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4 0卷第 5期 2 0 1 0年 9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4 0 N o . 5 S e p t . 2 0 1 0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0 . 0 5 . 0 2 0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燃煤加压化学链燃烧 循环反应特性 肖 睿 张 帅 郑文广 宋启磊 杨一超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 1 0 0 9 6 ) 摘要在煤加压化学链燃烧试验装置上, 以巴西 C V R D铁矿石为载氧体, 徐州煤为燃料, 进行了 煤加压化学链燃烧还原/ 氧化循环反应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随还原/ 氧化循环次数增加, 载 氧体反应能力有所增加, 载氧体及碳的转化率基本保持稳定; 提高反应压力, C O 2的捕获效率增 加, 载氧体还原程度加深, 载氧体以及燃料的转化率增加. 对载氧体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随循 环次数增加, 载氧体颗粒比表面积及孔容积逐渐增加. 高压下载氧体颗粒的平均孔径减少, 且没 有明显发现 F e 基载氧体与煤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化合物导致载氧体不可逆失活. S E M分析 表明, 随着循环反应进行, 载氧体表面变为疏松多孔状结构, 没有发现载氧体颗粒的团聚、 烧结现 象. 试验结果表明该铁矿石载氧体可以应用于煤加压化学链燃烧. 关键词加压化学链燃烧; 铁基载氧体; 燃煤; C O 2捕获 中图分类号T K 2 2 4 . 1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5 0 5 ( 2 0 1 0 ) 0 5 0 9 8 5 0 7 P r e s s u r i z e dc h e m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b u s t i o no f c o a l c y c l i cp e r f o r ma n c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i r o no r e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X i a oR u i Z h a n gS h u a i Z h e n gWe n g u a n g S o n gQ i l e i Y a n gY i c h a o ( S c h o o l o f 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2 1 0 0 9 6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P r e s s u r i z e d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c o m b i n e dc y c l e ( P C L C )s y s t e mi s p r o p o s e df o r p r o c e s s i n gc o a l w i t hh i g hs y s t e me f f i c i e n c ya n dl o wC O 2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c o s t .I nt h i s w o r k ,P C L Co f c o a l w a s c a r r i e do u t i nal a b o r a t o r ys c a l ef l u i d i z e db e dr e a c t o r t os t u d yt h ec y c l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C V R Di r o no r eo x y g e nc a r r i e s w i t hX u z h o ub i t u m i n o u s c o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m o r e p y r o l y s i s g a s i s o x i d i z e db yt h e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w i t ht h er e d o xc y c l e s g o i n go n .T h ec a r b o nc o n v e r s i o n m a i n t a i n s 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t h es a m e w i t ht h e c y c l e n u m b e r s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a n dc a r b o n c o n v e r s i o n s i n c r e a s ew i t ht h er e a c t i o np r e s s u r ei n c r e a s i n g .X r a yd i f f r a c t i o n( X R D )a n a l y s i s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e x t e n t o f r e d u c t i o nl e v e l i n c r e a s e s w i t ht h e c y c l e n u m b e r s a n dp r e s s u r e s .N od e t e c t a b l e f o r m a t i o no f c o m p o u n do f i r o no x i d e a n dc o a l a s hi s o b s e r v e d .S c a n n i n ge l e c t r o nm i c r o s c o p e a n a l y s e s ( S E M)s h o wt h a t t h e o x y g e nc a r r i e s b e c o m e p o r o u s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o f p a r t i c l e s i s n o t o b s e r v e d i na l l e x p e r i m e n t s .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i r o n b a s e d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c a nb e u s e di n P C L C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K e yw o r d s p r e s s u r i z e d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 i r o n b a s e d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 c o a l ; C O 2c a p t u r e 收稿日期 2 0 1 0 0 4 2 3 . 作者简介肖睿( 1 9 7 1 ) ,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r u i x i a o @s e u . e d u . c n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6 0 6 0 0 6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 6 3计划) 资助项目( 2 0 0 9 A A 0 5 Z 3 1 2 ) . 引文格式肖睿, 张帅, 郑文广, 等.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燃煤加压化学链燃烧循环反应特性[ J ]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 , 4 0 ( 5 ) 9 8 5 9 9 1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0 . 0 5 . 0 2 0 ] 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认识的深入, 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化学链燃烧技术 能够高效低能耗地实现 C O 2分离捕获, 目前气体 燃料化学链燃烧已经得到中试验证, 研究重点转向 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 15 ].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载氧体方面, 传统的金属载氧体如 N i 基( N i O ) 载 氧体[ 68 ], 反应活性高但价格昂贵, 不适合在燃煤 化学链中的应用. 钙基( C a S O 4) 、 铁基( F e2O3) 等 廉价载氧体是较好的选择, 但钙基载氧体在应用 中存在硫析出的问题[ 91 0 ].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 主, 因此研究固体燃料如煤的化学链燃烧技术具 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以往燃煤增压流化床联合循 环发电技术( P F B C C C ) 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化学 链燃烧技术的特点, 提出了煤加压化学链燃烧联 合循环发电技术( P C L C C C ) . 该技术不仅具有联 合循环技术发电效率高的优点, 而且能在能源利 用过程中捕集分离 C O 2, 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 高效低能耗 C O 2减排技术. 本文围绕该技术路 线, 以廉价铁矿石为载氧体进行了燃煤加压化学 链燃烧试验研究, 重点研究了压力下载氧体循环 反应特性. 1 试验 1 1 试验系统 试验系统如图 1所示, 试验系统主要由供气系 统、 加煤单元、 水蒸气发生器、 反应器、 温控系统、 背 压控制阀、 冷凝器和气体分析系统等构成. 反应器 为内径 2 5m m、 高度 9 5 0m m的 2 5 2 0不锈钢管, 布 风板距底端为 4 7 0m m. 炉膛温度由温控仪和P t / R h 热电偶控制, 热电偶放置在反应管与炉膛之间, 反 应温度以管内 K型热电偶为准. 采用 E m e r s o n公 司多组分煤气分析仪分析出口气体的主要成分, MR US A E 1 9烟气分析仪用于测量烟气中 S O 2, H 2S和 N Ox的浓度. 气体分析仪采用气相色谱仪 和标准气进行了校准, 保证测量误差在 1 %以内. 图 1 流化床煤加压化学链燃烧试验装置 1 2 试验材料 试验 样 品 采 用 天 然 的 铁 矿 石 颗 粒 C V R D ( c o m p a n h i av a l e d or i od o c e ) , 产于巴西, 由上海宝 山钢铁梅山分公司提供, 原料经破碎后筛分得到粒 径为 0 0 9~ 0 1 2 5m m的颗粒, 该铁矿石的化学组 分如表 1所示, 主要成分为 F e 2O3, 其他成分为 S i O 2, C a O , Mg O , A l2O3, F e O等. 本次试验采用江苏徐州烟煤, 该煤的工业分析 和元素分析结果如表 2所示, 煤的灰分分析见表 3 . 该原煤经过破碎之后筛分粒径为 0 1 2 5~0 1 8 0 m m , 为试验所用. 表 1 C V R D铁矿石化学分析% 样品w ( F e2O3)w ( F e O )w ( S i O2)w ( C a O )w ( Mg O )w ( A l 2O3) w ( S )w ( P )w ( I g ) 新鲜9 0 7 51 1 44 1 80 0 00 0 00 8 80 0 10 0 42 0 1 烧结后9 4 7 904 3 1000 9 1000 表 2 徐州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样品 工业分析元素分析 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w ( Ca d)w ( Ha d)w ( Oa d)w ( Na d)w ( Sa d) 低位热值/ ( MJ k g - 1) 徐州煤1 4 02 9 8 74 2 8 62 5 8 76 4 7 64 1 61 7 41 1 60 9 12 6 1 2 表 3 徐州烟煤灰分分析% w ( S i O2)w ( A l 2O3) w ( F e 2O3) w ( C a O )w ( Mg O )w ( T i O2)w ( S O3)w ( K2O )w ( N a2O )w ( P2O5) 5 4 1 83 2 8 45 3 51 5 70 5 32 2 71 4 71 3 90 4 10 1 3 试验步骤和工况 试验开始前, 将一定数量的石英砂( 粒径为 0 6~1 0m m, 容积为 3 2m L , 静态床层高度为 4 0m m) 放置在布风板上. 在石英砂上放置 4 0g烧 结成粒径为 0 0 9~ 0 1 2 5m m的 C V R D颗粒. 其 次, 向反应器内通入流量为 10 0 0m L / m i n的 N 2, 打开电加热炉进行加热, 当温度升高到 9 7 0℃达到 稳定后, 切换成流量为 1 3 0m L / m i n的 N 2, 打开恒 流泵, 调节恒流泵的流量为 0 7m L / m i n , 进口处混 合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为 8 7 1 5 %. 然后将 0 4g 689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0卷 煤放入加料器中, 然后用 N 2对加料器进行冲压, 等到反应器内部的压力达到稳定状态时, 打开反应 器与加料器之间的球阀, 煤颗粒落入反应器中, 关 闭球阀, 开始计时并进行气体的收集. 还原时间持 续进行 9 0m i n . 然后将进气系统切换到流量为 1 0 0 0m L / m i n 的 N 2, 连续吹扫 5m i n . 吹扫完毕后 待反应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达到稳定, 进行载氧体 的氧化再生过程, 氧化过程中进口 N 2流量为 7 6 0m L / m i n , 进口空气流量为 2 4 0m L / m i n . 氧化 完成以后进行吹扫, 时间为 5m i n , 吹扫完毕, 该循 环结束, 然后进行下一个循环试验研究. 当试验结 束 后,关 闭 电 加 热 系 统,保 持 N 2 的 流 量 为 1 0 0 0m L / m i n , 让反应器冷却到室温, 收集反应后 的载氧体, 放置于密封罐保存供分析. 1 4 数据处理 1 )燃料转化率 碳的转化率根据碳平衡来计 算, 通过出口气体中 C的含量与燃料中含碳量的 比值得到, 即 X C=∫ t 0 n o u t( xC O+xC O2+xC H4) d t n C , c o a l ( 1 ) 式中, n C , c o a l表示燃料中碳的含量, 可以根据反应器 中煤的质量和煤中碳的质量分数计算. 2 )C O 2的实际捕获效率 C O2的实际捕获效 率可根据下式计算 η C O2 =∫ t 0 n o u txC O2d t n C , c o a l =X CfC O2 ( 2 ) 3 )载氧体的转化率 在氧化阶段, 载氧体的 转化率 X o x可以通过氧化过程中氧平衡来计算, 由 于在氧化过程中, 气体中的部分氧用来氧化反应器 内的残碳形成的 C O和 C O 2, 计算式为 X o x=∫ t i O 2 MO m o xR O n i nxO2, i n- n o u t x O2, o u t+ 1 2 x C O , o u t+xC O2, o u t d t( 3 ) 式中, m o x为载氧体完全氧化后的质量; MO为氧的 原子质量; R O为载氧体理论载氧率, 其表达式为 R O= ( mo x- mr e d) / mo x, 其中 mr e d为载氧体完全还原 后的质量. 2 结果与讨论 2 1 还原过程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在系统压力为 0 1 , 0 5MP a 、 温度为 9 7 0℃ 下, 还原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和图 3所 示. 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反应器的压力降低了反应 图 2 0 . 1MP a 典型循环还原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图 3 0 . 5MP a 典型循环还原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789第 5期肖睿, 等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燃煤加压化学链燃烧循环反应特性 初始的 C H 4和 H2的峰值浓度, 主要原因是由于压 力增加后, 抑制了煤中挥发分析出. 在焦炭气化阶 段, 加压( 0 5MP a ) 下, 出口 C O质量分数低于 2 5 %, 而在常压下, 出口 C O质量分数为 2 5 % ~ 4 %. 表明加压增加还原气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 间, 同时还增加 C O气体向载氧体颗粒内部扩散, 提高了还原反应程度, 增加了 C O转化率. 经过 2 0 个循环后, 气体产物的出口浓度没有大幅波动, 表明 铁基载氧体的循环反应性能较好, 燃料转化率较高. 2 2 氧化过程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图 4表明在 0 1 , 0 5MP a 时, 第 1 0个循环氧 化反应过程的曲线图. 从图中可知, 整个氧化反应 过程非常迅速, 反应开始 5m i n后, 5 %质量分数 O 2完全被吸收; 0 1MP a 时, 经过 1 2m i n , 出口气 体中 O 2的质量分数大于 4 5 %; 0 5MP a 时, 9m i n 以后, 出口 O 2的质量分数大于 4 8 %. 表明载氧体 的氧化过程非常快, 增加压力可以减少载氧体完全 氧化的时间. 载氧体氧化过程中, 残留在反应器内 的煤焦被 O 2氧化生成 C O2气体. 由于载氧体的氧 化过程为放热反应, 反应过程中反应器的温度会升 高, 常压下氧化反应反应器内最高温度为1 0 1 0℃, 而加压下的最高温度为 10 3 0℃. 因此在实验过程 中要严格控制反应系统的温升, 如果反应器温度太 高, 容易导致载氧体表面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造 成载氧体失活, 而且在高温下煤灰会与载氧体发生 图 4 第 1 0个循环过程的氧化反应中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相互作用形成低共熔化合物导致载氧体不可再生 性失活[ 1 1 ]. 2 3 气体累积质量分数随循环次数变化 图 5给出了气体累积质量分数随循环次数的 变化. 常压下, C O 2的累积质量分数随循环次数在 5 5 % ~ 6 0 %之间波动变化, 第 1~ 4个循环过程中 C O 2累积质量分数变化较大, 在 3 0 % ~ 4 0 %之间 变化; 第 4~ 1 0个循环过程中 C O 2的累积质量分 数逐渐缓慢上升, 而 C O的累积质量分数缓慢下 降; 第 1 0~ 2 0个循环, C O 2的累计质量分数基本稳 定在6 0 %左右, C O的累积质量分数稳定在2 8 %左 右. 提高反应器压力到 0 5MP a , 出口 C O , C O 2的 累积质量分数波动范围较小, C O波动范围在 2 5 % ~ 3 0 %之间, C O 2波动范围在 6 5 % ~7 0 %之间. C H 4和 H2的累积质量分数基本保持稳定, 增加反 应器压力降低了 C H 4及 H2的累积质量分数. 可能 是由于在反应的开始阶段, 载氧体颗粒的表面孔结 构变化较大, 因此出口浓度变化范围较大, 当进行 到第 5个循环以后, 载氧体颗粒表面的孔结构变化 差异较小, 反应趋于稳定. 图 5 气体累积浓度随循环次数变化 2 4 碳转化率及载氧体转化率随循环次数变化 图 6显示了不同循环过程中燃料碳转化率随 循环次数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 燃料中碳的转 889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0卷 图 6 燃料中碳转化率随循环次数变化 化率随循环数的变化不大. 常压下 2 0个循环过程 中碳平均转化率约 7 0 %, 压力为 0 5MP a 时碳平 均转化率约为 8 0 %. 说明增加反应器的压力可以 提高燃料中碳的转化率. 主要原因是增加反应器压 力可以增加水蒸气及还原气体在反应器内部的停 留时间, 同时还增加其向颗粒内部扩散动力, 使水 蒸气与煤颗粒, 以及还原气体与载氧体充分接触, 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图 7给出了载氧体的转化率随循环次数的变 化情况. 结果表明, 增加反应器压力, 提高了载氧体 的转化率, 载氧体的还原程度增强. 载氧体在不同 的循环反应过程中, 载氧体的转化率基本保持不 变, 表明载氧体活性稳定, 煤灰在循环反应过程中 没有与载氧体发生反应导致载氧体失活. 图 7 载氧体转化率随循环次数变化 2 5 载氧体颗粒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图 8表示了压力在 0 1和 0 5MP a 下载氧体 颗粒的比表面积、 总孔容积及平均孔径等重要参数 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变化. 煅烧后的铁矿石载氧体颗 粒的比表面积为 0 1 4 4 9 m 2/ g , 总孔容积 为 1 0 5 2m m 3/ g , 表明铁矿石载氧体在反应的初始阶 段, 并非多孔状结构, 随着周期性的还原/ 氧化反应 进行, 载氧体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增加, 而 载氧体的平均孔径逐渐减少. 说明随着循环反应的 进行, 载氧体颗粒表面形成更多的微孔结构. 在第 5个循环以后, 载氧体颗粒的孔径基本保持稳定. 在化学链燃烧中, 载氧体颗粒的比表面积、 孔 容积及孔径等对于载氧体颗粒的还原氧化反应起 重要作用, 因此载氧体在反应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可 解释气体产物浓度、 气体累计浓度、 碳转化率等变 化情况. 随着反应器压力增加, 还原气体扩散到载 图 8 比表面积、 孔容积及平均孔径随循环次数变化 氧体内部增加, 载氧体还原反应程度增加, 载氧体微 孔量增加, 载氧体颗粒的比表面积及孔容积增加. 2 6 载氧体颗粒的表面特性分析 为揭示载氧体颗粒在循环反应中其成分变化、 表面形状及孔隙结构变化情况, 将试验中取样的载 氧体进行了 X R D , S E M分析. 2 6 1 载氧体颗粒 X R D分析 图 9给出了反应前的载氧体颗粒及不同循环 反应后的载氧体颗粒的成分. 由图中可知, 在常压 条件下, 随循环数的增加, S i O 2峰值逐渐增加, 这 可能是由于煤灰中的 S i O 2和载氧体颗粒相互作用 引起, 没有检测到煤灰中的其他氧化物与 F e 基载 氧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 F e 2O3的峰值逐渐减 少, F e 3O4的峰值逐渐增加, 说明随着循环数的增 加, 激活了载氧体颗粒的反应活性, 载氧体还原更 加深入. 当反应器的压力为 0 5MP a , 随着循环数 的增 加, S i O 2, F e2O3及 F e3O4峰 值 的 变 化 与 0 1MP a 相似. 与常压相比, 相同循环条件下 F e 3O4 的峰值明显增加, 表明随着反应器压力的增加, 载 氧体的反应活性增强; 同时检测到载氧体颗粒表面 S i O 2的含量也比常压下高, 说明煤灰中 S i O2与载 氧体颗粒的相互作用增强. 同样没有检测到 S i 与 F e 的化合物或 S i 与 A l 的化合物. 在载氧体还原/ 氧化过程中, 载氧体的表面烧 结及载氧体与煤灰相互作用是导致载氧体失活的 989第 5期肖睿, 等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燃煤加压化学链燃烧循环反应特性 图 9 X R D分析图 主要原因. 当 F e 基载氧体深度还原生成 F e O时, 载氧体颗粒表面容易形成微小的晶粒导致载氧体 团聚而使反应效果变差,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应尽量 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1 , 3 ]. 2 6 2 载氧体颗粒的 S E M分析 对 0 1 , 0 5MP a 典型循环过程中载氧体颗粒 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如图 1 0所示, 放大倍数为 1 0 0 0 0 倍. 由图可知, 载氧体在循环反应过程中, 保 持了载氧体的结构、 形状及微孔结构, 没有发现载 氧体颗粒的团聚现象. 在常压及加压循环反应过程 中, 随着循环反应的进行, 载氧体颗粒的表面结构 逐渐变得疏松, 而且载氧体表面的微粒及微孔数量 也逐渐增加, 载氧体的比表面积增大, 增加了反应 接触面及反应速率. 随着循环的进行, 由于载氧体 的氧逐渐与燃料中的碳结合形成 C O 2, 载氧体表面 的微粒数量增加, 没有发现载氧体颗粒的破碎及团 聚现象. 当提高反应器的压力到 0 5MP a , 载氧体 颗粒表面微孔数量增加, 主要是由于提高反应器压 力, 增加了载氧体的转化率, 导致载氧体中氧的转 移量增加, 造成了其孔隙结构的变化. 3 结论 1 )随着还原/ 氧化循环数的增加, 载氧体的反 应特性增加. 提高反应器的压力, 有利于反应器中 燃料气化的还原气体与载氧体的反应, 产物气中 C O 2的浓度增加. 2 )提高反应器压力, 载氧体在氧化反应过程 中吸收的氧量增加, 说明提高反应器的压力, 载氧 体的还原程度更加深入; 此外, 随着循环数的增加, 载氧体的转化率也逐渐增加. 3 )碳转化率随循环数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 提高反应器压力, 增加反应器内水蒸气分压, 水蒸 气向煤颗粒内部扩散的能力以及水蒸气在反应器 内部的停留时间增加, 导致碳转化率增加. 099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0卷 图 1 0 不同工况下载氧体颗粒 S E M图 4 )载氧体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载氧体在循环 过程中, 载氧体颗粒表面都能够保持其孔结构. 随 着循环数增加, 载氧体颗粒比表面积及孔容积逐渐 增加, 而平均孔径减少, 表明载氧体颗粒微孔量增 加. S E M分析表明, 随着循环反应进行, 载氧体表 面变为疏松多孔状结构. X R D分析表明, 试验中没 有发生明显的 F e 基载氧体与煤灰相互作用形成复 杂的化合物而导致载氧体不可再生性失活. 参考文献 (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L e i o nH , Ma t t i s s o nT , L y n g f e l t A . T h eu s eo f p e t r o l e u m c o k e a s f u e l i n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 J ] .F u e l , 2 0 0 7 , 8 6 ( 1 2 / 1 3 ) 1 9 4 7 1 9 5 8 . [ 2 ]J i nH , I s h i d a M. An e wt y p e o f c o a l g a s f u e l e d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 J ] .F u e l , 2 0 0 4 , 8 3 ( 1 7 / 1 8 ) 2 4 1 1 2 4 1 7 . [ 3 ]B e r g u e r a n dN ,L y n g f e l t A .D e s i g na n do p e r a t i o no f a 1 0 k Wt h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o r f o r s o l i df u e l s t e s t i n gw i t hS o u t hA f r i c a nc o a l [ J ] . F u e l , 2 0 0 8 , 8 7 ( 1 2 ) 2 7 1 3 2 7 2 6 . [ 4 ]高正平, 沈来宏, 肖军.基于 N i O载氧体的煤化学链 燃烧实验[ J ] .化工学报, 2 0 0 8 , 5 9 ( 5 ) 1 2 4 2 1 2 5 0 . G a oZ h e n g p i n g ,S h e nL a i h o n g ,X i a oJ u n .E x p e r i m e n t s o nc h e m i c a l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o fc o a lw i t haN i O b a s e d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8 , 5 9 ( 5 ) 1 2 4 2 1 2 5 0 .( i nC h i n e s e ) [ 5 ]沈来宏,肖军,肖睿,等.燃煤串行流化床置换燃烧 分离 C O 2机理研究[ J ] .中国科学,2 0 0 7 ,3 7 ( 3 ) 4 2 2 4 3 0 . S h e nL a i h o n g ,X i a oJ u n ,X i a oR u i ,e t a l .Me c h a n i s m o fC O 2s e p a r a t i o ni ni n t e r c o n n e c t e df l u i d i z e db e d so f c h e m i c a l l o p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o fc o a l [ J ] .S c i e n c ei n C h i n a , 2 0 0 7 , 3 7 ( 3 ) 4 2 2 4 3 0 .( i nC h i n e s e ) [ 6 ]Ma t t i s s o nT , J o h a n s s o nM, L y n g f e l t A . T h e u s e o f N i O a sa no x y g e nc a r r i e ri n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 J ] .F u e l , 2 0 0 6 , 8 5 ( 5 / 6 ) 7 3 6 7 4 7 . [ 7 ]J o h a n s s o nE ,Ma t t i s s o nT ,L y n g f e l t A ,e t a l .C o m b u s t i o no f s y n g a s a n dn a t u r a l g a s i na 3 0 0W 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o r[ J ] .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R e s e a r c h a n dD e s i g n , 2 0 0 6 , 8 4 ( 9 ) 8 1 9 8 2 7 . [ 8 ]Ma t t i s s o nT ,G a r c a L a b i a n oF ,K r o n b e r g e r B ,e t a l . 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u s i n gs y n g a s a s f u e l [ J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G r e e n h o u s e G a s C o n t r o l , 2 0 0 7 , 1 ( 2 ) 1 5 8 1 6 9 . [ 9 ]S o n gQ i l e i ,X i a oR u i ,D e n gZ h o n g y i ,e t a l .E f f e c t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o nr e d u c t i o no fC a S O 4o x y g e nc a r r i e ri n 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o f s i m u l a t e dc o a l g a si na f l u i d i z e db e dr e a c t o r [ J ] .I n d u s t r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e m i s t r yR e s e a r c h , 2 0 0 8 , 4 7 ( 1 3 ) 4 3 4 9 4 3 5 7 . [ 1 0 ]沈来宏,肖军,肖睿, 等.基于 C a S O 4载氧体的煤化 学链燃烧分离 C O 2研究[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7 , 2 7 ( 2 ) 6 9 7 4 . S h e nL a i h o n g ,X i a oJ u n ,X i a oR u i , e t a l .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o f c o a l i ni n t e r c o n n e c t e df l u i d i z e d b e d s o f C a S O 4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 J ] .P r o c e e d i n go f t h e C S E E , 2 0 0 7 , 2 7 ( 2 ) 6 9 7 4 .( i nC h i n e s e ) [ 1 1 ] L e i o nH ,Ma t t i s s o nT ,L y n g f e l tA .S o l i df u e l si n 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 h o u s eG a sC o n t r o l , 2 0 0 8 , 2 ( 2 ) 1 8 0 1 9 3 . 199第 5期肖睿, 等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燃煤加压化学链燃烧循环反应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