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_H3PO4活化与NH4Br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CO2_H3PO4活化与NH4Br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CO2_H3PO4活化与NH4Br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CO2_H3PO4活化与NH4Br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CO2_H3PO4活化与NH4Br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CO2_H3PO4活化与NH4Br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4 4卷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4 4 N o . 2 Ma r . 2 0 1 4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2 . 0 1 7 C O 2/ H3P O4 活化与 N H 4B r 改性稻壳焦 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 佘 敏 段钰锋 朱 纯 洪亚光 周 强 王双群 (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 1 0 0 9 6 )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 1 0 0 9 6 ) 摘要 以生物质稻壳为原料, 采用 C O 2, H3P O4活化方法, 并经 N H4B r 溶液改性, 分别制备了稻壳 热解焦、 活化焦和改性焦, 并将其作为脱汞吸附剂. 采用 N 2吸附/ 脱附、 S E M E D S 、 F T I R等方法 研究吸附剂的微观物理化学特性, 结果表明 C O 2活化使稻壳焦的孔隙结构显著改善, 增强了吸 附剂对汞的物理吸附能力; H 3P O4活化使稻壳焦表面生成大量酸性含氧官能团, 有利于汞的化学 吸附; N H 4B r 改性使 B r 元素有效负载到稻壳焦表面, 促进了单质汞向氧化态汞的转化. 固定床 汞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稻壳热解焦与活化焦的脱汞效率分别提高了 6 0 %与 9 0 %, 实验 1 2 0m i n 后, C O 2, H3P O4活化改性焦的汞吸附效率仍分别保持在 9 0 %与 8 0 %以上. 生物质稻壳 经 C O 2/ H3P O4活化和 N H4B r 溶液改性后可作为燃煤电厂烟气喷射脱汞的廉价高效吸附剂. 关键词活化; 改性; 稻壳焦; 脱汞; 吸附剂 中图分类号X 5 1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2  0 3 2 1  0 7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o nme r c u r ya d s o r p t i o np e r f o r ma n c e s o f r i c eh u s k c h a r s a c t i v a t e db yC O 2/ H3P O4 a n dmo d i f i e db yN H 4B r S h eMi n D u a nY u f e n g Z h uC h u n H o n gY a g u a n g Z h o uQ i a n g Wa n gS h u a n g q u n (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E n e r g yT h e r m a l C o n v e r s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o f Mi n i s t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 ,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2 1 0 0 9 6 ,C h i n a ) ( S c h o o l o f 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2 1 0 0 9 6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R i c e h u s kw a s p y r o l y z e d ,a c t i v a t e db yC O 2a n dH3P O4a n dm o d i f i e db yN H4B r s e p a r a t e l y t op r e p a r e r i c e h u s kc h a r , r i c e h u s ka c t i v a t e dc h a r a n dr i c e h u s km o d i f i e dc h a r a s s o r b e n t s f o r r e m o v  a l o f m e r c u r y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so f t h ep r e p a r e dr i c eh u s kc h a r sw e r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a s e do ni n s t r u  m e n t a t i o n s o f n i t r o g e na d s o r p t i o n ,S E M E D S( s c a n n i n ge l e c t i o nm i c r o s c o p e e n e r g yd i s p e r s i v e s p e c  t r o m e t e r )a n dF T I R( F o u r i e r t r a n s f o r mi n f r a r e d )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C O 2a c t i v a  t i o nb e n e f i t s a m o r e d e v e l o p e dm i c r o p o r o u s s t r u c t u r e w i t hh i g h e r p h y s i s o r p t i o nc a p a c i t y ;H 3P O4a c t i  v a t i o np r o d u c e s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s u r f a c e a c i d i c o x y g e nf u n c t i o n a l g r o u p s o nt h e s u r f a c e o f r i c e h u s k c h a r s ,w h i c ha r e b e n e f i c i a l f o r t h e m e r c u r yc h e m i s o r p t i o n ; A s s h o w ni nt h e E D Ss p e c t r u ma f t e r t r e a  t e db yN H 4B r ,b r o m i n ei sl o a d e do nt h er i c eh u s kc h a r s u r f a c e ,i n d i c a t i n gt h a t e l e m e n t a l m e r c u r y w i l l b ee a s i l yt r a n s f o r m e di n t ot h eo x i d i z e ds t a t e .Me r c u r ya d s o r p t i o nc a p a c i t yw a se v a l u a t e di na f i x e db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a r e s u m m e da s f o l l o w s a f t e r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t h e H g 0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 t h e r i c eh u s kp y r o l y z e dc h a r i s i m p r o v e do v e r 6 0 % w h i l et h ea c t i v a t e dc h a r i s i n c r e a s e db y9 0 %.T h e m e r c u r ya d s o r p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o f C O 2a n dH3P O4a c t i v a t e dc o k e s r e m a i n s a b o v e 9 0 % a n d8 0 %,r e  s p e c t i v e l y ,a f t e r 1 2 0m i no f a d s o r p t i o n .T h em o d i f i e dC O 2a n dH3P O4a c t i v a t e dr i c eh u s kc h a r s c a n b eu s e da s t h eh i g h  e f f i c i e n t a n dl o w  c o s t s o r b e n t s f o r t h ed e m e r c u r a t i o np r o c e s s o f a c t i v a t e dc a r b o n i n j e c t i o na p p l i e di nc o a l  f i r e dp o w e r p l a n t s . K e yw o r d s a c t i v a t i o n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r i c eh u s kc h a r ;m e r c u r yr e m o v a l ;s o r b e n t 收稿日期 2 0 1 3  0 7  0 1 . 作者简介佘敏( 1 9 9 0 ) , 女, 博士生; 段钰锋( 联系人) ,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y f d u a n @s e u . e d u . c n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3 7 6 0 4 6 , 5 1 0 7 6 0 3 0 ) 、 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2 0 1 1 1 3 ) 、 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资助 项目( B Y 2 0 1 3 0 7 3  1 0 ) 、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 C X Z Z 1 3 _ 0 0 9 3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引用本文佘敏, 段钰锋, 朱纯, 等. C O2/ H3P O4活化与 N H4B r 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 J ]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4 , 4 4 ( 2 ) 3 2 1 3 2 7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2 . 0 1 7 ]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重金属汞是一种物理化学性质特殊、 毒性非常 强的污染物, 进入大气环境后会污染大气、 土壤和 水体, 成为全球性和持久性的污染物, 对人类和生 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1 ]. 燃煤电站作为最大的 汞排放单源, 是汞污染控制的重点防治对象. 我国 最新颁布的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2 ]将于 2 0 1 5年 1月 1日起实施, 严格限制燃煤电厂汞及 其化合物的排放浓度. 有效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单质汞并促使其向氧 化态汞和颗粒态汞的转化是目前控制燃煤电站汞 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方法. 活性炭喷射法被认为是最 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烟气脱汞技术, 但煤制活性炭价 格昂贵, 运行成本非常高[ 3 ].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具 有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等优点, 其热解所得的生物 质焦具有与活性炭相似的发达孔隙结构, 具备一定 的物理吸附能力, 对其进行活化或化学改性处理, 可显著改善其孔隙结构, 并在其表面形成有利于汞 吸附的官能团, 促进单质汞向氧化态汞的转化, 提 高汞脱除的能力. 目前, 国内外关于生物质焦脱汞 吸附剂的研究尚不充分, 高效吸附剂的制备条件也 不明确. S h u 等[ 4 ]研究了蒸汽活化和 H 2O2, Z n C l2, N a C l 浸渍制得的不同桑树枝焦在固定床吸附实验 台上的脱汞性能, 所得吸附剂的脱汞效率分别在 1 0 % ~ 8 0 %不等. 由于生物质种类的广泛性以及活 化、 改性方法的多样性, 研制廉价高效生物质焦脱 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稻壳为原料, 分别采用 C O 2, H3P O4活 化法制焦对稻壳进行活化, 并以 N H 4B r 溶液 [ 5 ]对 其进行化学溶液浸渍改性. 采用氮吸附/ 脱附 ( A S A P 2 0 2 0 M 型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 仪) 、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 S i r i o n 2 0 0场发射扫描电镜, G E N E S I S6 0 S型能谱分析 仪) 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V E C T O R 2 2型傅里叶 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 对生物质稻壳焦进行了系 统表征, 以探究活化与改性处理对吸附剂孔隙结构 和物理、 化学吸附能力的改善作用机理. 在固定床 汞吸附实验台上研究了生物质稻壳热解焦、 活化焦 和改性焦的汞吸附性能和影响规律. 1 实验装置与方法 1 . 1 实验装置 汞吸附实验在固定床汞吸附实验台上进行, 该 系统主要由配气装置、 流量控制装置、 汞蒸气发生 装置、 高硼硅玻璃管路、 固定床吸附反应装置、 汞浓 度在线测量仪及尾气处理装置活性炭等组成, 如图 1所示. 置于恒温水浴中的汞渗透管( V I C I Me t r o n  i c s 公司, 美国) 产生恒定浓度的汞蒸气, 由高纯 N 2 作为载气送入石英管路混合管中与其他模拟烟气 充分混合, 并加热到预设温度, 然后进入恒温加热 箱中的固定床吸附反应器进行汞吸附. 利用 V M 3 0 0 0在线测汞仪实时测量经吸附剂床层吸附后气 流中的汞浓度, 尾气通过活性炭净化后排空. 图 1 固定床汞吸附实验装置系统图 实验在 N 2气氛下进行, 气体总流量为 2 L / m i n , 其中载汞 N 2流量为 2 0 0m L / m i n , 吸附反 应温度为 1 5 0℃, 固定床中吸附剂为 2 0 0m g . 为保 证实验数据的系统性与正确性, 每次吸附实验开始 前进行没有添加吸附剂的空白床出口汞浓度的标 定, 作为吸附剂床层的入口汞浓度. 通过调节恒温 水浴温度, 使固定床吸附剂床层入口汞蒸气浓度保 持在( 3 2 1 . 0 )μ g / m 3. 此外, 进行重复性实验确 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1 . 2 吸附剂活化 实验选取江苏地区农作物稻壳作为制备脱汞 吸附剂的原料, 自然风干后破碎筛分, 取8 0目( 1 7 5 μ m) 以下稻壳粉备用, 其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如表 1所示. 制焦时称取适量的稻壳粉置于坩埚中, 在 N 2气氛、 6 0 0℃条件下热解一定时间后取出焦样 并置于干燥器中, 待焦样冷却后即制得稻壳热解 焦, 记为 R H C . 分别采用 C O 2, H3P O4活化法制备 稻壳活化焦. 活化方法如下 取一定量稻壳粉置于 表 1 稻壳粉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工业分析元素分析 Ma dV a d F Ca dA a d w ( Ca d) w ( Ha d) w ( Oa d) w ( Na d) w ( S a d) 7 . 2 36 6 . 0 01 4 . 6 5 1 2 . 1 24 2 . 2 65 . 6 83 0 . 9 80 . 7 31 . 0 0 223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4卷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水平管式炉内, 通入氮气, 以 5℃/ m i n的升温速率 从室温升至 5 0 0℃, 恒温炭化后, 随即切换为 C O 2 气氛, 并使管式炉迅速升温至 8 0 0℃, 进行恒温活 化, 结束后使焦样在 N 2气氛下降至室温, 得到 C O 2活化焦, 记为 R H C  C . 称取定量稻壳粉于 4 m o l / LH 3P O4溶液中, 用磁力搅拌器浸渍搅拌2 4h 后过滤, 并在 1 0 0℃下烘干, 将 H 3P O4处理后的稻 壳粉放入管式炉中, N 2气氛中 5 0 0℃下恒温活化, 所得焦样经去离子水洗涤( 洗涤滤液达中性为 止) , 去除其中多余的磷酸化合物, 并于 5 0℃烘干 得到 H 3P O4活化焦, 记为 R H C  P . 1 . 3 吸附剂改性 采用 N H 4B r 溶液对上述获得的稻壳热解焦和 C O 2, H3P O4活化焦分别进行改性处理. 改性方法 如下 称取定量稻壳焦置于烧杯中, 加入质量分数 为1 %的 N H 4B r 溶液混合均匀, 采用磁力搅拌器搅 拌 1 0 0m i n ; 搅拌结束后滤出焦样, 在烘箱中 5 0℃ 烘干, 得到的改性稻壳焦样品分别记为 R H C  B r , R H C  C B r 和 R H C  P B r , 保存于干燥器中.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 . 1 活化机理 稻壳中木质素、 纤维素、 半纤维素含量丰富, 热 解可将组成生物质的木质纤维组分转变为气体、 生 物油和炭, 其中焦炭主要由木质素裂解得到[ 6 ]. 本 文在 N 2气氛、 6 0 0℃条件下制备热解半焦 R H C , 在热解过程中, 随着挥发性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的分 解析出以及深层挥发性物质向外层的扩散, 稻壳粉 炭化为具备一定孔隙结构的焦炭. C O 2活化过程中, 稻壳炭化焦会与 C O2发生 如下气化反应 C ( s )+ C O 2( g )→2 C O ( g ) 首先活化气体 C O 2中的氧原子连接到焦炭表 面形成含氧化合物, 随后碳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 C O气体分子, 从焦炭表面逸出[ 7 ]. 由于炭结构中 的无序碳与表面杂质的清除以及新孔隙的形成, 其 活化后的孔隙结构变得更为发达. H 3P O4活化改善生物质焦孔隙结构的机理在 于, 在浸渍和活化过程中, 含磷化合物可与木质纤 维素发生反应, 改变稻壳焦的孔径分布[ 8 ], 促进孔 隙结构的发展. 活化过程中, 一方面磷酸作为酸性 催化剂, 会增加生物质分子键裂反应和交链反应的 强度, 促进活化焦孔隙结构的发展; 另一方面磷酸 易和有机物络合, 以磷酸盐及多磷酸盐的形式在生 物质大分子团之间构架桥梁, 待嵌入的磷酸聚合物 洗涤除去后, 将裸露出不同分子大小的孔结构, 同 时也形成通向多孔焦内部结构的通道[ 9 ]. 不同活化方法的产焦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生物质热裂解的剧烈程度, 是热解、 活化反应机理 不同的最直观体现. 产焦率即为制备前后的焦样与 稻壳粉的质量比. 稻壳热解焦及活化焦的产焦率如 表 2所示, 可见, 活化焦 R H C  C产焦率最低, 这可 归因于 C O 2活化过程中炭化焦内部碳原子的损 失; H 3P O4与木质素的反应并不会造成焦炭碳原子 的损失, 且由于活化温度较低, 从而使得 R H C  P产 焦率较高. 表 2 稻壳热解焦及活化焦的产焦率 样品R H CR H C  CR H C  P 产焦率/ %3 1 . 52 3 . 05 7 . 7 2 . 2 孔结构特性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 微孔越多, 物理吸附 能力越强; 同时, 大比表面积亦有利于反应活性位 的裸露[ 1 0 ], 为化学吸附提供反应活性位. 表 3为改 性前后稻壳焦的孔结构参数, 由表可知, 不同制备 方法所得的稻壳焦孔结构特性差异较大. 比较稻壳热解焦 R H C与 C O 2活化焦 R H C  C , 经 C O 2活化后, R H C  C的 B E T比表面积和微孔容 积分别是 R H C的 2 . 0 2和 2 . 1 0倍, 表明在 8 0 0℃ 高温下, 进入到物料内部的 C O 2分子与碳原子发 生剧烈气化反应, 产生了大量的微孔, 使孔结构得 到了迅速发展. 此外, C O 2活化焦氮吸附等温线形 状如图 2所示, R H C  C与 N H 4B r 改性焦 R H C  C B r 样品的氮吸附等温脱附线上存在一个明显拐点, 与 吸附曲线构成了明显的滞后环. 根据 I U P A C对滞 表 3 改性前后稻壳焦的孔结构参数 样品 B E T比表面积/ ( m 2g- 1) 孔表面积/ ( m 2g- 1) 外表面积/ ( m 2g- 1) 微孔容积/ ( c m 3g- 1) 总孔容积/ ( c m 3g- 1) 平均孔径/ n m R H C2 7 8 . 2 92 6 8 . 7 99 . 5 00 . 1 2 40 . 1 5 22 . 1 8 6 R H C  B r3 0 2 . 0 52 8 4 . 6 71 7 . 3 80 . 1 4 90 . 2 1 52 . 8 5 2 R H C  C5 6 3 . 0 65 3 9 . 6 32 3 . 4 30 . 2 6 10 . 3 5 32 . 5 0 6 R H C  C B r6 3 7 . 7 86 1 6 . 7 82 1 . 0 00 . 2 9 50 . 3 7 32 . 3 3 7 R H C  P2 5 4 . 9 32 4 2 . 0 81 2 . 8 50 . 1 1 80 . 1 5 82 . 4 7 2 R H C  P B r3 7 7 . 5 93 5 9 . 6 81 7 . 9 10 . 1 7 90 . 2 4 22 . 5 6 7 323第 2期佘敏, 等 C O2/ H3P O4活化与 N H4B r 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图 2 改性前后稻壳焦的氮吸附等温线 后环的形状分类, 这是活化焦中大量细颈瓶形孔存 在的标志. 这种孔一端封闭, 口小腹大, 虽然增加了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 但孔隙内部的活性位很 难发生作用. 同样的滞后环亦可见于其他 C O 2活 化生物质焦样品中[ 1 1 ], 可见, “ 墨水瓶” 孔是 C O 2 活化生成的新孔隙中的特征产物. 同时, 在相对压 力 0 . 2<P / P 0< 1范围内( 其中, P为氮低温吸附 的平衡压力, P 0为氮低温吸附的饱和压力) , R H C  C , R H C  C B r的吸 附 体 积 缓 慢 增 加, 表 明 随 着 C  C O 2反应程度加深, 已形成的孔不断加宽、 扩大 甚至塌陷, 形成一定数量的介孔结构. 经磷酸活化处理后, 稻壳焦的孔隙结构略有变 化, B E T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与 R H C相比略有下 降. 根据 K h e z a m i 等[ 1 2 ]的热重分析结果可知, 木质 素的分解过程贯穿于一个宽广的温度区域, 活化初 期木质素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官能团在较低温度 发生断裂; 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 复杂的炭结构由 于发生活化反应而重排, 大量有机组分以气体的形 式逸出. 由于 H 3P O4活化温度仅为 5 0 0℃, 活化过 程中木质素并没有完全热解, 稻壳中天然的微小孔 隙尚未得到充分扩展, 故孔隙结构改善效果不甚 明显. 由表 3可知, 经 N H 4B r 改性后的稻壳焦与改 性前相比, 其 B E T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均有较为 明显的提高. R H C  C B r 和 R H C  P B r 的 B E T比表面 积是 R H C的 2 . 2 9和 2 . 3 8倍, R H C  C B r 和 R H C  P B r 的微孔容积是 R H C的 1 . 3 6和 1 . 4 4倍, 这有 利于增强稻壳焦吸附剂的物理吸附性能. 分析其原 因, 改性过程中稻壳焦样表面的碎屑被洗涤冲刷, 无机附着物溶解于改性溶液中, 使得更多的孔隙结 构裸露出来; 同时, 改性过程中氧化性溶液与稻壳 焦样表面反应, 生成新的孔隙结构也是改性促使吸 附剂的比表面积、 微孔容积增加的主要原因. 2 . 3 S E M E D S分析 图 3为 N H 4B r 改性稻壳活化焦的 S E M图像. 从微观形貌来看, 稻壳粉内部的脉管结构保存完 好, 发展成稻壳焦样品的中空纤维管束状结构. 焦 样切口光滑, 而表面较为粗糙, 褶皱上附有不规则 形状的突起; 显见, 改性未引起孔的堵塞与粘连. R H C  C B r 的微观构造较 R H C  P B r 更加丰富和复 杂, 在保持原有的管束状结构基础上, 还形成了相 当数量的孔径更小的孔结构, 使得管束中大孔间彼 此连通. 这从微观结构上印证了 C O 2活化过程, C  C O 2气化反应确实起到了造孔与扩孔的作用. 图 3 N H4B r 改性稻壳活化焦的 S E M 图像 对吸附剂局部微区进行 E D S分析, 其主要元 素组成如表 4所示. C , O , S i 等元素在稻壳焦样品 表面存在最为丰富, 稻壳焦 R H C和 R H C  C表面均 未发现有 P存在, 表明 R H C  P和 R H C  P B r 表面的 P元素全部来源于磷酸活化剂. 经 N H 4B r 单独改 性、 C O 2活化后改性、 H3P O4活化后改性后, 稻壳热 解焦表面的 B r元素分别从 0增加到1 . 2 8 %, 2 . 6 1 %和0 . 3 5 %, 说明 B r 元素被有效地负载到稻 壳焦表面. 表 4 稻壳焦吸附剂表面局部元素分析% 样品w ( C )w ( O )w ( S i )w ( K )w ( P ) w ( B r ) R H C7 1 . 7 42 2 . 6 84 . 2 51 . 1 300 R H C  B r6 8 . 6 62 4 . 9 73 . 8 30 . 6 401 . 2 8 R H C  C7 0 . 7 01 1 . 8 51 5 . 6 71 . 8 700 R H C  C B r8 7 . 7 96 . 4 32 . 4 20 . 7 502 . 6 1 R H C  P7 3 . 6 41 8 . 4 21 . 7 506 . 2 00 R H C  P B r7 9 . 2 91 3 . 4 83 . 4 503 . 4 30 . 3 5 2 . 4 F T I R分析 羧基、 酚羟基、 内酯基和羰基等酸性含氧官能 团是活性炭吸附剂上的主要活性位. 采用傅里叶红 外光谱分析仪获得了改性前后稻壳活化焦的红外 光谱分析结果. 对 R H C  C样品, 由图 4可见 ① 在 34 4 0c m- 1处的振动吸收峰可归为醇、 酚和羧酸等 分子的游离羟基, 由于强氢键作用而缔合向低波数 偏移产生的吸收峰; ② 在 16 0 0c m- 1附近的弱吸 收峰, 为结晶水的 H O H弯曲振动的结果, 或 是羧酸盐 C O O-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 ③ 在9 5 0~ 13 5 0c m- 1范围内的吸收峰归为醇、 酚的 C O伸 423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4卷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缩振动和酚 O H弯曲振动或者 A l O/ S i O键 不对称伸缩振动. 综上所述, 羟基为 R H C  C样品表 面最具特征的基团, 且至少以醇、 酚 2种不同形式 存在. R H C  C B r 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与 R H C  B r 基本相近, 谱峰强度相当, 说明它们的表面官能团 的类别和数量相近, 主要官能团为羟基, 表面化学 特性类似. 图 4 改性前后稻壳活化焦的红外光谱 经 H 3P O4活化后, R H C  P样品表面的官能团 类别明显比 R H C  C丰富. 除共同的羟基官能团外, 15 9 5c m- 1的CO吸收峰和 13 9 5c m- 1处的 O H面内弯曲振动峰表明了羧基的存在, 在29 8 0 c m- 1处的吸收峰也是游离羧酸 O H伸缩振动的 结果. 说明稻壳焦 R H C  P表面的主要官能团为酚 羟基、 醇羟基和羧基. 此外, P H键伸缩振动在 23 7 6c m- 1附近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吸收峰, 这一方 面验证了 E D S结果中 R H C  P样品表面 P元素的 存在, 另一方面也表明有机磷化合物是活化焦表面 P元素存在的一种形式. 改性后, R H C  P B r 的醇羟 基、 酚羟基及游离羧酸的数量较 R H C  P均有所减 少;CO键数量比 R H C  C B r 增加, 醇、 酚 C O 键数量减少. 考虑到CO键的氧化作用可以促 进其对 H g 0的捕获率, 而酚羟基不利于 H g0的吸 收, 推测 R H C  P B r 的汞吸附性能较 R H C  C B r 更 强[ 1 3 ]. 2 . 5 固定床汞吸附 改性前后稻壳焦吸附剂汞吸附特性实验在图 1所示的固定床反应系统中进行, 其吸附效率曲线 如图 5所示. R H C样品在 N 2气氛下的初始汞吸附 效率很低, 为1 8 . 2 8 %, 当吸附进行3 0m i n 后, 吸附 效率略有下降且基本稳定在 1 2 . 5 %左右. 活化焦 R H C  C , R H C  P对汞基本没有体现出吸附能力. 探 究其原因, 未改性稻壳焦对 H g 0的吸附主要依靠 其物理吸附性能, 受吸附剂的表观形貌、 孔隙结构 及表面元素等的影响, 物理吸附的不稳定性造成了 改性前生物质焦吸附剂的脱汞效率较低[ 1 4 ]. 对 R H C  P , 根据氮吸附表征, 活化后其微孔容积较 R H C减小, 平均孔径增大, 物理吸附性能降低, 故 而汞吸附性能较差. 对 C O 2活化焦 R H C  C , 根据表 3可知, 其比表面积、 微孔容积均有一定程度的提 高, 但由于受到表面微结构的影响, 微孔容积与吸 附能力之间并非简单的依附关系[ 1 5 ]. R H C  C样品 中“ 墨水瓶” 孔的特殊形态使得孔容积内部的活性 位并没有发生作用; 且由表 2产焦率数据可知, R H C  C样品中的碳原子在气化反应中损失较大, 从而造成了碳原子表面活性位的流失, 不利于其对 元素汞的吸附. 综上所述, 仅进行活化处理尚不能 有效提高生物质稻壳活化焦的脱汞能力. 图 5 改性前后稻壳焦汞吸附效率曲线 图 5中改性前后稻壳焦脱汞效率曲线与图 6 中累积单位汞吸附量的鲜明对比, 再次证实了卤化 铵盐改性的有效性. 单独经 1 %N H 4B r 改性后, R H C  B r 的吸附效率整体提高了约6 0 %, 而 C O 2改 性活化焦 R H C  C B r 和 H 3P O4改性活化焦 R H C  P B r 的吸附效率则提高了 9 0 %以上. N H 4B r 改性 处理亦使 R H C  C与 R H C  P的累积单位汞吸附量 产生了质的飞跃, 分别从 0 . 4 1 , 0 . 2 9μ g / g增至 3 7 . 4 2 , 3 1 . 5 9μ g / g ; R H C  B r 的累积单位汞吸附量 也是改性前的 1 2倍. 通常, 改性处理后活性炭吸附 效果的增强可以归结为 2个原因 ① 改性使吸附 剂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改善, 提高了其物理吸附作 用; ② 改性改变了吸附剂的表面化学性质, 使其化 图 6 改性前后稻壳焦累积单位汞吸附量 523第 2期佘敏, 等 C O2/ H3P O4活化与 N H4B r 改性稻壳焦的脱汞性能实验研究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学吸附作用增强. 根据吸附剂孔结构参数与 S E M E D S分析结果, N H 4B r 改性确实改善了稻壳焦样 品的孔结构参数, 在增强其物理吸附性能的同时, 其比表面积的增大也为吸附剂表面负载的活性元 素 B r 提供了更多的汞吸附的活性位点. 观察改性 后稻壳焦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羧基、 羰基和 内酯基这些可以加强活性炭对气态汞化学吸附作 用的基团特征峰并不明显, 不足以使吸附剂的汞吸 附性能飞速提升[ 1 3 ]. 根据 E D S结果, 吸附剂表面 确有 B r 元素负载, 因此推断改性稻壳焦脱汞效果 的增强主要归因于吸附剂表面 B r 元素负载对化学 吸附产生的促进作用. 其机理如下 汞和吸附剂表 面或孔隙内的含溴基团发生化学反应, 使元素汞转 化为二价汞[ 1 6 ], 这大大加强了改性稻壳焦对 H g 0 的捕获能力. 通过观察图 4中 R H C  C B r , R H C  P B r 的红外谱图, 并未在 5 0 0~ 7 0 0c m- 1之间发现明显 的 C B r 键伸缩振动峰[ 1 7 ], 说明改性后吸附剂样 品表面的 B r 元素并不以 C B r 键的形式存在. 由图 5和图 6可以看出, 活化处理虽未能提升 稻壳焦对汞的捕获能力, 但经过活化和改性两重处 理的样品, 其汞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只经过活化而不 改性的稻壳焦样品, 而且也优于不活化只改性的稻 壳焦. 在有效吸附时间 1 2 0m i n内, R H C  P B r 和 R H C  C B r 的脱汞效率始终高于 R H C  B r , 这证明本 文的活化处理是有效的, 在促进稻壳焦的 H g 0吸 附性能上具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 由孔结构分析结果, 经 C O 2活化后, 大比表面积更 有利于 B r 元素的负载; 且活化过程中 R H C  C表面 生成了大量介孔结构, 构架了联通内部微孔结构的 通道, 有利于 N H 4B r 溶液的深层浸渍和单质汞的 颗粒内部扩散吸附; 对 R H C  P , 根据表征数据结 果, 活化后稻壳焦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多, 但经改性处理后数量减少, 推断这些活化后产生的 官能团可促进改性过程中溴素的负载与附着, 大大 提 升 了 汞 的 化 学 吸 附 性 能;R H C  P B r比 R H C  C B r 的脱汞效果更佳, 与上述 F T I R分析结果 相一致. 3 结论 1 )C O 2活化稻壳焦因 C  C O2气化反应产生 大量新孔, 使其孔结构参数迅猛发展; 但由于活化 焦表面官能团主要以醇、 酚羟基为主以及“ 墨水 瓶” 形孔结构的存在和碳原子活性位的流失, 对 H g 0基本没有吸附能力. 2 )经 H 3P O4活化后, 稻壳活化焦的孔隙结构 改善不明显, 但表面形成了更多的酸性含氧官能 团, 负载到活化焦表面的 P元素也与 H原子形成 P H键; 这些化学官能团为后续的改性和进一步 的汞化学吸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 )N H 4B r 浸渍改性后, 借助于 C O2和 H3P O4 活化过程中在吸附剂表面产生的大量介孔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