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开采工程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二OO八年十一月 附件三 目 录 1 导则编制的必要性............................................................... 2 2 煤炭行业概况................................................................... 2 3 导则编制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5 3.1 编制原则 ...........................................................................................................................................5 3.2 导则编制指导思想 ...........................................................................................................................5 3.3 适用范围 ...........................................................................................................................................5 4 导则编制过程................................................................... 6 5 导则主要内容编制说明........................................................... 6 5.1 煤炭开采工程评价目的 ...................................................................................................................6 5.2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7 5.3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7 5.4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8 5.5 环境影响减缓和防治措施 .............................................................................................................10 5.6 污染物总量控制 .............................................................................................................................11 5.7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1 5.8 环境可行性分析 .............................................................................................................................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开采工程 编 制 说 明 1 导则编制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已开采出煤炭约 445亿吨,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也造成了产煤区土地和地下水资源的巨大破坏和环境污染。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 影响既有工业污染型、 又有生态破坏型双重特征。 煤炭开采中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地 表沉陷露天矿挖损 、地下水资源破坏、煤矸石堆存占地和自燃等几个方面。最新统计结果表 明,目前全国采煤沉陷区面积已达 84.2万公顷,造成大量土地破坏和移民搬迁。煤炭开采过程 中,破坏了地下含水层原始径流,造成水资源流失,2005年我国排放矿井水量为 45.4亿吨,重 复利用率不足 50;2007年矿井排水量达 46亿吨,预计 2010年矿井排水约 52亿吨。采煤区域 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目前我国历史积存煤矸石 45亿 t,矸石山 2600座,占压土地 7400ha,其中自燃矸石山 80余座,造成大气污染。同时,采煤 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矸石山爆炸等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随着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存在的“行业特点不突出”问题逐渐显现,与我国近年来新颁布的一系列环 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的立法思想不相适应, 也滞后于国际环评领域的发展步伐, 无法与国际接轨。 因此,尽快制定“煤炭行业环评导则”显得极其必要。为了反映我国近十几年来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新的发展成果以及国家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 和进 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条例 ,2004年 8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委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承担编写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开采工程 以下简称煤炭导则 。 在充分掌握和调研煤炭开采工程生态和环境影响,对煤炭开采工程环评技术方法进入深入 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编制完成了该导则征求意见稿。 2 煤炭行业概况 我国煤炭开发广泛分布在全国 30个省区中的 1300个县市 ,矿井数最多时达 8万余 处,经过多年的整顿提高,到 2005年底仍有 2.0万余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 生产煤炭近 445亿吨,近 5年是煤炭生产快速增长期,仅 2005年,全国的煤炭产量增长至 21.9亿吨。2005年的煤炭产量构成中,原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占 48.6,地方煤矿产量占 13.9,乡镇 煤矿产量占 37.5。 我国煤炭生产以井工开采为主, 其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 95左右, 露天煤矿占 5左右。 2005年末,全国国有煤矿共有矿井 2414处,3万吨以上矿井 2299处,核定能力 131211万吨。其中, 国有重点煤矿 744处,3万吨以上矿井 735处,核定能力 101382万吨;国有地方煤矿 1670处, 3万吨以上矿井 1564处,核定能力 29829万吨。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煤炭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 2010年全国煤炭年产量将达 26-28亿吨,2015年将达 28-30亿吨,2020年将超过 30亿吨。如此大的煤炭产出量,必将给生 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 13个大型煤炭基地包括神东、陕北、黄陇 华亭、晋北、晋中、晋东、鲁西、两淮、冀中、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中国煤 炭又划分为 3个区带东部煤炭调入区带、中部煤炭供给区带、西部煤炭后备区带。东部煤炭调 入区带包括 4个规划区,即东北规划区含辽宁、吉林、黑龙江 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华东规划区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江西 7省,京津冀规划区含北京、 天津、河北 3省市,中南规划区含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 6省;中部煤炭供 给区带只包括 1个规划区,即晋陕蒙规划区包括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西部煤 炭后备区带包括 2个规划区,即西南规划区含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自治区和新甘宁青规 划区含新疆、甘肃、宁夏、青海 4省区 。 从环境的角度分析,煤炭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为采空区地表沉陷露天矿地表挖损 、 地下水资源破坏、矿井水疏干水和煤矸石排放等。根据三个大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生态环境 特征,其对环境影响的表现形式又有所区别。 1东部调入区带 东部调入区带的重点煤炭开发区大部分位于冲积平原区,如河南、鲁西、两淮、冀中煤炭 基地以及东北三江平原区等,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地下潜水位较高,耕地面积广阔,土地肥 沃,以基本农田为主,且有相当数量的基本田保护区,村庄人口密集。煤炭开采突出的环境问题 是将造成大面积地表整体沉陷并形成积水区, 使农田耕地丧失、 水利设施破坏, 粮食减产或绝产, 村庄搬迁,人口迁移等,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带来较大影响。 采用各种沉陷区充填技术、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生态农业复垦,在被破坏的土地上发展和建 立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协调发展的现代集约型农业,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合理可行的被 破坏村庄的搬迁和移民安置规划, 妥善解决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 是东部调入区带解决煤 炭开采与耕地破坏之间矛盾的发展方向。 2中部调出区带 中部调出区带煤炭规划区位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晋陕蒙西地区,该 地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高原地貌, 区内海拔较高, 沟壑纵横、 梁峁 起伏,地形复杂,植被稀少、土地沙化、大气降雨量稀少、气候干旱,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 地区。 煤炭开采带来的突出环境问题是地下水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流失。 地下水位下降、 水源枯竭, 造成当地老百姓人畜用水困难, 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程度, 使原本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进 一步恶化。 晋陕蒙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和煤炭开发重点区域,根据煤炭发展规划,到 2010-2020年间,晋陕蒙地区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 60,是我国的主产煤区和外调量的主要供 煤区, 是未来煤炭生产的主战场, 也是今后煤炭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 研究推广保水采 煤技术,保护性开采这一地区的煤炭资源,在矿区总体规划中重视保水采煤,坚持水土保持、防 沙治沙与矿区建设方案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 推广矿井水的资源化处 理与利用,缓解矿区缺水的严重状况,是促进该地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 3西部后备区带 西部后备区带煤炭基地中,云贵基地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气候温和润湿、降雨量充沛。煤 炭开采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空区易诱发山体滑坡、 崩坍、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此外该地区煤炭 含硫量较高,存在需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和燃煤引起的酸雨问题;甘肃、青海、新疆、宁东基地大 部分位于荒漠草原地区,干旱、缺水,荒漠化趋势严重是该地区的主要环境特征,煤炭开采带来 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沙丘活化、荒漠化程度加重等。 对于云贵开发区,应结合地质灾害预测结果提出重点沉陷影响预防区和防治措施,避免由 于煤炭开采诱发山体滑坡、崩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新、甘、宁、青后备区是我国煤炭自给区 带,该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尚不发达,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煤炭需求量相对较少,煤炭主要 在规划区内流动, 煤炭生产和消费呈现自产自销的基本态势。 但是,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煤炭开发强度将加大, 煤炭开发和生态环境、 水资源协调发展, 是该区域煤炭建设规划应重点考 虑的问题。 表 1 各大区煤炭开采主要环境影响、措施及环境管理要点 分 区 煤炭开采主要环境影响 采取的主要措施及环境管理要点 蒙东 露天煤矿采掘场、排土场土地使 用功能改变、生态植被破坏、水 土流失; 地下水疏干,水资源破坏 1.水土流失治理、排土场边坡治理、 植被恢复; 2.水资源综合利用 河南 两淮 鲁西 东 部 调 入 区 冀中 1.地表整体下沉、采空区积水, 农田耕地丧失、水利设施破坏、 粮食减产; 2.村庄搬迁; 3.煤矸石堆存占压耕地,影响景 观 矸石填充沉陷区进行土地复垦; 对破坏耕地进行补偿; 制定村庄搬迁计划和补偿措施; 矿井水综合利用 两淮地区高瓦斯矿井开展瓦斯综合 利用。 神东 晋北 晋东 晋中 黄陇 中 部 调 出 区 陕北 地下水资源破坏, 人畜用水困难; 植被枯死、地表裂缝和滑坡、水 土流失,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 保护性开采煤炭资源, 研究推广保水 采煤技术; 矿井水综合利用,矸石填沟造地; 水土保持,生态恢复; 土地平整、梯田整治; 高瓦斯矿井进行瓦斯综合利用 分 区 煤炭开采主要环境影响 采取的主要措施及环境管理要点 云贵 采空区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 害; 高硫煤开采 结合地质灾害预测结果提出重点沉 陷影响预防区和防治措施; 矿井水综合利用,矸石填沟造地; 梯田整治、水土保持 限制高硫煤开采 西 部 后 备 区 宁东、青 海、 新疆、 甘肃 地表整体下沉, 地下水资源破坏, 水土流失和沙丘活化等; 保护性开采煤炭资源; 水土流失治理, 草方格等植物措施防 沙治沙,防止沙丘活化; 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矸石发电 矸石填沟造地 3 导则编制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3.1 编制原则 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法 、 环境影响评价法 、 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煤炭法 ,以及国家 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政策、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性文件。根 据煤炭行业特点, 因地制宜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不同规模和不同生产工艺对环境的影响也是 有所区别的, 但对煤炭开采工程环境评价而言, 由于相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不充分, 目前尚不具备 分级分型规定评价标准的条件。 因此本次提出的导则不分开采工程所处的地域和生产工艺等, 执 行统一评价导则。 3.2 导则编制指导思想 a 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b 服务于煤炭工业生产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 c 全面反映当前国家和国际先进的矿山开采业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技术和新措 施; d 在总结煤炭开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 20余年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环境保护 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 e 推进煤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进步与质量提高,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煤矿环境保护 工作中强大的引导、规范作用; f 概念准确、要求明确、方法科学、手段先进;整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强;规定具体、 指标量化,便于审核。 3.3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域和水域进行的煤炭资源开采工程、 选煤工程的建设项目 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4 导则编制过程 2004年 8月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受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委托,承担编写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煤炭开采工程 以下简称煤炭导则的任务。其间经历了 2005、2006两年煤 矿建设项目高速发展,带动煤矿环境影响评价空前兴旺的阶段;也从 2007年开始,在国家宏观 经济调整政策下指导下,全国煤矿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的进一步规范化、秩序化。在此期间,环 境保护部及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部门, 面对煤炭工业开采工程的快速推进, 相继颁布了一批 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引领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断深入、健康发展。同时,具有 煤炭采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各个环评价单位, 也开始总结经验, 归纳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 响评价的特点和要求, 提出在管理、 编制和审查中需要进一步规范的技术需求。 因此当前是总结、 提高、创新,提出煤炭导则的最有利时机。 2004年 10月,科技标准司召开煤炭导则开题论证会,批准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的工 作方案,协会随即组织完成了煤炭导则初稿,先后通过 2005年 6月大连会议、11月桂林会 议进行了研讨。会后根据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组织对煤炭导则初稿作了修改。 2006年 4月,环境保护部环评司在京召开了煤炭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研讨会,出席会议 的有环境保护部、有关单位和主要煤炭生产省区的企业从事环保工作的代表,以及有关科研 院所、 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 会议提出了对煤炭开采工程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要求, 分析了煤炭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和规律, 总结了煤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采用的 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会议成果为煤炭导则的编制提供有大量新思路、新视角和新方法,对 于煤炭导则的修改和提高非常有益。 煤炭导则 的主要编写人员都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后我们吸收会议的有关成果完成了 煤 炭导则征求意见初稿。同年 6月,环评司又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煤炭导则征求意见初稿 进行了评审,肯定了煤炭导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同时提出了对地下水等部分的修改意见。 会后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门的修改, 并按照环评导则标准修改了 煤炭导则 格式与表述 形式。 2007年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集中全部环保人员,在全力投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煤炭 采选业产排污系数核算有关工作,调查的同时实地考察了导则所涉及的内容。 2008年度,中国 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把完成煤炭导则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年初部署了有关修改、完善的任务, 形成了修改第二稿。并于 2008年 3月在深圳召开专门会议,邀请煤炭工业系统环境影响评价单 位的技术骨干 12人对煤炭导则修改第二稿进行了全面审核、评议。会后根据有关意见 和建议, 组织有关人员对 煤炭导则 再次进行了修改、 调整和完善。 目前提交的是 煤炭导则 的修改第四版。 5 导则主要内容编制说明 5.1 煤炭开采工程评价目的 在对项目工程特征、环境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发 展规划, 分析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 生产工艺过程是否符合清洁生 产和环境保护政策; 对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评价; 分 析项目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 是否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 对设计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 施进行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上可靠、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 经济和布局上合理的最佳污染 防治方案和生态环境减缓、 恢复、 补偿措施; 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 性,为领导部门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2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5.2.1 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组成、产品方 案及流向、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占用土地类型、地面运输、职工人数、建设周期、主要经济 技术指标等。 5.2.2 工程分析要点 按照煤炭开采方式不同,煤炭开采工程可分为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大类。而按照工程性 质, 又可分为新建、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三大类。 不同类别项目工程分析要点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方面。 1煤炭资源与生产工艺分析 井工开采煤炭资源赋存情况、井田开拓方案与工艺、地面生产系统、给排水系统、采暖 与供热、煤炭洗选工艺、铁路专用线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涉及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还需 分析原有工程环保设施是否能满足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后的要求, 需认真核实, 分析依托的可靠性。 露天开采煤炭资源赋存情况、项目组成详细情况、煤炭开采概况包括首采区及初始拉 沟位置、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开采进度计划、排土场及排弃计划、开采工艺与设备选型、开采 方法与开采参数、煤矿运输、地下水控制与排水工程等、煤炭洗选加工工艺、公用辅助工程、 地面交通运输等方面内容。 对于涉及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还需分析原有工程环保设施是否能 满足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后的要求,需认真核实,分析依托的可靠性。 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煤炭资源与生产工艺分析,分析项目污染环节及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绘制项目生产工 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图;分析项目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分析项目污染物产、排 情况,作出项目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与污染物产、排情况一览表;分析项目用水、排水情况, 给出项目水平衡图。 对于涉及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还应提供项目以新代老的污染防治措施和 方案,在项目污染物产、排情况一览表中相应给出项目以新代老削减量。 5.2.3 工程分析阶段采用的方法 工程分析阶段的分析评价方法一般有资料收集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专家咨询法 等。 5.3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5.3.1 现状调查的内容 项目现状调查内容包括交通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环境质量和生态现状调查 等方面。 5.3.2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要点 交通地理位置给出建设项目的位置、隶属行政区划及经纬坐标,并附图说明。 自然环境调查对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与矿产资源、气候与气象、地面水文特征、地下 水水文地质特征、 土壤、 耕地与水土流失、 生态功能区划、 动植物资源与自然景观进行简要介绍。 重点要关注项目周边是否有环境敏感点或敏感区 如自然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文物古迹等 。 社会经济环境调查这部分内容可简化介绍,大致可分为人口、教育、工业和能源生产、 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方面内容。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包括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根 据相应导则要求布点监测, 对于评价等级较低、 项目所处区域环境变化不大可采用近几年的有效 监测数据。 对于地下水环境质量, 可充分利用井田或矿田范围内已有村庄和城镇取水井、 周边已 开煤矿井下排水,或打新井,按照本导则中提出的地下水评价等级要求布点监测。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现状调查可采取样方调查、遥感卫片解译的方法进行,重点评价 和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质量, 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 类型、 结构、 功能与稳定程度; 植被破坏、 荒漠化、沙漠化、濒危珍稀动植物物种消失、土地生产力下降、采矿导致的次生环境地质灾害发 生的范围、强度和概率;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人与生态环境长期形成的共生性、人类经济活 动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与和谐性; 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来源、 主要影响因子、 影 响方式、作用途径和影响强度。 5.3.3 调查、分析与评价方法 煤炭开采工程环评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一般采用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监测、遥感解译、 样方调查等方法。 5.4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预测煤炭开采工程实施后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并相应提出环境 影响的减缓和防治措施。 5.4.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按井工和露天开采特点,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应重点关注内容 1井工开采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井工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由于采煤沉陷造成,对于井工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应在地 表沉陷预测与影响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可参照导则标准附录 D。 地表沉陷预测内容主要包括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预测、动态移动变形预测、首采区和全 井田地表沉陷预测等三大方面内容。 在此基础之上, 分别从地表沉陷对地表形态、 地形地貌的影 响, 地表沉陷对地面村庄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沉陷对浅部含水层及民用井泉的影响, 地表沉陷对 地面河流水系的影响, 地表沉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地表沉陷对公路和铁路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地 表沉陷影响。 基于地表沉陷影响, 分别从项目永久占地和施工对生态的影响、 地表沉陷和项目永久占地对评价 区景观生态、项目建设占地和地表沉陷对评价区农业生态、湿地生态、林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揭示井工开采对评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变化趋势分析。 2露天开采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表层土岩剥离及排土场占地造成,对于露天开采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密切结合露天矿开采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破坏状况 预测与分析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两大块。 生态破坏状况预测评价内容主要依据露天矿开采进度,分达产期、首采区和全矿田开采结 束后三个时段,预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其中对于线性工程如铁路专用线,应分析其建设对 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永久占地和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 开发分为开挖区、占用区、排土场压占区、影响区对耕地及农业经济的农业生态影响、项目 开发对林地生态的影响、项目开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5.4.2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煤炭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都将对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造成破坏。水资源涉及工农业生 产和居民生活,是煤炭开采的重点保护目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是 1通过现场调查获取矿区和区域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结合现场考察,弄清 当地水文地质特征、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集中供水水源地分布和保护情况、 了解当地具有 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和地表水体,通过调查识别并确认主要的水资源保护目标。 2井工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煤炭开采后顶板发生垮落,形成垮落带和裂 缝带, 从而使含水层遭到破坏,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并间接对与被破坏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其 他含水层产生影响。 井工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首先应按照“三下”采煤规程计算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 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煤炭开采对浅部含水层、 煤系上覆含水层、 煤系含水层及煤系下伏含水层的影 响。 井工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应立足于井田地质勘探报告,分别计算煤炭开采所造成的 地下水资源静储量破坏和动储量破坏。 3露天开采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表层土岩剥离及疏干降压对地下含水层流 场及水资源量的影响。 露天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露天矿疏干对地下含水 层的影响、排土场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 露天矿疏干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应首先依据地质报告抽水试验数据或采取经验计算公式 计算疏干降压半径, 分析露天矿疏干影响半径, 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地下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场变 化趋势。 排土场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主要是分析排土场是否位于含水层的补给区,若位于补给区 应计算排土场压占补给区所造成的地下水补给的减少量,并由此对地下含水层水资源量的影响; 若位于强渗漏区,应根据剥离土岩浸出试验,确定剥离土岩性质,进而分析排土场对地下含水层 水质的污染影响. 4无论是井工开采还是露天开采,均要分析煤炭开采对周边村庄及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 源的影响.若涉及到泉域及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还应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煤炭开 采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5.4.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煤矿排放的废水主要有矿井水疏干水和生活污水,矿井水疏干水经过常规的沉淀, 过滤和消毒处理即可满足工业回用和部分生活回用的要求. 生活污水采用二级生化和消毒处理工 艺处理后可满足配套选煤厂回用的要求.从理论上讲,只要管理监督到位,这些废水均可最大限 度地得到回用. 因此, 对于煤炭开采工程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仅结合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即能满足 要求. 若露天开采工程涉及河流改道,应补充分析河流改道对区域防洪,灌溉等方面的影响. 5.4.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煤炭开采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污染源主要是小型供热锅炉,储煤场,排矸场和车间粉尘 无组织排放,这些污染源影响范围有限,影响程度小,一般采用 Gauss 模式进行简单预测和分析 即可. 5.4.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对于井工矿,固体废物主要是洗选矸石,锅炉灰渣,生活垃圾等.矸石堆弃对环境的影响 应在矸石浸出试验的基础之上,确定矸石性质,分别从矸石堆自燃,扬尘,淋溶等方面进行定性 分析即可.生活垃圾送当地垃圾处置机构,锅炉灰渣通过周边和内部回用,一般不会对周边环境 造成较大影响. 对于露天矿,固体废物主要是剥离土岩,锅炉灰渣,生活垃圾等.露天矿剥离土岩对环境 的影响应在矸石浸出试验的基础之上, 确定剥离土岩的性质, 分别从排土场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 响,排土场淋溶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生活垃圾送当地垃圾处置机构,锅炉灰渣通过周边和内部 回用,一般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若井工矿矸石或露天矿剥离土岩,经过浸出试验鉴定为第Ⅱ类一般固体废物,排矸场或排 土场应按照Ⅱ类贮存场要求进行设计. 5.5 环境影响减缓和防治措施 5.5.1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和防治措施 根据井工矿和露天矿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形式和程度的不同,对于井工开采为地表沉陷治 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对于露天开采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与重建计划. 后者由于是对原 生态的彻底破坏,因此实质上是生态重建. 井工地表沉陷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包括生态综合整治目标,耕地及基本农田和 林地破坏补偿方案, 沉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综合整治 土地复垦及综合整治分区方案, 复垦方案, 复垦及整治进度与费用安排,土地复垦效果分析,最终提出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控方案. 10 露天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与重建计划内容包括生态恢复与重建目标,生态恢复与重建分 区与计划,耕地基本农田和林地补偿措施,土地补偿与生态复垦和重建费用估算,生态恢复与重 建措施实施总体效果分析,最终提出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5.5.2 其他环境要素影响减缓和防治措施 环境空气影响减缓和防治措施包括锅炉烟气除尘脱硫措施,筛分车间,主厂房和原煤转 载点除尘措施,煤炭厂内输送除尘,储煤仓粉尘防治措施,排矸场排土场扬尘治理措施,排 矸场自燃控制措施,道路扬尘治理措施等. 水环境影响减缓和防治措施包括井工矿矿井水露天矿疏干水处理,工业场地风井场 地生活污水处理措施,选煤厂煤泥水闭路循环措施,村庄饮用地下水源保护措施等. 固废环境影响减缓和防治措施主要基于固废综合利用的角度,实在不能综合利用再考虑设 置排矸场或排土场进行处置. 5.5.3 水土保持措施 分析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以及水土流失预测和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包括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内容. 5.5.4 “以新代老“措施 对于涉及改扩建,技术改造类项目,还需列出项目以新代老措施,以及建成后依托的原项 目污染治理措施. 5.5.5 其他措施 对于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物景观,泉域等敏感目标,应根据相应专题分析内容, 分别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5.6 污染物总量控制 按照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及环境功能区划,本着“达标 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进行总量控制目标与达标分析.若达不到总量控制要求,应提出流域或 区域总量削减方案. 5.7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煤炭开采工程环境风险源主要有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矸石场自燃酿成火灾,矸石坝垮 塌事故,排矸场滑坡,爆破器材库爆炸,露天矿采场边坡滑坡,排土场滑坡.对于上述风险源, 应按照环境风险评价导则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应急预案. 5.8 环境可行性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清洁生产水平,环境保护措施,污染 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综合效益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 5.8.1 环境可行性论证分析 以国家最新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为标尺,进行协调性分析;清洁生产的先进性分析; 11 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污染物排放的达标性分析;总量控制指标的可达性分析;综合效益的显 著性分析 5.8.2 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照“地下决定地上,地下顾及地上“的原则,从当地总体规划, 环境敏感程度,环境影响,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选址合理性论述并给出结 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总体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是否纳入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和重点规划矿区的煤炭建设项目;必须首先完成并通过矿区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才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与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的协调一致性分析; 项目所在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 价结论相协调性. 2其他选址合理性分析 包括选址的环境敏感性分析,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分析,环境风 险的防范和应急措施有效性分析,公众参与认同性分析等方面内容.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