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2010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节 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为确保我单位安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故灾难扩大,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障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煤矿生产建设健康发展,特编制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斜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二、编制依据 (1)、二号斜井情况 二号斜井于2009年9月22日顺利通过自治区煤炭管理部门的验收工作,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经实现综采、综掘及主斜井大倾角皮带机运输,预计2010年经过生产能力核定后,年生产能力可达30万吨。 (2)、编制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以及参照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及我矿生产地质报告等相关资料,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斜井范围内的矿难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在遇到井下所有工作中出现的灾害时启动本程序,本预案由井口矿长作为总指挥进行启动。 四、应急预案的体系 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斜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组成。其中综合预案是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斜井发生达到响应级别的各种事故后,矿井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采取的应急救援预案。专项预案是针对各种事故类型,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和响应级别,制定的预防和应急预案。现场预案是指事故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或现场救援人员采取的应急处置预案。 五、工作原则 (1)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原则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矿难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2)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依法规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和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矿井安全监控等基础管理工作,及时排查、消除各类隐患,做到控制事故,安全生产。 (4)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救援装备,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确保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一、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地理位置。。。。。。。。南约45km,属乌苏市白杨沟镇管辖。心地理坐标东经842047“842500“,北纬440830“840930“。矿区处于乌伊公路以南约40km,有三级柏油路直达矿区,交通较为便利。 井田煤层地质情况新疆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斜井矿区位于天山褶皱带北缘西段的山前拗陷地带,矿区主体构造为四棵树向斜,向斜南翼平缓,有波状起伏现象,倾角5~20,北翼陡立,倾角50~60,主体构造西南部和东北部有次一级短轴背、向斜及鼻状构造。矿区断层有F3、F1、F2、F4。井田位于四棵树向斜南翼中偏西部位,呈北东向倾斜的单斜构造,无较大起伏和断裂,产状变化不大,井田北界1400m水平以下,在Ⅶ至Ⅴ线之间,地层倾角变陡(55~38),为夹皮沟箱状构造南翼,此构造向东逐渐消失。井田所见地层有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三宫河组(J1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1.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主要分布于向斜南北两翼,是矿区主要含煤组段,岩相旋回垂向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下序列沉积,横向呈现东粗西细的特征,下部以细砾岩、砂岩为主,上部以细碎屑岩为主,地层厚度239~274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出露在向斜两翼及西部小背斜轴部,总厚87.69~264.34m,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上下两个亚组下亚组(J1S1)由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和灰黑色砂质泥岩互层组成,地层厚62.45~199.0m,与下部地层整合接触;上亚组(J1S2)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地层厚度60m,与下亚组连续沉积。3.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主要分布在向斜轴部及井田西南部,由粉砂岩、砂质泥岩、砂砾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以中上部一层砂砾岩将该组分为上含煤段和下不含煤段,不含煤段(J2x2)主要 由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地层厚67~9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含煤段(J2x1)为西山窑组主要含煤段,以砂岩、砂砾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地层厚82.85~139.05m,与不含煤组段连续沉积。4.中侏罗统头屯河组(J2t)分布于向斜核部,据上下岩石色调和粗细不同可分两个亚组。下亚组(J2t2)以粗碎屑岩为主,为灰黄色砂岩、砾岩夹泥质粉磁盘岩及菱铁矿,厚度112~19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上亚组段(J2t1)以灰绿、黄绿紫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厚度80~295m,与下亚组连续沉积。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2b),平均总厚度256.6m,地层走向南东北西,倾向为北东,西部倾角7~11,东部倾角12~18。 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共有5个含水段与1个隔水段,叙述如下1.八道湾组含水段(Ⅰ含水段)以砾、砂质岩层为主,成层较好,孔隙、裂隙较发育,总厚239~252m,其中含水层厚20.33~110.69m,水头高度4.29~22.31m,孔口最大流量0.1999l/s,单位涌水量0.0015~0.0092l/s.m,渗透系数0.0052~0.033m/d,为弱富水段,该含水段接近地表部分风化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厚约30m,分布在喇嘛庙的砂砾岩下,泉流量达1.35~7.43l/s,为中等富水含水层,含水层下部底界有较厚的泥质粉砂岩及泥岩层,隔离了下覆三叠系含水层,构成了良好的承压水储备条件。2.三工河组泥岩、粉砂岩层隔水层(Ⅱ隔水段)隔水层厚88~256m,富水性差,单位涌水量仅为0.00271l/s.m,基本隔绝了垂直入渗水向八道湾组水段的补给。3.西山窑组孔隙、裂隙层间承压含水岩组(Ⅲ含水组)主要分布于向斜南翼,由砾岩、泥质粉砂岩夹砾岩、煤组成,水位埋深1.46~22.86m,单位涌水量0.00067~0.00852l/s.m,渗透系数0.0016~0.0276m/d,属富水极不均匀的弱含水层。4.头屯河组孔隙裂隙层间承压水含水组(Ⅳ含水组)分布于向斜核部,由砂岩、砾岩构成,水位埋深18.33~24.14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88~0.0146l/s.m,渗透系数0.0010~0.0436m/d,为富水性不均的弱富水含水层。5.烧变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Ⅴ含水组)以A5、A3煤层浅部烧变岩为主,西部烧变岩含水组同喇嘛庙河冲积含水层相互叠置,构成统一的含水体系,含水层厚24.86m,水位埋深13.81m,钻孔单位涌水量0.7136~1.0622l/s.m,渗透系数3.7742m/d,是矿区强富水的含水层。6.第四系喇嘛庙河冲积层孔隙潜水岩组(Ⅵ含水带)由漂砾、卵夹砂层组成,层厚9.94~30.04m,水位埋深9.51~16.43m,单位涌水量0.0064~0.137l/s.m,渗透系数0.0222~0.2448m/d。 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及顶底板条件 主要可采煤层2层,分别为A3、A5。 A5煤层为厚~特厚煤层,是井田内主采煤层。全层煤厚3.4~5.4m,平均厚度为4.39m,结合邻区特征,为较稳定煤层。A5煤层老顶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含少量细砾岩,f6~8,其抗压强度为61.8~83.1Mpa,为较好的老顶和直接顶。A5煤层底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一般f4~6,其抗压强度为28.43MPa,饱和抗压强度为0.53MPa,遇水变得松软易发生底鼓。 A3煤层为中厚~厚煤层,是井田内厚度仅次于A5的煤层。全层煤厚1.55~4.98m,平均厚3.72m,属较稳定煤层。A3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抗压强度为6.84MPa,饱和抗压强度为0.33MPa,属极软岩类,为较易冒落顶板。A3煤层底板岩性为泥质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其抗压强度为18.02MPa,饱和抗压强度为1.17MPa,遇水易变得松软。 煤尘井田煤层挥发份较高,具爆炸危险性,煤层开采,运输过程中的煤尘危害程度与其含水状况关系很大。煤层自燃发火井田煤层属变质程度较低,挥发份较高的煤种,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二、危险与风险分析 (一)、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斜井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脆弱性 (1)矿井水灾。包括地面洪水灾害和井下透水灾害,井下透水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作业环境破坏,对透水工作区域及其连通的下水平作业区域产生影响。 (2)矿井火灾。包括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地面火灾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发生火灾地点对周围建筑、电气线路产生影响,可能造成火灾扩大或触电事故。井下火灾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火灾产生热量造成设备损伤和支护损坏,造成财产损失,火灾发生后的回风区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3)瓦斯等有害气体。井下瓦斯等有害气体,可能造成人员窒息、中毒及环境破坏,可能产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可能产生火灾、可能发生爆炸。发生窒息和中毒的地点,影响回风流经区域;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地点,影响连通的工作区域;发生火灾的地点,对回风流经区域产生影响;发生爆炸的地点,对附近作业区域乃至整个矿井产生严重影响。 (4)地面和井下粉尘。可能造成人员职业病和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煤尘爆炸事故影响整个矿井,洗选车间的粉尘爆炸影响工业广场和周围建筑、公路。 (5)顶板。局部冒顶、片帮和大面积冒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大面积冒顶对冲击波波及区域、回风区域产生严重影响。 (6)机电运输。供电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影响矿井供风、排水、提升等主要环节,严重产生重大事故。跑车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影响提升线路区域。机电运输设备缺陷,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7)放炮。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爆破警戒范围,尤其是超前爆破,爆破能量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巨大热量和冲击波,影响冲击区域、回风区域及附近作业地点。 (8)地面中毒主要是食堂食物中毒和垃圾区病菌散播,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矿区生活区域。 (9)采煤工作面。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机械化采煤,采用MG150/375-W采煤机,工作面支护采用了41架ZF3800/17/28地位放顶煤支架,采煤遇到地质变化带,顶板破碎或底板松软时,将给工作面正常生产带来很大困难,造成工作面出现切顶、漏顶,工作面支架移架困难,并出现穿底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支架倾架、倒架等事故。 (10)掘进工作面。矿井目前掘进均为炮掘和综掘工作面,由于顶板压力大,临时支护未跟上,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巷道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时,没有严格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长探短掘”的原则进行探放水,可导致矿井发生透水事故;掘进瓦斯涌出量异常区域,若电气设备失爆,可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因此必须杜绝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11)运输系统。运输系统为主井大倾角提升和副井绞车提升,担负全矿井煤炭提升与辅助提升任务,井下主要是皮带运输,副井提升绞车钢丝绳未按要求进行检测、检查,发现问题不及时更换新的钢丝绳,会发生钢丝绳断绳飞车事故;主提升绞车司机的误操作,把勾工马痹大意,未对矿车、人车的连接部位详细全面检查,都有可能造成飞车事故;井下皮带运输时,皮带机司机、巡带工未认真履行职责,对皮带未认真进行检查,造成煤碳堆积过多,致使皮带摩擦着火,造成火灾事故。 (12)供水系统。矿井供水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影响采、掘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洒水降尘工作无法得到落实,巷道里的煤尘到处飞扬,不利于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职业病的危害,严重的还会发生煤尘爆炸。 (13)排水系统。目前矿井水泵房配备了3台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根据矿井地质资料和现场实际基础资料来看,矿井井下涌水量小,井底水仓10天抽水一次,地面无河床、河坝、暗渠,因此可以断定,矿井基本无较大水害危险。但是如果设备故障、水文发生变化可能出现淹井事故。 (14)通风系统。矿井现有两台主扇为FBCDZ№15型轴流对旋式通风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额定风量23.7--51.7m3/s,电机型号yBFe280m-6,功率255KW,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两进一回,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系统简单稳定,采用双回路供电,一台主扇停电,另一台主扇能马上启动,不会因停电造成井下有害气体超限情况的发生。因此通风系统基本无危险源。如有特殊情况,通风系统发生故障,会引起瓦斯积聚,甚至 瓦斯爆炸等事故。 (二)、风险分析及隐患综合治理措施 利用事故机理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采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矩阵分析法量化评估如下 (1)矿井水灾。 地面水灾结合历年实际情况,按照事故树进行分析,根据矩阵法量化分析,目前防洪设施齐全,管理到位,风险可能性为K2,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2,属一般风险。综合治理措施完善设施、强化检查、落实责任,应急准备充足。 井下透水顶上事件是管理不善。风险可能性为K2,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2,属一般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2)矿井火灾。 地面火灾风险可能性为K2,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2,属一般风险。综合治理措施设施安全、群防群治、宣传培训、应急救援到位。 井下火灾顶上事件是浮煤氧化。风险可能性为I4,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24,属重大风险。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性灌浆和充填、杜绝浮煤堆积、降低采空区漏风、快速推进、电气安全及应急防范到位。 (3)瓦斯等有害气体。风险可能性为K2,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2,属一般风险。综合治理措施以风定产,监测监控,先抽后采。 (4)地面和井下粉尘。风险可能性为I4,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24,属重大风险。综合治理措施喷雾降尘、洒水清扫、煤层注水、湿式打眼、隔爆设施齐全及使用水炮泥等措施。 (5)顶板。风险可能性为J3,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8,属中等风险。综合治理措施人工强制放顶、初撑力满足要求、支护满足来压要求、杜 绝空顶作业。 (6)机电运输。风险可能性为J3,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8,属中等风险。综合治理措施设施完好、检查到位、定期实验、防护齐全。 (7)放炮。风险可能性为K2,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2,属一般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按章操作、警戒到位。 (8)地面中毒风险可能性为L1,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6,属低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检验严格,检查到位,应急防范措施到位。 9采煤工作面风险可能性为K2,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2,属一般风险。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工作面的上下断头的支护 、矿山压力的观测。 (10)掘进工作面。风险可能性为K2,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12,属一般风险。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对顶板的支护、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长探短掘”的原则,加强瓦斯、失爆的检查。 (11)运输系统。风险可能性为L1,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6,属低风险。综合治理措施加强运输系统的检查维护,及时清扫运输过程中的浮煤。 (12)供水系统。风险可能性为L1,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6,属低风险。综合防治措施完善供水系统。 (13)排水系统。风险可能性为L1,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6,属低风险。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设备的维修、水文地质条件的观测。(14)通风系统。风险可能性为L1,严重性为A6,风险值为6,属低风险。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保养,加强瓦斯的防治。 第三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 应急组织体系 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矿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长矿长,副组长副矿长、总工程师,成员由救护队、安全科、生产科、机电科、工会、会计、采购员、、生活服务中心、镇医院、保卫科等单位组成。 如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图 矿长 副矿长 救护队 安全科 总工程师 生产科 机电科 工会 会计 采购 生活服务中心 镇医院 保卫科 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成员构成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副矿长、总工程师 下设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抢救组、矿区保卫组、恢复生产组等工作组。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 成员由救护队队长、安全科长、生产科长、机电科科长、工会主席、采购员、会计、生活服务中心主任、镇医院院长、保卫科科长医务所负责人。 救援单位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救护中队 现场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 现场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副矿长、总工程师 成员安全科科长、生产科科长、机电科科长、工会主席、会计、采购员、生活服务中心主任、镇医院院长、救护队队长、保卫科科长、专家、救护队员。 分设3个以上救援小组。 总指挥职责组织完成现场事故抢险救灾的全部指挥任务。 副总指挥职责在组长的领导下,协助组织和参谋完成现场事故抢险救灾的全部指挥任务。 指挥部成员职责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抢险救灾的各项业务工作。 救援小组职责确定事故抢险救灾技术方案,调度救护队,安排各工作组工作。 三、应急职能部门职责 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救护中队执行指挥机构的命令,确定救援路线和人员组织安排,制定紧急状态防范措施,恢复灾区通风和行人,全力抢救伤员,采取措施控制灾害扩大和蔓延,减少财产损失。 安全科负责协助指挥中心进行应急救援,现场勘察、事故调查,落实安全措施、协助指挥中心进行应急救援,安全监测系统保持正常运转,真实反映各煤矿安全生产动态信息,提供通风专业技术服务,恢复生产等职责。 生产科负责协助指挥中心应急救援、事故调查的技术服务,制定事故后的防范措施和恢复生产等主要职责。 工会上传、下达各种指令,如实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同现场保持不间断 联系,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或请求援助。负责应急救援启动后的人员接待等后勤服务,发布信息、宣传和善后处理。 机电队协助指挥中心进行应急救援,提供机电运输专业技术服务和保证机运设备服务,恢复生产等职责。 会计负责应急救援的物资协调、善后处理(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清理和处理等事项)。 采购负责救援物资的提供。 医务所负责伤员抢救和治疗工作。 保卫负责保安、疏散、警戒等工作。 第四节 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 1、安全监控灾害预防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工作面必须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1)当瓦斯浓度达到1时,瓦斯传感器会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地面中心机房也会发出报警,监控员要及时通知值班副矿长,值班副矿长立即安排瓦斯员检查该区域气体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瓦斯浓度,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2)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瓦斯传感器会发出声光报警,断电器会自动断电,监控员要立即通知工作面人员全部撤出,值班副矿长通知救护队员检查该区域气体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瓦斯浓度,气体浓度没有降到1以下不能送电。 (3)当工作面监测设备出现故障时,监控员及时通知监测工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处理。 (4)工作面的专职瓦斯员必须随时检查传感器位置,一旦发现位置不符合有求,立即改正,工作面不准作业。 (5)工作面跟班领导或班组长,随工作面的推进及时调整传感器的位置,确保其符合规程的要求。 (6)一旦发现传感器报警,跟班领导或班组长立即汇报,并立即安排瓦斯员或救护队员检查气体。 (7)安全员检查气体后确定气体正常,探头仍处于报警状况,立即安排监测系统维护工进行维修,维修后再送电。 (8)严禁工作面人员强行送电,一旦发现违章的必须立即制止。 (9)不能随意破坏安全监控装置, 并确保其整洁。 (10)各队要积极配合安全监测系统每周的断电试验,以确保瓦斯断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2、瓦斯预防措施 (1)瓦斯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实行现场交接班。 (2)严格执行瓦斯管理和检查制度,按照通风科每月编制的瓦斯巡回检查设置计划注明的地点和时间认真检查瓦斯,发现异常及时向矿总工汇报,并进行蹲点检查,通风科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3)严禁瓦斯超限作业,若瓦斯超限,由矿总工负责组织人员处理,并当作事故追查、处理。 (4)加强电气设备管理,消灭失爆。 (5)加强“一通三防”仪器,仪表管理,建立“一通三防”仪器、仪表管理档案,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放,努力提高仪器仪表的使用率。严格执行仪器,仪表定期检查校验制度和报废制度,明确责任,责任到人,严防不合格的仪器仪表在现场使用。 (6)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切实做好打眼前、放炮前、放炮后的瓦斯检查工作。 (7)加强综采工作面尾巷的瓦斯管理,加强该处的气体监测工作,并备有局扇,做好稀释瓦斯及瓦斯排放工作,并按要求挂牌检查,一旦发现气体超限立即进行处理,不处理气体不得生产。 (8)加强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的“一通三防”管理,长距离掘进工作面送风距离远,通风困难,加强管理确保风量。 (9)加强盲巷、盲眼的管理,对于临时停工、停风掘进面、独头斜巷,要设好栅栏,并用维汉两种文字揭示警标,长期停风地点要及时封闭。 (10)采煤工作面运输巷机尾处,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容易积聚,应设点挂牌检查,按设计要求及时回收尾巷。 (11)井下各作业地点回风侧必须安装瓦斯断电仪,并定期校检,保证灵敏、可靠。 (12)局扇通风的工作面必须安装风电闭锁,实现双电源、双风机,如果需要停风检修立即停电,停止工作,并将所有人员撤至新鲜风流处。加强临时硐室的通风管理,超过6米的临时硐室必须有效防止有害气体积聚的措施,否则不准使用。 (13)巷道贯通时,应强调制定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检查气体,严格按措施规定进行施工,如气体超限,工作前需先排放瓦斯。 (14)严禁井下动火作业,若特殊情况下需要动火,由公司总工程师签字审批的报告及安全技术措施,无公司总工程师签字审批的报告及安全技术措施一律不准作业。 (15)加强瓦斯排放管理,排放瓦斯前必须编写安全技术措施,未经批准不得进行作业。 (16)对瓦斯鉴定器、报警仪必须按时进行标校,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仪器完好。 (17)严禁瓦斯检查员有空班漏检、假检等弄虚作假现象,严格按照每月的瓦斯检查巡回路线图表检查工作面气体,若工作地点瓦斯浓度达到1,立即停电撤人采取措施处理,并汇报矿总工程师。 3、火灾(内因火灾、外因火灾)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矿井防灭火系统。 (2)切实抓好地面回填和黄泥注浆工作,本着早打算、早安排提前实施的原则,抓住夏、秋两个季节时期对全矿井地面的塌陷坑进行回填,做到随塌随填,对井下所有的密闭进行灌浆。 (3)加强防灭火预测预报工作,发现问题提前处理,努力把火灾控制在萌芽状态。 (4)加强采放顶煤的技术和现场管理,提高回采率。 (5)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检修管理,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 (6)抓好高冒区的处理,一旦发现高冒区,立即进行充填。 (7)加大对各不用的煤仓及溜煤眼的检查,严禁不用的煤仓及溜煤眼有浮煤长期存在。 (8)加强各采空区的密闭检查,发现密闭漏气立即处理。 (9)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矿井供电安全及油质井下明火的管理,严防矿井外因火灾事故的发生。 (10)消除采空区密闭内和其他超过35度的高温点。 (11)启封火区要有计划和经过审批的措施。 (12)采区或回采面一结束,必须在45天内封闭。 (13)完善矿井防灭火系统和地面高压水射流系统,加强地面回填和井下灌浆工作按时完工计划。 (14)采煤工作面按规定打探孔,以观测上部采空区积浆、积水、气体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及时进行处理,并在工作面上隅角处设自燃发火预测牌板正常预测。 (15)建立井下消防材料库,保证应急灭火材料的供需。 (16)及时清理井下各地点浮煤、防止浮煤自燃,杜绝明火火源、严禁挤压碰电缆。 (17)对空区密闭进行大量灌浆,保证工作面回撤时不发火。完善氮气管路,发现一氧化碳立即封闭注氮。 (18)合理布孔、装药,均衡放煤,提高回采率。 (19)及时清理通风小眼处的浮煤,防止通风小眼发火。 (20)加强井口检身制度,防止明火源的下井。 (21)加强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坚持灭、掘、采、灭的开采方针,综采开采前,必须先落实各项防灭火措施,开展采前取样分析等预测、预报活动。 (22)做好地面、井下的防灭火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 (23)达到减少采空区漏风,减少向采空区的供氧,控制遗煤的氧化自燃,防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向工作面涌出,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24)当工作面出现自燃发火征兆,此时采空区已经出现高温点,CO气体大量渗入工作面或工作面已经出现明火,可在工作面进回风巷构筑,注氮管插入密闭直接向火区注氮灭火。 4、水灾预防措施 (1)矿井成立三防领导小组,抢险小分队,储备防洪物资。 (2)春季融雪期前,秋季降雨期间及时组织全矿性三防检查,及时清理、疏通东山渠道、水磨河、泄洪渠。每天安排人员值班。 (3)继续加高地面截洪坝,融雪降雨期定期查看截洪坝积水情况,杜绝漫坝,溃坝情况发生,确保截洪坝安全。 (4)经常深入井下收集地质、水文资料,查看采掘工作面地淋水情况,及时发送水文、地质预报。 (5)必须坚持先探水后回采的原则进行生产,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 (6)加强探放水工作,遇有受水灾威胁的采煤面在回采前必须进行探放水;继续做好放顶煤工作面水文、地质周报工作,及时向回采单位通报工作面上方、前方的水、浆情况。 (7)及时清理井下水仓,保持排水设备完好。 (8)生活单位在冰雪融化前要做好家属区地防洪工作及危房的检查,及时搬迁危房户。 (9)加强采空区密闭管理,雨季及化雪季节,要经常观察密闭等出水情况,防止密闭破坏突水。 (10)矿井通安队对灌浆工作要有严格的计划,要保证灌浆区域的煤层在回采前有一个足够的脱水期。 (11)打好地面防洪坝,防止地面雨水、雪水涌入采空区,造成溃浆。 (12)工作面按规定打超前探孔,以观测上部采空区积浆情况,若有积浆由总工组织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13)回采时,工作面人员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将人员撤出,并汇报矿井领导。 (14)严格按计划的时间、地点、灌浆,保证其安全距离。 5、煤尘爆炸预防措施 (1)完善矿井防尘供水系统,加强日常检查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井下各用水点有足够的水量。 (2)加强日常防尘供水系统的维护,保证防尘供水正常。 (3)完善各转载点、放煤点、破碎机风流净化,严格执行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各喷雾点的使用和管理,保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6)推广使用湿式打钻和潮料喷浆技术,减少粉尘飞扬。 (7)采煤机、掘进机实行割煤喷雾,两机无内外喷雾严禁作业。 (8)坚持矿井定期冲洗制度,定期指定专人对矿井巷道进行冲洗,严防煤尘堆积。 (9)放炮使用水炮泥,放炮除碴必须洒水降尘,否则严禁作业。 (10)切实做好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定期更换防尘口罩,不戴防尘口罩严禁作业。 (10)合理选择工作面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11)推广使用GE粉尘技术,提高防尘效果。 (12)切实抓好打钻及回风眼的防尘消尘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打钻粉尘及煤尘堆积。 (13)实行矿井隔爆设施标准化,水量、地点符合规定。 (14)定期冲洗煤尘,在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每天不少于一次洒水降尘,主要进回风巷至少每月冲洗一次积尘。 (15)完善水幕、喷头,实现风流净化和运煤喷雾。 (16)扒、装煤洒水,扒、装煤过程中边干边洒水。 (17)放炮员和移支架应佩戴防尘口罩,使用好移架、放煤自动喷雾装置。 (18)加强粉尘测定工作,发现超标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加强粉尘测定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重点灭尘。 (19)做好喷雾降尘及时清理、清扫积尘,控制火源,防止煤尘爆炸。 (20)加强防尘管路系统管理,确保管路畅通,正常供水。 (21)各采区运输机机头、转载点和煤仓口,必需有完善的喷雾降尘设施。 (22)每年刷白一次矿井主要巷道,防止煤尘吸附到巷帮,并定期清理。 66、顶板灾害预防措施 成立矿井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为组长的顶板管理小组,加强对顶板的管理工作,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工艺及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一)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1、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采煤。 2、采煤工艺过程 工作面采用“割一放一”的循环方法,每循环进尺0.6米。 工艺过程为割煤移架推前溜回收顶煤拉后溜移 割煤移架推前溜回收顶煤拉后溜移 此过程循环往复。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面使用MG150/375-W采煤机与ZF3800/17/28型液压支架及SGZ630/132、SGZ420/40型输送机相配套管理顶板。 (1)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不得使用折损的坑木和失效的支柱。 (2)工作面必须进行矿压观测工作,及时预测开采煤层的周期来压步距,在来压前对工作面进行加强支护,防止工作面大面积切顶和冒顶。 (3)加强工作面端头支护的管理工作,下端头过渡支架到顺槽北侧空顶部位采用两组迈步长梁支护下端头;上端头在40架上山侧到上顺槽侧按设计由1.5米空顶距离,此段空顶用迈步长梁支护,采用4根1.2米交接梁和5根3.5米单体液压支柱组成,以确保工作卖弄上下端头的支护质量。 (4)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措施,支柱要迎山有力,严禁在浮煤浮矸上打支柱,支柱的钻底量不能大于10cm,如支柱钻底量大于10cm必须穿铁鞋。 (5)加强尾巷管理工作,尾巷严禁超过后溜1.5m以上。 (6)支架向前倾倒,常发生支架下坡前移时。为了避免支架前倾,移架时可在顶梁下支一斜撑柱再支架双立柱的作用下、同时进行移架,被移到新的位置,然后升柱,并撤除斜撑柱,顶梁即可前移。 (7)支架向空区倾倒,主要发生在移架过程中,因此移架前应清理顶梁上的浮矸,观察顶板是否整齐,正确使用檫顶前移方式缓慢地移架。 (8)支架的侧向倾倒,当工作面煤层倾角大,采高越高时,支架易发生沿底板倾斜方向倾倒。顶底板凹凸不平或破碎松软,使支架更易倾倒。当支架发生轻微倾斜时可用斜撑柱在移架过程中扶正。当支架倾倒情况严重时,可用千斤顶或绞车拉,将倾倒的支架扶正。 (9)防止支架的下滑。当工作面煤层倾角较大,在回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支架下滑现象。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支架自重沿倾斜的分力大于支架与底板的摩擦力;二是支架与工作面刮板机作用的结果。防止支架下滑的措施一是将工作面调成微倾斜方向,二是使用支架的防滑机构,三是在支架与刮板机导向关系密切时,采用自下而向的移溜次序。 (10)支架压架当煤层顶板坚硬,顶板悬露面积太大顶板突然来压时,常会把支架压死,支架活柱被呀到底,支架无法降柱前移时。处理办法有三种,即增压法,挑顶法及卧底法。 (11)在移架时打紧相邻支架,用油缸配40T或钢丝绳拉住支架,使支架向上移。 (12)用过度支架保护前后溜机头。 (13)两个顺槽内的超前支护距离单排必须保证20m,双排必须保证10m,保证支柱的初撑力不小于规程要求。 (14)必须及时移架和正常使用防片帮梁,移完后的支架必须及时升起,使前梁顶梁接顶严实,并且支架的初撑力不小于规定值的80。 (15)当顶板破碎时必须采用带压移架,移完后的支架不得随意升降,防止顶板二次破坏。 (16)采煤工作面要及时回柱放顶,工作面悬顶控制面积严格按公司要求执行,必须调整炮孔参数进行人工强制放顶,对工作面出现的损坏的立柱及支架及时更换。 (17)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和回收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8)两端头的支架严禁放煤,架后必须均匀放煤,留够垫层。用于端头支护的单体,必须绞车拉出,禁止人工回收. (二)掘进、开拓工作面 (1)开工前必须首先检查工作面安全情况,处理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工作。 (2)严格敲帮问题制度,敲帮问顶工作必须由当班班长完成,及时处理帮顶活煤活矸。 (3)支护紧跟迎头,按规程规定执行。 (4)掘进人员身体最突出部位必须在支护范围内,严禁空顶作业。 (5)临时支护必须及时跟上,保证作业一个循环移动一次,移动撺杆必须要顶到煤壁。 (6)掘进工作面必须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支护情况,及时维修支护不完整地点。 (7)经常检查围岩压力情况,压力变大或顶比较破碎应适当缩小锚杆的间、排距来加强控顶,以防冒顶事故发生。 (8)遇顶淋水,应协同通风科及地测科及时分析水的来源、水量的大小,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或控制水害后再掘进,掘进中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9)大面积修复巷道时,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应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以防冒顶堵人。 (10)处理掘进面局部冒顶措施 a先封顶以防止冒顶范围继续扩大,改锚网支护为金属棚支护。 b人员站在安全一侧,用撬杠将活煤及活矸捣落,确认无危险后及时架设支架,顶部用竹笆、木板或道木背紧刹实。 c处理时应由外及里逐架进行,需要换支架时,应架设前探梁或打点柱作为临时支护。 d及时清理巷道浮煤浮矸,防止堵塞巷道。 (11)出现大面积冒顶时,应制定可靠、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支护应由外及里逐架进行,并有跟班干部现场指挥。 a掘进头必须按要求用好前探梁或临时支护,尤其锚网支护前探梁必须正常使用严禁空顶作业。 b人员进入工作面,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排除隐患后进作业。工作时,发现隐患,要立即停止作业,排除隐患后方能作业。 c工作面须配齐敲帮问顶的工具,必须按公司要求配齐长、短两根撬杠。 d遇到地质变化情况要立即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规定支护方式并认真贯彻执行。 e岩巷过煤层处理片帮、冒顶时,必须有队长及技术人员现场指挥。 (三)预防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预防管理 (1)工作面两端的冒顶为防止工作面两端发生漏顶,可在机头机尾处采用对梁形式的箱型梁进行支护,在工作面与巷道相连处,宜用一对抬棚,迈步前移,支撑端头的压力,或采用端头支架,没有采用端头支架的,则应在工作面与巷道连接处采用一对迈步抬棚,在超前工作面内使用一字梁进行超前支护。 (2)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主要预防措施是及时支护悬露顶板,在采煤机过后,及时伸出片帮,做到擦顶带压移架,顶梁的仰角不得超过7度,对碎顶范围大的顶板采用锚网杀顶。 (四)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管理 巷道冒顶主要发生在掘进工作面迎头处,巷道维修更换支架处和巷道交叉处,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掘进工作应遵守有关规定,巷道维修与冒顶处理应坚持“先外后里,先支后拆,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顶后帮”的原则进行,具体来讲 (1)先外后里是指维修某一段巷道或处理某一处冒顶时,必须先处理外边,(离安全出口近的那一头)渐渐向前处理,再处理里边的,直到该段范围全部处理完,严禁在巷道只有一个安全出口的情况下两头处理,防止因再次冒顶关人,把人堵在里边。 (2)先支后拆是指在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应先加固临近支护,拆除原有支护后,及时除掉帮顶活动矸石和架设永久支护,必要时还要架设临时支护,如需要换柱腿时,则应先打好立柱或架抬棚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