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现场地化示踪剂的评价及其在南中途日落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第六图书馆 通过对加州克恩县南中途日落油田MOCOMOnarCh背斜蒸汽驱试验采出水的地化特性评价,获取了油藏流型、温度以及与石油开采有关的 信息。采出水中溶解的Cl-,Br-,B和SiO2可视用。通过对加州克恩县南中途日落油田MOCOMOnarCh背斜蒸汽驱试验采出水的地化特性 评价,获取了油藏流型、温度以及与石油开采有关的信息。采出水中溶解的Cl-,Br-,B和SiO2可视用。稠油 油田开发 示踪剂国 外油气科技Perk.,EH 罗芳不详1996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南 亩周 岁 荟 . 1 99 6 年 6 月 国 外 油 气 科 技 第 期 刍 产 。 J 一/ L 3 , / 现场地 化示踪剂 的评 价及 其在南了 1 三 /一 7 途 日落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j l l 洲 荨 球 . 嚣摘 摘要通过对加 州克屉县南中逢 日藩油田 【 彻M , I c h背斜蒸汽疆试验采出水的地化特性 评价, 获取了油藏流型、 澶度以覆与石油开采有关的信息。采出水中溶解的 0一 、 m一 、 B和 s 可视 为现蝎天然 示踪荆。0一 和 m一 为猜性特质 . 它们的难度反 映了注入流体与油蕞 中地屡水的混合作 用 。S 和 B是反 应型 示踪 刺 . s 的 难度 反 映油 藏 澶度 . B 一 的 难 度反 映 了与 M0 I I 妇q 硅 藻 土 的反 应程度 . 硅 l蒹土阻碍 了 B油屡与 c油屡之问的蔫汽疆。 对从 各 屡射 孔段 采 出的 C I 一 和 s 的 浓度 随 时问 和 井位 的 变化 是 摹进 行 了分 析 。拉 . 1 连 通 的 背斜和构造特征的影响可通过小规模非均质性 变化的化 学敦据表现 出采。两十区中的通道 为北末 一 南西向。先导试验 区曩南稿形成 了通道 从 s i 的浓度可见 c油屡 比 B油屡的瀑度南。通常 。 那些0一 难度高、 s 浓度低的井 连通性好 . 但局部澶度低 的产油量可能曩走。在a一 和s 的裹 度增加之后的一段 时间 冉这 些井奢产太量的油。产 油肇被 疆扫之 后, 原油产量 下降. 此时 0一 和 s i 的浓度较高。曩后。 0 减 少而 s i 难度保持 高值 . 说明蒸汽竹埠接近 生产 井. 否l { , 原油产量 引 言 1 9 8 9 年 3 月, 在南中途 日落油田 M O C OM o n a r c h 背斜区的试验 中开始了6 个月的流体监测 工程。先导试验区位于两个 2 C 0英尺厚的油藏 M ,m a w h砂岩的 B油层和 C油层 中。油藏被 非渗 透性 M o n t e r s y硅藻土隔开 。Mo n a r c h试验 区北 端 位于背辩 脊 部 , 东 南倾 角 为 7 o , 翼 向西 南 方倾 角为 2 0 只有背斜 的西 南翼 下伏有含 水区 . 东北 翼开始 向北倾斜 。M o n a r c h先 导试验 区 井网 由四 I 1 蒸汽注入 井组 成 即选 定的 N、 E 、 S 、 W 井 分 别位 于 四边 形 的北 部 、 东部 、 南部 、 西 部 , 呈南北、 东西向的十字形 图 l 略 。每口注井在油藏底部完井, 周围有八 口生产井。每 口生产井与注入井配对 . 其中一I1 井在 M o n a r c h B油层中完井, 另一 口井在 C油层中完井。每 I1 配对的生产井只到 B油层或 C油层底部的一半撵度处完井 . 只有一个例外 , 即先导试验区 的南部 在含水区上 3 0 f t 处射孔 。 直 到 7 5 f t 。 开 采方 案以 M0 【 I t e I 唧 硅 藻土 为稳定 阻挡 层为基 础 . 将 阻挡 层 当作加 热板 , 通过 加 热 c油 层。 使得 B油层通过重力泄油的开采方案行不通. 因为含水饱和度随撵度增加, 大量蒸汽下伏 到 c油层的原油 中。早 巳开始 了从 E注入 井向 B油藏注蒸汽。 中途 日落油田 B油层和 C油层中有一半生产井采出水的急冷凝样品被收集. 从先导试验 区中的五I1 中心成对生产井中采集到了等压 一 等 温样品在一段时间 内采集 前者是 3 月 l 6 日. 后者是 7月 I 1日 . 井 进行 分析。基于早 期结果 . 只有等 压 一等温样 品 曾被 用于 确定示 踪 剂是否合适。部分原因是由于等压 一等温样品有过详细的化学分析。这些分析结果将在后面 的井网流体流动评 价中用到。 1 9 8 9年 3 月 2 0日和 7 月 I 1 日采集了锅炉给水样品 7 5 %循环水. 2 5 %淡水 , 井对选定的 l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国外 油 气科技 第 2 期 一 组元素进行分析 。根据锅炉蒸汽干度 6 7 7 2 % 及到达注井时的蒸汽温度 4 0 0 4 7 0 F . 可求得注入 冷凝液的组分 。锅 炉冷凝液中的元素浓度与蒸汽 干度 有关 , 大 约增 加 了 2 倍 . 这不 包括 明显进入蒸 汽 中的部分 。这使 得冷凝 c l 一 浓度达 2 5 0 Dm g / l 。 原生水样品用井网附近老井 最后一次蒸汽吞吐在 6 年前避行 , 曾经用作过生产井 中采 出的两个流体样 品。样品的溶解固体总量 T D s 适中 两个样 品的平均值为 l 1 7 0 0 ra g / 1 , 主要 含有 C l 一 和 № 。碳酸氢盐的碱度高达 3 3 0 0 m e/l 以上。地层水溶解的 s i I 较多 约 1 5 5 m e/1 , 这或许是 由于硅 藻土 中存在无 定形 s i 0 2的缘 故 。这些 地层 水样 品 与被研 究 井网 的采 出水 的 值相似 , 因此 可表 征地层流体。无需证明 , 我们 已采用这些样 品来代表原 生水。为 了分析 采出 水组分 的变 化 , 我们 一再强调 了地层水组分分析的重要性 。 合适示踪剂 的选取 水基示踪剂 在油藏 中呈惰 性 , 与油藏矿物不起 反应 , 部分 进蒸 汽或 油 中 。 或 被油藏 表 面 吸收。它在地 层流体 中的浓度 与注入流 体中的浓度明显不同 。 图2 a 略 示出了这样一种惰性示踪剂, 图中绘出了 C r与其它离子的关 系。与中途 日落 油田相似 , 地层水的 C l 一 含量低, 锅炉给水 C l 一 含量中等。图中绘出了两组采出水组分 , 一组数 据在地层流 体和 锅炉给水的连线上 , 另一组不在 。连 线上的 组分是 锅炉 给水和 地 层水混 合生 成的。浓度 比锅炉给水大的连线上的组分是锅炉冷凝水和地层水混合或部分蒸汽返 回锅炉冷 凝液与地层水混合 的结果 。只有液体与岩石 发生地化 反应 之后 , 组分 才不 在连线 上。环形 圈 内的情况可能是地层中淋滤出的“ 其它离子” 发生的 注意, a一 是惰性的 。相应地, 如果“ 其 它离子” 仅 发生沉淀反应 , 采 出水组分将在连线 的下方 。 上面的讨论 隐含着这 样 的假设 地 层 水的其 它离 子/ e l 的 比值 与锅炉 给 水 的相 近 , 这 对 中途 日落油 田先导试 验 中的许多主要离子都 具有普遍意 义 。但是 , 如果对 水进 行处理 如 。 进 入锅炉前除去镁 、 钙 或者锅炉给水中的离子比与地层流体离子比明显不同, 那么混合物的线 性图就成为三角形图。绘在三角区内的任何水组分均由流体混合而成 , 而三角区外则是与地 层反应生成的 。中途 日落 油 田水 一岩 石反应 的详 细分 析 已 由 S O I J d NE Q和 C , e O . c a l c程序 完 成 . 这 里不 再赘述 。 采 出水 的等 温等 压样 品中阳离子浓度与相应 C l 一 浓度 关 系 曲线 已经给 出。用 a一 作横 坐 标 , 因为它在地层水 的锅炉冷 凝水中的含量 大 , 且认为与矿物 、 石油及其表面的反 应少。 一 的性质与 C l 的相似 图 2 b略 。如果从图形的起点向每个锅炉给水连线 , 这样连成 的三条直线构成的 圆锥体 包含 了所有水分析 的结果。发现 , C l 一 和 B r 一 在油藏中都呈 惰性 。同 样的反应与分馏不可能有其它解释 , 因为由于离子半径不同, 它们的反应不同。 如 图 2 b所 示 , 原 始 地 层 水 包 括 O 0 p l m l 的 a一和 2 0 p p m 的 B r 一 。锅 炉 给 水 的 C l 一为 8 0 0 0 p p m, B r 一 为 5 0 p p m, 闪蒸蒸汽干度为 7 0 %时, 冷凝液 C l 则为 2 6 0 0 0 p p m, B r 一 为 1 6 0 p l 。任 何 c l 和 B r 浓度 大于锅炉给水 的水均 是 油藏 中的 某些冷 凝蒸汽 和/ 或某些 地层 流 体对 注人 冷凝 液稀释的结果 。C l 一 和 一 浓度小于锅炉给水 的 , 这是 由于少量注人冷 凝液与油藏 冷凝蒸 汽和/ 或地层原生水混合的结果。后面一种情况在等温等压样品中没有发现, 但存在于骤冷样 品中。其原 因只可能是两种 , 一种是水 教冷凝蒸 汽稀释 , 初始 地层 流体不是 真 正的原 生水 另 一 种 是样 品采样或分析有误 。 图 2 b有 3 个 点的浓度约为 2 5 0 0 0 p p m, 这些 只能是 由干度 为 7 0 %的蒸 汽冷 凝而 成 的锅炉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总第 4 7 期 现场地化示踪剂的评价及其在南中途 日落稠油油藏开采 中的应用 9 3 给水 。这说 明地层 中注人蒸汽和冷凝 液能 快速 分离 , 而且 暗示 注人井和 生 产井之 间 的连通性 极 好 。后 面将作详 细讨 论 。 图 2 c 略 是 N a p p m 和 c l P ro 浓度 这 闻的关 系图 , 与 图 2 b相似 , 但 数 据分 散一 些 。 这可能是 由与油层 矿物 质反应 或表面反应 引起 的 , 也可 能是 由于 水 中高浓 度 N a 缓 冲处理 的 结果。因此 , N a 示踪效果不如 a一 . 但可作为旁证。 。 图 2 d至 2 f 略 分 别是 c a 2 、 M 、 K 浓度和 c r浓度关系图。所有 的图形相 似。在锅炉 给水 中 , 其浓 度 比采出水 的分 析浓度低 , 这说 明地层矿 物 与注人流 体发生 了反 应。 因此 。 它 们 不 能用 作惰 性示踪剂 。图 中虽然每层 有许多点在一起 , 但从统计学角度看 , B油层 和 c油层 中 阳离子 没有 明显分组 。 图 2 g 略 是 浓度与 c l 一 浓度的交绘图 , 只有 一个数 据点除外 , 该 图可分成稍 有重叠 的 两个组 。B油 层 舻 浓度高 . 这 或许 是由于 注人流体与 高 B含量的 Mo n t e r e y组 中的无定形 S i 0 , 反 应 的结果 。这个结果 由实验室 中 舻 浓度 比 Mo n t e r e y地层 水中的浓度高 8 倍 的实验证实 图 2 h 略 是 S i O 2 溶 液与 c l 一 的关系 图。采 出液 中 s i o 2 浓度可 起 到地温 计 的作 用 , 与 “ 油 藏 平均 ” 温度和油藏矿 物有 关 。图 2 h中的数据 范 围和 a一 与 S i O 2的关 系是 没 有预料 到 的 , 因 为 c l 一 的高浓度 表明注人 了 _ 大量冷凝流体 与油藏增温有关。图 3 略 是为 了确定产量是否 能 引起这一分散 的结果而绘制的 。图 3 a是 a一 浓 度与井 筒流量 桶/ 天 关系 图 , 图 3 b 略 是 s i o 2 浓度 与井筒流量 桶/ 天 关系图 。有 3点 可能 除外 , a一 浓度 似乎 与井筒 流量 无关 。多数 c l 一 浓度与锅 炉给 水值相近 , 这说 明多数 油藏教注人蒸汽 驱扫 了。只 有 1点 除外 . 其 s i o 2浓度 随流速增加 。这 些数 据分散 , 相关性 差 , 这说 明高产井 的热前缘在低产井 的前面 。 时间和空 间的影响 在取水样 的几周 内 , 四口注人井 中, 只有 N井和 E井 向 c层 注人 , E井 向 B层 连续 注人 。 取样 期闻 , 没有其它注入井 向 B层 注人 。w 注人 井从 4月 1 4日起关 闭 1 周 , 停 止对 c层 的注 , 4月 2 7日至 5月 1日S注人 井关 闭。所有 生产井均开始进 行 注蒸 汽增 产处理 。开始取样 前 , 有几 口井在 取样前注蒸汽 , 只有一口井是在取样时注蒸 汽。从 1 9 6 5年起 的两 年 内. 用两 E l“ 注 井对井组 中 B油层实施 了火 驱 图 l中的 F 。 下面将研究几种 主要 离子 随时问和 空间的变化 。会 立 即发现 这样 一个事实 . 即与 井网大 小及时 间有关 的样品 数量不 多 。因此 , 图 中未 标 出。而且 , 数 据在 给定 范 围内 重新计 算 井绘 出 。 氯离子因为 c l 一 是非反应型的且在地层水 3~ 4 ]0 0 p p m 、 锅炉给水 8 ~9 0 0 0 p p m 和锅 炉冷凝水 干度 7 0 %, 2 6 0 0 0 p p m 中的浓度差别很大 , 因此是用于先导试验的极好 的示踪剂。 由于其惰性 , 将不受地层 影响 , 可产生关 于油藏 主要流 动通 道的重要信息 。 图 4 a 略 是从 C油层 采出的 c r随时间变化 的 图形 。为 j ’ 简单 起见 , 只刷 l『5个 符号 表 示 c l 一 浓度范围 ; 没有符号 的地方 即没有 取样 。所 有的数 据都教用上 了 . 包 括急冷数 据 。分 析 可得到如下结 果。井网的西北边界 上 c l 一 浓 度一直较 低 , 说 明这些井 产 出的地层 水混 有少 量 的注人流体或 者仅 产地层水。井网 中央 的五 口井采 出 了大量 的 由注人 流体 而来 的 c l 一 例 外 的情况将在后 面讨 论 。所有 注人 井与这五 口井之间均建立 l『良好通道。 从 B层井采出的 c l 一 与时间的关系图形见图 4 b 略 , 图中符号定义同上。从图中不难发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国 外油气 科技 第 2期 现 。 先导试验 区西北部的 a一 浓度低 , 说 明这些 井产 出的地层 水混 有少量 的注入 流体 。E注 入 井与 周围 的井 建立 了 良好通道 。B油层 和 c油层在先导试验最南端存在 通道 。当 s注入井 向 C油层注入时 直到 4月 1 4日止 , 发 现最南靖 的两 口井的 a一 浓度很 高 , 但在随后 的 I周 内 4 月2 7日 C I 一 浓度骤降。在较小的范围内, 与 E注入井等距的其它几口角井 如 S 、 N井 也奄 这种例外 。总 之 , a一 浓度 说明 B油层和 c油层均有 良好通 道 , 尤其是 c油层 最重要 的是先 导 试 验 区南部 的两个油层之 间也建立 了通 道。 s i oj 的 总溶 解麈s i o 2 用作地温计 时可指示 油藏 温度。 因为 s i o 2浓度受地 层 、 矿物性质 与油藏温度的影响, 所以其分布的时、 空特性可为惰性示踪剂提供朴充信息 , 而反应型示踪剂 则可获得关 于热前缘位置 的信 息 。示踪剂 的利用 中存 在两种 复 杂情 况。第 一种 是 s i o 2通 过 再循 环注入油藏 。s j 在 锅炉给水 中的基本浓度为 2 0 0 p l X n , 在蒸 汽冷凝液 中的浓度较大 。但 是 , 采 出 c r与 S i O 2之间 的相关性不好 , 如图 2 h 略 所示 。因为过剩 的 s i 在 油藏 中会 以石 英 的形式 沉淀下来 。第二 种情况 , 由于大量 o l inA 即无定 形 s j 的存在 , Mc t c my阻挡层 中 的 s io 2 溶解度比 M o n a r c h油藏的高。油藏混合流体与阻挡层的长时间接触会导致过剩的 S iO 2 进入 油藏流体 中。这 或许 与 B过剩有关 。 图 5 B 和 5 b 略 分 别是从 c油层 和 B油层 中采 出的 S i O 2 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S i O 2浓 度越 高 , 油 藏温 度越高 。根据这一点 以图 5中的效据我们可看 出 , 通常 c油层披加热 。井网 中 央的井是个例外 。将 c油层的 浓度 分布与 a一 浓度分 布作一 比较 , 不 难发 现 , c r浓度 的 极大值与 S O 2 浓度的极大值有很好的相关性。这说明, 最大流体流量和热流量为北东倩 西 向。因此 , 主要 通道也是这个方 向。B油层 的温度 低 于 c油层 。c油层 中 S i O 2浓度 的最大 值 也在北东/ 南西方 向上 。 原油产量图 6 a 略 和 6 b 略 分别示 出了 c油层和 B油层井 中的原 油产 量 桶/ 天 。整 个井组在 c油层 的产量都较低 。其 中几 口井的 产量 随时 间而逐 渐增 加。先 导试 验 区中心 的 五 日井在 c油层 中的原油产量通 常最 高。B油层 产量 开始较低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井组 中心井 的东南边的井产量 逐渐增加 。最南靖 的两 口井 中有 I口井的 产量异 常 附近 没有注 入井 , 相 信这是 c油层 和 B油层之 间连通的结果 。 通常 , B油层 和 c油层 中的最大原油产量 与 c r 浓度 高和 s l o 2 的浓度低的井有关 连 通性 好 , 但 局部温度低 。这些井在 c r和 s l o 2浓度 增 加后 的一段 时 间内 , 原油产 量还 在增加 。在 开采区披驱扫之 后 , 原 油产量下 降 , 此时 a一 和 浓度均高 。最 后 , c l 一 浓 度减 少 而 s l o 2浓 度仍较高, 这说明蒸汽前缘接近生产井 了, 否则, 原油产量会迅速降低。只有这些井例外, 它们 绕过 c l 一 高的区而直接进入 a一 低 s io 2 浓度高的区 水的连通性差 , 但蒸汽连通性好 。 理 论 模 型 根 据上 述数据及讨论 可建 立一个模 型 , 该模型描述 了中途 日落先导试 验的流体流动 、 热传 输 、 地球 化学 特性 与原油 产量 。该模 型 以水 化学 和流体 产量 为基础 , 但投 有 以油藏 模型为 基 础 , 即没有被油藏模型 所验 证。 因此 , 它 仅是 一个 理论模 型 , 是 建造 油藏 一地球 化学模 型 的初 级阶段 。 前面已讨论过 , 在北东 一南西方 向上 , w 和 N注入井及 s和 E注入井有 良好 的通道。背斜 的脊部向东南方倾伏, 位置大概在 N和 E注入井之间。因此 , 最大原油产量、 氯产量和传热量位 于 C油层井中, 这些井位于连接注入井的北东一南西线上以及背斜脊部的 N和 E注入井之间。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总第 4 7期 现 场 地化 示踪 剂 的评 价及 其在 南 中逾 日落 稠油 油藏 开采 中的 应用 9 5 中央生产 井的连通性差 , 因为周围有四 口注井 , 驱扫效率 大。连通性 差可通过低 C l 一 和 s 浓度 及低 井 口温度反 映出来 。 用 c l 一 和 s 鉴定原油产量的理论 可用 u型 图表示 , 如 图 7所示 依据 的 事实是 s i o 2 的 溶解度随温度而增加, 中途 日落地层水的 T D S相对于先导试验的蒸汽冷凝液的较低 。主要 产量 集 中在 图的左 下边 。随着生产井被驱替 , c l 一 浓度升 高 . 随 即驱 扫的油 被采 出。随着 热流 量开始增加, 图中的通道往上移 . 驱替效率增加 , 在 s i o 2 和 c l 一 浓度达最大值后, 原油还将连续 高产一段 时间 。最 后 , 蒸汽前缘接 近生 产井 , 所 以 s i o2 浓 度较高 , 而 c l 由于 被地层和 蒸 汽冷 凝液所稀释 . 其浓度减少了。在这一点上来说, 残留在地层中的原油可能很少。还应该用不同 的方案来开采这 些残余油。 非均质油藏中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轨迹可以改变 图 7路 。例如 , 流体被非渗透性阻挡层 分 流 , 高 s i o 2 和低 a一 浓度之后会 是高 c l 一 浓度 , 但 是 , 最 后仍 为 高 s 和低 c l 一 浓 度 。与前 面 的一样 , 最 大原油产量滞后 . 但与 Q一 和 s 的浓度变化有关 。开采 方案的 改变可以改变该 响应 的顺序及 大小 。 c油层 的井 中有 一个 很特 别的例子 , 位 于 N和 E注 井之 间的背 斜 的脊部 的 井 , 其 s i o 2 浓度高 . c l 一 浓度范围从中等到低等。s 的浓度一直较高 , 而 c l 浓度在取样期问结束时才 增加 。该 浓度 变化从低 Q一 / 低 s 到 高 s l o 2 / 低 Q一 。这 可能 是 由于 在 流体 通 道 被加 热 之 前, 蒸汽从其 中一口注井 可能是 E井 超覆到另一 口生产井引起的, 这或许会沿着背斜 的 脊 发生 。 结 论 由于先导试验区的采样面积小, 所以地球化学分析的数据组不全面。不是对所有的井都 取样 , 即使取样 也不连续 。由于先导试验 区先前进行过 火驱采油 , 以及在取样 前和取样 时进行 了蒸汽开采 , 使得 解释 比较 困难 。 采 出水 中溶解 的 a一、 B r 一、 B、 s i o 2 的浓度 可作现场 天 然示 踪荆 。水 中化学组 分范 围测定 说 明可用 Q一和 B r 一浓 度 作 惰 性 示 踪 荆 。采 出水 的 a一浓 度 的 解 释 是 以 原 生 水 浓 度 3 8 0 0 p p m 和锅炉给水 蒸汽产生前为 8 O 0 O一 9 0 0 0 p p m 为基础的。 o 2 是反应型示踪刺 . 其浓度 与油藏 温度有关 。从 B油层 或 c油层采 出的主要离子的浓度范 围各 不相 同 , 但 只有 B在 每个 油层 中的范 围明显不 同。这或 许由于与 Mo r m r c h B油层 中 M 0 n t 既e v硅藻土反应 加强的结果 。 给 出各 油层井 中的 c l 一 浓度和总的 So 2浓度 与时 间和井位 的关 系 图, 可获 得各 油层 内和 油层之 间是否连通 的信 息。尤其 . 从小规模均质油藏 的化学 分析 数据的 变化 中不难 发现 背斜 和结 构特 征对控制 连通通道 的影 响。两个 层中的北 东 一南西向通道发育 良好 。c油层 中的两 条主 要通道为 N和 w 注 井的连线 以及 E和 s注井 的连 线。B油 层和 c油层在 先导试 验 区的最南端连通 在包古注井 S 的区域内 。精确的位置不能确定 。 但可能在 s 注井的南 面一点 。从 s i o 2 的浓度 也可知道 c油 层的温度 比 B油 层高 。 有利 于沸石形成 的 Mo n t e ,t y硅藻土阻挡 层的反应将增 大阻挡层 的渗 透率 . 与 M o a m r e h砂 岩 油藏有利 于蒙脱石的形成相反 。虽然我们 只能 鉴定 穿过 南端 阻挡层 的通道 , 但 过一段 时问之 后 , 其它分支也有望改 善。 { 下转第9 o 页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国外油气科技 第 2 期 然而根据岩心、 测井及压力试验资料得不到某些先导试验 井的渗透率值. 因此可用条件模拟来建立整个渗透率场, 用 某 些井的 已知信 息对 井问区域 进行 内插 。 人们最需要 的是 设计 良好的探测 油藏非均质性的现场 试 验。单井 压力测 试 仅 舱得 出其泄 油 面积 内 的平均 渗透 率. 但几种这类试验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揭示出渗透率变 化的各种形 式 , 虽然是平均意义 上的, 尽管采用井测试来探 测存在某些局限. 但本文所得 出的这些方法也能对地下渗 透率变 化进行简单的测量 。 这也是最 重要 的一步。 结 论 根据单层平面非均质渗透性介质的压力及示踪荆响应 的效模 研究 得 出了以下 主要结论 圈 l 7 根据北海油蕞喜 【 嚣计算 出的 非轴质指数随井距的变化 关摹 1 . 在一个重五点井网中. 稳态井问渗透率可由注采井渗透率的几何平均近似; 2 . 无 量纲 渗透率差与非均 质指 投 1 D 有关 ; 3 . 当 H I 较小时. 可用对流 一 扩擞方程的解来拟合示踪荆试验数据以计算扩擞率 a , 它与 H I 成 正比 ; 4 . 当 H I 较大时, 就不能只用对流 一扩擞方程来模拟示踪荆流动了, 因为形成了优先流动 通道. 使得示踪荆突破曲线看起来好象是层状流动系统一样 ; 5 . 本文给出了一个油藏描述方案. 其基础是压力试验和示踪剂试验数据分析及 H I 理论, 该方法可用来估算井问是否可能有显著的渗透率相关。 参考文膏 I I 略 l f ■译 自‘ s P E l 7 3 6 5 “ } 扁辑黄之] I 上接第 9 5 页l C r浓 度和 总 s i 浓度的时 、 空分布特 点与 每天 的原 油产 量一致 。低 s i 和 低 C r浓 度 表示原油处于 开采 初期 。随着 C r 浓度 的增 加 . 由于连 通通 道和 粘 度低 的影 响 , 原 油产 量 增 加。当两个浓度均达到峰值时. 稍后原油产量也将达到峰值, 随后将减少, 最后. a一 浓度降 低, s i 浓度维持高值, 说明蒸汽前缘接近生产井, 否则 . 原油产量将迅速降低。 由于有限的数据和石油方案的选用 , 上面的讨论虽然不错, 但不全面。为了进一步加深对 这一概念的定量化及为将来模拟提供一个可靠的前提条件, 我们推荐采用地球化学 一油藏模 型。与地球化学监测程序一起 , 可获得更详细的先导试验动态评价。 参考文献I 略l f ■译 自‘ s P 4 9 4 6 ” 【 责任扁辑储冬缸] 维普资讯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