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略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煤矿企业和安监部门的共同使命 论文摘要 在阐述煤矿企业安全问题现状后,思索煤矿企业如何从根本上预防矿难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无事故,是安监部门的宗旨,是摆在煤矿行业管理者和生产者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难题。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构建浓厚、科学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在于创建适合本矿特点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就是建立起无时不在的、切实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场所,创新安全文化形式、丰富安全文化内容。结束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是煤矿企业和安监部门的共同使命。 关键词煤矿管理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从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山西省政府2010年1月5日在京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整合重组后,山西省矿井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70的矿井规模达到年产90万吨以上,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由年产30万吨提高到年产10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山西的做法符合作为资源性产业的煤炭产业基本特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经济转型的趋势,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在能源投资体制、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对全国其他地区类似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作用,为全国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累了经验。但作为一个基层安监工作者不免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产生思索。 煤矿生产具有苦、脏、累、险的特点,作业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作空间狭小。在其生产过程中又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如在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和工序上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能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每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国煤炭储量大、分布广,但大都属于井工矿,瓦斯浓度高,因此开采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从发生事故的数量和人数看,小煤矿历来是事故重灾区,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从总体上有所好转。全国煤炭总产量由1999年的10.4亿吨增长到2009年的29.5亿吨,增长近2倍;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由“十五”高峰期2002的年6995人减少到2009年的2631人,下降了62.4;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由2000年的75起减少到2009年的20起,下降了73.3。全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09年的0.892,下降了84.4,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全国煤炭产量的不断增长和煤矿安全生产形式的持续稳定好转,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但乡镇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仍然较高。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但死亡人数却占全球煤矿的80。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同时我国也有一些先进的大型煤炭集团的煤炭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神华集团已连续8年未发生3人以上事故,2007年原煤产量2.35亿t,54个生产矿井有48个矿井实现了零死亡目标,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29,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煤炭生产为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能源的同时也负出了太大的惨痛代价。煤矿企业如何从根本上预防矿难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无事故,是安监部门的宗旨,是摆在煤矿行业管理者和生产者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难题。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纵观多年来频频发生的矿难,在惨痛的事故背后,不难发现其最根本的原因无一例外是人的因素矿主、管理者、矿工。他们的意识淡薄,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技术装备落后,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是发现了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处理,矿工们在危及职工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面前不能或是不敢拒绝管理者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困境,安监部门就必须和煤矿企业联手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构建浓厚、科学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要求,生命的生存原则首先就是安全。在人类的生存活动中,安全防范无处不在,并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 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体现企业中全体员工对安全的态度、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企业安全文化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既包括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员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进取精神等安全的精神因素。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把安全文化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实践中去,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工作规范;培育企业员工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塑造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方式,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形成保护人身健康、尊重人员生命的文化氛围,提高管理绩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二塑造职工的安全行为方式,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方式与制度的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科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炭企业实施安全发展观、进行人本管理的需要,是煤炭行业推进安全管理向本质安全型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煤炭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需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以人为载体,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人、启发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而安全检查提出的隐患是教育人最好的教科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发挥安全文化的功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事故的发生。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防止伤亡事故的关键,也是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人的失误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减少和消灭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建设做出贡献。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只有减少人为失误,防止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然而,由于人本身的特征决定了人的行为失误倾向。单纯靠教育、培训来防止人为失误,所能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尽可能地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人为失误。同时也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提升矿井装备水平,实行现代化生产技术,保证物的安全状态。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支撑,提升矿井装备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体现。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新技术,选用一切适合矿情的新设备,用科技的力量最大限度的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机械化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人员,并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切实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安全投入来支持。通过事先的安全投入加上有效的安全监管,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无疑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安全管理思路。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对企业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安全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阶段,而企业安全文化是制度管理阶段向风险预控管理阶段的转变,也就是在向本质安全型迈进。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实施,可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完善煤矿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煤矿企业机械化水平。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还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在分析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充分吸收国内外各种管理体系的优越性,融合创新,形成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创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我国煤矿总体的本质安全化,是遏制矿难频发、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治本之策。应该说,这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一个战略问题,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效益工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有神华集团和国家煤矿监察局于2006年初共同立项,联合中国矿大、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局研究中心、安科院、中国矿大北京校区、北京诺信公司六家研究单位进行的重大科研课题,最终目标是为中国煤炭行业实现本质安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由风险预控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组织保障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五部分构成。其中风险预控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危险管理标准及措施、风险预警等内容;组织保障管理主要包括组织建设、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文件记录管理和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等内容;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主要包括人员准入、员工培训、员工规范、员工考核等内容;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主要包括采掘管理、机电管理、“一通三防”管理、运输管理、地测管理、防治水管理、爆破管理、压气管理、手工工具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登高管理、起重管理等内容;辅助管理主要包括煤矿准入、消防救护、应急与事故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等内容。 二丰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其理念为“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每项工作首先关注安全,通过风险评估,排查不安全因素,制定最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把风险切实、有效、可行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 三探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就是要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环境无缺陷,系统无漏洞,从而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缺陷和整个生产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漏洞进行危险源辩识,并将危险源分级管理,按照作业环境分为人、机、环、管四类,明确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在危险源辩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管理对象,明确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及监管部门、监管人员,使管理职责更为明确。针对管理对象指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具体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有效的消除和控制危险源。增加危险源的监测、预警,建立风险预警的模式,通过对危险源监测,按照风险等级预警,并根据频次调整预警等级,找出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和整改,实现风险的预控管理,将煤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 一应用安全培训教育,强化职工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起着核心作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点就是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强化员工的安全人生观、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科学技术的教育。建设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丰富安全物质文化,完善安全的制度文化,充实安全的精神文化,正统安全的观念文化,不断赋予安全文化新的内涵,提高现代安全文化水平,使人的安全行为符合生产和生活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企业生产的需要,营造全员、全社会关注安全的氛围。 安全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主要手段,是安全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同煤集团建立了以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为核心,以大同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北岳职业技术 学院为基地,以各二级单位培训部门为基本培训单位的安全培训网络,不断加强 “现代化设施、教材、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全员培训,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特 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创新培训形式,举办了中日煤矿安全技术联合培训班,并派 专业人员赴日本参加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扩大了安全技术国内外交流,丰富安全 文化的内涵。 (二)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安全氛围 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 展览等,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氛围和环境,建立起无时不在的、切实有效的 企业安全文化场所。创新安全文化形式、丰富安全文化内容。开展了亲情教育活 动,把家庭温暖融入安全文化,用亲情构筑安全平台,运用亲情寄语、在区队换 班室张贴“全家福” 、班前入井安全宣誓等形式,举办“小手拉大手,安全一起 走”安全演讲活动,嘱托员工、提醒员工为了家庭的幸福时刻注意安全。编辑企 业内部安全教育读本,工会编发煤矿安全生产格言选编安全征文汇编等 、 文集;安监等部门编发生命警示录瓦斯事故反思录等安全教育读本,汇 、 编本单位事故案例,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因素深刻剖析事故原因,汲取事 故教训,用案例警示安全行为,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供教材,丰富企业的安全 文化,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氛围。 四、结束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 是制度管理阶段向风险 预控管理阶段的迈进,是搞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解决安监工作被动局面的 根本途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安监部门和煤矿企业从长计议,持之以恒, 通过多种方式使安全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安 全文化氛围,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中,积极探索适合 本矿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借鉴一些先进安监局、煤矿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体 系,进行精细化管理,创建适合本矿特点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全力打造本质安 全型矿井是煤矿企业和安监部门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煤矿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培训教材, 6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人事培训处,2009 年 5 月 2、山西的答卷文章, 山西日报 ,2010 年 1 月 3、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发展文章, 中国安全生产报 ,2010 年1月 4、 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打造煤矿本质安全长治久安2009 第 3 期 ,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