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Cu、Zn、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Cu、Zn、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Cu、Zn、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Cu、Zn、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Cu、Zn、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Cu、Zn、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 Cu、 Zn、 Cd 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 雷勋杰曾正中苟剑锋王晓利王厚成南忠仁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 730000 摘要 向城市污泥中添加木屑调节 C /N 比, 进行好氧堆肥化处理, 研究堆肥化过程中污泥重金属 Cu、 Zn 和 Cd 形态的 分布变化, 分析堆肥化对重金属 Cu、 Zn 和 Cd 的钝化效果以及钝化所需时间。结果表明实验污泥经过 54 d 堆肥化 后, 污泥中重金属 Cu、 Zn 和 Cd 的形态结构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且它们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减少; Cu 和 Cd 的不 稳定态含量明显降低, Zn 的不稳定态变化不显著, 但堆肥化对重金属 Cu、 Zn 和 Cd 都具有钝化作用, 且钝化 Cu、 Zn 与 Cd 所需的堆肥时间分别为 18, 6, 26 d。总体而言, 堆肥化有利于这 3 种重金属中生物有效性高形态的向低的转化, 有 利于堆肥污泥作为肥料的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污泥; 堆肥;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DOI 10. 13205/j. hjgc. 201406026 RESEARCH ON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LUDGE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 Lei XunjieZeng ZhengzhongGou JianfengWang XiaoliWang HouchengNan Zhongren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Aerobic composting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deal with sewage sludge whose C/N ratio was regulated by adding sawdust. Change of the s of heavy metals Cu,Zn and Cd during composting process were researched,and the passivation effects and the time required of heavy metals in the compost process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orph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u,Zn and Cd in the sludge were found after 54 d,and their exchangeable proportion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unstable contents of Cu and Cd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and the unstable state of Z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ut the composting has passivation effects on Cu,Zn and Cd,and the time needed for favorable passivation of Cu,Zn and Cd during composting was 18,6,26 d. In general,composting is conducive to the conversion of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y from high to low,and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composting sludge as fertilizer utilization. Keywordssludge;compost;heavy metal;bioavailability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178209 城市污泥黄土改性后重金属形态的 转化及其生物效应 。 收稿日期 2013 -08 -17 0引言 近年来, 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截 至 2013 年 3 月底, 全国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 3 451座, 污水处理能力约 1. 45 亿 m3/d[1 ], 以经验指 标 [2 ]计, 全国污泥年产生量可达 2 646. 3 ~ 5 292. 5 万 t。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营养元素以及植物生 长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施入土壤后可改良土壤结 构, 增加土壤肥力, 使农作物增产, 污泥土地利用是适 合中国国情的处置方法[3- 4 ]。尤其是在分布广泛的黄 土地区, 污泥富含有机质可以弥补黄土水稳性团粒 少、 保水性差和保肥性差等缺陷。但污泥中也含有重 金属、 寄生虫卵和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尤其是重 金属已成为影响污泥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 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不仅与其总量有关, 还与其 化学形态密切相关 [5- 6 ]。在诸多形态分析方法中, Tessier 等 [8 ]的五步连续提取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其 中, 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被认为是不稳定形态, 迁 移活性、 生物有效性较大; 铁锰氧化态、 有机物结合态 与残渣态被认为是稳定形态[9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 901 固废处理与处置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性顺序为可交换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铁锰氧化态 > 有机结合态 > 残渣态 [10 ]。堆肥化是污泥无害化处理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堆肥化处理通常会改变污泥中的 重金属形态分布 [11- 13 ]。 目前, 我国污泥在土地利用时其中的重金属 Cu、 Zn 和 Cd 带来的环境问题较多, 已引起政府部门重 视 [14 ]。因此, 选择 Cu、 Zn 和 Cd 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 对污泥进行堆肥化处理, 研究污泥中重金属 Cu、 Zn 和 Cd 的形态在堆肥化过程中的变化, 分析堆肥化对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以期为堆肥污泥在黄土地 区作农林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实验部分 1. 1实验材料 污泥来源于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 自然风干 至含水率为 50左右, 供堆肥化使用; 木屑为兰州大 学校区内装修产生, 含水率在 5左右, 粒径为 0. 1 ~ 2 cm。鉴于污泥堆肥的黄土农林用途和重金属形态 研究需要, 通过添加 Cu、 Zn 及 Cd 元素的硝酸盐溶 液, 使三者总量在 GB/T 234862009城镇污水处理 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 中碱性土壤施用限值 左右 下文称“实验污泥” , 其重金属含量如表 1 所示。 表 1供实验堆肥物料中主要重金属含量 Table 1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materials for composting test 重金属原料 总浓度/ mg kg -1 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 浓度/ mg kg -1 比例/ 浓度/ mg kg -1 比例/ 浓度/ mg kg -1 比例/ 浓度/ mg kg -1 比例/ 浓度/ mg kg -1 比例/ Cu木屑60. 433. 595. 9420. 9234. 625. 659. 3515. 0724. 9415. 2025. 15 原污泥107. 304. 874. 544. 754. 433. 723. 4773. 9068. 8720. 0618. 70 实验污泥 1 662. 70278. 8216. 7760. 10 3. 6198. 485. 921 178. 0570. 8547. 252. 84 Zn木屑56. 743. 055. 3811. 1219. 612. 3121. 706. 6711. 7623. 5941. 58 原污泥480. 865. 471. 1434. 977. 27309. 1264. 2883. 1117. 2848. 1910. 02 实验污泥 3 755. 60440. 2011. 72618. 16 16. 462 341. 2562. 34304. 428. 1151. 571. 37 Cd木屑0. 140. 0321. 430. 0535. 710. 0642. 86 原污泥1. 010. 043. 960. 5958. 420. 109. 900. 2827. 72 实验污泥20. 958. 5240. 676. 9533. 173. 7718. 000. 502. 391. 225. 82 注 “ ” 表示未检出。 1. 2实验设计 实验装置为发酵箱组成的模拟装置, 发酵箱的有 效体积为 31 L, 箱底多孔筛板覆有两层纱网, 将配制 好的堆料均匀放置于发酵箱中。采用强制通风好氧 堆肥方式, 使用热风机由下部筛板向上通风供氧, 每 天取样测定含水率,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向物料中喷洒 自来水, 使含水率控制在 50 ~ 60, 历时 54 d, 开 始每天翻动一次, 20 d 之后每 2 d 翻动 1 次, 最后成 为腐熟污泥, 期间最高温度可达 50 ℃。 堆料 C/N 取经验值或参考已有研究结果[15 ] , 堆 料最佳 C/N 控制在 25 ~35 污泥的 C/N 取 5 ~8, 木 屑的 C/N 约 200 , 故确定污泥与木屑的干质量比为 7∶ 1, 即堆料含14 kg 污泥与2 kg 木屑 均为干质量 。 1. 3分析方法 堆肥化过程中开始每 2 d 取样 1 次, 6 d 后每 4 天取样 1 次, 30 d 后每 8 d 取样一次, 样品自然风干、 研磨破碎后过 100 目筛, 用自封袋密封备用。重金属 形态测定采用 Tessier 连续提取方法 [8 ]提取后, 依次 得到可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铁锰结合态、 有机物结 合态、 残渣态 5 种重金属形态, 然后用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测定; pH 采用电位法测定 NY/T 1377 2007 ; 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量 NY/T 85 1988 。 2结果与分析 污泥堆肥化实质上是可降解有机质的腐殖化, 即 生物稳定化过程。整个堆肥化过程历时 54 d 后, 堆 肥污泥呈灰褐色、 松散无臭味。实验污泥的 pH 值及 有机质含量随堆肥时间的变化情况见表 2。 pH 值不仅影响有机物质分解、 矿物质的溶解、 氧 化还原及微生物活动强度, 而且直接影响酶参与的生 化反应速率 [16 ]。由表 2 可知 堆肥过程中堆料的 pH 值维持在 5. 98 ~7. 47, 且堆肥污泥的 pH 值在堆肥前 期呈上升趋势, 因为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了大量的 氨 [16 ]; 随着堆肥化的进行, pH 值维持一段时间后, 由 于氨大量的挥发而略有下降。这与孙西宁等 [17 ]的研 究结果一致。 011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表 2堆肥过程中的 pH 与有机质随时间变化 Table 2Variation of pH and organic matters during composting of sewage sludge 项目0 d2 d4 d6 d10 d14 d18 d22 d26 d30 d38 d46 d54 d pH5. 986. 317. 007. 347. 477. 417. 427. 407. 417. 407. 187. 187. 18 有机质含量/ g kg -1 586. 96583. 64532. 77534. 18519. 75507. 12497. 67464. 99441. 05415. 62380. 43368. 60353. 87 注 原污泥与木屑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 661. 36, 907. 93 g/kg。 有机质是微生物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基本条件, 因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堆肥的 进程 [18 ]。由表 2 可知 好氧堆肥过程中, 好氧微生物 不断分解有机堆料中的有机质使其含量下降, 堆肥结 束时, 堆肥污泥中有机质的含量为 353. 87 g/kg。 2. 1重金属总量变化 堆肥过程中三种重金属含量变化见图 1。 图 1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的总量变化 Fig.1Change in content of total heavy metals during composting 由图 1 可知 在堆肥化过程中, 实验污泥中重金 属 Cu 与 Zn 的浓度先减少, 后有所增加, 重金属含量 在整个堆肥化过程中变化幅度不大, 且经过 54 d 堆 肥化后, 二者的浓度都高于堆肥前的浓度, 实验污泥 中 Cd 的浓度在堆肥化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堆肥化 过程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主要受两个原因的共同影 响 一是堆肥过程中随着有机质分解和 CO2释放, 会 使重金属含量升高, 表现为 “相对浓缩效应” [19 ]; 二是 堆肥过程中淋溶作用会使实验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减 少, 这种流失与有机质的分解有关 [20 ]。经过堆肥化 后重金属 Cu 与 Zn 的相对浓缩效应大于淋溶作用, 使得二者的含量在堆肥结束时有所增加, 重金属 Cd 的相对浓缩效应与淋溶作用相当, 从而使得 Cd 含量 在整个堆肥化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2. 2重金属形态变化 2. 2. 1Cu 的形态变化分析 Cu 元素在堆肥化过程中形态的变化见图 2。 图 2堆肥化过程中 Cu 的形态变化 Fig.2The change in s of Cu during composting 由图 2 可以看出 堆肥前 Cu 主要以有机结合态 形式存在, 其次是可交换态, 堆肥化开始后实验污泥 中 Cu 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堆肥达到第 18 天时, 实验污泥中的各形态比例已趋于稳定。在堆肥 第18 天时, 实验污泥中 Cu 的可交换态比例由堆肥前 的 18. 66降低到了 0. 75。Cu 的碳酸盐结合态呈 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这是因为堆肥前期 pH 值和 温度的上升有利于碳酸盐结合态的形成, 而从第 18 天开始 pH 值有所下降, 致使碳酸盐结合态比例减 少。Cu 的有机结合态的比例明显增加, 首先, 因为 堆肥过程中形成的腐殖质螯合重金属 Cu, 促使 Cu 的有 机 结 合 态 的 形 成; 再 者, 木 屑 有 机 质 高 达 907. 93 g/kg, 污泥添加木屑堆肥大大提高了堆料的 有机质含量, 使重金属 Cu 的有机结合态呈增加趋 势。整个堆肥过程 Cu 的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基本 没有变化。由此可见, 首先污泥堆肥化有利于重金属 Cu 的生物效应高的可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向稳定 的有机结合态集中转化, 降低了 Cu 的生物效应; 其 次, 污泥经过 18 d 堆肥后, 堆肥污泥中 Cu 的形态分 布已到达稳定的状态。 2. 2. 2Zn 的形态变化分析 Zn 也是我国城市污泥中平均含量最高的重金属 元素 [21 ], 因此在污泥土地利用过程中也应重视 Zn 带 来的污染问题。堆肥化过程中 Zn 元素形态的变化情 况见图 3。 由图 3 可知 堆肥化前实验污泥中重金属 Zn 主 111 固废处理与处置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图 3堆肥化过程中 Zn 的形态变化 Fig. 3The variation in s of Zn during composting 要以可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铁锰氧化态以及有机 结合态形式存在, 而残渣态所占比例很少, 其中铁锰 氧化态所占比例高达总量的 60 左右。从整个堆肥 化过程可以看出, 堆肥化 4 d 后, 实验污泥中 Zn 的可 交换态含量相对于堆肥前下降幅度较大, 高达 64. 99 ~82. 20; 然而, 堆肥化开始 4 d 后 Zn 的碳 酸盐结合态比例却有所增加, 从堆肥第 6 天到堆肥结 束有微小的起伏, 由于碳酸盐结合态的变化易受 pH 值的影响, 而且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与 pH 值呈显著 正相关 [22 ], 这也与表 2 中污泥在化过程中 pH 值的变 化规律一致; 堆肥化对 Zn 的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的 比例影响不大, 在堆肥化过程中 Zn 的有机结合态呈 增加趋势。说明堆肥污泥中 Zn 从生物有效高的可交 换态向碳酸盐结合态与有机结合态发生了转化。在 堆肥化前38 d, 生物有效性高的不稳定形态总量变化 不大, 第 38 天开始有所减少, 但由于堆肥化 6 d 时, 可交换态的比例下降, 且可交换态的生物有效性高于 碳酸盐结合态。因此, 堆肥化 6 d 时, 堆肥对堆肥污 泥中的 Zn 有一定的钝化效果, 而堆肥 38 d 的钝化效 果更佳。 2. 2. 3Cd 的形态变化分析 Cd 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Cd 元素的 化学形态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见图 4。由图 4 可以 看出 经过 26 d 堆肥后, 堆肥污泥中重金属 Cd 的形 态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堆肥前实验污泥中的 Cd 主 要以可交换态形式存在, 占比约 60. 35, 其次是铁 锰氧 化 态 与 碳 酸 盐 结 合 态,分 别 占 24. 29、 11. 96, 而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仅占总量的 3 左 右。可见, 生物有效性较高的不稳定形态占到了总量 的 72. 31, 说明在堆肥化处理前污泥中 Cd 的生物 有效性较高。 堆肥化开始后, 污泥中重金属 Cd 的可交换态呈 明显下降趋势, 经过 26 d 堆肥下降到总量的 6. 78; 图 4堆肥化过程中 Cd 的形态变化 Fig.4The variation in s of Cd during composting 实验污泥中 Cd 的碳酸盐结合态先呈增加趋势 第 0 ~14 天, 第 14 天碳酸盐结合态比例达到总量的 37. 23 , 然后再减少 第 26 天碳酸盐结合态降为 8. 25 , 碳酸盐结合态易受 pH 值的影响, 这也符合 堆肥污泥 pH 值随堆肥时间的变化规律 表 2 ; 堆肥 时间为 26 d 时, 堆肥污泥中生物有效性较高的可交 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共减少 57. 30; 在堆肥化过程 中铁锰氧化态与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 残 渣态比例基本不变。说明堆肥化可以使污泥中 Cd 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为铁锰氧化态和有 机结合态, 有效降低了 Cd 的生物有效性, 堆肥化对 Cd 具有显著的钝化效果。 腐殖质是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形成的 复杂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对重金属具有强烈的吸附作 用 [23 ], 其主要是通过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和离 子交换作用来实现, 吸附作用的相对大小与重金属离 子的浓度及性质密切相关。腐殖质的螯合能力按 Cu2 > Zn2 > Cd2 的顺序递减[24 ], 腐殖质对 Cu2 主 要以螯合作用为主, Zn2 可以同时发生螯合作用与离 子交换作用, 而一般情况下 Cd2 以离子交换作用为 主。因此可知, 堆肥前三种重金属在实验污泥中的浓 度 Zn2 > Cu2 > Cd2 与三种重金属的两种吸附机 理, 致使三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明显发生改变所需的 堆肥时间存在差异, 即堆肥化对 Cu、 Zn 和 Cd 起钝化 作用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18, 6, 26 d。 3结论 1 实验污泥经过 54 d 堆肥化后, 污泥中重金属 Cu、 Zn 和 Cd 的形态分布都发生了明显改变。 2 堆肥化处理后, 重金属 Cu、 Zn 和 Cd 的可交换 态比例均明显下降; Cu 和 Cd 的不稳定态含量明显降 低, 而 Zn 的不稳定态变化不显著。总体而言, 堆肥化 有利于这 3 种重金属中生物有效性高的形态向低的 转化, 堆肥化对重金属 Cu、 Zn 和 Cd 具有钝化作用。 211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 堆肥化对实验污泥中不同种类重金属起到钝 化作用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 对 Cu、 Zn 和 Cd 起到钝 化作用所需时间分别为 18, 6, 26 d。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 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 2013 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 [EB/OL] . http / /www. mohurd. gov. cn/zcfg/jsbwj_0/jsbwjcsjs/ 201305/t20130530_213874. html. [2]住建部, 发改委.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试 行 [S]. 2011. [3]赵莉,李艳霞,陈同斌,等. 城市污泥专用复合肥在草皮生产 中的应用[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 4 501- 503. [4]陈同斌,李艳霞,金燕,等. 城市污泥复合肥的肥效及其对小 麦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J] . 生态学报, 2002, 22 5 643- 648. [5]Perez- Cid B,Lavilla I,Bendicho C.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extraction for partitioning of heavy metals in sewage sludge[J] .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99, 378 1 201- 210. [6]Veeken A H M,Hamelers H V M.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 by extraction with organic acids[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9, 40 1 129- 136. [7]Campbel P G C. Interactions between trace metals and aquatic organismsa critique of the free- ion activity model[M]∥Metal Speci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Aquatic Systems,New York John Willy & Sons, 1995. [8]Tessier A,Campbell P G C,Bisson M.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J] . Analytical Chemistry, 1979, 51 7 844- 851. [9]LakeDL, KirkPWW, LesterJN.Fractionation, characterization,and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wage sludge and sludge- amended soilsa review[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84, 13 2 175- 183. [ 10]Xian X. Effect of chemical s of cadmium,zinc,and lead in polluted soils on their uptake by cabbage plants[J]. Plant and Soil, 1989, 113 2 257- 264. [ 11]Liu Y,Ma L,Li Y,et al. Evolution of heavy metal speciation during the aerobic composting process of sewage sludge[J] . Chemosphere, 2007 5 1025- 1032. [ 12]Amir S, Hafidi M, Merlina G, et al. Sequential extraction of heavy metals during composting of sewage sludge[J] .Chemosphere, 2005 6 801- 810. [ 13]冯春,杨光,杜俊,等. 污水污泥堆肥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变化 [ J]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21 1 97- 102. [ 14]HJ- BAT- 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 技术指南 试行[S] . [ 15]李国学,张福锁. 固体废物堆肥化与有机复混肥生产[M].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28- 30. [ 16]王川,何小莉,康晓冬. EM 菌剂在牛粪堆肥中的应用[J] . 现 代农业科技, 2011 6 47- 49. [ 17]孙西宁,李艳霞,张增强,等.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 属的形态变化[ J]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9 1836- 1841. [ 18]郑国砥,陈同斌,高定,等.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不同类型有 机物的动态变化[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11 117- 120. [ 19]Wagner D J,Bacon G D,Knocke W R,et al. Changes and variability in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wage sludge during composting[ J] .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1990, 11 10 949- 960. [ 20]Soumare M,Tack F M G,Verloo M G. Characterisation of Malian and Belgian solid waste composts with respect to fertility and suitability for land application[J] . Waste Management,2003,23 6 517- 522. [ 21]陈同斌,黄启飞,高定,等. 中国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及其 变化趋势[ J]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3 5 561- 569. [ 22]Singh A K, Hasnain S I, Banerjee D K.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partitioning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he Damodar RiverA tributary of the lower Ganga,India[J]. Environmental Geology, 1999, 39 1 90- 98. [ 23]王丹丽,关子川,王恩德. 腐殖质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 J] . 黄金, 2003, 24 1 47- 49. [ 24]王凯雄,朱优峰. 水化学[M]. 2 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35- 137. 第一作者 雷勋杰 1988 - , 男, 硕士研究生。leixj12 lzu. edu. cn 通讯作者 苟剑锋 1972 - , 男,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处置 与资源化。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goujf lzu. edu. cn 上接第 124 页 备和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而且日常维护也比较 方便, 从经济和布局上考虑, 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陈仁杰, 钱海雷, 袁东, 等. 改良综合指数法及其在上海市水源 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2 431- 437. [2]徐晓云, 陈效民, 谢继征. 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京杭运河杭州段 的水质评价[ J] .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24 107- 110. [3]刘金英. 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 D] . 长春 吉林大学, 2004. [4]秦寿康. 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 .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132- 135. [5]高慧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65- 289. [6]章舜仲, 王树梅. 相关系数矩阵与多元线性相关分析[J] . 大学 数学, 2011 1 195- 198. [7]徐明德, 卢建军, 李春生. 汾河太原城区段支流水质评价[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 26 2 105- 108. [8]张召跃, 王海燕, 朱灵峰, 等.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节霉生长水体 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 5 1036- 1040. 第一作者 徐光宇 1988 -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控 制系统工程。gyxu1988126. com 通讯作者 徐明德 1958 - , 男, 博士、 教授, 研究方向为污染控制系统 工程与环境规划。mingdexu126. com 311 固废处理与处置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