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6期 2 0 1 4年 1 1 月 锅炉制造 B0I LER MANUFACTURI NG No . 6 NO V . 2 01 4 6 0 0 MW 超 临界锅炉低氮运行 条件下 的安全经济性研究 卢 熠 , 陈献春 , 陈 宇, 刘周扬, 林阿平 福建省 电力科学研 究院 ,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7 摘要 介绍了某电厂 6 0 0 M W 超临界机组前后墙对冲锅炉低氮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分析了水冷壁高温腐蚀 和氮氧化物产生的机理, 通过对运行氧量 、 煤粉细度、 燃烧器配风和燃尽风比例的调整, 有效解决了该电厂锅 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 同时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量, 有力的保证了锅炉的安全性 、 经济 性和环保性 。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对冲旋流燃烧器 ; 低氮燃烧; 高温腐蚀; 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 T K 2 2 3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 N 2 31 2 4 9 2 0 1 4 0 6 0 0 0 6 0 4 S t u d y o n S e c u r i t y a n d Ec o n o my o f 6 0 0M W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Bo i l e r u n d e r Lo w NOx Op e r a t i o n “ Y / , Ch e n Xi an c hu n, Ch e n Y u, L i u Zh o u y an g, Li n A’ pi n g F u j i a n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F u z h o u 3 5 0 0 0 7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a n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 n d a d j u s t me n t e x p e r i me n t o f o p p o s i t e s w i r l i n g b o i l e r l o w NOx c o mb u s t i o n o n 6 0 0MW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u ni t i n o n e p o we r p l a n t . I t a n a l y z e s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n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o r r o s i o n o f w a t e r w a l l a n d N O x p r o d u c t i o n . B y a d j u s t i n g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o p e r a t i o n o x y g e n c o n t e n t , f i n e n e s s o f p u l v e riz e d c o a l , a i r d i s t rib u t i o n o f b u r n e r , a nd o v e r fi r e a i r , t h e p a p e r s o l v e s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c o r r o s i o n o f b o i l e r wa t e r wa l l i n t h e p o we r p l a nt e f f e c t i v e l y, a n d i mp r o v e s b o i l e r t he r ma l e f f i c i e n c y, r e d u e e s NOx e mi s s i o n s, g u a r a n t e e s b o i l e r ’ S s e c u rit y, e c o n o my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f r i e n d l i n e s s Ke y wo r d s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b o i l e r ; o p p o s i t e s wi r l i n g bu r n e r ; l o w NOx c o mb us t i o n;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r e c o r r o s i o n; e c o n o mi c o pe r a t i o n 0 引 言 某 电厂大修期间发现锅炉内部水冷壁高温腐 蚀严重, 对电厂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风险。为防 止高温腐蚀继续恶化 , 运行人员采用了提高炉 内 运 行 氧 量 的 方 式 ,导 致 N O 排 放 量 高 达 4 8 0 m g / m , 比调整前提高了 1 5 0 m m , 锅炉热 效率由调整前的9 4 . 0 3 %降至 9 3 . 8 9 %。为了提 高锅炉热效率、 降低 N O 排放, 同时 防止水冷壁 高温腐蚀 , 特进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 1 设备概况 电厂 6 0 0 MW 超临界机组采用哈尔滨锅炉厂 设计制造的一次 中间再 热、 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 本生直流锅炉 , 单炉膛 、 平衡通风、 仃型布置。设 计煤种为神华烟煤 , 校核煤种为晋北烟煤。锅炉 采用对冲燃烧方式 , 前后墙各布置 3层燃烧器 , 每 层设有 5只 L N A S B型低氮轴 向旋流燃烧 器。在 收稿 E t 期 2 0 1 40 7 2 8 作者简介 卢熠 1 9 8 5一 , 男 , 硕士研究生, 工程 师, 研 究方 向为锅炉燃烧优化调整及锅 炉在 线优 化。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6期 卢熠, 等 6 0 0 MW超临界锅炉低氮运行条件下的安全经济性研究 7 煤粉燃烧器上方布置 1层燃尽风喷 口, 前后墙各 布置 5只 , 两侧墙各 3只, 共 1 6只燃尽风喷 口, 锅 炉设计效率 9 3 . 9 3 %。 L N A S B燃烧器中的空气分为一次风、 内二次 风和外二次风。燃烧器 内设有内、 外二次风量调 节套筒 , 通过套筒上的拉杆调整套筒开度进而控 制进入燃烧器 的内、 外二次风量 。燃烧器 内还设 有二次风旋流调节拉杆 , 通过调节拉杆行程控制 二次风旋流强度 。内、 外二次风通过燃烧器 内同 心的内、 外二次风环形通道在燃烧 的不同阶段分 别送入炉膛。各层燃烧器总风量由风箱两侧的风 门挡板调 节 。 表 1 设计煤种和试验煤种特性 2 机理分析 2 . 1 氮氧化物生成机理 燃煤 电厂锅炉在燃烧过程 中生成 的 N O 主 要分为热力 型、 燃 料型 、 快速 型三种 1 热 力 型 N O 是由空气中氮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而生成 的; 2 燃料型 N O 是燃料中燃料 中的含氮化合物 , 在 燃烧过程 中氧化生成的; 3 快速型 N O 是 由空气 中氮与燃料 中碳氢离子 团发生反应生成的氮氧化 物 , 在一般的燃烧装置中生成量很少。 由于在煤结构 中, 形成燃料型 N O 的 NH 键和 CH键 比较普遍 , 并且相 比于形成热力 型 N O 的化学键 , 键能更小 , 更容易断裂。因此 , 在 电站锅炉运行过程中, 燃料型 N O 占整个系统生 成 N O 总量的 6 0 % ~ 8 0 %。研究表明, 抑制 N O 生成的基本原则是降低火陷温度 , 控制燃烧火焰 中心区域助燃空气的数量 , 缩短燃烧产物在高温 火焰区的停 留时间⋯。 2 . 2 高温腐蚀产生机理 煤粉锅炉中水冷壁高温腐蚀一般都是硫化物 型的腐蚀 , 即煤粉在缺氧条件下燃烧 时生成原子 态的硫和硫化物, 它们与金属基体铁及铁的氧化 物反应 , 生成铁 的硫化 物 , 造成 高温腐蚀 ] 。研 究发现 , 当水冷壁 附近存在含量很高的 H , S气体 时就会产生严重的硫化物型高温腐蚀 。当炉内缺 氧、 燃烧不稳定 、 配风不合理时, 在水冷壁附近容 易形成局部还原性气氛 , 表现为 C O浓度升高 , 而 C O浓度和 H S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试验过程 中 通过测量局部水冷壁 区域 C O浓度来判断高温腐 蚀的严重程度 , 工程实践中通常认为水冷壁周 围 C O浓度高于 3 % 时有 发生高温腐蚀的可能。从 摸底试验情况来看 , 各燃烧器 层侧墙水冷壁 C O 浓度总体偏高, 其 中 C O浓度最高处位于两侧墙 中间位置 , 呈现 中间高两侧低的趋势 , 中下燃烧器 层高温腐蚀最为严重。这也与实际水冷壁侧墙高 温腐蚀情况一致。 3 燃 烧优化调整 与分析 3 . 1 空预 器 进 口氧量调 整试 验 试验期间机组负荷维持在 6 0 0 MW, 在其它运 行参数稳定不变 的条件下, 调整空预器进 口氧量 分别为 1 . 8 7 %、 2 . 6 8 %和 3 . 3 1 % , 试验结果如 图 1 、 2所示。随着运行氧量的增加 , 机械和化学未 完全燃烧损失降低 , 锅炉热效率提高 ; 当氧量大于 2 . 6 8 %时, 排烟热损失增加值大于未完全燃烧 损 失降低值 , 锅炉热效率降低。同时由于运行氧量 的增加 , 燃料燃 烧 更加 充分 , 炉 内温度 升 高, 使 N O 排放量随之增加。 镁 较 最 嫒 ’ 吕 咖 瑙 0 Z 空 预 器 进 口 氧 量 , % 图 1 锅炉热效率和 N O 排放量 随运行氧量的变化曲线 由图 2还可以看 出, 炉膛水冷壁侧墙区域 C O 浓度随氧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当氧量低于2 . 6 8 % 时 , C O浓度降低幅度 明显 , 而随着氧量的继续增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8 锅炉制造 总第 2 4 8 期 加 , C O浓度的降低幅度 明显减小 。说明提高炉膛 氧量在一定范 围内确实能够改善炉膛水冷壁高温 腐蚀 的影响 , 但单纯提高氧量并不能完全解决水 冷壁侧墙局部 区域高温腐蚀 的问题 , 而且还会对 锅炉热效率及 N O 排放起到负作用。综合锅 炉 安全、 经济和环保性的考虑 , 建议 6 0 0 M W 负荷燃 用试 验 煤 种 时, 空 预 器 进 口运 行 氧 量 控 制 在 2 . 6 8 %左 右 。 矮 0 U 醴 匿 层 A3 中 层 A3 上 层 A1 F层 B5 中层 B3 图 2 局 部高温腐蚀较严重区域的 C O浓度 随氧量的变化趋势图 3 . 2煤粉 细度调 整试 验 试验期间机组负荷维持在 6 0 0 MW, 保持空预 器进 口氧量 2 . 6 8 % , 在其它运行参数稳定不变 的 条件下 , 调整磨煤机分离器转速分别为 3 5 r / m i n 、 4 5 r / mi n和 5 5 r / mi n , 试验结果如图 3所示。 疑 集 垛 磨煤机分离器转速/ r / m i n 图3 A磨煤机分离器转速与煤粉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 3可见 , 随着磨煤机分离器转速的提高 , 煤粉变细, 煤粉均匀性系数 n增加。试验结果显 示 , 当煤粉细度 R 9 0从 3 2 . 9 5 %降到 1 1 . 2 3 %时 ,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从 0 . 1 2 3 %降至 0 . 0 9 9 %。 由于试验煤种挥发分高, 燃尽性很好, 机械未完全 燃烧损失变化对锅炉热效率 的影响较小 , 降低煤 粉细度对提 高锅炉热效率 的作 用并不 明显 。同 时, 随 着 分 离 器 转 速 的 提 高 , 磨 煤 机 电 耗 从 8 . 0 4 k W h / t 提高到 1 0 . 2 4 k W h / t , 因此 提高 分离器转速并不能提高机组整体经济性。 另一方面 , 煤粉变细促使燃烧初期挥发分迅 速且大量的析出燃烧 消耗氧分 , 形成局部还原性 气氛 , 从而抑制 N O 的生成量。而煤粉着火点 的 提前 , 也减轻了水冷壁面附近的燃烧强度 , 使得水 冷壁侧墙 C O浓度总体呈降低趋 势, 同时 降低煤 粉细度还能减轻煤粉颗粒对水冷壁 面的冲刷 , 有 利于减轻高温腐蚀的影响。 综合 锅炉安全 、 经济 和环保性 的考 虑 , 建议 6 0 0 MW 负荷燃用试验煤种时 , 控制各台磨煤机分 离器转速为 4 5 r / m i n 。 3 . 3 燃烧器的调整试验 L N A S B双调风旋流燃 烧器组织燃烧 的原理 是基于分级配风。燃烧器将二次风分为内二次风 和外二次风 , 通过煤粉着火后二次风量的逐步供 应 , 形成燃烧的浓相区和稀相 区, 抑制燃烧的峰值 温度 , 从而控制 N O 的排放。 研究表明, 在 同层各燃烧器二次风套筒开度 相同的情况下 , 同层各燃烧器 间风量分配呈现中 间大两边小的特征 J 。同时计算机模拟显示 , 在 靠近两侧的旋流燃烧器出口煤粉易偏 向两侧 墙 J , 并随着燃烧 器出 口气流旋 流强度 的增加 , 这种情况愈严重 , 因而两侧墙 附近易形成还原性 气氛。 3 . 3 . 1 外二次风量调整试验 试验期间机组负荷维持在 6 0 0 MW, 保持空预 器进 口氧量 2 . 6 8 %, 分离器转速 4 5 r / m i n , 在其它 运行参数稳定不变 的条件下 , 保持 内外二次风旋 流强度为 6 0 % , 调整同层 5个燃烧器外二次风量 套筒开度 , 试验结果如图 4 、 5所示 。 下层 A3 中层 A 3 上层 A1 下层 B 5 中层 B 3 图 4 不 同燃烧器 配风 方式对 C O浓度 的影响 如图4所示 , 当各燃烧器 内外二次风挡板开 度均为 5 0 % 工况 1 时 , 水冷壁侧墙 C O浓度较 高 , 说明各燃烧器配风不均 , 两侧严重缺氧。分别 调整各燃烧 器外 二次风套筒开度至 9 0 % 、 6 0 % 、 4 0 %、 6 0 %、 9 0 % 工况 2 , C O浓度 降低 , 高温腐 ∞ ∞ ∞ ∞ ∞ ∞ ∞ ∞ 4 2 0 8 6 4 2 0 ∞ ∞ ∞ ∞ ∞ ∞ ∞ ∞ 4 2 0 8 6 4 2 O 、 爨 0r 酲匪捌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6期 卢熠, 等 6 0 0 MW超临界锅炉低氮运行条件下的安全经济性研究 9 蚀情况好转 , 同时 N O 排放量也有所降低 , 此时 进入各燃烧器风量基本均等, 炉膛两侧氧量提高, 中间燃烧器富氧高温燃烧的情况也得 以改善。在 此基础上继续加大两侧燃烧器 二次风量 , 分别调 整套筒开度至 1 0 0 % 、 5 0 %、 3 0 %、 5 0 % 、 1 0 0 % 工 况 3 , C O浓度继续降低 , 高温腐蚀情况进一步改 善。 褂 辏 番 腰 薹 试 验 工 况 图 5 各工况下对锅炉 效率和 N O 排放量 的变化 曲线 3 . 3 . 2二 次风旋流 强度调 整 试验 试验期间机组负荷维持在 6 0 0 M W, 保持其它 运行参数稳定不变 , 在工况 3的基础上 , 调整两侧 燃烧器 内外二 次风旋 流强度 分别 为 5 0 % 、 4 0 % 工况 4、 5 。试验结果如图 6所示 。随着两侧燃 烧器二次风旋流强度的降低 , C O浓度降低 , 高温 腐蚀基本得 到控制。 艇 0 U 盟 匪 捌 -工 况 一 日工 况 二 ■工 况 三 下层 A 3 中层 A 3 上层 A1 下层 B 5 中层 B 3 图 6 燃烧器不 同二次风旋流 强度对 C O浓度的影响 表 2 燃烧器调整结果 调整项 目 1~5号角燃烧器调整结果 内二次风套简开度 外二次风套筒开度 内二次风旋流强度 外二次风旋 流强度 5 0% 、 5 O % 、 5 0% 、 5 0 % 、 5 0% 1 0 0% 、 5 0 % 、 3 O% 、 5 0 % 、 1 0 0% 4 0% 、 6 0 % 、 6 O % 、 6 0% 、 4 0 % 4 0% 、 6 0 % 、 6 O % 、 6 O% 、 4 0 % 如图 5所示 , 比较五个工况下锅炉效率 , 没有 明显变化, 而N O 排放量有少量降低。因此, 最终 确定各层燃烧器套筒及旋流拉杆开度如表 1 所示。 3 . 4燃尽风率调整试验 对燃尽风的调整试验主要基于空气分级燃烧 技术 , 即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完成 j 在第 1 阶段 , 从主燃烧器送人总空气量 的 7 0~ 7 5 % , 使 燃料在缺氧条件下燃烧 。由于降低了燃烧区内的 氧量和温度水平 , 抑制 了 N O 在燃烧过程 中的生 成量。完全燃烧所需的剩余空气可通过布置在主 燃烧器上方 的燃尽风喷 口送人炉膛 , 与主燃区所 产生的烟气混合 , 在 1的条件下完成全部燃 烧过程 。 试验期 问机组负荷维持在 6 0 0 MW, 保持空预 器进 口氧量 2 . 6 8 % , 分离器转速 4 5 r / ra i n , 各燃烧 器根据 3 . 3节燃烧器 调整试验的结果进行调整 , 在其它运行参数稳定不变 的条件下 , 改变主燃烧 区和燃尽风区的风量分配 比例 , 调整燃尽风风箱 左 右 侧 挡 板 门 开 度 分 别 为 2 0 % 、 3 0 % 、 4 0 % 、 5 0 %、 6 0 % , 各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如图 7所示。试 验结果表明, 随着燃尽风量的增加 , 主燃烧区二次 风量减少 , 煤粉在缺 氧条件下燃烧 , N O 排放量 大幅降低 , 特别是在燃尽风挡板开度小于 4 0 % 的 情况下 , 采用分级燃烧对抑制 N O 排放的效果十 分 明 显 槲 霰 窿 燃尽风挡板开度% 图7 燃尽风对锅炉热效率和 N O 排放量的影响 g- . 昌 暑 皿 删 0 Z 另一方面 , 主燃烧 区二次风量的减少还会使 得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和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增 加, 炉内C O浓度整体升高, 引起高温腐蚀。但试 验结 果显示 , 当燃尽风 挡板开度从 2 0 %增大 至 4 0 %时 , 锅炉热效率从 9 4 . 1 7 % 降至 9 4 . 1 1 % , 降 低幅度较小。同时, 炉膛侧墙水 冷壁 区域 的 C O 浓度也基本都能控制在 3 %范围之 内。综合锅炉 安全 、 经济和环保性的考虑 , 建议 6 0 0 MW 负荷下 控制燃尽风挡板开度在 4 0 %左右运行 。 [ 下转第 1 3页] ∞ ∞ ∞ ∞∞ ∞ ∞ ∞ 4 2 O 8 6 4 2 O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6期 王聪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炉膛出口氧量最优值确定 1 3 岂 一 挺 啦 一 槲 ⋯⋯~⋯ t 一 ⋯一- ⋯⋯ 量设。 汁值 氧量最优 值 \ \ \ \ 卜 \ .8 3 . 9 4 4. 4 . 2 43 4.4 4 . 5 4. 氧量 % 图 2 氧量设计值与最优值 比较 \ 氧量 计值下 q 供 电煤 蚝 ’ \ 乏 、 ⋯.氧量 优值 f q 供由馑耗、 、 一 、 i 负 荷 MW 图 3 氧量设计值和最优值下 的供 电煤耗 比较 量高供 电煤耗率高 ; 高负荷时 , 氧量高供电煤耗率 高 , 高负荷时氧量过高 , 排烟损失增大而使供电煤 耗率增加。图 3氧量设计值 和最优值下的供电煤 耗 比较 , 可 以看 出氧量最优值下 的供 电煤耗率较 低。氧量最优值 回归方程分别为 Y一 0 . 0 0 5 4 x 5. 4 2 6。 由以上分析可得 , 粗糙集数据挖掘确定 的最 优值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 , 能够反映机组运行实 际状况 , 有利于提高机组经济性 。 4 结 论 本文设计 了粗糙集增量算法确定最优 目标值 过程和算法实现程序 , 提 出了基于改进 的粗糙集 算法确定氧量最优值新方法, 并将 可视化技术引 入最优 目标值确定过程 。通过算例分析 , 综合考 虑和供电煤耗率密切相关 的参数 , 深人研究了 目 标值确定 的过程 , 通过机理分析了属性约简结果 的正确性 , 最终找到能够反映机组运行实际状况 电站运行的最优 目标值和氧量最优值 。对粗糙集 理论确定 的氧量最优值 和设 计值进行 了分析 比 较 , 并确定了最优值回归方程 , 指 出了最优 目标值 有利于提高机组经济性。 参考文献 [ 1 ] 刘福国, 郝卫东, 杨建柱, 等. 电厂锅炉变氧量运行 经济性分析及经济氧量的优化确定[ J ] . 中国电机 工程学报 , 2 0 0 3 , 2 3 2 1 7 21 7 6 . [ 2 ] 李建 强 , 刘 吉臻 , 张栾英 , 等. 基于 数据挖 掘 的电站 运行优化应用研究 [ J ]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6 , 2 6 2 0 1 1 81 2 3 . [ 3 ] 刘吉臻, 牛成林, 李建强, 等. 锅炉经济性分析及最优 氧量的确定[ J ] . 动力工程, 2 0 0 9 , 2 9 3 , 2 4 5 2 4 9 . [ 4 ] P a w l a k . R o u g h s e t s [ J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m a l o f C o m pu t e r a nd I n f o r ma t i o n Sc i e n c e s, 1 9 82, 1 1 3 413 5 6. [ 5 ] 王贺, 李建强 , 陈丹丹, 等. 粗糙集知识约简在确 定电站优化 目标值中的应用[ J ] . 电力科学与工程, 2 01 3, 2 9 4 5 96 3. [ 上接第 9页] 4 结论与建议 1 经 过 燃 烧 调 整 , 锅 炉 热 效 率 提 高 至 9 4 . 1 1 %, N O 排放量基本控制 在 3 0 0 m g / 1T I , 水 冷壁侧墙 C O浓度低于 3 % , 锅炉经济性 、 安全性 、 环保性都得到明显改善。 2 提高炉膛氧量在一定范 围内确实能够改 善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 的影响 , 但单纯提高氧量 并不能完全解决水冷壁侧墙局部区域高温腐蚀的 问题 , 而且还会对锅炉效率及 N O 的排放造成 负 作用 , 建议空预器进 口氧量控制在 2 . 6 8 %左右。 3 调整燃烧器配风及旋流强度对 降低水冷 壁区域还原性气氛的效果 明显 , 是抑制高温腐蚀 的主要手段 , 建议各燃烧器配风按表 1所示。 4 采用分级燃烧 , 调整燃尽风对降低 N O 排 放量的效果 明显 , 是控制 N O 排放 量 的主要 手 段 , 建议燃尽风挡板开度控制在 4 0 %左右。 参考文献 [ 1 ] 岑可 法 , 姚强 , 骆 仲泱 , 高翔. 燃 烧理论 与污染 控制[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0 0 4 4 1 0 4 3 0 . [ 2 ] 贺永冰 , 王卫军等. 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管高温硫腐 蚀的成因及防治[ J ] . 电力建设 , 2 0 1 0 1 0 6 1 6 6 . [ 3 ] 刘林波, 朱赐英, 周忠涛等. 锅炉对冲燃烧锅炉设备特 点及陛能考核实绩[ J ] . 锅炉技术, 2 O L O 2 5 1 5 6 . [ 4 ] 丘纪华, 刘永刚等. 对冲燃烧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 腐蚀问题的研究[ J ] . 锅炉技术, 1 9 9 9 1 6 36 6 . [ 5 ] 王红. 分级燃烧 降低锅炉 N O 排放的控制技术 [ J ] . 环境技术, 2 0 0 2 , 2 0 5 2 32 6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