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2期 2 0 1 0年 3月 锅炉制造 BOI LER MANUFACTURI NG No . 2 Ma r . 2 Ol O 文章编号 C N 2 31 2 4 9 2 0 1 0 0 2 0 0 1 2 0 5 4 1 0 t / h劣质烟煤锅炉掺烧褐煤 改造技术研究 吴景兴 , 刘景军 , 卢新川 , 陈永亮 , 李志勇 1 . 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 1 0 0 0 6 ; 2 . 二道江发电公司, 吉林 通化 1 3 4 0 0 3 ; 3 . 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 赤峰 0 2 4 0 0 7 摘要 二道 江发电公司煤源严重不 足 , 为最大 限度 掺烧褐煤并能单烧 当地劣质烟煤 , 在 21 0 0 MW 机组锅 炉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抽取中温炉烟加入制粉系统干燥介质, 同时对热风送粉系统加入调温风的改造方案, 以降低制粉系统末端氧量以及送粉系统输送介质的温度, 提高制粉、 送粉系统防爆能力和制粉系统的干燥能 力以及双通道燃烧器对有较大差异煤种的适应能力。运行表明, 改造效果显著, 锅炉具备掺烧褐煤 5 0 %的能 力 。 关键词 掺烧褐煤; 中温炉烟; 制粉系统; 防爆; 干燥出力 中图分类号 T K 2 2 3 文献标识码 A Re f o r m Te c h n o l o g y Re s e a r c h o f 4 1 0 t / h Po o r b i t u mi t e Bo i l e r Bu r n i ng Li g n i t e W u J i n g x i n g , L i u J i n g j u n , L u X i n s h u a n , C h e n Y o n g l i a n g , L i Z h i y o n g 1 N o t h e a s t E l e c t ri 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 o . , L t d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0 6 , C h i n a ; 2 . E r d a i a n g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C o m p a n y , T o n g h u a 1 3 4 0 0 3 , C h i n a ; 3 . J i n g n e n g C h i f e n g E n e r g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 , L t d , C h i f e n g 0 2 4 0 0 7,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s E r d a i a n g E l e c t ri c P o w e r C o m p a n y i s h e a v i l y s h o r t i n c o a l r e s o u r c e , t e c h n o l o gy r e f o r m i s ma d e i n 2 1 0 0MW u n i t t o bl e n d l i g n i t e a n d t o b u r n l o c a l p o o r c o a l s i n g l y t o a g r e a t e x t e n t . Ex - t r a c t i ng i n t e rm e d i a t et e mp e r a t u r e g a s i s us e d t o a dd i n t o d r y me d i a o f p u l v e r i z i n g s y s t e m , me a n t i me t h e r e f o rm s c h e me o f a d d i ng t e mp e r i n g a i r i n t o t he rm a l wi n d po wd e r f e e d i n g s y s t e m . t o r e d u c e e n d o x y g e n o f p u l v e riz i n g s y s t e m a n d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c o n v e y i n g me d i a i n p u l v e riz i n g s y s t e m.Op e r a t i n g e x pe rie n c e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r e f o rm e f f e c t i s r e ma r k a b l e, a n d b o i l e r h a s 5 0% a b i l i t y o f b l e n d i n g l i g ni t e . Ke y wo r d s b l e n d i n g l i g n i t e; i n t e rm e di a t e t e mp e r a t u r e g a s ; p u l v e riz i n g s y s t e m ; e x p l o s i o n p r o t e c t i o n; d ry o u t p u t o引言 纂 荔 拿 蓑 是 耋 针对通化地区煤源严重不足和煤炭用量迅猛 爆煤种 , 与原设计煤种差异较大 , 掺烧后制粉系统 增加的问题 , 二道江发电公 司掺烧蕴藏丰富且价 防爆与干燥 出力问题 , 以及送粉系统的防爆 、 燃烧 收稿 日期 2 0 0 91 1 2 2 作者简介 吴景兴 1 9 6 5一 , 男 , 1 9 9 8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 , 工学硕士, 高级工程师, 现在东北 电科院有 限公 司锅炉技术研究所从事 技术工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2 期 吴景兴, 等 4 1 0 t / h劣质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改造技术研究 l 3 器烧损和锅炉严重结焦 问题非常突 出。因此 , 对 7号炉进行制粉系统改造。改造工程于 2 0 0 6年 1 2 月份完成 , 试验结果表明, 制粉系统防爆能力、 干燥 能力大幅提高, 燃烧器 区域未见严 重结焦现象, 应 用效果 良好 , 至今未发生一起爆炸事故 , 而且锅炉 效率基本未变 , 改造后的 7号 炉能够大 比例掺烧 褐煤 , 能够适应特性差异挥发分较大的煤种。 1 设备概况 1 . 1 锅炉本体 二道江发 电公 司 7号 炉为 H G一 4 1 0 / 9 . 8一 Y M1 2型锅炉, 属于超高压 、 单锅筒 自然 循环 、 集 中下降管 、 倒 u型布置 的煤粉炉 , 无 中间再热器 , 排渣方式为固态排渣 。1 9 9 2年 6月 6日投产运 行。尾部竖井烟道中交错布置着上级省煤器 、 上 级空气 预热器 、 下级省煤 器和下级空气预热器。 烟气经电除尘器除尘净化后排人烟囱。过热蒸汽 温度通过调整 I、 Ⅱ级喷水减温 器的喷水量的大 小来调节 , 其中 I级喷水减温作为粗调 , Ⅱ级喷水 减温为细调。 1 . 2 燃烧 系统 锅炉采用正四角切 向布置的燃烧方式 , 在炉 膛中心形成的假想切 圆直径为 4 , 1 0 6 0 m m, 共有 l 2个单支容量 为 1 2 t / h的煤粉燃烧器 , 分上 、 中、 下三层布置。其中, 上层设有 4个直流煤粉燃烧 器 , 中、 下层各 布置 4个双 通道煤粉燃 烧器。另 外 , 还设有一层向下倾斜 7 。 的三次风喷 口。 锅炉配有两套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 统 , 并配有两台排粉机 , 原设计采用热风、 温风 、 冷 风为干燥介质 , 热风温度设计为 3 5 2℃ , 温风温度 设计为 1 5 5℃ , 送粉方式采用热风送粉 。制粉系 统设计参数见表 1 所示。 表 l 制粉 系统部分设计参数 2 主要技术 改造 2 . 1 掺烧褐煤主要问题及主要技术措施 中储式制粉系统运行时其煤粉浓度均处于易 爆范围, 而且设备繁多、 结构特殊 、 管路复杂 , 不可 避免的存 在积粉部位 和流动死 区及其 引发的阴 燃 。并且褐煤挥发分较高 , 易燃易爆 。同时, 水分 又高 , 制粉系统干燥出力严重不足 , 磨煤机 出口温 度经常低于5 0℃ , 低于煤粉露点温度 , 粉仓温度 在 4 5℃左右 , 煤粉极易粘结在磨煤机人 口、 制粉 系统管道 、 粉仓等设备上 , 因此 , 大大增加 了煤粉 自燃 、 爆炸的几率, 制粉系统防爆 、 干燥 问题最为 突出, 亟待解决 。 另外 , 当锅炉采用热风送粉时 , 一次风粉混合 风温为 2 3 0℃左右 , 而褐煤挥发分析 出最低温度 1 2 0℃ , 混配褐煤后一旦 发生煤 粉沉积 或管道风 速过低 , 一次风管道将存在安全 隐患。采用双通 道煤粉燃烧器燃用高挥发分褐煤时容易造成燃烧 器喷口烧损 、 喷口附近结焦等问题 。 要想实现大 比例掺烧褐煤 , 必须 同时解决制 粉系统爆炸 、 干燥 出力不足以及一次风送粉系统 爆炸与双通道燃烧器烧损 、 燃烧器区发生严重结 焦的的技术难题。因此 , 提 出了大幅度降低 氧气 浓度 , 消除制粉系统爆炸条件 , 抽取转向室处中温 炉烟作为干燥介质 , 并对热风送粉系统加人 调温 风的技术方案。 2 . 2 计算结果 2 . 2 . 1 制粉 系统改造计算 1 设计煤 质。根据 地煤特性 和霍林 河褐煤 特性 , 具体见表 2所示。以 7号 炉褐煤掺烧 比例 5 0 %为依据进行制粉系统改造计算。 表 2 中温炉烟系统改造设计煤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4 锅炉制造 总第 2 2 0期 2 制粉系统计 算。制粉系统进行 了中温 炉 烟改造设计 , 主要设计参数见表 3所示 。 表 3 制粉 系统改造计算结果 2 . 2 . 2 送 粉 系统改造 计算 锅炉原设计采用热风送粉方式 , 热风温度为 3 5 2℃ , 当掺烧易着火和燃尽的褐煤 , 过高的风粉 混合温度会对锅炉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为确保掺 烧褐煤后燃烧器的安全 , 减少锅炉结焦因素, 将制 粉系统原有 的热风送 粉系统改造为 “ 热 风 温 风” 方式送粉系统 。设计计算主要参数见表 4所 示 表4 送粉系统改造计算 单烧烟煤或掺烧 3 0 %褐煤时, 磨煤机出 口温度经 常低于5 0℃ , 甚至有时严重影响锅炉出力。从表 4可知 , 在机组负荷 7 5 M W 下 , 当 1号给煤机转速 从 2 9 0 r / m i n下降到 2 2 0 r / mi n时, 磨煤机出力从 5 9 t / h下 降到 4 0 t / h , 同时磨煤机出 口温度从 5 5 ℃上升到6 7℃, 提高幅度最大为 l 2℃。试验结 果表明, 给煤出力满足制粉系统改造设计条件时, 制粉系统干燥出力得到大幅提高。试验时具体数 据见表 5所示。 表 5 给煤量对投用中温炉烟 系统后制粉 系统的影响 3 . 1 . 2 大负荷下干燥 出力试验 当机组负荷从 7 5 MW 增加到 I O O MW 时, 中 温炉烟温度升高了4 6℃ , 热风温度升高了2 8℃。 在煤质以及运行方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 2号磨 煤机出口温度提高 l 6℃。 3 . 2 磨煤机入 口负压与制粉系统末端氧量关系 试 验 在电负荷 7 5 MW、 给煤量 5 7 t / h下进行试验 , 试验结果见图 1和图2所示。 { 擘 赠 E - 图 1 磨煤 机入 口负压与 中温炉烟量关系 3 试验结果 由 图1 可知 ,当磨煤机人 口负压从 5 0 0 P a增 3 . 1 提高干燥 出力试验 加到 8 5 0 P a时 , 中温炉烟流量从 3 3 7 0 0 m / h增 3 . 1 . 1 低 负荷下干燥出力试验 加到4 9 1 1 8 m / h , 制粉系统末端氧量由 1 7 . 5 %至 磨煤机额定出力为 4 5 t/ h , 制粉系统在雨季 1 5 . 6 %, 呈明显下降趋势。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2期 吴景兴, 等 4 1 0 t / h劣质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改造技术研究 1 5 咖j 骧 套 磊 磨 煤 机 入 口负 压 P a 图 2 磨煤机入 口负压 与制粉系统末端氧量关 系 在额定 给煤 量下 , 实 测磨 煤机 通风 量约 为 1 1 0 0 0 0 m / h , 高 出最 佳通 风 量 9 6 4 7 9 . 5 m。 / h 1 4 0 0 0 m / h , 说明 目前磨煤机通风量很大。 3 . 3 投用温风 系统试验 7号炉原设计 为采 用热风送粉方式 , 改造后 采用“ 热风 温风” 送 粉方式。图 3对 比了两种 不同方式对一次风温度影响程度。 一 一 赠 d Ⅱ 廷 杂 匿 ■ 热 、 冷风门 1 0 0 %、 0 % ■ 热 、 冷风门 1 0 0 %、 5 0 % 口 热 、 冷风门 1 0 0 %、 1 0 0 % l 2 3 4 5 6 7 8 9 1 0 l 1 l 2 一 次风管道号 图 3 投入温风 系统对一次风 粉温度的影响 由图 3可知 , 同样条件下 , 当温风门和热风 门 开度均 为 5 0 % 时, 热风温 度从 3 2 5 . 5℃下 降到 2 6 5 . 5℃ , 一次风温从 2 0 5℃下降到 1 6 8 q C, 降低 了3 7℃ ; 当温风门全开 , 热风门全关时, 热风温度 平均温度从 3 3 7 . 5℃下 降到 1 8 3℃ , 一次风粉平 均温度从 2 0 8℃下降到 1 0 9℃, 降低 了 1 0 0℃左 右。一次风粉温度的大幅降低能够避免一次风管 道着火爆炸、 燃烧器附近结焦和燃烧器的烧损。 3 . 4锅炉热效率对比分析 在投人中温炉烟系统以及温风送粉系统的条 件下 , 进行 7号炉掺烧褐煤和单烧地煤 的锅炉热 效率对 比试验 。由表 6分析可知 , 工况一实测锅 炉热效率 比工况二高 出 0 . 9 6个百分点。排烟温 度工况一较工况二高 5 . 4 6℃ 。 表 6 锅炉 效率对比试验结果 4 结 论 1 投人中温炉烟系统 , 提高磨煤机出 口温度 5~1 0℃ , 改善制粉系统干燥出力。 2 投人 中温炉烟系统 , 制粉系统末端氧量从 2 0 . 5 %左 右降低 到 1 6 %左 右, 下 降约 4个 百分 点 , 提高 了制粉系统防爆能力。 3 投用温风系统 , 一次风温度最大下 降幅度 约 1 0 0。 【 , 提高了送粉系统和燃烧器的安全性。 4 在机组 负荷 为 8 5 MW、 掺烧褐煤 5 0 % 、 投 人 中温炉烟系统 、 采用“ 热风 温风” 送粉方式的 工况下的锅炉热效率 比同样负荷 、 单烧地煤 、 未投 中温炉烟系统 、 采 用热风送粉方式 的工况的锅炉 热效率高 0 . 9 6个百分点。 5 通过改造 , 7号炉实现 了大 比例掺烧褐煤 的 目标。既可燃用地煤 , 又可燃用混煤 , 7号炉对 煤种的适应能力增强 。 5 技术指导 1 地煤和褐煤按照 1 1比例进行混配。 [ 下转第 2 2页] ∞ 卯 ∞ ∞ O 3 2 2 l l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2 锅炉制造 总第 2 2 0期 5 结束语 煤质变化不仅影响锅炉 的安全运行 , 同时也 影响锅炉的经济性。煤水分变化、 热值变化直接 影响着制粉系统调温风量的变化 , 而调温风的变 化影响到通过空气 预热器一次风量的变化 , 一次 风量的变化引起空气预热器吸热量的变化 , 从而 使排烟温度和锅炉效率发生变化。锅炉性能试验 时 , 煤质变化对锅炉效率的修正 , 一般情况下可以 采取 P T C 4 . 1的修正方法, 但我们建议应该采用 制造厂给出的修正曲线进行修正。因为制造厂给 出的修正曲线不仅考虑 了煤水分 、 热值变化 的修 正 , 而且考虑水分 、 热值变化后对制粉系统调温 风、 排烟温度的影响, 这是全面的, 符合实际的。 参考文献 [ 1 ] 严顺林, 电站锅炉排烟温度升高原因的归类分析, 中国电力 V o 1 . 3 3 . N o . 6 . J u n . 2 0 0 0 . [ 2 ] 曹伟.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降低排烟温度的影 响, 中国电力 V o 1 . 3 3 . No. 1 2 . N e c . 2 0 0 0 . [ 3 ] 哈锅厂为某电厂提供的锅炉效率修正曲线. [ 上接第 1 5页] 2 投入中温炉烟系统时 , 关断 门、 调节 门保 持全开 , 同时调节再循环开度和热风 门开度将磨 煤机入 口负压保持在 8 0 0 P a左右, 该 负压下对应 制粉系统末端氧量约为 1 6 %。 3 磨煤机出口温度在 6 0 7 0℃之间。 4 掺烧褐煤后 , 为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 1号 制粉 系 统 给 煤 机 转 速 保 持 在 1 4 0 r / m i n 一 1 9 0 r / m i n , 2号制 粉 系统 给煤 转 速适 合保 持 在 2 0 0 r / m i n~ 2 6 0 r / mi n , 给煤量控制在 4 0 t / h~ 5 0 t / h之间, 保证磨煤机 出 口温度不低 于 6 O℃, 粉 仓温度不低于 5 5℃。 5 送粉系统在单烧地煤 时可保持 热风门全 开 , 温风门全关 , 掺烧褐煤时, 温风门全开。 6 磨煤机启 、 停及断煤时 , 最易发生爆炸, 上 述条件下都应保证制粉系统有适量炉烟。如制粉 系统启动时, 应先投运抽热炉烟系统; 制粉系统停 运时, 应最后关闭抽热炉烟系统; 制粉系统发生断 煤时, 及时调整磨煤机入 口负压, 维持一定量热炉 烟 , 开大冷风门。 [ 上接第 l 8页] 图 5 锅炉蒸汽压 力模糊控制器控制回路仿真效 果图 参考文献 [ 1 ] 刘志远, 吕剑虹, 陈来九.智能 P I D控制器在电厂 热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J ]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2 .8 , 2 2 8 1 2 81 3 4 . [ 2 ] 潘立登, 潘仰东.系统辨识与建模[ M] . 北京 化学 工业出版社 , 2 0 0 4 . 9 61 0 4 . [ 3 ] 刘伯高, 俞金寿, 黄道.用改进型 R B F网络进行 催化剂活性估值[ J ] .化工学报,1 9 9 8 , 4 9 6 . [ 4 ] S .L u a , B . W.H o g g .D y n a m i c n o n l i n e a r m o d e l i n g o f p o we r p l a n t b y p h ys i c a l prin c i pl e s a n d n e u r a l n e t wo r k s [ J ] .E l e c t ri c al P o w e r a n d E n e r g y S y s t e m s .2 0 0 0 . 2 2 677 8. [ 5 ] 张传斌 , 王学孝 , 邓正隆.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模糊 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J ] .热能动力工程, 2 0 0 1 , 1 6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