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等离子体氧化N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4 4卷第 6期 2 0 1 4年 1 1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4 4 N o . 6 N o v . 2 0 1 4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6 . 0 1 8 等离子体氧化 N 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张居兵1 , 2 周 莹3 仲兆平2 姜小祥1 朴桂林1 (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南京 2 1 0 0 4 2 ) ( 2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 1 0 0 9 6 ) ( 3南京源恒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 2 1 0 0 4 9 ) 摘要为提高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中的脱硝效率, 将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应用到湿式氨法脱 硫工艺中, 建立了等离子体氧化 N O耦合湿式氨法的脱硫脱硝试验装置. 考察了液气比、 氨水浓度、 烟气流量、 烟气温度、 N O初始浓度、 S O 2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同时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 果表明 提高液气比、 增加氨水浓度、 减少烟气流量、 降低烟气温度、 减小 N O和 S O 2初始浓度都可 以提高脱硝效率, 而试验范围内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当液气比为 1 0L / m 3 、 氨水浓度为4m o l / L 、 烟气流量为1 0m 3/ h 、 烟气温度为8 5℃、 N O初始浓度为3 . 5 1 0- 4 、 S O 2初始 浓度为1 . 0 1 0 - 3 时, 该试验装置的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分别为9 9 . 6 %和6 9 . 4 %. 关键词等离子体; N O氧化; 湿式氨法脱硫; 同时脱硫脱硝 中图分类号X 7 7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6  1 1 9 4  0 6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o ns i m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w i t ha mmo n i ai nWF G Ds y s t e mc o mb i n e dw i t hp l a s mao x i d a t i o no f N O Z h a n gJ u b i n g 1 , 2 Z h o uY i n g 3 Z h o n gZ h a o p i n g 2 J i a n gX i a o x i a n g 1 P i a oG u i l i n 1 ( 1E n g i n e e r i n gL a b o r a t o r yf o r E n e r g yS y s t e mP r o c e s s C o n v e r s i o n&E m i s s i o n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o f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 N a n j i n g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2 ,C h i n a ) ( 2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E n e r g yT h e r m a l C o n v e r s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o f Mi n i s t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 1 0 0 9 6 ,C h i n a ) ( 3N a n j i n gY u a n h e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C o . ,L t d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9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oi n c r e a s et h eN O x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i n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o f f l u eg a s ,t h ep l a s m ao x i d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w a s a p p l i e dt ot h ew e t f l u eg a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WF  G D )p r o c e s s .T h et e s t i n ga p p a r a t u s f o r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w i t ha m m o  n i ai nWF G Ds y s t e mc o m b i n e dw i t hp l a s m ao x i d a t i o no f N O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e f f e c t s o f l i q u i d  g a s r a t i o ,a m m o n i a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f l u e g a s f l o wr a t e ,f l u e g a s t e m p e r a t u r e ,N Oi n i t i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S O 2i n i t i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nt h e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 S O2a n dN Ox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r e 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h i g h e r l i q u i d  g a sr a t i o ,h i g h e r a m m o n i a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l o w e r g a sf l o wr a t e ,l o w e r f l u eg a s t e m p e r a t u r e ,l o w e r N Oi n i t i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l o w e r S O 2i n i t i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c o n t r i b u t e t o h i g h e r N O x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w h i l e t h e S O2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r e m a i n s a l m o s t t h e s a m e u n d e r c o r  r e s p o n d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T h e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S O 2a n dN Oxr e a c h9 9 . 6 % a n d 6 9 . 4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u n d e r t h ef o l l o w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l i q u i d  g a sr a t i oo f 1 0L / m 3;a m m o n i ac o n  c e n t r a t i o no f 4m o l / L ;f l u e g a s f l o wr a t e o f 1 0m 3/ h ;f l u e g a s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f 8 5℃;N Oi n i t i a l c o n  c e n t r a t i o no f 3 . 5 1 0 - 4;S O 2i n i t i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1 . 0 1 0 - 3. K e yw o r d s p l a s m a s ;N Oo x i d a t i o n ;w e t a m m o n i a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 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收稿日期 2 0 1 4  0 7  2 3 . 作者简介张居兵( 1 9 8 3 ) , 男, 博士, 讲师, j u b i n g z h a n g @n j n u . e d u . c n .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B K 2 0 1 4 0 9 2 6 , B K 2 0 1 2 8 5 1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2 K J B 4 8 0 0 0 6 ) . 引用本文张居兵, 周莹, 仲兆平, 等. 等离子体氧化 N 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J ]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4 , 4 4 ( 6 ) 1 1 9 4 1 1 9 9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6 . 0 1 8 ]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S O 2和 N 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 燃煤电 厂是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 降低燃煤电厂的 S O 2和 N Ox排放, 对控制我国大气污染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13 ]. 独立设置的脱硫、 脱硝设备, 占地 面积大, 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因此, 开发技术可靠、 运行成本低、 脱除效率高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是燃 煤烟气治理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47 ]. 湿法烟气脱硫( WF G D )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的脱硫工艺, 技术比较成熟, 并具有较高的脱除效 率. 由于 N O的溶解度很低, 为获得较好的湿式烟 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 需对 N O进行预氧化, 但烟 气中的 O 2无法有效地直接将 N O氧化成 N O2. 若 将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应用于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系 统, 利用等离子体将 N O氧化为 N O 2, 提高 WF G D 系统的脱硝效率, 从而实现 S O 2和 N Ox的同时高 效脱除, 对旧电厂的脱硝改造和新建电厂的同时脱 硫脱硝工艺都是一项经济适用的技术[ 81 1 ]. 目前, 等离子体氧化结合碱液吸收同时脱硫脱 硝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Y a m a m o t o 等[ 1 2 ]将低温等离子体与 N a 2S O3水溶液吸收相结 合, 在两级反应器中实现 S O 2和 N Ox同时脱除, 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 黄立维等[ 1 3 ]将脉冲电晕氧化与 C a ( O H ) 2吸收相结合, 在脉冲电压为 1 8k V , O2浓 度为 2 %, N O进口浓度为 10 5 0m g / m 3时, 测得系 统的脱硝效率接近 1 0 0 %. 吴祖良等[ 1 4 ]在电晕放 电自由基簇射同时脱硫脱硝实验中发现, S O 2主要 是通过与氨气的热化学反应来脱除的, 而 N O x主 要通过电晕放电过程脱除. 广东杰特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利用高频高压 A C/ D C电源产生流光放电等 离子体进行烟气一体化脱硫脱硝[ 1 5 ], 在处理量为 1 20 0 0m 3/ h 的中试装置上的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 大于 9 5 %和 4 0 %. 由于同时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相对较低, 且多数成果来自于实验室范畴的研究, 因此有必要 进一步进行小试规模的探索, 为等离子体氧化 N O 结合碱液吸收技术在同时脱硫脱硝领域的工业化 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为此, 本文开展了基于 等离子体 N O预氧化的、 以氨水溶液为吸收液的、 湿式喷淋塔同时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 N O x 和 S O 2脱除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 1 实验 等离子体氧化 N 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 硝试验系统流程如图 1所示, 主要包括配气系统、 等离子体氧化系统、 吸收反应系统和尾气净化系统 4部分. 模拟烟气由 N O , S O 2, N2, C O2以及空气按 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模拟烟气经电加热炉预热并达 到设定温度后进入等离子体反应器, 试验中选取的 烟气流量分别为 4 , 7 , 1 0 , 1 3和 1 6m 3/ h ; 经等离子 体氧化后的模拟烟气进一步进入喷淋塔, 利用氨水 吸收实现 S O 2和 N Ox的同时脱除; 采用 e c o m E N 2 便携式精密烟气分析仪测定喷淋塔出口烟气成分, 净化后烟气经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直接排空. 为保证等离子体反应器入口和喷淋塔入口烟气温 图 1 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系统流程图 5911第 6期张居兵, 等 等离子体氧化 N 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度相同, 加热炉出口至喷淋塔入口的管道均采用硅 酸铝纤维棉保温, 并在管道外壁面设有电加热带进 行必要的热量补充. 试验中使用的烟气温度分别为 5 0 , 6 0 , 7 0 , 8 5 , 1 0 0 , 1 1 5和 1 3 0℃. 等离子体反应器为南京苏曼电子有限公司的 线 筒式电晕放电反应器, 反应器壳体为 3 0 4不锈 钢; 钼丝线电极直径为 0 . 8m m, 3 0 4不锈钢外筒电 极直径为 8 0m m, 长度为 10 0 0m m, 内部结构示意 图见图 2 . 喷淋塔高为 21 0 0m m, 内径为 1 5 9m m, 其中反应区高度为 15 0 0m m; 喷淋塔内布置了 3 层喷嘴, 各层间隔为2 0 0m m. 塔内喷嘴为螺旋型实 心锥喷嘴, 为改善吸收液在塔内的壁流效应, 喷淋 层下方布置了一个截锥式液体再分布器. 反应后烟 气经喷淋塔上端的除雾器去除夹带的雾滴, 再由塔 顶排出. 通过循环泵将氨水从氨水槽输送至塔体上 部, 由螺旋喷嘴呈雾状喷出, 与烟气接触并发生吸 收反应, 降落塔底的吸收液从出液口重新流入氨水 槽进行循环使用. 图 2 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单位 mm)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等离子体氧化 N 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 硝试验着重考察了液气比、 氨水浓度、 烟气流量、 烟 气温度、 N O初始浓度、 S O 2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 对 S O 2, N Ox脱除效率的影响. 各组试验重复进行 3次, 喷淋塔出口 S O 2和 N Ox浓度值均为 3次试 验的平均值. 液气比是指喷淋塔内单位体积烟气量所消耗 的氨水量, 它决定了吸收液的消耗量, 是影响脱硫 效率和脱硝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脱除效率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ω= c 0- c c 0 1 0 0 %( 1 ) 式中, c 0表示初始 S O2或 N Ox浓度; c 表示喷淋塔 出口 S O 2或 N Ox浓度. 2 . 1 液气比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固定烟气温度为 8 5℃, 烟气流量为 1 0m 3/ h , N O初始浓度为 3 . 5 1 0 - 4, S O 2初始浓度为 1 . 0 1 0 - 3, 氨水浓度为 4m o l / L , 等离子体放电功率为 3 5 0W, 考察了液气比对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的影 响, 结果如图 3所示. 图 3 液气比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试验分别选择了4 0 , 6 0 , 8 0 , 1 0 0 , 1 3 0和 1 6 0L / h 6个吸收液喷淋量, 对应的液气比则分别为 4 , 6 , 8 , 1 0 , 1 3和1 6L / m 3. 从图3可以看出 湿式氨法脱硫 时烟气中 S O 2几乎全部被吸收, 液气比从 4L / m 3 增大到 1 6L / m 3时, 脱硫效率基本不变; 脱硝效率 则随液气比增加明显提高, 液气比为 4L / m 3时脱 硝效率只有 5 0 . 6 %, 当液气比增加到 1 6L / m 3时, 脱硝效率提高至 7 1 . 6 %. 液气比越大, 吸收塔内反 应区的喷淋密度越大, 气液相的接触面积也越大, 有助于吸收反应的进行, 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也相 应提高. 虽然增大液气比对提高脱除效率有利, 但液气 比不宜过大. 液气比越大, 吸收液循环量越大, 烟气 净化系统的运行成本也越高, 同时出口烟气的雾沫 夹带量相应增加, 后续设备和管道的腐蚀更严重. 当液气比超过一定范围后, 吸收液液滴凝聚性增 强, 气液相的接触面积反而减小, 必然影响吸收液 的吸收效率, 进而降低了 S O 2和 N Ox的脱除效率. 2 . 2 氨水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氨水是脱硫脱硝工艺中的吸收液, 其使用量决 定了系统脱硫、 脱硝效率的高低. 固定烟气温度为 8 5℃, 烟气流量为 1 0m 3/ h , N O初始浓度为 3 . 5 1 0 - 4, S O 2初始浓度为 1 . 01 0 - 3, 液气比为 1 0 L / m 3, 放电功率为 3 5 0W, 氨水浓度对 S O 2和 N Ox 脱除效率的影响如图 4所示. 从图 4可以看出, 氨水浓度从 1m o l / L增大到 6m o l / L时, 脱硫效率基本不变, 仅从 9 9 . 2 %增加 到 9 9 . 8 %, 可见 1m o l / L的氨水已足够实现 S O 2 的高效吸收. 脱硝效率随氨水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增 加, 氨水浓度从 1m o l / L增加到4m o l / L , 脱硝效率 6911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4卷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图 4 氨水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从5 7 . 1 %增大到 6 9 . 4 %; 当氨水浓度超过 4m o l / L 后增幅减小, 当氨水浓度为6m o l / L时, 脱硝效率只 有7 0 . 5 %. 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加, 吸收液的 p H值逐 渐提高, 烟气中 N O x的溶解速度加快, 反应物浓度 的增加促使 N O x的吸收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 进而提高了脱除效率. 当氨水浓度较低时, 提高浓度 来改善其对 N O x吸收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 而当氨 水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 这种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另 外, 增加氨水浓度会提高氨蒸气压, 既降低氨水的利 用效率, 也会带来氨气逃逸和气溶胶等二次污染. 2 . 3 烟气流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烟气流量的大小决定了烟气流速, 也决定了反 应器内的烟气停留时间, 其必然对 S O 2和 N Ox的脱 除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固定烟气温度为8 5℃, N O初 始浓度为3 . 5 1 0 - 4 , S O 2初始浓度为1 . 0 1 0 - 3 , 液 气比为1 0L / m 3 , 氨水浓度为 4m o l / L , 放电功率为 3 5 0W, 考察了烟气流量对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的 影响, 结果如图5 所示. 图 5 烟气流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由图 5可以发现, 随着烟气流量的增加, 脱硫 效率基本不变, 仅从 4m 3/ h时的 9 9 . 8 %降至 1 6 m 3/ h 时的 9 9 . 1 %; 而脱硝效率却有明显的降低, 且烟气流量越大下降幅度也越大. 从 N O氧化角度 考虑, 增加烟气流量会降低 N O的氧化度, 而未被 氧化的 N O很难被氨水吸收, 从而降低了脱硝效 率[ 1 6 ]; 从氨水对 N O x的吸收反应角度考虑, 烟气 量的增加强化了气、 液两相之间的传质效果, 有利 于氨水对 N O x的吸收, 但流量的增加也意味着烟 气在喷淋塔内的停留时间变短, N O x与氨水的接 触时间则相应减少, 反而不利于 N O x的脱除. 可以 认为, 烟气流量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实际上是这些正 负效应的综合结果. 在 4~ 1 0m 3/ h的烟气流量范 围内, 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影响力相当, 脱硝效率 仅从7 1 . 4 %降为 6 9 . 4 %; 烟气流量超过 1 0m 3/ h 后, 不利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 脱硝效率急剧下降. 2 . 4 烟气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固定烟气流量为1 0m 3/ h , N O初始浓度为3 . 5 1 0 - 4, S O 2初始浓度为 1 . 0 1 0 - 3, 液气比为 1 0 L / m 3, 氨水浓度为 4m o l / L , 放电功率为3 5 0W, 在 5 0~ 1 3 0℃的范围内考察了烟气温度对脱硫效率 和脱硝效率的影响, 结果如图 6所示. 图 6 烟气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从图 6中可以看出, 脱硫效率随烟气温度的升 高小幅降低, 而脱硝效率则对烟气温度表现出较强 的依赖性. 烟气温度从5 0℃升至1 3 0℃时, 脱硫效 率仅从 9 9 . 8 %下降至 9 9 . 0 %; 而脱硝效率随烟气 温度的升高则呈现一个先小幅增加、 再缓慢降低、 最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 烟气温度从 5 0℃升高 到 6 0℃时, 脱硝效率从 7 0 %略增至 7 0 . 1 %; 烟气 温度为 8 5 ℃时, 脱硝效率为 6 9 . 4 %; 烟气温度进一 步从 8 5℃增加到 1 3 0℃, 脱硝效率则从 6 9 . 4 %迅 速降低为 4 9 . 7 %. 其原因是 一方面, 烟气温度升 高, 等离子体氧化 N O的效率降低, 不利于氨水对 N O x的吸收, 降低了脱硝效率; 另一方面, 虽然氨 水吸收反应速率会随烟气温度升高而加快, 但 S O 2 和 N O x的溶解度却相应减小; 另外, 过高的烟气温 度也大大提高了吸收液温度, 使亚硫酸铵、 亚硫酸 7911第 6期张居兵, 等 等离子体氧化 N O耦合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氢铵、 亚硝酸铵等脱硫脱硝的产物发生分解, 降低 了 S O 2和 N Ox的吸收率, 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均 随之降低. 2 . 5 N O初始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固定烟气温度为 8 5℃, 烟气流量为 1 0m 3/ h , S O 2初始浓度为 1 . 0 1 0 - 3 , 氨水浓度为 4m o l / L , 液气比为 1 0L / m 3, 等离子体放电功率为 3 5 0W, 考察了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随着 N O初始浓度的 变化关系, 结果如图 7所示. 图 7 N O初始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由图 7可知, 脱硫效率与 N O初始浓度无关, 基本接近 1 0 0 %; 脱硝效率则随 N O初始浓度的增 大明显降低, N O初始浓度从1 . 5 1 0 - 4增至6 . 5 1 0 - 4, 脱硝效率从 7 0 . 8 %降低为 6 1 . 6 %. 本课题组 在前期等离子体氧化 N O的研究中发现, N O初始 浓度的增加, 降低了 N O的氧化效率, 从而使脱硝 效率随之降低[ 1 6 ]. 2 . 6 S O2初始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固定烟气温度为 8 5℃, 烟气流量为 1 0m 3/ h , N O初始浓度为 3 . 5 1 0 - 4, 氨水浓度为 4m o l / L , 液气比为 1 0L / m 3, 等离子体放电功率为 3 5 0W, 考察了 S O 2初始浓度对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的影 响, 结果如图 8所示. 图 8 S O2初始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由图 8可见, 随着 S O 2初始浓度的增大, 脱硫 效率略有下降. 提高 S O 2初始浓度相当于增加了 烟气中 S O 2的分压, 从而使气相推动力增加, 促进 氨水对 S O 2的吸收. 在氨水浓度和液气比保持不 变的条件下, 吸收剂的吸收能力是一定的, 提高 S O 2初始浓度会增加 S O2的吸收总量, 但烟气中 S O 2的吸收比例却有所降低, 脱硫效率也相应 减小. 脱硝效率随着 S O 2初始浓度的增大呈现出先 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当 S O 2初始浓度从 0 . 4 1 0 - 3 增大到 0 . 81 0 - 3时, 脱硝效率略有提高, 从 6 9 . 5 %增加到7 0 . 2 %; 当 S O 2初始浓度增加到 1 . 4 1 0 - 3时, 脱硝效率降为 6 3 . 7 2 %. 湿式氨法同时 脱硫脱 硝 过 程 中, S O 2被 氨 水 吸 收 后 的 产 物 ( N H 4)2S O3, N H4H S O3等也会对 N Ox有一定的吸 收作用, 因此一定范围内提高 S O 2初始浓度会使 脱硝效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但从等离子体氧化 N O角度分析, S O 2的存在会抑制 N O的氧化, 当 S O 2初始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S O2对 N Ox吸 收的抑制作用超过促进作用, 会使脱硝效率逐渐 降低. 3 结论 1 )随着液气比和氨水浓度的增加, 脱硫效率 基本保持不变而脱硝效率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当 液气比为 1 6L / m 3时, 脱硫效率为 9 9 . 7 %, 脱硝效 率达到 7 1 . 6 %; 当氨水浓度为 6m o l / L时, 脱硫效 率为9 9 . 8 %, 脱硝效率为 7 0 . 5 %. 2 )由于烟气流量与温度、 N O初始浓度和 S O 2 初始浓度的增加都会抑制等离子体对 N O的氧化, 故增加烟气流量与温度、 提高 N O和 S O 2初始浓度 均不利于 S O 2和 N Ox的脱除. 3 )当液气比为1 0L / m 3 , 氨水浓度为4m o l / L , 烟气流量为 1 0m 3/ h , 烟气温度为 8 5℃, N O初始 浓度为 3 . 5 1 0 - 4, S O 2初始浓度为 1 . 0 1 0 - 3, 等 离子体放电功率为 3 5 0W 时, 系统的脱硫效率和 脱硝效率分别为 9 9 . 6 %和 6 9 . 4 %. 参考文献 (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高宏亮, 覃海华, 郭静.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脱 硝技术探讨[ J ]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 0 1 4 , 4 0 ( 5 ) 1 2 1 5 . G a oH o n g l i a n g ,Q i nH a i h u a ,G u oJ i n g .D i s c u s s i o no n t h e w e t f l u e g a s d e s u l p h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t e c h  n o l o g yf o r c o a l  f i r e di n d u s t r i a l b o i l e r g a s [ J ] .I n d u s t r i a l 8911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4卷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S a f e t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1 4 , 4 0 ( 5 ) 1 2 1 5 .( i nC h i n e s e ) [ 2 ]赵娜, 吕瑞滨.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展 望[ J ]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 0 1 1 , 2 9 ( 1 0 ) 3 1 3 3 . Z h a oN a ,L R u i b i n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p r o s p e c t o f f l u eg a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 J ] . C h i n a R e s o u r c e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 2 0 1 1 , 2 9 ( 1 0 ) 3 1 3 3 .( i nC h i n e s e ) [ 3 ]L i a n gZW,X uHL ,Wa n gYL ,e t a l .A ni n v e s t i g a  t i o no f ap r o c e s sf o r p a r t i a l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a u t o t r o p h i c 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c o m b i n e d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i nas i n g l eb i o  f i l mr e a c t o r [ J ] .B i o d e g r a d a t i o n ,2 0 1 3 ,2 4 ( 6 ) 8 4 3 8 5 3 . [ 4 ]X i eHW,Z h a n gY .F u z z ys y n t h e t i ce v a l u a t i o no f f l u e g a s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t e c h  n o l o g y [ J ] .A d v a n c e dMa t e r i a l sR e s e a r c h ,2 0 1 3 ,7 2 6 3 9 4 3 3 9 4 6 . [ 5 ]Z h a oY ,G u oTX ,C h e nZY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o n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f r o mf l u e g a sw i t hc o m p o s i t ea b s o r b e n t [ J ] .E n v i r o nP r o gS u s  t a i n , 2 0 1 1 , 3 0 ( 2 ) 2 1 6 2 2 0 . [ 6 ]Z h a oY ,H a nYH ,Ma TZ ,e t a l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f r o m f l u eg a sb yf e r r a t e ( Ⅵ) [ J ] .E n v i r o nS c i T e c h n o l ,2 0 1 1 ,4 5 ( 9 ) 4 0 6 0 4 0 6 5 . [ 7 ]K u r o p k aJ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p h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 c a t i o no f f l u eg a s e s [ J ]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E n g i  n e e r i n g , 2 0 0 8 , 3 4 ( 4 ) 1 8 7 1 9 5 . [ 8 ]We i ZS ,L i nZH ,N i uHJ ,e t a l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 f u r i z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b ym i c r o w a v er e a c t o r w i t h a m m o n i u mb i c a r b o n a t ea n dz e o l i t e [ J ] .JH a z a r dMa  t e r , 2 0 0 9 , 1 6 2 ( 2 ) 8 3 7 8 4 1 . [ 9 ]H u a n gLW,D a n gYX .R e m o v a l o f S O 2a n dN Oxb y p u l s e dc o r o n ac o m b i n e dw i t hi ns i t uC a ( O H ) 2a b s o r p  t i o n[ J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1 , 1 9 ( 3 ) 5 1 8 5 2 2 . [ 1 0 ]J i aY ,D uDQ ,Z h a n gXX ,e t a l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r e  m o v a l o fS O 2a n dN Oxw i t ha m m o n i aa b s o r b e n t i na p a c k e dc o l u m n [ J ] .K o r e a nJC h e m E n g ,2 0 1 3 ,3 0 ( 9 ) 1 7 3 5 1 7 4 0 . [ 1 1 ]史占飞, 熊源泉, 谢红银, 等. 尿素、 碳酸氢铵/ 添加剂 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J ]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1 1 , 4 1 ( 3 ) 5 9 1 5 9 6 . S h i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