子证照应用,推行交易、税务、登记“三表合一”信息综合采集。加强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通过市政府“一网通办”平台、“随申办”APP、自助终端等途径,个人和企业用户可查询全市范围不动产登记信息,提供“坐落查房”“以图查房”“一站式尽职调查”查询服务,便捷获取不动产自然状况、权利状况、地籍图、企业登记与经营状况、欠税破产状况等信息。提供不动产登记相关政策和解读,发布收件要求、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信息,提供官方统计的不动产登记案件数量与办理时间,性别分类的产权数据。申请人可实时查询案件办理环节进度和所用时间,可对各环节服务作出好差评。完善地籍测绘与登记等纠纷的投诉渠道。 (三)集成各项服务,推动跨部门高效协同。上海依托市政府“一网通办”平台,2021年在“一网通办”试点推出“房屋买卖一件事”,为二手房交易登记提供网上预审、预约服务、产证60分钟立等可取便民服务。 2022年推出还清房贷“一件事”,登记部门联合银行等相关部门实现还清房贷“全程网办”,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全程网办零跑动、系统智能辅助审批。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服务,抵押类业务跨省通办、无需到不动产机构即可完成抵押融资,降低办事成本,提升办事体验。推出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联办过户“一件事”。与法院联合实施不动产查封登记“网上办理”。 (四)推进“跨省通办”,打造长三角示范样板。按照自然资源部工作方案要求,会同苏浙皖三省推进“跨省通办”,完成协议签署,形成地市级办事指南,开通317个远程虚拟终端,方便企业群众就近选择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业务,打造以“全程网办”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长三角“跨省通办”示范样板。进一步优化网办服务,提升网办率。 二、取得成效 (一)压缩办理时限。自2018年起,上海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已经从“全网通1.0版”升级为2022年“房屋买卖一件事”模式再到2024年“全程网办”模式,以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服务为宗旨,通过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办理环节和时限大幅压缩。以最常见的二手房转移登记为例,办理时限已经从改革前41天到改革后2个工作日。 (二)优化办事流程。依托部门协同与数据共享,实现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全程网办”,申请人无需再到线下登记大厅,减少线下大厅拥堵,节约办事成本,方便企业群众办事,防范廉政风险,线下通过引导“帮办”方式,优化大厅布局,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长三角“跨省通办”示范样板,大幅提升远程网办便利度,更好跨省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市场交易和抵押融资的需求,推动要素充分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经济循环畅通,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支撑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杭州市全面打造不动产“智登”场景 不动产“智治”驶上快车道 杭州市始终坚守登记安全底线,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代入企业和群众视角,推出更多智办场景,实施“交房云登记”,让“办证”像“网购”一样直观、实时、便捷、高效,在从严保障不动产安全的底线之上,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体验,让新老杭州人在不动产智治场景中感受在杭州创业安居的幸福感、安全感,彰显数字城市的“杭州味”。 一、主要做法 (一)以“数字化”理念再造不动产全链。在不动产智办场景的建设中,坚持数字化重塑,推动银行、交易、税务等各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共享可用于数字运算的结构化数据,实现智能辅助审核,取消纸质材料的上传下载和数据的人工录入,最大限度减少了自由裁量权,做到了“零资料、零跑动、零等候”。“交房云登记”打通数据“生产端”和“使用端”,共享交互不动产、税务、公积金、银行多方数据。群众通过“交房云登记”发起申请,通过身份证号,一键关联、调用登记所需的数据,相关数据交互核验比对通过后,即可登记领证。 (二)以互利共赢推动部门协同。以不动产智办场景为切口,推动部门协同联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归集共享,已实现税务、银行、法院、公证、住建等12家部门协同,同步提升了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税务办税效率和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交房云登记”直接调用了“浙里办”“杭州城市大脑”可信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等功能,确保了申请人身份、意愿真实;在登记、办税时,密切联动了不动产登记系统与税务计税系统,实现了即时计税、缴税;而针对按揭购房抵押权转现登记,通过涉银的抵押登记“全程网办”系统,最大程度地打消了银行等抵押权人的顾虑。目前,涉银抵押登记“全程网办”已实现,31家银行452个网点均已实现全市域线上通办。 (三)以群众满意作为目标导向。在数字化改革中,始终倾听民意、依靠民智。“交房云办证”的开发过程中,让群众参与智办场景开发,连续2轮内测招募和1轮公测招募,共400多位市民参与、提出使用端改进意见上百条,2022年1月份正式版投放后,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积极使用,云端办证同期占比超过80,预计全年可为群众节约代办等中介费用3000多万元。 四)全渠道普惠适用。支持网页端、移动端、自助设备端、线下窗口等多渠道办理,适应各种年龄各类群体的要求。登记办结的同时,不动产权证电子证照即时生成,推送至申请人手机,可无缝衔接用于办理工商注册、融资贷款等。同时,自助受理、自助打证、自助查询机等智能终端也在加快布点,入驻办证大厅、社区街道、综合服务站、楼盘交付现场等,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 二、取得成效 (一)群众体验更佳。已推出7个数字化智办场景,登记业务网办率超过60,“全程网办”办件总量已达34万件。以数据跑路取代群众跑腿,以数据核验取代人工资料审核,群众办事可以免跑登记窗口、免交申请资料、在线即可办理,登簿后电子证照一键推送。以商品房为例,由跑4次、中介环节耗时约1个月,优化为申请人自行在APP上一键申请、扫脸确认,数据一键归集、交互核验,手机缴税、即时登记。 (二)工作效率更高。以数字赋能释放窗口压力,提高登记服务效能。如涉银抵押登记退出后,网办量增至50倍,网办大厅仅需9人维持日常运作,相当于线下窗口200至300人的业务量。2020年新冠疫情一级防控、线下窗口暂停期间,市区“全程网办”4570余件。通过全程“数字化”办理,仅中介费就能为群众节约支出3000多万,节约纸张消耗至少9吨,相当于600多棵20年的大树,减少碳排放3600多公斤。 (三)部门协同更好。以“云登记”为切口,杭州市以共建共赢的理念,撬动了相关领域全方位、系统性的重塑。加入合作的银行,迭代优化了信贷审批、风险控制的流程、系统和管理模式,实现了降成本、增效益、优服务;税务部门完善房地产交易纳税价格评估系统,改进计税基数房地产价格确定机制,提高了办税效率,减轻了稽查压力;“零资料办理、电子化归档”,实现档案即时可用,减轻了财政和档案库容压力;电子不动产权证书的推广应用,有力支撑了积分落户、入学入托、水电气开户等民生急需的“零纸证办理”。 (四)风险隐患更小。坚守登记安全底线,推动风险防控与改革创新“三同步”。请不请中介办,业主自己说了算;能不能办,先办还是后办,数据说了算;税款直接在线交付入库,无需中介代缴、体外循环;登记结果、缴税凭证即时生成,产权人可按需查询打印,最大限度保护各方权益。 (五)复制推广更快。蹄疾步稳推进全市不动产登记“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一个标准、一套规则”,改革逐步向全市覆盖。完成全市域不动产登记数据合库工作,整合数据近14.86亿条,形成覆盖辖区10城区、3县(市)的一套标准数据库。 南宁市深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 打造“四办”新模式 南宁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登记模式,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打造“线上办、一次办、省心办、跨域办”服务新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科技赋能“线上办”。一是创新“24小时不打烊”登记模式。南宁市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托部门间数据实时互通共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行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办理模式。二是推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亮证服务。南宁市作为全国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试点城市,积极推进电子证照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智慧服务,实现登记信息指尖查询、亮证扫码应用。群众可在办理工程规划竣工验收、户籍办理、子女入学、银行抵押等事项实现电子证照扫码认证应用。 (二)整合环节“一次办”。一是建立不动产登记“1N”体系。整合不动产登记(即“1“)与关联业务(即“N”)流程,申请人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可同步申请办理水、电、网络、有线电视的开户、过户业务,做到“一网联办、零审核”;推出存量房合同签订、转移登记、缴税业务“三合一”服务,将存量房合同签订、缴税纳入不动产登记环节集成办理,从“跑N次”变为“跑1次”乃至全自助网上办理“零次跑”。二是升级“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在原有“邕e登”平台办理抵押登记业务“全程网办”的基础上再次升级服务,打通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金融机构系统,申请人无需前往不动产登记部门,在银行业务系统即可实现抵押登记,真正将“抵押登记延伸至银行”。 (三)节约成本“省心办”。一是压缩时限,全面开展“多测合一”改革。按照“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统筹,一个阶段同类事项合并办理”的思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的“多测合一”改革,将原有各阶段的16项测绘业务整合成4项,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在“邕e登”平台开通相关业务线上办理功能,助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二是流程优化,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为破解办证“痛点”,打造新建商品房“即核即办、交房即交证”服务新模式,结合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主动给新建商品房办证工作“加压”,优化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将登记时间节点提前,做到“交房即交证”。 (四)范围升级“跨域办”。突破地域,提升登记服务覆盖面。“24小时不打烊”网上登记办证模式,彻底突破时空限制,将可异地办理的登记业务类型、受众层面、地域范围升级扩容,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区通办“、“跨省通办”。目前,已有678家金融机构签订综合服务平台使用协议,其中,广西区内619家,广西区外59家,覆盖福建、深圳、重庆等多个城市。同时,面向广西区内14个城市以及海事法院开通不动产网络司法查控服务,线上可自助办理不动产查解续封登记和查档服务。 二、取得成效 一是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全区通办”“跨省通办”,全流程网上办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以来,南宁市96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可通过南宁市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PC端、手机APP和自助设备办理业务,彻底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区通办”“跨省通办”,全流程网上自助办理。二是构建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跨部门一体化服务机制。自该模式推行以来,已惠及10万群众,极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江门市推进不动产登记离岸远程智能辅助办理 江门市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破解港澳居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关办事不便的难题,创新“跨境办理”改革措施,联合市政数、住建及税务部门,深化运用“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搭建江门、香港、澳门三地便利化办事桥梁,通过“数据线上走”,畅通“零距离”跨境登记服务渠道,推行不动产登记离岸远程智能辅助办理。 一、主要做法 (一)共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渠道,“不出关”实现跨境抵押登记。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相关金融机构签订“跨城(境)通办”合作框架协议,港澳居民可以通过合作共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渠道,就近在本地区的相关签约银行,一站式向江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出抵押登记或注销抵押登记申请。港澳银行收取申办材料后,通过银行内部专线发送至中银江门,中银江门通过“政银系统”在线向江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申办抵押登记业务。江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实时线上进行受理、审核及登簿。登记完成后以快递方式向收件的相关银行发放不动产权证。 (二)窗口前移,转移登记业务实现境外电子延伸。一是就地办理,减少港澳居民往返内地办证的时间和费用。在香港五邑总会、澳门同乡会设立“江门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依托智能终端设备,突破传统行政区域限制,将“不动产综合受理窗口”搬到港澳地区,打造微型“不动产登记业务办事大厅”,让港澳居民在港澳本地就近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切实为港澳居民和企业提供便利。二是远程辅导,实时提供交互式个性化服务。港澳居民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即可实时远程对接江门市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窗口,通过语音视频与窗口人员“面对面”交流咨询、办理不动产税证业务,享受零距离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三是操作便捷,最大限度精简办理流程。在窗口人员实时视频辅导下,购房人通过智能终端设备点选办理业务、上传身份证明、商品房买卖合同编号和家庭成员信息,即可完成申报纳税和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全程无需提供合同、查房查册等相关证明,电子税票即时出具,并可继续选择申报电子证照,或者证照邮寄到家,实现不动产缴税、登记办证零出关、免跑腿。 二、取得成效 (一)实现跨境不动产登记零出关、免跑腿。实施不动产登记离岸远程智能办理,有效打破不动产登记事项只能在属地办理和取件的局限性,港澳居民和企业可“不出境”就近办理登记业务,大大节省时间成本和办事费用,有力提升跨境登记便利度。 (二)实现登记资料零收取。实施不动产登记离岸远程智能办理前,港澳居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最多须向税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提交3套31份材料。实施改革后,通过数据共享,缩减精简资料为“一套2份”,一些业务类型实现“零收取”。 (三)助力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通过“非接触式”跨境缴税办证服务,既为江门港澳三地企业和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办事渠道,又更好地助力地方政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格局,有效优化江门市乃至大湾区营商环境。 安徽六安市持续推进“税费同缴合一支付” 安徽六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企业和群众“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为支撑,构建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不动产“智慧登记”服务新模型,创新推广“税费同缴、合一支付”,不动产登记服务再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一体化平台,打通“合一支付”渠道。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自然资源业务专网等平台,通过登记信息平台与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或部门业务系统的对接,共享12个部门信息,实现在线比对、校验登记所涉信息,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网上(掌上)登记中心”,构建“外网申请、在线审核”模式,提供网上预约申请、网上进度查询、网上登记受理和网上开具电子票据等服务;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在线支付等技术,提供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渠道,实现不动产登记“合一支付,一码缴清”,登记纳税办结时间由原先60分钟以上压缩至20分钟以内。 (二)强化部门间协作,一个环节协同办理。与住建、税务、银保监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以“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推行不动产登记、交易、办税一体化服务,优化窗口设置,撤销税务窗口和不动产收费窗口,相关业务并入“一窗”申请受理环节。采取不动产转移登记计税价格由系统即时确定,做到一房一价或实行承诺制,依据转让合同价先行申报,同时税务部门启动风险管理,将不动产计税价格确定、税费申报缴纳、不动产登记三个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大大提高存量房尤其非住宅计税价格效率。 (三)扫码支付“税费同缴”,自动清分即时入库。为进一步消除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过程中缴纳土地收出让金的屏障,全面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六安市通过智慧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通了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税务、房产交易等多部门多系统数据壁垒,成功将土地出让金缴纳环节纳入不动产登记纳税一体化流程,进一步提高了“交易、纳税、登记一窗受理”功能多样性。平台一端连接“安徽省不动产交易税收管理系统”,推送不动产交易、登记以及土地出让金计价信息并获取纳税三要素;一端连接“安徽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推送不动产登记信息并获取不动产登记费缴款码;最终将纳税信息以及登记费信息推送至银联支付平台并获得支付二维码;实现不动产登记费、契税和印花税等房产交易税款,与土地收益金(出让金)实现“税费同缴、合一支付”。为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平台提供了权利人缴纳全部费用、义务人缴纳全部费用、权利人与义务人各自缴纳费用等多种支付方式;平台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自动组合应缴费用。用户微信、支付宝扫码后,通过“云闪付”APP或银联在线支付网页端缴纳费用,缴纳资金经中国银联接口划分,按照缴纳的税费类型,直接进入国库和非税账户,不经停第三方(银行)账户。 (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办事质量和效率。采取“一对一、面对面”模式,不动产登记综窗中的税务人员负责税款审核,一名登记人员匹配一名税务人员,及时沟通减少矛盾,提高效率,减少企业和群众等待时间。对于有欠税的企业,不再将清税作为不动产转移时向企业征缴税款的前置条件,企业可直接缴纳契税等;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督促纳税义务人如实申报纳税并主动配合主管税务机关开展后续管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保障税款应收尽收,让登记既有“速度”也有“温度”。 二、取得成效 (一)以“税费同缴、合一支付”为引领,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应用电子材料、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电子证书证明全程电子化流转,打通线上税费支付的“中梗阻”,实现业务办理全程“不见面”;开拓了“掌上办、自助办”体验区,通过“导办帮办”的服务模式,全程实现“零材料”“云签字”“云支付”,真正实现全业务类型掌上自助办理全新服务渠道。 (二)进一步压缩了工作时限,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办事材料越来越少、办事时间越来越短、办事成本越来越低为目标,努力提升登记质效,2021年拓展到全业务类型一日办结,实现“五个一”的六安模式,即一个平台,部署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将登记、交易、缴税多项业务合成一项业务,构建线上线下“一窗受理云平台”;一套材料,通过办事人的身份证件可以直接获取到相关单位的电子资料、电子照,统一上传,多部门共享;一个环节,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全流程、全环节“并行办、集成办”;一码缴清,一窗平台生成税费二维码,网上支付,手机支付;一次不跑,实现全业务类型“一网通办”全流程“云”帮办,指引辅导即时办结,证书邮寄到家。 (三)节约办事成本,树立绿色登记新理念。“税费同缴、合一支付”的应用既起到了便民利企创优营商环境的功效又得到了节约办事成本的目的。自2021年“一窗云平台”上线以来,为3.6万多用户提供了该项服务,其中“跨省通办”500多户;线上零材料提交5.1万余户,助力流动服务车入企办证5000余宗,助力商品房“交房即发证”1.8万余户,为积极推行“无纸化、零见面”绿色登记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枣庄市推进“一窗办结”“税费同缴” 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为目标,勇于创新,攻坚克难,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优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降成本,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结”“税费同缴”“立等领证”。 一、主要做法 (一)深化流程再造,实现“一窗办结”。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关于深化不动产登记与税务“一窗受理”改革试点推动“一窗办理”的通知,打破系统各自运行模式,将独立运行的不动产登记系统、税务联办平台、税务征缴系统、非税征收系统进行对接,推动多系统互联互通。二是全面调整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深化窗口集成、人员集成、信息集成,优化窗口设置,将不动产登记大厅对外服务窗口“综合受理”统一调整为“综合办理”,将原来的不动产受理、核税缴税、交费(登记费)、领证四个窗口整合为现在的“综合办理”窗口。“综合办理”窗口由不动产登记人员进驻,税务人员从前台窗口转入后台网上核税。综合办理窗口负责收取登记申请材料和核税材料,对申请人和申请材料进行核对、查验,录入不动产登记系统,并将核税信息推送至税务联办系统,税务人员网上核税后,将应缴税信息推送“综合办理”窗口,“综合办理”窗口通过税务缴税移动“微终端”收取税款和登记费。根据不动产登记后台审核登簿结果,综合办理窗口当场缮证发证。 (二)推动系统集成,实现“税费同缴”。一是统一登记信息平台。整合市县登记数据库及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及平台,实现统一运营维护、统一登记标准、统一共享对接。二是数据实时交互。充分利用“一窗办结”系统集成优势,进一步深化不动产登记与税务联办改革,扩展系统联动,将不动产登记系统、税务系统、银联系统等对接协同,推动缴税数据、不动产登记交费数据实时交互。三是优化升级缴税“微终端”。“微终端”内置公安电子身份识别器,依托金税系统和电子税务局数据接口,通过“微终端”获取税收缴纳信息和登记费交款信息。四是前台一次交款。系统连通后,企业和群众不再按照原业务办理进程分别缴纳税和费,申请人只需通过一次刷卡(扫码、云闪付等支付方式),即可完成“税费同缴”。五是后台自动清分。银联利用税务TIPS系统和银行财政非税系统通道,分别进行对账,资金清算,合规、及时、足额、准确将资金分别清分到国库和财政非税专户。缴清税费后,不动产登记系统会自动将非税电子票据以短信方式发送给申请人,电子完税凭证通过登录市电子税务局官网领取,也可在不动产登记窗口打印纸质票据。 (三)推行一网通办,实现“不见面”办理。一是“网上办”。枣庄市不动产登记系统接入山东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平台,企业、群众可登录枣庄不动产登记网上大厅办理查询、登记等业务。二是“掌上办”。推进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技术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群众通过手机端登录爱山东APP、爱枣庄APP或者“枣e登”,办理查询、登记等相关业务,真正实现“零跑腿”“不见面”办理。三是“就近办”。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将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中介等单位,最大限度延伸服务触角。四是“协同办”。在大力推行“线上不见面”“线下一窗办结”的同时,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登记关联业务协同办,不动产继承公证与不动产登记协同一次办,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继承公证的,同步提交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由公证机构向不动产登记机构代为提交登记申请;登记查(解)封协同办,在法院直接办理查(解)封登记;贷款抵押登记协同办,将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延伸到94个银行网点,在银行网点直接办理抵押登记。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热过户线上线下5件事协同一次办等。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二、取得成效 (一办理业务更便利。“一窗办结”由原来的4个环节压减到现在的1个环节,真正做到“五个一”,即“只进一扇门”“只跑一个窗”“只提一次材料”“只有一个环节”“只与一名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互动”。改革前要跑多个窗口,现在只需跑一个窗口,实现了“跑多窗”向“跑一窗”的转变。 (二)缴纳税费更便捷。“税费同缴”压减了交款环节,由原来的两个交款环节压减到现在的一个环节。“税费同缴”模式实施后,企业和群众只需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扫一次码(或刷一次卡),“前台一次缴款,后台自动清分入账。“税费同缴”实施后,办事时间在原来的30分钟左右的基础上压减3-4分钟,进一步减少了等待时间。 (三)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线下随到随办,“一窗办结”,同时也可选择“就近办”“协同办”。“网上办”“掌上办”成为常态;“预约办”“错时办”“上门办”“帮办代办”“异地代收”“午间不休息,全年不打烊”等特色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无缝衔接,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不动产登记需要。 宁波市构建不动产登记办税协同新模式 浙江省宁波市不动产登记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全方位、系统性、一体化推进不动产登记和办税便利化改革,会同税务部门,强化业务协同、优化应用场景、提升办事效率,共联合发文8份、协同调研4次、开展全市培训2次、系统迭代升级4次,构建了不动产登记办税协同新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构建登记办税“一窗联办”新模式。制定不动产登记和办税业务规则和操作规范,全市部署推广不动产登记办税完全功能集成的“一窗平台”,实现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办理点100设立登记税务综合受理窗口,构建联办大厅,创新登记办税“一窗受理、一人服务、一个平台、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同时,推出线上“一窗云平台”,实现一次申请、线上自动核税,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享公证文书、精简采集字段、简化计税流程,实现“不动产税务公证”新的办事模式。今年登记税务两部门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优化业务流程,在浙里办APP不动产智治平台部署了“交房即发证”模块,构建不动产登记缴税一件事“全线上”“自主办”“掌上办”。 (二)不断提升登记办税“一体化”工作效能。进一步细化办事指南,开设营商环境优化专栏,做到办理机构、流程等事项一键查、一图知。不断扩大企业专窗办理范围,强化属地责任,建立登记办税协同机制,杜绝企业“跑两次”“来回跑”等现象。双轨并行,不断优化登记办税服务效率。一方面,优化税费征收环节,提升当场核价、核税、征收的效率;另一方面,优化不动产登记申请环节,提高地籍调查等办理效率。建立企业定期回访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三)推出家庭套数自动认定工作程序。共同研究制订家庭住房套数系统认定方案,按照“自行申报、数据校验、异议核查、事后监管”的原则,以数据共享为基础,通过建立数据校验处理模型,实现了住房套数实时自动认定功能。 (四)实现登记税务数据双向核验及闭环管理。在“一窗云平台”的受理环节增加完税信息“双向核验”,在核验方式上采用“自动智判”和“人工判断”双措并举。对税务与登记联办业务或已建立不动产单元号与完税证明间关联关系的业务,采取自动智判;对非联办业务或自动智判失败的业务,采用人工判断,即采集申请人提供的纸质或电子完税凭证上的“完税证明编号”和“票据类型”,通过接口调用税务部门的完税信息标志和完税凭证,并核对与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是否一致。核实无误的,采用影像资料作为收件资料,并继续完成受理流程;对缺少完税信息或完税内容不一致的,暂停登记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事项登簿后,登记部门及时将登簿信息共享给税务部门,从而实现税务部门税费征缴从受理、缴税、不动产登簿全流程闭环管理。对未构成闭环的信息,税务系统自动将数据推送至“风险监控”模块,由税务专员进行人工核实处理。 (五)创新性开展涉税信息权证赋码和单元代码关联。以两部门业务信息闭环管理为基础,将权利人完税信息以二维码形式打印在不动产权证,实现了完税信息新的存储和查询方式,也为完税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在税务新增业务中增加不动产单元号采集信息,用不动产单元代码关联起不动产交易、税款征收、确权登记等各项业务,实现“一码关联”,确保业务环节前后衔接一致、真实准确,便利共享查询追溯。同步尝试开展存量办税信息的不动产单元代码植入,增加存量信息的“一码关联”比率。 二、取得成效 (一)实现了登记办税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登记税务窗口人员“一人一窗一平台”,创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深化了两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集成,推动了不动产登记和办税“一件事”跨部门业务协同数字化改革。 (二)有效防范了登记办税风险。通过数据共享和闭环管理,将住房证明查询与不动产登记办税归并为“一件事”,以系统模型自动校验,业务留痕等模式,全面取消人工查询模式,有效杜绝“未税先证”或“假税票办理真权证”等重大业务隐患,防范了登记办税业务风险漏洞。 (三)提高了不动产登记税务办理效率。之前群众办理涉税不动产登记,需跑不动产和税务多窗口,提交多份资料,耗时近半天,现在只需到一个窗口办理,60分钟内即可办结,办理时间平均缩短2小时以上,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优化了企业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取消了企业涉税联系单,进一步压实欠税清缴不得作为不动产登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