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修改状态 0 渗 透 检测工艺守则 页 次 1/6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守则为溶剂去除型渗透探伤方法通用工艺文件,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渗透检测方法以及质量分级; 本守则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通常能确定表面开口缺陷的位置、尺寸和形状。 本守则不适用多孔性材料的检测。 2 编制依据和引用标准 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5-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质国检字【2003】248号文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办法 3 检测人员资格要求 3.1 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渗透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渗透检测资格。 3.2 渗透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Ⅲ(高)级、Ⅱ(中)级、Ⅰ(初)级。取得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3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规定。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4 表面要求和检测时机 4.1 表面要求 4.1.1 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 4.1.2 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1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验结果。 4.1.3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4.2 检测时机 4.2.1 除非另有规定,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应在焊接完工后或焊接工序完成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4.2.2 紧固件和锻件的渗透检测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 修改状态 0 渗 透 检测工艺守则 页 次 2/6 5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包括渗透检测剂和试块。 5.1 渗透检测剂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要附带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5.2 对于喷罐式渗透检测剂,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 5.3 渗透检测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5.4 对于镍基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5.5 渗透检测剂的氯、硫、氟含量的测定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取渗透检测剂试样100g,放在直径150mm的表面蒸发皿中沸水浴加热60min,进行蒸发。如蒸发后留下的残渣超过0.005g,则应分析残渣中氯、硫、氟的含量。 5.6 试块 5.6.1 试块分为两种,分别为铝合金试块(A型对比试块)和镀铬试块(B型试块) 5.6.2 铝合金试块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a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检验渗透检测剂能否满足要求,以及比较两种渗透检测剂性能的优劣。 b 对用于非标准温度下的渗透检测方法作出鉴定。 5.6.3 镀铬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5.6.4 发现试块有阻塞或灵敏度有所下降时,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 5.6.5 试块使用后要用丙酮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后,再将试块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体(体积混合比为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用其他有效方法保存。 6 检测方法与灵敏度等级 6.1 根据渗透剂和显像剂种类不同,渗透检测方法选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方法代号ⅡC-d 6.2 灵敏度等级 灵敏度等级分类如下1级低灵敏度;2级中灵敏度;3级高灵敏度。 不同灵敏度等级在镀铬试块上可显示的裂纹区位数应按下表的规定。 灵敏度等级 灵敏度等级 可显示的裂纹区位数 1级 1~2 2级 2~3 3级 3 修改状态 0 渗 透 检测工艺守则 页 次 3/6 7 渗透检测基本程序 观 察 显 像 清 洗 渗 透 预处理 8 渗透检测方法 8.1 预清洗 检测部位的表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因此在进行表面清理之后,应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清洗范围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奥氏体钢制零件经机械加工的表面,如确有需要,可先进行酸洗,然后再进行渗透检测。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和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前不被污染。 8.2施加渗透剂 8.2.1 渗透剂施加方法 用喷罐将渗透剂直接喷涂在工件表面,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湿润状态 8.2.2 渗透时间及温度 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min。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如下方法对操作方法进行坚定。 a 温度低于10℃条件下渗透检测方法的鉴定 在试块和所有使用材料都降到预定温度后,将拟采用的低温检测方法用于B区。在A区用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比较A、B两区的裂纹显示迹痕。如果显示痕迹基本上相同,则可以认为准备采用的方法经过鉴定是可行的。 b 温度高于50℃条件下渗透检测方法的鉴定 如果拟采用的检测温度高于50℃,则需将试块B加温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在这一温度,将拟采用的检测方法用于B区。在A区用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比较A、B两区的裂纹显示迹痕。如果显示迹痕基本上相同,则可以认为准备采用的方法是经过鉴定可行的。 8.3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8.3.1 在清洗工件被检表面以去除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去除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去除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 8.3.2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特别难清洗的地方外,一般应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依次 修改状态 0 渗 透 检测工艺守则 页 次 4/6 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去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但应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再被检面上冲洗。 8.4 施加显像剂 8.4.1 将显像剂罐体,反复摆动至显像剂搅拌均匀,后喷涂显像剂; 8.4.2 显像剂的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施加。 8.4.3喷涂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 8.4.4显像时间取决于需要检测的缺陷大小以及被检工件温度等,一般不应少于7min。 8.5 观察 8.5.1 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min~60min内进行。如显示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也可超过上述时间。 8.5.2 辨认细小显示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处理和渗透检测。 8.6 复验 8.6.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验 a 检测结束时,用试块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 b 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c 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8.6.2 当决定进行复验时,应对被检面进行彻底清洗。 8.7 后清洗 工件检测完毕应进行后清洗。以去除对以后使用或对工件材料有害的残留物。 8.8 显示记录 缺陷的显示记录可采用照相、录像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记录,同时应用草图进行标示。 8.9 质量控制 8.9.1 使用新的渗透检测剂、改变或更换渗透检测剂类型或操作规程时,应当重新编写渗透检测专用工艺文件,并且在实施检测前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剂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8.9.2 一般情况下每周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检测前、检测过程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检验。 9 渗透显示的分类和记录 9.1 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不必记录和评定。 9.2 小于0.5mm的显示不计,除确认显示是由外界因素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他任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处理。 修改状态 0 渗 透 检测工艺守则 页 次 5/6 9.3 缺陷显示在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他按纵向缺陷处理。 9.4 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显示,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或等于3的缺陷显示,按圆形缺陷处理。 9.5 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线性显示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间距不大于2mm时,按一条缺陷显示处理,其长度 为两条缺陷显示之和加间距。 10 质量分级 10.1 不允许任何裂纹和白点,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10.2 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按下表进行。 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 等级 线性缺陷 圆形缺陷 (评定框尺寸35mm100 mm) Ⅰ 不允许 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Ⅱ 不允许 d≤4.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Ⅲ L≤4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 Ⅳ 大于Ⅲ级 注L为线性缺陷长度,mm;d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最大尺寸,mm。 10.3 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见下表 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 等级 线性缺陷 圆形缺陷 (评定框尺寸为2500 mm2 ,其中一条矩形边的最大长度为150 mm) Ⅰ 不允许 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Ⅱ 不允许 d≤4.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Ⅲ L≤4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 Ⅳ 大于Ⅲ级 注L为线性缺陷长度,mm;d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最大尺寸,mm。 11 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检测结果应正确可靠;记录报告完整正确、真实可靠并可追踪。渗透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 委托单位; b 被检工件名称、编号、规格、材质、坡口型式、焊接方法和热处理状况; 修改状态 0 渗 透 检测工艺守则 页 次 6/6 c 检测设备渗透检测剂名称和牌号; d 检测规范检测比例、检测灵敏度校验及试块名称,预清洗方法、渗透剂施加方法、去除方法、显像剂施加方法、观察方法和后清洗方法。渗透温度、渗透时间、显像时间; e 渗透显示记录及工件草图(或示意图); f 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检测标准名称和验收等级; g 检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及其技术资格; f 检测日期。 编制 审核 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