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2 9 .0 6 0 .7 0 K 4 2 备案号2 6 3 2 6 2 0 0 9 口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 L /T6 5 3 2 0 0 9 代替D L /T6 5 3 1 9 9 8 ._ _ _ I L E j 同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 使用技术条件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o fd i s c h a r g ec o i l sf o rh i g hv o l t a g e s h u n tc a p a c i t o rf o ro r d e r 2 0 0 9 0 7 2 2 发布 2 0 0 9 12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发布 前言⋯一1 范围目次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4 性能与要求⋯⋯⋯⋯⋯⋯- ⋯⋯⋯⋯⋯- ⋯⋯⋯⋯⋯⋯⋯5 试验方法⋯⋯⋯⋯⋯⋯⋯⋯⋯⋯⋯⋯⋯⋯⋯⋯⋯⋯⋯⋯⋯6 检验规则⋯⋯⋯⋯⋯⋯⋯⋯⋯⋯⋯- ⋯⋯⋯⋯⋯⋯⋯⋯一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放电线圈的接线方式及额定电压⋯⋯⋯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型号表示⋯⋯⋯⋯,⋯⋯⋯⋯⋯⋯⋯D L ,T6 5 3 2 0 0 9⋯⋯I I‘‘‘1⋯⋯1- ‘⋯1⋯⋯3- 7‘。‘1 0⋯..1 l⋯一1 31 4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 L ,T6 5 3 2 0 0 9刖旨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办工业[ 2 0 0 3 ] 8 7 3 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 0 0 3 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的。本标准与D L /T6 5 3 - - 1 9 9 8 版比较有以下一些主要变化范围部分增加了“型式为全密封油浸式、充气式和干式 仅适用于户内 ”,明确了放电线圈结构形式。引用标准增加了“G B6 4 5 0 干式变压器”和“G B /T11 0 2 3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等干式和充气放电线圈的依据标准。术语和定义部分。将“中间抽头”改为“共用端子”,明确了该端子特征。放电试验电压由原1 .5 8 √2 【,N 变为1 .9 4 2u N 。本标准实旌后代替D L /T6 5 3 - - 1 9 9 8 。本标准附录A 和附录B 都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绍兴电力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学锋、李电、林浩、胡国祖、姚志周。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条一号,1 0 0 7 6 1 。Ⅱ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1 范围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使用技术条件D L ,T6 5 3 2 0 0 9本标准规定了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5 0 H z 、6 k V ~6 6 k V 电力系统中高压并联电容器组所配用的单相放电线圈。型式为全密封油浸式、充气式和干式 仅适用于户内 。放电线圈高压绕组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使电容器从电力系统切除后在规定时间内将电容器剩余电压降至要求值。当放电线圈有二次绕组时,可兼作电压测量和为继电保护提供电压信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31 1 .1 一1 9 9 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 B1 0 9 4 电力变压器G B1 2 0 7 电压互感器G B2 9 0 0 .1 6 电工术语电力电容器G B6 4 5 0 干式电力变压器G B /T7 2 5 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 B /T7 3 5 4 局部放电测量G B /T7 5 9 5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G B Y Y11 0 2 3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G B /Tl1 0 2 4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G B /T1 6 9 2 7 .1 ~1 6 9 2 7 .2 1 9 9 7 高电压试验技术J B /T5 3 5 7 电压互感器试验导则I E C6 0 0 7 6 电力变压器第1 1 部分干式变压器3 术语和定义除本标准内明显说明的定义以外,其余定义符合G B2 9 0 0 .1 6 的规定。3 .1放电线圈d i s c h a r g ec o i l s当电容器从电源脱开后能将电容器端子上的电压在规定时间内降到规定值的带有绕组的器件。3 .2高压端子h i g hv o l t a g et e r m i n a l与电容器并联连接构成泄放电容器剩余电荷的放电线圈的出线端子。3 .3一次绕组p r i m a r yw i n d i n g与高压端子相连的绕组。1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 L ,T6 5 3 2 0 0 93 .4接地端子e a r t ht e r m i n a l使与放电线圈的线圈相绝缘的外壳接地或使电位固定在外壳上而设置的端子。3 .5外壳端子s h e gt e r m i n a l对一次绕组的一端与外壳同电位结构的放电线圈,为使该端子连接到外部回路而在外壳上设置的端子。3 .6额定一次电压 仉N r a t e dp r i m a r yv o l t a g e 仉N 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端子间能连续承受的工频电压设计值的有效值。3 .7额定二次电压 U 2 N r a t e ds e c o n d a r yv o l t a g e U 2 N 二次绕组端子问的工频电压设计值的有效值。38额定二次负荷r a t e ds e c o n d a r yl o a d在额定频率和额定二次电压下,二次端子间连接的与本标准规定的准确级相对应的每一相的负荷 伏安 数。3 .9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m a x i m u mr e a c t i v ep o w e ro f c a p a c i t o rc o - o r d i n a t i o nf o rad i s c h a r g ec o i l能满足电容器组的剩余电压在规定时闯内降至规定电压以下时电容器组的三相容量上限值为配套电容器组容量范围,放电线圈仅适用这个限值以下容量的电容器组。31 0最高工作电压m a x i m u mo p e r a t i o nv o l t a g e连续施加于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端子问的不致使其寿命显著缩短的工频电压限值。3 .”额定绝缘水平r a t e di n s u l a t i o nl e v e l放电线圈绝缘所能承受的耐压强度。3 .1 2额定输出r a t e do u t p u t在额定二次电压下及接有额定二次负荷时,由放电线圈所供给的二次回路的视在功率值 在规定功率因数下以伏安表示 。31 3电压误差 比值差 v o l t a g ee r r o r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的实际变比和额定变比不相等所产生的误差。31 4相位差 角差 p h a s ed i s p l a c e m e n t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一次电压相量与二次电压相量的相位之差。31 5准确级a c c u r a c yc l a s s当有二次绕组时,放电线圈所指定的误差等级,即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应在规定的限值内。常用电压误差 比值差 的百分值表示。3 .1 6额定频率r a t e df r e q u e n c y放电线圈设计所规定的频率值。2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 L ,T6 5 3 2 0 0 93 .1 7一次绕组共用端子s h a r et e r m i n a lo f p r i m a r yw i n d i n g供差压保护使用的放电线圈,每相具有两个独立磁路和两个独立一次绕组。一次绕组共有三个高压端子,其中的一个高压端子处于另两端子间的电位之间的某个中间电位,这个端子称作为一次绕组共用端子。4 性能与要求使用条件1 环境条件1 .1 安装位置户外或户内。12 环境温度户外4 0 ℃~ 4 0 ℃,- 2 5 。C ~ 4 5 ℃,一5 ℃- - 5 5 ℃户内一5 ℃~ 4 0 ℃。4 .1 .1 .3 海拔不超过1 0 0 0 m 。411 .4 抗污秽能力外绝缘的爬电比距不小于3 l m m /k V 相对于系统最高电压 。对重污秽区应适当加大爬电比距。4 .1 .15 安装地点无腐蚀性气体、蒸汽,无导电性或爆炸性灰尘。4 .1 .1 .6 安装场所无剧烈的机械振动。4117 最大风速3 5 m /s 。4118 相对湿度户内放电线圈,月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9 0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9 5 %。4 .1 .2 运行条件412 .1稳态过电压放电线圈的工频稳态过电压和相应允许施加时间应符合表1 的规定。表1 工频稳态过电压工频稳态过电压倍数允许施加时间工频稳态过电压倍数允许施加时间1l o连续12 0每月中5 m i n 以内的少于2 次11 5每2 4 h 内少于3 0 r a i n1 .3 0每月中l m i n 以内的少于2 次4122 操作过电压用无重击穿开关正常操作电容器组,关合时可能发生第一个峰值不大于2 .0 4 2 倍施加电压 有效值 ,持续时间不大于l /2 周波的过渡过程;开断时可能受到1 .3 7 √2 倍施加电压 有效值 的作用。故障 一相电容器贯穿性击穿 开断时可能受到1 .9 0 √2 倍施加电压 有效值的作用。41 .2 .3 工频加谐波过电压。如果放电线圈在不高于1 .1 U t 。电压下长期运行,则包括所有谐波分量在内的电压峰值应不超过1 .2 √2 矾N 。4 .1 .2 .4 储存、运输条件周围空气温度符合环境温度要求。注产品使用要求超出上述规定时,用户可与制造厂协商。4 .2 额定值4 .2 .1 额定一次电压星形接线的放电线圈,且其中性点与电容器组中性点相连接时,其额定一次电压按表2 选取。注当电容器组为中性点不能引出,放电线圈为星形接线时,其额定一次电压取系统标称电压除以√3 后的10 5 倍。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 L /T6 5 3 2 0 0 9表2 放电线圈额定一次电压k V系统标称电压61 02 03 56 6单相放电线圈6 .6 /压1 l /以2 2 /压1 1 1 I3 9 /以7 0 /压的额定一次电压72 /压1 2 /压2 4 /以1 2 1 24 2 /压7 5 /压注当一次绕组有共用端子时,其额定电压按用户要求设计 见附录B 。4 .2 .2 额定绝缘水平安装在地电位处的放电线圈的额定绝缘水平从表3 中选取。安装在绝缘台架上的放电线圈 无二次绕组或有二次绕组并带有对地隔离装置时 的额定绝缘水平按表4 选取,例如用于3 5 k V 电容器组的1l k V 和1 2 k V 放电线圈采用1 0 k V 级的额定绝缘水平。放在绝缘台架上的一次绕组准备接壳的端子与外壳绝缘时,它应能承受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3 k V 有效值 。4 .2 3 额定频率5 0 H z 。424 相数单相。表3 全绝缘落地结构放电线圈及隔离装置绝缘水平k V系统标称电压61 03 56 6667 21 11 27 07 5额定一次电压2 2 .2 4以’压压’压压’压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 有效值2 5 /3 03 5 ,4 28 0 ,9 51 6 0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峰值6 07 51 8 53 5 0注斜线下的电压为干燥状态下的值。表4 置绝缘平台放电线圈绝缘水平k V系统标称电压3 56 6额定一次电压1 I 、1 2 或1 1 /2 、1 2 /22 2 、2 4 或1 1 、1 2 或1 1 /2 、1 2 /2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 有效值3 5 /4 25 5 /6 5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峰值7 51 2 5注斜线下的电压为干燥状态下的值。42 .5 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每一个放电线圈可以满足某一容量范围内的并联电容器的放电要求。单相放电线圈的放电容量优先从表5 中选取。表5 配套电容器容量k v a r最大配套电容器173 .35O801 4 02 0 03 00容量 M v a r 适用单相电容器1 7 0 0 及以F1 7 0 0 ~3 3 3 43 3 3 4 ~5 0 0 05 0 0 0 ~8 0 0 08 0 0 0 ~1 40 0 0 ~2 00 0 0 以上容量范围1 40 0 02 00 0 0注电容器组容量为单相容量的3 倍。4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 L ,T6 5 3 2 0 0 94 ,2 .6 额定二次电压1 0 0 V 或1 0 0 /括v 。4 .2 7 额定输出及准确级5 0 V A ,0 .5 级1 0 0 V A ,1 级。当一次绕组有共用端子时,每个二次绕组的额定输出和准确级应分别满足5 0 V A ,0 .5 级;1 0 0 V A ,I 级。4 .3 性能4 .3 .1 绝缘电阻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铁芯和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 0 0 0 M n 2 0 “ C 时 。二次绕组对铁芯和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 0 0 M .O 2 0 C 时 。4 .3 .2 耐受电压放电线圈耐受电压见表6 。表6 放电线圈耐受电压施加对问试验方法电压类型安装场所电压施加部位电压值或次数条号工频电压连在一起的高压端子对接地铁芯、外壳和二次端子按表3l m i n5 .6地面连在一起的二次端子对接地铁芯和外壳3 1 Vl m i n56雷电冲击正、负各电压连在一起的高压端子对接地铁芯、外壳和 次瑞子按表3583 次工频的整倍地面同相高压端子相互之间2 .5 “N1 5 s ~6 0 s57频率电压同相高压端子相互间,将一个拟接地外壳的高压端 感应耐压台架上外壳2 .5U 1 N】5 s ~6 0 sS7子接外壳接固定电位工频电压拟接外壳的高压端子对外壳、铁芯和二次端子3 k V[ m i n5643 .3 放电性能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放电线圈与对应表4 中规定容量上限值的并联电容器相并联,当电容器断电以后,其端子间的电压在5 s 后应由√2U 1 N 降至5 0 V 以下。放电线圈应能承受在1 .9 √2U 1 N 电压下电容器储能放电的作用。4 .3 .4 绕组直流电阻绕组直流电阻应符合设计值规定。4 .3 .5 准确级测量准确级由规定运行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电压误差百分数来标称见表7 。表7 准确级测量准确级项目0 .510电压误差士0510%误差限值相位差2 04 0电压运行条件9 0 ~1 3 0%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 L /T6 5 3 2 0 0 9表7 续测量准确级项目051O允许频率范围%9 0 ~1 0 1允许温度范围温度类别的下限温度至上限温度运行条件负荷O ~1 0 0%负荷功率因数08 滞后4 .3 .6 温升在1 .1 倍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二次负荷 o c s 在o .8 ~1 的条件下试验时,油浸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不应超过表8 规定之值。干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不应超过表9 规定之值。表8 油浸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l放电线圈测温部位测温方法温升限值K绕组电阻法5 0注温度类别上限值超过H o ℃时,温升限值应减少 例如 5 5 ℃类别时,温升限值为4 0 K 。表9 干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测温部位测温方法绝缘等级温升限值KA4 0绕组电阻法B6 5F9 0注对于铁芯、金属部件和与其相邻的材料温升限值,应取在任何条件下不会出现使它们受到损害的温度。4 .3 .7 介质损耗因数油浸式放电线圈的介质损耗因数值3 5 k v 产品应不大于3 % 2 0 ℃时 ,6 6 k V 产品应不大于2 % 2 0 。C时 。4 .3 .8 机械强度放电线圈套管应能承受5 0 0 N 的静载荷。4 .3 .9 局部放电局部放电的要求对全部电压等级的干式放电线圈均适用,并适用于2 0 k V 及以上油浸式放电线圈。局部放电水平应不超过表1 0 所列的限值。预加电压及测量电压也列在同一表中。表1 0 局部放电水平允许局部放电水平系统标称电压试验电压施加方式预加电压 有效值测量电压 有效值p Ck Vk Vk V油浸式干式一次绕组对铁芯、外6 ~6 6O8 倍工频耐受电压1 .3 己 N52 0壳和二次绕组一次绕组两高压端子6 ~6 62 1 5 U N1 .3 “N52 0之间6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 L ,T6 5 3 2 0 0 94 .3 .1 0 绝缘油性能绝缘油性能应符合G B /T7 2 5 2 、G B /T7 5 9 5 及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4 .3 .1 1 短路承受能力在额定电压下,能承受二次短路电流在l s 时间内所产生的热和机械力的作用而无损伤。4 .4 结构4 .4 .1放电线圈外露空气中金属部分应有良好的防腐蚀层,并符合户外防腐电工产品的涂漆标准及相应技术文件的要求。4 .4 .2 油浸式和充气式放电线圈的密封性能应在最高运行温度下 户外型还应考虑太阳直晒 不出现渗漏对油浸式箱内部压力应不大于0 .0 5 M P a ,并在下限温度下不出现负压。44 .3 户内干式放电线圈应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潮性能,并符合I E C6 0 0 7 6 标准的要求,耐环境能力应达到E 2 级,耐气候能力应达到C 2 级。444 安装在地面上的放电线圈两个高压端子之间、高压端子与外壳之间以及支柱绝缘子带电部分对地间的电气距离应符合表1 1 的要求。安装在台架上的放电线圈的电气距离按相应电压等级考虑。表1 1 电气距离系统标称电压61 02 03 56 6k V电气距离户内O .10 .1 2 5O .1 8o .3户外02O2o30 4o6 54456 k V ~2 0 k V 电压等级放电线圈外壳接地螺栓直径应不小于8 m m ,3 5 k V ~6 6 k V 电压等级应不小于1 2 m m 。4 .4 .6 二次出线端子螺杆直径不得小于8 m m ,并用铜或铜合金制成。44 .7 产品结构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必须安装方便。4 .48 充气式放电线圈应有气压指示装置。4 .4 .9 全密封型放电线圈在预期寿命期内不必更换部件。4 .4 .1 0 放电线圈是否装压力释放器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4 .4 .1 1 高压端子、二次端子、接地端子和铭牌等齐全,固定牢固。4 .41 2 充气式放电线圈的年漏率不大于0 .5 %。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5 .11 放电线圈的一切试验和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在2 0 “ C 士1 5 。C 的范围内进行。5 .1 .2 试验所用的工频电压为实际正弦波形,两个半波应完全一样,且峰值和有效值之比等于√2 士o .0 7 ,电压畸变率不大于5 %。5 .2 外观检查按本标准4 .4 条的要求进行。5 .3 绝缘电阻及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一次绕组对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间绝缘测量用2 5 0 0 V 绝缘电阻表;二次绕组对铁芯和外壳间绝缘测量用1 0 0 0 V 绝缘电阻表测量绝缘电阻。对3 5 k V 及以上的油浸式放电线圈,用高压交流电桥或其他测试仪器测一次绕组与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间的介质损耗因数,并记录测试温度。应在1 0 k V 至额定电压下测量,其试验要求应符合4 .3 .77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 L ,T6 5 3 2 0 0 9条和J B /T5 3 5 7 的要求。5 .4 绕组电阻测量用电桥测量绕组电阻,并记录测试时绕组的温度。5 .5 绕组端子标志检验在二次绕组上接一只适当量程的直流电压表,在一次绕组上施加1 .5 V ~1 2 V 的直流电压,并使对应端子的极性相同,如图l 所示。如果在直流电源接通瞬间,电压表的指针向正的方向 向右 偏转,则绕组的极性为减极性 连接组的标号为1 2 。同一极性的端子为同名端。图1 绕组端子标志检验电路圈绕组端子标志检验也可和误差试验或变比试验同时进行。5 .6 工频电压试验 干试或湿试工频电压试验按G B3 1 1 的要求进行。工频电压试验时,将一次绕组高压端子短接,试验电压施加在一次绕组与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之间;或将二次绕组短接,试验电压施加在二次绕组与铁芯和外壳之间。试验电压按4 .3 .2 条要求进行。验收试验的工频试验电压值为出厂试验值的9 0 %。5 .7 感应耐压试验试验通常按G B1 0 9 4 .3 的要求进行。感应耐压试验电压按4 .3 .2 条要求,施加时间按式 1 计算,但最短不得短于1 5 s 。试验频率为额定频率2 倍及以下时,施加l m i n 。,,f 生X 6 0 1 ,式中卜~用频率为f 的电压试验时所需经历时间,s ;詹一额定频率,5 0 H z 。试验前后测试放电线圈的空载电流应无明显变化。当无二次绕组时,可以用另一台带有二次绕组的放电线圈、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或试验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接高频电源,而将其一次绕组与被试放电线圈一次绕组并接。5 .8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在连接在一起的高压端子与铁芯、外壳和短接的二次绕组间施加正、负极性标准雷电冲击波 1 .2 /5 0 9 s 各3 次。不需作大气条件校正。如果全电压下所记录的电压瞬闯波形图与降低电压下所记录的相应波形图无明显差异,则试验合格。装在台架上外壳接固定电位的放电线圈不作雷电冲击电压试验。5 .9 误差试验误差试验应在4 9 .5 H z ~5 0 .5 H z 频率范围内的任一频率,9 0 %~1 3 0 %额定电压以及0 %和1 0 0 %额定二次负荷下进行。误差试验采用电桥法。8 D L ,T6 5 3 2 0 0 9注使用电压表在O V A 条件下测试时,允许带有电压表负荷 不大于15 V A 。标准互感器应比被试放电线圈的准确级高两个等级。试验中可以同时测得比值差和相位误差。51 0 密封性试验5 .1 01 油浸式放电线圈油浸式放电线圈在使用状态下,保证在其各部分均达到8 0 ℃后至少保持1 2 h 而不出现渗漏油,或温度类别上限温度加太阳辐照1 2 h 不出现渗漏油。油箱内压力不大于0 .0 5 M P a 。51 02 充气式放电线圈年漏率试验试验按G B /T1 1 0 2 3 进行。5 .1 0 .3 固体绝缘放电线圈在下限温度时,放电5 次不开裂。在雾室中电导率为o .5 S /m ~15 S /m 的N a C I 水雾下1 4 4 h 后进行绝缘试验 感应电压试验 不击穿。5 .1 1 绝缘油性能试验放电线圈用绝缘油性能试验按G B7 5 9 5 和G B7 2 5 2 的要求进行。5 .1 2 空载电流及损耗试验在工频额定电压下进行,可在一次侧加压,二次侧开路,也可二次侧加压,一次侧开路进行试验。51 3 温升试验温升试验方法按照G B1 0 9 4 .2 要求进行。绕组温升应采用电阻法测量;绕组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温升,可用温度计法或热电偶法测量。5 .1 4 放电试验51 4 .1 选取表5 中相应容量上限值的电容器组,以直流充电至1 .9 0 √2 倍额定电压值,然后通过放电线圈放电,并记录放电电压波形,5 m i n 内完成5 次放电。试验前后测试放电线圈空载电流值应无明显变化。注干式放电线圈在下限温度下充直流电至19 0 √2U N ,放电5 次。5 .1 42 选取表5 中相应容量上限值的电容器组,以直流充电至√2 倍额定电压值,然后通过放电线圈放电。测量放电5 s 时的电容器端子电压,并记录放电电压波形。51 5 短路承受能力试验放电线圈由一次侧励磁,二次端子短接。短路试验持续时间为1 s ,短路时电源电压降不得大子1 0 %,试验一次,试验中记录施加电压和短路电流波形。一次绕组有共用端子时,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当无二次绕组时,不必试验。试验合格的判别原则a 放电线圈未受明显损伤 当电流密度不大于1 6 0 A /r a m 2 时可以不必吊芯检查 。b 复测误差并与短路试验前测试值相比,其误差不超过相应准确级限值的一半,且仍满足相应准确级的要求。c 能承受5 , 6 条及5 .7 条所规定的电压 干试 试验,但试验电压值降至原规定值的9 0 %。5 1 6 爬电比距检验采用软性材料沿绝缘子表面测量绝缘套管上、下法兰间的尺寸,该尺寸除以最高运行线电压即为爬电比距。51 7 高压端子问、高压端子对地电气距离检验一次绕组有两个高压端子时,测量导电部分最小的直线距离一次绕组有三个高压端子时。测量两端两个高压端子的电气距离,应满足规定的值。中间高压端子与两端高压端子的电气距离可以适当减小。高压端子对外壳的电气距离指高压端子对外壳或外壳突出部分或二次出线端子的最小直线距离。9 D L ,T6 5 3 2 0 0 95 1 8 励磁特性测量放电线圈应进行励磁特性测量,其测试要求应符合J B 厂r5 3 5 7 之规定。试验时测量0 .2 、0 .5 、0 .8 、10 、1 .1 、1 .3 、1 .5 倍额定电压下的励磁电压和电流值。有二次绕组时,试验电压可以施加于二次端子上。有一次绕组共用端子的放电线圈,各绕组应分别进行测试,励磁特性应基本一致。5 1 9 局部放电试验5 1 9 1 试验回路和测试设备试验回路和测试设备按G B /T7 3 5 4 标准执行,测试灵敏度能达到测出局部放电量5 p C 的水平。注1 油浸式在温度下限下进行。注2 干式在放电前后进行。5 .1 9 .2 试验程序51 921一次绕组对铁芯、外壳及二次绕组的局部放电试验当试验在工频耐压试验后进行时,升压至表1 0 规定的预加电压值,保持6 0 s ,然后将旅加电压下降至表1 0 规定的测量电压值,保持3 0 s ,测得的局部放电量应不超过表l O 中规定的限值。试验在工频电压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也可以在工频耐压试验后的降压过程中,使电压降至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值保持3 0 s 后进行测量。但对安装在台架上的产品拟接外壳的端子不做局部放电试验。51 922 高压端子之间的局放试验感应耐压升至表6 中试验电压值,保持1 5 s ~4 0 s ,然后将电压下降至表1 0 规定的测量电压值,保持3 0 s ,测得的局部放电水平不超过表1 0 的规定值。试验时的一高压端子接电源,另一高压端子接外壳并接地。两端子接线方式对调以后再试验一次。5 .2 0 机械强度试验在套管接线端子的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上方向分别旅加规定的静载荷l m i n ,如果没有发现损坏或漏油、漏气,则认为通过本项试验。6 检验规则6 .1 试验分类试验分为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和验收试验。62 出厂试验每台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出厂试验,试验项目如下a 外观检验;b 绝缘电阻及介质损耗因数测量C 绕组电阻测量;d 端子标志检验 带有二次绕组时 ;e 空载电流及损耗试验f 工频电压试验 干试 ;g 感应耐压试验;h 误差试验 带有二次绕组时 ;i 密封性试验i 绝缘油性能试验;k 局部放电试验;1 励磁特性测量。注电容器装置中三相放电线圈励磁特性应基本一致。1 0 D L ,T6 5 3 2 0 0 963 型式试验在生产中当产品的结构、材料或工艺有改变,且其改变有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应进行部分或全部型式试验。在没有上述改变时,型式试验至少应每5 年进行1 次。型式试验在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上进行,包括出厂试验的全部项目,并增加下列试验项目a 工频电压 湿试 试验 户外式产品 b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c 温升试验;d 放电试验e 机械强度试验;f 短路承受能力试验;g 爬电比距检验;h 高压端子之间、高压端子对外壳电气距离检验。64 验收试验验收试验是在安装前进行的试验,试验项目如下a 外观检验b 绕组电阻测量;c 绝缘电阻及介质损耗因数测量;d 误差试验 必要时 ;e 工频电压 干试 试验;f 局部放电试验 干式和2 0 k V 及以上油浸式放电线圈 ;注若产品出厂时有局部放电试验报告时,可不进行本项试验或只进行抽查试验。g 感应耐压试验 对绝缘有怀疑时进行,试验电压为出厂值的8 5 %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7 .1 标志71 .1 铭牌每台放电线圈应具有铜或铝材质的铭牌,铭牌应置于放电线圈的易见部位,并以不易消失的方法表示如下内容a 放电线圈名称;b 型号;c 额定一次电压 有一次绕组共用端子的放电线圈表示方法参见图B1 ;d 额定二次电压;e 额定频率f 额定输出/准确级g 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h 相数;i 绝缘水平;J 环境温度;k 出厂序号;1 出厂年月;m 总重量;n 制造厂名称。 D L ,T6 5 3 2 0 0 9712 端子标志应按图2 和图3 进行相应标志。大写字母A 、x 表示一次绕组高压端子,小写字母a 和x 表示相应的二次绕组端子。字母A 和x 表示全绝缘。x 表示接成中性点侧端子,但不接地。AX图2 全绝缘及有一个二次绕组的单相放电线圈Wn 厂]图3 全绝缘有两个独立铁芯及各有一个二次绕组的单相放电线圈713 极性关系标有同一字母的大写和小写的端子,在同一瞬间具有同一极性。7 .1 .4 接地符号接地符号为占。7 .2 包装、运输和储存7 .2 .1 放电线圈的包装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如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订货时提出。包装应牢固、防湿、防震、防锈和防变形。产品在整个运输和储存期间不致损坏及松动;干式放电线圈包装应保证其不致受到淋雨。备品备件及小零件应先单独小包装以后装入大包装箱中。7 .22 放电线圈供电气连接的接触面在运输和储存期间应有防腐措施。7 .2 .3 包装后的放电线圈除户外产品以外,应储存在有顶盖的仓库内。储存产品周围空气温度应与使用条件相同,且不得有腐蚀性有害气体。7 .2 .4 每台放电线圈应附有下列出厂文件,并妥善包装,防止受潮。a 产品合格证;b 出厂试验记录c 使用说明书;d 根据用户要求,制造厂可提供按本标准规定的有关型式试验结果。1 2U n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放电线圈的接线方式及额定电压优先使用的放电线圈接线方式见闰A .1 。。1 放电线圈三相接成星形,其中性点与并联电容器组中性点相连b 、放电线圈一次绕组有共用端子,三相接成星形,其中性点与并联电容器组D L ,T6 5 3 2 0 0 9中性点相连图A .1 放电线圈的接线方式单相放电线圈的额定一次电压翻N 选取原则图A .1 ,a 中,U I N U c N ;图A .1 ,b 中,【,1 N U c l 一- U c 2 N 。1 3 D L /T6 5 3 2 0 0 9型号表示方式如下附录B 规范性附录型号表示户外或户内户外为w ,户内字母省略相数单相为1 ,三相为3最大配套电容器容量,M v a r额定一次电压,k v有无一次绕组共用端子设计序号有无二次绕组有为E ,干式为G ,充气式为Q ,放电线圈有为C ,没时字母省略没有时字母省略油浸式不标注例1 额定一次电压为1 2 /./3 k V 的油浸铁芯式带有二次绕组的放电线圈,配套电容器容量范围为1 .7 M v a r ~3 M v a r ,单相户外式。表示为F D E l 2 /4 3 3 - 1 W 。例2 当放电线圈一次绕组有共用端子时,且高压端子A 1 、A 2 问电压与A 2 、X 问电压之比为4 6 ,其余参数同例1 。表示为F D E C 4 .8 /√3 7 .2 /x /3 一3 - 1 W 。额定一次电压按图B .1 表示。A lA 2X99o| 4 .8 啊k v72 /x /i k V。1 J J L k , 、 』J J 一图B1放电线圈有一次绕组共用端子时额定一次电压的表示方式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1 吏用技术条件D L /T6 5 3 2 0 0 9代替D L /T6 5 31 9 9 8t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_ _ 二里河路6 号1 0 0 0 4 4h t t p //w w wc e p pC O l l ] c n 北京博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 0 0 9 年1 2 月第一版2 0 0 9 年1 2 月北京第一次印拙8 8 0 毫米x 1 2 3 0 毫米1 6 开本1 印张2 9 千字印数0 0 0 1 - - 3 0 0 0 册统一书号1 5 5 0 8 3 2 2 1 2 定价5 .0 0 元敬告读者本书封面贴有防伪标签,加热后中心图案消失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版权专有翻印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