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4 6卷第 4期 2 0 1 0 年 2 月 机械工程学报 J OURNAL OF M ECHANI CAL ENGI NEERI NG Vo1 . 46 N O. 4 Fe b . 2 01 0 DoI 1 0 . 3 9 0 1 , J M E. 2 0 1 0 . 0 4 . 1 0 5 1 0 0 0 MW 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 N 排放特性试验研究木 胡志宏 郝卫东 薛美盛 2 王 军 f 1 .山东电力研究院热能工程研究所济南2 5 0 0 0 2 ;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动化系合肥2 3 0 0 2 6 ; 3 .东方锅炉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锅炉研究所 自贡6 4 3 0 0 1 摘要为实现高效燃烧和低 NO 排放,在一台 1 0 0 0 Mw 对冲燃烧烟煤锅炉上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测量炉膛烟气温度分 布,研究煤种、省煤器出口氧量、燃尽风量、燃烧器及燃尽风风门开度、燃烧器投运方式和负荷等因素对燃烧和N 排放的 影响规律。试验表明,省煤器出口氧量和燃尽风量对锅炉效率和 N Ox 排放有较大影响,二者分别保持在 3 .0 %和 7 5 0 t / h时运 行效果较好,且利于消除屏式过热器结焦 调整同层燃烧器外二次风挡板开度可减轻沿炉膛宽度的氧量不均; 燃用设计煤种、 全关燃尽风喷口外二次风挡板、保持燃烧器中心风母管风门开度为 5 0 %并在满负荷时尽量停止一层上排燃烧器利于降低飞灰 中碳的质 量分数。调整 后测 得锅 炉效率超 过 9 4 . 4 %,NO x 排放浓度低于 3 0 0m g / m3 ,明显优于国 内目前运行的锅炉。 关键词超超临界燃煤锅炉对冲燃烧氮氧化物排放 中图分类号T K 2 2 7 . 1 Ex pe r i me nt a l S t u d y o n Co mbu s t i o n a nd No Emi s s i o n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1 0 0 0 M W Ul t r a s up e r c r i t i c a l Co a l fir e d Bo i l e r HU Z h i h o n g HAO W e i d o n g XUE M e i s h e n g 2 WANG J u n 。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T h e r m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d o n g E l e c t ri c a l P o w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J i n a n 2 5 0 0 0 2 ;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Au t o ma t i s m,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h i n a , He f e i 2 3 0 0 2 6 ; 3 . B o i l e r R e s e arc h I n s t i tut e , D o n g f a n g B o i l e r G r o u p C o . L t d . , Z i g o n g 6 4 3 0 0 1 Ab s t r a c t F o r g e t t i n g h i g h e r e ffi c i e n c y a n d l o we r NO e mi s s i o n , a t e s t t o o p t i mi z e c o mb u s ti o n s y s t e m i s c o n d u c t e d i n a 1 0 0 0 MW b i t u mi n o u s c o a l - fi r e d b o i l e r in o p p o s e d fi rin g p a tt e r n .Du r i n g t h e t e s t ,the g a s t e mp e r a t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f u r n a c e i s me asu r ed, c o mb u s ti o n a n d NOx e mi s s i o n c h a r a c t eri s ti c i s s tud i e d b y v a r y i n g s u c h f a c t o r s as t y p e o f c o a l , 02 a t e c o n o mi z e r e x i t , ma s s fl o w o f o v e r fire d a i r O F A , a i r d a m p e r p o s i ti o n o f b u r n e r and a f t e r a i r p o r t n AP , c o mb ina t i o n s o f b u r n e r s and b o i l e r l o a d . I t ind i c a t e s tha t O2 at e c o n o mi z e r e x i t and mass fl o w o fOF A h a v e g r e a t e ff e c t o n b o i l er e ffic i en c y an d NOx e mi s s i o n . I t ’ S b e tt e r t o k e e p t h e s e t wo p a r a me t e r s a t 3 . 0 % an d 7 5 0 t / h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wh i c h c a n a l s o e l i mi n a t e s l a g g i n g o n p l a t e n s u p e r h e a t er. 02 d e v i ati o n a l o n g f u r n a c e wi d t h C an b e e l i mi n a t e d b y s e tt i n g o u t e r s e c o n d a i r d a mp e r o f b u r n e r s in s a me h o r i z o n t a l r o w a t d i ffe r e n t p r o p er p o s i t i o n s . Un b u r n ed c arb o n in fl y ash C an b e d e c r e ased b y u s i n g d e s i g n c o a l , c l o s i n g o u t e r s eco n d a i r d a mp e r o f AAP s e t t i n g b u r n e r ’ S c o r e a ir d a mp e r a t 5 0 % and s h u tt ing d o w n o n e - l a y er u p p e r r o w b u r n e r s at f u l l l o a d i f p o s s i b l e . Af t er a d j ust me n t , the me asu r e d e ffic i enc y o f b o i l er i s a b o v e 9 4 . 4 % and NO/e mi s s i o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s l o we r t h an 3 0 0 mg / m 3 .Th e y are o b v i o u s l y b e t t er tha n tho s e o f b o i l e rs in s e r v i c e in Ch i n a . Ke y wo r d s Ul t r a -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Co a l - fir e d b o i l e r Op p o s e d fi r i n g NOx e mi s s i o n 0 前言 在锅炉燃烧生成的诸多排放物中,N 是唯一 国家 高技 术研究发展计划 资助 项 目 8 6 3计划 ,2 0 0 7 AA 04Z 1 9 5 。 2 0 0 9 0 3 0 1 收到初稿,2 0 0 9 0 8 0 4收到修改稿 可以通过改进燃烧方式降低排放量的气体污染物, 为了满足 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近年来开发了一系 列降低N 排放 的燃烧控制技术并在 电站锅炉上应 用, 例如吴少华等[ 1 -3 】 提出了水平浓淡燃烧的风包粉 燃烧技术并介绍了在 3 0 0 Mw及以下容量锅炉上的 应用情况,李争起等【4 J提出了适用于贫煤的中心给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 6卷第 4期 粉旋流燃烧器并研究了对 3 0 0 Mw 锅炉稳燃和降低 NO 排放的影响。根据 P O HL等【 5 】 提 出的 NO 生成 理论 ,各种低 NO 燃烧技术都会降低燃烧温度 ,延 迟二次风与火焰的混合,降低火焰中的氧浓度,这 与稳定着火、强化燃烧 的原则相矛盾。为了同时满 足高效稳定燃烧和降低 N 排放的要求,在完善设 计的同时,往往需要对新投产 的锅炉进行燃烧优化 调整 ,以确定最佳 的运行参数。杨震等[ 6 - 7 1 分别对 6 0 0 MW 四角切圆燃烧和对冲燃烧超临界锅炉进行 了调整试验 。 超超临界机组效率高、 环保性能好、 技术成熟, 是我 国洁净煤发电技术 的主要发展方向 J ,近年来 在我 国获得 了快速发展, 2 0 0 6年底玉环 电厂和邹县 电厂的 1 0 0 0 Mw 超超临界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 行。与我 国目前的 3 0 0 MW 和 6 0 0 Mw 主力机组相 比,国产引进型 l 0 0 0 Mw 超超临界机组参数高、 容量大, 为适应锅炉大型化、 减小炉膛出口热偏差, 普遍采用了大宽深 比矩形炉膛和旋流燃烧器对冲燃 烧或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为了满足更加严格的 N 排放要求,采用 了先进 的低 N 燃烧器和燃尽 风空气分级等炉 内脱氮燃烧技术【 9 】 。 由于 l 0 0 0 Mw 超超临界锅炉在我国应用时间短,对其燃烧系统运 行特性的试验研究较少, 申春梅等[ 1 O q 1 ] 对 1 0 0 0 MW 单炉膛双切圆炉 内燃烧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及樊泉 桂 】 对超超临界锅炉燃烧新技术进行的理论分析均 缺乏试验数据的支持 本文针对邹县电厂 2台 1 0 0 0 Mw 超超临界锅炉进行 了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 煤种、机组负荷和运行参数等因素对燃烧和 NO x 排 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确定锅炉最佳运行参数,实现 锅炉高效低 N O 燃烧 ,并为同类型锅炉的设计和运 行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 1 燃烧设备简介 1 . 1 燃烧设备特点 锅炉为东方锅炉厂与 日本 B HK公司合作设计、 联合制造 的 D G3 o 0 0 / 2 6 . 1 5 一 I I 1 型单炉膛、前后墙对 冲燃烧、固态排渣超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炉膛宽 深高为 3 3 9 7 3 i n l n 1 5 5 5 8 mm 6 4 0 0 0 IT I n l ,设计炉 膛容积热负荷 7 9 k W/ m3 ,截面热负荷 4 . 5 MW/ m , 燃烧 器 区域 壁面 热 负荷 1 . 6 MW/ m , 出 口烟 温 1 0 1 6℃。炉膛前、后墙各布置 3层 每层 8只 H T NR 3低 N 旋流燃烧器和 1层 每层 2只侧燃尽风 S i d e a i r p o r t , S A P 喷 口和 8只燃尽风 Af t e r a i r p o rt, AA e 喷 口1 燃尽风喷口,如图 1所示 。每层燃烧器 及燃尽风层由单独的风室供风,每个风室入口左右 两侧设有风门挡板,可程控调节各层风室的风量分 配,实现沿炉膛高度的分级燃烧 。 Y丫Y Y Y Y Y Y 专 岳 3 1 4 0 8 、 、 、, } 、 、 、 、 、 Y Y Y Y Y Y Y 2 5 5 8 8 、、 、 、 、、 、 、 Y Y Y丫Y Y Y Y 1 9 7 6 8 、,-k 、 、 、、 、 、 丫Y Y丫 Y Y Y 3 3 9 7 3 图 1 燃烧器布置图 燃尽风 燃烧器 燃烧器 燃烧器 HT N R3低 NO 旋流燃烧器结构如图 2所示, 在径 向同样采用分级燃烧技术,由内到外分别为旋 流中心风,直流一次风,直流内二次风和旋流外二 次风,在燃烧的不同阶段分别送入炉膛。燃尽风 由 直流中心风、旋流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组成 ,侧燃 尽风 由直流 中心风和旋流外二次风组成 。同一燃烧 器或燃尽风喷口风量配 比可通过手动调风器调节。 图2 HT - N R 3旋流燃烧器结构简图 1 . 2 燃用煤质 锅炉燃用兖州煤矿和济北煤矿的混合烟煤,采 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和校核煤种煤质特性 见表 1 。 表 1 煤质特性分析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0年 2月 胡志宏等1 0 0 0 Mw 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 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1 0 7 2 试验 内容及方法 2 . 1 试验 内容 研究燃用煤种 ,省煤器 出口氧量、燃尽风量 、 燃尽风和燃烧器 的外二次风挡板开度 、燃烧器的中 心风母管挡板开度、燃烧器投运方式和机组负荷对 锅炉燃烧和 NO 排放特性的影响。 2 . 2 试验 方法 试验在 7 ≠ } 锅炉上进行 , 首先调整锅炉达到试验 条件 ,稳定运行 I h后 ,测量尾部烟气成分、飞灰 含碳量、炉渣含碳量及炉膛烟气温度 。烟气分析取 样测点布置在省煤器 出口,在整个烟道截面上沿宽 度方向均匀布置 1 4个测点。 飞灰和炉渣取样位置分 别布置在电除尘器入 口烟道和刮板式捞渣机出 口。 炉膛烟气温度采用辐射式光学高温计通过布置在炉 膛前墙和左、右侧墙的 4 6个观火孔测量。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 . 1 炉膛烟温分布基本特点 1 0 0 0 MW 满负荷 时测得炉膛烟温分布如 图 3 和图 4所示。由图 3可见,炉膛 内烟气温度分布并 不均匀,分级燃烧现象较为明显,在炉膛深度方向 上,由于一次风、粉介质从前、后墙喷入 ,着火后 挥发分逐渐析出燃烧,内、 外二次风分级混入火焰, 造成前、后墙 附近烟温水平较低,炉膛 中间对冲区 域烟温最高;为降低 N 排放,锅炉设计的主燃烧 器区域过量空气系数变化范围为f O . 7 5 ~0 . 9 0 ,属于 缺氧燃烧, 这样在该区域因缺氧而形成还原性气氛, 不仅有利于降低炉膛温度 ,使热力型 N 降低,而 且有利于煤中释放 的含氮中间产物 的还原分解 ,使 燃料型 NO 降低 ,而且还原性气氛越强,其还原分 解越充分 ,分级燃烧效果越好 引 。大量未燃尽气体 和碳粒随烟气上 升进入燃尽风 区域 标高 3 8 . 6 m 后,遇到燃尽风送来的新鲜氧气会剧烈燃烧放热, 使炉膛截面平均温度在燃尽风喷 口区域附近达到最 高。图 3中前墙烟温略低于后墙,这是由于前、后 墙磨煤机出力不均造成的,对于直吹式磨煤机,出 力大则喷燃器 出口一次风速和动量高,会将火焰中 心推 向出力小的一侧,当前后墙磨煤机 出力基本相 同时,火焰 中心偏斜现象会基本消除。 图4为前墙 5 6 . 8 m标高处沿炉宽的屏区下部烟 温分布, 由于两侧墙处烟气 的放热量较中间位置大, 因此沿炉膛 宽度烟温分布为中间高两侧低 。屏区中 问位置的烟温达到 l 3 0 0℃,超过 了校核煤种的软 吕 蝗 蛰 器 烟气温度 / ℃ a 左侧墙 6 O 5 0 惶 4 0 3 0 2 0 烟气温度 / ℃ b 右侧墙 图 3 两侧墙处沿炉膛高度和深度的烟温分布 v 一前墙附近烟温一 △ 一后墙 附近烟温一 O 一侧墙中间烟温 赠 鬻 图4 炉膛出口处 标高 3 8 . 6 m 沿炉宽的烟温分布 化温度 l 2 9 0 ℃ 表 1 ,说明在满负荷下燃用灰熔 点较低的校核煤种存在屏式过热器结焦的危险【 l 引 , 实际在长期燃用校核煤种的情况下也发现在炉膛中 问的屏式过热器下部有挂焦现象。 3 . 2 省煤器出口氧量的影响 在 1 0 0 0 MW 工况, 燃用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 6台磨煤机运行 的情况下,改变省煤器出口氧量, 维持其他参数不变,试验结果如图 5所示 。随着省 煤器 出口氧量提高,主燃烧器区域燃烧增强,烟气 温度升高,N 排放浓度升高,飞灰 中碳的质量分 数下 降。当省煤器出 口氧量大于 3 . 0 %以后,氧量变 化对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影响减小,飞灰中碳的 质量分数降低趋势减缓,此时排烟热损失的提高将 超过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下降的影响,锅炉效率达到 最高。因此,实际运行中将省煤器出口氧量控制在 3 . 0 %左右 ,锅炉的运行状态比较理想。 3 . 3 燃用煤种的影响 从 图 5中还可以看出燃用设计煤种时锅炉飞灰 中碳 的质量分数 明显低于校核煤种,这是 由于设计 煤种 的灰分、水分较低,挥发分和发热量较高,易 于着火和燃尽,在磨煤机运行台数相同的情况下, 燃用设计煤种时单台磨煤机出力较低,煤粉细度更 细,也有利于燃尽。由于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 的含 氮量变化不大,煤种变化对 N 排放影响不 明显。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0 8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 6卷第 4期 E 南 E 占 Z 燃 Z 图5 氧量和煤种变化对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 和 NO x 排放 的影 响 .▲ .燃用校核煤种时 N 排放浓度 _ . _燃用设计煤种时N 排放浓度 .△ .燃用校核煤种时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 .O .燃用设计煤种时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 装 啦I{ 喀 盆 毯 ‘ 3 . 4 燃尽风层风量配 比的影响 燃尽风层的风量配比直接影响燃烧器区域的 风量分配和燃烧份额 。在 1 0 0 0 MW 工况下,燃用 校核煤种,维持给煤量、一次风量、燃烧器和燃尽 风的中心风、内二次风、外二次风挡板不变,改变 燃尽风层大风箱入 口挡板开度 ,调整燃尽风量 ,试 验结果如图 6所示,随燃尽风量增加 ,主燃烧器区 域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份额降低 ,烟气温度降低 , N 排放浓度直线下降,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也随 之增大,增加趋势先缓后急,燃尽风量较小时,飞 灰中碳的质量分数增加较慢 ,燃尽风量超过 7 5 0 t / h 以后,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增加 明显 。对屏区的烟 气温度测量也发现,燃尽风量增加,燃尽风区域的 燃烧份额会增加,使屏区烟温升高,屏式过热器结 焦危险性增大。为保证燃尽和 防止屏式过热器结 焦 ,满负荷时燃尽风量控制在 7 0 0 7 5 0 t / h 时较 好,此时 N 排放浓度也小于设计值 3 0 0 mg / m W o 6 % 。 Ⅲ 咖 蜓 S 鹭 哥 燃尽风量 m / t h 图6 燃尽风量对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和 N 的影响 3 . 5 燃尽风外二次风门挡板开度的影响 提高燃尽风可以降低 N ,但是飞灰中碳 的质 量分数会升高,为 了降低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 ,在 1 0 0 0 Mw 工况下,燃用校核煤种,维持燃尽风量 不变,进行燃尽风外二次风挡板开、关试验,如表 2所示。由表 2可见,在燃尽风量不变的情况下, 外二次风全关后,由于通流面积减小,通过中心风 和旋流 内二次风的流量增加,风速提高,增强直流 中心风进入炉膛中心的穿透力和旋流内二次风在水 冷壁附近的旋转强度,使燃尽风在炉膛宽度和深度 方 向同烟气充分混合,既可保证水冷壁区域呈氧化 性,防止水冷壁结焦;同时可保证炉膛中心不缺氧, 有利于燃尽,使飞灰含碳量下降。由于燃尽风量未 增加 ,因此 N 的改变不明显。 表 2 燃尽风外二次风挡板开度对飞灰和N 的影响 3 . 6 燃烧器中心风母管挡板开度的影响 燃烧器中心风为油枪供风,在燃煤时其开度对 燃烧影响较大。机组负荷 1 0 0 0 Mw,维持省煤器 出口氧量、燃尽风量不变,燃烧器 中心风手动挡板 全开,调整各层中心风母管入 口电动门开度,改变 中心风流量,试验结果如 图 7所示 ,随着燃烧器中 心风流量增加,炉渣中碳的质量分数下降,飞灰中 碳的质量分数先下降后上升,这是因为随中心风速 增大 ,一次风刚性增强,延长 了下落煤粉的燃烧时 间,使炉渣中碳 的质量分数下降,同时供氧条件改 善,降低 了飞灰含碳量,但是当中心风量过高后, 会使着火点推迟 ,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上升。中心 风门开度变化对 N 排放无明显影响。 显然,中心 风门开度 5 0 %燃烧效果最好, 开度不易过大或过小。 图7 中心风门开度对飞灰和炉渣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影响 3 . 7 燃烧器外二次风挡板开度的影响 燃烧器旋流外二次风的空气量占燃烧器区域 总风量 的 6 0 %以上,由于炉膛较宽并采用大风箱两 侧进风方式,外二次风开度一致的情况下,同一层 8个燃烧器的进风量并不相 同,这会导致沿炉膛宽 度 的氧量偏差。调节同层燃烧器外二次风挡板的开 度可以调整氧量偏差。图8 给出了 1 0 0 0 Mw 时不 4 3 3 2 2 1● 0 0 8 3 4 2 O 8 3 2 2 2 2 2 述 咖蟋S替导 0 O O O O O O 如 勰 “ 一 c - 山. 如 邑\ 古z 艇蛰卷 0 z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0年 2月 胡志宏等1 0 0 0 MW 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与N 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1 0 9 同外二次风开度对氧量分布的影响,图 8中工况 1 为外二次风挡板开度均为 5 O %,工况 2是在工况 1 的基础上将同层的第 1 、4 、5 、8号燃烧器外二次风 挡板开大到 8 0 %。显然,在风 门挡板开度相同的情 况下 ,沿炉膛宽度的氧量分布呈 “ M”形,中间和 两侧的氧量偏小,外二次风调整可 以明显改善氧量 分布均匀性。 氧量分布均匀后, 局部缺氧区域消失 , 煤粉燃尽度增加,飞灰中碳 的质量分数和 CO浓度 由调整前的 3 . 0 %和 1 7 6 9 mg / m3 降低到 2 . 8 5 %和 3 2 3 mg / m3 ;局部富氧 区消失使 N 排放浓度 由调 整前的 2 7 4mg / m3 降低到 2 6 3 mg / m3 。 咖1 球 炉膛宽度 b / m 图 8 省煤器 出口氧量分布 3 . 8 燃烧器投运方式和负荷的影响 维持风门挡板和运行氧量不变 ,改变机组负荷 及燃烧器投运方式,试验结果见表 3 。在 l 1 0 0 0 Mw 负荷下,AB C DE 五层燃烧器投入运行时的飞灰 中 碳 的质量分数和 N 均低于 A BC DE F六层燃烧器 全部投入运行的情况,上层 F层燃烧器停运使燃烧 器区域的燃烧强度增强 ,火焰中心下降,煤粉在炉 内的行程增加有利于燃尽,同时煤粉浓度增大有利 于降低 N 排放。 表 3 负荷和燃烧器投运方式对飞灰和 N Ox 的影响 在 A B C DE五层燃烧器运行情况下 ,机组负荷 由 1 0 0 0 MW 下降到 8 0 0 Mw,炉膛燃烧强度和温 度下降,使飞灰 中碳 的质量分数略有升高,N 大 幅下降。 3 . 9 性能考核试验结果 调整试验后 ,在最优工况下对两 台锅炉进行 了 性能考核试验,试验结果如表 4所示 ,采用 AS ME P T C 4 9 8版计算得到锅炉平均修正效率 按照低位 发热量1 均达到 9 4 . 4 %以上, 超过性能保证值 9 3 . 8 ‰ N 排放浓度低于 3 0 0 mg / m 3 ,不仅远远低于我国 燃煤电站锅炉 固态排渣炉 目前的排放水平 6 0 0 1 2 0 0 mg / m3 [ ,而且满足 国家 限排标准【 】 要求的 4 5 0 me d m 。 表 4 锅炉性能考核试验结果 4 结论 1 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邹县 1 0 0 0 MW 超超 临界锅炉运行稳定,锅炉效率高, N 排放浓度低, 明显优于国内目前运行的大型燃煤锅炉。该锅炉燃 烧 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其试验结果可为 国内类似 的超超临界锅炉的设计和运行优化调整提供借鉴 。 2 省煤器 出口氧量和燃尽风配 比是影响锅炉 效率和 N 排放的主要 因素。1 0 0 0 Mw 时控制省 煤器 出口氧量为 3 . 0 %,燃尽风量 7 0 0 7 5 0 t / h可以 保证锅炉燃烧效率较高,N 排放较低 ,炉膛 内不 结焦 。调整燃烧器外二次风挡板开度可减轻氧量偏 差,改善燃烧效果。 3 燃用煤种、燃烧器投运方式、燃烧器中心 风和燃尽风喷口的* F -次风风量对焦碳燃尽的影响 较大 ,对 N 排放影响不明显。满负荷运行时应控 制燃烧器中心风挡板开度在 5 0 %,燃尽风的外二次 风挡板全关,在制粉系统 出力满足 的情况下尽量停 止一层上排燃烧器 ,且燃用设计煤种时飞灰中碳 的 质量分数较低 ,锅炉不易结焦。 参考文献 [ 1 】 吴少华,李争起,孙绍增,等.低 N 排放的 “ 风包 粉” 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J 】 I机械工程学报, 2 0 0 2 , 3 8 1 1 0 8 一 l 1 1 . WU S h a o h u a , L I Z h e n g q i , S UN S h a o z e n g , e t a 1 . Ai r - s u r r o u n d i n g -f u e l AS F p u l v e ri z e d c o a l b i a s c o m b u s -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wi t h l o w NO x e mi s s i o n [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2 ,3 8 1 1 08 . 1 1 1 . [ 2 】 王志强,孙绍增,张晓辉,等.中二次风水平摆角对 炉内流场的影响【 J ] .机械工程学报,2 0 0 7 ,4 3 8 1 6 5 . 1 7 0 . WANG Z h i q i a n g ,S UN S h a o z e n g ,Z HANG Xi a o h u i ,e t a 1 .E ffe c t o f o f f s e t a n g l e s o f mi d - s e c o n d a r y a ir n o z z l e s o n fl o w fi e l d i n T - fi r e d f u r a n c e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e c h an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7 , 4 3 8 1 6 5 1 7 0 . [ 3 ] 孙锐,李争起,孙绍增,等.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1 O 机械工程学报 第4 6卷第 4期 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J ] .机械工程学报,2 0 0 6 ,4 2 8 l 0 7 . 1 1 3 . S UN Ru i ,L I Zh e n g q i ,S UN S h a o z e n g , e t a 1 . Nu me r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n p u l v e riz e d c o a l c o mb u s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a t a n g e n t i a l fi ri n g f u r a n c e [ j.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6 , 4 2 8 1 0 7 一 l 1 3 . [ 4 】 李争起, 陈智超, 孙锐, 等. 适用于燃用贫煤的 1 0 2 5 t / h 锅炉的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 J ] . 机械工程学报,2 0 0 6 , 4 2 3 2 2 1 - 2 2 6 . LI Z h e n g q i ,CHEN Z h i c h a o ,S UN Ru i ,e t a 1 .Ce n t r a l f u e l - ric h c o a l c o mb u s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1 0 2 5 t / h l e a n c o a l f r e d b o i l e r [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6 , 4 2 3 2 2 1 2 2 6 . [ 5 】 P OH L J H,S AR O F 1 M A F .De v o l a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o x i d a t i o n o f c o a l n i t r o g e n [ C ] /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1 6 t h S y mp o s i u m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1 o n C o m b u s t i o n , T h e Co mb u s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 P i t t s b u r g h , 1 9 7 6 4 9 1 5 0 t . [ 6 】杨震,庄恩如,曹子栋. 6 0 0 MW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 烧调整试验[ J ] .动力工程,2 0 0 7 ,2 7 4 5 0 2 5 0 6 . Y ANG Z h e n , Z HUANG E n r u , CAO Zi d o n g . C o mb u s t i o n a d j u s t me n t o f a 6 0 0 MW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o n c e - t h r o u g h b o i l e r [ J ] .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7 , 2 7 4 5 0 2 5 0 6 . [ 7 ] 王军,邓仲勇,李铁,等. 6 0 0 MW 超临界锅炉的调试 及运行[ J 】 .动力工程,2 0 0 6 ,2 6 1 2 2 2 6 . WANG J u n , DE NG Z h o n g y o n g , L I T i e , e t a 1 . Co mmi s s i o n i n g a n d o p e r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 6 0 0 M W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b o i l e r s [ J ] . P o w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6 , 2 6 1 2 2. 2 6. [ 8 】赵毓.超超临界机组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J ] . 锅炉制造 ,2 0 0 5 ,4 7 5 . 7 6 . Z HAO Yu .Ne c e s s i t y an d f e a s i b i l i ty o f d e v e l o p i n g u l t r a -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b o i l e r i n C h i n a [ J ] . B o i l e r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 2 0 0 5 , 4 7 5 7 6 . [ 9 ]9 樊泉桂.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煤粉燃烧新技术分析 [ J ] . 发 电设备,2 0 0 6 ,7 2 2 3 2 5 . F A N Qu a n g u i . A n a l y s i s o f n e w p u l v e r i z e d c o a l c o mb u s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y o f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p r e s s ure b o i l e r [ J ] . E l e c t r i c a l E q u i p me n t , 2 0 0 6 , 7 2 2 3 2 5 . [ 1 0 】 申春梅,孙锐,吴少华.1 GW 单炉膛双切圆炉内煤粉 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0 0 6 , 2 6 1 5 5 1 - 5 7 . S HE N C h u n me i ,S UN Ru i ,W U S h a o h u a .Nu me r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p u l v e riz e d c o a l c o mb u s t i o n i n a 1 GW d u a l c i r c l e t a n g e n t i a l fi r i n g s i n g l e c h a mb e r b o i l e r [ J ]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C S E E , 2 0 0 6 , 2 6 1 5 5 1 5 7 . 【 l 1 】 马斌.大型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低燃烧系统研究【 D 】 . 杭州 浙江大学,2 0 0 7 . M A Bi n . I n v e s t i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