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10-2014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CJJT 210-2014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CJJT 210-2014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CJJT 210-2014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CJJT 210-2014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CJJT 210-2014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T 210-2014 P 备 案 号 J 1735-2014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enchless rehabilitation and renewal of urban sewer pipeline 2014-01-22 发布 2014-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enchless rehabilitation and renewal of urban sewer pipeline C JJ/T 210- 201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4年6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4 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 技术规程 Te c h n i c a l s p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t re n c h l e s s r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a n d re n e wa l o f urb a n s e we r pi pe l i n e CJJ/T 210 - 2014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 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 开本8 50X 1168毫 米1 / 3 2印张3 M字数8 4千 字 2014年5月 第 一 版 2014年5月 第 一 次 印 刷 定价16. 00元 统一书号15112 238 8 3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 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 t t p //www.c a b p.c o m .c n 网上书店h t t p//www. c h i n a - b ui l d i n g , c o m . c 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30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 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为行 业标准,编号为C JJ/T 210- 2014,自2014年 6 月 1 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 1 月 2 2 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2009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 修订计划〉 的通知 ( 建 标 [ 2009 ] 8 8 号)的要求,规 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査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 基本 规定;4.材料;5.设计;6.施工;7 .工程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地质大学( 武 汉)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 议,请寄送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鲁磨路38 8 号,邮编43007 4 。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 城市建设研究院 武汉市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 管丽环境技术( 上海)有限公司 杭州市排水有限公司 成都市兴蓉投资有限公司 河南中拓石油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 山东柯林瑞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肃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乐通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陶氏化学( 中国)有限公司 杭州诺地克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地网非开挖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盛象塑料管业有限公司 迈佳伦( 天津)国际工贸有限公司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市安越非开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马保松吕士健田中凯孙跃平 宋正华颜学贵徐效华安关峰 周长山王明岐张煜伟李佳川 王鲁麓许 珂遗仲森田 颖 何 善吴忠诚吴 瑛廖宝勇 孔耀祖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高立新王乃震宋序彤吴学伟 李树苑项久华王长祥苏耀军 王春顺邝 诺谌伟宁 百次 1細.............................................1 2术语和符号.......................................2 2.1 賴..................................................2 2.2 柄...................................................3 3 基本规定.........................................6 4材 料.............................................7 5设计.............................................10 5.1 般规定 ............................................10 5 . 2内衬管设计............................................12 5 . 3水力计算............................................16 5 . 4工作坑设计............................................17 6 施工.............................................19 6.1 一般规定 ............................................19 6. 2原有管道预处理....................................... 20 6 . 3穿插法..............................................20 6 . 4翻转式原位固化法.....................................22 6 . 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24 6. 6碎 ( 裂)管法.........................................25 6 . 7折叠内衬法............................................26 6 . 8缩径内衬法............................................27 6 . 9机械制螺旋缠绕法....................................28 6.1 0管片内衬法.........................................29 6 . 1 1不锈钢套筒法....................................... 29 6.12点状原位固化法.....................................30 7 工程验收.........................................32 6 7 .1 一般规定 ...........................................32 7 . 2原有管道预处理.......................................35 7. 3修复更新管道......................................... 36 7 . 4管道功能性试验.......................................38 7. 5工程竣工验收......................................... 39 附录A折叠管、缩径管复原试验及型材抽样检测.......42 附录B带状型材测试方法...........................45 附录C闭气法试验方法.............................49 本规程用词说明.....................................52 引用标准名录.......................................53 附条文说明.......................................55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 rm s a n d S y m b o l s ............................... 2 2. 1 Te rm s ................................................ 2 2.2 S y m b o l s .............................................. 3 3 B a s i c R e q ui re m e n t s ............................... 6 4 Ma t e ri a l ......................................... 7 5 D e s i g n ......................................... 10 5. 1 G e n e ra l R e q ui re m e n t s .................................. 10 5. 2 D e s i g n o f L i n e r ....................................... 12 5.3 H y d ra ul i c C o m put a t i o n ................................ 16 5. 4 D e s i g n o f W o rk i n g P i t ................................ 17 6 C o n s t ruc t i o n ..................................... 19 6. 1 G e n e ra l R e q ui re m e n t s .................................. 19 6. 2 E x i s t i n g P i pe l i n e P re t re a t m e n t........................... 20 6. 3 S l i p L i n i n g ............................................ 20 6. 4 I n ve rs i o n C ure d - i n - pl a c e P i pe ........................... 22 6. 5 P ul l i n g i n C ure d - i n - pl a c e P i pe........................... 24 6. 6 P i pe B urs t i n g ......................................... 25 6. 7 F o l d a n d F o rm L i n i n g .................................. 26 6. 8 D e f o rm e d a n d R e f o rm e d L i n i n g ......................... 27 6. 9 Me c h a n i c a l S pi ra l W o un d L i n i n g ......................... 28 6. 10 S pl i c e S e g m e n t L i n i n g ................................ 29 6. 11 Stainless Steel Foam Sleeve ........................................................ 29 6. 12 S po t C I P P ......................................... 30 7 W o rk s A c c e pt a n c e ............................... 32 8 7. 1 G e n e ra l R e q ui re m e n t s ...................................32 7. 2 O ri g i n a l P i pe l i n e Pretreatment ............................35 7. 3 P i pe l i n e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a n d R e n e wa l .......................36 7. 4 F un c t i o n Te s t......................................................................................38 7. 5 F i n a l A c c e pt a n c e o f C o n s t ruc t i o n..........................39 Appendix A Folded and Deed Pipe Recovery Test and Profiles Sampling Inspection .............42 Appendix B Test of Ribbon Profile ..........................45 Appendix C Close Air Pressure Test Mothod..........................4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5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3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55 9 1总 则 1.0.1为使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做到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 0. 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 1.0.3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 . 1 术 语 2. 1. 1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 trenchless rehabilitation and re newal 采用少开挖或不开挖地表的方法进行排水管道修复更新的 工程。 2. 1. 2 穿插法 slip lining 采用牵拉或顶推的方式将内衬管直接置入原有管道的管道修 复方法。 2.1.3 碎 ( 裂)管法 pipe bursting/splitting 采用碎 裂 管设备从内部破碎或割裂原有管道,将原有管道 碎片挤入周围土体形成管孔,并同步拉人新管道的管道更新方法。 2. 1. 4 原位固化法 cured-in-place pipe CIPP 采用翻转或牵拉方式将浸渍树脂的软管置入原有管道内,固 化后形成管道内衬的修复方法。 2.1. 5 折叠内衬法 fold-and- lining 采用牵拉的方法将压制成“ C ”形 或 “ U”形的管道置入原 有管道中,然后通过加热、加压等方法使其恢复原状形成管道内 衬的修复方法。 2.1.6 缩径内衬法 deed-and-reed lining 采用牵拉方法将经压缩管径的新管道置入原有管道内,待其 直径复原后形成与原有管道紧密贴合的管道内衬的修复方法。 2. 1. 7 机械制螺旋缠绕法 mechanical spiral wound lining 采用机械缠绕的方法将带状型材在原有管道内形成一条新的 管道内衬的修复方法。 2.1.8 管片内衬法 splice segment lining 将片状型材在原有管道内拼接成一条新管道,并对新管道与 原有管道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的管道修复方法。 2. 1. 9 局部修复 l o c a l i z e d re pa i r 对原有管道内的局部破损、接口错位、局部腐蚀等缺陷进行 修复的方法。本规程主要指点状原位固化法和不锈钢套筒法。 2. 1. 10 点状原位固化法 s po t c ure d - i n - pl a c e pi pe 采用原位固化法对管道进行局部修复的方法。 2. 1. 11 不镑钢套筒法 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 f o a m s l e e ve 采用外包止水材料的不锈钢套筒膨胀后形成管道内衬,止水 材料在原有管道和不锈钢套筒之间形成密封性接触的管道局部修 复方法。 2.1. 12 半结构性修复 s e m i - s t ruc t ura l r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新的内衬管依赖于原有管道的结构,在设计寿命之内仅需要 承受外部的静水压力,而外部土压力和动荷载仍由原有管道支撑 的修复方法。 2. 1. 13 结构性修复 s t ruc t ura l r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新的内衬管具有不依赖于原有管道结构而独立承受外部静水 压力、土压力和动荷载作用的性能的修复方法。 2.1.14 软管 t ub e 由一层或多层聚酯纤维毡或同等性能材料缝制而成的外层包 覆非渗透性塑料薄层的柔性管材。 2. 1. 15 内衬管 l i n e r 通过各种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在原有管道内形成的管道 内衬。 2.1. 16 折叠管 f o l d e d pi pe 将圆形管材通过压制、折叠而成的“ C ”形 或 “ U”形断面 的管道。 2.2符号 2. 2. 1尺寸 3 D -一螺旋缠绕内衬管平均直径; d l一闭气试验管道内径; - t m a x一原有管道的最大内径; n 原有管道的最小内径; D o 内衬管管道外径; D j - 内衬管管道内径; De 原有管道平均内径; H s- 管顶覆土厚度; Hw- 管顶以上地下水位高度; H - 管道敷设深度; I- 内衬管单位长度管壁惯性矩; L- 工作坑长度; R 管材允许弯曲半径; SDR- 管道的标准尺寸比; t 内衬管的壁厚。 2. 2.2 系数 弹性支撑系数; c - 椭圆度折减系数; K- 圆周支持率; K t - 系数; N- 安全系数; n- - -粗糖系数; ne 原有管道的粗糙系数; n \ 内衬管的粗糙系数; Q 原有管道的椭圆度; Rw 水浮力系数; S- 管道坡度; y - 泊松比。 2. 2.3荷载和压力 F - 允许拖拉力; 4 地下水压力; 压力管道内部压力; 管道总的外部压力; 活荷载。 模量和强度 一初始弹性模量; 一长期弹性模量; - - 管侧土综合变形模量; 一管材的屈服拉伸强度; 一内衬管长期弯曲强度; 一内衬管长期抗拉强度。 其他符号 一管道修复前后过流能力比 流量; 一允许渗水量; 一渗漏速率; 土的重度。 3基 本 规 定 3 . 0 . 1 敷设于交通繁忙、新建道路、环境敏感等地区的排水管 道的修复更新应优先选用非开挖修复更新技术。 3. 0. 2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应根据管道安全检测评估鉴定报告 进行设计,并确定修复或更新方法。 3 . 0 . 3 管道结构性修复更新后的使用期限不得低于5 0年;利用 原有管道结构进行半结构性修复的管道,其设计使用年限应按原 有管道结构的剩余设计使用期限确定,对于混凝土管道,半结构 性修复后的最长设计使用年限不宜超过3 0年。 3. 0 . 4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所用的管材、管件、构 ( 配)件等 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应具有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 告和使用说明书。 3 . 0 . 5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 JJ 6 的有关 规定。 3. 0.6 当施工需进行局部开挖时,开挖前应取得相关部门的 批准。 3 . 0 . 7 管道修复更新完成后,应对内衬管与检查井的接口处进 行处理。 3 . 0 . 8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所产生的污物、噪声及振动应符合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3. 0. 9 非开挖修复工程应在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6 4材 料 4. 0 . 1 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选用P E 管材时,应选择P E 8 0或 P E 100管材,P E 管材性能应满足表4. 0. 1 的要求。 表4. 0.1 PE管材性能 性能 MD P E P E 8 0H D P E P E 8 0 H D P E P E I 00 试验方法 屈服强度 MP a 18 20 22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 2 部分 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 B /T 1040. 2 断裂伸长率 350 350 350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 2 部分 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 B /T 1040. 2 弯曲模量 MP a 6008 009 00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G B /T 9 341 4. 0. 2原位固化法使用的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管可由单层或多层聚酯纤维毡或同等性能的材料组成, 并应与所用树脂兼容,且应能承受施工的拉力、压力和固化 温度; 2软管的外表面应包覆一层与所采用的树脂兼容的非渗透 性塑料膜; 3多层软管各层的接缝应错开,接缝连接应牢固; 4软管的横向与纵向抗拉强度不得低于5MP a ; 5玻璃纤维增强的纤维软管应至少包含两层夹层,软管的 内表面应为聚酯毡层加苯乙烯内膜组成,外表面应为单层或多层 抗苯乙烯或不透光的薄膜; 7 6软管的长度应大于待修复管道的长度,软管直径的大小 应保证在固化后能与原有管道的内壁紧贴在一起; 7 应提供软管固化后的初始结构性能检测报告,并应符合 本规程第7 . 1. 10条的规定。 4 . 0 . 3 机械制螺旋缠绕法所用型材应为带状型材,可由P V C - U 或加钢片的复合材料制成,带状型材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4. 0 . 4 管片内衬法所用片状型材可由不锈钢或P V C - U 制成, 型材表面应光滑,并应具有耐久性及抗腐蚀性。 4 . 0 . 5 当采用折叠内衬法、缩径内衬法时,所用P E 管材进行 折叠、缩径后应进行复原试验及性能检测。螺旋缠绕带状型材以 及管片内衬所用片状型材应进行抽样检测,试验要求和抽样检测 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刚度系数和接口严密性测试应按 本规程附录B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 4 . 0 . 6 在同一个修复更新管段内应使用相同型号、同一生产厂 家的管材或型材,管材或型材不得存在可见的裂缝、孔洞、划 伤、夹杂物、气泡、变形等缺陷。 4. 0. 7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所用成品管道或型材应有清晰的标 注,折叠管的标注间距不应大于3m 。带状型材的标注间距不应 大于5 m ,片状型材应每片进行标注。 4. 0. 8 内衬管或型材的运输和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厂预制折叠管应采用非金属缠绕带进行捆扎并缠绕在 卷筒上进行运输,缠绕带的层数和间距应根据管道的直径、壁 厚、材料等级、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 2机械制螺旋缠绕法使用P V C - U 带状型材应连续地缠绕 在卷筒上储存和运输。 3内衬管或型材的储存和运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埋地 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 JJ 143的有关规定。 4. 0. 9 不锈钢套筒法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用材料应无毒、无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对环境无 污染。 止水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止水材料可由海绵、发泡胶或橡胶材料组成; 2 发泡胶应采用双组分,在作业现场混合使用; 3 发泡胶固化时间应可控,固化时间宜在30m i n 〜 120m i n ; 4 橡胶材料应做成筒状,附在不锈钢套筒的外侧,橡胶 筒的两端应设置止水圈。 不锈钢套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锈钢套筒应采用T304及以上材质; 2 不锈钢套筒的厚度应根据选用的材质和管径来确定; 3 不镑钢套筒的两端应加工成喇叭状或锯齿形边口等, 边口宽度宜为20m m ; 4 止回扣应能保证卡住后不发生回弹,且不应对修复气 囊造成破坏。 5设 计 5.1 一 般 规 定 5 . 1 . 1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设计前应详细调查原有管道的基本 概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现场施工环境。 5 . 1 . 2 对原有管道的缺陷应进行检测与评估,并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 JJ 18 1的有关规 定。当管段结构性缺陷等级大于D I 级时应采用结构性修复,当管 段结构性缺陷类型为整体缺陷时应采用整体修复。 5.1. 3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原有管道地基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2修复后管道的结构应满足受力要求; 3修复后管道的过流能力应满足要求; 4修复后管道应满足清疏技术对管道的要求。 5 . 1 . 4 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的工法特征可按表5.1.4的规定 选取。 表5.1. 4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的工法特征 非开挖修 复更新 方法 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适应管径 m m 内衬管材质 对工作 坑的 需求 注浆需求 最大允 许转角 可修复原 有管道截 面形状 局部或 整体修复 穿插法 200 P E 、P V C - U 、 玻璃钢、 金属管等 需要 根据设计 要求 0 圆形整体修复 原位 固化法 翻转式 20027 00 拉入式 2002400 玻璃纤维、 针状毛毡、 树脂等 不需要不需要45。 圆形、 蛋形、 矩形等 整体修复 10 续表5.1.4 非开挖修 复更新 方法 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适应管径 m m 内衬管材质 对工作 坑的 需求 注浆需求 最大允 许转角 可修复原 有管道截 面形状 局部或 整体修复 碎 ( 裂) 管法 2001200P E 需要不需要 7 圆形 整体更新 折 叠 内 衬 法 工厂 折叠 200〜450P E 不需要 或小量 开挖 不需要15圆形整体修复 现场 折叠 200〜1400P E需要不需要15圆形整体修复 缩径 内衬法 200〜1100P E 需要不需要 15。圆形整体修复 机械制螺 旋缠绕法 200〜3000 P V C - U 、 P E 型材 不需要 根据设计 要求 15 圆形、 矩形、 马蹄形等 整体修复 管片 内衬法 8 00〜3000 P V C - U 型材、 填充材料 不需要需要 15 圆形、 矩形、 马蹄形等 整体修复 不锈钢 套筒法 200〜1500 止水材料、 不锈钢套筒等 不需要不需要 圆形局部修复 点状原位 固化法 200〜1500 玻璃纤维、 针状毛毡、 树脂等 不需要不需要 圆形、 蛋形、 矩形等 局部修复 5.1. 5对相同直径且管道转角符合本规程表5. 1. 4的规定的管 道,可按同一个修复段进行设计,否则应按不同管段进行设计。 5. 1. 6非开挖管道修复更新工程所用管材直径的选择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穿插法所用内衬管的外径应小于原有管道的内径,但其 减少量不宜大 于原有 管道内径 的10,且减少量不应大 11 于 50m m ; 2机械制螺旋缠绕法内衬管的内径不宜小于原有管道内径 的 9 0; 3折叠内衬法内衬管外径应与原有管道内径相一致,缩径 内衬法内衬管复原后宜与原有管道形成紧密配合; 4原位固化法所用软管外径应与原有管道内径相一致。 5 . 2 内衬管设计 5 . 2 . 1 当采用穿插法、原位固化法、折叠内衬法或缩径内衬法 进行管道半结构性修复时,内衬管最小壁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衬管壁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 2.1- 1 5. 2.1- 2 9 100 X D E D m i n 或 g 100 X D g D e 5. 2.1- 3 式中 t- - - - 内衬管壁厚(mm; Do- - - - 内衬管管道外径(mm; K圆周支持率,取值宜为7 .0; El内衬管的长期弹性模量( M P a , 宜取短期模量 的 50 ; C椭圆度折减系数; P内衬管管顶地下水压力( MP a ,地下水位的取值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 范G B 50332的有关规定; N安全系数,取 2.0; -2KEhC _PN1-ju2 C 1 1 -SL 100 J 1 丄丫 iooJ 12 泊松比,原位固化法内衬管取0.3,PE内衬管 取 0.45; q原有管道的椭圆度( % ,可取2 ; D e 原有管道的平均内径( m m ; D mn原有管道的最小内径( m m ; 原有管道的最大内径( mm 。 2当内衬管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原位固化法内衬管 的标准尺寸比( S D i O 不得大于100,PE内衬管的标准尺寸比 SDR不得大于42。 3当内衬管椭圆度不为零时,按 式 ( 5. 2. 1- 1计算的内衬 管的壁厚最小值不应小于下列公式计算结果 L54 1 4 s d 2- -5 1 I o S D 為 5. 2. 1- 4 SDR 5. 2. 1- 5 式中SDR管道的标准尺寸比; 九内衬管材的长期弯曲强度( MP a ,宜取短期强 度的50。 5 . 2 . 2 当采用穿插法、原位固化法、折叠内衬法或者缩径内衬 法进行管道结构性修复时,内衬管最小壁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衬管壁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 2 1 t 0. 7 21D 0 E l X R w X B , x E s 5. 2. 2- 1 gt 0. Q 09 8 1H W Z -X Rw -hWs 5. 2.2- 2 式中h管道总的外部压力( MP a ,包括地下水压力、上 覆土压力以及活荷载; R.水浮力系数,最小取0.67 ; B f弹性支撑系数; Es管侧土综合变形模量( MP 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 B 50332的规 定确定; Hw管顶以上地下水位高( m ; 7 一“ 土 的重 度 ( k N /m 3 ; H管道敷设深度; Hs 管顶覆土厚度( m ; Ws 活荷载( MP a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工 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 B 50332的规定确定。 2内衬管最小壁厚还应满足下式规定 0 J | 7 3 D o 5.2.2-5 式中E内衬管初始弹性模量( MP a 。 3结构性修复内衬管的最小厚度还应同时满足本规程公式 5.2. 1- 1 和 ( 5. 2. 1- 4 的要求。 5 . 2 . 3 当采用碎( 裂)管法更新管道时,应按新建管道的要求 设计管道壁厚,更新管道标准尺寸比的最大取值应符合表5. 2. 3 的规定。 表5. 2. 3更新管道标准尺寸比的最大取值 覆土深度(mSDR 0〜5. 021 5.017 5. 2. 4机械制螺旋缠绕法内衬管刚度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内衬管贴合原有管道机械制螺旋缠绕法半结构性修 复时,内衬管最小刚度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4 D DQ- 2 h - y 5. 2.4-2 式中El 内衬管的长期弹性模量(MPa; I- - -内衬管单位长度管壁惯性矩( m m 4 /mm ; D内衬管平均直径( m m ; K圆周支持率,取值宜为7 .0; -带状型材高度( m m 3 带状型材内表面至带状型材中性轴的距离( m m ; I J .泊松比,取 0.38 。 2采用内衬管不贴合原有管道机械制螺旋缠绕法半结构性 修复时,内衬管与原有管道间的环状空隙应进行注浆处理,且内 衬管最小刚度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 r P N D 3 / C O “、 ElI 8 K f - l C 5. 2. 4- 3 s i n c o s - K\ s i n 专c o s 5. 2. 4- 4 2 2 2 2 式中 c p未注浆角度( 图 5. 2. 4 ; K,与未注浆角度p 相关的系数,K取值与未注浆角 度的关系应符合表5. 2. 4 的规定。 表5. 2 .4 K ,取值与未注浆角度的关系 2cp 。 )1020304050607 08 09 0 51. 525. 7 617. 1812. 9 10. 338 . 627 .46.55. 7 8 2cp 10011012013014015016017 018 0 5. 224. 7 64. 374. 053. 7 83. 543. 343. 163.0 3当采用内衬管贴合原有管道机械制螺旋缠绕法结构性修 复时,最小刚度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4当采用内衬管不贴合原有管道机械制螺旋缠绕法结构性 图5. 2. 4未灌浆角度示意图 1 一原有管道;2浆体;3螺旋缠绕内衬管;f 未注浆角度 修复时,应对环状空隙内进行注浆,原有管道、并应确认内衬 管、注浆体和原有管道组成的复合结构能承受作用在管道上的总 荷载。 5当采用机械制螺旋缠绕内衬法进行结构性修复时,内衬 管最小刚度系数E i J还应同时满足公式( 5. 2. 4- 1 的要求。 5 . 3 水 力 计 算 5 . 3 . 1 管道内流量可按下式计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