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X在加氢精制装置加热炉入口管道布置的应用.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CFX在加氢精制装置加热炉入口管道布置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CFX在加氢精制装置加热炉入口管道布置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CFX在加氢精制装置加热炉入口管道布置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船管 恭 石油 化 工 设 计 P e t r o c he mi c a l De s i g n C F X在加氢精制装置加热炉入 口管道布置的应用 崔绍华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 0 0 1 0 1 摘要传统管道优化是通过工程经验摸 索前进, 存在调整风险大、 验证周期长的缺点, 随着计算机技 术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通过 C F X模拟计算可以为管道优化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加氢精制装置中加热 炉入口管道布置的两种方案做了对比分析, 根据 B a k e r 流型图确认 了管道内介质流型, 为 C F X模拟计算 提供依据, 以 C F X计算结果, 从减少震动和均匀分配流量两个方面论证了不同方案的优劣, 为工程设计提 供 了一种新 的分析方 式。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管道水力学计算C F X模拟 加热炉是加氢精制装置中主要的热能供应设 备 , 其能耗 占据整个装置 能耗 的 3 0 % 。气液两相 流的加热炉进 、 出口管道要求对称布置 , 如果炉管 内介质分配不均 , 极 易引起 管 内介质裂解、 结焦 , 造成管壁温度急剧上升, 加剧炉管的腐蚀, 引起炉 管鼓包 、 破裂 , 同时增加管 内压力降 , 使 加热炉操 作性能恶化 , 迫使装置不得不提前停运 , 而加热炉 入 口管道的布置对炉管内介质分 配起到决定性作 用 , 因此加热 炉人 口管道 的布置对整个装置 的运 行效率有 着重 要 的意义 _ 1 J 。在管 道 的布置 过程 中, 通常是根据工程经验对管道进行改造调整 , 但 调整风险大 , 验证周期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 流体力学的发展, 加热炉管道的设计可以从传统的 经验设计 向 C F D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F l u i d D y n a m i c s 与 实际验证相结合 的设计方式过渡。计算流体力学 模拟具有周期短 、 成本低、 可视性 强, 能提供管道 内部流体的全流场流动细节且不受模型尺寸限制 等优点 , 该方式 已经在石油化工行业 中得到 了广 泛的应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后处理软件 A N S Y S C F X软件 J , 模 拟加热炉入 口管道布置 的两种设 计方案 , 对管道 内流场 的速度分布和管道质量 流 量分布进行对 比分 析, 考察两种方案 中管道 内介 质对管道的激振力及管道内物料的分配效果 。 1 计算模型的建立 1 . 1 管道布置类型 1 方案一 根据石油化工压力管道设计 手册 中对加热炉 的管道布置要求 加氢 精制装置 中 加热炉进 口管道为原料与氢气 的混合 物 , 当两路 或 多路进料时 , 为保证两路流量分配均匀、 减少 震动, 在分支 前应有 2 0~2 5倍公称 直径 的直管 段 , 并有至少 2 m的高差 , 如图 1 所示。 图 1 方案一加热炉入口管道布置 2 方案二 在工程化过程 中根据不 同装 置实 际需求, 考虑到管道震动、 现场支架设置、 平台布置 等限制 , 提出另外一种管道布置方式 , 如图 2所示。 图2 方案二加热炉人口管道布置 1 . 2 管道水力学计算 对于加热炉进 口管道 , 可 以假定其 为绝热两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41 0 。 作者简介 崔绍华, 男, 2 0 0 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过 程机械专业, 工学硕士, 工程师, 长期从事石化装置的 配 管设 计 工作。联 系电话 0 1 08 4 8 7 5 0 5 2; Em a i l c u i s h a o h u a . s e i s i n o p e c . e o m 2 0 1 3年第 3期 第 3 0卷 崔绍华. C F X在加氢精制装置加热炉入 口管道布置的应用 2 5 相流流动模型 J ,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 管道 内介质 高速流动 , 部分液相会蒸 发、 分解 为气相 , 部分气 相也会溶解 、 吸附于液相之 中, 两种相态持续不断 的发生变化 , 同时 , 流型还与管道 尺寸、 管截 面形 状 、 管道角度、 管道加热状态 、 所处 的重力场、 介质 的表面张力 、 壁面及相界 面间的剪切应力等 因素 有密切关系。两相流流型 的不同会影 响模拟 的计 算结果 , 故首先根据物料物性判定其流型。 贝克模型主要用于计算水平或微小倾角的气 液两相管路 , 根据 B a k e r 理论 j , 如 图3所示 , 通过 计算其 x轴 x 为8 6 . 9 4 3 6 , Y轴 BY 为2 7 9 7 7 . 3 3 。 将对应结果标示在 B a k e r图中 位 于 图 3中 “ ▲” 所示位置 , 介质流型位 于环形流 区域 , 表 明 在 6 . 5 r n长 的水平管道 中介质气相 流速足够大 , 气相位于管 中心 , 液膜沿管 内壁分布 , 液滴由于重 力作用向下沉降, 被气相带动 向前运动 , 管上壁液 膜略薄于管下壁液膜 , 气液混合均匀。 1 0 0 1 O \ \ \ . 弥 散 流 l 状 分 流 层、 \ 环 状 流 ▲ ’ 泡 状 流 入 。 \ - - _ , 弹 状 ’流 \ \ . 、 ‘ 、 光 滑 流 层 \ 塞 状 流 \ \ 1 . 3 建 立 物理模 型 分别用 I n v e n t o r 对 方案一和方案二 的规划建 立物理模型。 管道起始 点经过 4次改变 方 向到 达大 于 2 0 倍管径的直管段 , 其 目的是为增加管道柔性 , 以满 足管道应力需求 , 同时也便于支架的设置。 经过对管道进 行 网格化处理 , 方案一节 点数 为2 0 9 4 2 4 个, 单元数为6 9 7 9 4 6 个, 方案二节点数 为1 9 0 5 7 8 个 , 单元数为6 0 7 3 6 1 个 。 2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2 . 1 加热炉入 口管道布置要求 加热炉人 口管道内物料为气、 液混合两相流, 且气液两相均保持较高 的流速, 当管道 内介质流 动方向发生改变时 , 介 质对管道的脉动冲击力会 诱发管道产生振动 , 故 该管道在设计时除 了要考 虑管道 自身的热补偿、 管道本身应力、 管道材质 外 , 还应满足管道 内介质流量分配均匀 、 极值流速 尽量低的要求 。 利用 C F X软件计算了两种方案在相同条件下 管道内介质分配情况和极值流速值 , 其 中主管直 径 D N 3 0 0 mm, 分支管直径 D N 2 0 0 m m, 三通前水 平管道长度为 6 . 5 IT I , 大于 2 0倍公称管径 , 立管长 度为 2 . 5 m, 大于石油化工压力管道设计手册 中对 立管的大于 2 m的要求 , 两种方案管道布置形式 、 管道长度 、 方向均相同。 2 . 2 管道内流场速度分布 对于气液两相流动而言, 其流型具有结构性 和随机性 J 。结构性 体现为 流动条件 和参数 的 变化引起流型的改变 意味着结构性的变化 , 当这 些条件和参 数在一定 范围 内变化时 , 流动结构是 基本稳定的 ; 随机性则体现为 不同流型下 , 每个 时刻流动 状态 的参 数都呈现 为较 强的不 可预测 性 , 这时候的流动规律在更多意义上是可统计 的。 本文模拟时考虑条件 和参数一定 , 即两相流流型 不变。对于管道水平截面绝对速度则从随机性考 虑 , 如图 4所示 , 方案一 中介质 以 1 3 . 8 9 m/ s的初 始速度流人 , 经过 C F X模拟计算 , 管道 内极值流速 为 2 6 . 6 3 8 m / s , 位置位 于三通处 。由管道水力学 计算可知, 在水平管道 内介质为环形流型 , 经过弯 头介质流向发生 9 0 。 改 变, 由于介质 速度较 大, 在 离心力的作用下, 气液两相发生部分分离, 液相更 多的位于弯头外侧 , 气相位 于弯头内侧 , 管道 内介 质混合状态发生变化 , 弯头处 的流速 明显大于 内 侧介质, 管底液相 流速大于管上壁气相流速。在 速度及重力 的共 同作用 下, 经过一定 的直管段距 离, 气液两相又逐渐重新混合, 形成较为均匀的环 形流状 态 ; 如 图 5所 示 , 方 案 二 中介 质 同样 以 1 3 . 8 9 m / s 的初始速度流入 , 管道 内介质条件与方 案一中介质条件完全相 同, 其三通之前 的管道流 型、 速度分布与图 4相 同, 管道 内介质在三通处进 行了重新分配, 由于减少了 2 . 5 m 的立管长度 , 管 道内介质流速没有产生由于重力加速度引起 的速 ∞ ∞ 襦 型 流 m 克 贝 图 2 6 石 油 化 工 设 计 2 0 1 3 年第 3 期 第 3 0卷 度增加 , 同时由于减少了一个弯头, 气液两相在均 匀混合 的状态下进行 了再分 配, 在三通处介质产 生了极值流速 , 其速度为 2 5 . 4 6 3 m / s , 比第一种方 案降低了4 . 4 %。该极值流速是由介质高速脉动 冲击管道方向改变引起的, 三通处流体的动量脉 动变化会引起 管道 介质对三通产生激振作用 , 故 极值流速越高, 其对管道的脉动冲击力越大, 更容 易引起管道震动 , 第二种方案极值 流速较第一种 方案小 , 其引起的管道震动也相对较小 , 故从减少 震动方面考虑 , 第二种方案为优。 ._ _- 一 人 , 图 4 方案一管道水平截面绝对速度矢量 图5 方案二管道水平截面绝对速度矢量 2 . 3 管道质量流量分布 根据 C F X对方案一和方案二两种不 同管道布 置形式的模拟计算 , 方案一 中, 左下侧分支管质量 流速为 3 2 . 2 5 6 9 k g / s , 右上侧分支管质量流速为 3 0 . 0 5 2 3 k g / s , 即每秒钟两分支管存在 6 . 8 3 % 流 量偏差 。方 案 二 中左 下侧 分 支 管 质 量 流 速 为 3 1 . 1 2 7 4 k g / s ,右 上 侧 分 支 管 质 量 流 速 为 3 1 . 1 7 4 k g / s , 每秒钟两分支管存在 0 . 1 5 %质量偏 差。由水利学计算结 果可知 , 方案一 中管道 内介 质在经过长度 为 6 . 5 m 的直管段运行后 , 气液 两 相混合得较为均匀, 处于较为理想的环形区, 管内 介质经过弯头流向改变 , 在速度的作用下 , 液体甩 向弯头外侧 , 气体集 中于弯头 内侧 , 气液产生部分 分离 , 经过弯头后 , 在 2 . 5, m长 的竖直管道 中, 液 体在离心力 和重力 的共 同作用加速 向下 , 气 液未 能形成完全混合 , 流场 的不对称性 和不稳定 性增 强 , 导致了管内介质脉动的强度加 大, 引起在三通 处介质分配不均匀 , 从而在管道 的分 支管 处流量 产生 6 . 8 3 % 偏 差 , 在方 案二 中管道 内介 质经 过 6 . 5 m长 的直管段运行 后 , 气 液两相 混合较 为均 匀 , 在三通重新分配时 , 介质分配结果较第一种方 案更为均匀 , 从而形成在管道 的分支 管处质量流 量偏差仅为 0 . 1 5 % , 对 比可知 , 方案二在管道内介 质分配方面要优于方案一。 3结语 气液两相 流动具 有明显的流动界面 , 管道 内 介质流型不 同分析结果亦不一致 , 本文先通过水 力学计算 , 用 贝克 流型图确定 水平管道 内介质流 型为环型流 , 即在 6 . 5 m水平管道 中介质气相 流 速足够大 , 气相位于管 中心流动形成气核, 液膜沿 管 内壁分布 , 液滴 由于重力作用 向下沉降 , 被气 相 带动向前运动 , 管上壁液膜略薄于管下壁液膜 , 气 液混合均匀的流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 C F X对管道 内介质进行 了模拟计算 , 对两种方案下 的管道 内 流场速度分布 、 管道出 口质量流量分布进行 了对 比分析 , 得 出方案 二要 优于方案一 的结论。因此 本文的计算分析结果从定性 和定量的角度为设 计 人员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1 ] 钱家麟, 于遵宏, 尹朝曦, 等. 管式加热炉[ M] . 北京 中国石 化 出版社 , 2 0 0 3 7 6 . [ 2 ] 刘志远, 郑源, 张文佳, 等. A N S Y S C F X单相流固耦合分析 的方法[ J ]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 0 0 9 , 2 8 2 2 9 3 1 . [ 3 ] 张德姜, 于浦义, 唐永进. 石油化工压力管道设计手册[ M] . 北京 中国石化 出版社 , 2 0 0 5 4 6 4 . [ 4 ] L i x i n C h e n g G h e r h a r d t J o h n R . T h o m e T w o P h a s e F l o w P a t t e ms a n d Fl o w P a t t e r n Ma p sF u n d a me n t a l s a n d Ap p l i c a t i o n s . T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AS ME 2 0 08 . [ 5 ] B a k e r , O .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F l o w o f O i l 蚰d G a s [ J ] , O i l G a s J . 1 9 5 4 . [ 6 ] 劳力云 , 郑文初 , 吴应湘 , 等. 关于气液 两相流流 型及其判别 的若干问题[ J ] . 力学进展 , 2 0 0 2 , 3 2 2 2 3 5 2 4 8 . 檄 辫 黧 潍 避 I l ■ ■ ■ l睁 醢 ■ ■ ■ ■ ● ● ● l忡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