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告公告 2011 年第 74 号 关于公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公告关于公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公告 现公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 2011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 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中交第 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 63 号,邮政编 码710075) ,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主题词主题词公路规范公告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1 年 10 月 18 日印发 前言前言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自颁布实施以来,对统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提高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 的发展,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工程设计对基础资料的要求不断提 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以关于下达 2007 年 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交公路发[2007]378 号) 下达了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的修订任务,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负责该规范的修订。 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在建和已建公路工程涉及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参考 了工程地质勘察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科研成果,总结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实践经验,积极吸纳了成 熟可靠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广泛征求了业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修订后的规范分 9 章和 11 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修订了岩土分类; 2增加了编制勘察大纲的规定; 3增加了岩土参数分析的规定; 4修订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的内容和要求; 5加强了各阶段及各类构筑物的勘察深度要求; 6增加了花岗岩残积土、填土、红黏土的勘察内容; 7修订了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 8补充了岩质边坡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 9增补了圆锥动力触探修正的规定。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二路 63 号,邮编710075,联系人余波,电 话029-88320601,电子信箱kyzx) ,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主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参编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公路勘察没计院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 总则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确保工程质量, 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新建、改建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 1.0.3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必须根据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各阶段要求的深度开展工作, 结 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工程结构设置以及不同勘察手段的特性等,统筹考虑、综合确定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 1.0.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按工程地质调绘、 勘探测试、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及报告编 制的程序开展工作,正确反映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资料 完整、评价正确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0.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必须重视每一环节的技术质量,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 质量追溯责任制度。 1.0.6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积极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方法。 1.0.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术语 2.1.1 工程地质条件 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 文地质与不良地质等条件。 2.1.2 工程地质勘察 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 为满足工程设计、施工、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处治的需要,采用各种勘察技术、 方法,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评价以及编制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的全过程。 2.1.3 工程地质调绘 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 通过现场观察、量测和描述,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并将 有关的地质要素以图例、符号表示在地形图上的勘察方法。 2.1.4 工程地质勘探 engineeringgeologicalexploration 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钻探、物探和坑(槽、硐)探等工作的总称。 2.1.5 勘探点 explorationpoint 各类钻孔、简易勘探(洛阳铲、麻花钻)孔、挖(坑、槽、井、硐)探点和工程物 探点的统称。 2.1.6 原位测试 In-situtest 为研究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在现场原地层中进行的有关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各种 测试方法的总称。 2.1.7 动力触探试验DPTdynamicpenetrationtest 用一定质量的击锤,以一定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探头击入土层,根据探头沉入 土层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来判断土层性状和评价其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动力触探 试验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两大类。 2.1.8 工程地质图 engineeringgeologicalmap 为反映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预测工程地质问题而编制的专门性图件。 2.1.9 综合工程地质图 comprehensiveengineeringgeologicalmap 反映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公路路线及各类人工构筑物的位置和类型、勘探点布置 情况以及工程地质分区的综合性工程地质图件。 2.1.10 不良地质 unfavorablegeologicalcondition 由各种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造成的岩溶、滑坡、危岩、崩塌、岩堆、泥石流、积雪、 雪崩、风沙、采空区、水库坍岸和地震液化等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的总称。 2.1.11 特殊性岩土 specialrockandsoil 具有特殊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工程特性的岩土的统称,包括黄土、冻土、膨胀性岩 土、盐渍土、软土、花岗岩残积土、填土和红黏土等。 2.1.12 结构面 structuralplane 岩体内分割岩石的各种地质界面的统称。 2.1.13 结构体 structuralblock 岩体内被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块体或岩块。 2.1.14 地基容许承载力 foundationallowablebearingcapacity 在确保地基不产生剪切破坏而失稳,同时又保证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条 件下,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2.1.15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oundationbearingcapacitybasicallowablue 基础短边宽度不大于 2.Om,埋置深度不大于 3.Om 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2.1.16 持力层 bearingstratum 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地层。 2.1.17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18 水文地质条件 hydrogeologicalcondition 地下水埋藏、 分布、 补给、 排泄、 径流以及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2.1.19 新构造运动 Neotectonicmovement 晚第三纪以来至现代所出现的构造运动。 2.1.20 全新活动断裂 Holoceneepochactivefault 在一万年内有过地震活动,或近期正在活动,在今后百年内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 2.2 符号符号 2.2.1 岩土的物理指标 W 含水率; E 孔隙比; IL液性指数; Ip塑性指数; Wp塑限; WL液限; Sr饱和度; γ重力密度(重度) ; ρ质量密度(密度) 。 2.2.2 岩土的力学指标 C黏聚力; φ内摩擦角; a压缩系数; ν泊松比; E变形模量; [fao]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qik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 qu无侧限抗压强度;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2.2.3 岩土的测试参数 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Ps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qc双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 fs双桥静力触探侧壁摩阻力;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3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 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简称预可勘察、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简称工可勘察)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简 称初步勘察)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丁程地质勘察(简称详细勘察)四个阶段。 3.1.2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勘探点、 测试点和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明确工程目的, 具有代 表性,能判明重要的地质界线和查明工程地质状况,其密度、深度应根据勘察阶段、成 图比例、露头情况和工程结构特点等确定。 3.1.3 工程地质条件可分为复杂、较复杂和简单三种,其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1地形地貌复杂; 2岩土种类多,性质变化大,基岩面起伏变化剧烈; 3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强烈发育; 4抗震危险地段; 5地下水对工程有显著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1地形地貌较复杂; 2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 3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较发育; 4抗震不利地段; 5地下水对工程有影响,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丁程地质条件简单 1地形地貌简单; 2岩土种类单一,性质变化不大,基岩面平缓; 3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不发育; 4抗震有利地段; 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 符合上述两个及以上条件者,宜按最不利条件确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3.1.4 对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进行专项研究。 3.2 岩石的分类岩石的分类 3.2.1 岩石坚硬程度应按表 32.1 划分。 表表 3.2.1 岩石坚硬程度划分岩石坚硬程度划分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Rc(MPa) Rc>60 60≥Rc>30 30≥Rc>15 15≥Rc>5 Rc≤5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坚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3.2.2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 3.2.2 划分。 表表 3.2.2 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岩体完整程度划分 名称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 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 距(m) 完整 1~2 >1.0 好或一般 节理、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较完整 1~2 >1.0 差 节理、裂隙、层面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2~3 1.0~0.4 好或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2~3 1.0~0.4 差 节理、 裂隙、 层面、 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0.4~0.2 好 镶嵌破碎结构 一般 中、薄层状结构 破碎 >3 0.4~0.2 差 各种类型结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 <0.2 一般或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无序 很差 散体状结构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而(1~2 组)间距的平均值,所谓主要结构面是指岩体内相对发育, 即张开度较大、充填物较差、成组性较好的结构面。 3.2.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 Kv。Kv 应采用实测值,无 条件取得实测值时,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 Jv 按表 3.2.3 确定对应的 Kv 值。 表表 3.2.3_Jv 与与 Kv 对照表对照表 Jv(条/m2) <3 3~10 10~20 20~35 >35 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注岩体体积节理数 Jv 按附录 A 确定。 3.2.4 岩体完整性系数 Kv 与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 3.2.4 确定。 表表 3.2.4Kv 与按表与按表 3.2.2 确定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确定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 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岩体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注岩体完整性系数 Kv 按附录 A 确定。 3.2.5 结构面结合程度宜按表 3.2.5 划分。 表表 3.2.5 结构面结合程度划分结构面结合程度划分 结合程度 好 一般 差 很差 结构面特征 张开度小于 1mm, 无充填物; 张开度 1~3mm, 为 硅质或铁质胶结; 张开度大干 3mm, 结构面粗糙,为硅 质胶结 张开度 1~3mm, 为 钙质或泥质胶结; 张开度大于 3mm.结构面粗糙, 为铁质或钙质胶结 张开度 1~3mm, 结 构面平直,为泥质 或泥质和钙质胶 结; 张开度大于 3mm, 多为泥质或岩屑充 填 泥质充填 或泥夹岩 屑充填, 充 填物厚度 大于起伏 差 3.2.6 岩石风化程度可按表 3.2.6 划分。当波速比 Kv、风化系数 Kf,及野外特征与 表列不对应时,岩石风化程度宜综合判定。 表表 3.2.6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风化程度 野外特征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 Kf 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0.9~1.0 0.9~1.0 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 少量风化裂隙 0.8~0.9 0.8~0.9 中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 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 风化裂隙发育, 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岩芯钻方可钻进 0.6~0.8 0.4~0.8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 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0.4~0.6 <0.4 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 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0.2~0.4 注1 波速比 Kv 为风化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与新鲜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 Kf 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之比。 3.2.7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应按表 3.2.7 划分。 表表 3.2.7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划分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划分 节理间距 d(mm) d>400 200<d≤400 20<d≤200 d≤20 节理发育程度 不发育 发育 很发育 极发育 3.2.8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 3.2.8 确定。 表表 3.2.8 岩层厚度分类岩层厚度分类 单层厚度 h(m) h>1.0 0.5<h≤1.0 0.1<h≤0.5 h≤0.1 岩层厚度分类 巨厚层 厚层 中厚层 薄层 3.2.9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岩石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风化 程度等。 3.2.10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和岩层厚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面应描述其类型、性质、产状、间距、密度、结合程度和含水状况等。 2 结构体应描述其形状和规模等。 3.3 土的分类土的分类 3.3.1 土可根据其地质成因分为残积土、 坡积土、 崩积土、 冲积土、 洪积土、 风积土、 湖积土、海积土和冰积土等。 3.3.2 土可根据其所具有的工程地质特性分为黄土、冻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土、 红黏土和填土等。 3.3.3 土可根据颗粒成分分为碎石土、 砂土、 粉土和黏性土, 其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的土, 应定名为碎石土, 并按表 3.3.3-1 进一步分类。 表表 3.3.3-1 碎石土分类碎石土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颗粒级配 漂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 200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块石 棱角形为主 卵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 20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碎石 棱角形为主 圆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角砾 棱角为主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且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 量超过总质量 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 3.3.3-2 进一步分类。 表表 3.3.3-2 砂土分类砂土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级配 砾砂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2550 粗砂 粒径大于 0.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中砂 粒径大于 0.2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细砂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85 粉砂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 塑性指数 Ip≤10,且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 50的土,应定 名为粉土。 4 塑性指数 Ip10,且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 50的土,应 定名为黏性土,并按表 3.3.3-3 进一步分类。 表表 3.3.3-3 黏性土分类黏性土分类 土的名称 粉质黏土 黏土 塑性指数 Ip 1017 注液限、塑限分别采用 76g 锥试验确定。 3.3.4 碎石土的密实度,宜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按表 3.3.4-1 和表 3.3.4-2 确定。 表中 N63.5和 N120应按本规范附录 C 修正。 表表 3.3.4-1 碎石土密实度划分(一)碎石土密实度划分(一)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63.5 N63.5>20 10N63.5≤20 N63.5≤10 N63.5≤5 密实度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 50mm,且最大粒径不超过 l00mm 的碎石土。 表表 3.3.4-2 碎石土密实度划分(二)碎石土密实度划分(二)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120 N120>11 6N120≤11 3N120≤6 N120≤3 密实度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大于 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 lOOmm 的碎石土。 3.3.5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其野外特征按表 3.3.5 鉴别。 表表 3.3.5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 密实度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可挖性 可钻性 密实 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 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 动,井壁较稳定 钻进极困难, 冲击钻探时, 钻 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中密 骨架颗粒质量为总质量的 60~70, 呈交错排列, 大部 分接触 锹镐可挖掘,井壁有掉抉现象, 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 能保持颗粒 凹面形状 钻进较困难, 冲击钻探时, 钻 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 现象 稍密 骨架颗粒质量为总质量的 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 不接触 锹镐可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 壁取出大颗粒后,立即塌落 钻进较容易, 冲击钻探时, 钻 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 松散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 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 分不接触 锹镐可挖掘,井壁极易坍塌 钻进很容易, 冲击钻探时, 钻 杆无跳动,孔壁极易坍塌 注密实度应按表中所列各项特征综合确定。 3.3.6 砂土的密实度应按表 3.3.6 划分。 表表 3.3.6 砂土密实度划分砂土密实度划分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 N N>30 15N≤30 10N≤15 N≤10 密实度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3.3.7 粉土的密实度应按表 3.3.7 划分。 表表 3.3.7 粉土密实度划分粉土密实度划分 密实度 孔隙比 e 密实度 孔隙比 e 密实 e0.90 中密 0.75≤e≤0.90 3.3.8 黏性土的压缩性应按表 3.3.8 划分。 表表 3.3.8 黏性土压缩性划分黏性土压缩性划分 压缩性 孔隙比a0.1-0.20.1 压缩性 孔隙比a0.1-0.2MPa-1 低压缩性 a0.1-0.2<0.1 高压缩性 a0.1-0.2≥0.5 中压缩性 1≤a0.1-0.2<0.5 注表中 a0.1-0.2 为 0.10.2MPa 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 3.3.9 砂土的湿度应按表 3.3.9 划分。 表表 3.3.9 砂土的湿度划分砂土的湿度划分 湿度 饱和度 Sr 湿度 饱和度 Sr 稍湿 Sr≤50 饱和 Sr>80 潮湿 50Sr≤80 3.3.10 粉土的湿度应按表 3.3.10 划分。 表表 3.3.10 粉土的湿度划分粉土的湿度划分 湿度 天然含水率w 湿度 天然含水率w 稍湿 wJTGE40、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 程JTGE4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8.3 工程地质勘察宜在工地设置试验室, 无条件设置工地试验室时, 试样不得因长 时间存放或长距离运输影响试验数据的真实性。 3.9 岩土参数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的分析和选定 3.9.1 岩土参数应按工程地质单元或层位进行统计, 并综合考虑下列因素评价其可靠 性和适用性 1 取样和试验方法及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 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的分析比较; 3 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及其原因分析; 4 岩土参数的测试方法与计算模型的匹配性。 3.9.2 岩土参数应分类汇总,参与统计的数据应分析离散原因,剔除异常数据。 3.9.3 岩土参数统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岩土参数应按同类地质条件和相同层位进行统计。 2 参加统计的测试数据不应少于 6 个。 3 平均值 m f m 标准差 σ 和变异系数 δ 应按式3.9.3.1式3.9.3-3计算 n f f n i i m 1 3.9.3.1 2 1 1 22 1 1 n i mi nff n 3.9.3.2 m f 3.9.3.3 式中 i f 岩土参数测试值; n同类地质条件和同层位测试数据的个数。 4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 k f 应按式3.9.3-4、式3.9.3-5计算 mk ff 3.9.3-4 2 678. 4704. 1 1 nn 3.9.3-5 式中ψ统计修正系数,正负号按不利组合确定。 3.9.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岩土参数值 1 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岩土参数的数据分布范围和数据量等; 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所需要的岩土参数标准值。 3.10 报告编制报告编制 3.10.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应充分利用勘察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在综合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整理、检查、分析,确认无误。 3.10.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资料完整,内容详实准确、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 对性,所作的结论应依据充分、建议合理。 3.10.3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总报告和工点报告,总报告和工点报告均应由文 字说明和图表部分组成。 3.10.4 总报告文字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前言任务依据、目的与任务、工程概况、执行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及勘察工 作量布置情况、勘察工作过程等; 2 自然地理概况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和交通条件等; 3 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的类型、性质和物理力学 参数、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地震与地震动参数,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发育 情况、建筑材料等; 4 工程地质评价与建议包括公路沿线水文地质及_T 程地质条件评价、工程建设场 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和影响程度评 价、环境水或土的腐蚀性评价、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设计参数评价、工程地质结论与 建议等。 3.10.5 总报告图表应包括路线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路线综合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一览表等。 3.10.6 对于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路线交叉、料场、沿线设施等独立勘察对象, 应编制工点报告。 3.10.7 工点报告文字说明应对第 3.10.4 条第 13 款的内容进行简要叙述,并针对工 点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建议等进行说明。 3.10.8 工点报告图表编制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3.10.9 工点报告应按工程结构的类型进行归类,综合考虑其建设规模和里程桩号等 按序编排、分册装订。 4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4.1 预可勘察预可勘察 4.1.1 预可勘察应了解公路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 题,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4.1.2 预可勘察应充分收集区域地质、地震、气象、水文、采矿、灾害防治与评估等 资料,采用资料分析、遥感工程地质解译、现场踏勘调查等方法,对各路线走廊带或通 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项工作内容 1 了解各路线走廊带或通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 震动参数、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范围、发育规律。 2 了解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状况和采购运输条件。 3 评估各路线走廊带或通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 编制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1.3 遥感解译及踏勘调查应沿拟定的路线及其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 工程地质调查 的比例尺为 1500001100000,调查宽度应满足路线走廊及通道方案比选的需要。 4.1.4 跨江、海独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应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通过资料分析、遥感工程地质解译、现场踏勘调查等明确勘探的重点及问题。 2 应沿拟定的通道布设纵向物探断面,数量不宜少于 2 条。当存在可能影响工程方 案的区域性活动断裂等重大地质问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物探断面的数量。 3 区域性断裂异常点、桥梁深水基础、水下隧道,应进行钻探,取样和测试应符合 第 5 章的规定。 4.1.5 预可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 1 文字说明应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筑路材料 的分布状况和运输条件等进行说明,对各路线走廊带或通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 对下一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图表资料150000l100000 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及附图、附表、照片等;跨 江、跨海的桥隧工程,应编制工程地质断面图。 4.2 工可勘察工可勘察 4.2.1 工可勘察应初步查明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对公路建设规模有影响的工 程地质问题,为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4.2.2 工可勘察应以资料收集和工程地质调绘为主, 辅以必要的勘探手段, 对项目建 设各工程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项工作内容 1 了解各路线走廊或通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震 动参数、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及发育规律。 2 初步查明沿线水库、矿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路线的关系。 3 初步查明控制路线及工程方案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分布范围 及发育规律。 4 初步查明技术复杂大桥桥位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床及岸坡的稳定性、不良 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及发育规律。 5 初步查明长隧道及特长隧道隧址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围 岩分级、进出口地带斜坡的稳定性、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及 发育规律。 6 对控制路线方案的越岭地段、区域性断裂通过的峡谷、区域性储水构造,初步查 明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潜在不良地质的类型、规模、发育条件。 7 初步查明筑路材料的分布、开采、运输条件以及工程用水的水质、水源情况。 8 评价各路线走廊或通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9 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2.3 工程地质调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对区域地质、 水文地质以及当地采矿资料等进行复核, 区域地层界线、 断层线、 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发育地带、地下水排泄区等应进行实地踏勘,并做好复核记录。 2 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为 110000150000,范围应包括各路线走廊或通道所 处的带状区域。 4.2.4 遇有下列情况, 当通过资料收集、 工程地质调绘不能初步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 时,应进行工程地质勘探 1 控制路线及工程方案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路段; 2 特大桥、特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桥及长隧道等控制性工程; 3 控制路线方案的越岭路段、区域性断裂通过的峡谷、区域性储水构造; 4 跨江、海独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4.2.5 工可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 1 文字说明应对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新 构造运动、地震动参数等基本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应阐明其类 型、性质、分布范围、发育规律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和避开的可能性;路线通过区域 性储水构造或地下水排泄区,应对路线方案有重大影响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 充分论证、评价;特大桥及大桥、特长隧道及长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应结合工程方案的 论证、比选,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评价,提供工程方案论证、比选所需的岩土参 数。 2 图表资料110000150000 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110000~150000 路线工 程地质纵断面图;12000110000 重要工点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110000 重 要工点工程地质断面图;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5 初步勘察初步勘察 5.1 一一般规定般规定 5.1.1 初步勘察应基本查明公路沿线及各类构筑物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为工程 方案比选及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5.1.2 初步勘察应与路线和各类构筑物的方案设计相结合,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 采用遥感解译、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对路线及各类构筑物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5.1.3 初步勘察应对工程项目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 T 程地质问题进行分 析、预测,评估其对公路工程和环境的影响。 5.2 路线路线 5.2.1 路线初勘应以工程地质调绘为主,勘探测试为辅,基本查明下列内容 1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2 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成因、类型、性质和分布范围; 3 区域性断裂、活动性断层、区域性储水构造、水库及河流等地表水体、可供开采 和利用的矿体的发育情况; 4 斜坡或挖方路段的地质结构,有无控制边坡稳定的外倾结构面,工程项目实施有 无诱发或加剧不良地质的可能性; 5 陡坡路堤、高填路段的地质结构,有无影响基底稳定的软弱地层; 6 大桥及特大桥、长隧道及特长隧道等控制性 T 程通过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 工程地质问题。 5.2.2 工程地质调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二级及以上公路,应进行路线工程地质调绘。三级及以下公路,当工程地质条件 简单时,可仅作路线工程地质调查;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较复杂时,宜进行路线工程 地质调绘。 2 路线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为 12000110000,视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选用。 3 路线工程地质调绘应沿路线及其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 的距离各不宜小于 200m。 4 对有比较价值的工程方案应进行同深度工程地质调绘。 5.2.3 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隐伏于覆盖层下的地层接触线、断层、软土等对填图质量或工程设置有影响的地 质界线、地质体,应辅以钻探、挖探、物探等予以探明。 2 特殊性岩土应选取代表性试样测试其工程地质性质。 5.2.4 路线初勘应提供下列资料 1 文字说明应对各路线方案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并进行分析、 评价,结合工程方案的论证、比选提出工程地质意见和建议。 2 图表资料12000110000 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110000 路线工程 地质纵断面图;勘探、测试资料;附图、附表和工程照片等。 5.3 一般路基一般路基 5.3.1 一般路基初勘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 结合路线填挖设计, 划分工程地质区 段,分段基本查明下列内容 1 地形地貌的成因、类型、分布、形态特征和地表植被情况; 2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程度、边坡的岩体类型和结构类型; 3 层理、节理、断裂、软弱夹层等结构面的产状、规模、倾向路基的情况; 4 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密实度、含水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 5 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性质; 6 地下水和地表水发育情况及腐蚀性。 5.3.2 一般路基工程地质调绘可与路线工程地质调绘一并进行; 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或复杂,填挖变化较大的路段,应进行补充丁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宜 为 12000。 5.3.3 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测试点的数量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时, 每公里不得少于 2 个, 做代表性勘探; 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或复杂时,应增加勘探测试点数量。 2 勘探深度不小于 2.0m,可选择挖探、螺纹钻进行勘探。当深部地质情况需进一步 探明时,可采用静力触探、钻探、物探等进行综合勘探。 3 勘探应分层取样。粉土、黏性土应取原状样,取样间距 1.0m;砂土、碎石土取扰 动样,取样间距 1.0m,可通过野外鉴定或原位测试判明其密实度。 4 地下水发育时,应量测地下水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5 室内测试项目可按表 5.3.3 选用。 表表 5.3.3 一般路基室内测试项目表一般路基室内测试项目表 岩土类别 测试项目 粉土、黏性土 砂土 碎石土 颗粒分析 () 天然含水率ω() () () 密度ρ(g/cm) () () () 塑限ωp() 液限ωL() 压缩系数 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