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ppt

返回 相似 举报
5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5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5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5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5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总则,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明确要求“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为了指导矿山企业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部制定了方案的技术要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是指“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订保护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使环境得以恢复,达到新的环境平衡的技术方案的总称”。,总则,要求新建矿山的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要在申请采矿权之前编制。“方案”内容要综合考虑矿山开发规划、开发设计、矿山基建、采矿选矿技术、废弃地复垦等全过程。要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的要求,突出矿山环境保护的内容,防患于未然,尽量使矿山的生态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程度。,总则,要求已投产生产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内容和精度应与采矿阶段要求相适应。“方案”应包含对已经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新的开发活动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方案”要达到防治工程设计阶段的精度。防治工程可分期治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地域范围,包括矿山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影响的地区。“方案”实施510年后应根据需要进行重新编制或修订。,工作程序,接受编制方案委托全面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矿山环境调查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环境问题分析保护与治理原则、目标、任务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提交专家审查,,,,,,,,,矿山环境调查,1、编制“方案”之前,应全面收集矿山企业及周围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资料;与矿山环境相关的农林环境资料;区域生产力布局,城镇、重要工程及特殊保护区的分布;区位条件及环境功能规划要求。2、查明矿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3、查明矿体赋存特征、矿山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厚度及开采影响范围。4、查明矿区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发展趋势;预测其对矿业活动的影响;预测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和遭受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矿山环境调查,5、查明以下矿山环境问题5.1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a.采场(露天开采)、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尾矿库、生活设施建设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b.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植被资源和地貌景观破坏;c.废液排放、堆积物淋滤液污染土壤及水土流失。5.2矿区水均衡失衡、水污染a.矿井突水、矿井排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采动后上覆岩层破碎、断裂、沉降,导致各含水层贯通,造成地下水均衡改变;b.废液废渣排放、堆积物淋滤液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破坏水环境。,矿山环境调查,5.3矿山地质灾害a.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矿坑疏干排水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不稳定边坡等灾害;b.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的崩塌、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灾害;c.尾矿库溃坝、尾矿坝开裂、不稳定边坡问题。5.4其它矿山环境问题如放射性、噪声、自燃、油污染、粉尘污染、有害气体、有害液体污染等问题。,矿山环境影响评估,1、总要求1.1新建矿山以矿山环境预测评估为主。已投产生产矿山同时进行矿山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1.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进行,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开发影响特征对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划分为三级。1.3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方法,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环境影响评估,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类型2.1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应在分析区域环境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矿业活动特点,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2.2现状评估是指对矿山环境和现存的环境问题、地质灾害进行评估。现状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矿山环境背景特征、矿山环境质量现状、社会人文状况对矿业活动的影响;针对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危害对象及影响和破坏程度进行评估;评估中应对影响和破坏矿山环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深入分析,分析评估其性质、危害及损失。,矿山环境影响评估,2.3预测评估是指对矿业活动中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矿山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进行预测。根据矿山类型、规模、开采方式、矿山环境特征及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现状,预测矿山环境的变化趋势、矿山环境问题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2.4综合评估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基础上,进行影响程度分级进行综合评估。,环境影响综合分级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小;水土资源环境及地质地貌景观影响破坏程度、危害对象的重要性、损失大小与治理难易等四个因素进行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分为严重、中等和一般三级。,矿山环境影响评估,适宜程度分级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1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是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和矿山开采方案、矿区经济、人文、古迹、生态环境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综合调查,视不同情况应进行钻探、物(化)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等工作,进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后编制报告。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定性分析评估基础上,一般采用单要素评估法、多要素评价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工程类比法等方法。,环境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1、评估区矿山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耕地状况、地表植被情况、水土流失情况、人类工程活动情况、污染源分布情况、地质灾害发育情况。2、在综合分析矿山环境基本特征、开采方式、开采强度及现存、潜在的矿山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基础上,识别矿山开采的影响(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后果和程度的识别),通过对比、筛选,确定评价指标。完成现状评估后,进一步确认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的指标。3、评估区自然地质灾害、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评估指标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参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环境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4、评估区水资源、水环境影响评估指标矿山及周围地下水水位、水量的变化、地表水水体变化及水资源影响程度、水体污染范围和程度等。5、评估区土地资源、岩土环境影响评估指标采矿场、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用土地;采矿地表变形影响和破坏土地类型和面积;岩土污染程度和面积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1、依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山服务年限和开采计划,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规划矿山企业从基建到闭坑全过程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2、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结果,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明确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向。3、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要求,提出不同时段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4、依据矿业活动所危害的对象、程度与治理难度,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编制分区治理方案,选择重点地区、重点工程进行重点防治。并按各分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5、编制分区治理方案时,按近期、中期、远期划分不同时段,原则上每5年划分为一个时段,服务年限较短的矿山企业,各时段年限可适当减少。,矿山环境综合防治分区表,,,综合治理方案的内容,1、正在开采的矿山,既要对已出现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治理方案,又要根据预测的环境问题提出预防措施。2、新建矿山,应明确包含该矿山环境的保护方案,重点是剥离土层存储、非矿岩土的利用和转移、矿渣的堆放、尾矿的排放等。3、有松散覆盖层的矿山,应统筹安排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复垦再利用(应独立存储)。4、采矿废弃的矿渣、煤矸石、围岩杂石等固体废弃物,应制定存放、处理、再利用方案。,综合治理方案的内容,5、选矿中产生的尾矿渣、矿泥等应合理的排放、存储。6、采矿场及梯级开拓的稳定边坡的保护和边坡修整。7、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矿区潜在地质灾害体的防治。8、地下水均衡恢复、水污染防治。9、废水的存储、处理、再利用。10、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11、矿山地质公园建设。12、其它矿山环境问题治理方案。,闭坑矿山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1、矿区人畜饮用水得到根本解决,耕地地力和面积得到恢复;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达到开发利用方案的要求;3、地下井巷采空区矿柱按设计保存完好,或者进行了必要的填充,采矿造成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及引发的滑坡、崩塌得到有效治理或划定;4、露天采矿各类岩土体边坡小于允许坡度值,处于稳定状态,危岩体和不稳定边坡得到有效防治,没有引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隐患;,闭坑矿山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5、尾矿、废石、废渣、剥离表土等固体废弃物堆放场选择合理,有安全可靠的矿坝,无滥占耕地、破坏土壤、污染环境等现象,清除引发泥石流的隐患;6、矿坑水、选矿污水、固体废弃物淋滤溶解废液、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处理,未造成环境污染;7、井巷妥善封闭,废水井等及时回填;8、采场边坡、剥离表土、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应植树种草加以美化。,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要点,①新建露天开采矿山的开采方案中,应明确包含该矿山环境的保护预案,重点是剥离土层存储、非矿岩土的转移、矿渣的堆放、尾矿的排放等。②正在开采的露天矿山,除对粉尘、噪声加强控制外,既要对已出现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治理方案,又要根据预测的环境问题提出预防措施。③有松散覆盖层的矿山,应统筹安排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复垦再利用。如表层土中富集有适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种子、腐植土等,不宜与废弃矿渣混合堆放,应独立存储。,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要点,④采矿废弃的矿渣、围岩杂石等固体废弃物,应在采矿前制定最佳的存放方案,并应注意对可利用的有益成份进行合理利用。⑤露天采矿选矿中产生的尾矿渣、泥应制定合理的排放、存储方案。⑥编制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方案应突出以下内容a.采矿场及梯级开拓的稳定边坡的保护和边坡再造;b.防治由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消除矿区的潜在地质灾害体;c.消除露天采矿中普遍存在的粉尘、噪声污染;d.露天采矿的土地复垦和采区的植被重建。,井工开采矿山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要点,①井工开采矿山潜在和已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采空区的综合治理。②新建矿山的废矿渣堆放和治理方案;正在开采的矿山废弃矿渣的堆放、处理、再利用方案;即将闭坑和已闭坑矿山的矿渣综合治理方案。③选矿产生的尾矿泥沙的排放和治理方案。④地下开采矿山中的矿区浅层地下水的枯竭、矿区水环境恶化的保护治理方案。⑤其它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案。,实施方案的措施和方案文本,为实现矿山企业对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企业必须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监测系统以及人、财、物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保障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正常实施。无论新建矿山或已投产生产矿山都应遵照总体的统一要求,具体内容可因具体情况确定重点。具体“方案”应由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文本)和附图两部分组成。,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点,一、保护原则1、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2、采矿权人应依靠科技进步,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3、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点,二、总体要求1、科学合理利用,维护环境承载能力,在矿山设计、建设、生产、闭坑环节,要严格扰动破坏和排放准入,强化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2、以矿山环境影响评估为基础,结合矿山实际,对矿山环境保护做出空间和时间的总体安排与部署,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方案。3、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人文古迹,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点,4、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a.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地质灾害。b.应根据采矿固体废弃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水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c.宜采用水覆盖法、湿地法、碱性物料回填等方法,预防和降低废石场的酸性废水污染;d.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水平,采取有效方法防止尾矿库扬沙、扬尘;e.采取地下帷幕注浆隔水、地表防渗或污水处理等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f.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控制或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点,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矿区所处的区位条件和矿山环境对矿山开发的适宜性,确定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优化矿山工程布局,科学合理利用矿山环境,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2、根据矿山环境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和环境承载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采矿方式、方法和生产工艺,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制定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保护性开发。3、针对废弃物(排)放、堆存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制订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措施。4、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5、制定矿山环境问题监测方案,实施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生产矿山环境治理要求,1、生产矿山要从粗放式、传统式的“线性开发单一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生态环保式的“循环经济保护开发模式”,统筹协调矿山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恢复治理再利用。根据矿山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及时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2、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采取内排和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3、对存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液的淋浸池、贮存池、沉淀池必须制定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并尽快研究采取化学分解、中和、电离或照射方法以及固结等新技术,变有毒、有害废水为无毒无害的可利用水或形成不溶解可安全存放的固体物。4、矿石、废渣土的堆放要有序、合理,要明确边坡稳定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生产矿山环境治理要求,5、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采场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以避免崩塌、滑坡、地裂缝的发生。6、对井工开采的固体矿山,应提出预留矿柱、矿墙、矿层(体)顶板覆岩厚度标准或采用充填开采法将固体废渣及时回填,采用减沉注浆技术,防止或减轻采空沉陷、地裂缝及地表下沉。7、岩溶充水或孔隙充水大水矿区应采取帷幕注浆隔水(阻水)充填法和排供结合等措施,控制矿坑涌水量,避免破坏地下水均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8、地下液体矿产开采,应确定允许开采量。热矿水井不得超过回灌量。9、实施矿山地质灾害及主要环境问题动态监测,做好预测、预防工作。,矿区泥(渣)石流的防治,1、防治矿区泥石流灾害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二是消除泥石流的激发条件水源条件。2、新建矿山要事先设计出废渣弃土的安全存放地带,修建规范的尾矿库,杜绝泥石流物源的乱堆滥放。3、已有废渣弃土的生产矿山,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例如将杂乱分布在坡岗上的泥石流物源,填入沟谷中,造田复垦;在大量泥石流物源存在的沟谷下端,修筑拦砂坝。4、疏浚矿区排水系统,使暴雨洪流避开废渣弃土地段;在洪水流经的泥石流物源地段,应修筑排洪明渠,设计流量应能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流。并同时做好护坡,控制水土流失。5、具体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执行。,山体滑坡的防治,矿区山体滑坡可划分为采矿诱发型滑坡和降雨采动复合型滑坡。滑坡治理应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包括1、优化采矿方案2、降低坡高、坡角;3、采用抗滑桩、锚索(杆)等加固;4、在滑坡后缘削方减载;5、在有效部位建设支挡工程;6、设计相应的排水工程。根据滑坡的危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滑坡规模,进一步确定工程规模和工程量,根据需要设计锚固工程、抗滑桩、排水系统、抗滑挡墙、截水沟等。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执行。,开采沉陷的防治,1、开采沉陷灾害的治理,要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内在关系。要防治结合,综合整治。2、地下坑硐已废弃的采空区出现地面沉降、地裂缝时,应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降速度;为制止地面塌陷形成,可通过地面裂缝灌注水泥砂浆。3、地下坑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地裂缝或沉降迹象时,应采取密闭、回填、夯实、监测等措施;应在地下坑道采取防塌措施。4、地下坑硐已废弃,地表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则应采取由地面自外向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亚粘土或表土充填,为覆绿打好基础。,开采沉陷的防治,5、地下坑硐已废弃,地面塌陷规模巨大,难以治理的特殊地段,可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特区。方案中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修建防灾栅栏、设立警示说明牌和修建观测道路。6、充填开采,是防止地物地貌变化、消除或减缓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凡井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在建还是生产的矿井均应进行充填开采设计并提出规划实施意见。7、井下开采煤炭、油页岩等矿山,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离层注浆的可行性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设计。,矿区岩溶塌陷的防治,1、制定岩溶塌陷治理方案前必须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以及与地下采矿坑道排水活动之间的关联。经论证适于旅游开发的,应停止矿业活动。2、应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电法、声纳法等)探明岩溶发育的范围、规模、地下形态、深度。分析塌陷机理及诱发因素。3、岩溶塌陷区地下无采矿设施(巷道、斜井等),塌陷区非农田且有良好的蓄水条件时,可以发展蓄水养殖或储水用于农业灌溉。4、塌陷区原为可耕地,宜回填造地,重建植被体系。5、岩溶塌陷区有巷道等地下采矿设施,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护工程措施,进行专项设计治理。6、岩溶塌陷治理,应充分考虑矿坑供水、排水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塌陷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矿区环境。,危、损尾矿库(坝)的防治,1、矿山企业需按国家有关矿山设计规范,根据其生产规模,设计与之匹配的尾矿库(坝)及配套建筑设施,并在试生产阶段即建成投入使用。对于矿山开采技术方案中缺少尾矿库(坝)建设方案的采选企业,限期补做。2、对于出现潜在隐患和明显破损缺陷的尾矿库(坝),应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a.尾矿库容接近极限,应新建尾矿库。并采取措施对原尾矿库再开发利用,不能再开发利用的进行抑尘、覆土和恢复植被;b.坝体基础渗漏,需及时采取桩基础或灌浆等工程措施抢救危坝;c.坝体护坡易垮塌,可以适度削坡,重新砌护;d.疏通或修建沿坝排水沟,播植灌草保护带,防止漏水引发滑坡和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的防治,1、采矿剥离废石、废矿渣无序堆放形成的各类松散物质构成的不稳定边坡治理措施。a.降低坡高、坡角;(坡角要小于30度)b.边坡加固、衬砌护坡;c.在有效部位建设拦挡工程;d.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2、废石、废矿渣堆积台面整治,可根据废渣的类型及块(粒)度,将粗粒或大块的铺垫在下部,碾压密实,逐层向上回填。3、将含不良成分的岩土堆放在深部,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安排在上部,富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的防治,4、整治好的平台和边坡,应覆盖土层,充分利用工程前收集的表土覆盖于表层。在无适宜表土覆盖时,用不致造成污染的其他物料覆盖。覆盖土层厚度应根据场地用途确定。5、煤矸石堆治理应分层压实,土壤覆盖,快速建立植被等措施,防止矸石山氧化自燃。6、在采矿剥离物含有毒有害或放射性成分时,必须用碎石深度覆盖,不得出露于边坡处,并应有防渗措施,然后再覆盖土壤。7、含硫化物的煤矸石,有条件的矿区可借助于山坡、山沟平推,分层加粘土压实。必须堆放时,要就近安装注石灰浆系统,保证随时注浆。8、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的植被重建。,水均衡失衡、水污染的防治,1、论证矿产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2、矿坑排水、选矿废水应循环利用;难于利用的部分和生活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需建立污水处理工程。3、污水处理工程要根据矿区内的排污量,结合周围社区污水处理能力,通盘考虑。4、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规模,工艺技术应参照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执行。5、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地下水污染。6、各类选矿厂必须具备水闭路循环系统。未建水闭路循环系统的选矿厂,必需补建水闭路循环系统,方可恢复生产。7、煤矿开采要保证地下水均衡,煤矿企业要按煤矿防治水条例执行。8、矿区内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要进行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露天矿不稳定边坡的防治,在进行露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工程时,矿山边坡治理是“复绿”的基础工作,其中边坡的稳定性治理是生态治理的前提,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露采石矿边坡的特点主要有1露天矿边坡一般比较高,纵向延伸长,因而边坡揭露的岩层多;未经治理的石矿,其边坡大,多为陡坡,甚至几乎与地面垂直。各部分地质条件往往差异大,变化复杂;2石矿最终边坡是由上而下逐步形成,上部边坡服务年限可达几十年,下部边坡则服务年限较短,底部边坡在采矿结束时即可废止,因此上下部边坡的稳定要求也不相同;3在未停采的石矿,由于矿场每天频繁的穿孔、爆破作业和车辆行走,使边坡岩体经常受到震动影响;4边坡是用爆破、机械开挖等手段形成的,边坡岩体较破碎,降低岩体强度。,露天矿不稳定边坡的防治,由于采矿的采剥作业打破了边坡岩体内的原始应力的平衡状态,出现了次生应力场,常使边坡岩体发生变形破坏,使岩体失稳,导致崩落、散落、座落、倾倒坍塌和滑动等。治理前,应首先进行边坡的安全评估,然后开始治理。一般石矿边坡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坡度不符合要求,开采面已过山顶的边坡可以进行削坡减载。对于高度不大的此类边坡,也可填方压坡脚。(2对富水地区边坡必须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案,进行疏干排水,必要时可钻引水孔排水。3对于地质条件易造成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露天矿不稳定边坡,(4对局部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破碎带,首先采取避让措施,划定标示出危险范围,严禁进入;其次,采取人为爆破措施,清除危岩或采用锚杆、钢筋网喷砼护面。5对深部10~100m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6对于边坡石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7为防止滚石伤人,坡面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撬毛工作,然后可结合绿化工程在坡上铺设金属网,或塑料格栅网挡石。,露天矿不稳定边坡,8对于地势较高的矿山,须检查矿山废碴场堆有无可能形成泥石流和坍塌,若不符合安全要求须进行清理或建拦碴坝拦挡。(9)边坡高度超过20m时应设置3m左右的宽平台,形成台阶形,沿台阶应设横向排水沟。(10)梯级边坡中的台面应微向内倾,以起蓄水防边坡冲刷作用。(11)矿区天然边坡应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造,在改造中应珍惜已有植被,采用鱼鳞坑的栽种方式,如石质山坡,应采取补土、换土措施确保植树成活率。有的需要进行植被重建。,矿区土地复垦,采矿业在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导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露天开采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和破坏森林植被与自然景观;地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地质遗址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基础工程设施保护区及城镇周边的矿山,更严重影响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的保护和城镇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善。某些采矿业如建筑石料和砖瓦用粘土等的大量开采,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矿区土地复垦,矿山固体废料的不合理遗弃堆放,导致边坡失稳,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部分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的矿山废碴,随雨水冲刷,造成污染转移,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总之,采矿业的粗放发展,直接威胁和破坏人居环境、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耗费过量的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要求对破坏了矿山土地进行复垦。,矿区土地复垦,矿区土地复垦包括工程整治和生物复垦两个阶段。复垦土地利用方向根据周围环境和矿区土地的自身条件,可以选择复垦成农地、林地、居住地和工业用地、养鱼场和娱乐用地等,即生态恢复型、景观型、土地利用型(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地)等。工程复垦技术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占用破坏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按照规划的新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有充填式和非充填式复垦。充填式复垦又包括堆垫地貌的复垦利用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回填低洼地的复垦利用。非充填式复垦主要有土地平整式、梯田式、疏排法复垦等形式及挖深垫浅式复垦。这些方式都是在比较容易复垦的矿山地面使用。总的来说,方法单一,手段简单。其核心是造地。,矿区土地复垦,生物复垦技术包括快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生态工程、耕地工艺、农作物和树种选择等。平地生物复垦技术相对简单,而边坡进行生物复垦,由于受地形坡度和土层缺失等条件的限制,技术相对复杂,而且投入较高。目前国内外进行边坡生物复垦,采用的方式主要有1喷浆喷播型有锚网固定和非锚网固定二类型。此技术在国内已引进使用。如日本,在交通干线两侧大坡度岩面,锚网固定喷浆,然后喷播含种籽主要是草籽及小量耐旱先锋灌木种籽及保水剂、高效能肥料、胶着剂等材料,形成植被。,矿区土地复垦,2放缓边坡覆土型如澳大利亚、美国等矿山大多把边坡开成30度坡角以下,并扩大境界,与周边形成缓坡,覆土然后复绿3台阶型把矿山边坡或废料堆坡面开挖成1-5米高,0.51米宽的护坡道或台阶,在台阶上复土植草植树。4植生袋\植生盘型如日本在含有一定土壤的碴土堆坡面上进行阶梯状水平开沟,放置含草籽和各种基质的网袋或放置经过加工压缩的植生基质盘。5堆土袋型用袋土草袋治坡堆砌,再在草袋间撒种籽盖土。6其它还有框架法、直升飞机喷播法、原生植物移植法、以及复草皮法、抗侵蚀被、网席法等多种形式。国内,还有四旁绿化法、藤本攀缘法、暗台阶复土法等。,矿区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矿区土壤培肥要通过采取各种培肥措施,加速复垦地的生土熟化。地表有土型的土壤培肥,主要是通过施有机肥、无机肥和种植绿色植物等措施,实现土壤培肥。地表无土型培肥,一般用易风化的泥岩和砂岩混合的碎砾作为土体,调整其比例,在空气中进行物理和化学风化,同时种植一些特殊的耐性植物进行生物风化,以达到土壤熟化的目的。微生物培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化学药剂或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剂,对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其土壤肥力。土地复垦要注意地域的区别;复垦区必须达到可耕、可渔、可林、可建筑的目标。潜水位高的地区可遵循“挖深填高”的原则实施。,矿区植被重建,1、植被选择植被恢复是重建生物群落的第一步。它以人工手段改良其生境条件满足某些植物的生存需要,促进植被在短时期内得以恢复,缩短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在力图恢复矿山生态系统时,由于植物生长立地条件的改变,恢复的植被结构、种类不可能与原植被一样。但最初的植物恢复,必须是建立自我持续的植被系统,以便其持续的过程可导致理想的植被群落。1.1植被重建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的原则,在树种、草皮的种属选择、工艺的采选上要与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石环境相匹配,以确保植被重建的成效。,矿区植被重建,广泛进行适宜的植被品种资源调查,选择可行性好的品种,在实验室进行抗逆性能筛选;选出的植物品种应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根系发达、生产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贫瘠等。在三北干旱寒冷地区选择乔、灌、草的种属时,应尽量选取当地耐旱、耐寒、抗病虫害性能强,易于成活的品种;南方则应选择喜湿、耐热、生命力强的种属。并兼顾经济效益,具体树种,参照当地林业部门的有关规范优选。选择草类、灌木、乔木种属时,尽量兼顾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优选已被实践证明的、易养、易管、易活的种属。,矿区植被重建,同时,选取植被恢复之用的植物种类,取决于该地区矿山未来的土地使用、土壤条件和气候。如果植被的目的是恢复自然生态,那么可事先确定植物的种类。正确的选择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所需的植物种类和品种是治理成功与否和治理品位高低的关键。有些本地植物种类,如果在采矿后因土壤条件发生巨大变化而不会成活,而治理的目的又是为了再建立能达到原来区域植被功能的自然生态的话,就必须引进采矿之外地区的植物种类。与原植物相似,并能在与被绿地的土壤类型、水分状况、朝向和气候相似的地区生长的物种是最合适的。在引进外来植物时务必谨慎。护坡绿化、水土保持植物,矿区植被重建,2、边坡覆绿露天开采矿山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出现坡面岩石裸露、地面碎石间含土量少、水分难以保持、太阳辐射强烈导致高温、干旱或水涝等极端环境条件。植被复绿必须有与相宜的立地条件,即需创造和解决土壤条件、营养条件、物理条件和植物物种条件等。同时,要恢复植被,首先需了解植物生长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矿区不同类型治理设计的要求,结合边坡物理治理工程的手段可对矿山进行以下一种或同时进行数种类型相结合的生态治理。,矿区植被重建,1喷浆型在大坡度岩面架立体塑料网或平面铁丝、塑料网、锚固,再用压力喷混机逐层喷涂混有土壤、肥料、有机质、疏松材料、保水剂、粘合剂等混合料加水成浆,喷射到岩面上网架内,待下层固化后再喷灌及至要求的厚度,再在上层喷播含草籽的混合料。2营造台阶型对矿山相对较高坡度大、坡面致密稳定,对放缓边坡复土种植不易和投入较大的,可以营造台阶式,台阶一般要求为10m以下、不高于20m,宽12m,台阶上构造种植槽,槽高60cm以上,离槽底5cm设排水沟,槽中回填种植土。,矿区植被重建,3鱼鳞坑型对坡度60度以下,高度一般不大于60m坡面稳定性好,底质有一定风化性的,清除浮石后交错炸坑或挖鱼鳞坑,坑大不小于1m,坑低边设弧形水泥石块砖块围栏,弧口向上向边延伸50100cm,离坑底5cm设排水洞,坑内填50cm以上含有保水剂的有机基质营养土。4放缓边坡复土型对坡度较大,高度较低,用扩大境界、放缓边坡、覆土绿化。首先向后或上边扒开泥土堆积层,暂存堆放,然后放缓边坡,再在坡面上回覆堆积保存泥土。,矿区植被重建,5矿碴堆场及开采后岩性地面除开发综合利用外,需植绿的可采取适当平整,并尽可能与周围形状吻合。一般矿渣含泥量大的可以缓慢的恢复自然生态,一般情况可进行适当客土,如上覆5cm15cm含有机质的表层土,种植植物能起到快速复绿的效果;含土量少或无泥的则必须客土,不少于15cm,用于经济林的则不少于50cm。6框架复土型含土很少或完全没有,而又坡度偏大的坡面“石壁”,一般需要削坡处理后进行,也可用水泥在坡面上先构筑框架或用其它材料做成或用空心水泥砖砌面,然后将土填人其中,再播植物。此法在草本植物长成前有效好固土效果。,矿区植被重建,7暗台阶复土型原理同框架复土型,适宜于陡坡状况。就是利用锚网在坡面上搭多级台阶,水泥固化,暗台阶上复有一定粘合剂的土壤,再喷播植绿,前期还要覆无纺布防止雨水冲刷。8无土生态有机基质营养土在矿山复绿中的应用无土生态有机基质由泥炭、腐熟有机废弃物、椰糠、蛭石、珍珠岩、保水剂、pH调节剂、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调节剂、生物活性物质等组成。它含有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并能维持良好的植物根系环境条件。无土生态有机基质具有如下特点营养全面、效能长(配方中的有机肥、泥炭等具有缓慢释放营养物质)、重量轻(每方只有0.25---0.3吨、透气、保水、保肥性好,护理方便、改良土质等优点,能加速矿山绿化。,矿区植被重建,4、养护管理4.1后期养护管理包括喷水养护、追施肥料、病虫害防治、铲除有害草种与培土补植。4.2植被的喷灌,可根据植物需水情况,直接喷灌;或在坡顶修筑蓄水池,汇集雨水,并用动力设备从坡脚输送补充水,利用坡顶水池自流,采用喷头方式进行喷灌。4.3对坡度大、土壤易受冲刷的坡面,暴雨后要认真检查,尽快恢复原来平整的坡面。部分植物死亡,应及时补植。补植的苗木或草皮,要在高度(为栽植后高度)、粗度或株丛数等方面与周围正常生长的植株一致,以保证绿化的整齐性。,矿区植被重建,6、注意问题6.1植被重建的最佳时间由雨量的季节分配和适宜温度来决定。6.2石质山绿化的树坑中应充填好土,特别是干旱缺水地区,应在坑中铺衬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在新土中拌入保水剂,以涵养水分提高树木成活率。6.3山坡或台面植树,具体株距根据树种及树冠形态选择。,矿区植被重建,6.4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地说,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从裸露岩石开始的演替顺序是由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矮草、中草、高草-高草灌木阶段-多层次森林群落阶段。矿山复绿是人工生态复绿,特别是坡面复绿,在施工状态下,主要靠人工管护,特别是定期灌溉,维持其生长环境,生态是十分脆弱的。如果工程施工结束后,就进行峻工验收,在无特殊人工管护条件下,可能坡面的草很快就枯萎;江浙两省对矿山治理工作的验收分两步实施一是工程完工后,进行施工质量验收;二是工程完工两年,进行峻工验收。如果两年后验收,坡面植物就形成乔灌草复合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就较为稳固了。我们认为江、浙两省验收工作十分科学、合理。,已投产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大纲,前言一、方案编制的依据二、方案编制的目的三、治理方案适用年限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区自然地理二、矿山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三、矿山概况包括矿区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环境;矿产资源及储量、矿床类型与地质特征;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年限、年生产能力及产量变化;开采历史、现状、矿山尚有生产服务年限。,已投产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大纲,四、矿山开发方案概述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开采方式方法、开采深度、厚度及开采影响范围。固体废弃物排放、矿坑排水,选(冶)位置及生产工艺流程,尾矿库位置、规模等。第二章矿山环境现状及矿山环境问题分析一、矿山环境现状二、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包括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分析;水资源、水环境变化问题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分析。,已投产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大纲,第三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级别确定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三、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四、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第四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原则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目标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任务,已投产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大纲,第五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责任范围的确定二、地质资源(土地、地质地貌景观、水资源)利用的方向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分区第六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一、工程方案设计包括工程境界与单元划分;工程类型、规模、方法、措施、技术指导。二、工程施工包括施工工艺与程序;工程与进度;组织管理;保障措施。三、经费概算,已投产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大纲,四、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五、矿山环境监测方案包括提出开采过程中为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应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以及资金投入等。第七章结论与建议附件主要附图1、矿山环境现状图2、矿山环境预测与综合评估成果图3、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图,新建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大纲,序言一、任务来源二、目的与任务三、前人研究程度第一章矿山概况包括地理位置与交通、矿山建设规模及开发利用方案、矿区人文社会经济概况等。第二章矿山地质条件一、气象水文二、地形地貌三、地层岩性与岩浆岩四、地质构造五、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六、水文地质条件七、工程地质条件八、矿体(层)地质特征九、人类工程活动,新建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大纲,第三章矿山环境现状评估一、矿山环境问题现状评估二、矿山环境质量现状评估第四章矿山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